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5日俄战争到“九一八”的沦陷之路 zz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21:27:48
从1905日俄战争到“九一八”的沦陷之路


       1904年2月8日,日本以“传统”的不宣而战的方式发动日俄战争。

次年3月10日,两国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陆上战争就在这里爆发。 沙俄由李尼维大将率领的一军团据守沙河正面一线,与日方野津大将率领的日军第四军在附近的烟龙山一带相遇。30万俄军和25万日军血战,双方各伤亡9万和7万人。

       这次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日俄最大规模的陆地战争,被称为沙河会战。《日俄战记》记载当时两大帝国的会战对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的影响——日俄所到之处,“是物即取,是钱即劫”,“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肉横飞,产破家倾”。


       100年后,我们在此打听前往烟龙山旧战场的道路时,连路边放羊农民也说不出所以然。其实就在远处地平线上,烟龙山低矮的山形在宽广的平原上隐约可见。

       山上南北两处制高点上的两座石碑,这个有些奇怪的突兀着的土丘几乎引不起任何人的重视。在1911年于山南最先建立的日军纪念碑上,简单的铭文显示不出战争带给中国人的丝毫痛苦:“奉天会战第四军战绩”。500多米开外,日军允许俄军在此后建立了自己的东正教十字架形花岗岩纪念碑。在略微残破的碑上,正面刻着这样的俄文碑文:纪念1904年日俄战争沙河会战中死亡的俄军将士;
献给为沙皇的信仰而英勇为国捐躯的俄罗斯军人们1904~1905。

      今天一些俄罗斯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今年正好是日俄战争100周年,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日本都来纪念这场战争。认为日俄战争是在帮助中国抵抗日本侵略。反之,日本人至今也是同样的看法。
日本在甲午战争后为报沙俄领导“三国还辽”之仇,力图重新占领中国辽东半岛。在1905年3月10日当天下午,日本最终击败俄国,在100年前就第一次占领奉天。日本则在1905年12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从而取代沙俄,将辽东半岛变为名副其实的日本殖民地。


       日本从1905年来对中国的侵略也有明显的一贯性,1919年到1920年协约国干涉苏联革命时就数日本派兵最多。在协约国撤军后,日本反而增兵东北,在控制了南满铁路后进而控制了中东路(北满铁路),并不断利用中日之间的各种争端非法出兵,扩大在东北的势力。日本从日俄战争之后对于中国东北的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


       日本在满蒙之特殊地位,虽得自日俄战争,而许多既得权益乃得自张作霖时代。然而张作霖并不满足于只当个东北王。尽管张作霖聘请了大批日本顾问,仅在1928年就达十人以上,但在建于1915年的沈阳大帅府里,一副上书“望重长城”的匾额,透露出张作霖的野心。在帅府西院的浮雕上,“太少英狮吃各果(国)”和“雄狮举掌握环球”图案设计及题款,显示出张作霖入主关内的雄心。这显然不符合日本对于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

       位于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一幅馆藏《满洲农业移民入殖图》,反映的正是日本大规模移民中国东北,试图将中国变为日本殖民地的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作为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开始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移民中国东北。

      1906日俄战争后,日本政府明确指示臣民:“满洲为日中两国国民共同生活的地区。”并计划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试图使日本移民占东北总人口的1/10以上,彻底改变中国东北的人口构成。


       武装移民,使大量日本退伍军人有计划地集居在东北铁路沿线、边境和农村抗日游击区边缘,平时守卫铁路;这种军事性设施,成为军事后备力量、兵源,镇压东北人民反抗的别动队。“对于日本在主权问题上的逼迫,张作霖经常采用非常规手段予以消解。比如在日本终于获得梦寐以求的商居权和经商权后,张作霖却下令禁止租房给日本人。类似的限制中国人提供日本人服务的法令多达百条。”

张作霖对抗日本人一个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通过开发东北,大量从河北,山东,河南和安徽等地吸收关内移民。如果不是中国东北的日本人最终被中国移民所淹没,中国东北的归属问题将会有更大的变数。
       相比之下,俄罗斯人在占领中国领土方面做得比较彻底。海参崴已经没有了哪怕一座中国建筑。当时沙俄把那里居住的中国人全部赶走,中国人在那里生活过的遗迹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1928年4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联兵北伐,奉军节节败退。张作霖因战事吃紧,急调吉林军入关,但日本控制的“满铁”却拒绝运送。日本的政策是,让奉系势力局限在关外,造成中国东北脱离中国的事实以阻止中国统一。
  

        日本政府按照既定的“大陆政策”方针,不断向张提出各种所谓“满蒙悬案”问题,步步威逼。屈服于日本实力的张作霖则不断通过回避推托的态度予以拖延对抗。加上张作霖在此时日益接近欧美,让日本逐渐失去对张作霖的“信任


张氏帅府后门内张作霖特意建立的关帝庙,在那个象征着“忠义”精神的关羽像两边有这样的对联:“汉家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在张氏帅府罗马风格大青楼前的太湖石假山上,至今保留着张作霖的手迹:“慎行”。

