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焦虑症:17岁辍学CEO估值6000万,就问你服不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55:38

张爱玲有句话: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可以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凡人焦虑症的神总结。几乎每个人都听说过许多同龄人一夜致富的故事,都着急着想快点成功,最好在自己容颜尚未老去的时候获得巅峰的人生体验。老实人就是这个时代的loser,所有人都在谈论年轻人最快的捷径。

最近这位“17岁CEO王凯歆”的那篇文章也秉承了这个逻辑:一个未成年女孩,高一就辍学出来创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据说已拿到“逾千万”的 A 轮风险投资,估值达到6000万元。

这位17岁的姑娘具体做的是什么生意呢?我看了半篇文章依然没看到。最后,在跳过了这篇冗长报道里所有无关的故事和人物背景之后发现,这个所谓估值6000万的创业公司的实际业务,只不过是:

“在淘宝和阿里巴巴上搜寻迎合青少年的商品和店铺,对商品图片重新加工,擦除店家的水印,添配文案,发布在他们自己的平台上。顾客在他们这里下单后,他们再根据订单一件件去这淘宝和阿里巴巴上买。”


什么鬼?就这?6000万估值?搞笑呢。

我2014年去外地参加同学婚礼,临行前几天在淘宝某网店买了好几样礼品,收件地址填目的地酒店,还想着到了当地就可以直接拆包裹送人。不想到了酒店才发现这几样东西是分次分批,鸡零狗碎寄到的,每个寄件人地址还不一样!直到婚礼都结束了,我的包裹还没收齐全。

于是我立刻意识到了,这个卖家根本就手里没货,他只是贴了别人家的货,然后在我下单后背靠背的去找别家买,然后地址填我的。当时我就有一种被骗的感觉,隔一阵再去那个网店一看,差评都刷爆了,再后来这店就消失了。

这次这个17岁创业CEO做的买卖,和我2014年遇到的这个二道贩子有什么本质区别?

只要稍有商业常识的人,这种忽悠故事看一眼就知道是个笑话,现在资讯流通如此迅捷,又不是古代信息不畅,A地买,B地卖就能赚取差价,依赖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的业务模式根本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前景。更何况目标群体年龄那么小,根本没有收入,只有不固定的零花钱,除了大块时间什么都没有,只会更倾向于花大量时间成本去多个平台搜索比价,那这个二道贩子业务模式还有什么Value added?

我看了一下她背后的投资者——果然里面又有真格基金的身影。根据先前媒体的报道,这个参与包装了90后“明星创业者”余佳文、马佳佳、papi酱的团队,制造“真股”股权众筹伪概念的机构。模式也是一如既往的熟悉:

余佳文:我自己觉得,我第一笔投资是一下子拿到了,见周鸿祎也是吃饭拿到了,见红杉是他们抢着要,跟徐小平他们是喝了个咖啡拿的。阿里巴巴最烦,半年,一直讨价还价,还是拿到了。阿里巴巴是时间最长的一次,这半年有很多投资在谈,最后还是觉得有个干爹挺好的。
记者:为什么一杯咖啡就可以搞定?
余佳文:徐小平老师到处讲梦想,我干嘛不可以讲梦想。
http://www.feng.com/view/Faces/2014-10-17/_597588.shtml

2013年,徐小平发布微博,称超级课程表已经获得了红杉、策源、天使谷和真格的千万人民币级投资。

http://www.admin5.com/article/20150904/620560.shtml

2015创投极客论坛上,功成名就的徐小平面对台下近千名的观众侃侃而谈,他还着重谈到自己投资马佳佳的前因后果。徐小平说,2014年1月1号, 元旦那个晚上,我的晚饭就是和马佳佳一起吃的。然后我投了马佳佳,当时她的估值是六千万人民币。她说徐老师可以给打个折,我给三十万人民币,拿了一个点。

徐小平还透露,当他决定投马佳佳的时候,整个基金内部发生过很多争执,同事完全反对他投马佳佳,但自己还是坚持投了她。最后,徐小平还肉麻的说,”我告诉大家我投她了,而且我以此为骄傲。那些对马佳佳指责的人,什么都没有,(反倒是马佳佳)暴得大名。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359445.html

周四突然接到徐小平邀请,跟papi酱吃了一顿饭,席间罗胖提了几个建议,深得papi酱及其经纪人认同,结果罗胖一走,徐小平按着papi酱他们团队到夜里2点,第二天就把投资协议签了。而且投资协议只有短短的4页纸,徐小平老师的效率高得吓人。
http://tech.qq.com/a/20160328/037963.htm

