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上当了!有去无回的“火星一号”就是个惊天骗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54:45


就在上周,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召开了2016年度的载人登陆火星研讨会(Humans to Mars 2016)。会上各种载人登火方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都不甘落后,也在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的2028年的环火方案。一时间各种奔赴火星的方案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但是热闹的背后又细心的人会发现之前媒体上一路热炒的“火星一号”(MarsOne)项目却在这次宣传自己的绝好机会中缺席
640.webp.jpg

火星一号由荷兰,你没看错,是荷兰一家公益性组织发起的单程载人火星移民项目

其实“火星一号”在国际航天会议上早就不是第一次缺席了,而是说这家公司几乎就没参加过什么航空航天会议和展会。国际航天同行除了这家公司美美的项目主页和各大媒体轮番轰炸般的热切报道,几乎就没见过这个项目和公司的真身。事实上之所以这个项目如此神秘莫测,讳莫如深,事实上是因为——“火星一号”项目是彻头彻尾的一个惊天骗局,最多只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商业作秀。虽然对这个项目提出质疑的人不占少数,但是你可能仍觉得小编是在耸人听闻,那么且听小编为你细细道来个中缘由。
欲了解其它航天新闻也欢迎关注本企鹅号或微信公众号“航天爱好者”。(版主别删贴,不让加这句我删了就成,费大劲贴过来的。。。)
640.webp (1).jpg

稍一搜索你就能知道这个项目是多么的火爆

说起这个神秘的“火星一号”,其实是由荷兰的一家非营利组织发起的,创始人是巴斯·朗斯多普(Bas Lansdorp),早在2013年该公司宣布,2023年他们将从网络报名的志愿者中海选出两男两女四名地球人。经过培训之后,他们将搭乘载人宇宙飞船前往火星,成为这颗“红色星球”的第一批地球移民(事实上出发时间已经被公司偷偷改成了2026年)。并且这四位先驱者将不再回到地球,而是成为第一批火星居民,生老病死都将在这颗荒芜的红色星球上。
说起这样一个计划为什么能够吸引巨大的关注?我们抛开深空探索、寻找地外生命、推进航天技术极限这些高大上的理由。自从上世纪70年代苏联从与美国航天竞争中逐渐失势,航天领域两强冷战的高峰过去之后,阿波罗登月计划便也成了历史的绝唱。当年做出砍掉阿波罗后续计划资金安排的国会和美国政府的一些人大概做梦都没有想到在那之后的将近50年时间内,人类宇航员竟然再也没能离开低地球轨道。
640.webp (2).jpg

可能谁也没有料到,距离人类上一次在地外天体上驰骋,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作为冷战政治斗争的产物,在失去政治动机的支撑之后,阿波罗计划的最终命运其实是不令人感到意外的。但尽管如此,在很多关注航天历史和发展的人们看来,这仍然是巨大的遗憾。而他们中的有些人则已经明显的显出了不耐烦,比如航天工程师罗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在他在大作《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计划》一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支持者的看法,那就是我们现在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载人登陆火星,甚至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的能力,因此很显然“迂腐的官僚系统正在让我们浪费时间”。而那些抬头仰望星空的人们也十分向往着人类能够重新拾起对未知和宇宙的向往,重新扬帆起航,像哥伦布一样向着新的世界勇敢前进,探索人类新的家园。
640.webp (3).jpg

罗伯特·祖布林与伊隆·马斯克的早年合影

640.webp (4).jpg

虽然被网友笑称十年没换过PPT,但是在这次载人登火研讨会上,罗伯特·祖布林也有演讲,可见其本人为这个项目已经奔走呼号多年

因此当2013年外界第一次听到“火星一号”计划的时候,很多人的感觉就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纵使有去无回这样的苛刻条件在先,短短几周时间里还是有数万人向“火星一号”项目发去了报名表,其中甚至不乏部分专业的宇航员、飞行员和航天从业人员。当然也包括很多怀揣着火星梦的普通人,因为火星一号网站对候选人的要求很低,并不像一般的航天员挑选需要在生理、心理、专业技能、学历上达到相当的标准。这个项目迄今为止已经开展了3年有余,除了声势浩大的候选人遴选之外,既见不到具体的登火技术方案、也没有见到相关设施、运载火箭和深空飞船更是仅限于PPT,甚至都没有见到过一份与像样承包商的业务合同。(之前有据说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但是被后者否认)因此,综合起来目前为止的各种资料,一切迹象和推测都指向于整个项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640.webp (5).jpg

“火星一号”任务网站公示的项目路线图,纵使在最乐观的航天爱好者看来这个路线图也过于乐观


根本完不成的时间表
根据其项目网站的路线图显示,整个“火星一号”项目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17年,开始培训首批赴火星生存的宇航员;
2020年,向火星发射关键技术验证航天器和通讯卫星;
2022年,向火星表面发射无人火星车,并向日地间第5拉格朗日点发射第二颗通讯卫星;
2024年,向火星表面发射6个无人货运飞船;
2025年,无人火星车和货运飞船在火星表面开始遥控组装;
2026年,第一批火星一号生存者启程前往火星;
2027年,第一批火星一号生存者到达火星表面,并在火星度过余生。
面对这份时间表,即使是“火星一号”项目最为重量级的热心支持者,“火星一号”项目大使,199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杰拉德·霍夫特(Gerard 't Hooft)近日也表示,火星一号项目的预算和时间规划都相当天真,他说:“这件事需要长得多的时间,也要花上多得多的钱。当他们一开始找到我希望我参与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说,你们应该在每一个项目花费的后面加上一个零。”他认为数百亿美元的预算,并在下一个世纪开展登陆行动才是更加可行的做法。考虑到行星际载人航天工程的巨大规模和技术难度,在如此紧张的时间范围内要想实现目标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640.webp (6).jpg

即便是NASA,也没有这么乐观的时间表,图为NASA的DRA 5.0登陆架构报告

我们横向对比起来,即使是对于NASA这种曾将人类送上月球的机构来说,火星一号2027年登陆的时间点也已经超越了NASA的DRA 5.0任务架构的着陆时间点;而对于另一家民间登火的强力对手——SpaceX,他的载人登火出发时间点也不过是很难保住的2026年而已,而且很可能也要延期;但关键是至少SpaceX已经至少拥有了能够离开地球的飞船和火箭,而火星一号的项目组织连一个像样的合同都还没有签订
640.webp (7).jpg