     1916年5月27日,张作霖在前往奉天南满站迎接关东都督中村的归途中,遭日本陆军预备少尉三村丰持炸弹袭击,当场死伤卫兵十余人。张作霖逃到奉天图书馆时又有人向他投掷炸弹,但仍未成功。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23分,当张作霖乘坐的当年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入侵外逃时乘坐的花车到达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时,日本关东军东宫铁男大尉引爆了炸弹。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当年日本人现场拍摄的爆炸录像成为日本人贼喊捉贼的物证。

     策划爆炸者的企图,并不只是为了杀害张作霖一个人,而是想趁爆炸列车和张死亡引起社会紊乱之机,立即出兵,进而挑起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然后使用武力彻底解决满蒙问题。     由于不了解河本计划的关东军参谋“在3日夜里解散了那个旅团,河本的阴谋才未能得逞。
     

     日本军人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完全占领中国东北,然而张作霖之死却加速了中国南北妥协、全国统一的进程。日本人拉拢张学良,放弃张作霖一贯在日本和英美之间相互利用的手段,望其成为彻底的亲日派。然而从小就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张学良,却常以“国难家仇丛集一身”的话来提醒自己,最终决定支持南京新政府,与国民党合作,毅然决定实现国家统一的理想。


        1928年12月29日上午7点,奉天城内外的政府机关全部取下北洋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国旗,改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自1920年起,日本国内连续发生经济危机。此时正值中国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和中国国内日趋高涨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浪潮。1929年初,东北的国民外交协会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收回大连、旅顺主权,收回南满铁路等四项要求,将反日独立运动推进到一个新高潮。同时日本国内也掀起了反华声浪,如果不是当时中日政府高层的克制,中日战争也许在1929年就爆发了。


经济危机是加速日本策划‘九一八’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本质原因。从根本上来看,日本的大陆政策才是侵略中国的根源所在。


     被无数杂乱建筑淹没的北大营,当年奉天城东北约5公里的正方形军营,曾经是东北地区经营多年的惟一军营。在1931年9月18日,那里驻扎着东北军最精锐的部队,王以哲的第7旅。这残存下来的北大营惟一一间历史见证物,如今也已残破不堪。

       从1905年到1931年9月18日,无数次日本挑起的冲突都没有“九一八”这次引发了如此巨大的连锁反应。对于东北3000万同胞,“九一八”侵略战争开始了东三省14年沦亡和抵抗的历史。从1905日俄战争到“九一八”的沦陷之路


       1904年2月8日,日本以“传统”的不宣而战的方式发动日俄战争。

次年3月10日,两国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陆上战争就在这里爆发。 沙俄由李尼维大将率领的一军团据守沙河正面一线,与日方野津大将率领的日军第四军在附近的烟龙山一带相遇。30万俄军和25万日军血战,双方各伤亡9万和7万人。

       这次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日俄最大规模的陆地战争,被称为沙河会战。《日俄战记》记载当时两大帝国的会战对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的影响——日俄所到之处,“是物即取,是钱即劫”,“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肉横飞,产破家倾”。


       100年后,我们在此打听前往烟龙山旧战场的道路时,连路边放羊农民也说不出所以然。其实就在远处地平线上,烟龙山低矮的山形在宽广的平原上隐约可见。

       山上南北两处制高点上的两座石碑,这个有些奇怪的突兀着的土丘几乎引不起任何人的重视。在1911年于山南最先建立的日军纪念碑上,简单的铭文显示不出战争带给中国人的丝毫痛苦:“奉天会战第四军战绩”。500多米开外,日军允许俄军在此后建立了自己的东正教十字架形花岗岩纪念碑。在略微残破的碑上,正面刻着这样的俄文碑文:纪念1904年日俄战争沙河会战中死亡的俄军将士;
献给为沙皇的信仰而英勇为国捐躯的俄罗斯军人们1904~1905。

      今天一些俄罗斯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今年正好是日俄战争100周年,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日本都来纪念这场战争。认为日俄战争是在帮助中国抵抗日本侵略。反之,日本人至今也是同样的看法。
日本在甲午战争后为报沙俄领导“三国还辽”之仇,力图重新占领中国辽东半岛。在1905年3月10日当天下午,日本最终击败俄国,在100年前就第一次占领奉天。日本则在1905年12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从而取代沙俄,将辽东半岛变为名副其实的日本殖民地。


       日本从1905年来对中国的侵略也有明显的一贯性,1919年到1920年协约国干涉苏联革命时就数日本派兵最多。在协约国撤军后,日本反而增兵东北,在控制了南满铁路后进而控制了中东路(北满铁路),并不断利用中日之间的各种争端非法出兵,扩大在东北的势力。日本从日俄战争之后对于中国东北的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


