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是暴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03:15
我想在大家眼中,隋炀帝杨广无非暴君一个,直比商纣,堂堂大隋的天下尽断送在他的手中,他好大喜功,三次远征高丽,皆铩羽而归;开通大运河,却是为了南巡享乐等等。这无非来自所谓的“正史”,然而《隋书》的编撰者魏征正是代隋而唐的发言人,作为改朝换代的胜利者,李唐王朝势必以隋亡为鉴,全面突出新王朝的文治武功,这不免要夸大杨广的暴政恶行,抹杀他的一些功绩。
隋文帝共有五子,长子杨勇本极被文帝看好被立为太子,然而其骄奢淫逸,最终被废。次子杨广却刻苦聪明,聪慧过人。灭陈朝后,杨广全面负责东南的政务军务。其时江南与北方还是不相互往来,杨广采取各种措施以及文化战略,促进了南北的交流,稳定人心。我想这不是一个暴君做的来的。
隋文帝的离世,后人也扣到杨广头上——“弑父自立”。其实那时杨广根本无此必要,晚年隋文帝早已废黜杨勇改立杨广,大隋天下迟早都是杨广的,何必急那一时?后人最不齿的便是隋炀帝的好色。而杨广的三子全部都是他与正妻萧后所生,能说他与别的女人没有生育能力?还是刻意避孕?这至少反映他并非史书所载那么荒淫。
而隋炀帝的功绩首先便是大运河了。且不说修建的初衷,只看它1000多年的功用便知这绝对是一项伟大的功绩。而远征高丽似乎可以说好大喜功,但换个角度来说,混合着胡汉血液的隋炀帝未尝不想圆其父之心愿,不光打破高丽突厥的军事联盟,巩固北疆,而且向先前的汉朝看齐,扩大疆域,扬我中华之威呢?
我觉得隋朝的灭亡表面上看是隋炀帝发动战事,加上自己的荒淫,然而其深层原因却是他推行过于激进的政治改革措施,比如取消世袭爵位,破格用人等。这些都招致了原来北周贵族的抵制和反对,这些势力逐渐集结,再加上并没有解决的边患,内忧外患成了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历史并非一成不变,欢迎大家反驳我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隋炀帝的功业:
  一、亲自指挥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当年符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这要比李世民指挥部队平定各路农民起义与割据的小军阀要战功卓著。隋炀帝杨广功劳盖世!!!
  二、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修通运河)
    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三、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公元608年(大业四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近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扬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这是举世创举。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另一首隋炀帝写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足以显示他的文采。“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隋炀诗文远宗潘、陆,一洗浮荡之言。惟录事研词,尚近南方之体。”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
  
