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银行是如何搞死担保公司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0:47:55
担保公司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是"个人或企业在向银行借款的时候,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不直接放款给个人,而是要求借款人找到第三方(担保公司或资质好的个人)为其做担保。担保公司会根据银行的要求,让借款人出具相关的资质证明进行审核,之后将审核好的资料交到银行,银行复核后放款,担保公司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实际上担保行业的不成文规定是担保公司要向银行预交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银行才会给与担保公司相应担保额度,每当有坏账发生时,银行首先会划扣担保公司预交的风险保证金,确保银行的包赚不赔,然后要求担保公司补足风险保证金,不然终止合作关系.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担保公司弱势,银行强势的基础之上,这种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条约,注定得不到长期坚守,在经济强刺激时代,生产企业能够较容易地获得银行贷款,但自2013年以来,国家金融政策开始偏向对生产过剩的制造业和能源业限贷,而这时很多生产企业的扩产计划并没有全部实现,或者由于扩产时间短,扩产所带来的收益尚不能足额偿付银行贷款,2013年之后的几年,过剩行业的企业出现大面积贷款违约也不可避免了,根据担保公司与银行间的不平等条约,由担保公司担保的逾期贷款全部由担保公司代偿,担保公司从每笔贷款中收取的担保费只是个位数,现在却要大量承担100%逾期贷款损失,于是洛阳上百家的担保公司从条约初定时的账面上破产,到现在这么大的坏账窟窿再也无法补上了,只能破产倒闭,或公司老总卷着仅剩的一小部分资金跑路.            

     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一直都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即大部分人都知道担保公司的大部分资金不源自公司股东,而源自理财客户,至于这些理财客户是通过特定方式获取的(合法)还是通过不特定方式(非法)获取的,一直处于可操作性太强的灰色地带.担保公司除做银企担保业务,也会通过控股的企业或个人变相做贷款业务,担保公司的这部分业务与银企担保业务相比,承担了相同的风险,却获得了远高于银企保费的收入,担保公司的这部分高额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担保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不是贷款企业出现大面积坏账,大部分担保公司还是能够避免破产的.还有一部分担保公司直接投资项目,这已经属于超营业范围经营,投资项目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这部分担保公司的存亡,从目前洛阳上百家担保公司倒闭看,这些投资项目大部分都失败了.

目前,全国还残存一小部分担保公司,这部分担保公司之所以能够残存至今不是因为它们的风控水平比其他倒闭的担保公司都高,而仅仅是因为银行不想灭绝这种对自身有利的条约模式,再加上残存的担保公司都有国资背景,善于营造国家信用背书氛围,其实它们的坏账率一点也不比倒闭担保公司小,在账面上也早已经破产,目前靠只收不放或扩股增资稀释坏账来勉强维持着,但这几年理财利率提高了,贷款利率却下降了,息差收窄的直接结果是坏账窟窿只能越来越大,倒闭也是迟早的事.
银行搞死担保公司的另一个手段是"过河拆桥",2013年之前,一家企业的贷款即将到期偿还,银行承诺偿还后,下批贷款再贷给该企业,该企业找担保公司借钱偿还银行贷款,然后用银行再贷款偿还担保公司借款,俗称"过桥".2013年开始后,银行开始抽贷,但它们为了避免届时贷款企业逾期不还,并不告诉贷款企业和担保公司它要抽贷,反而继续向贷款企业和担保公司承诺,过桥生意会继续做下去,结果,担保公司一还上上期贷款,银行就过河拆桥不再续贷,企业也还不上担保公司的借款,这样担保公司就承担几百万或上千万的巨额坏账损失,很多担保公司就是这样被银行搞死的.


     综上所述,担保公司大面积倒闭的根本原因是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直接原因是国家金融政策的骤然调整下银行的限贷和抽贷行为.
担保公司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是"个人或企业在向银行借款的时候,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不直接放款给个人,而是要求借款人找到第三方(担保公司或资质好的个人)为其做担保。担保公司会根据银行的要求,让借款人出具相关的资质证明进行审核,之后将审核好的资料交到银行,银行复核后放款,担保公司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实际上担保行业的不成文规定是担保公司要向银行预交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银行才会给与担保公司相应担保额度,每当有坏账发生时,银行首先会划扣担保公司预交的风险保证金,确保银行的包赚不赔,然后要求担保公司补足风险保证金,不然终止合作关系.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担保公司弱势,银行强势的基础之上,这种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条约,注定得不到长期坚守,在经济强刺激时代,生产企业能够较容易地获得银行贷款,但自2013年以来,国家金融政策开始偏向对生产过剩的制造业和能源业限贷,而这时很多生产企业的扩产计划并没有全部实现,或者由于扩产时间短,扩产所带来的收益尚不能足额偿付银行贷款,2013年之后的几年,过剩行业的企业出现大面积贷款违约也不可避免了,根据担保公司与银行间的不平等条约,由担保公司担保的逾期贷款全部由担保公司代偿,担保公司从每笔贷款中收取的担保费只是个位数,现在却要大量承担100%逾期贷款损失,于是洛阳上百家的担保公司从条约初定时的账面上破产,到现在这么大的坏账窟窿再也无法补上了,只能破产倒闭,或公司老总卷着仅剩的一小部分资金跑路.            

