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机终于练成绝技:已能击落巡航导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07:06
http://bj.crntt.com/doc/1042/3/7 ... mp;mdate=0520090746

近年来,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完成了60多次上级布置的重大任务,首创某型三代战机击落模拟巡航导弹、突破某型三代战机高原起降性能设计极限等近30项空军先例。在各类比武竞赛中,连续两次摘得空军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桂冠、两人摘得“金头盔”、8人次获评“空战能手”。  

  场景一:记者走进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空勤楼时发现,一幅巨大的军情态势图跃然纸上,重点防卫和作战区域被描绘成刺眼的红色。

  场景二:南国初夏的夜晚,高温依然没有消退。位于机场跑道旁的塔台没有开灯,电脑屏幕被调到最暗,气氛显得有些神秘,值班的空军航空兵某团官兵正盯着屏幕紧张工作。透过曲面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清道车正在检查跑道是否存在异物。

  “起飞!”指挥员下达命令。

  伴随着轰鸣声,战斗机尾部喷射出两道笔直的火焰,某型战机昂首升空,另一架战机紧随其后,很快消失在夜空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报道,记者来到该团采访,正好遇到他们进行跨昼夜训练。

  “打仗是主业、训练是主课,在我们部队,这样的训练是家常便饭。”团长张家魁一边盯着飞行轨迹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

  近年来,该团完成了60多次上级布置的重大任务,首创某型三代战机击落模拟巡航导弹、突破某型三代战机高原起降性能设计极限等近30项空军先例。在各类比武竞赛中,连续两次摘得空军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桂冠、两人摘得“金头盔”、8人次获评“空战能手”。   高“含战量”的训练占全年训练量85%以上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金头盔”奖是中国空军设立的一个对抗空战竞赛奖项,打一个通俗的比方,它就像中国空军歼击机飞行员的“奥斯卡”奖。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一次红蓝对抗中,该团的“金头盔”飞行员宋辉驾驶战机与僚机一起负责掩护兄弟部队突击“敌”导弹阵地。

  “面对蓝军铁桶一般的空地防御,负责掩护的战斗机竭尽全力想为突击机扫除障碍,可是突击机群和掩护编队像是被锁定的猎物——战损严重。”这让宋辉有些着急。

  “只有分散吸引‘敌人’火力,才能为突击机创造条件。”宋辉和僚机冒着被“击落”的危险实施掩护,升空后,他们一阵猛突,给“敌人”造成准备进攻的假象,“敌方”的导弹火控雷达将他们锁定,宋辉座舱里的告警声此起彼伏。

  “我们灵活采取电子干扰,在导弹攻击区域内多次大幅度机动。对方显然没有示弱,空中警戒战机也随之扑来。”宋辉一直与“敌机”周旋,当机动到最佳攻击位置,他与僚机配合一举“端掉”蓝军的导弹阵地。
  

在该团,每个飞行员都有几个“拿得出手”的战斗案例。有一次演练,与强手过招,1986年出生的飞行员刘俊让“对手”刮目相看。

  刘俊上场前心里有些没底:“毕竟对方战机比自己的‘年轻’一大截,机动和格斗性能完全占优。”

  空战一开始,双方想法相近,都想占据优势位置,借高位积蓄势能,让导弹飞得更远。“6000米、7000米、8000米……”刘俊心里默念,战机几乎在垂直爬升,速度接近300公里/小时,“如果继续拉杆,飞机速度继续减小,有可能发生失速,飞机可能会掉下来”。

  “退,安全;进,没底。”凭着对战机性能的了解,刘俊横下一条心,“对手也面临两难的选择,谁先泄气就会成为对方的‘猎物’”。

  他继续爬升,就在速度降到接近极限值,对手放弃抢高,转而平飞。刘俊瞅准机会,咬住对方尾巴成功拿下一局。

  “难道你就没考虑到飞机会失速?”对手下了飞机就问刘俊。

  “狭路相逢勇者胜。”他笑着回答。

  该团一名老飞行员透露,他们坚持按照大纲上限施训,训练中敢于贴近实战,把飞行高度降到几十米。低空飞到最低、载荷飞到最大、实弹打到边界、远海飞到尽远,全年训练时间中,各种高“含战量”的训练比重达到85%以上。

