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层流翼型和升力后置,主图已经更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52:12


为什么大部分爱好者在YY飞机设计的时候跟我一样会选择鸭式布局,
原因很简单,我们不愿意抬头力矩是建立在牺牲部分升力的基础上,
其实常规布局也可以是不稳定构型(这么说也许不准确!),起飞时尾翼可以少量提供负升力乃至不提供负升力,甚至提供正升力,平飞时提供正升力配平,高速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尾翼升力,老实说理论上这个是可行的,也就是说用襟副翼直接掌管升降和抬头力矩(把主翼看做鸭翼来用),但是需要尾翼面积够大,力臂够长,其实仔细想想这个不是和鸭式布局异曲同工吗?就是掉了个方向而已,或者可以叫做串翼,值得指出的是,翼面在前面和在后面还有个一区别,就是翼面在后面效率低,大仰角或者大俯角的时候如果想进一步增大角度,效果就不好了,另外不管是鸭翼还是尾翼,不一定都是对称截面。
其实布局在我浅薄的知识里面无非三种情况,
一个是重心在主翼小翼的焦点之前,这个是常规稳定布局,为了配平,速度越快尾翼提供的负升力越大,同样还需结合中心后移综合考虑
二个是重心在主翼小翼的焦点之间,这种布局是现在逐步演化出来的,可以是主翼在前,也可以是小翼在前,整体上是零界稳定状态周边徘徊,也就是说低速适度不稳定,高速零界稳定或者适度稳定,这个是大方向,单翼面类似(当然如果平飞一定要配平,那么配平之后的状态实际就是零界稳定,只是一般出于阻力考虑高速配平较少,低速配平较多)
三个是重心在主翼小翼的焦点之后,这个情况基本不可能,任凭你飞控多么发达都不可能(除非真空),翼面在重心前方就是不稳定,就跟火箭一样,同样动力在重心后方比重心前方要稳定,也就是说大部分飞机或者火箭都是喷口在后面而不是喷口在前面拉(这个可能跟常识有点出入)
根据现有的情况来看,一般讲飞机大部分时间处于巡航状态,以前是亚音速,现在是超音速,也就是说新一代的飞机要求设计指标上来看,超音速巡航的时候所有翼面放平时最好的,虽然其实5度以内升力可以大幅提升,而阻力提升微乎其微。那么首先出于对短距起降的实际考虑要么选择鸭翼,要么选择?不稳定常规布局?。不稳定常规布局来看,前面面积大后面面积小,有遮挡,尾翼若作与副翼类似的结构为操作面会存在效率低,可能需要适度增大面积(增加重量),也可能需要上下错开(上下错开容易无法回正),最好的办法是增加距离,同时还能缩小面积,当然也可以通过调节轴承位置,比如轴承前面还有一段面积,这样可以适当缓解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希望损失升力来产生抬头力矩,这就要求主翼襟或者副翼在重心之前,这又要增加尾翼面积或者增加距离。不过如果主翼襟足够强大,能够达到设计初衷,那么我们便不需要尾翼可动,本来我们也不喜欢抬头力矩是建立在牺牲部分升力的基础上,(尾翼产生正升力,总升力提高,但是主翼襟即使在重心前方也不能太远,能不能产生足够的抬头力矩呢,以前曾经画过,现在知道了不现实!同样襟副翼的效率也是个大问题,(你也可以轴承后置,不过开大缝影响隐身),所以我的想法是弄个死的尾翼结构,把升力中心后移到几乎不影响主翼襟的位置,也就是说,主翼襟和重心和中心基本平衡不存在抬头低头力矩只增加升力或者产生翻滚,这样考虑问题就简单了,另外我们还需要一个升降舵,最好在前面。后来我发现也不一定需要正升力尾翼来拉后焦点,死的尾翼会增加俯仰难度,好在我们现在有层流翼型,焦点后移,减少阻力,增加展宽,减小掠角,适当调节低速能力,那些低速1/4,高速1/2万年不变的人可以换换脑筋了,另外我认下一代战机可以适当使用柔性前襟,相对前襟动作少一点,但是正面缝隙反射却最明显,另外我认为在外函道主风扇之后可以加装与上翼面相通的进放气罚阀,变相调节涵道比,增加效率,这个方案没有变循环那么直接,但是我认为难度较小,是个折中的方案,进气状态下,由于里面速度快静压比上表面更小,配合合适的结构形状上表面的气流会吸进去,而且抑制展向分离,还能加速,超音速巡航完全封闭隐身好,超高速泄压,加装复合材料翼刀,而且是非对称型,即内侧厚,外侧平,进一步控制展向分离,向后靠一点作稳定翼面,取消垂尾改主翼襟内外侧沿折叠缝隙上下反转,反正主翼襟不作副翼来用了,高速时外侧作用力更强则电脑调节角度,投影形状大概是三十度菱形翼,升力中心变化小,若变化还不能接受,则尾端上翘,类似s翼型,方案在拟,稍候
——————————————————————————————————————————————————————
简单地说既要足够长的鸭翼力臂(面积不能无限增大),又要适度的耦合(不能离主翼太远),还要在大抬头力矩时(起飞\降落)不运用副翼的负升力(这里可以解释为尽可能减小负升力),
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层流翼型,升力中心后置,
存在的问题
低速性能较差?失速?这个没运算过,可以适当增加展宽,减小前缘后掠角度
进气道过长?或采用机腹进气或边条下进气,或适当加宽主体横截面