     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一直都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即大部分人都知道担保公司的大部分资金不源自公司股东,而源自理财客户,至于这些理财客户是通过特定方式获取的(合法)还是通过不特定方式(非法)获取的,一直处于可操作性太强的灰色地带.担保公司除做银企担保业务,也会通过控股的企业或个人变相做贷款业务,担保公司的这部分业务与银企担保业务相比,承担了相同的风险,却获得了远高于银企保费的收入,担保公司的这部分高额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担保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不是贷款企业出现大面积坏账,大部分担保公司还是能够避免破产的.还有一部分担保公司直接投资项目,这已经属于超营业范围经营,投资项目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这部分担保公司的存亡,从目前洛阳上百家担保公司倒闭看,这些投资项目大部分都失败了.

目前,全国还残存一小部分担保公司,这部分担保公司之所以能够残存至今不是因为它们的风控水平比其他倒闭的担保公司都高,而仅仅是因为银行不想灭绝这种对自身有利的条约模式,再加上残存的担保公司都有国资背景,善于营造国家信用背书氛围,其实它们的坏账率一点也不比倒闭担保公司小,在账面上也早已经破产,目前靠只收不放或扩股增资稀释坏账来勉强维持着,但这几年理财利率提高了,贷款利率却下降了,息差收窄的直接结果是坏账窟窿只能越来越大,倒闭也是迟早的事.
银行搞死担保公司的另一个手段是"过河拆桥",2013年之前,一家企业的贷款即将到期偿还,银行承诺偿还后,下批贷款再贷给该企业,该企业找担保公司借钱偿还银行贷款,然后用银行再贷款偿还担保公司借款,俗称"过桥".2013年开始后,银行开始抽贷,但它们为了避免届时贷款企业逾期不还,并不告诉贷款企业和担保公司它要抽贷,反而继续向贷款企业和担保公司承诺,过桥生意会继续做下去,结果,担保公司一还上上期贷款,银行就过河拆桥不再续贷,企业也还不上担保公司的借款,这样担保公司就承担几百万或上千万的巨额坏账损失,很多担保公司就是这样被银行搞死的.


     综上所述,担保公司大面积倒闭的根本原因是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直接原因是国家金融政策的骤然调整下银行的限贷和抽贷行为.
        从你的描述中,就知道根本原因是相反的。

        先用高息非法集资,或者叫p2p理财,然后作为抵押从银行借贷,给经营不善的企业,企业显然还要再给一笔担保的利息了。典型的空手套白狼,最后企业还不了贷款了,就卷款跑路。
熊首督军 发表于 2016-4-17 14:23
从你的描述中,就知道根本原因是相反的。

        先用高息非法集资,或者叫p2p理财,然后作为 ...
最后企业还不了款,还卷款逃跑?
你只看见跑路的,没看见进监狱的,只看见3%的担保费,没看见100%的代偿.

银行不管中小企业经营好不好,没有担保一概不贷,中小企业的风控调查也由担保公司来做,银行只坐享其成.
最后企业还不了款,还卷款逃跑?
你只看见跑路的,没看见进监狱的,只看见3%的担保费,没看见100%的代偿.


我说的是担保公司


你说的大概是ZF的担保公司。

开担保公司?哪有那么容易的,还得与银行搭上钱,这不是普通人能有本事干的。。。

担保,通常是银行指定的,指定,为什么要指定给那一家?门道多了。。。

担保公司倒闭,通常是因为放/*高/*利/*贷/*,那么高的利息,干正道,能赚得回来?

本来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资金链断了,就倒闭了。。。

你说的大概是ZF的担保公司。

开担保公司?哪有那么容易的,还得与银行搭上钱,这不是普通人能有本事干的。。。

担保,通常是银行指定的,指定,为什么要指定给那一家?门道多了。。。

担保公司倒闭,通常是因为放/*高/*利/*贷/*,那么高的利息,干正道,能赚得回来?

本来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资金链断了,就倒闭了。。。
普通人能想到去开担保公司么?你口袋有几千万你都不敢想这个事情,所以,能干的都是牛逼后台的人,出事也是他们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