共同点是一致的,关键要有看点,要年轻(比如这次17岁,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都不具备),长要好看,要能穿上萝莉装上电视节目,要语出惊人。至于公司本身业务的走向是否有清晰规划?这么小的年纪能否将投资人的钱用在刀刃上?这类问题对他们不是那么重要。

这类人物之所以让我感到厌恶,不仅因为鸡汤,更因为其整个的逻辑链是不通的。他们的商业天才并不需要符合严谨的商业分析、财务预测,而只需要具有对于普通80后90后的煽动力即可,或者说,这种煽动力所引发的传播效应就是这类明星炮制者最大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类炒作煽动大众的目的,其选择的对象往往需要采用那些和最广大网民受众群体差不多阶层和年龄的人,出身要草根,情节要有爆点,个性要鲜明,数字要夸张,言论要颠覆。所以你所看到的许多“语出惊人”往往是刻意安排的结果。无论是余佳文还是马佳佳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次这个“17岁CEO”连套路都是一样的,一个原本此时此刻应该待在高中里乖乖念书准备考大学的未成年女孩,只刚刚做了一点点商业上的尝试,就拿到了一大笔钱,各种名头加身,开始挥金如土,充满争议。

这类故事看似宣传的是一个励志的草根白手起家,但其实骨子里是在用负能量刺痛你 ——只有让明明小日子过的还不错的普通人,这些勤勤恳恳朝九晚五的人们产生焦虑、痛苦的情绪,这样的文案才能吸引到眼球,才会具有营销学层面上的传播价值。

炮制者深谙普通年轻网民的心理,他们把着了道的网民当传播肉鸡用,首先让他们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觉得自己不够进取、觉得自己比起这些成功的同龄人是一个活的很失败的人,再引导他们把转发和评论当成自我激励和自我反省的手段,并在传播中把这种情绪带给更多相似的人。这就是我非常不齿这家机构的原因——他们不仅在消费那个17岁辍学女孩,他们也在消费你的焦虑。

我甚至觉得这位知名投资人从来就没有真心相信过这几位年轻人会创业成功,这些被利用的所谓“新一代创业者”被批量制造出来,不断推到前台,承载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和能力的关注度,最终是要来达到炮制者自己的推广目的(例如前些日子的papi酱广告拍卖),要么有人接盘,要么变现,这些年轻人的价值被榨取干净后,只怕会被无情的抛弃。

但是看客们并不会深究,大多数人只要看一眼新闻标题就能默认相信其中全部的内容。然后内心的焦虑感又一次被这类炒作无情的翻搅起来——这娃儿比自己小那么多,现在这么有钱,自己还在混个什么名堂。

当然,这个时代人心浮躁,也并不能全怪当代人。不浮躁的心态是需要有条件支持的,至少需要一个不会持续被外界轰炸和比较的环境。过去的中国恰好符合这个条件 ——虽然阶层一直都有,但是以前的人没见过太多世面,连上等世界的存在都不知道。现在人对信息掌握全面,于是对另一半、对事业、对人生的期望值都非常高。

在过去年代,人对自己发展的期待没有那么高,大部分人对自身能力比较具有自知之明。而现在这代人,不论何种资质,都被期许要成为精英,导致这代人的能力和自我期望严重不一致,到处充斥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物。再加上各种“17岁CEO”的煽动,想不浮躁都难。很多人心态现在已经坏了,甚至连“我只是个凡人”这样的一个基本的事实都不愿意承认,他们永远要和自己较劲,总是无限放大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最终把自己成功引导成了这类大忽悠的受众。

人总是有错觉,觉得自己是独特的,觉得自己没有那么普通,觉得自己只是暂时被埋没。 这种期望值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就形成了痛苦,而这种群体性的痛苦,已经成了某些人的商机。

---------------------

我的相关回答:

如何评价真格基金推出的 FitTime 股权众筹产品“ZhenShares”(真股)? - 肥肥猫的回答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927474
张爱玲有句话: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可以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凡人焦虑症的神总结。几乎每个人都听说过许多同龄人一夜致富的故事,都着急着想快点成功,最好在自己容颜尚未老去的时候获得巅峰的人生体验。老实人就是这个时代的loser,所有人都在谈论年轻人最快的捷径。

最近这位“17岁CEO王凯歆”的那篇文章也秉承了这个逻辑:一个未成年女孩,高一就辍学出来创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据说已拿到“逾千万”的 A 轮风险投资,估值达到6000万元。

