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影阁作品]暴力美学的极至——浅析影片《杀死比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32:26
[center]【关键词:暴力美学、电影、昆汀-塔伦蒂诺、杀死比尔】[/center]


  如今的影坛,暴力美学作品已经成为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在这个流派下有许多著名导演及制片人,如吴宇森、昆汀-塔伦蒂诺、奥利佛-斯通、克里斯汀-史莱特等,暴力美学作品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和稳定的观众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传播的新动向。本文意在借《杀死比尔》这一作品来分析一下暴力美学影片的特点。
 

[UserCP=1]
  一、暴力美学在电影界的起源及发展沿革
 

  所谓暴力美学的定义,现在还没有一个官方的正式解释,以下引用维基百科的解释:“‘暴力美学’一词的由来,有待考证,但作为一种电影艺术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它是以美学的方式,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观赏者本身往往惊叹于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无法对内容产生任何的不适。支持人士往往称‘暴力程度与票房收入成正比’,社会道德捍卫者和舆论谴责人士则称其是对社会道德教化的阻碍和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暴力美学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东西。那么,暴力美学在电影上的起源,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美国电影和日本电影中,表现出了新的且各具特色的暴力美学,而其中若干位导演尤其擅长使用“暴力”创作电影,其中典型代表就是美国著名导演奥利佛-斯通。斯通在其代表作《天生杀人狂》中,将暴力作为一种寻求社会路、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开创了暴力美学的先河。其后涌现出的一代暴力美学大师,就是从香港起家后又在好莱坞闯出一片天地的华人导演吴宇森。较之斯通的极端,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更加大众化。毕竟是东方人,再前卫的风格中还是要受到一些含蓄的制约。风衣、墨镜、双枪、鸽子,还有他标志性的慢镜头运用,这些都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的道具,几乎在他监制的每一部电影中出现,如《终极镖靶》、《断箭行动》、《变脸》、《风语者》等,吴宇森展现的是一种近乎面具化、模式化的暴力美学,但是照常有市场——而且是非常稳固的市场。现在在好莱坞,吴宇森担任动作指导=高票房=高收入。吴宇森也凭借他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在异国他乡闯出了自己的天地,并且影响了无数的后来者,比如昆汀、比如沃卓斯基兄弟等等。到了昆汀这一代,暴力美学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昆汀-塔伦蒂诺其人
 

  昆汀-塔伦蒂诺1963年3月27日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挪克斯维尔。母亲康妮也还是个仅16岁的孩子,还在护士学校上学,20岁的父亲托尼是学习法律的大学生。昆丁的父母都是电影爱好者,父亲还曾经一度有志成为专业的演员,就连昆汀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影星伯特-雷诺在《枪之烟火》所扮演的角色。但他并没有象大多数导演一样接受系统的电影教育。18岁从中学毕业,他在曼哈顿海滩的一家名为“录像档案馆”的录像租赁店里找到一份工作。在此期间,他通过大量观看和仔细研究逐渐领会并掌握了众多电影知识和技法(注:当时昆汀对香港电影非常着迷,他收藏有很多香港电影的录象带和碟片)。
 

  1986年,昆汀和他在上表演训练班时结识的一些朋友共同拍摄了一部短片《我好朋友的生日》,之后写了电影剧本《真实的浪漫》和《天生杀人狂》。在录像租赁店工作的同时,接受过简单表演训练的昆汀参与了《黄金女郎》和《死亡的黎明》等影视作品的演出。其中最令他兴奋的经历是他曾经在仰慕已久的法国电影大师戈达尔的影片《李尔王》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到了1991年,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昆汀拿到了出售《真实的浪漫》剧本所得的5万美元,于是决定开始拍摄自己的第三个剧本《落水狗》。1992年,《落水狗》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后,就立刻引起巨大的反响。在昆汀的编导才能得到评委一致青睐的同时,影片的暴力问题也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从此,昆汀鬼才般的电影天赋和他电影中风格化的暴力美学都成为他最显著的标志。圣诞节过后,著名的米拉马克斯公司买断了该片,进行了大范围的发行。这一年,昆汀除了带着影片往返于各电影节宣传、领奖外,开始着手创作下一部作品《低俗小说》。
 