  2014年接到参加某安保行动的命令,该团迅速做好大批次、短时间机动至预定机场准备,幷制定空中警巡、区域掩护等30多项作战计划方案,针对性细化形成10余套管用实用的战术战法,始终保持高度戒备和绝对优势管控,最终圆满完成警巡安保任务。 军事民主是提高战斗力的诀窍

  在针对性训练的时候,该团政委陈义鹏有一个习惯——带两根新鲜的苦瓜去训练场。

  “在训练时,谁要是出现违规动作,惩罚的措施就是喝苦瓜汁。”陈义鹏咧嘴笑着说,“本来我们想用辣椒水作为惩罚,感觉太残忍了,弄惩罚金也觉得不合适,还是苦瓜汁比较健康。”

  飞行训练后的点评,比如飞行速度过低、越过规定界限等情况,都得接受惩罚。

  年轻飞行员刘俊喝过苦瓜汁,“看着榨汁机旋转,我的心里拔凉拔凉的,捏着鼻子一口气喝完,又苦又涩,这个味道忘不了,下一次训练时就记住了。”

  一名老飞行员说,不仅是年轻飞行员,就是团领导训练中犯了错误也要喝苦瓜汁。“我们的训练那是动真格”。

  一次对抗训练,飞行员张有云回忆说,“按照事先掌握的蓝军飞机雷达性能,大载荷机动就能摆脱,没想到还是被对方死死锁定!”

  那场1对2的空战,他原以为可以拿下“2∶0”的战果,但由于战术动作“照本宣科”,结果却被对手“击落”。

  “与实战不符的动作,即使理论推演再完美,也是花架子、假把式。”张有云反思说。
  

该团有一个共识,训练场上的金牌飞行员能否变成战场上的王牌飞行员,最终要经过对手检验,官兵平时设计摸索出的战法,要以能打赢为标准。

  正是基于此,该团一直有军事民主的氛围:飞行员在打仗问题上,不论领导、老飞行员还是新人,观点不一致就可以争论反驳,第二天实打实上天验证,一次不行就两次,直至得出正确结果。

  此外,该团不论是执行中外联训、演习演练,还是单位内部组织对抗空战,任务结束后都要组织飞行员齐聚飞行教室,在大屏幕上播放空战对抗态势图,对各自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复盘”。经过“战场”鉴别,把管用动作编写修订成册,形成《战法资料汇编》。

  2014年空军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前,该团参赛飞行员分为4组进行课题攻关,每组要提出3套战法,经过百余架次的“实战”检验,9套针对性不强的战法被舍弃,3套“必杀技”被精练保留。考核的最后一战中,团队处于落后5分的不利局面,参赛的两名飞行员就是凭借这几套“必杀技”最终赢得比赛。

  “要想在战场上一剑封喉,平时训练就要用‘真难严实’锻造空战‘尖刀’。”该团所在的空军航空兵某师师长丁东宁介绍,平时训练就要从战场实际出发,把战场标准作为标尺,把每次训练都当作真实战斗来看待。

  战场上各要素融合是打胜仗的关键

  “完全看不见,只能看仪表盲降。”作为该团年龄最小的飞行员,90后宋令东在训练中对盲降的印象最深。

  他坐在前排,教员坐在后排,离机场20公里处,教员盖上了暗舱罩。“我只能看着仪表驾驶飞机。直到距离机场1公里、高度60米的位置,教员才会打开暗舱罩。”宋令东告诉记者。  “人的习惯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做到相信仪表,必须做到人机合一,这样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才能驾驶战斗机顺利着陆。”他说。