    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竟比唐朝大。
  (三游江都)
    隋炀帝乘四层高的龙舟,从京城浩浩荡荡的南下江南。其意义巨大,江南分裂中国已经有几百年了 ,一个中原的皇帝下江南,一个刚把江南归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不久的王朝,为表示对江南的统治与重视进行巡游何过之有?“三游江都”是凝聚中华的英明之举。总比有些名君花大量资财到泰山爬山庆祝功自己的伟业要好。“大运河”两岸的无数的人民可以亲眼观看到浩大的场面,看到我中华国威,人们自然欢喜。隋炀帝此举何止是个人寻欢作乐,而是与民同乐。隋炀帝充分的显示了国威、凝聚了中华。
  (三驾辽东)
    公元611年(大业七年),隋炀帝以“高丽本为箕子(商纣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为由,动员全国现役、预备役士兵,不论远近均于次年正月会集于涿郡(在今北京城西南)。此后,各地百姓纷纷有组织或自发地聚集到幽燕地区,驿路山冈之上,遍行装甲武士。可见这次远征高丽是深得人民支持的。他本身也是深受人民拥戴的。遗憾的是这次征伐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公元613年(大业九年),隋炀帝不甘心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从洛阳出发,再次御驾亲征高丽。隋军兵强马壮,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但由于后院起火,杨玄感起兵反隋,威胁了隋王朝的腹地,炀帝被迫撤军,导致第二次攻高丽的失败。
    公元614年(大业十年),隋炀帝不顾国内危机四伏,再次亲征高丽。沿途已有大批士卒逃亡。但此次隋军获得胜利,高丽王高元大为恐惧,谴使请降。炀帝见国内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无心再战。班师回朝。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看出
  。
  遗憾的是隋炀帝死在宫庭政变,死于鲜卑族的复辟。公元618年隋炀帝死在宇文家族手中,他爹隋文帝杨坚从鲜卑族皇族宇文家族手里夺得王位,鲜卑族贵族们又趁乱从杨广手里抢回。一代大帝杨广是被暗杀的,隋炀帝不是死在农民起义军手里的。隋炀帝被害死后,天下才真正大乱、各??了农民起义与战胜各路诸侯,最后建立唐朝。后来李渊二子李世民篡位成功。可以说隋为唐的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隋炀帝为唐太宗做了嫁衣。如今唐太宗成了千古名君,隋炀帝却成了万恶的昏君。为什么?因为唐史是唐朝人写的历史,隋史也是唐朝人写的历史....我想在大家眼中,隋炀帝杨广无非暴君一个,直比商纣,堂堂大隋的天下尽断送在他的手中,他好大喜功,三次远征高丽,皆铩羽而归;开通大运河,却是为了南巡享乐等等。这无非来自所谓的“正史”,然而《隋书》的编撰者魏征正是代隋而唐的发言人,作为改朝换代的胜利者,李唐王朝势必以隋亡为鉴,全面突出新王朝的文治武功,这不免要夸大杨广的暴政恶行,抹杀他的一些功绩。
隋文帝共有五子,长子杨勇本极被文帝看好被立为太子,然而其骄奢淫逸,最终被废。次子杨广却刻苦聪明,聪慧过人。灭陈朝后,杨广全面负责东南的政务军务。其时江南与北方还是不相互往来,杨广采取各种措施以及文化战略,促进了南北的交流,稳定人心。我想这不是一个暴君做的来的。
隋文帝的离世,后人也扣到杨广头上——“弑父自立”。其实那时杨广根本无此必要,晚年隋文帝早已废黜杨勇改立杨广,大隋天下迟早都是杨广的,何必急那一时?后人最不齿的便是隋炀帝的好色。而杨广的三子全部都是他与正妻萧后所生,能说他与别的女人没有生育能力?还是刻意避孕?这至少反映他并非史书所载那么荒淫。
而隋炀帝的功绩首先便是大运河了。且不说修建的初衷,只看它1000多年的功用便知这绝对是一项伟大的功绩。而远征高丽似乎可以说好大喜功,但换个角度来说,混合着胡汉血液的隋炀帝未尝不想圆其父之心愿,不光打破高丽突厥的军事联盟,巩固北疆,而且向先前的汉朝看齐,扩大疆域,扬我中华之威呢?
我觉得隋朝的灭亡表面上看是隋炀帝发动战事,加上自己的荒淫,然而其深层原因却是他推行过于激进的政治改革措施,比如取消世袭爵位,破格用人等。这些都招致了原来北周贵族的抵制和反对,这些势力逐渐集结,再加上并没有解决的边患,内忧外患成了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历史并非一成不变,欢迎大家反驳我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隋炀帝的功业:
  一、亲自指挥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当年符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这要比李世民指挥部队平定各路农民起义与割据的小军阀要战功卓著。隋炀帝杨广功劳盖世!!!
  二、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修通运河)
    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三、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公元608年(大业四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近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扬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这是举世创举。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另一首隋炀帝写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足以显示他的文采。“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隋炀诗文远宗潘、陆,一洗浮荡之言。惟录事研词,尚近南方之体。”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
  