  对于昆汀-塔伦蒂诺而言,1994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由著名导演奥利佛-斯通拍摄的《天生杀人狂》已经使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年轻而“危险”的小子。接着,昆汀就凭借着《低俗小说》这部充满血腥暴力的黑色风格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令人难以置信地击败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色》、米哈尔科夫的《毒太阳》、张艺谋的《活着》等多部名家力作,夺走了金棕榈大奖。除此以外,《低俗小说》还在奥斯卡、金球以及世界各地的电影节上领走了数十个奖项。在成为1994年美国最为叫好的影片同时,《低俗小说》的票房收入也相当可观,总共赚得一亿多美元,是其成本的数十倍。而《低俗小说》对文化的巨大影响则是难以用数字计算的。影片的圆型结构和暴力主题成为众多电影竞相模的对象。由于《水库的狗》和《低俗小说》的成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昆汀-塔伦蒂诺由一个默默无闻的电影青年一越成为好莱坞片商和众多大牌影星竞相追逐的明星级导演。之后创作《四个房间》,《杀出个黎明》,《杰基-布朗》,主演《杀人三部曲》。然后在六年后就到了《杀死比尔》。
 

  完全自学成材,昆汀是个电影奇才,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三、《杀死比尔》影片简介
 

  电影界对《杀死比尔》一片的划分是这样的: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
  主演:乌玛-瑟曼(Uma Thurman)
     戴维-卡拉丁(David Carradine)
     刘玉玲(Lucy Liu)
     达里尔-哈南(Daryl Hannah)
     薇薇卡-A-福克斯(Vicica A- Fox)
     迈克尔-麦德森(Michael Madsen)
  片长:110分钟
  类型:动作、犯罪、惊险
  分级:R(强烈的血腥暴力、粗口、暴露性镜头)
  发行: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
  上映日期:2003年10月10日

 

  《杀死比尔》一片的内容梗概如下:
 

  乌玛-瑟曼在片中饰演一名叫“新娘”的女杀手,曾经是致命毒蛇暗杀组织(D.I.V.A.S)的成员。她本想通过婚姻脱离血腥的暗杀组织,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她以前的同党(刘玉玲、达里尔-哈南、薇薇卡-福克斯、迈克尔-马德森等人饰演)以及毒蛇暗杀组织的老板比尔(戴维-卡拉丁饰)却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婚礼现场,企图破坏一切。“新娘”恳求说:“比尔,我怀上了你的孩子。”但是,回答她的是“砰”的一声枪响,“新娘”头部中弹,昏迷过去。
 

  四年之后,“新娘”在一家医院苏醒过来。她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追杀凶残的比尔,将复仇行动进行到底!于是,她顽强地寻遍世界各地,从美洲一路追杀到亚洲,于是,得克萨斯、墨西哥、冲绳、北京、香港和日本等地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血腥气味。
 

  “新娘”唯一的目的就是“我要杀死比尔!”
 

  四、《杀死比尔》影片对暴力美学的表现
 

  杀死比尔的原因,以及杀死比尔的过程,就是整个电影的全部。影片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在回忆中揭示一个又一个人物的血腥经历。他们个个都是杀手,杀手与杀手之间的较量,自然是暴力无比的,那么影片又是如何在暴力中展现美的呢?
 

