运20正式服役 用俄发动机载重领先伊尔76一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0:57:22


http://news.ifeng.com/a/20160620/49197096_0.shtml

本周对中国军迷而言,最重要的一件盛事,就是网传运-20大型运输机正式交付空军部队,成为我军的现役机种。作为我国运输机甚至大飞机的重要里程碑,运-20之后中国的大飞机之路怎么走,已然从一个远期目标变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而与此同时,新一届欧洲萨托利防务展本周在法国举行,在极端宗教和温和派穆斯林日益成为欧洲的变数之时,北约的几个主要国家又会在防展上透露出什么新变化吗?

运-20之后,中国空军走向何方

据人民网消息,6月16日,中国空军首架运-20交付空军某航空兵师,成为该机正式加入部队服役的标志。作为我国第一种量产的大型运输机,运-20正式入役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对于此前大型运输机一直依赖进口,且可选产品种类及其有限的中国空军而言,运-20不仅是验证这个航空工业水平的“争气机”,更是满足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数量的关键型号。对中国军队而言,除了满足日常的物资运输任务外,大中型运输机的第一用途毫无疑问是运输空降兵部队执行大规模空降作战。

与中国海军长期面临的两栖运输能力不足相比,中国空军的运输力量不足更为严重:空军长期以来只有10多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直到近年来才又获得了两批二手翻新机,但考虑到数架伊尔-76被改装为预警机和发动机试车平台,实际用于运输的伊尔-76数量依然不超过30架),连运-8系列中型运输机的数量也十分有限。考虑到2000年以后中国空降兵部队的摩托化、机械化程度迅速提高——先是批量装备了空降快速突击车,后来开始批量换装空降步兵战车、空降自行迫击炮等机械化装备,未来还可能装备大口径空降自行火炮——使得运输力量不足的缺陷更加明显。如果考虑到中国外购大型运输机的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全新的伊尔-76已经无法获得,伊尔-476则尚未成熟,且显著复杂本国后勤体系,那么运-20此时的到来完全是及时雨。

如此重要的项目从2007年正式立项至今仅仅过去了9年,而且包括2012年首飞在内的所有时间节点都基本按时完成,对于一个如此大规模的项目而言,这样的进度也足以让人欣慰。运-20的基本性能水平对于外界而言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对于该机使用进口的俄制D-30KP-2发动机,不少军迷依然会觉得相当遗憾。

不过在笔者看来,根据目前公开的运-20参数,对比我军现役的伊尔-76运输机,在使用相同的发动机的前提下,运-20在最大起飞重量上增加了30吨以上(200吨以上:170吨),最大载重更是增加了20多吨(60吨以上:40吨),足见运-20在机体结构、减重以及气动布局上的设计远胜伊尔-76,因此才能在相同的引擎条件下达成如此巨大的性能提升。如果考虑到涡扇-20已经装机试飞多年,且一直状态良好,也将很快开始在运-20机上的装机试验,那么我们更应该对运-20不久以后使用国产涡扇-20发动机的改进型性能有更乐观的预期。

当然,在此之前,运-20还得依靠D-30KP2级别的涡扇发动机。之所以要加上这个“级别”二字,是因为这其中不仅包括从俄罗斯引进的D-30KP2发动机,还有中国仿制D-30KP2研制的涡扇-18发动机。该型发动机在2014年9月首次装机试验,应该能在进口的D-30KP2发动机耗尽后用于包括轰-6K和运-20在内的大飞机生产工作。如果考虑到目前轰-6K和运-20的生产速度,再加上现役伊尔-76运输机正常换发的需求,可以确定到2016年年底,原本从俄罗斯购买的239台D-30KP2发动机已经大部分装机使用,而中国空军并没有进一步向俄罗斯提出增购D-30KP2的请求,可以推测,尽管装机试飞时间远比涡扇-20要短,但是技术难度较低的涡扇-18的进展应该要更快,加上涡扇-18在结构上与D-30KP2完全一致,换上运-20不需要改进,也不会在气动上造成影响,该机已经具备了在涡扇-20与运-20完成组合试验前装备我军运-20运输机的条件。未来几年,我们将有幸目睹运-20完成从使用进口发动机到国产涡扇-18发动机,再到使用大涵道比涡扇-20发动机的蜕变。