  现代战场,除了人机合一,更强调体系对抗。飞行员王海峰对此深有体会,他曾获得过“金头盔”荣誉,但这位金牌飞行员却在一次体系对抗中败走麦城。

  “那次对抗,我与僚机掩护两架战机突击‘敌方’目标。战斗打响前,我做了大量功课,掌握了‘敌方’地面防空力量大致位置,还细致梳理了其武器性能,然后制定战法,指挥所还派干扰机助阵。”王海峰说。

  借着干扰机布下的“空中走廊”,王海峰掩护突击编队躲过“敌”雷达搜索,从西线向目标抵近。

  “干扰机撤离没几秒,急促的告警声便在座舱响起,我被‘敌人’地面防空力量锁定了!”王海峰临危不乱,反干扰、大坡度机动,使出了浑身解数,仍无济于事。

  懊恼的“金头盔”事后发现:“失利的原因,竟然是自以为研究得已经很透的‘干扰走廊’。后来复盘发现,我对干扰机与战斗机的战术配合研究还不够细,狡猾的‘敌方’抓住时间差,抢走了胜利。”

  以往,战斗的胜负取决于空中“尖刀”临场发挥。现代战争,已不像二战时期那样过分依赖单打独斗。

  该团副参谋长徐幼兵认为:“早些年的训练背景设置相对简单,现在需要很多个要素配合甚至融合。打个比方,以前是‘分解动作’多,现在训练常态是‘齐步走’。”   “由指头硬变成拳头硬,各战场要素最大程度融合是关键。”团长张家魁解释,未来战场是多维空间融为一体,越来越强调集群间、空地间、军种间的协同配合,成败也越来越取决于体系之间的较量。

  为此,在上级机关指导下,张家魁带着飞行员与海军舰艇部队交流。他说:“我们要了解如何突破防空力量,要借助驻地资源优势,突破以往单一机型、同一兵种、已知条件对抗的套路,带动周边地导、雷达、电子对抗等地面部队,以及海军舰艇部队,开展多要素、体系化、常态化融合式的对抗训练。”

  该团飞行员郑世帅告诉记者:“以往面对比较复杂的战场环境,最担心的是突进‘敌’阵地就变成瞎子、聋子,现在各作战要素相互掩护,作战体系功能完备,不但突得进去、协同配合好,还可以让对手变成瞎子、聋子。”

  “那年夏天,空军举行体系对抗演练。我们掩护突击机群对‘敌’多个重要目标成功突击22次,取得了击落蓝军战机两架的战绩。”该团政委陈义鹏回忆说。

  该团为了打通战场联通的信息“经脉”,在加装某新型通信设备后,他们积极联系兄弟部队采集相关数据,主动与陆海军10多型作战平台进行通联,常态化组织联调联试飞行演练,用近乎战场的严酷环境验证和提高设备的实战性能。

  陈义鹏表示,利用训练资源,该团加强与海军、陆军进行使命内容相近、课题内容相符的协同训练,建立联训机制,深化平台保卫战、岛礁攻防、海空联合封锁等联合训练,有效提升了部队的实战能力。

http://bj.crntt.com/doc/1042/3/7 ... mp;mdate=0520090746

104237624.jpg (58.81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5-20 18:17 上传


近年来,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完成了60多次上级布置的重大任务,首创某型三代战机击落模拟巡航导弹、突破某型三代战机高原起降性能设计极限等近30项空军先例。在各类比武竞赛中,连续两次摘得空军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桂冠、两人摘得“金头盔”、8人次获评“空战能手”。  

  场景一:记者走进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空勤楼时发现,一幅巨大的军情态势图跃然纸上,重点防卫和作战区域被描绘成刺眼的红色。

  场景二:南国初夏的夜晚,高温依然没有消退。位于机场跑道旁的塔台没有开灯,电脑屏幕被调到最暗,气氛显得有些神秘,值班的空军航空兵某团官兵正盯着屏幕紧张工作。透过曲面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清道车正在检查跑道是否存在异物。