    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竟比唐朝大。
  (三游江都)
    隋炀帝乘四层高的龙舟,从京城浩浩荡荡的南下江南。其意义巨大,江南分裂中国已经有几百年了 ,一个中原的皇帝下江南,一个刚把江南归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不久的王朝,为表示对江南的统治与重视进行巡游何过之有?“三游江都”是凝聚中华的英明之举。总比有些名君花大量资财到泰山爬山庆祝功自己的伟业要好。“大运河”两岸的无数的人民可以亲眼观看到浩大的场面,看到我中华国威,人们自然欢喜。隋炀帝此举何止是个人寻欢作乐,而是与民同乐。隋炀帝充分的显示了国威、凝聚了中华。
  (三驾辽东)
    公元611年(大业七年),隋炀帝以“高丽本为箕子(商纣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为由,动员全国现役、预备役士兵,不论远近均于次年正月会集于涿郡(在今北京城西南)。此后,各地百姓纷纷有组织或自发地聚集到幽燕地区,驿路山冈之上,遍行装甲武士。可见这次远征高丽是深得人民支持的。他本身也是深受人民拥戴的。遗憾的是这次征伐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公元613年(大业九年),隋炀帝不甘心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从洛阳出发,再次御驾亲征高丽。隋军兵强马壮,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但由于后院起火,杨玄感起兵反隋,威胁了隋王朝的腹地,炀帝被迫撤军,导致第二次攻高丽的失败。
    公元614年(大业十年),隋炀帝不顾国内危机四伏,再次亲征高丽。沿途已有大批士卒逃亡。但此次隋军获得胜利,高丽王高元大为恐惧,谴使请降。炀帝见国内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无心再战。班师回朝。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看出
  。
  遗憾的是隋炀帝死在宫庭政变,死于鲜卑族的复辟。公元618年隋炀帝死在宇文家族手中,他爹隋文帝杨坚从鲜卑族皇族宇文家族手里夺得王位,鲜卑族贵族们又趁乱从杨广手里抢回。一代大帝杨广是被暗杀的,隋炀帝不是死在农民起义军手里的。隋炀帝被害死后,天下才真正大乱、各??了农民起义与战胜各路诸侯,最后建立唐朝。后来李渊二子李世民篡位成功。可以说隋为唐的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隋炀帝为唐太宗做了嫁衣。如今唐太宗成了千古名君,隋炀帝却成了万恶的昏君。为什么?因为唐史是唐朝人写的历史,隋史也是唐朝人写的历史....
暴君不等同与昏君,中国史上有几个能够的上的暴君的名头~才智,武功不出众还做不了暴君。昏君可是多如牛毛了。
暴不暴不知道,淫不淫没看见,大运河流淌千年却是有目共睹的
有道理呀
<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4822dd size=5>隋炀帝是中国古代史上伟大的一代帝王!</FONT></STRONG>[em17]
<P>"....若无水殿龙舟事.....",这句话皮日休可不是白写的~~</P>
[B]以下是引用[I]虎式坦克[/I]在2005-11-9 16:39:00的发言:[/B][B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4822dd size=5>隋炀帝是中国古代史上伟大的一代帝王!</FONT></STRONG>[em17]

不敢说伟大,但是也是非常有魄力的~远征高丽,开凿大运河~功在千秋
有意思吗?[em05][em05][em05]
太急功近利了一些,人还是很有本事的.
历史上只有成功的君主与失败的君主,所谓的暴虐,是每个封建君主必备的本性......[em01][em01][em01]
暴君和昏君是两码事,秦始皇、武则天都是暴君,但他们的功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P><STRONG>隋炀帝不暴,大唐就是造反。暴,就是.......</STRONG></P>
<P><STRONG></STRONG> </P>
历史就是婊子 被人搞来搞去现在都不认识了
隋炀帝最大的不幸就是——他是亡国之君!历史总是喜欢把所有的罪恶都扣在国君身上。
<P>反击右倾翻案风,暴君就是暴君</P>
<P>吃饱了撑的人才会想着平反。</P>
<P>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P>
<P>角度不同罢了</P>[em05][em05]
还是蛮有魄力的,只是时机不太好,要多发展几年就好了
<P>末代君王,你能指望下个朝代为他歌功颂德?</P>
<P>历史是胜者书写的!</P>
[B]以下是引用[I]牧鱼[/I]在2005-11-12 9:19:00的发言:[/B][BR]<P>反击右倾翻案风,暴君就是暴君</P><P>吃饱了撑的人才会想着平反。</P><P>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P>