目前的消息看,2016年中国空军会收到4架生产型的运-20,加上机号788、789两架与生产型差别很小的原型机(大型运输机因为价格高昂,且试飞科目不含各种严重损耗机体寿命的复杂机动,一般剩余寿命较多,可以在升级到生产型水平后作为普通运输机使用。美国空军的C-17运输机原型机也在修改后交付空军服役。),则今年中国空军可以收到6架运-20运输机,与2000年前中国空军长期每年装备一架运-8的速度相比,如果这样的速度可以持续下去,只要5年左右就可以完成对现有伊尔-76机队的换装。对于中国空军的战略运输力量不吝是一个好消息。

1991年开始交付中国的一批伊尔-76服役至今已经超过25年,各种寿命都所剩无几;而近年来交付的10多架翻新二手机剩余寿命较长,即使在未来运-20完成运输机队的换装后,依然有相当的利用价值。考虑到我军此前一直受困于伊尔-76空中特种机平台数量不足,此次“解放”出的重型运输机恰好可以派上用场。
当然,如果让这些老旧运输机像当年的空警-2000一样成为预警机,将不可避免地遭遇诸如老旧机体平台与先进电子设备的不和谐,但将其改装为空中加油机则不失为一个合适的决策,一、中国空军严重缺乏大型空中加油平台,只有3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能够满足苏-30MKK这样重型战机的加油需求,而其他的轰-6U主要为歼-10这样的中型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训练,十多架重型空中加油机的出现,必将让中国空军的空中加油能力从象征性水平提升到实战层次;
二、伊尔-76运输机改装加油机较为简单,只要修改部分油路,加挂空中加油吊舱和货仓油箱即可,而在平时还可以拆除货仓油箱,作为普通运输机正常使用。如此一举两得,显然是处置这些旧运输机较好的出路。

当然,无论是预警机还是空中加油机,其最为理想的平台并非大型运输机,而是以宽体远程客机为基础开发的大型特种机平台。当然,目前国内并没有这样可供改进的平台:研制中的C-919太小,且设备国产化程度严重不足,商飞又缺乏立足本国技术研制全国产宽体客机的能力;中俄联合研制宽体客机虽然技术上有这个能力,但考虑双方在需求上的差异和俄罗斯在联合研制项目中一贯的难缠,短时间内也难以获得可靠的结果;至于让国内大飞机方面最强的西飞主导研制,则将严重分散改成原本集中于运-20和轰-6K的技术和生产力量。综合来看,既然运-20可以暂时作为大型特种机平台使用,那么立即“另起炉灶”研制专门的平台并不是一个高效的决定。



EC-130V验证机,后来美国就不再这么干了,但是缺乏大型宽体客机的我国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用运输机作为特种机平台



老运-9方案的想法很好,但超出了当时我国的工业能力

1969年,中国曾在左倾思潮之下开始研制运-9大型运输机,这种计划载重42吨的大飞机是中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重型运输机。但当时的中国几乎没有支持这一大飞机的技术储备,因此项目毫无意外地在2年以后下马。47年后,当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交付部队时,“厚积薄发”的真正意义,才被真正地演绎清晰。

http://news.ifeng.com/a/20160620/49197096_0.shtml

本周对中国军迷而言,最重要的一件盛事,就是网传运-20大型运输机正式交付空军部队,成为我军的现役机种。作为我国运输机甚至大飞机的重要里程碑,运-20之后中国的大飞机之路怎么走,已然从一个远期目标变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而与此同时,新一届欧洲萨托利防务展本周在法国举行,在极端宗教和温和派穆斯林日益成为欧洲的变数之时,北约的几个主要国家又会在防展上透露出什么新变化吗?