  下面就截取几个镜头来一一分析。
 

  影片中对刘玉玲所扮演的日本籍杀手“石井阿莲”幼时经历的描写,没有采用普通拍摄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动漫的格式,用极其夸张的画面和色彩描绘了阿莲不堪回首的过去——父母被仇家杀害,阿莲忍辱负重为父母报仇。其中数个描绘人被利刀刺中的镜头中,无一不是鲜血如喷泉般的飞溅,整个画面都被血红色所包裹,但是却极少让人产生生理上的反感。异常饱满的黄色、橙色、深蓝色,冲淡了红色对人眼引起的刺激,让观众在这一段动画过去之后,还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影片中的一个重要道具,就是明晃晃的日本武士刀。作为一个对东方文化深感兴趣的导演,昆汀将影片的大多数镜头放在中国和日本拍摄,并且大量使用东方武打动作和日本刀,是情有可原的。“新娘”来到冲绳,找到比尔当年的老师,著名的铸刀师“服部半藏”,请他为自己打造了一柄绝世好刀,而后就去寻找已经成为东京黑社会头子的石井阿莲,双方在东京的一家饭店“清叶屋”展开决斗,影片对这一部分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新娘”在清叶屋大战阿莲的近百名打手,刀光剑影过后是遍地的尸体和残肢,门窗和地板上到处是血(在拍摄此场景时,剧组使用了上百加仑的人造假血)。拍摄中,昆汀很好的借鉴了由“日本暴力宗师”北野武所开创的瞬间暴力美学,“新娘”总是在瞬间出手,以极大的暴发力量打倒或打死对方,而后再面对另一个敌手。这种处理方式将暴力神圣化,配以准确且方位独特的镜头切换,以及渲染气氛的配乐,让“新娘”的形象成为一个执刑者而非刽子手,塔伦蒂诺的血腥干净利落,他们都死得很漂亮。你在杀戮中体会不到残忍的痛苦,也没有被煽动的冲动,看鲜血四溅就像看烟花绽放。
 

  影片最后是“新娘”和阿莲在清叶屋外的庭院中决斗。“新娘”身穿染满鲜血的黄色运动服(这个是昆汀向以前的著名动作明星李小龙致敬的表现,李小龙最常用的戏服就是黄色运动服),阿莲则穿一套雪白的和服,两个女人手执凶器站在漫天的飞雪中互相杀戮,红的血溅落在白的雪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新娘”的最后一击再次诠释了“瞬间暴力美学”的境界,刀光闪过,人影错落,短暂的停滞之后,一片带者黑发的头盖骨飘然而落。阿莲喃喃自语道:不愧是服部半藏的好刀。而后颓然倒地。整个动作场面一气呵成,干净利落,飞雪和飞血,宁静的庭院和残酷的杀戮,所谓在暴力中展现美,就是如此吧。
 

  五、小结,以及思考
 

  人们通常会通过将暴力合理化和美学化,来使得暴力容易为观众接受并得到欲望的满足。事实上,在今天,唯一能够以合法的方式来表现暴力行为的就是影视中的暴力场面。作为生活在这个视觉时代的现代人,我们能够以合法的方式来观看到血淋淋的暴力场面。这是戏剧以及一切艺术门类无法做到的。到电影院,我们可以观赏到各种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暴力影片,即使定位并非暴力影片,我们也可以见惯不惊地看到各种暴力镜头。唯其如此,人们才会得到一种欲望的满足。“暴力美学”就是要发掘出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效果。有多少人是完全不喜欢看动作片的呢?如果你喜欢,那么你接受暴力美学就是迟早的事情;社会学研究指出人的潜意识中都是有破坏欲的,自己不能在生活中满足暴力欲,那么通过电影来宣泄也确实是个不错的途径,所以说,有市场需求,就会有相关产业的生产。
 

  昆汀拍的是商业片,但是他绝对不仅仅是个商业导演。他的电影中有很多其他人没有的东西。他的几部著名作品,从《落水狗》到《低俗小说》再到《杀死比尔》,都不仅仅是在展现暴力。同样是完全的展示暴力,如果是拍相关的记录片,有意无意都会带上批判主义的色彩,因为无论人的内心如何,在正统的记录片中还是要宣扬一种提倡和平反对暴力的意思的,即使很多时候这种平和更是一种道貌岸然。这就是表现主义和批判主义的不同,现代社会,评论家和观众都不太喜欢接受批判主义的艺术,因为这里带有说教的成份,于是会产生逆反;而表现主义则不同,作者只是将本体,眼睛所看到的不加修饰地展现给大家,甚至还带点反讽的意味的黑色幽默,然后让你们从中自己拿出自己想要的。昆汀就是表现主义的,昆汀的暴力美在,他不故作呻吟,不矫揉造作,直接,幽默,不假思索,让人无话可说。更像是一种暴力仪式化的美。他的暴力在于,它不是像香港或者美国电影一样,将死亡当成一件难事;而是像日本电影一样,把死亡变成一件简单而精彩的事情。让多个人以不同样式死去,比让一个人以各种样式死不去,需要更多的想象力。这就是昆汀不同于其他导演的地方,而《落水狗》、《低俗小说》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他的练习作,《杀死比尔》才是他才华的真正爆发。他不是来数票房收入的,他在说,这个世界的现代社会生病了,变异了,人们冷漠地看电影里的生生死死,没有知觉,麻目,既然大家都麻目,那他就要做到麻目的极至,目的是要让所有的白痴观众们麻目到死,才能让其中十分之一的幡然醒悟。这个男人对现实丑陋的高度概括,并将其强化到我们触目惊心的程度,都是为了宣扬自己的这个观点。他残酷至极,却是为了社会的醒悟。昆汀是一个应该得到尊重的导演。
 

