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子的“大队炮”——92式步兵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7:24:55


日本92式步兵炮

92式步兵炮是日军武器装备中一种非常优秀的武器,号称“一寸短,一寸险”。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种堪称“理想”的步兵营支援武器。尤其是对于机械化程度极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另外,它非常适合在复杂地形上使用。例如对于山地战中的步兵营支援,就十分得心应手。而且它任务范围广,几乎能包干所有步兵营需要的火力支援种类。再加上结构简单,不但方便战时生产,相应的,使用和维护也都很容易。
92式步兵炮全重只有0.212吨,因此,在运输上的要求很低,没有车辆的情况下,未经训练的畜力或人力都可以拖曳前进。再加上其可以分解运输,对战区的道路状况要求几乎是降到了最低点.可以说,92式步兵炮是一门真正可以无条件伴随步兵营作战的步兵炮。(事实上也差不多,在二战中,只要有日军大队以上规模的行动,几乎都少不了92式步兵炮的掺和)

92式步兵炮是一种非常矮小的火炮,它的全高只有62厘米,这还是包括防盾的高度.如果拆除防盾,全高会下降到50厘米左右——这个高度已经和重机枪差不多了。这意味着92式步兵炮可以很容易被隐藏。对于需要在火线上战斗的步兵炮而言,这是非常有用的优势。利用这项优势,92式步兵炮可以隐蔽部署在离敌人目标很近的距离上,充分发挥火力的准确性、突然性和猛烈性。并且在第一时间给予步兵需要的支援。(此战术具体而言,就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非常有名的大炮上刺刀)

92式步兵炮的射界非常开阔:横向射界90度,高低射角也将近90度.这主要还是因为92式步兵炮体积小重量轻,再加上重心低.所以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射角调整范围.灵活应用射角,尤其是据说可以达到80度以上的仰角,92式步兵炮几乎可以射击一切类型的目标:平射可以当加农炮用,足以对付土木工事和一般砖石工事,另外虽然炮弹初速低了点,但是打打无防护车辆和装甲车还是威力足够的;曲射可以当榴弹炮用(它本来就是榴弹炮)。大仰角射击时可以当迫击炮用。很多迫击炮的最大射角也才85度,由于92式步兵炮是榴弹炮出身,弹道比迫击炮稳定的多,所以精度也比同口径级别的迫击炮(80~82毫米)要好的多,同时借助高射角,在山地作战时,92式步兵炮可以方便的配置在反斜面阵地上,这样,既可以为处于棱线或正面阵地上的己方部队提供及时的支援火力,又很好的隐蔽了自己。(日军这么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也这么用)。

麻雀虽小,五脏具全。92步兵炮的弹种算是比较齐全的了。对于一种口径70毫米,研制于1930年代的火炮,我们也不能要求过多,是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别看92式步兵炮本身超轻,发射的炮弹可一点也不轻.高爆弹重达3.8公斤。和一般的75毫米身管火炮及80毫米级别迫击炮的高爆弹是一个档次上的.这就赋予了92式步兵炮比较大的威力(相对口径和重量而言)。

实际上,从整体性能来看92式步兵炮除了重量和体积外,其他性能是落后于西方同口径步兵炮和加农、榴弹炮的(当然,也不是落后太多),但是武器优劣还要看使用环境。在亚洲地区,道路交通水平和军队的运输能力都远远比不上欧洲同样一门2吨重的火炮,在欧洲可以叫轻炮,并可以跑的活蹦乱跳,但是在亚洲,就得专门成立个单位供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火炮的价值因素比重中,机动性就处于比较优先的位置。在这一点上,92式步兵炮做的很好。而且,亚洲地区的战斗中,火炮战斗强度远远低于欧洲,火炮的生存环境要比欧洲好的多所以,92式步兵炮可以通过近距离射击,来弥补其在射程、精度、威力上的不足。并且充分发挥其一炮多用的特点,将“性能平均=性能平庸”,变成“性能平均=样样皆通”,真正的体现出“一寸短,一寸险”的特点。

早在百团大战时期,八路军就留下了使用92式步兵炮的记录。但此时由于缺乏专业炮兵人才,弹药补充也无法保证。所以基本是随缴获随用,用完就破坏。使用时间和次数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没什么大的战果。
92式步兵炮真正大规模为我军服务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关东军武器被苏联红军大量缴获.对于这些武器,苏联红军自己是用不着的,因此部分转交给了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与此同时,关内的日军大部分向国民政府投降,相应的,国民党也得到了大量92式步兵炮。后来组建的日械师中,92式的装备不在少数。对于缺乏重武器的我军来说,92式步兵炮的装备,极大改善了我军的攻坚能力。尤其是当时国军的工事仍是土木工事为主的情况下,92式步兵炮平射是非常快捷有效的摧毁手段。