运-20之后,中国空军走向何方

据人民网消息,6月16日,中国空军首架运-20交付空军某航空兵师,成为该机正式加入部队服役的标志。作为我国第一种量产的大型运输机,运-20正式入役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对于此前大型运输机一直依赖进口,且可选产品种类及其有限的中国空军而言,运-20不仅是验证这个航空工业水平的“争气机”,更是满足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数量的关键型号。对中国军队而言,除了满足日常的物资运输任务外,大中型运输机的第一用途毫无疑问是运输空降兵部队执行大规模空降作战。

与中国海军长期面临的两栖运输能力不足相比,中国空军的运输力量不足更为严重:空军长期以来只有10多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直到近年来才又获得了两批二手翻新机,但考虑到数架伊尔-76被改装为预警机和发动机试车平台,实际用于运输的伊尔-76数量依然不超过30架),连运-8系列中型运输机的数量也十分有限。考虑到2000年以后中国空降兵部队的摩托化、机械化程度迅速提高——先是批量装备了空降快速突击车,后来开始批量换装空降步兵战车、空降自行迫击炮等机械化装备,未来还可能装备大口径空降自行火炮——使得运输力量不足的缺陷更加明显。如果考虑到中国外购大型运输机的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全新的伊尔-76已经无法获得,伊尔-476则尚未成熟,且显著复杂本国后勤体系,那么运-20此时的到来完全是及时雨。

如此重要的项目从2007年正式立项至今仅仅过去了9年,而且包括2012年首飞在内的所有时间节点都基本按时完成,对于一个如此大规模的项目而言,这样的进度也足以让人欣慰。运-20的基本性能水平对于外界而言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对于该机使用进口的俄制D-30KP-2发动机,不少军迷依然会觉得相当遗憾。

不过在笔者看来,根据目前公开的运-20参数,对比我军现役的伊尔-76运输机,在使用相同的发动机的前提下,运-20在最大起飞重量上增加了30吨以上(200吨以上:170吨),最大载重更是增加了20多吨(60吨以上:40吨),足见运-20在机体结构、减重以及气动布局上的设计远胜伊尔-76,因此才能在相同的引擎条件下达成如此巨大的性能提升。如果考虑到涡扇-20已经装机试飞多年,且一直状态良好,也将很快开始在运-20机上的装机试验,那么我们更应该对运-20不久以后使用国产涡扇-20发动机的改进型性能有更乐观的预期。

当然,在此之前,运-20还得依靠D-30KP2级别的涡扇发动机。之所以要加上这个“级别”二字,是因为这其中不仅包括从俄罗斯引进的D-30KP2发动机,还有中国仿制D-30KP2研制的涡扇-18发动机。该型发动机在2014年9月首次装机试验,应该能在进口的D-30KP2发动机耗尽后用于包括轰-6K和运-20在内的大飞机生产工作。如果考虑到目前轰-6K和运-20的生产速度,再加上现役伊尔-76运输机正常换发的需求,可以确定到2016年年底,原本从俄罗斯购买的239台D-30KP2发动机已经大部分装机使用,而中国空军并没有进一步向俄罗斯提出增购D-30KP2的请求,可以推测,尽管装机试飞时间远比涡扇-20要短,但是技术难度较低的涡扇-18的进展应该要更快,加上涡扇-18在结构上与D-30KP2完全一致,换上运-20不需要改进,也不会在气动上造成影响,该机已经具备了在涡扇-20与运-20完成组合试验前装备我军运-20运输机的条件。未来几年,我们将有幸目睹运-20完成从使用进口发动机到国产涡扇-18发动机,再到使用大涵道比涡扇-20发动机的蜕变。