  所以说,《杀死比尔》是暴力,是血腥,却暴力的理直气壮,血腥的顶天立地。看这样的电影,你就要时刻想象着有那么一柄武士刀在自己的头上敲着:喂,醒一醒!
[/UserC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0 21:22:25编辑过]
[center]【关键词:暴力美学、电影、昆汀-塔伦蒂诺、杀死比尔】[/center]


  如今的影坛,暴力美学作品已经成为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在这个流派下有许多著名导演及制片人,如吴宇森、昆汀-塔伦蒂诺、奥利佛-斯通、克里斯汀-史莱特等,暴力美学作品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和稳定的观众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传播的新动向。本文意在借《杀死比尔》这一作品来分析一下暴力美学影片的特点。
 

[UserCP=1]
  一、暴力美学在电影界的起源及发展沿革
 

  所谓暴力美学的定义,现在还没有一个官方的正式解释,以下引用维基百科的解释:“‘暴力美学’一词的由来,有待考证,但作为一种电影艺术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它是以美学的方式,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观赏者本身往往惊叹于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无法对内容产生任何的不适。支持人士往往称‘暴力程度与票房收入成正比’,社会道德捍卫者和舆论谴责人士则称其是对社会道德教化的阻碍和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暴力美学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东西。那么,暴力美学在电影上的起源,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美国电影和日本电影中,表现出了新的且各具特色的暴力美学,而其中若干位导演尤其擅长使用“暴力”创作电影,其中典型代表就是美国著名导演奥利佛-斯通。斯通在其代表作《天生杀人狂》中,将暴力作为一种寻求社会路、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开创了暴力美学的先河。其后涌现出的一代暴力美学大师,就是从香港起家后又在好莱坞闯出一片天地的华人导演吴宇森。较之斯通的极端,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更加大众化。毕竟是东方人,再前卫的风格中还是要受到一些含蓄的制约。风衣、墨镜、双枪、鸽子,还有他标志性的慢镜头运用,这些都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的道具,几乎在他监制的每一部电影中出现,如《终极镖靶》、《断箭行动》、《变脸》、《风语者》等,吴宇森展现的是一种近乎面具化、模式化的暴力美学,但是照常有市场——而且是非常稳固的市场。现在在好莱坞,吴宇森担任动作指导=高票房=高收入。吴宇森也凭借他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在异国他乡闯出了自己的天地,并且影响了无数的后来者,比如昆汀、比如沃卓斯基兄弟等等。到了昆汀这一代,暴力美学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昆汀-塔伦蒂诺其人
 

  昆汀-塔伦蒂诺1963年3月27日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挪克斯维尔。母亲康妮也还是个仅16岁的孩子,还在护士学校上学,20岁的父亲托尼是学习法律的大学生。昆丁的父母都是电影爱好者,父亲还曾经一度有志成为专业的演员,就连昆汀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影星伯特-雷诺在《枪之烟火》所扮演的角色。但他并没有象大多数导演一样接受系统的电影教育。18岁从中学毕业,他在曼哈顿海滩的一家名为“录像档案馆”的录像租赁店里找到一份工作。在此期间,他通过大量观看和仔细研究逐渐领会并掌握了众多电影知识和技法(注:当时昆汀对香港电影非常着迷,他收藏有很多香港电影的录象带和碟片)。
 