  “起飞!”指挥员下达命令。

  伴随着轰鸣声,战斗机尾部喷射出两道笔直的火焰,某型战机昂首升空,另一架战机紧随其后,很快消失在夜空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报道,记者来到该团采访,正好遇到他们进行跨昼夜训练。

  “打仗是主业、训练是主课,在我们部队,这样的训练是家常便饭。”团长张家魁一边盯着飞行轨迹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

  近年来,该团完成了60多次上级布置的重大任务,首创某型三代战机击落模拟巡航导弹、突破某型三代战机高原起降性能设计极限等近30项空军先例。在各类比武竞赛中,连续两次摘得空军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桂冠、两人摘得“金头盔”、8人次获评“空战能手”。   高“含战量”的训练占全年训练量85%以上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金头盔”奖是中国空军设立的一个对抗空战竞赛奖项,打一个通俗的比方,它就像中国空军歼击机飞行员的“奥斯卡”奖。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一次红蓝对抗中,该团的“金头盔”飞行员宋辉驾驶战机与僚机一起负责掩护兄弟部队突击“敌”导弹阵地。

  “面对蓝军铁桶一般的空地防御,负责掩护的战斗机竭尽全力想为突击机扫除障碍,可是突击机群和掩护编队像是被锁定的猎物——战损严重。”这让宋辉有些着急。

  “只有分散吸引‘敌人’火力,才能为突击机创造条件。”宋辉和僚机冒着被“击落”的危险实施掩护,升空后,他们一阵猛突,给“敌人”造成准备进攻的假象,“敌方”的导弹火控雷达将他们锁定,宋辉座舱里的告警声此起彼伏。

  “我们灵活采取电子干扰,在导弹攻击区域内多次大幅度机动。对方显然没有示弱,空中警戒战机也随之扑来。”宋辉一直与“敌机”周旋,当机动到最佳攻击位置,他与僚机配合一举“端掉”蓝军的导弹阵地。
  

在该团,每个飞行员都有几个“拿得出手”的战斗案例。有一次演练,与强手过招,1986年出生的飞行员刘俊让“对手”刮目相看。

  刘俊上场前心里有些没底:“毕竟对方战机比自己的‘年轻’一大截,机动和格斗性能完全占优。”

  空战一开始,双方想法相近,都想占据优势位置,借高位积蓄势能,让导弹飞得更远。“6000米、7000米、8000米……”刘俊心里默念,战机几乎在垂直爬升,速度接近300公里/小时,“如果继续拉杆,飞机速度继续减小,有可能发生失速,飞机可能会掉下来”。

  “退,安全;进,没底。”凭着对战机性能的了解,刘俊横下一条心,“对手也面临两难的选择,谁先泄气就会成为对方的‘猎物’”。

  他继续爬升,就在速度降到接近极限值,对手放弃抢高,转而平飞。刘俊瞅准机会,咬住对方尾巴成功拿下一局。

  “难道你就没考虑到飞机会失速?”对手下了飞机就问刘俊。

  “狭路相逢勇者胜。”他笑着回答。

  该团一名老飞行员透露,他们坚持按照大纲上限施训,训练中敢于贴近实战,把飞行高度降到几十米。低空飞到最低、载荷飞到最大、实弹打到边界、远海飞到尽远,全年训练时间中,各种高“含战量”的训练比重达到85%以上。

  2014年接到参加某安保行动的命令,该团迅速做好大批次、短时间机动至预定机场准备,幷制定空中警巡、区域掩护等30多项作战计划方案,针对性细化形成10余套管用实用的战术战法,始终保持高度戒备和绝对优势管控,最终圆满完成警巡安保任务。 军事民主是提高战斗力的诀窍

  在针对性训练的时候,该团政委陈义鹏有一个习惯——带两根新鲜的苦瓜去训练场。

  “在训练时,谁要是出现违规动作,惩罚的措施就是喝苦瓜汁。”陈义鹏咧嘴笑着说,“本来我们想用辣椒水作为惩罚,感觉太残忍了,弄惩罚金也觉得不合适,还是苦瓜汁比较健康。”