著名的“大炮上刺刀”战术,就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虽然出现这种战术的主要原因是我军缺乏有经验的炮兵,但92式步兵炮外形低矮的特点,也在客观上为这种战术的成功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由于参与"大炮上刺刀"战斗的火炮往往是夜间构筑和进入隐蔽阵地,体积小的92式步兵炮所需要的隐蔽阵地自然也小,这就减轻了作业量,降低了敌人发现的可能.同时,遭到敌人火力报复时被摧毁的几率也小。

至三大战役时期,92式步兵炮已经成为我军非常重要的支援火力。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要感谢两样东西:支前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兵工厂的大炮弹。”其中的“大炮弹”指的就是92式步兵炮的70毫米高爆弹(另有说是75毫米日式榴弹炮炮弹,缺乏资料佐证,特列出)。在济南战役中,负责攻坚的解放军某部也曾用就地缴获的日式(92式)步兵炮轰击城墙上的国民党守军目标,并最终登城成功。此事件被记录在济南解放阁的济南战役记录中.在近年来反映解放战争的影视剧中,92式步兵炮也频频露面。如“大决战——平津战役”中就有我军炮兵将92式步兵炮分解搬运至楼顶,组合后,在近距离轰击国民党守军的片段。而新近的电视剧“林海雪原”中,剿匪部队也“装备”了92式步兵炮。

直至抗美援朝,志愿军仍然大量使用92式步兵炮。在志愿军的火炮配置中,每个团有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步兵炮连(每连3~4门炮)。其中的步兵炮连,装备的就是92式步兵炮。考虑到当时志愿军一个军才有火炮198门(连60迫击炮都算上),并且每个步兵师只有一个榴弹炮连(装备日式或美式75毫米榴弹炮10~12门)。这为数不少的92式步兵炮实际上就是志愿军的主要支援火力。

解放后不久被淘汰,主要原因在于,随着迫击炮在我军的大量装备,重量几倍于82毫米口径迫击炮的92步兵炮还是偏重,而92步兵炮的直射功能可以由新装备的火箭筒代替,事实上,92步兵炮虽然可以直射,但是其初速度太低,对于钢筋水泥工事的破坏力还是有限的。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我军装备水平的提高,92步兵炮的历史使命也完成了。

日本92式步兵炮

4ec2d5628535e5dd85d1b0c270c6a7efce1b6229.jpg (133.49 KB, 下载次数: 7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 00:54 上传


92式步兵炮是日军武器装备中一种非常优秀的武器,号称“一寸短,一寸险”。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种堪称“理想”的步兵营支援武器。尤其是对于机械化程度极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另外,它非常适合在复杂地形上使用。例如对于山地战中的步兵营支援,就十分得心应手。而且它任务范围广,几乎能包干所有步兵营需要的火力支援种类。再加上结构简单,不但方便战时生产,相应的,使用和维护也都很容易。
92式步兵炮全重只有0.212吨,因此,在运输上的要求很低,没有车辆的情况下,未经训练的畜力或人力都可以拖曳前进。再加上其可以分解运输,对战区的道路状况要求几乎是降到了最低点.可以说,92式步兵炮是一门真正可以无条件伴随步兵营作战的步兵炮。(事实上也差不多,在二战中,只要有日军大队以上规模的行动,几乎都少不了92式步兵炮的掺和)

92式步兵炮是一种非常矮小的火炮,它的全高只有62厘米,这还是包括防盾的高度.如果拆除防盾,全高会下降到50厘米左右——这个高度已经和重机枪差不多了。这意味着92式步兵炮可以很容易被隐藏。对于需要在火线上战斗的步兵炮而言,这是非常有用的优势。利用这项优势,92式步兵炮可以隐蔽部署在离敌人目标很近的距离上,充分发挥火力的准确性、突然性和猛烈性。并且在第一时间给予步兵需要的支援。(此战术具体而言,就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非常有名的大炮上刺刀)

9e3df8dcd100baa188940f9e4510b912c8fc2e5e.jpg (86.46 KB, 下载次数: 6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 00:54 上传