为什么大部分爱好者在YY飞机设计的时候跟我一样会选择鸭式布局,
原因很简单,我们不愿意抬头力矩是建立在牺牲部分升力的基础上,
其实常规布局也可以是不稳定构型(这么说也许不准确!),起飞时尾翼可以少量提供负升力乃至不提供负升力,甚至提供正升力,平飞时提供正升力配平,高速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尾翼升力,老实说理论上这个是可行的,也就是说用襟副翼直接掌管升降和抬头力矩(把主翼看做鸭翼来用),但是需要尾翼面积够大,力臂够长,其实仔细想想这个不是和鸭式布局异曲同工吗?就是掉了个方向而已,或者可以叫做串翼,值得指出的是,翼面在前面和在后面还有个一区别,就是翼面在后面效率低,大仰角或者大俯角的时候如果想进一步增大角度,效果就不好了,另外不管是鸭翼还是尾翼,不一定都是对称截面。
其实布局在我浅薄的知识里面无非三种情况,
一个是重心在主翼小翼的焦点之前,这个是常规稳定布局,为了配平,速度越快尾翼提供的负升力越大,同样还需结合中心后移综合考虑
二个是重心在主翼小翼的焦点之间,这种布局是现在逐步演化出来的,可以是主翼在前,也可以是小翼在前,整体上是零界稳定状态周边徘徊,也就是说低速适度不稳定,高速零界稳定或者适度稳定,这个是大方向,单翼面类似(当然如果平飞一定要配平,那么配平之后的状态实际就是零界稳定,只是一般出于阻力考虑高速配平较少,低速配平较多)
三个是重心在主翼小翼的焦点之后,这个情况基本不可能,任凭你飞控多么发达都不可能(除非真空),翼面在重心前方就是不稳定,就跟火箭一样,同样动力在重心后方比重心前方要稳定,也就是说大部分飞机或者火箭都是喷口在后面而不是喷口在前面拉(这个可能跟常识有点出入)
根据现有的情况来看,一般讲飞机大部分时间处于巡航状态,以前是亚音速,现在是超音速,也就是说新一代的飞机要求设计指标上来看,超音速巡航的时候所有翼面放平时最好的,虽然其实5度以内升力可以大幅提升,而阻力提升微乎其微。那么首先出于对短距起降的实际考虑要么选择鸭翼,要么选择?不稳定常规布局?。不稳定常规布局来看,前面面积大后面面积小,有遮挡,尾翼若作与副翼类似的结构为操作面会存在效率低,可能需要适度增大面积(增加重量),也可能需要上下错开(上下错开容易无法回正),最好的办法是增加距离,同时还能缩小面积,当然也可以通过调节轴承位置,比如轴承前面还有一段面积,这样可以适当缓解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希望损失升力来产生抬头力矩,这就要求主翼襟或者副翼在重心之前,这又要增加尾翼面积或者增加距离。不过如果主翼襟足够强大,能够达到设计初衷,那么我们便不需要尾翼可动,本来我们也不喜欢抬头力矩是建立在牺牲部分升力的基础上,(尾翼产生正升力,总升力提高,但是主翼襟即使在重心前方也不能太远,能不能产生足够的抬头力矩呢,以前曾经画过,现在知道了不现实!同样襟副翼的效率也是个大问题,(你也可以轴承后置,不过开大缝影响隐身),所以我的想法是弄个死的尾翼结构,把升力中心后移到几乎不影响主翼襟的位置,也就是说,主翼襟和重心和中心基本平衡不存在抬头低头力矩只增加升力或者产生翻滚,这样考虑问题就简单了,另外我们还需要一个升降舵,最好在前面。后来我发现也不一定需要正升力尾翼来拉后焦点,死的尾翼会增加俯仰难度,好在我们现在有层流翼型,焦点后移,减少阻力,增加展宽,减小掠角,适当调节低速能力,那些低速1/4,高速1/2万年不变的人可以换换脑筋了,另外我认下一代战机可以适当使用柔性前襟,相对前襟动作少一点,但是正面缝隙反射却最明显,另外我认为在外函道主风扇之后可以加装与上翼面相通的进放气罚阀,变相调节涵道比,增加效率,这个方案没有变循环那么直接,但是我认为难度较小,是个折中的方案,进气状态下,由于里面速度快静压比上表面更小,配合合适的结构形状上表面的气流会吸进去,而且抑制展向分离,还能加速,超音速巡航完全封闭隐身好,超高速泄压,加装复合材料翼刀,而且是非对称型,即内侧厚,外侧平,进一步控制展向分离,向后靠一点作稳定翼面,取消垂尾改主翼襟内外侧沿折叠缝隙上下反转,反正主翼襟不作副翼来用了,高速时外侧作用力更强则电脑调节角度,投影形状大概是三十度菱形翼,升力中心变化小,若变化还不能接受,则尾端上翘,类似s翼型,方案在拟,稍候
——————————————————————————————————————————————————————
简单地说既要足够长的鸭翼力臂(面积不能无限增大),又要适度的耦合(不能离主翼太远),还要在大抬头力矩时(起飞\降落)不运用副翼的负升力(这里可以解释为尽可能减小负升力),
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层流翼型,升力中心后置,
存在的问题
低速性能较差?失速?这个没运算过,可以适当增加展宽,减小前缘后掠角度
进气道过长?或采用机腹进气或边条下进气,或适当加宽主体横截面