图为NASA庞大的DRA 5.0火星登陆任务架构图


一纸空谈的生存技术
前面说过,火星一号项目作为一个民间发起的国际火星登陆项目,它的技术方案从来没有在任何国际水平的公开宇航会议或者讨论会上详细曝光和阐述过其具体技术路线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有趣的是,反倒是证明火星一号项目不可行的独立评估报告登上了2014年的国际宇航大会(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 ,IAC)的演讲台(SpaceX公司将在2016年的IAC会议上公布他们的火星登陆方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表的长达35页的独立研究报告,对火星一号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第三方的独立分析,其得出的结论是悲观的。在这份报告中,MIT的研究人员们指出,那些做好准备在火星上终老并想在火星上去世的人们,当他们真的抵达火星后,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面对死亡的时间远远早于他们原先自己的设想。在这份报告中,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称,由于设计上的缺陷,首批登陆的宇航员们可能活不过68天
640.webp (8).jpg

图为MIT发布的的火星一号任务计划技术可行性独立评估报告的封面,其实这种“只谈技术,不扯犊子”的态度才应该是一个靠谱的航天项目应有的态度,而火星一号缺乏的正是这个

火星一号项目的计划的初衷是想通过执行一次有去无回的火星登陆计划节省返程开支并降低技术风险,然而同样你必须确保宇航员在着陆火星之后能够持续生存至他们去世。这样就必须考虑维持一整个生态系统的问题以及大量的设备维修工具和备件等等。
640.webp (9).jpg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是利用火星上的资源就地取材进行生产,从火星土壤中提取水,从火星大气中获得氧气,广泛采用3D打印技术生产备件和工具等等。然而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仅仅是用于就地生产的设备(ISRU,国内又叫原位资源利用)和考虑一年使用备件本身的重量便将达到1.8吨。更重要的是,我们目前在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其可靠性没有经过验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疑问。美国宇航局计划在其2020年发射的新一代火星车上安装一台名为MOXIE(火星氧气就地生产试验)的设备,而时间上来看,火星一号显然是等不及该技术成熟了。
640.webp (10).jpg

NASA最新的ISRU研究进展,按照时间表,NASA还在测试,火星一号的人都已经登陆了

食物供应和氧气问题——另外,由于火星一号的设计是没有后续补给任务的,这就意味着最初的定居者们要完全依赖自己,比如他们吃什么?想当然的答案是自己建立问世系统并在里面进行农作物的种植,但MIT的报告中指出的一个大问题就在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在一个全封闭的环境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会变得异常的高,而目前在技术上还没有特别合理有效的氮/氧气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氧气并保留氮气气压。当然,可以采取将种植仓与居住舱相互隔绝的方法来绕开这个问题,但火星一号的设计为了节约成本,这是无法做到的。另外,过高的空气含氧量还将极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那将是灾难性的前景。
640.webp (11).jpg

退一步讲,即便火星一号的宇航员们能够克服所有这些问题。那么他们理论上也会被饿死。根据MIT的分析报告,每名宇航员每天平均需要3040卡路里的能量才能保证身体健康,那么,在考虑在火星居住期间所有事物均必须由“火星农场”产出的情况下,至少将需要200平米以上的区域用来种植才能保证需求,而这个面积比火星一号项目中提到的面积大了4倍。
640.webp (12).jpg

火星上种土豆显然并没有电影中那么容易

钱!钱!钱!还是钱!
在登陆火星以及建立火星殖民地这样庞大的任务前景前面,这样一个小小的基金会真的显得势单力薄。外界对于“火星一号”项目奖如何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充满疑虑,而它所构想的方案在技术上是否确实可行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包括国内的很多媒体也都报道,该机构在荷兰的确是经过合法注册的,但记者实地探访的结果却发现实际上其注册地址位于居民区,雇员仅有一人,外界不乏对其筹措资金的能力和目的质疑之声,有很多人士指出这很有可能就是一场商业炒作和骗局。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并不切实的了解一场载人火星登陆计划究竟要烧掉多少钱。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曾组织进行过一次任务评估,并且出版了一份被称之为“90天研究报告”的材料。长达160页的报告中详细设想了整个由7至8名航天员进行的火星登陆项目,对于其中采用的各种航天器、研发挑战、技术路线和时间节点都有较为详细的阐述;而“火星一号”项目时至今日,除了一本售价75美元的宇航员选拔手册(Mars One Book),我们连一份超过30页的技术路线说明都没有见过。
640.webp (13).jpg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90天研究报告”,基于冯布劳恩时期“大箭巨船”思路下的载人火星任务架构,预计耗资高达4500亿,哦,忘了加单位了——美元

我们即使抛开当即就被国会枪毙的90天报告,即使是极端激进和简化的“火星直击”任务架构,综合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至少也要花费500亿美元的巨资。而整个火星一号项目的筹款目标仅仅是60亿美元,这还是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而这些钱甚至都不够研发一款登陆火星所使用的重型火箭(比如SLS,光截至至测试阶段就花掉了70亿美元)。火星一号预想的筹款方式是通过现场电视直播,赞助商广告收入,参与者的报名费,捐赠款项以及众筹的方式完成所需资金的筹措。其中现场电视直播的收入将占据大头。为此火星一号项目方还与传媒业巨头Endemol方面有过谈判,但双方最后不欢而散。火星一号的创始人兰斯多普最近也开始改口,称可能会放弃从火星进行电视直播的想法,转而拍摄一部纪录片形式的影片来筹措资金。
这种朝令夕改,极不靠谱的运作风格进一步加剧了对于该项目作秀和欺骗的怀疑,而火星一号进来的表现似乎也正在印证了外界的种种怀疑。根据相关自资料,2013年底,火星一号项目方曾经与美国著名航天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以及英国萨里卫星公司签署协议进行预先方案研究,该协议到今年初已经到期,但承包商方面称目前还未接到火星一号方面后续的项目资金或任何协议意向,因此相关的工作已经停止。
0.gif

SpaceX的火星殖民计划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资金困境”,只不过谁也保不齐他有什么黑科技来压缩成本并凑够这笔天文数字的巨款,但是如果他也凑不齐,那么SpaceX的火星殖民也只不过是另一场春秋大梦而已


近乎儿戏的遴选过程
这里我们举一个做为火星一号项目最终入围者Joseph Roche 博士的例子,当他决定报名时,他并没有想太多,作为一名前 NASA 研究员,他从来就没把这份申请表太当回事,之所以报名完全是因为好奇,也暗中希望媒体对这个项目的宣传能带来公众对空间科学的更多关注。Roche 博士来自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教育学院,拥有物理学和天文学博士学位。报名后他发现自己出现了项目最后100人的候选名单中,也正是这个时候他开始认真审视火星一号项目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640.webp (14).jpg