92式步兵炮的射界非常开阔:横向射界90度,高低射角也将近90度.这主要还是因为92式步兵炮体积小重量轻,再加上重心低.所以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射角调整范围.灵活应用射角,尤其是据说可以达到80度以上的仰角,92式步兵炮几乎可以射击一切类型的目标:平射可以当加农炮用,足以对付土木工事和一般砖石工事,另外虽然炮弹初速低了点,但是打打无防护车辆和装甲车还是威力足够的;曲射可以当榴弹炮用(它本来就是榴弹炮)。大仰角射击时可以当迫击炮用。很多迫击炮的最大射角也才85度,由于92式步兵炮是榴弹炮出身,弹道比迫击炮稳定的多,所以精度也比同口径级别的迫击炮(80~82毫米)要好的多,同时借助高射角,在山地作战时,92式步兵炮可以方便的配置在反斜面阵地上,这样,既可以为处于棱线或正面阵地上的己方部队提供及时的支援火力,又很好的隐蔽了自己。(日军这么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也这么用)。

54fbb2fb43166d226bc02e04402309f79152d2ee.jpg (34.75 KB, 下载次数: 6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 00:54 上传


麻雀虽小,五脏具全。92步兵炮的弹种算是比较齐全的了。对于一种口径70毫米,研制于1930年代的火炮,我们也不能要求过多,是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别看92式步兵炮本身超轻,发射的炮弹可一点也不轻.高爆弹重达3.8公斤。和一般的75毫米身管火炮及80毫米级别迫击炮的高爆弹是一个档次上的.这就赋予了92式步兵炮比较大的威力(相对口径和重量而言)。

20150123090759593.jpg (28.07 KB, 下载次数: 6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 00:54 上传


实际上,从整体性能来看92式步兵炮除了重量和体积外,其他性能是落后于西方同口径步兵炮和加农、榴弹炮的(当然,也不是落后太多),但是武器优劣还要看使用环境。在亚洲地区,道路交通水平和军队的运输能力都远远比不上欧洲同样一门2吨重的火炮,在欧洲可以叫轻炮,并可以跑的活蹦乱跳,但是在亚洲,就得专门成立个单位供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火炮的价值因素比重中,机动性就处于比较优先的位置。在这一点上,92式步兵炮做的很好。而且,亚洲地区的战斗中,火炮战斗强度远远低于欧洲,火炮的生存环境要比欧洲好的多所以,92式步兵炮可以通过近距离射击,来弥补其在射程、精度、威力上的不足。并且充分发挥其一炮多用的特点,将“性能平均=性能平庸”,变成“性能平均=样样皆通”,真正的体现出“一寸短,一寸险”的特点。

71cf3bc79f3df8dc4a2f9b80cb11728b47102894.png (782.17 KB, 下载次数: 6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 00:54 上传


早在百团大战时期,八路军就留下了使用92式步兵炮的记录。但此时由于缺乏专业炮兵人才,弹药补充也无法保证。所以基本是随缴获随用,用完就破坏。使用时间和次数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没什么大的战果。
92式步兵炮真正大规模为我军服务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关东军武器被苏联红军大量缴获.对于这些武器,苏联红军自己是用不着的,因此部分转交给了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与此同时,关内的日军大部分向国民政府投降,相应的,国民党也得到了大量92式步兵炮。后来组建的日械师中,92式的装备不在少数。对于缺乏重武器的我军来说,92式步兵炮的装备,极大改善了我军的攻坚能力。尤其是当时国军的工事仍是土木工事为主的情况下,92式步兵炮平射是非常快捷有效的摧毁手段。

著名的“大炮上刺刀”战术,就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虽然出现这种战术的主要原因是我军缺乏有经验的炮兵,但92式步兵炮外形低矮的特点,也在客观上为这种战术的成功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由于参与"大炮上刺刀"战斗的火炮往往是夜间构筑和进入隐蔽阵地,体积小的92式步兵炮所需要的隐蔽阵地自然也小,这就减轻了作业量,降低了敌人发现的可能.同时,遭到敌人火力报复时被摧毁的几率也小。