目前的消息看,2016年中国空军会收到4架生产型的运-20,加上机号788、789两架与生产型差别很小的原型机(大型运输机因为价格高昂,且试飞科目不含各种严重损耗机体寿命的复杂机动,一般剩余寿命较多,可以在升级到生产型水平后作为普通运输机使用。美国空军的C-17运输机原型机也在修改后交付空军服役。),则今年中国空军可以收到6架运-20运输机,与2000年前中国空军长期每年装备一架运-8的速度相比,如果这样的速度可以持续下去,只要5年左右就可以完成对现有伊尔-76机队的换装。对于中国空军的战略运输力量不吝是一个好消息。

1991年开始交付中国的一批伊尔-76服役至今已经超过25年,各种寿命都所剩无几;而近年来交付的10多架翻新二手机剩余寿命较长,即使在未来运-20完成运输机队的换装后,依然有相当的利用价值。考虑到我军此前一直受困于伊尔-76空中特种机平台数量不足,此次“解放”出的重型运输机恰好可以派上用场。
当然,如果让这些老旧运输机像当年的空警-2000一样成为预警机,将不可避免地遭遇诸如老旧机体平台与先进电子设备的不和谐,但将其改装为空中加油机则不失为一个合适的决策,一、中国空军严重缺乏大型空中加油平台,只有3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能够满足苏-30MKK这样重型战机的加油需求,而其他的轰-6U主要为歼-10这样的中型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训练,十多架重型空中加油机的出现,必将让中国空军的空中加油能力从象征性水平提升到实战层次;
二、伊尔-76运输机改装加油机较为简单,只要修改部分油路,加挂空中加油吊舱和货仓油箱即可,而在平时还可以拆除货仓油箱,作为普通运输机正常使用。如此一举两得,显然是处置这些旧运输机较好的出路。

当然,无论是预警机还是空中加油机,其最为理想的平台并非大型运输机,而是以宽体远程客机为基础开发的大型特种机平台。当然,目前国内并没有这样可供改进的平台:研制中的C-919太小,且设备国产化程度严重不足,商飞又缺乏立足本国技术研制全国产宽体客机的能力;中俄联合研制宽体客机虽然技术上有这个能力,但考虑双方在需求上的差异和俄罗斯在联合研制项目中一贯的难缠,短时间内也难以获得可靠的结果;至于让国内大飞机方面最强的西飞主导研制,则将严重分散改成原本集中于运-20和轰-6K的技术和生产力量。综合来看,既然运-20可以暂时作为大型特种机平台使用,那么立即“另起炉灶”研制专门的平台并不是一个高效的决定。


EC-130V验证机.jpg (56.49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20 10:43 上传


EC-130V验证机,后来美国就不再这么干了,但是缺乏大型宽体客机的我国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用运输机作为特种机平台

老运-9方案.jpg (63.34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20 10:43 上传



老运-9方案的想法很好,但超出了当时我国的工业能力

1969年,中国曾在左倾思潮之下开始研制运-9大型运输机,这种计划载重42吨的大飞机是中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重型运输机。但当时的中国几乎没有支持这一大飞机的技术储备,因此项目毫无意外地在2年以后下马。47年后,当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交付部队时,“厚积薄发”的真正意义,才被真正地演绎清晰。


我还是闭嘴吧,多说多错,谢谢楼里小伙伴批评指正,我会加强学习的

我还是闭嘴吧,多说多错,谢谢楼里小伙伴批评指正,我会加强学习的
载重这个数据觉得哪里不对的样子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0:53
运20载重60吨是哪个公开资料讲的?
首飞时候的资料还说是66吨呢。
cookship 发表于 2016-6-20 10:58
载重这个数据觉得哪里不对的样子

机体结构强度高些,少装点油,又是超临界机翼,载重不就多上了?
呵呵,领先一半?
鬼子2台发动机推力比ws18的4台推力都大。然并卵。机体结构不行,货仓结构不行。载重只能是40吨以下。
伊尔76改加油机确实是个好主意。
眼馋伊尔476那个PS90发动机啊
鬼子2台发动机推力比ws18的4台推力都大。然并卵。机体结构不行,货仓结构不行。载重只能是40吨以下。{:titt ...
那个单台推力就接近27吨,尼玛,土鳖有这种神器,400吨都搞的定