火星一号项目最终入围者——Joseph Roche 博士

项目的大部分假设都没有引起争议,但可怕的是,各大媒体都争先报道这个项目在全球吸引了很多人,项目在遴选截至时收到了超过200000 份申请——这些人都对项目毫无疑问,心甘情愿踏上去往太空的单程旅行最后死在一颗陌生的星球上——这是态度问题,并不足以吐槽,生活在地球上生无可恋的人多了去了。但实际上,项目的申请人只有 2761 名
当 Roche 以一个局内人的身份审视项目的流程时,他的担心与日俱增。其中最匪夷所思的一点:很多最具优势的竞争者被鼓励向 Mars One 项目捐款。这个项目本身性质特殊,没有个十亿美元根本无法启动,这样量级的资金,为什么还需要吸纳大量私人捐款?
成为项目申请人后,你会自动加入到“火星一号社区”,每进行完一轮淘汰,你会得到相应的点数,但这个点数设定非常随意,也毫不影响申请人之间的排名,而唯一能得到更多点数的方法就是购买火星一号商品或者向他们捐款。
640.webp (15).jpg

你没看错,加入“火星一号社区”也是要捐钱的,钱越多级别越高,虽然高级别并没有什么卵用

“社区成员”可以通过购买火星一号的T恤,帽衫及海报等积攒点数,另外就是向火星一号送礼和捐赠。该组织同样还在向支持者征集大量投资,并鼓励支持者通过媒体造势为项目进行炒作。今年二月,最终入围者都拿到了一份应付媒体时的“提示与技巧”,其中包括:“如果有媒体愿意为你进行有偿采访,你随时可以接受。但我们也希望您能拿出这份收入的75%捐赠给火星一号项目。”
640.webp (16).jpg

你没看错,项目网站的纪念品真是玲琅满目,而且——价格不菲

这么做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捐款数额最大的申请者。火星一号的一名发言人也通过邮件确认了这个排名那个是基于“申请者在社区获得的点数”来计算的,但又说“这个排名与实际选拔程序无关”。
如 Roche 所言,项目的选拔流程漏洞百出,毫无规范与安全性可言。Roche 称自己从来没有与火星一号组织内的人见过面:
“最开始他们告诉我会有地区性的面试...我们要到去指定地点集合,并接受为期数日的考核,在我的想象中,这种考核应该是类似于航天员选拔的程序。但最终我们被要求签订一份保密协议——同意了这份协议才能接受面试。但之后他们变卦了,说好的连续几天的地区性面试变成了10分钟的 Skype 视频通话。”
火星一号的选拔流程到今天为止都是如此:申请者需要完成一份问卷,在项目的网站上上传一段视频,然后自己安排到就近的医院完成体检。Roche 与项目的首席医疗官 Norbert Kraft 进行过视频通话,通话中他被问及关于火星的书籍著作和火星一号项目,但就是没有严格的心理测量。申请人在面试之前都被给予了一个月的时间来死记硬背这些问题的答案。
火星一号的选拔和 NASA 对宇航员的选拔毫无可比性——比方没有人会接受成为飞船上任务长官的训练,也没有人接受过操作飞船的训练,这些分工根本就不存在。在 NASA,候选人需要至少1000 小时的喷气式飞机飞行经验,才能被考虑接受空间飞行训练。
640.webp (17).jpg

考虑到航天任务的特殊性,各国首批航天员都出自优秀的飞机飞行员,中美俄概无例外,图为人类首位航天员——尤里加加林

申请人被告知不允许记录或笔录下任何面试的情况,但 Roche 到今天为止都还没有见过火星一号项目的相关人员。他很确定除了他,剩下的人都一样,从未接受过任何是否适合空间飞行或是和执行太空任务的考核。
“这就意味着他们所掌握的所有关于我的信息就是一段短短的视频,一份只有只言片语的问卷调查和一通10分钟的视频通话,这些信息根本不足以让人做出任何判断”。
尽管这套荒谬的选拔系统一直在被媒体忽视,但项目本身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目前火星一号并没有对这些负面消息做出任何回应,或许可能他已经无力争辩,因为路线图中下一步的东西已经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成果了,不是一个网站页面所能蒙骗过去的范畴了
你确定这不是在杀人?
前面已经说过了,此次任务一旦出发,既不能中途取消,也不能落地一定时间后返回地球。加之生存系统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和不成熟性,再加上本身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还很肤浅,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和解释。随着时间推移,所采用设备的老化和故障增多,火星基地断电、断水、断氧、断粮,甚至仅仅是志愿者对于生存的绝望加上项目并没有后续的补给和拯救计划,总之任何随便一个差错都能让这些先驱者客死异乡,这一定程度上无异于杀死这些志愿者,或者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在火星上“安乐死”。这里有一个惊人的事实——火星一号创立者所在的国家荷兰恰巧是世界上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640.webp (18).jpg

MIT评估报告中的仿真结果,68天后,氧气耗尽,所有人都要被活活憋死

相比政府组织的火星登陆任务,作为民间发起的“火星一号”项目所具有的最大优势或许就是它的“单程”以及民间身份本身。因为如果想让宇航员着陆后再从火星返回地球,那就将需要从火星表面发射返回火箭,这将让项目成本和技术风险大大上升。另外,作为政府而言,也完全不能想象能够去推动一个不考虑宇航员返回问题的火星登陆计划,因为那样做将会让政府背上沉重的法律,伦理和政治压力。而作为民间身份去推动,阻力就会小得多,毕竟志愿者本身是自愿的,而且其也知晓这个任务的潜在风险。但是阻力却并不是没有,毕竟,执行一次明知有去无回的航天飞行,在人类的航天史上还是没有过的。

综上所述,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火星一号”项目是这样的——项目根本就没有足够的钱;也没有和任何航空航天供应商签订正式协议,所需要的硬件和技术甚至连图纸都没有;之前的直播节目合伙人已经与他们分道扬镳;项目没有和任何国际品牌达成合作关系,也没有大型投资伙伴;项目没有训练场地和设备;项目候选人都是由同一个人经过视频选拔和捐钱多少的方式筛选出来的。
所以编者不得不得出这是一个敛财炒作的骗局的最终结论,当然,也不排除未来这个项目真的实现并且打我脸的可能,而且我很期望被打脸的那天,毕竟比起脸部疼痛,人类踏足火星是一件更值得高兴的事情,不是么?
如果因为这个骗局和作秀导致公众对甚至是空间科学失去信心,使得那些真的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和奉献的人受到打击,那么这就和这场火星秀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参考资料:
1.《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之路》
2.《90天研究报告》
3.《Mars Atmospheric In 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Projects》
4.《An Independent Assessment of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the Mars One Mission Plan》
5.网文—“Mars One入围者回忆该项目就是个大骗局”
6.网文—“先别高兴太早:火星殖民被指时间技术不足”
7.维基百科
8.NASA官方网站