至三大战役时期,92式步兵炮已经成为我军非常重要的支援火力。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要感谢两样东西:支前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兵工厂的大炮弹。”其中的“大炮弹”指的就是92式步兵炮的70毫米高爆弹(另有说是75毫米日式榴弹炮炮弹,缺乏资料佐证,特列出)。在济南战役中,负责攻坚的解放军某部也曾用就地缴获的日式(92式)步兵炮轰击城墙上的国民党守军目标,并最终登城成功。此事件被记录在济南解放阁的济南战役记录中.在近年来反映解放战争的影视剧中,92式步兵炮也频频露面。如“大决战——平津战役”中就有我军炮兵将92式步兵炮分解搬运至楼顶,组合后,在近距离轰击国民党守军的片段。而新近的电视剧“林海雪原”中,剿匪部队也“装备”了92式步兵炮。

直至抗美援朝,志愿军仍然大量使用92式步兵炮。在志愿军的火炮配置中,每个团有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步兵炮连(每连3~4门炮)。其中的步兵炮连,装备的就是92式步兵炮。考虑到当时志愿军一个军才有火炮198门(连60迫击炮都算上),并且每个步兵师只有一个榴弹炮连(装备日式或美式75毫米榴弹炮10~12门)。这为数不少的92式步兵炮实际上就是志愿军的主要支援火力。

解放后不久被淘汰,主要原因在于,随着迫击炮在我军的大量装备,重量几倍于82毫米口径迫击炮的92步兵炮还是偏重,而92步兵炮的直射功能可以由新装备的火箭筒代替,事实上,92步兵炮虽然可以直射,但是其初速度太低,对于钢筋水泥工事的破坏力还是有限的。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我军装备水平的提高,92步兵炮的历史使命也完成了。


