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军区一名战士在执行边境扫雷任务过程中牺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38:11
云南省军区一名战士在执行边境扫雷任务过程中牺牲


2016年06月06日  来源:军报记者





  6月4日,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扫雷3队下士程俊辉,在执行中越边境扫雷任务时光荣牺牲。今年22岁的程俊辉,去年11月随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400余名战友,在中越边境云南段展开第三次大规模排雷行动。截止5月29日,扫雷官兵通过爆破排雷和人工搜排相结合的方式,已扫除雷区面积14平方公里,排除各类爆炸物近3万枚。 (严浩)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6/06-06/7895305.shtml


云南省军区一名战士在执行边境扫雷任务过程中牺牲


2016年06月06日  来源:军报记者





  6月4日,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扫雷3队下士程俊辉,在执行中越边境扫雷任务时光荣牺牲。今年22岁的程俊辉,去年11月随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400余名战友,在中越边境云南段展开第三次大规模排雷行动。截止5月29日,扫雷官兵通过爆破排雷和人工搜排相结合的方式,已扫除雷区面积14平方公里,排除各类爆炸物近3万枚。 (严浩)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6/06-06/7895305.shtml


  特别关注:边境扫雷  为了边关青山的安宁  陈小菁  南国边陲的雷场上,一个年轻的生命离去了。  6月4日,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扫雷3队下士程俊辉,在执行中越边境第三次较大规模排雷任务时光荣牺牲,年仅22岁。而他只是这群默默无闻与死神共舞的扫雷勇士中的一员。  有位军事家曾留下这么一句名言:在全球,最难清除的战争痕迹不是倒塌的楼房和毁坏的桥梁,而是地雷。扫雷,无疑是和平时期最具危险性、挑战性的一项任务。  漫长的中越边境线,道路崎岖,山高林密。然而,青山绿水间,更多的却是标有骷髅头的雷区警示牌,令人毛骨悚然。这些战时遗留的地雷,就如同铁篱笆,竖起了一道道“死亡屏障”,严重威胁边疆群众的生命安全。险重的任务、复杂的地势,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无畏的排雷官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在中越边境组织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排雷作业。随着沿边地区的开放发展,尚未排除的地雷隐患日渐凸显。去年11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在中越边境再一次实施排雷作业。云南省军区迅即组建扫雷指挥部,第一时间出征排雷战场。彻底扫除“雷患”、确保边境安全,成为新时期扫雷勇士的崇高使命和无悔担当。  人们常把硝烟密布的雷场比作炮火连天的战场。所不同的是,这场特殊战斗中的“敌人”更具变数,也更加难以琢磨,随时都可能致人死伤。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在中越边境6个县70余平方公里的雷场上,400余名排雷官兵不惧艰险、不畏生死、不辱使命,用青春与热血在边陲雷场展现出新时期边防军人的风采,诠释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血性荣光。  不管时间如何流逝,当排雷官兵把一座座绝对安全的青山交给边疆百姓时,他们也会和这座山一起被祖国和人民永远铭记。


  南陲雷场展现血性荣光  ——三组镜头透视中越边境第三次较大规模排雷行动  -柯穴 解放军报记者 段江山 特约记者严浩  镜头一:战斗  ——你就是家里一颗“雷”  “炸我也就一条腿,炸你可就全没了……”电影《集结号》里,老兵谷子地冒着生命危险为踩到地雷的赵二斗排雷,最终化解了险情。电影里的这个情节,真实地发生在扫雷三队队长蒋俊峰和下士马红宝身上。  3月17日,马红宝第一次进雷场排雷。爆破扫雷后,雷场上的土层被翻松了20多公分厚。沿着刚刚开辟的安全通道,马红宝走进了雷场。“嘀嘀嘀……”他刚把探雷器靠近地面,探雷器便不停地发出蜂鸣声。他定睛一看,一颗引信裸露的地雷距双脚不足10厘米,随时可能发生爆炸。  一旁的蒋俊峰见状,立即命令马红宝撤至安全区域,自己用手轻刨泥土,小心翼翼地托起地雷,尔后打开后盖,去掉引信。危险最终化解,两人长吁一口气。


  同“死神”打交道,危险无处不在。3月20日,扫雷二队队长马永信带着官兵在绿春县平河镇雷场作业。爆破排雷过后,副教导员周士兵用铲子把沟里的泥土铲出去,清理爆沟。“快停下,有地雷!”就在他清理了不到50米时,身后突然有人大声喊道。周士兵抬头一看,距离他5米远的爆沟里有一枚地雷。如果不是战友及时提醒,后果不堪设想!  雷场凶险,扫雷老兵们却从不退缩。在战士们眼里,扫雷四队队长龙泉“不怕死”是出了名的。前不久,战士们挖出三枚地雷,但由于锈蚀严重,起爆管怎么拧都无法拔除。龙泉担心年轻战士意外触爆地雷,赶紧接过“铁疙瘩”,排除了爆炸隐患。但在拆卸最后一枚地雷时,他的左手食指被铁条划破,伤口深可见骨。他让卫生员简单处理后,又继续投入作业。


  “这是我参加第二次大排雷继承的传统,越是情况危险,干部骨干和党员越是要冲锋在前。”但是龙泉的家人却总为他提心吊胆,妻子曾多次“警告”他:“你现在就是家里的一颗‘雷’。”  在老兵的示范带动下,一批年轻官兵逐步成长为扫雷骨干。扫雷四队一班长陈清服役于第14集团军某团,曾参加过第11批赴黎巴嫩维和行动,在国外执行排雷任务。自去年调入扫雷队后,他已经手把手培养出了9名扫雷能手。  陈清坦言,扫除“雷患”为祖国边防安全作贡献,这是一种荣誉。“但是与黎巴嫩单一型号的‘雷患’不同,中越边境雷场的爆炸物种类多样,扫除难度更大。”确保全班战友的生命安全,是他现在最关注的一个问题。