就在上周,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召开了2016年度的载人登陆火星研讨会(Humans to Mars 2016)。会上各种载人登火方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都不甘落后,也在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的2028年的环火方案。一时间各种奔赴火星的方案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但是热闹的背后又细心的人会发现之前媒体上一路热炒的“火星一号”(MarsOne)项目却在这次宣传自己的绝好机会中缺席
640.webp.jpg
火星一号由荷兰,你没看错,是荷兰一家公益性组织发起的单程载人火星移民项目
其实“火星一号”在国际航天会议上早就不是第一次缺席了,而是说这家公司几乎就没参加过什么航空航天会议和展会。国际航天同行除了这家公司美美的项目主页和各大媒体轮番轰炸般的热切报道,几乎就没见过这个项目和公司的真身。事实上之所以这个项目如此神秘莫测,讳莫如深,事实上是因为——“火星一号”项目是彻头彻尾的一个惊天骗局,最多只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商业作秀。虽然对这个项目提出质疑的人不占少数,但是你可能仍觉得小编是在耸人听闻,那么且听小编为你细细道来个中缘由。
欲了解其它航天新闻也欢迎关注本企鹅号或微信公众号“航天爱好者”。(版主别删贴,不让加这句我删了就成,费大劲贴过来的。。。)
640.webp (1).jpg
稍一搜索你就能知道这个项目是多么的火爆
说起这个神秘的“火星一号”,其实是由荷兰的一家非营利组织发起的,创始人是巴斯·朗斯多普(Bas Lansdorp),早在2013年该公司宣布,2023年他们将从网络报名的志愿者中海选出两男两女四名地球人。经过培训之后,他们将搭乘载人宇宙飞船前往火星,成为这颗“红色星球”的第一批地球移民(事实上出发时间已经被公司偷偷改成了2026年)。并且这四位先驱者将不再回到地球,而是成为第一批火星居民,生老病死都将在这颗荒芜的红色星球上。
说起这样一个计划为什么能够吸引巨大的关注?我们抛开深空探索、寻找地外生命、推进航天技术极限这些高大上的理由。自从上世纪70年代苏联从与美国航天竞争中逐渐失势,航天领域两强冷战的高峰过去之后,阿波罗登月计划便也成了历史的绝唱。当年做出砍掉阿波罗后续计划资金安排的国会和美国政府的一些人大概做梦都没有想到在那之后的将近50年时间内,人类宇航员竟然再也没能离开低地球轨道。
640.webp (2).jpg
可能谁也没有料到,距离人类上一次在地外天体上驰骋,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作为冷战政治斗争的产物,在失去政治动机的支撑之后,阿波罗计划的最终命运其实是不令人感到意外的。但尽管如此,在很多关注航天历史和发展的人们看来,这仍然是巨大的遗憾。而他们中的有些人则已经明显的显出了不耐烦,比如航天工程师罗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在他在大作《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计划》一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支持者的看法,那就是我们现在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载人登陆火星,甚至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的能力,因此很显然“迂腐的官僚系统正在让我们浪费时间”。而那些抬头仰望星空的人们也十分向往着人类能够重新拾起对未知和宇宙的向往,重新扬帆起航,像哥伦布一样向着新的世界勇敢前进,探索人类新的家园。
640.webp (3).jpg
罗伯特·祖布林与伊隆·马斯克的早年合影
640.webp (4).jpg
虽然被网友笑称十年没换过PPT,但是在这次载人登火研讨会上,罗伯特·祖布林也有演讲,可见其本人为这个项目已经奔走呼号多年
因此当2013年外界第一次听到“火星一号”计划的时候,很多人的感觉就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纵使有去无回这样的苛刻条件在先,短短几周时间里还是有数万人向“火星一号”项目发去了报名表,其中甚至不乏部分专业的宇航员、飞行员和航天从业人员。当然也包括很多怀揣着火星梦的普通人,因为火星一号网站对候选人的要求很低,并不像一般的航天员挑选需要在生理、心理、专业技能、学历上达到相当的标准。这个项目迄今为止已经开展了3年有余,除了声势浩大的候选人遴选之外,既见不到具体的登火技术方案、也没有见到相关设施、运载火箭和深空飞船更是仅限于PPT,甚至都没有见到过一份与像样承包商的业务合同。(之前有据说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但是被后者否认)因此,综合起来目前为止的各种资料,一切迹象和推测都指向于整个项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640.webp (5).jpg
“火星一号”任务网站公示的项目路线图,纵使在最乐观的航天爱好者看来这个路线图也过于乐观

根本完不成的时间表
根据其项目网站的路线图显示,整个“火星一号”项目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17年,开始培训首批赴火星生存的宇航员;
2020年,向火星发射关键技术验证航天器和通讯卫星;
2022年,向火星表面发射无人火星车,并向日地间第5拉格朗日点发射第二颗通讯卫星;
2024年,向火星表面发射6个无人货运飞船;
2025年,无人火星车和货运飞船在火星表面开始遥控组装;
2026年,第一批火星一号生存者启程前往火星;
2027年,第一批火星一号生存者到达火星表面,并在火星度过余生。
面对这份时间表,即使是“火星一号”项目最为重量级的热心支持者,“火星一号”项目大使,199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杰拉德·霍夫特(Gerard 't Hooft)近日也表示,火星一号项目的预算和时间规划都相当天真,他说:“这件事需要长得多的时间,也要花上多得多的钱。当他们一开始找到我希望我参与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说,你们应该在每一个项目花费的后面加上一个零。”他认为数百亿美元的预算,并在下一个世纪开展登陆行动才是更加可行的做法。考虑到行星际载人航天工程的巨大规模和技术难度,在如此紧张的时间范围内要想实现目标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640.webp (6).jpg
即便是NASA,也没有这么乐观的时间表,图为NASA的DRA 5.0登陆架构报告
我们横向对比起来,即使是对于NASA这种曾将人类送上月球的机构来说,火星一号2027年登陆的时间点也已经超越了NASA的DRA 5.0任务架构的着陆时间点;而对于另一家民间登火的强力对手——SpaceX,他的载人登火出发时间点也不过是很难保住的2026年而已,而且很可能也要延期;但关键是至少SpaceX已经至少拥有了能够离开地球的飞船和火箭,而火星一号的项目组织连一个像样的合同都还没有签订
640.webp (7).jpg
图为NASA庞大的DRA 5.0火星登陆任务架构图