92式步兵炮操作图例

92式步兵炮操作图例
老萨谈日寇最喜爱的玩具炮--九二式步兵炮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大陆电影《平津战役》中,解放军攻打天津一座国军工事受阻。这座坚固的工事中架设多挺机枪,将解放军攻击部队一片片的扫倒。解放军的爆破小组冒险突进,却被几挺重机枪交叉火力完全封锁,根本无法前进。这时候,一个解放军排长在不远的房顶上组装起来一门玩具一样的小炮,然后在不到200米的距离上连续开炮。这个像模型一样的小炮威力却不弱,轰隆轰隆两炮就干掉了国军这个工事。解放军战士随即吹起军号,突破了国军的防线。电影中这门矮小,单薄,却有不弱威力的小炮引起很多观众的注意,认为他可能是国军从盟友美国,苏联,甚至英国处搞来的。其实,它恰恰来自我们的敌人,日本。这门小炮就是大名鼎鼎的九二步兵炮!
什么是步兵炮?
很多人不明白步兵炮是什么,这并不稀奇,因为他已经消失很久了。
其实,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一种概念!
步兵炮,顾名思义,就是步兵使用的一种火炮。所谓步兵使用,就是用于一线步兵火力掩护的火炮。
这个概念在当年是极为先进的,因为一战期间炮兵和步兵属于两个兵种,互相独立。步兵炮是步兵使用的大炮,这本身就打破了兵种的界限,也属于划时代的理念突破。
现代意义的步兵炮出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由德国人发明。
一战是静态消耗战,敌我双方躲在战壕后进行静态防御。由于防御武器远远强于进攻武器,进攻一方难以成功,往往是付出巨大代价却一无所获。到了战争后期,各国都开始考虑如果用新式武器和战术打破这种可怕的僵局。
英国人发明了坦克,采用步坦协同。法国人提升了空军的作用,希望空军能够对地面有所帮助。德国人则采用了著名的暴风突击战术!
所谓暴风突击,也就是短促突击。德军使用一股较小兵力的步兵集团,配备远远强于平时的武器装备,在短时间内采用猛攻一点的方式,撕开对方防线。
自然,暴风突击的难度很大,因为无论你怎么做,显然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防御武器肯定是强于进攻武器。别的不说,面对敌人土木工事中的重机枪扫射,进攻部队一方就很难对付。
暴风突击队的步兵们因为需要提高突击速度,无法携带重武器,只能携带各种精良的轻武器,如轻机枪,迫击炮,冲锋枪,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在康布雷战役中,这种突击队曾经在半天内突进8公里。战争结束前的几个战役中,德军的突击队都颇有斩获,重创了英法军队。当然,如果仅仅依靠以上的轻武器,突击队是绝对不可能有这种大的成绩,突击队火力的核心在于步兵炮。
步兵炮在当时来说,就是一种超轻型榴弹炮,它的重量远低于当时的山炮野炮,可以拆卸成几个部分,射程超过重机枪,火力上可以击毁敌军坚固的土木野战工事。
这种步兵炮是介于当时还不成熟的迫击炮,以及山野跑之间的一种火炮!它同迫击炮一样,是跟随步兵一起前进的,一般配备到营团一级,战斗中多跟随营连行动。
在一战后期,步兵炮非常吃香。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火炮技术还比较落后,炮兵和步兵是互相独立的,协同也非常不好。一线步兵没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炮兵支持,打掉他们厌恶的敌军火力点和工事。
一战作战中,炮兵主要在进攻前夕进行弹幕式炮击,摧毁敌人大小的工事,铁丝网,地雷阵。但由于精度和步炮协同的问题,真正等到步兵冲锋时,炮兵一般是停火的,不敢炮击。
这样一来,这种炮击的强度再大,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只要防御一方做好足够的准备,修建坚固防炮工事,你的炮击意义就有限。
比如著名的凡尔登战役,德军在短短12公里战线上集中1000门大炮,其中还包括420毫米,305毫米重炮。德军总参谋部曾经认为,进攻的炮兵如此强大,看来只要靠大炮就可以解决凡尔登的法军,德国步兵只是去占领阵地而已。进攻开始几小时后,德军就将200万发炮弹,疯狂倾泻到凡尔登周边30平方公里内,连草都被炸光了。在炮击结束以后,德军认为连兔子都不可能生存的法军阵地上,仍然出现了大量的法国步兵拼死阻击。
而此时冲锋的德军已经没有火力掩护,反而被法军大量杀伤。德军退下去以后,德军火炮再次炮击,但法军步兵继续躲入防炮工事。
这样打来打去,实际上进攻的德军始终处于火力的劣势,仅仅靠人肉对付法军的各种防御武器,因为他们没有炮兵支持,难以摧毁法军的火力点。
所以说,步兵炮出现以后,这个问题就有着很大缓解。步兵炮不再属于独立的炮兵,而是跟随步兵一同前进。当时的步兵炮其实就是轻型榴弹炮,和山炮野炮没有本质区别,只是重量轻,容易搬运。
步兵在进攻时,步兵炮在步兵身后1,2公里的距离进行准确的炮击,目标则是敌人步兵,火力点,工事等等。步兵炮的炮击目标基本都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步兵炮很多时候也就是作为直瞄炮使用,也就是把火炮当做刺刀,一炮一个。
所以,步兵炮大大增强了步兵的火力,给进攻一方增加了很多胜机。