  镜头二:涉险  ——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防护服厚重,被汗水浸透后更重,排雷官兵均为超负荷作业,还要穿着鞋底厚约20厘米的防护鞋,像踩高跷一样在山路上攀爬,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扫雷指挥部政委周文春参加过历次中越边境扫雷行动,他对比道:“前两次边境扫雷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主要针对边境口岸、通道和居民区附近的雷场;此次扫雷是为彻底清除雷患,还边境百姓安宁生活,扫雷区域涵盖了最偏远的村寨和深山密林,任务异常繁重。”  边境地区气候湿热,为了抢占每天的排雷“窗口期”,官兵都是凌晨4点起床,5点准时向山区的雷场进发。汽车行至密林深处便没了路,官兵每人扛着百余斤重的装备物资继续前进,再徒步几个小时才能抵达雷场。


  5月6日,记者跟随扫雷三队三分队官兵来到富宁县田蓬镇的雷场作业。抵达雷场时,满头大汗的教导员殷炳汉卸下肩上的扫雷装备,嘱咐负责爆破排雷的3名官兵:“在这里排雷,扫雷爆破筒最多用3节!”  这是何故?殷教导员解释说,这个雷场在山顶,与山下民房直线距离仅1公里左右,大规模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可能造成边民门窗破损。为了不影响雷场附近群众的正常生活,官兵们采取分段划片、小装药、多次爆破的排雷方式,在雷场先实施爆破排雷,然后再进行人工搜排。  这种作业方式,不仅难度大,危险系数也高。据扫雷指挥部指挥长陈安游介绍:“近年来,随着边疆经济快速发展,雷场附近村寨的楼房越建越多,大型机械排雷设备难以施展‘拳脚’,而人工搜排又难以清除泥土中被根藤缠绕的爆炸物,因此我们主要采用爆破排雷与人工搜排相结合的方式作业。”


  遂行排雷使命,扫雷官兵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通往麻栗坡天保口岸附近雷场的道路异常崎岖,扫雷四队官兵每次前往作业,都要途经一段陡坡,身背排雷装具的官兵不得不借助绳索攀援而上。上月初,教导员陈登泉在攀爬中不慎跌倒,导致左手骨折。  “陡坡两边的山梁坡度较缓,官兵为啥不走?”面对记者的疑问,陈教导员说,这段陡坡两边的山梁全是老百姓种植的经济苗木,如果部队从这过,势必给老百姓造成损失。记者观察到,尽管陡峭难行的山路给官兵往返雷场带来很大不便,但没有一人为图方便“走捷径”。官兵们说:“只要群众利益不受损,苦点累点也值得。”


  镜头三:奉献  ——排雷一天也等不得  参加扫雷之前,蒋俊峰是云南省军区某边防团的参谋长。因为表现优秀,他曾被省军区评为“优秀参谋长”,并连续2年被列入提升正团的后备干部。  从戍边一线转战排雷一线,蒋俊峰被免去了团参谋长职务。面对个人利益的损失,这位参加过中越边境第二次较大规模扫雷行动,并被原成都军区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的扫雷功臣,没有表现出半点失落。他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带领官兵清除遗留在边境的地雷。”


  排雷行动体现的是技术,考验的却是责任和担当。云南省军区组建的扫雷指挥部是临时单位,官兵晋职晋级一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大家丝毫没有因此分心走神,而是践行着“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神圣使命,默默战斗在排雷战场。


  扫雷一队副队长杨继荣曾参加过中越边境第二次较大规模扫雷和勘界扫雷行动。去年他已做好转业准备,但听说中越边境要排雷,又主动申请来到扫雷队。有朋友劝他:“你都有一等功了,还跑去雷场天天与死神打交道,图个啥?”杨继荣认真地说:“转业晚两年没关系,排雷却一天也等不得。”


  “和平时期能参加扫雷行动,是军人的荣耀。”广东籍战士庞海洋家境优越,听说中越边境有扫雷任务,他瞒着家人递交了申请书。不久前,家人得知他执行任务的艰险,非常担心。庞海洋打电话安慰父母说:“我来云南当兵,如果不参加扫雷,军旅生涯就会有遗憾。”


  把个人困难悄悄咽下肚,把职责使命重重扛在肩。今年元旦,扫雷二队司务长伍斌的奶奶突然去世,听到噩耗后他悲痛欲绝。但作为一名军人,伍斌把这件事埋进了心底,毅然留在雷场为大家搞好后勤保障。他对记者说:“早日把边境‘雷患’清除干净,才能换来更多家庭的团圆,我牺牲再多也值得。”


  边民的安居乐业是扫雷官兵永远的牵挂。从雷场边的断崖往山下看去,天保口岸隐约可见,集镇上人群熙攘、车水马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周文春介绍说,这个口岸所在地过去就是一片雷场,前两次边境大扫雷将“雷患”彻底清除后,这里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连日来,扫雷官兵刚清理出来的雷场已经开始有村民赶来种植庄稼,不久的将来,这些标满骷髅标志的雷场也将被成片的经济作物覆盖。






没生在 战争年代 却被战争的遗留物 夺取了宝贵的生命  国家一定要 厚葬人家  至英雄
拖鞋哥 发表于 2016-6-8 18:09
没生在 战争年代 却被战争的遗留物 夺取了宝贵的生命  国家一定要 厚葬人家  至英雄
鞋哥要小心,不要巡山附带采蘑菇踩到地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