  飞行训练后的点评,比如飞行速度过低、越过规定界限等情况,都得接受惩罚。

  年轻飞行员刘俊喝过苦瓜汁,“看着榨汁机旋转,我的心里拔凉拔凉的,捏着鼻子一口气喝完,又苦又涩,这个味道忘不了,下一次训练时就记住了。”

  一名老飞行员说,不仅是年轻飞行员,就是团领导训练中犯了错误也要喝苦瓜汁。“我们的训练那是动真格”。

  一次对抗训练,飞行员张有云回忆说,“按照事先掌握的蓝军飞机雷达性能,大载荷机动就能摆脱,没想到还是被对方死死锁定!”

  那场1对2的空战,他原以为可以拿下“2∶0”的战果,但由于战术动作“照本宣科”,结果却被对手“击落”。

  “与实战不符的动作,即使理论推演再完美,也是花架子、假把式。”张有云反思说。
  

该团有一个共识,训练场上的金牌飞行员能否变成战场上的王牌飞行员,最终要经过对手检验,官兵平时设计摸索出的战法,要以能打赢为标准。

  正是基于此,该团一直有军事民主的氛围:飞行员在打仗问题上,不论领导、老飞行员还是新人,观点不一致就可以争论反驳,第二天实打实上天验证,一次不行就两次,直至得出正确结果。

  此外,该团不论是执行中外联训、演习演练,还是单位内部组织对抗空战,任务结束后都要组织飞行员齐聚飞行教室,在大屏幕上播放空战对抗态势图,对各自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复盘”。经过“战场”鉴别,把管用动作编写修订成册,形成《战法资料汇编》。

  2014年空军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前,该团参赛飞行员分为4组进行课题攻关,每组要提出3套战法,经过百余架次的“实战”检验,9套针对性不强的战法被舍弃,3套“必杀技”被精练保留。考核的最后一战中,团队处于落后5分的不利局面,参赛的两名飞行员就是凭借这几套“必杀技”最终赢得比赛。

  “要想在战场上一剑封喉,平时训练就要用‘真难严实’锻造空战‘尖刀’。”该团所在的空军航空兵某师师长丁东宁介绍,平时训练就要从战场实际出发,把战场标准作为标尺,把每次训练都当作真实战斗来看待。

  战场上各要素融合是打胜仗的关键

  “完全看不见,只能看仪表盲降。”作为该团年龄最小的飞行员,90后宋令东在训练中对盲降的印象最深。

  他坐在前排,教员坐在后排,离机场20公里处,教员盖上了暗舱罩。“我只能看着仪表驾驶飞机。直到距离机场1公里、高度60米的位置,教员才会打开暗舱罩。”宋令东告诉记者。  “人的习惯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做到相信仪表,必须做到人机合一,这样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才能驾驶战斗机顺利着陆。”他说。

  现代战场,除了人机合一,更强调体系对抗。飞行员王海峰对此深有体会,他曾获得过“金头盔”荣誉,但这位金牌飞行员却在一次体系对抗中败走麦城。

  “那次对抗,我与僚机掩护两架战机突击‘敌方’目标。战斗打响前,我做了大量功课,掌握了‘敌方’地面防空力量大致位置,还细致梳理了其武器性能,然后制定战法,指挥所还派干扰机助阵。”王海峰说。

  借着干扰机布下的“空中走廊”,王海峰掩护突击编队躲过“敌”雷达搜索,从西线向目标抵近。

  “干扰机撤离没几秒,急促的告警声便在座舱响起,我被‘敌人’地面防空力量锁定了!”王海峰临危不乱,反干扰、大坡度机动,使出了浑身解数,仍无济于事。

  懊恼的“金头盔”事后发现:“失利的原因,竟然是自以为研究得已经很透的‘干扰走廊’。后来复盘发现,我对干扰机与战斗机的战术配合研究还不够细,狡猾的‘敌方’抓住时间差,抢走了胜利。”