一战结束以后,列强都进行战略战术和武器装备的大幅度改良和革命,日本自然也不甘于落后。
只是,这次日本又莫名其妙了一把。
日本的步兵炮
虽然步兵炮在一战后期大红大紫了一把,但列强的军事专家还是看到了步兵炮很多的缺陷,他们更倾向于出现的新事物迫击炮。
当时世界各国列强中,都意识到了迫击炮的作用。1930年,大名鼎鼎的法国布兰德公司在3.2英寸口径斯托克迫击炮的基础上,改进出一种新型迫击炮,称为“斯托克一布兰德81mmM27/31迫击炮”,简称“斯托克一布兰德81mm迫击炮”。这种迫击炮也就是现代迫击炮之母,也是二战中各国普遍使用的迫击炮。这种迫击炮相对一战时期,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对今天的迫击炮也相差不大。
各国列强经过仔细研究,一致认为未来是步兵炮是迫击炮的时代,所以逐步废除了步兵炮,全力装备迫击炮。
就连已经大量装备步兵炮的德军,也大量装备了迫击炮。
让人惊奇的是,日本人却反其道而行之。日本虽然研发了九四式迫击炮,九六式迫击炮,已经后来的九七式迫击炮,却都没有大量装备部队,而将步兵炮定为部队的主力装备。
为什么呢?其实原因也并不复杂,又是日本人特有的岛国思维的产物。
相比步兵炮,迫击炮的射程较短,射速较快,精度较差,耗费弹药量较大,而攻击威力也相对较弱。
日本军方认为,迫击炮不符合日本陆军的需要。
第一,   日本是一个岛国,侵略军的所有军火物资,都必须从日本本土通过船运到世界各地,所以物资是有限的,日军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必须以减少弹药消耗为重要的目标。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日军是唯一一个在二战中没有大规模装备冲锋枪的列强!在日本军方看来,迫击炮太耗费弹药,造成后勤部门很大的压力,而步兵炮炮击精确度较高,耗费弹药较小,这才符合岛国的需要。
第二,   日本陆军的假想敌是苏联。日本陆军的所有武器都是根据对付苏联而设计,包括可以适应寒冷气候的步枪,使用柴油发动机的坦克等等。日本陆军高层认为,苏联的远东,西伯利亚和外蒙古基本都是一望无际的高原和平原,视野极为开阔,所以射程较短的迫击炮并太适合在这种地形作战。相比起来,步兵炮的射程明显较远,这才符合作战需要。
第三,   苏军已经开始全面的摩托化,而且在边境修建大量的野战工事。日军高层认为,一旦进攻苏联,日军肯定是攻坚战。所以日军基层步兵急需要可以直瞄炮消灭苏军多如繁星的工事,还需要可以对付苏联汽车,装甲汽车,装甲车的火炮。而迫击炮基本不能直瞄攻击,对这些任务都难以胜任,显然步兵炮更有效。
其实客观来说,鬼子高层的想法并不能说是没有道理,只是这又是想当然,脱离实际的空想。这种空想也让鬼子后来吃了大亏!
在将步兵炮定为一线步兵的支援火炮以后,日军立即开始了研发工作。最初的步兵炮,并非日本设计,还是单纯的仿造。
一战后,日本从法国处购买先进的1916年式37毫米步兵炮。
这种火炮的口径不大,威力却不弱。在一战中,它主要用作打击德军的重机枪据点,消灭德军的轻型野战工事,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步兵炮。
日本从法国购买全部图纸以后,随即开始了仿造。
在仿造的期间,日本设计师根据日军的特点,又对火炮进行的一些细节上的改造,比如将轮型炮架撤除更换为X字型炮架并在炮架下安装小型钢制车轮。
该火炮在1922年正式研究成功,开始大量装备日军。由于当时是日本大正十一年,所以也被定位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
十一年式步兵炮是日军一线步兵的火炮,当时已经装备到大队,也就是日军的营。
日军一个大队1100人,下辖4个步兵中队(连),1个运输中队(连),1个机枪中队(连)和1个炮兵排。
这个炮兵排里面装备的就是2门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每门步兵炮配有一个11人的炮兵班,炮长为下士官1人、兵10人(炮手8人、马夫2人)。
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是老式火炮,不能用马匹拖拽。好在它的口径小,重量也不大,仅有95公斤,所以可以由1匹马背负。一般一个班里面有2匹马,轮流交替使用,万一马都被打死,也可以由4个兵扛着走,或者干脆拆卸成7个零件,由7个士兵背着走。
这种火炮在一次世界大战属于比较先进装备,在1922年也不算过时。
问世以后,除了装备日军以外,和日本关西很好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引进了一批。
张作霖的奉天兵工厂通过购买日本机器和零件,生产了一批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他们的名字是辽十四式三七平射炮。
这是这批火炮数量不大,主要装备东北军。在东北军炮兵投降中央以后,一些炮也落到了国民政府中央军手上。
只是数量太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也许在20年代还不算落后的武器,但在30年代已经是老古董,性能早已落后。