  1986年,昆汀和他在上表演训练班时结识的一些朋友共同拍摄了一部短片《我好朋友的生日》,之后写了电影剧本《真实的浪漫》和《天生杀人狂》。在录像租赁店工作的同时,接受过简单表演训练的昆汀参与了《黄金女郎》和《死亡的黎明》等影视作品的演出。其中最令他兴奋的经历是他曾经在仰慕已久的法国电影大师戈达尔的影片《李尔王》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到了1991年,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昆汀拿到了出售《真实的浪漫》剧本所得的5万美元,于是决定开始拍摄自己的第三个剧本《落水狗》。1992年,《落水狗》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后,就立刻引起巨大的反响。在昆汀的编导才能得到评委一致青睐的同时,影片的暴力问题也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从此,昆汀鬼才般的电影天赋和他电影中风格化的暴力美学都成为他最显著的标志。圣诞节过后,著名的米拉马克斯公司买断了该片,进行了大范围的发行。这一年,昆汀除了带着影片往返于各电影节宣传、领奖外,开始着手创作下一部作品《低俗小说》。
 

  对于昆汀-塔伦蒂诺而言,1994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由著名导演奥利佛-斯通拍摄的《天生杀人狂》已经使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年轻而“危险”的小子。接着,昆汀就凭借着《低俗小说》这部充满血腥暴力的黑色风格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令人难以置信地击败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色》、米哈尔科夫的《毒太阳》、张艺谋的《活着》等多部名家力作,夺走了金棕榈大奖。除此以外,《低俗小说》还在奥斯卡、金球以及世界各地的电影节上领走了数十个奖项。在成为1994年美国最为叫好的影片同时,《低俗小说》的票房收入也相当可观,总共赚得一亿多美元,是其成本的数十倍。而《低俗小说》对文化的巨大影响则是难以用数字计算的。影片的圆型结构和暴力主题成为众多电影竞相模的对象。由于《水库的狗》和《低俗小说》的成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昆汀-塔伦蒂诺由一个默默无闻的电影青年一越成为好莱坞片商和众多大牌影星竞相追逐的明星级导演。之后创作《四个房间》,《杀出个黎明》,《杰基-布朗》,主演《杀人三部曲》。然后在六年后就到了《杀死比尔》。
 

  完全自学成材,昆汀是个电影奇才,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三、《杀死比尔》影片简介
 

  电影界对《杀死比尔》一片的划分是这样的: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
  主演:乌玛-瑟曼(Uma Thurman)
     戴维-卡拉丁(David Carradine)
     刘玉玲(Lucy Liu)
     达里尔-哈南(Daryl Hannah)
     薇薇卡-A-福克斯(Vicica A- Fox)
     迈克尔-麦德森(Michael Madsen)
  片长:110分钟
  类型:动作、犯罪、惊险
  分级:R(强烈的血腥暴力、粗口、暴露性镜头)
  发行: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
  上映日期:2003年10月10日

 

  《杀死比尔》一片的内容梗概如下:
 

  乌玛-瑟曼在片中饰演一名叫“新娘”的女杀手,曾经是致命毒蛇暗杀组织(D.I.V.A.S)的成员。她本想通过婚姻脱离血腥的暗杀组织,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她以前的同党(刘玉玲、达里尔-哈南、薇薇卡-福克斯、迈克尔-马德森等人饰演)以及毒蛇暗杀组织的老板比尔(戴维-卡拉丁饰)却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婚礼现场,企图破坏一切。“新娘”恳求说:“比尔,我怀上了你的孩子。”但是,回答她的是“砰”的一声枪响,“新娘”头部中弹,昏迷过去。
 

  四年之后,“新娘”在一家医院苏醒过来。她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追杀凶残的比尔,将复仇行动进行到底!于是,她顽强地寻遍世界各地,从美洲一路追杀到亚洲,于是,得克萨斯、墨西哥、冲绳、北京、香港和日本等地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血腥气味。
 

  “新娘”唯一的目的就是“我要杀死比尔!”
 

  四、《杀死比尔》影片对暴力美学的表现
 

  杀死比尔的原因,以及杀死比尔的过程,就是整个电影的全部。影片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在回忆中揭示一个又一个人物的血腥经历。他们个个都是杀手,杀手与杀手之间的较量,自然是暴力无比的,那么影片又是如何在暴力中展现美的呢?
 