这位17岁的姑娘具体做的是什么生意呢?我看了半篇文章依然没看到。最后,在跳过了这篇冗长报道里所有无关的故事和人物背景之后发现,这个所谓估值6000万的创业公司的实际业务,只不过是:

“在淘宝和阿里巴巴上搜寻迎合青少年的商品和店铺,对商品图片重新加工,擦除店家的水印,添配文案,发布在他们自己的平台上。顾客在他们这里下单后,他们再根据订单一件件去这淘宝和阿里巴巴上买。”


什么鬼?就这?6000万估值?搞笑呢。

我2014年去外地参加同学婚礼,临行前几天在淘宝某网店买了好几样礼品,收件地址填目的地酒店,还想着到了当地就可以直接拆包裹送人。不想到了酒店才发现这几样东西是分次分批,鸡零狗碎寄到的,每个寄件人地址还不一样!直到婚礼都结束了,我的包裹还没收齐全。

于是我立刻意识到了,这个卖家根本就手里没货,他只是贴了别人家的货,然后在我下单后背靠背的去找别家买,然后地址填我的。当时我就有一种被骗的感觉,隔一阵再去那个网店一看,差评都刷爆了,再后来这店就消失了。

这次这个17岁创业CEO做的买卖,和我2014年遇到的这个二道贩子有什么本质区别?

只要稍有商业常识的人,这种忽悠故事看一眼就知道是个笑话,现在资讯流通如此迅捷,又不是古代信息不畅,A地买,B地卖就能赚取差价,依赖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的业务模式根本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前景。更何况目标群体年龄那么小,根本没有收入,只有不固定的零花钱,除了大块时间什么都没有,只会更倾向于花大量时间成本去多个平台搜索比价,那这个二道贩子业务模式还有什么Value added?

我看了一下她背后的投资者——果然里面又有真格基金的身影。根据先前媒体的报道,这个参与包装了90后“明星创业者”余佳文、马佳佳、papi酱的团队,制造“真股”股权众筹伪概念的机构。模式也是一如既往的熟悉:

余佳文:我自己觉得,我第一笔投资是一下子拿到了,见周鸿祎也是吃饭拿到了,见红杉是他们抢着要,跟徐小平他们是喝了个咖啡拿的。阿里巴巴最烦,半年,一直讨价还价,还是拿到了。阿里巴巴是时间最长的一次,这半年有很多投资在谈,最后还是觉得有个干爹挺好的。
记者:为什么一杯咖啡就可以搞定?
余佳文:徐小平老师到处讲梦想,我干嘛不可以讲梦想。
http://www.feng.com/view/Faces/2014-10-17/_597588.shtml

2013年,徐小平发布微博,称超级课程表已经获得了红杉、策源、天使谷和真格的千万人民币级投资。

http://www.admin5.com/article/20150904/620560.shtml

2015创投极客论坛上,功成名就的徐小平面对台下近千名的观众侃侃而谈,他还着重谈到自己投资马佳佳的前因后果。徐小平说,2014年1月1号, 元旦那个晚上,我的晚饭就是和马佳佳一起吃的。然后我投了马佳佳,当时她的估值是六千万人民币。她说徐老师可以给打个折,我给三十万人民币,拿了一个点。

徐小平还透露,当他决定投马佳佳的时候,整个基金内部发生过很多争执,同事完全反对他投马佳佳,但自己还是坚持投了她。最后,徐小平还肉麻的说,”我告诉大家我投她了,而且我以此为骄傲。那些对马佳佳指责的人,什么都没有,(反倒是马佳佳)暴得大名。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359445.html

周四突然接到徐小平邀请,跟papi酱吃了一顿饭,席间罗胖提了几个建议,深得papi酱及其经纪人认同,结果罗胖一走,徐小平按着papi酱他们团队到夜里2点,第二天就把投资协议签了。而且投资协议只有短短的4页纸,徐小平老师的效率高得吓人。
http://tech.qq.com/a/20160328/037963.htm

共同点是一致的,关键要有看点,要年轻(比如这次17岁,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都不具备),长要好看,要能穿上萝莉装上电视节目,要语出惊人。至于公司本身业务的走向是否有清晰规划?这么小的年纪能否将投资人的钱用在刀刃上?这类问题对他们不是那么重要。