  以往,战斗的胜负取决于空中“尖刀”临场发挥。现代战争,已不像二战时期那样过分依赖单打独斗。

  该团副参谋长徐幼兵认为:“早些年的训练背景设置相对简单,现在需要很多个要素配合甚至融合。打个比方,以前是‘分解动作’多,现在训练常态是‘齐步走’。”   “由指头硬变成拳头硬,各战场要素最大程度融合是关键。”团长张家魁解释,未来战场是多维空间融为一体,越来越强调集群间、空地间、军种间的协同配合,成败也越来越取决于体系之间的较量。

  为此,在上级机关指导下,张家魁带着飞行员与海军舰艇部队交流。他说:“我们要了解如何突破防空力量,要借助驻地资源优势,突破以往单一机型、同一兵种、已知条件对抗的套路,带动周边地导、雷达、电子对抗等地面部队,以及海军舰艇部队,开展多要素、体系化、常态化融合式的对抗训练。”

  该团飞行员郑世帅告诉记者:“以往面对比较复杂的战场环境,最担心的是突进‘敌’阵地就变成瞎子、聋子,现在各作战要素相互掩护,作战体系功能完备,不但突得进去、协同配合好,还可以让对手变成瞎子、聋子。”

  “那年夏天,空军举行体系对抗演练。我们掩护突击机群对‘敌’多个重要目标成功突击22次,取得了击落蓝军战机两架的战绩。”该团政委陈义鹏回忆说。

  该团为了打通战场联通的信息“经脉”,在加装某新型通信设备后,他们积极联系兄弟部队采集相关数据,主动与陆海军10多型作战平台进行通联,常态化组织联调联试飞行演练,用近乎战场的严酷环境验证和提高设备的实战性能。

  陈义鹏表示,利用训练资源,该团加强与海军、陆军进行使命内容相近、课题内容相符的协同训练,建立联训机制,深化平台保卫战、岛礁攻防、海空联合封锁等联合训练,有效提升了部队的实战能力。

这样现在老美能唯一威胁我们的从潜艇,轰炸机防区外发射的巡航导弹又废掉了。
巡航导弹没啥难击落的,探测到就能击落
这样现在老美能唯一威胁我们的从潜艇,轰炸机防区外发射的巡航导弹又废掉了。
反过来,我们发射的巡航导弹呢?
…击落个偷偷摸摸、直线飞行、亚音速、毫无机动性与应变能力的小飞行器,好兴奋啊?要是j7还能说是航电进步…这可是三代重型机呀…
f22 发表于 2016-5-20 18:18
巡航导弹没啥难击落的,探测到就能击落
哈里斯不是威胁人工岛几枚巡航导弹就完了吗?
f22 发表于 2016-5-20 18:19
反过来,我们发射的巡航导弹呢?
美军也能击落,但是如果以后装高超音速弹头就难说了。
黑暗之音多雷蒙 发表于 2016-5-20 18:22
…击落个偷偷摸摸、直线飞行、亚音速、毫无机动性与应变能力的小飞行器,好兴奋啊?要是j7还能说是航电进步 ...
美军的威慑又少一样。
每次看到飞行员戴这个俄式飞行头盔就感觉像大头娃娃!能否设计一款合乎国人头型的飞行头盔?
只要能发现巡航导弹,用航炮都能击落。
美军也能击落,但是如果以后装高超音速弹头就难说了。
高超音速弹头是什么鬼?
亚音速巡航导弹带高超音速弹头?
算是标题党吗?如果这都算绝技的话?
这手艺原来是练出来的啊,我还以为是升级了雷达呢。
没什么大不了的,才几百千米的时速。
要能做到击落敌机射来的空空导弹,保护自己的战机不被击落,那就真是高水平了。
得击落300枚才有用。
这手艺原来是练出来的啊,我还以为是升级了雷达呢。
我也以为是光电雷达的功劳
f22 发表于 2016-5-20 18:19
反过来,我们发射的巡航导弹呢?
第一轮弹道导弹,接下来才是巡航导弹。