它就是一种轻量化的老式平射炮,各方面技术仍然保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平。它的俯仰角度-4.8°~+17°,根本不能曲射,只能直射。它的口径比较小,炮弹仅仅重0.645公斤,炮弹初速也非常低,杀伤力很有限。
所以,该炮反坦克和打击敌军坚固工事的能力都平平,对于新式坦克和新修修建技术的工事是无能为力的,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该炮的反坦克能力低下,1000米距离仅能击穿8毫米左右装甲,很快被日军新式的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取代。
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是仿造德国KWK36型37mm反坦克炮的产物,1000米距离可以击穿30毫米的装甲。
至于打工事,也是很不行的,这一点则是在战争中体会到的。
1931年918事变爆发,虽然张学良违背中央命令不战而逃,但东北三省还是有无数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日军进攻义勇军的时候,遭遇一些坚固的工事阻拦。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在东北经营了几十年,在很多军事重镇修建了半永久性和永久性工事。这些钢筋水泥的工事往往非常结实!
即使是野战工事,由于东北的冬天严寒,将砂石木料混在一起,然后往上面浇浇水,也就成为非常坚固的野战工事。
在强攻义勇军的作战中,日军吃了一些亏。当时旅团联队的炮兵由于运输问题,往往不知道在哪里,一线日军主要依靠大队配属的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
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的射程非常远,高达4公里,远远超过东北义勇军的机枪射程。但它的威力却不大,尤其对于钢筋水泥工事,往往连续开上七八炮,也无法击毁,最终还是要靠日军步兵人肉冲锋。
而且在和东北义勇军的对抗中,义勇军手中的少量从法国买来的迫击炮,让日军伤亡很大。这种迫击炮的特点在于可以曲线炮击,日军即使躲在隐蔽处,也避不开迫击炮的打击。而日军没有迫击炮,步兵炮又不能曲射。义勇军迫击炮手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就可以轻松发射大量的炮弹压制日军步兵炮,还能干掉大把的日军。
这一点后来东史郎在的回忆录中,也写了很多。日军士兵很害怕国军的迫击炮,因为这种炮打的准,打得远,炮又很容易转移,很难发现他们。
东史郎写道:步枪的子弹如斜飞而来的雨点掠过头顶。敌人在前面的石山上布下了阵势。三小队想夺下此山,拼命攀登,可对付不了来自山上的猛烈射击。这时一小队从右侧进攻,已经占领此山,所以三小队也爬到了山顶。我也拖着疼痛的身体朝山上爬着。敌人的迫击炮弹频繁地在石山上爆炸。
        位于山脚的大队总部和四中队被炮弹拨弄来拨弄去,忽左忽右地躲闪着。敌人的炮弹准确地落到他们头上,准确得简直让我们佩服。尽管是敌方,可也得佩服他们射击得准确。
        敌人的了望所好像位于与我们这座山相连而又高出一段的山上。敌炮也接连不断无所顾忌地打到我们这边,使得我们无处藏身。但我们都想开了,生死在天,所以不觉任何不安,心情平静。
就在这时,“咣!”敲破钟似的声音在紧旁震彻我们的耳底。我们赶紧卧倒在地,脑子里“嗡”的一声,吓得魂飞魄散。
        迫击炮弹就落在离我们两间的前方。炮弹穿通屋顶,在隔壁房间里爆炸了。尘烟弥漫了整个房间,硝烟味刺鼻,爆炸之后,我们才慌忙逃窜。敌人的炮击从前天开始进入白热化。       这里离敌阵只有一千米左右,可能炮兵阵地就在其后方某处,弹药补充得很充分吧,敌方炮兵毫不吝惜地持续对我们进行炮击。
       友军的野战炮在麦田里拉开阵势迎战。
        作为炮兵之眼的观测班,位于平坦麦田里一块孤零零的隆起如瘤的台地上。台地上有个庙。
        这里可能是从前埋葬贵人的地方。台地上的观察所多次遭到敌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他们那里正是很好的射击目标。
        台地上的庙这会儿也因炮击而毁坏了大部分,砖头瓦块遍地散落。
        双方炮兵间的交战一直持续着。
虽然战斗的最终结果是义勇军被重创,随后土崩瓦解,但此战日军上上下下都对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非常不满,他们认为己方的步兵炮很多方面,还不如落后的东北军的迫击炮。
各种抱怨传到日本,在军部的严令下,新式步兵炮开始研究。日本军方的要求是,步兵炮必须可以曲射,以兼有迫击炮的优势。同时,新式步兵炮的口径要增加,绝对不能再是37毫米,务必增加到德国主流步兵炮的70到75毫米口径,以提高弹药的威力。新式的迫击炮还要可以由马匹拖拽,可以发射多种弹药,还要保证重量不能太大。
经过艰苦的研究,1932年新式步兵炮终于问世。当时是日本神武纪年2592年,所以该炮被命名为九二式步兵炮!
九二式步兵炮的性能远在十一年式步兵炮之上,除了重量和射程以外,它的各方面性能都有很大提高。