这类人物之所以让我感到厌恶,不仅因为鸡汤,更因为其整个的逻辑链是不通的。他们的商业天才并不需要符合严谨的商业分析、财务预测,而只需要具有对于普通80后90后的煽动力即可,或者说,这种煽动力所引发的传播效应就是这类明星炮制者最大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类炒作煽动大众的目的,其选择的对象往往需要采用那些和最广大网民受众群体差不多阶层和年龄的人,出身要草根,情节要有爆点,个性要鲜明,数字要夸张,言论要颠覆。所以你所看到的许多“语出惊人”往往是刻意安排的结果。无论是余佳文还是马佳佳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次这个“17岁CEO”连套路都是一样的,一个原本此时此刻应该待在高中里乖乖念书准备考大学的未成年女孩,只刚刚做了一点点商业上的尝试,就拿到了一大笔钱,各种名头加身,开始挥金如土,充满争议。

这类故事看似宣传的是一个励志的草根白手起家,但其实骨子里是在用负能量刺痛你 ——只有让明明小日子过的还不错的普通人,这些勤勤恳恳朝九晚五的人们产生焦虑、痛苦的情绪,这样的文案才能吸引到眼球,才会具有营销学层面上的传播价值。

炮制者深谙普通年轻网民的心理,他们把着了道的网民当传播肉鸡用,首先让他们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觉得自己不够进取、觉得自己比起这些成功的同龄人是一个活的很失败的人,再引导他们把转发和评论当成自我激励和自我反省的手段,并在传播中把这种情绪带给更多相似的人。这就是我非常不齿这家机构的原因——他们不仅在消费那个17岁辍学女孩,他们也在消费你的焦虑。

我甚至觉得这位知名投资人从来就没有真心相信过这几位年轻人会创业成功,这些被利用的所谓“新一代创业者”被批量制造出来,不断推到前台,承载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和能力的关注度,最终是要来达到炮制者自己的推广目的(例如前些日子的papi酱广告拍卖),要么有人接盘,要么变现,这些年轻人的价值被榨取干净后,只怕会被无情的抛弃。

但是看客们并不会深究,大多数人只要看一眼新闻标题就能默认相信其中全部的内容。然后内心的焦虑感又一次被这类炒作无情的翻搅起来——这娃儿比自己小那么多,现在这么有钱,自己还在混个什么名堂。

当然,这个时代人心浮躁,也并不能全怪当代人。不浮躁的心态是需要有条件支持的,至少需要一个不会持续被外界轰炸和比较的环境。过去的中国恰好符合这个条件 ——虽然阶层一直都有,但是以前的人没见过太多世面,连上等世界的存在都不知道。现在人对信息掌握全面,于是对另一半、对事业、对人生的期望值都非常高。

在过去年代,人对自己发展的期待没有那么高,大部分人对自身能力比较具有自知之明。而现在这代人,不论何种资质,都被期许要成为精英,导致这代人的能力和自我期望严重不一致,到处充斥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物。再加上各种“17岁CEO”的煽动,想不浮躁都难。很多人心态现在已经坏了,甚至连“我只是个凡人”这样的一个基本的事实都不愿意承认,他们永远要和自己较劲,总是无限放大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最终把自己成功引导成了这类大忽悠的受众。

人总是有错觉,觉得自己是独特的,觉得自己没有那么普通,觉得自己只是暂时被埋没。 这种期望值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就形成了痛苦,而这种群体性的痛苦,已经成了某些人的商机。

---------------------

我的相关回答:

如何评价真格基金推出的 FitTime 股权众筹产品“ZhenShares”(真股)? - 肥肥猫的回答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927474
我要是17岁辍学,估计这辈子就是打工仔、服务员。

这年龄,只有做CEO的小三,才可能搞到钱


就是想赚创业者钱的鬼扯东西

就是想赚创业者钱的鬼扯东西
不见得啊。你去淘宝挑得花多少时间?很多东西,不知道就不会去找。就像时尚杂志。
把东边的买,卖到西边去。

买东卖西不就是这样吗。
依法纳税了吗
momoranshi 发表于 2016-5-29 18:18
把东边的买,卖到西边去。

买东卖西不就是这样吗。
但你把街边一小贩包装成国际大公司叫人来投资,这叫诈骗。
这种模式太好复制了吧。。。。整个团队赶紧找阿里巴巴招安,否则。。
当年沈万三就是靠三筐螃蟹起家的,楼主这样看不起人家是不对的
这年头,会忽悠投资人,才是发财的捷径。。。
开坦克的小蚂蚁 发表于 2016-5-29 19:04
当年沈万三就是靠三筐螃蟹起家的,楼主这样看不起人家是不对的
沈万三,万山蹄,江浙一带的人都知道,做国际贸易发财的人,了不起!!但是不是白手起家的,这个还有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