一纸空谈的生存技术
前面说过,火星一号项目作为一个民间发起的国际火星登陆项目,它的技术方案从来没有在任何国际水平的公开宇航会议或者讨论会上详细曝光和阐述过其具体技术路线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有趣的是,反倒是证明火星一号项目不可行的独立评估报告登上了2014年的国际宇航大会(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 ,IAC)的演讲台(SpaceX公司将在2016年的IAC会议上公布他们的火星登陆方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表的长达35页的独立研究报告,对火星一号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第三方的独立分析,其得出的结论是悲观的。在这份报告中,MIT的研究人员们指出,那些做好准备在火星上终老并想在火星上去世的人们,当他们真的抵达火星后,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面对死亡的时间远远早于他们原先自己的设想。在这份报告中,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称,由于设计上的缺陷,首批登陆的宇航员们可能活不过68天
640.webp (8).jpg
图为MIT发布的的火星一号任务计划技术可行性独立评估报告的封面,其实这种“只谈技术,不扯犊子”的态度才应该是一个靠谱的航天项目应有的态度,而火星一号缺乏的正是这个
火星一号项目的计划的初衷是想通过执行一次有去无回的火星登陆计划节省返程开支并降低技术风险,然而同样你必须确保宇航员在着陆火星之后能够持续生存至他们去世。这样就必须考虑维持一整个生态系统的问题以及大量的设备维修工具和备件等等。
640.webp (9).jpg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是利用火星上的资源就地取材进行生产,从火星土壤中提取水,从火星大气中获得氧气,广泛采用3D打印技术生产备件和工具等等。然而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仅仅是用于就地生产的设备(ISRU,国内又叫原位资源利用)和考虑一年使用备件本身的重量便将达到1.8吨。更重要的是,我们目前在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其可靠性没有经过验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疑问。美国宇航局计划在其2020年发射的新一代火星车上安装一台名为MOXIE(火星氧气就地生产试验)的设备,而时间上来看,火星一号显然是等不及该技术成熟了。
640.webp (10).jpg
NASA最新的ISRU研究进展,按照时间表,NASA还在测试,火星一号的人都已经登陆了
食物供应和氧气问题——另外,由于火星一号的设计是没有后续补给任务的,这就意味着最初的定居者们要完全依赖自己,比如他们吃什么?想当然的答案是自己建立问世系统并在里面进行农作物的种植,但MIT的报告中指出的一个大问题就在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在一个全封闭的环境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会变得异常的高,而目前在技术上还没有特别合理有效的氮/氧气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氧气并保留氮气气压。当然,可以采取将种植仓与居住舱相互隔绝的方法来绕开这个问题,但火星一号的设计为了节约成本,这是无法做到的。另外,过高的空气含氧量还将极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那将是灾难性的前景。
640.webp (11).jpg
退一步讲,即便火星一号的宇航员们能够克服所有这些问题。那么他们理论上也会被饿死。根据MIT的分析报告,每名宇航员每天平均需要3040卡路里的能量才能保证身体健康,那么,在考虑在火星居住期间所有事物均必须由“火星农场”产出的情况下,至少将需要200平米以上的区域用来种植才能保证需求,而这个面积比火星一号项目中提到的面积大了4倍。
640.webp (12).jpg
火星上种土豆显然并没有电影中那么容易
钱!钱!钱!还是钱!
在登陆火星以及建立火星殖民地这样庞大的任务前景前面,这样一个小小的基金会真的显得势单力薄。外界对于“火星一号”项目奖如何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充满疑虑,而它所构想的方案在技术上是否确实可行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包括国内的很多媒体也都报道,该机构在荷兰的确是经过合法注册的,但记者实地探访的结果却发现实际上其注册地址位于居民区,雇员仅有一人,外界不乏对其筹措资金的能力和目的质疑之声,有很多人士指出这很有可能就是一场商业炒作和骗局。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并不切实的了解一场载人火星登陆计划究竟要烧掉多少钱。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曾组织进行过一次任务评估,并且出版了一份被称之为“90天研究报告”的材料。长达160页的报告中详细设想了整个由7至8名航天员进行的火星登陆项目,对于其中采用的各种航天器、研发挑战、技术路线和时间节点都有较为详细的阐述;而“火星一号”项目时至今日,除了一本售价75美元的宇航员选拔手册(Mars One Book),我们连一份超过30页的技术路线说明都没有见过。
640.webp (13).jpg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90天研究报告”,基于冯布劳恩时期“大箭巨船”思路下的载人火星任务架构,预计耗资高达4500亿,哦,忘了加单位了——美元
我们即使抛开当即就被国会枪毙的90天报告,即使是极端激进和简化的“火星直击”任务架构,综合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至少也要花费500亿美元的巨资。而整个火星一号项目的筹款目标仅仅是60亿美元,这还是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而这些钱甚至都不够研发一款登陆火星所使用的重型火箭(比如SLS,光截至至测试阶段就花掉了70亿美元)。火星一号预想的筹款方式是通过现场电视直播,赞助商广告收入,参与者的报名费,捐赠款项以及众筹的方式完成所需资金的筹措。其中现场电视直播的收入将占据大头。为此火星一号项目方还与传媒业巨头Endemol方面有过谈判,但双方最后不欢而散。火星一号的创始人兰斯多普最近也开始改口,称可能会放弃从火星进行电视直播的想法,转而拍摄一部纪录片形式的影片来筹措资金。
这种朝令夕改,极不靠谱的运作风格进一步加剧了对于该项目作秀和欺骗的怀疑,而火星一号进来的表现似乎也正在印证了外界的种种怀疑。根据相关自资料,2013年底,火星一号项目方曾经与美国著名航天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以及英国萨里卫星公司签署协议进行预先方案研究,该协议到今年初已经到期,但承包商方面称目前还未接到火星一号方面后续的项目资金或任何协议意向,因此相关的工作已经停止。
0.gif
SpaceX的火星殖民计划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资金困境”,只不过谁也保不齐他有什么黑科技来压缩成本并凑够这笔天文数字的巨款,但是如果他也凑不齐,那么SpaceX的火星殖民也只不过是另一场春秋大梦而已