贯通.jpg (165.69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1 18:47 上传


看完了。。。。。
可以回了吧。。。
楼主是在给美帝发密码了?
谁给破译一下
楼主是在给美帝发密码了?
系统爆了,刚才好好的
啥?                                                                        
没看懂,怎么办
怎么一屏的问号啊?


以前讨论过很多遍了,不能只看平飞时的升力分布,还要看机动时每g过载需要的俯仰控制面升力增量,常规布局还是有劣势的

另外楼主的论点很多错误,科普还是任重道远

以前讨论过很多遍了,不能只看平飞时的升力分布,还要看机动时每g过载需要的俯仰控制面升力增量,常规布局还是有劣势的

另外楼主的论点很多错误,科普还是任重道远
在变乱码之前如楼主所要求看了。
我觉得没有楼主讲的那么多道理,无非就是看着近来成飞独立设计的都是鸭式,就觉得鸭式被研究的透彻,在中国手里能发挥别人那里所没有的克敌制胜的能力。其实就是跟风
我觉得什么抬头力矩是升力,敏捷性机头指向行好,这些反正我觉得对未来战斗机都没什么用处。战斗机就是个发射空空导弹的平台,能隐蔽好自己发现对手把导弹打出去就行。平台的性能越来越可以被导弹的性能替代,所以追求平台的性能在我看来根本就是舍本逐末,何况鸭式无论如何都是牺牲隐身性能的
要叫我设计未来战斗机,就是个能飞的板砖
我看了这么多又有了一个疑问。按说鸭式/抬式增生,似乎就是用比较小的翼展和阻力就能达到同样的运载能力。如果战斗机上有隐身的问题最好不要采用,那么运输机之类的完全对隐身没要求的大飞机按理说用起来是非常合适的。越大的东西如果就是节省,那节省的越显著。为什么无论军用的还是民用的运输机,好像未来连个YY的鸭式布局的运输机都没有呢?飞翼布局的都能找到YY的
huor 发表于 2016-4-18 13:55
我看了这么多又有了一个疑问。按说鸭式/抬式增生,似乎就是用比较小的翼展和阻力就能达到同样的运载能力。 ...
因为鸭式布局依赖的涡流增升需要三角翼主翼,天生的高速布局,跟需要亚音速巡航升阻比的运输机需求相悖。
鸭式布局不适合配平主翼大增升系统,所以不能保证较低迎角下的着陆性能。
并且鸭式布局的优势特性需要在静不稳的布局下才能发挥优势,大型飞机搞静不稳风险太大。
huor 发表于 2016-4-18 13:47
在变乱码之前如楼主所要求看了。
我觉得没有楼主讲的那么多道理,无非就是看着近来成飞独立设计的都是鸭式 ...
发射导弹一样需要站位,还得要求指向和能量。
所以未来超音速机动是第一需求,这也是鸭式布局的最主要优势区域,不能以之前的高亚音速绕圈老皇历评价未来的战斗机气动性能。