  下面就截取几个镜头来一一分析。
 

  影片中对刘玉玲所扮演的日本籍杀手“石井阿莲”幼时经历的描写,没有采用普通拍摄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动漫的格式,用极其夸张的画面和色彩描绘了阿莲不堪回首的过去——父母被仇家杀害,阿莲忍辱负重为父母报仇。其中数个描绘人被利刀刺中的镜头中,无一不是鲜血如喷泉般的飞溅,整个画面都被血红色所包裹,但是却极少让人产生生理上的反感。异常饱满的黄色、橙色、深蓝色,冲淡了红色对人眼引起的刺激,让观众在这一段动画过去之后,还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影片中的一个重要道具,就是明晃晃的日本武士刀。作为一个对东方文化深感兴趣的导演,昆汀将影片的大多数镜头放在中国和日本拍摄,并且大量使用东方武打动作和日本刀,是情有可原的。“新娘”来到冲绳,找到比尔当年的老师,著名的铸刀师“服部半藏”,请他为自己打造了一柄绝世好刀,而后就去寻找已经成为东京黑社会头子的石井阿莲,双方在东京的一家饭店“清叶屋”展开决斗,影片对这一部分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新娘”在清叶屋大战阿莲的近百名打手,刀光剑影过后是遍地的尸体和残肢,门窗和地板上到处是血(在拍摄此场景时,剧组使用了上百加仑的人造假血)。拍摄中,昆汀很好的借鉴了由“日本暴力宗师”北野武所开创的瞬间暴力美学,“新娘”总是在瞬间出手,以极大的暴发力量打倒或打死对方,而后再面对另一个敌手。这种处理方式将暴力神圣化,配以准确且方位独特的镜头切换,以及渲染气氛的配乐,让“新娘”的形象成为一个执刑者而非刽子手,塔伦蒂诺的血腥干净利落,他们都死得很漂亮。你在杀戮中体会不到残忍的痛苦,也没有被煽动的冲动,看鲜血四溅就像看烟花绽放。
 

  影片最后是“新娘”和阿莲在清叶屋外的庭院中决斗。“新娘”身穿染满鲜血的黄色运动服(这个是昆汀向以前的著名动作明星李小龙致敬的表现,李小龙最常用的戏服就是黄色运动服),阿莲则穿一套雪白的和服,两个女人手执凶器站在漫天的飞雪中互相杀戮,红的血溅落在白的雪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新娘”的最后一击再次诠释了“瞬间暴力美学”的境界,刀光闪过,人影错落,短暂的停滞之后,一片带者黑发的头盖骨飘然而落。阿莲喃喃自语道:不愧是服部半藏的好刀。而后颓然倒地。整个动作场面一气呵成,干净利落,飞雪和飞血,宁静的庭院和残酷的杀戮,所谓在暴力中展现美,就是如此吧。
 

  五、小结,以及思考
 

  人们通常会通过将暴力合理化和美学化,来使得暴力容易为观众接受并得到欲望的满足。事实上,在今天,唯一能够以合法的方式来表现暴力行为的就是影视中的暴力场面。作为生活在这个视觉时代的现代人,我们能够以合法的方式来观看到血淋淋的暴力场面。这是戏剧以及一切艺术门类无法做到的。到电影院,我们可以观赏到各种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暴力影片,即使定位并非暴力影片,我们也可以见惯不惊地看到各种暴力镜头。唯其如此,人们才会得到一种欲望的满足。“暴力美学”就是要发掘出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效果。有多少人是完全不喜欢看动作片的呢?如果你喜欢,那么你接受暴力美学就是迟早的事情;社会学研究指出人的潜意识中都是有破坏欲的,自己不能在生活中满足暴力欲,那么通过电影来宣泄也确实是个不错的途径,所以说,有市场需求,就会有相关产业的生产。
 