近乎儿戏的遴选过程
这里我们举一个做为火星一号项目最终入围者Joseph Roche 博士的例子,当他决定报名时,他并没有想太多,作为一名前 NASA 研究员,他从来就没把这份申请表太当回事,之所以报名完全是因为好奇,也暗中希望媒体对这个项目的宣传能带来公众对空间科学的更多关注。Roche 博士来自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教育学院,拥有物理学和天文学博士学位。报名后他发现自己出现了项目最后100人的候选名单中,也正是这个时候他开始认真审视火星一号项目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640.webp (14).jpg
火星一号项目最终入围者——Joseph Roche 博士
项目的大部分假设都没有引起争议,但可怕的是,各大媒体都争先报道这个项目在全球吸引了很多人,项目在遴选截至时收到了超过200000 份申请——这些人都对项目毫无疑问,心甘情愿踏上去往太空的单程旅行最后死在一颗陌生的星球上——这是态度问题,并不足以吐槽,生活在地球上生无可恋的人多了去了。但实际上,项目的申请人只有 2761 名
当 Roche 以一个局内人的身份审视项目的流程时,他的担心与日俱增。其中最匪夷所思的一点:很多最具优势的竞争者被鼓励向 Mars One 项目捐款。这个项目本身性质特殊,没有个十亿美元根本无法启动,这样量级的资金,为什么还需要吸纳大量私人捐款?
成为项目申请人后,你会自动加入到“火星一号社区”,每进行完一轮淘汰,你会得到相应的点数,但这个点数设定非常随意,也毫不影响申请人之间的排名,而唯一能得到更多点数的方法就是购买火星一号商品或者向他们捐款。
640.webp (15).jpg
你没看错,加入“火星一号社区”也是要捐钱的,钱越多级别越高,虽然高级别并没有什么卵用
“社区成员”可以通过购买火星一号的T恤,帽衫及海报等积攒点数,另外就是向火星一号送礼和捐赠。该组织同样还在向支持者征集大量投资,并鼓励支持者通过媒体造势为项目进行炒作。今年二月,最终入围者都拿到了一份应付媒体时的“提示与技巧”,其中包括:“如果有媒体愿意为你进行有偿采访,你随时可以接受。但我们也希望您能拿出这份收入的75%捐赠给火星一号项目。”
640.webp (16).jpg
你没看错,项目网站的纪念品真是玲琅满目,而且——价格不菲
这么做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捐款数额最大的申请者。火星一号的一名发言人也通过邮件确认了这个排名那个是基于“申请者在社区获得的点数”来计算的,但又说“这个排名与实际选拔程序无关”。
如 Roche 所言,项目的选拔流程漏洞百出,毫无规范与安全性可言。Roche 称自己从来没有与火星一号组织内的人见过面:
“最开始他们告诉我会有地区性的面试...我们要到去指定地点集合,并接受为期数日的考核,在我的想象中,这种考核应该是类似于航天员选拔的程序。但最终我们被要求签订一份保密协议——同意了这份协议才能接受面试。但之后他们变卦了,说好的连续几天的地区性面试变成了10分钟的 Skype 视频通话。”
火星一号的选拔流程到今天为止都是如此:申请者需要完成一份问卷,在项目的网站上上传一段视频,然后自己安排到就近的医院完成体检。Roche 与项目的首席医疗官 Norbert Kraft 进行过视频通话,通话中他被问及关于火星的书籍著作和火星一号项目,但就是没有严格的心理测量。申请人在面试之前都被给予了一个月的时间来死记硬背这些问题的答案。
火星一号的选拔和 NASA 对宇航员的选拔毫无可比性——比方没有人会接受成为飞船上任务长官的训练,也没有人接受过操作飞船的训练,这些分工根本就不存在。在 NASA,候选人需要至少1000 小时的喷气式飞机飞行经验,才能被考虑接受空间飞行训练。
640.webp (17).jpg
考虑到航天任务的特殊性,各国首批航天员都出自优秀的飞机飞行员,中美俄概无例外,图为人类首位航天员——尤里加加林
申请人被告知不允许记录或笔录下任何面试的情况,但 Roche 到今天为止都还没有见过火星一号项目的相关人员。他很确定除了他,剩下的人都一样,从未接受过任何是否适合空间飞行或是和执行太空任务的考核。
“这就意味着他们所掌握的所有关于我的信息就是一段短短的视频,一份只有只言片语的问卷调查和一通10分钟的视频通话,这些信息根本不足以让人做出任何判断”。
尽管这套荒谬的选拔系统一直在被媒体忽视,但项目本身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目前火星一号并没有对这些负面消息做出任何回应,或许可能他已经无力争辩,因为路线图中下一步的东西已经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成果了,不是一个网站页面所能蒙骗过去的范畴了
你确定这不是在杀人?
前面已经说过了,此次任务一旦出发,既不能中途取消,也不能落地一定时间后返回地球。加之生存系统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和不成熟性,再加上本身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还很肤浅,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和解释。随着时间推移,所采用设备的老化和故障增多,火星基地断电、断水、断氧、断粮,甚至仅仅是志愿者对于生存的绝望加上项目并没有后续的补给和拯救计划,总之任何随便一个差错都能让这些先驱者客死异乡,这一定程度上无异于杀死这些志愿者,或者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在火星上“安乐死”。这里有一个惊人的事实——火星一号创立者所在的国家荷兰恰巧是世界上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640.webp (18).jpg
MIT评估报告中的仿真结果,68天后,氧气耗尽,所有人都要被活活憋死
相比政府组织的火星登陆任务,作为民间发起的“火星一号”项目所具有的最大优势或许就是它的“单程”以及民间身份本身。因为如果想让宇航员着陆后再从火星返回地球,那就将需要从火星表面发射返回火箭,这将让项目成本和技术风险大大上升。另外,作为政府而言,也完全不能想象能够去推动一个不考虑宇航员返回问题的火星登陆计划,因为那样做将会让政府背上沉重的法律,伦理和政治压力。而作为民间身份去推动,阻力就会小得多,毕竟志愿者本身是自愿的,而且其也知晓这个任务的潜在风险。但是阻力却并不是没有,毕竟,执行一次明知有去无回的航天飞行,在人类的航天史上还是没有过的。

