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迈步从头越:纪念50年前中国工业社会的开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22:08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75772648953922
而今迈步从头越:纪念50年前中国工业社会的开端

马前卒



开头两张图表就是本文90%的内容。忽视因为政治动员而产生的暂时波折,1966年的夏天在中国经济史上是一个异常重大的转折点——工业经济终于永久性地压倒了农业,成为中国的主导产业。即便以千年为单位来描述历史,1966年也是不可忽视的标志性时刻。

中学政治书告诉我们,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一个要建立发达工业社会的国家,显然需要一套适合工业社会的政治制度。然而,先进制度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先行一个多世纪的欧美列强尚且要打两次世界大战,在血流漂杵中确立新的“政治正确”,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当然不能指望凭空得到理想化的上层建筑。客观上,一个源于封建时代造反求生,致力于向农业社会动员资源的国家资本主义政治集团带领中国走上了工业化的大路——即便它并不适应自己召唤出来的工业时代。

想让新社会自己孕育一套新体制,解决分工和效率问题,这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在年龄已经明显超出中国人平均寿命之后,当年的图书管理员急切地要对一个源于农业社会造反体制的运动做大手术,希望用个人力量去发动工业人口,击破既有体制的惯性:

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然而,有些事是急不得的。适合工业社会的新制度只能从工业社会内部萌发,所以老人耐心地等待着工业社会一步步成长,看着新中国的少年们读小学、读中学……心里摆着着自己的生命倒计时日历。终于,在第一代新中国小学生从大学毕业那年,在中国工业经济压过农业经济的一刻,老人打出了鲁迅一代辛亥青年的旗帜。号召青年们重新思考政权的组织方式,重新考虑国家权力的逻辑。

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1966年肯定还不是最合适的转型时间点,因为工业的资本密集度远远压倒人力密集度,工业经济超越农业,不等于工业人口数量超过农业人口。总的来说,占据优越分配地位的少数工业人口并不欢迎变革,甚至不希望农民的子女和自己的孩子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本能地反对任何新的尝试,结果就是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方,运动越大。但老人觉得自己未必还有另一个17年去等待,所以他在73岁作出了人生最艰难的决定——向自己过去半个世纪的惊天功业宣战:

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那也没有什么要紧,物质不灭,不过粉碎罢了。




五十寒暑过去,弹指一挥间,工业人口终于成了中国社会的主体。在经济高速增长结束的年代,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上层建筑的落后是阻碍下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当年借机反对文化变革的极少数人依旧在阻挡历史的车轮。新一代年轻人看到了阶层日趋固化,看到了少年时的梦逐渐渺茫,回首一望故乡也消逝在工业化的烟尘之中。如何设计新时代终于成了最严肃、最急迫的现实问题。青年人的焦虑正应了老人的低声预言:

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
继承遗产并不是件简单事情,以伟大导师力拔群山之力,第二件事做了十年也不过是推动一点点。然而艰难不是停下来的理由,实际上在工业生产力冲击之下,整个国家的生产关系也没有停下来的选择。语文课本告诉我们: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那老人也写过类似的文字:


最后一句: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75772648953922
而今迈步从头越:纪念50年前中国工业社会的开端

马前卒



开头两张图表就是本文90%的内容。忽视因为政治动员而产生的暂时波折,1966年的夏天在中国经济史上是一个异常重大的转折点——工业经济终于永久性地压倒了农业,成为中国的主导产业。即便以千年为单位来描述历史,1966年也是不可忽视的标志性时刻。

中学政治书告诉我们,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一个要建立发达工业社会的国家,显然需要一套适合工业社会的政治制度。然而,先进制度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先行一个多世纪的欧美列强尚且要打两次世界大战,在血流漂杵中确立新的“政治正确”,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当然不能指望凭空得到理想化的上层建筑。客观上,一个源于封建时代造反求生,致力于向农业社会动员资源的国家资本主义政治集团带领中国走上了工业化的大路——即便它并不适应自己召唤出来的工业时代。

想让新社会自己孕育一套新体制,解决分工和效率问题,这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在年龄已经明显超出中国人平均寿命之后,当年的图书管理员急切地要对一个源于农业社会造反体制的运动做大手术,希望用个人力量去发动工业人口,击破既有体制的惯性:

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然而,有些事是急不得的。适合工业社会的新制度只能从工业社会内部萌发,所以老人耐心地等待着工业社会一步步成长,看着新中国的少年们读小学、读中学……心里摆着着自己的生命倒计时日历。终于,在第一代新中国小学生从大学毕业那年,在中国工业经济压过农业经济的一刻,老人打出了鲁迅一代辛亥青年的旗帜。号召青年们重新思考政权的组织方式,重新考虑国家权力的逻辑。

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1966年肯定还不是最合适的转型时间点,因为工业的资本密集度远远压倒人力密集度,工业经济超越农业,不等于工业人口数量超过农业人口。总的来说,占据优越分配地位的少数工业人口并不欢迎变革,甚至不希望农民的子女和自己的孩子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本能地反对任何新的尝试,结果就是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方,运动越大。但老人觉得自己未必还有另一个17年去等待,所以他在73岁作出了人生最艰难的决定——向自己过去半个世纪的惊天功业宣战:

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那也没有什么要紧,物质不灭,不过粉碎罢了。




五十寒暑过去,弹指一挥间,工业人口终于成了中国社会的主体。在经济高速增长结束的年代,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上层建筑的落后是阻碍下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当年借机反对文化变革的极少数人依旧在阻挡历史的车轮。新一代年轻人看到了阶层日趋固化,看到了少年时的梦逐渐渺茫,回首一望故乡也消逝在工业化的烟尘之中。如何设计新时代终于成了最严肃、最急迫的现实问题。青年人的焦虑正应了老人的低声预言:

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
继承遗产并不是件简单事情,以伟大导师力拔群山之力,第二件事做了十年也不过是推动一点点。然而艰难不是停下来的理由,实际上在工业生产力冲击之下,整个国家的生产关系也没有停下来的选择。语文课本告诉我们: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那老人也写过类似的文字:


最后一句: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达到了沙俄以至于苏联从1830年到1930年一百年达到的工业化水平
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达到了沙俄以至于苏联从1830年到1930年一百年达到的工业化水平
上联:两个五年计划,工业发展自1830年发展到1930年
下联:一个十年文革,中国社会从1960年退回到1860年
上联:两个五年计划,工业发展自1830年发展到1930年
下联:一个十年文革,中国社会从1960年退回到1860年
1978年的中国比1940年的苏联强的多
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达到了沙俄以至于苏联从1830年到1930年一百年达到的工业化水平
仅仅是工业推广。对工业的精髓-研发能力,连皮毛都没理解。
当然,苏联人其实也没教我们。
由此产生的后遗症就是,苏联人一断奶。我们除了两弹一星这种保命的项目,其它几乎所有工业领域都停滞了。
仅仅是工业推广。对工业的精髓-研发能力,连皮毛都没理解。
当然,苏联人其实也没教我们。
由此产生的 ...
沙俄工业革命早期也基本是推广,现在跟世界交流这么紧密,创新能力还不足,农业国怎么强求?
所以,当1980年代初,邓伟人率团访问日本。亲眼目睹日本的新干线,日本的钢铁,石化工业。那种感觉叫做:震撼。
内心估计犯嘀咕:麻蛋,我们意识形态斗争20年,现在又落后的没边了。
只能上猫论了。
猫论的好处是简单明了,直指要害。
坏处是:太功利,太投机,太猥琐,太不讲原则,太以成败论英雄。
后面衍生的为富不仁,不择手段,其实都是猫论的后遗症。
但是,猫论的提出,反应了邓伟人当时内心里的急迫与不安。
我不能说他恐惧,毕竟是伟人。
但是,当他在看到美国,日本强大的工业能力时,他的心在承受煎熬。
他在那一刻,估计已经知道了,工业强国200多年的积淀,不是兔子几个5年计划能学来的。
极左渣渣 发表于 2016-5-17 21:31
上联:两个五年计划,工业发展自1830年发展到1930年
下联:一个十年文革,中国社会从1960年退回到1860年
胡扯的没边了,基本属于初中水平,与你ID的后两个字非常相配
我是008 发表于 2016-5-17 21:37
仅仅是工业推广。对工业的精髓-研发能力,连皮毛都没理解。
当然,苏联人其实也没教我们。
由此产生的 ...
两个五年计划就想玩研发?你觉得其他几个老牌工业国是白痴啊?
仅仅是工业推广。对工业的精髓-研发能力,连皮毛都没理解。
当然,苏联人其实也没教我们。
由此产生的 ...
对的,建了工厂没有合格的工程师,熟练工,研发设计,只是有个样子而已,日本二战后一片废墟,但是工程师,工人都在,脑子里有建成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厂房建起来并运转起来很快
那些从苏俄嫁接而来的所谓“工业化”,即使没有在90年代倒闭潮崩溃,也在后来的深度开放后彻底落后一名不文。
这种国家行为的所谓工业化,不过是新的洋务运动。
国家引进重大工程虽然也必要,但中国最需要的是最基础层面的一点一滴的工业化,才能积累出整个国家的真正工业化。
上联:两个五年计划,工业发展自1830年发展到1930年
下联:一个十年文革,中国社会从1960年退回到1860年
1860年有青蒿素吗?有卫星吗?有东风12345吗?有8亿人口吗?
廪君蛮 发表于 2016-5-17 22:02
那些从苏俄嫁接而来的所谓“工业化”,即使没有在90年代倒闭潮崩溃,也在后来的深度开放后彻底落后一名不文 ...
没有实打实的反应器换热器精馏塔机泵压力管道机床作参考,拿着化工原理机械设计流体力学自动控制的教材就能照本宣科搞出工业化来?
我是008 发表于 2016-5-17 21:42
所以,当1980年代初,邓伟人率团访问日本。亲眼目睹日本的新干线,日本的钢铁,石化工业。那种感觉叫做:震 ...
在邓伟人之前50年,日本就会造赤城加贺飞龙苍龙了,那时候中国还在啃树皮,差距更大
没有实打实的反应器换热器精馏塔机泵压力管道机床作参考,拿着化工原理机械设计流体力学自动控制的教材就 ...
这是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j6飞机一直用到2000年以后,教训不可谓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