阿三的伊尔78涂装很漂亮,土共要好好学一下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0:53
运20载重60吨是哪个公开资料讲的?
60吨以上,不是60吨




估我还是闭嘴吧,多说多错,谢谢楼里小伙伴批评指正,我会加强学习的



估我还是闭嘴吧,多说多错,谢谢楼里小伙伴批评指正,我会加强学习的
现阶段D30坂本的运20好像是50吨运载

aadd2 发表于 2016-6-20 11:49
阿三的伊尔78涂装很漂亮,土共要好好学一下


漂亮毛线,灰不溜揪,一股咖喱味
aadd2 发表于 2016-6-20 11:49
阿三的伊尔78涂装很漂亮,土共要好好学一下


漂亮毛线,灰不溜揪,一股咖喱味



我还是闭嘴吧,多说多错,谢谢楼里小伙伴批评指正,我会加强学习的


我还是闭嘴吧,多说多错,谢谢楼里小伙伴批评指正,我会加强学习的
都说比76大,我看前几天的卫星图上,翼展机身长都比76小那么一点,
人啊 脑子要活络一点,影响载重的一个因素是航程指标,我用WS20载重66吨可以飞4500公里,但是我用WS18载重66吨只能飞4000不到,如果WS18版的运20想要达到4500的航程就只能载重50吨左右才能满足了,,然后到你们嘴里就成了运20现阶段只能载重50吨........... 现在看到网上还有人说运20无非载重66吨的说法我就觉得非常好笑,当年伊尔76还载重过70吨呢,难道这是假的?  无非是航程只有1000多,,无非是多装货,少装油,多装油 少装货之间的取舍,脑子要活络一点不要太死!


我还是闭嘴吧,多说多错,谢谢楼里小伙伴批评指正,我会加强学习的


我还是闭嘴吧,多说多错,谢谢楼里小伙伴批评指正,我会加强学习的
老是被雷 发表于 2016-6-20 12:10
都说比76大,我看前几天的卫星图上,翼展机身长都比76小那么一点,
76细长,20短粗,只有20的机舱能载重型主战坦克
最大载重的提升1是来自于机身加宽使货舱地板的面积僧大压强减小,可以承受更大载荷;2是超临界翼型的减重增升作用;3是新材料的使用降低了飞机空重。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2:24
舰艇排水量,在不同测定条件下有标排、常排、满排、最大排水量等等
这些排水量数据是在给定使用条件下 ...
装进去100吨,地板机体就受损了
不要做这样的假设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2:04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
运-20的数据到都是靠网友目测和猜测。
官方并没有以任何形式给出半点数据。
事实上是什么鬼。
唐长红早就说过,你假装听不到。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2:00
估计可能是装WS-20以后66吨
WS20又没有提高推力,貌似起飞推力还降低了。
主题善良 发表于 2016-6-20 12:31
事实上是什么鬼。
唐长红早就说过,你假装听不到。
把可靠出处搬出来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2:32
把可靠出处搬出来
14年珠海航展有报道,自己找去。
上海红军战士 发表于 2016-6-20 11:30
伊尔76改加油机确实是个好主意。
对,相对于目前的预警机而已,加油机我们更缺!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2:24
舰艇排水量,在不同测定条件下有标排、常排、满排、最大排水量等等
这些排水量数据是在给定使用条件下 ...

你的回复跟我说的有什么联系?反正我是看不懂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起码应该把我说的看清楚了再回复
aadd2 发表于 2016-6-20 11:49
阿三的伊尔78涂装很漂亮,土共要好好学一下
我也觉得这种涂装漂亮,兔子在涂装上面确实应该好好学习了!
毕竟则年头颜值也是战斗力!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2:00
估计可能是装WS-20以后66吨
以前有说过WS20的推力并没有增加,主要是油耗降低了不少!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
运-20的数据到都是靠网友目测和猜测。
官方并没有以任何形式给出半点数据。