综上所述,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火星一号”项目是这样的——项目根本就没有足够的钱;也没有和任何航空航天供应商签订正式协议,所需要的硬件和技术甚至连图纸都没有;之前的直播节目合伙人已经与他们分道扬镳;项目没有和任何国际品牌达成合作关系,也没有大型投资伙伴;项目没有训练场地和设备;项目候选人都是由同一个人经过视频选拔和捐钱多少的方式筛选出来的。
所以编者不得不得出这是一个敛财炒作的骗局的最终结论,当然,也不排除未来这个项目真的实现并且打我脸的可能,而且我很期望被打脸的那天,毕竟比起脸部疼痛,人类踏足火星是一件更值得高兴的事情,不是么?
如果因为这个骗局和作秀导致公众对甚至是空间科学失去信心,使得那些真的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和奉献的人受到打击,那么这就和这场火星秀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参考资料:
1.《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之路》
2.《90天研究报告》
3.《Mars Atmospheric In 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Projects》
4.《An Independent Assessment of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the Mars One Mission Plan》
5.网文—“Mars One入围者回忆该项目就是个大骗局”
6.网文—“先别高兴太早:火星殖民被指时间技术不足”
7.维基百科
8.NASA官方网站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没钱
连灵感火星这种走着一亿美元启动资金、硬件齐备、技术可行的项目都凑不够钱,更别提火星一号了。
本来就是骗局,这种三无皮包公司居然还有这么多人信,国内好多人还感动的热泪盈眶,称赞这个项目体现了科学献身精神。。。。真是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现实剧本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5-24 23:24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没钱
连灵感火星这种走着一亿美元启动资金、硬件齐备、技术可行的项目都凑不够钱,更别提 ...
有钱也买不到啊,目前有能力造出登火星的火箭的也就美帝一家了,连美帝的火箭设计图都还没完成呢,这边都开始招募宇航员了
其实这种维生用的ISRU没什么难度,NASA的项目重点是氧的压缩液化。
实际上无论是甲烷化反应还是高铁酸镍催化剂电解二氧化碳,在飞船和空间站的维生系统中应用都很广泛,实用很多年的技术。
这种火星殖民项目其实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但是可行性是建立在连续不断的地面输血与人员定期轮换基础上的。
宇航员能为了荣誉和理想忍受1000天往返火星,但是绝对忍受不了一辈子生活在鸟不拉屎的火星。
其实别说火星,克拉玛依油田守井的石油工人和南极科考站的科研人员爆出各种丑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有钱也买不到啊,目前有能力造出登火星的火箭的也就美帝一家了,连美帝的火箭设计图都还没完成呢,这边都 ...
灵感火星发起人觉得自己有钱,拿了一亿美元当启动资金,试图忽悠NASA补足剩余资金在2018年来次载人环火(类似嫦娥5号T1的这种环,自由返回轨道飞一圈),结果没人理←_←
灵感火星任务全时500天,这个时间长度的太空飞行任务人类已经玩过两次了,还有火星500这种级别的大型地面模拟。其他硬件也都接近成熟,无论是猎户座的返回舱还是基于天鹅座或者比奇洛充气舱段的生活舱……但是最终砸在了钱上,或者说无人关心这种项目。
被忽悠起来的没钱,有钱有技术的忽悠不来,不过人家再忽悠截止目前也就忽悠到了自己……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5-24 23:43
灵感火星发起人觉得自己有钱,拿了一亿美元当启动资金,试图忽悠NASA补足剩余资金在2018年来次载人环火( ...
NASA归根结底是个科研机构,民间这种为了去而去的项目不会简简单单的入其法眼的,何况NASA任务收到国会、选票、承包商、宇航政策的重重影响,没那么容易被忽悠的。只有红龙这种各取所需的还算是能顺利一点儿点儿。

火星一号这项目你细究漏洞太多了,就说有去无回这事儿,我保证真要是到了上路的前一刻,保证一帮人要认怂。。。这跟自杀有啥区别?
是否一见穿心 发表于 2016-5-24 23:32
本来就是骗局,这种三无皮包公司居然还有这么多人信,国内好多人还感动的热泪盈眶,称赞这个项目体现了科学 ...
其实漏洞这么大的项目是个人都能看出问题,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媒体都跟着凑热闹,然后少有人站出来直接说是骗局,大部分默不作声,或者仅仅是怀疑,让我好生奇怪。
NASA归根结底是个科研机构,民间这种为了去而去的项目不会简简单单的入其法眼的,何况NASA任务收到国会、 ...
灵感火星主要是想借SLS的EM-1任务秋风,但关键是NASA也不敢让SLS第一次任务就载人还直奔火星啊……
而且猎户座的13公里每秒再入速度还只是个理论值,NASA还想让EM-1任务飞趟DRO轨道测试一下12.8公里每秒再入呢,都有载人的EM-2任务都无法展开。
不过去年国会但有些找的蛋疼的议员提议EM-2玩载人环火的,SLS BlockIB的载荷足够把一艘空载的猎户座(反正不需要多少燃料)加一个BA330送入地火周期重返轨道。
但是NASA目前没有什么表示,毕竟这种项目没什么可持续性,还不如往DRO轨道飞一圈再捎上去个深空空间站核心舱呢。
地月空间的深空空间站建起来至少又够吃十年的,十年后真要载人登火也不能说完全没准备,真要EM2就去了火星,十年里白宫和国会再闹个什么幺蛾子就扯了大蛋了……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5-24 23:24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没钱
连灵感火星这种走着一亿美元启动资金、硬件齐备、技术可行的项目都凑不够钱,更别提 ...
这真是一句真理性的废话啊

如果不考虑钱的问题,阿波罗时代的技术就可以登陆火星了


也就是众多火星骗局里最不会骗得而已
其实谁都没钱谁都没技术,火星一号日期写得太早,内容写得太详细,这样当然会出大堆漏洞轻松被暴露
马斯克就高明的多

也就是众多火星骗局里最不会骗得而已
其实谁都没钱谁都没技术,火星一号日期写得太早,内容写得太详细,这样当然会出大堆漏洞轻松被暴露
马斯克就高明的多
火箭只是冰山一角,火星飞船,着陆器,返回器这些东西的研发和建造才是大头
前几年NASA的方案光发射就需要9发战神5,1000多吨,所以载人火星任务就现技术来说没几千亿根本无法开始,任何不考虑费用和技术研发的计划都是不同层次的骗局

这也不是说人类登陆不了火星,如果有核动力(或大型太阳能)超大功率电推,轨道拖船/轨道加油站,有在轨制造/维修/组装技术,登火费用就能降低很多,如果先开发月球,利用月球资源,费用能进一步降低

任何准备不打地基要想建高楼的,都是不同层次的骗局
火箭只是冰山一角,火星飞船,着陆器,返回器这些东西的研发和建造才是大头
前几年NASA的方案光发射就需要 ...
你说的这些近地轨道船坞、月球基地都是900天计划里的内容,而这些除了增大成本没有什么对火星计划有益的帮助……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5-24 23:35
其实这种维生用的ISRU没什么难度,NASA的项目重点是氧的压缩液化。
实际上无论是甲烷化反应还是高铁酸镍催 ...
长期的孤独,再强大的心理也会崩溃
。美国宇航局计划在其2020年发射的新一代火星车上安装一台名为MOXIE(火星氧气就地生产试验)的设备
这个玩意儿原来不是说跟洞察号一起打么?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6-5-25 08:01
你说的这些近地轨道船坞、月球基地都是900天计划里的内容,而这些除了增大成本没有什么对火星计划有益的 ...
如果一切都只是为了去一次火星,现有火箭发射50次更省事,也就全球一两年的发射量没什么做不到的