人民?笑话!那本史书是人民写的?
隋炀帝-- 罪在当代 ,功在后世 。
隋炀帝中的这个炀字就包含了暴君的意味,中国历史上称得上暴君的没几个,其功绩和劣迹自有后人评说。
<P>罪在当代 ,功在后世</P>
<P>这个说法不错</P>
<P>帝王翻案风再次刮起???</P>
<P>真有人相信封建社会有“明君”???</P>
又要给隋炀帝翻案不成?
<P>不敢说伟大,但是也是非常有魄力的~远征高丽,开凿大运河~功在千秋,只能说他在改革中过激</P>
<P>同意18楼的观点,历史是胜者书写的!!</P>
<P>隋炀帝是什么人——就是失败的唐太宗啊。</P>
<P>要说杀父兄,唐太宗也干了,区别无非是留下老爸一条命,不过把兄弟的家属都喀嚓了(杨广好像没有吧?记不清了)。</P>
<P>要说乱伦,唐太宗也干了,无非一个是庶母一个是弟媳。</P>
<P>要说好大喜功,两人都是大举进攻高句丽。</P>
<P>如果说唐太宗有什么比较出色的地方,那一是军事才能更强;二是手下有不少人才,也愿意接受意见。</P>
<P>杨广的毛病是做事情太急,刚愎自用,至于其他,对于皇帝来说都算不了什么。</P>
<P>大秦,但是隋炀帝为什么失败了,而李世民成功了?</P>
<P>这个原因,才是主要的吧……</P>
太归老[em01][em01]
[B]以下是引用[I]太极张三丰[/I]在2006-1-5 16:47:00的发言:[/B][BR]<P>大秦,但是隋炀帝为什么失败了,而李世民成功了?</P><P>这个原因,才是主要的吧……</P>

客观原因是隋朝是篡夺北周灭陈得的天下,内部不稳定因素很多——后来造反的都是原来北齐和陈的臣民,或者是内部斗争中的失利者,一句话,想恢复旧日好时光的人不少;
主观原因是杨广使用民力过度,让上层的野心家有了民意的支持。
说白了,隋朝和秦朝灭亡的原因几乎一样。
唐太宗至少在上台初期还是比较能缓和矛盾的。除了对直接政敌之外,对于能安抚的尽量安抚使用,稳定了上层;同时比较爱惜民力,少数征战,比如进攻东突厥,也慎重行事迅速取胜,没有造成太大压力。不过到了晚年,昏头昏脑的事情也出来了。好在当时天下安定已久,国力也比较丰厚了,还扛得住。
<P>嗯</P>
<P>历史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P>
<P>说说讨论讨论也挺有意思<BR></P>
[B]以下是引用[I]yijiahong[/I]在2006-1-4 18:00:00的发言:[/B][BR]<P>不敢说伟大,但是也是非常有魄力的~远征高丽,开凿大运河~功在千秋,只能说他在改革中过激</P><P>同意18楼的观点,历史是胜者书写的!!</P>

不解决人民吃饭问题的君主,人民能容忍他么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他为什么会胜利?
靠一个人的文治武功?
“远征高丽,开凿大运河~功在千秋”
只管维护自己统治,不顾老百姓死活
运河恒久远,一条永流传.
[B]以下是引用[I]二锅头爱好者[/I]在2005-11-9 14:03:00的发言:[/B][BR]暴不暴不知道,淫不淫没看见,大运河流淌千年却是有目共睹的

是的,大运河造福了百姓。
<P>历史是由人民书写</P>
隋炀帝的定义 ,是唐史官下的 -----
支特上楼的观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9 19:41:34编辑过]
杨坚交到他手里好好的一份基业,就这样给败掉了,不是暴君,也算得上第一败家子
<P>隋炀帝人是非常有才华的,可惜不适合当皇帝。</P>
<P>隋文帝交到他手中的可是一份大好基业。唐基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P>
<P>可短短几十年就完蛋,说是超级败家子,毫不为过。</P>
<P>历史上这样的皇帝很多,比如宋徽宗赵吉。</P>
<P>隋炀帝本人精神也似乎有问题,</P>
<P>在才当皇帝时,有次隋炀帝对这镜子说“大好头颅,谁将取之。”</P>
应该平反,楼主说的很有道理,我从来都认为杨广的失败只是用民过度,他做事的本意和方式都没有多少可挑剔的地方,他是伟人.他太好面子,这一点毁了他,几毁了事业,也毁了自己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