飞行板砖本来就是个民科级别的伪命题,先不说稳定性和升阻比问题,所有机动过载都主要由升力实现,一块板砖不靠气动力不可能达到超过推重比的过载。

作为超大评论发表这样水平的言论有点让人汗颜呐
以前讨论过很多遍了,不能只看平飞时的升力分布,还要看机动时每g过载需要的抚养控制面升力增量,常规布局 ...
因为有遮挡所以简单讲控制面在前面失速分离的角度更大,回正也更容易
我看了这么多又有了一个疑问。按说鸭式/抬式增生,似乎就是用比较小的翼展和阻力就能达到同样的运载能力。 ...
这位兄弟显然没读懂我的文章,现在大型飞机都是研究串翼和联翼了,就是咱那个无人机,异曲同工哦
starikki 发表于 2016-4-18 22:01
因为鸭式布局依赖的涡流增升需要三角翼主翼,天生的高速布局,跟需要亚音速巡航升阻比的运输机需求相悖。 ...
我没强调涡流增升啊,在战斗机比如台风上这个涡流增升也可以公认的不显著
仅仅从楼主强调的正升力上看,抬式的原始含义上,咱们好像最早试验的就是运输机目的的吧,为什么没复活
静不稳定也不是事吧,不是说空客当年早就装了电传飞控么作为跟波音对抗的核心竞争力,硬件已经具备。
民航机还担心安全的话,军用运输机总可以试试
以前讨论过很多遍了,不能只看平飞时的升力分布,还要看机动时每g过载需要的抚养控制面升力增量,常规布局 ...
可以请教!

huor 发表于 2016-4-18 22:14
我没强调涡流增升啊,在战斗机比如台风上这个涡流增升也可以公认的不显著
仅仅从楼主强调的正升力上看, ...


其实民航到是有办法,就是后掠翼根削尖,失速边条,不跟你说了嘛,小展现比的鸭翼对于大翼展效果很差,所以以后方向是飞翼或者联翼布局或者串翼
huor 发表于 2016-4-18 22:14
我没强调涡流增升啊,在战斗机比如台风上这个涡流增升也可以公认的不显著
仅仅从楼主强调的正升力上看, ...


其实民航到是有办法,就是后掠翼根削尖,失速边条,不跟你说了嘛,小展现比的鸭翼对于大翼展效果很差,所以以后方向是飞翼或者联翼布局或者串翼


翔龙看过吗?