船坞和月球基地都有自己的意义,靠经费至少有要到的可能性,靠商业服务至少可以赚钱

想不打基础就强行登火,就是做梦
本来就是忽悠,一次成功的诈骗
丁令威鸟 发表于 2016-5-25 08:43
。美国宇航局计划在其2020年发射的新一代火星车上安装一台名为MOXIE(火星氧气就地生产试验)的设备
这个 ...
2020火星车都不一定安装了,这载荷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也许2018年马一龙那个任务都搭便车
当成科幻来看好玩吧,呵呵
火星没必要去,机器人去就行了。要人上去,至少环境得改造得差不多了才行。否则就是个到此一游。
2020火星车都不一定安装了,这载荷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也许2018年马一龙那个任务都搭便车
我突然发现这个设备叫莫泄(MOXIE),手动斜眼!

也就是这个设备可能会放在红龙里面呗?
homeworld2008 发表于 2016-5-24 23:49
NASA归根结底是个科研机构,民间这种为了去而去的项目不会简简单单的入其法眼的,何况NASA任务收到国会、 ...
去都去不了,也无所谓回不回了,都不用怂了
锻铁 发表于 2016-5-25 11:47
火星没必要去,机器人去就行了。要人上去,至少环境得改造得差不多了才行。否则就是个到此一游。
还真有一些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探讨纳米经济的时候,提到了自复制纳米机器人这一说法。

化学能航天的太空原始时代,也只有自复制纳米机器人这种改写工业范式的高大上有点能够实现一点点外星基地的边。

不过么,自复制纳米机器人目前也只在科幻中。
有旋流动 发表于 2016-5-25 09:19
本来就是忽悠,一次成功的诈骗
这项目就是欺骗不怎么了解航天技术但又热爱太空的门外汉的。

应该申请法院制裁其诈骗行为。
杰拉德·霍夫特(Gerard 't Hooft)也被骗了?让人震惊!!!!!!
iewgnem 发表于 2016-5-25 05:16
火箭只是冰山一角,火星飞船,着陆器,返回器这些东西的研发和建造才是大头
前几年NASA的方案光发射就需要 ...
电推将轨道加油站推到深空,为灰船加燃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不过RKSP的生涯模式中模拟了一下,难度灰常大,费钱啊,穷啊,生涯模式比土豪沙盘模式难多了
其实也就是比台湾电信诈骗层次更高的诈骗
杰拉德·霍夫特(Gerard 't Hooft)也被骗了?让人震惊!!!!!!
不算被骗,他就是站个台,也没什么需要负责的。
电推将轨道加油站推到深空,为灰船加燃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不过RKSP的生涯模式中模拟了一下,难度灰 ...

RKSP生涯模式如果要按照90天报告走,而且不能存档读档,你就知道这报告的计划风险多大了。
RKSP生涯模式如果要按照90天报告走,而且不能存档读档,你就知道这报告的计划风险多大了。
首先计算量就太大,而且需要相当功力的航天理论。难。
只要是对人类现有科学技术水平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个噱头,圈钱的骗子。几年前老夫在一个群里和一群狂热的支持者争论,结果被踢了出来。
不是每个人都这么笨会去信美国吹出来的所谓登录某星球。
homeworld2008 发表于 2016-5-25 17:13
不算被骗,他就是站个台,也没什么需要负责的。
这会败坏他的个人形象。

很多人都会误认为他和骗子一伙的。
homeworld2008 发表于 2016-5-25 17:15
RKSP生涯模式如果要按照90天报告走,而且不能存档读档,你就知道这报告的计划风险多大了。
风险太大啦!!!而且投钱如同无底洞一般,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90天研究报告,基于冯布劳恩时期“大箭巨船”思路下的载人火星任务架构,预计耗资高达4500亿。哦,忘了加单位了——美元
————————————————————————————————————————————————————————————————————
90天报告是从老祖同志那里发展过来的吧?和老冯有什么关系?
SaturnV 发表于 2016-5-27 11:50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90天研究报告,基于冯布劳恩时期“大箭巨船”思路下的载人火星任务架构,预计耗资高达 ...
你正好说反了,祖布林想来倡导小而美的登火项目,在赶往火星书里批评得最多的就是90天报告,相反布劳恩历来是大箭巨船思路,阿波罗如果不是有人拿饭碗担保来进言,估计就不会采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登月方案了。

homeworld2008 发表于 2016-5-27 18:05
你正好说反了,祖布林想来倡导小而美的登火项目,在赶往火星书里批评得最多的就是90天报告 ...

看了一下,感觉这个90 Day Study就是应付差事的,预估总成本4500亿美元(也有资料说是2580亿美元)
这很正常,大箭巨船的思路是主流,前苏联类似的载人火星计划一样是大箭巨船的思路,基于战神5号的载人火星计划一样是大箭巨船的思路
还有个问题,90 Day Study一样也说ISRU,不知道这个ISRU和祖布林的ISRU有什么区别?
homeworld2008 发表于 2016-5-27 18:05
你正好说反了,祖布林想来倡导小而美的登火项目,在赶往火星书里批评得最多的就是90天报告 ...

看了一下,感觉这个90 Day Study就是应付差事的,预估总成本4500亿美元(也有资料说是2580亿美元)
这很正常,大箭巨船的思路是主流,前苏联类似的载人火星计划一样是大箭巨船的思路,基于战神5号的载人火星计划一样是大箭巨船的思路
还有个问题,90 Day Study一样也说ISRU,不知道这个ISRU和祖布林的ISRU有什么区别?
你正好说反了,祖布林想来倡导小而美的登火项目,在赶往火星书里批评得最多的就是90天报告,相反布劳恩历 ...
大舰巨船思路是没有前途的,从月球到火星都这样。就是一个字:钱!
SaturnV 发表于 2016-5-27 18:42
看了一下,感觉这个90 Day Study就是应付差事的,预估总成本4500亿美元(也有资料说是2580亿美元)
这很 ...
毛子包搞得RKSP本来想登火,后来想了一下,让美帝航天员等火了,让毛子飞船环绕金星后返回地球,返回地球后,两名毛子航天员得了辐射病
当年看到要交报名费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