       日本在满蒙之特殊地位,虽得自日俄战争,而许多既得权益乃得自张作霖时代。然而张作霖并不满足于只当个东北王。尽管张作霖聘请了大批日本顾问,仅在1928年就达十人以上,但在建于1915年的沈阳大帅府里,一副上书“望重长城”的匾额,透露出张作霖的野心。在帅府西院的浮雕上,“太少英狮吃各果(国)”和“雄狮举掌握环球”图案设计及题款,显示出张作霖入主关内的雄心。这显然不符合日本对于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

       位于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一幅馆藏《满洲农业移民入殖图》,反映的正是日本大规模移民中国东北,试图将中国变为日本殖民地的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作为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开始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移民中国东北。

      1906日俄战争后,日本政府明确指示臣民:“满洲为日中两国国民共同生活的地区。”并计划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试图使日本移民占东北总人口的1/10以上,彻底改变中国东北的人口构成。


       武装移民,使大量日本退伍军人有计划地集居在东北铁路沿线、边境和农村抗日游击区边缘,平时守卫铁路;这种军事性设施,成为军事后备力量、兵源,镇压东北人民反抗的别动队。“对于日本在主权问题上的逼迫,张作霖经常采用非常规手段予以消解。比如在日本终于获得梦寐以求的商居权和经商权后,张作霖却下令禁止租房给日本人。类似的限制中国人提供日本人服务的法令多达百条。”

张作霖对抗日本人一个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通过开发东北,大量从河北,山东,河南和安徽等地吸收关内移民。如果不是中国东北的日本人最终被中国移民所淹没,中国东北的归属问题将会有更大的变数。
       相比之下,俄罗斯人在占领中国领土方面做得比较彻底。海参崴已经没有了哪怕一座中国建筑。当时沙俄把那里居住的中国人全部赶走,中国人在那里生活过的遗迹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1928年4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联兵北伐,奉军节节败退。张作霖因战事吃紧,急调吉林军入关,但日本控制的“满铁”却拒绝运送。日本的政策是,让奉系势力局限在关外,造成中国东北脱离中国的事实以阻止中国统一。
  

        日本政府按照既定的“大陆政策”方针,不断向张提出各种所谓“满蒙悬案”问题,步步威逼。屈服于日本实力的张作霖则不断通过回避推托的态度予以拖延对抗。加上张作霖在此时日益接近欧美,让日本逐渐失去对张作霖的“信任


张氏帅府后门内张作霖特意建立的关帝庙,在那个象征着“忠义”精神的关羽像两边有这样的对联:“汉家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在张氏帅府罗马风格大青楼前的太湖石假山上,至今保留着张作霖的手迹:“慎行”。

     1916年5月27日,张作霖在前往奉天南满站迎接关东都督中村的归途中,遭日本陆军预备少尉三村丰持炸弹袭击,当场死伤卫兵十余人。张作霖逃到奉天图书馆时又有人向他投掷炸弹,但仍未成功。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23分,当张作霖乘坐的当年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入侵外逃时乘坐的花车到达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时,日本关东军东宫铁男大尉引爆了炸弹。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当年日本人现场拍摄的爆炸录像成为日本人贼喊捉贼的物证。

     策划爆炸者的企图,并不只是为了杀害张作霖一个人,而是想趁爆炸列车和张死亡引起社会紊乱之机,立即出兵,进而挑起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然后使用武力彻底解决满蒙问题。     由于不了解河本计划的关东军参谋“在3日夜里解散了那个旅团,河本的阴谋才未能得逞。
     

     日本军人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完全占领中国东北,然而张作霖之死却加速了中国南北妥协、全国统一的进程。日本人拉拢张学良,放弃张作霖一贯在日本和英美之间相互利用的手段,望其成为彻底的亲日派。然而从小就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张学良,却常以“国难家仇丛集一身”的话来提醒自己,最终决定支持南京新政府,与国民党合作,毅然决定实现国家统一的理想。


        1928年12月29日上午7点,奉天城内外的政府机关全部取下北洋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国旗,改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自1920年起,日本国内连续发生经济危机。此时正值中国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和中国国内日趋高涨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浪潮。1929年初,东北的国民外交协会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收回大连、旅顺主权,收回南满铁路等四项要求,将反日独立运动推进到一个新高潮。同时日本国内也掀起了反华声浪,如果不是当时中日政府高层的克制,中日战争也许在1929年就爆发了。


经济危机是加速日本策划‘九一八’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本质原因。从根本上来看,日本的大陆政策才是侵略中国的根源所在。


     被无数杂乱建筑淹没的北大营,当年奉天城东北约5公里的正方形军营,曾经是东北地区经营多年的惟一军营。在1931年9月18日,那里驻扎着东北军最精锐的部队,王以哲的第7旅。这残存下来的北大营惟一一间历史见证物,如今也已残破不堪。

       从1905年到1931年9月18日,无数次日本挑起的冲突都没有“九一八”这次引发了如此巨大的连锁反应。对于东北3000万同胞,“九一八”侵略战争开始了东三省14年沦亡和抵抗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