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建成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创新研发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46:13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 ... 47a7b7e80a40613cfe1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通报了2015年度军队系统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结果,军队参评的215个博士后站均被评为合格等级以上,其中,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指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军事科学院军制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16个流动站,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作战实验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军某试验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军装备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空军装备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火箭军装备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原总参某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某试验训练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武警工程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原济南军区总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原南京军区总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1个工作站被评定为优秀等级,优秀率达12.6%,15名军队博士后工作人员受到通报表扬。
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指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紧贴作战需求确定攻关方向
作为催生高水平成果的“孵化器”,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指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始终坚持服务部队、聚焦打赢。借助新建使用的信息化作战指挥、军事运筹和无人机作战运用、军用智能决策技术和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技术等12个实验室,迅速在指挥信息系统、无人机作战运用、火力作战指挥与控制等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高层次的科研实践平台为培育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沃土,成为吸引和锻造国防科研领军人才的“助推器”。该站先后招收培养的29名博士后中,7人获评高职,1人破格晋升教授,4人提前调整专业技术等级,7人走上了科研院(所)、教研室领导岗位,涌现了开创多个研究领域、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的优秀在站博士后袁魏华、谢恺。
在一批优秀领军人才的主导下,该站紧贴陆军作战需求选定研究攻关方向,勇当部队提高打赢能力的“倍增器”。从朱日和到青铜峡,从大漠到高原,多场实战化对抗都有该站博士后的身影。该站共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35项,参与出版专著41部,为提升信息化作战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军械工程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人才
军械工程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以来,在站博士后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10余项,解决了一批部队装备保障技术难题。
坚持姓军为战,积极为部队战斗力服务。他们坚持把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有机“融合”到服务部队中、“嫁接”到武器装备建设上,先后与4支部队工作站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催生出“复杂电子装备智能检测诊断系统”等一批研究成果。
坚持管研一致,狠抓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坚持严格学术管理标准,实行“党委抓总、机关把关、专人负责”联动机制,确保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该站博士后杜磊,进站伊始即加入到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青年骨干科研团队之中,先后主持、参与科研项目7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10余篇。目前,出站人员大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多人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营造科研攻关良好环境。他们注重创新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构建配套完善的科研攻关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博士后科研启动、子女上学等各类困难,有效激发了在站人员一门心思搞科研的热情和动力。
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创新热情
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始终把科研目标和人才培养定格在强军兴军上,在以马伟明院士为代表的导师带领下,建成了全国唯一的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培养了大批拔尖科研人员。
该站在建强导师队伍、建设科研平台方面持续用力,密切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到流动站进行学术交流,支持博士后去高校、科研院所短期工作、学术互访等。高度重视科研条件建设,建有国家级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等研究基地。注重学术条件建设,建成专门资料室,为研究人员提供最新学术动态。
博士后研究人员利用该站提供的广阔舞台,迸发出巨大的研究创新热情,在个人发展和科研领域取得累累硕果。培养的26名博士后研究人员,1人成长为军队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5人晋升正高职。博士后在站期间申获科研项目总数42项,其中国家级14项;获得专利授权12项,6项成果应用部队,为部队装备建设、模拟实战训练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 ... 47a7b7e80a40613cfe1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通报了2015年度军队系统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结果,军队参评的215个博士后站均被评为合格等级以上,其中,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指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军事科学院军制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16个流动站,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作战实验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军某试验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军装备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空军装备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火箭军装备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原总参某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某试验训练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武警工程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原济南军区总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原南京军区总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1个工作站被评定为优秀等级,优秀率达12.6%,15名军队博士后工作人员受到通报表扬。
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指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紧贴作战需求确定攻关方向
作为催生高水平成果的“孵化器”,陆军军官学院军队指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始终坚持服务部队、聚焦打赢。借助新建使用的信息化作战指挥、军事运筹和无人机作战运用、军用智能决策技术和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技术等12个实验室,迅速在指挥信息系统、无人机作战运用、火力作战指挥与控制等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高层次的科研实践平台为培育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沃土,成为吸引和锻造国防科研领军人才的“助推器”。该站先后招收培养的29名博士后中,7人获评高职,1人破格晋升教授,4人提前调整专业技术等级,7人走上了科研院(所)、教研室领导岗位,涌现了开创多个研究领域、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的优秀在站博士后袁魏华、谢恺。
在一批优秀领军人才的主导下,该站紧贴陆军作战需求选定研究攻关方向,勇当部队提高打赢能力的“倍增器”。从朱日和到青铜峡,从大漠到高原,多场实战化对抗都有该站博士后的身影。该站共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35项,参与出版专著41部,为提升信息化作战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军械工程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人才
军械工程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以来,在站博士后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10余项,解决了一批部队装备保障技术难题。
坚持姓军为战,积极为部队战斗力服务。他们坚持把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有机“融合”到服务部队中、“嫁接”到武器装备建设上,先后与4支部队工作站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催生出“复杂电子装备智能检测诊断系统”等一批研究成果。
坚持管研一致,狠抓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坚持严格学术管理标准,实行“党委抓总、机关把关、专人负责”联动机制,确保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该站博士后杜磊,进站伊始即加入到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青年骨干科研团队之中,先后主持、参与科研项目7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10余篇。目前,出站人员大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多人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营造科研攻关良好环境。他们注重创新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构建配套完善的科研攻关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博士后科研启动、子女上学等各类困难,有效激发了在站人员一门心思搞科研的热情和动力。
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创新热情
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始终把科研目标和人才培养定格在强军兴军上,在以马伟明院士为代表的导师带领下,建成了全国唯一的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培养了大批拔尖科研人员。
该站在建强导师队伍、建设科研平台方面持续用力,密切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到流动站进行学术交流,支持博士后去高校、科研院所短期工作、学术互访等。高度重视科研条件建设,建有国家级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等研究基地。注重学术条件建设,建成专门资料室,为研究人员提供最新学术动态。
博士后研究人员利用该站提供的广阔舞台,迸发出巨大的研究创新热情,在个人发展和科研领域取得累累硕果。培养的26名博士后研究人员,1人成长为军队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5人晋升正高职。博士后在站期间申获科研项目总数42项,其中国家级14项;获得专利授权12项,6项成果应用部队,为部队装备建设、模拟实战训练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这个也要审核??还没审核通过?
以马伟明院士为代表的导师带领下,建成了全国唯一的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培养了大批拔尖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