事实上早在2007年,就公开模型和数据,但我只记得最大起飞220吨,载重66吨。
采用同样动力,提升起飞重量靠的是气动优化,
载重系数达到0.3,靠结构一体化和新材料水平降低飞机空重,比如钛金铝金复材取代钢,减重多少吨都会转化为载重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2:04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
运-20的数据到都是靠网友目测和猜测。
官方并没有以任何形式给出半点数据。


这你就不知道了,66吨恰恰就是首飞当天还是第二天忘了,中航官方网站写的清清楚楚,后来可能觉得不妥又给删除了,我亲自登录网站看过,总师唐长红在一次采访中也证实过。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2:04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
运-20的数据到都是靠网友目测和猜测。
官方并没有以任何形式给出半点数据。


这你就不知道了,66吨恰恰就是首飞当天还是第二天忘了,中航官方网站写的清清楚楚,后来可能觉得不妥又给删除了,我亲自登录网站看过,总师唐长红在一次采访中也证实过。
领先一半这说法总觉得别扭,这么low呢
最大载重的提升1是来自于机身加宽使货舱地板的面积僧大压强减小,可以承受更大载荷;2是超临界翼型的减重增 ...
听说超临界机翼不抗损啊,二战中使用超临界机翼的B24损失就比B17大得多。
标题是病句,可以说领先一倍,落后一半。不能说领先一半。
听说超临界机翼不抗损啊,二战中使用超临界机翼的B24损失就比B17大得多。
超临界机翼采用特殊翼剖面(翼型)的机翼。它能提高机翼的临界马赫数,使机翼在高亚音速时阻力急剧增大的现象推迟发生。它的翼型被称为超临界翼型,由美国R.T.惠特科姆于 1967年首先提出。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2:00
估计可能是装WS-20以后66吨
机体结构是一样的,现在也能装66吨,但是其他性能可能会受到削弱,比如最大起飞重量上不去,只能少装油,航程缩短;或者最大起飞重量还能保持,但是起飞滑跑距离变长。
图-160M/M2 发表于 2016-6-20 11:18
呵呵,领先一半?
确实如此  单凭运20的矩形货舱结构设计 这一点就在机体结构设计上吊打伊尔76N条街。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0:53
运20载重60吨是哪个公开资料讲的?
唐长红总师 反复多次讲过 你能问出这话 就证明你对国产装备完全不懂。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2:00
估计可能是装WS-20以后66吨


错了 用4台D30就能达到66吨运载能力  只是起飞滑跑距离不好看而已。

举个简单的例子 Y20起飞最大重量220吨 用D30推力12.5吨 推比系数是0.227 与伊尔76的推比系数0.228相同  如果用200吨级来计算 那么其推比系数将更高。

伊尔76做的极限载重70吨的纪录是在国际航空协会对航空载重的评定标准就是维持在海平面2000米高的维持平飞时能装的最大重量实验

运-20目前的性能要优于伊尔76运输机,但是受限于D30KP-2的推力,它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未来换装国产涡扇20发动机,推力提高到15吨,起飞推力就可以这到60吨,以0.25的起飞推重比计算,那么它的起飞重量就可以达到220-240吨
寨里娃娃 发表于 2016-6-20 12:00
估计可能是装WS-20以后66吨


错了 用4台D30就能达到66吨运载能力  只是起飞滑跑距离不好看而已。

举个简单的例子 Y20起飞最大重量220吨 用D30推力12.5吨 推比系数是0.227 与伊尔76的推比系数0.228相同  如果用200吨级来计算 那么其推比系数将更高。

伊尔76做的极限载重70吨的纪录是在国际航空协会对航空载重的评定标准就是维持在海平面2000米高的维持平飞时能装的最大重量实验

运-20目前的性能要优于伊尔76运输机,但是受限于D30KP-2的推力,它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未来换装国产涡扇20发动机,推力提高到15吨,起飞推力就可以这到60吨,以0.25的起飞推重比计算,那么它的起飞重量就可以达到220-24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