翔龙看过吗?
未知视界 发表于 2016-4-18 22:20
其实民航到是有办法,就是后略翼根削尖,失速边条,不跟你说了嘛,小展现比的鸭翼对于大翼展效果很差,所 ...
我是没见过,有没有图
因为鸭式布局依赖的涡流增升需要三角翼主翼,天生的高速布局,跟需要亚音速巡航升阻比的运输机需求相悖。 ...
你这个抚养,抚养?,说实在话我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限制涡旋比利用涡旋要多,这涡旋也就类似一堵墙而已,其本身过大则意味着鸭翼自身效能下降,翼刀,小翼都是减小涡旋的
我没强调涡流增升啊,在战斗机比如台风上这个涡流增升也可以公认的不显著
仅仅从楼主强调的正升力上看, ...
个人意见是力臂的问题,现在的运输机构型,平尾高置,距离重心较远,这样有较高的效率。如果改为鸭式布局,力臂被极大的缩短了,此时的配平效率还不一定有平尾效率高,正升力配平的升力可能会被鸭翼的重量和配平阻力抵消。如果把主翼后置呢?那会带来更大的静稳定度,同样得不偿失。
starikki 发表于 2016-4-18 22:06
发射导弹一样需要站位,还得要求指向和能量。
所以未来超音速机动是第一需求,这也是鸭式布局的最主要优 ...
板砖那当然是开玩笑。不过我是极端反对隐身战斗机用鸭式的,J-20出来前的原话是“宁要隐身板砖,不要四代鸭子”;而且到现在拒不认错。观点相辅相成的另一部分是“站位,指向和能量”对于未来的导弹来说也越来越不重要
论坛上除了专业之外的基本都是找乐,所以越来越有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按说该用马甲的但比较懒
剑及屦及 发表于 2016-4-18 21:39
怎么一屏的问号啊?
楼主是国际友人,用的机器浏览器编码开始是Unicode
未知视界 发表于 2016-4-18 22:20
翔龙看过吗?
我想的是百吨级的,更加传统用途上的
你这个抚养,抚养?,说实在话我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限制涡旋比利用涡旋要多,这涡旋也就类似一堵墙而已, ...
我理解不就是静压高的气压回流静压低的地方吗,涡旋如果是一堵小墙或者是足够小的尖锥,则有限制展向运动,加速气流的作用但是如果过大则可能造成主翼上表面紊乱或者直接失速,螺旋气流就是失速状态
在变乱码之前如楼主所要求看了。
我觉得没有楼主讲的那么多道理,无非就是看着近来成飞独立设计的都是鸭式 ...
这就是典型的排队枪毙法的思想。只要导弹的动态发射区不是一个圆,占位就是必须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导弹射程远大,占位的优势越大。至于鸭翼影响隐身,已经讨论多次了,良好隐身设计的鸭式布局隐身方面和常规布局没有区别。
个人意见是力臂的问题,现在的运输机构型,平尾高置,距离重心较远,这样有较高的效率。如果改为鸭式布局 ...
其实有鸭翼大飞机方案,你这上下错开,大仰角失速后回不来,除非自带翼根削尖
其实有鸭翼大飞机方案,你这上下错开,大仰角失速后回不来,除非自带翼根削尖
关键是运输机飞什么大迎角……
关键是运输机飞什么大迎角……
可是你只能用后掠翼,失速条是配合后掠翼的,实际不是没有鸭式客机
可是你只能用后掠翼,失速条是配合后掠翼的,实际不是没有鸭式客机
协和人家要超巡的,用的大后掠三角翼,整个构型和战斗机类似,所以不存在我提的问题,此时用鸭翼能保证力臂长度,还能提供正升力配平,干吗不用?
关键是运输机飞什么大迎角……
所以问题就在这,客机追求绝对稳定,所以临界稳定附近的类型不能接受
所以问题就在这,客机追求绝对稳定,所以临界稳定附近的类型不能接受
???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重心必须在两翼面焦点之前


其实这贴我是想讨论层流翼型失速角度的,我想重心后置,与翼襟重合,不让翼襟产生低头力矩。

其实这贴我是想讨论层流翼型失速角度的,我想重心后置,与翼襟重合,不让翼襟产生低头力矩。
未知视界 发表于 2016-4-18 23:04
其实这贴我是想讨论层流翼型失速角度的,我想重心后置,与翼襟重合,不让翼襟产生低头力矩。
不稳定度太高了吧, 不能配平的话就上仰发散了.
另外, 机翼非常靠前, 高速性能就不要想了.
2016-4-19 00:27 上传


这个算么?
某某某某 发表于 2016-4-19 00:27
这个算么?
如果没有前后直升的旋翼就很接近心目中标准的样子了
huor 发表于 2016-4-18 14:14
我没强调涡流增升啊,在战斗机比如台风上这个涡流增升也可以公认的不显著
仅仅从楼主强调的正升力上看, ...
鸭式布局没法配平主翼的高效增升装置啊,接地角度限制下鸭式布局很难做到常规布局的着陆构型升力系数,这就是大型运输飞机很少用鸭式布局的主要原因

空客的电传也许要保证足够的松杆俯仰稳定性和机动稳定性,如果改成鸭式布局就很难在保留足够气动稳定性余量的同时保证主翼的着陆构型升力系数,除非用三翼面

我认为未来军用运输机出现HWB鸭式构型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