  昆汀拍的是商业片,但是他绝对不仅仅是个商业导演。他的电影中有很多其他人没有的东西。他的几部著名作品,从《落水狗》到《低俗小说》再到《杀死比尔》,都不仅仅是在展现暴力。同样是完全的展示暴力,如果是拍相关的记录片,有意无意都会带上批判主义的色彩,因为无论人的内心如何,在正统的记录片中还是要宣扬一种提倡和平反对暴力的意思的,即使很多时候这种平和更是一种道貌岸然。这就是表现主义和批判主义的不同,现代社会,评论家和观众都不太喜欢接受批判主义的艺术,因为这里带有说教的成份,于是会产生逆反;而表现主义则不同,作者只是将本体,眼睛所看到的不加修饰地展现给大家,甚至还带点反讽的意味的黑色幽默,然后让你们从中自己拿出自己想要的。昆汀就是表现主义的,昆汀的暴力美在,他不故作呻吟,不矫揉造作,直接,幽默,不假思索,让人无话可说。更像是一种暴力仪式化的美。他的暴力在于,它不是像香港或者美国电影一样,将死亡当成一件难事;而是像日本电影一样,把死亡变成一件简单而精彩的事情。让多个人以不同样式死去,比让一个人以各种样式死不去,需要更多的想象力。这就是昆汀不同于其他导演的地方,而《落水狗》、《低俗小说》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他的练习作,《杀死比尔》才是他才华的真正爆发。他不是来数票房收入的,他在说,这个世界的现代社会生病了,变异了,人们冷漠地看电影里的生生死死,没有知觉,麻目,既然大家都麻目,那他就要做到麻目的极至,目的是要让所有的白痴观众们麻目到死,才能让其中十分之一的幡然醒悟。这个男人对现实丑陋的高度概括,并将其强化到我们触目惊心的程度,都是为了宣扬自己的这个观点。他残酷至极,却是为了社会的醒悟。昆汀是一个应该得到尊重的导演。
 

  所以说,《杀死比尔》是暴力,是血腥,却暴力的理直气壮,血腥的顶天立地。看这样的电影,你就要时刻想象着有那么一柄武士刀在自己的头上敲着:喂,醒一醒!
[/UserC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0 21:22:25编辑过]
  偶礼拜一要交的作业,嘻嘻~
<P>小日本的女星都拍AV去了,武士刀也让洋妞去玩了</P>
  回来说一下转帖不打招呼的统统木有小JJ
[B]以下是引用[I]gatotomcat[/I]在2005-11-13 22:37:00的发言:[/B][BR]  回来说一下转帖不打招呼的统统木有小JJ


清风已经把这个帖子转了......
<P>交什么作业</P>
<P>这么强悍的作业</P>
[B]以下是引用[I]中国一统天下[/I]在2005-11-13 22:38:00的发言:[/B]清风已经把这个帖子转了......

  那就给他插上个小JJ,泼上502胶水,干了以后再拔下来
[B]以下是引用[I]ffff17[/I]在2005-11-13 22:39:00的发言:[/B][BR]<P>交什么作业</P><P>这么强悍的作业</P>

  大众传播学啊……
<P>《杀死比尔2》已经出了。</P>
  两部电影,我只谈第一部。
<P>怎么看怎么像影视课的论文,换题目:论传播与舆论控制——《意志的胜利》</P>
  我还真有一篇摄影以及镜头运用方面的作业挖了半个坑放在那没写了,关于《可可西里》的~
<P>强悍</P>
<P>推荐你入党</P>
[B]以下是引用[I]gatotomcat[/I]在2005-11-14 9:42:00的发言:[/B][BR]  我还真有一篇摄影以及镜头运用方面的作业挖了半个坑放在那没写了,关于《可可西里》的~
不要提起,不要提起,一提起就想到当年写镜头分析看《公民凯恩》8小时的残状PS:当时刻录机N贵,大家只好一本片子轮着看,作业啊,作孽啊!!!
[B]以下是引用[I]tnt_lzk[/I]在2005-11-14 10:08:00的发言:[/B]不要提起,不要提起,一提起就想到当年写镜头分析看《公民凯恩》8小时的残状PS:当时刻录机N贵,大家只好一本片子轮着看,作业啊,作孽啊!!!

  看来不堪回首的记忆还真不少
[B]以下是引用[I]中国一统天下[/I]在2005-11-13 22:38: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atotomcat[/I]在2005-11-13 22:37:00的发言:[/B][BR]  回来说一下转帖不打招呼的统统木有小JJ</div>

清风已经把这个帖子转了......
[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