敌人已经被弹道导弹打残了,巡航导弹再来补刀。所以敌人击落我方巡航导弹的难度更大。
黑暗之音多雷蒙 发表于 2016-5-20 18:22
…击落个偷偷摸摸、直线飞行、亚音速、毫无机动性与应变能力的小飞行器,好兴奋啊?要是j7还能说是航电进步 ...
那是小编太弱。

90年代末,二代机、三代机打巡航导弹就解决了。
二战英国人拿螺旋桨飞机击落V1又怎么说

micro 发表于 2016-5-21 00:59
第一轮弹道导弹,接下来才是巡航导弹。

敌人已经被弹道导弹打残了,巡航导弹再来补刀。所以敌人击落我 ...


别忘了美军有陆基海基反弹道导弹能力,按本文逻辑是:美军已练成绝技~~~
micro 发表于 2016-5-21 00:59
第一轮弹道导弹,接下来才是巡航导弹。

敌人已经被弹道导弹打残了,巡航导弹再来补刀。所以敌人击落我 ...


别忘了美军有陆基海基反弹道导弹能力,按本文逻辑是:美军已练成绝技~~~
这个真的不是八股文作者见识短?
打巡航导弹的难题就是发现难,这八股文真是弱爆了。
平流层2.1 发表于 2016-5-20 18:36
高超音速弹头是什么鬼?
亚音速巡航导弹带高超音速弹头?
现在不可能的。如果高超音速装备了,会没有超高音速巡航导弹出现?这就是科技进步。
平流层2.1 发表于 2016-5-20 18:34
只要能发现巡航导弹,用航炮都能击落。
飞行员素质很重要,你叫越南打就不行。
小霍特 发表于 2016-5-20 18:33
每次看到飞行员戴这个俄式飞行头盔就感觉像大头娃娃!能否设计一款合乎国人头型的飞行头盔?
不是又要笔预算吗?
谁感拦我2世 发表于 2016-5-20 19:18
算是标题党吗?如果这都算绝技的话?
飞行技术也需要的。
狐较瘦 发表于 2016-5-20 20:20
这手艺原来是练出来的啊,我还以为是升级了雷达呢。
有经验飞行员就是不一样。
马踏天皇 发表于 2016-5-20 20:40
没什么大不了的,才几百千米的时速。
但是不练怎么能打到?
最终武器 发表于 2016-5-21 00:11
要能做到击落敌机射来的空空导弹,保护自己的战机不被击落,那就真是高水平了。
那是不得了的事情。
firenut 发表于 2016-5-21 00:42
得击落300枚才有用。
漏网的高炮也可以。
假钞换贞操 发表于 2016-5-21 01:24
二战英国人拿螺旋桨飞机击落V1又怎么说
说明V1速度慢。
大元帅 发表于 2016-5-21 07:22
这个真的不是八股文作者见识短?
其实技术是靠练的。
xpaladinz 发表于 2016-5-21 08:34
打巡航导弹的难题就是发现难,这八股文真是弱爆了。
预警飞机在空中是可以发现的,地面雷达有难度。
预警飞机在空中是可以发现的,地面雷达有难度。
理论上是的,但是不会100%达到理论性能。
八股文随便写,大家随便看,不要太当真。
飞行员素质很重要,你叫越南打就不行。
有相应的装备,越南也可以,别小瞧人家的技术,人家好歹和美机打过大规模空战的
预警飞机在空中是可以发现的,地面雷达有难度。
巡航导弹反射小,有效探索距离会减少
每次看到飞行员戴这个俄式飞行头盔就感觉像大头娃娃!能否设计一款合乎国人头型的飞行头盔?
中国人脑袋大
拜托。英国佬在20世纪40年代用螺旋桨飞机就能击落巡航导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