所以,自从九二式步兵炮问世开始,十一年式步兵炮就逐步推出现役,到了1937年完全停止生产。
随着九二式步兵炮的大量装备,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最后全部被淘汰,用作日军二线部队,卫戍部队,以及傀儡的伪满洲国军和其他各种伪军的装备。
九二式步兵炮是一款非常有特色的武器,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国内有这种武器了。
当时世界上另外一种制式步兵炮,为德军的lelG 18步兵炮。这种步兵炮其实就是一门比较轻的榴弹炮。
它的重量为400多公斤,比山炮轻了一截(山炮一般为700公斤),发射的弹炮为6公斤,同山炮炮弹威力基本类似,口径为75毫米,可以拆卸。
总体来说,lelG 18步兵炮和山炮的差别不大,可以看做轻型的山炮。德军装备了8600门这种步兵炮,直到1945年3月,还有2549门在德军中服役。德军的编制是每个步兵团配备一个步兵炮连,每个连中有两个lelG 18 75毫米步兵炮的排,每个排装备3门,也就是说,每个德军团装备6门这种步兵炮。
国军曾经从德国购买过约60门这种步兵炮,基本都装备了中央军德械部队。
随后德军的75毫米lelG 37,lelG 42步兵炮也是大同小异,没有太大区别。
但日军步兵,九二式步兵炮同日军装备的四一式山炮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武器。
独特的武器
从1932年开始生产到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该炮都是日军大队一级的制式装备,前后使用了长达13年之久。
九二式步兵炮在服役期,可谓表现不错,尤其是在中国战场,更是如鱼得水,成为日军最实用的火炮之一,尤其是日军步兵的保护神,这恐怕也是设计者始料未及的。
这主要是九二式步兵炮的特点决定的。
1.       轻便,容易携带
九二步兵炮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之所以如此威风,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他的,就在于他轻便容易携带。
轻便,容易携带也是九二步兵炮最大,最独特的优势。
九二式步兵炮重量仅仅为204公斤,比当时德军装备的同口径步兵炮轻了一半还多。法国的75 mmM28山砲重600公斤,美国的75 mm M8分解式榴弹炮也重607公斤,德国75 mm lelG 18步兵炮也有420公斤。
如此轻的重量,让两个士兵就能推着它在战场到处跑。
九二式步兵炮可以由一匹马拖拽,也就是一匹马就能拖着走,也可以拆卸为三个部分由三匹马背负。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没有骡马,也可以拆卸成大大小小10个零件,由10个士兵背负。
也许很多朋友听老萨这么说说,绝对没什么,有什么稀奇呢?其实这就是九二步兵炮最大的优势!
地形复杂的太平洋岛屿暂且不谈,日军主要作战区域的中国,就几乎是火炮的坟墓。所谓的坟墓,并不是指国军能够有效对付日军炮兵,而是日军的火炮难于运输。
中国除了华北部分省份的地形较为平坦以外,华中,华南很多地区均是山地,丘陵,河流,湖泊,甚至沼泽和悬崖峭壁,不要说携带火炮,就算携带100公斤左右的重机枪的也是非常困难的。
除去恶劣地形不谈,中国的交通也是非常不好。全国只有几条大铁路,所谓的公路运输线,也并不是今天的柏油马路,而是泥土路。这种路,一旦遭遇雨雪天气,或者有组织的破坏,立即就是一塌糊涂,卡车,马车,甚至牛车都很难同行,只能依靠骡马和人力背负运输。
而在中国西部和南部很多山区,所谓的路,不过是前人走过的痕迹,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路可言。这种地形有时候骡马都很难过去,更别说车辆了。
老萨有个苏北朋友说起文革时期进城赶集的事情!
苏北的交通还算不错了,毕竟人口稠密,他们村到县城也有大家修好的土路。他推着自行车进城,没想到很快遇上了阴雨,路面立即泥泞不堪,车轮子也被泥黏住了,根本没办法骑,推也推不动,只能扛着。当年28式自行车都是全钢制作,分量大家都清楚。
好在当时他才18岁,年轻力壮,硬是走了一整天,到了县城,随后就躺到了。
群里面有朋友问日军为什么不大面积装备自行车,作为什么摩托化部队,原因就在于此吧。在中国恶劣的交通下,自行车最终都是扛着走。
建国以后,道路尚且如此,抗战时期更可想而知。
这种恶劣的运输地形,让日军炮兵叫苦不迭。以长沙会战为例,薛岳指挥军民将道路完全破坏,日军的重炮根本无法运输,只得留在后方,而不能拆卸的野炮往往运输上20,30公里也就被留下,实在无法带着走,因为车辆全部陷在泥沼中动弹不得。
实际上,跟随日军作战的,主要是可以拆卸的山炮和步兵炮。
但山炮的重量大得多,结构也复杂的多,拆卸的话,需要6匹马才能运输。而战争中,娇气的日本马很容易生病,所以往往还要配一倍的数量。就是说,这区区一门山炮,就要12匹马才能伺候。不用说,这对于运输也是很大的负担。
而九二式步兵炮仅仅需要3匹骡马,而且零件重量也不过60公斤左右,这对于骡马来说是小意思。骡马在负重较轻的情况下,经过复杂地形问题也不大,基本人能走过的,骡马也都能过。
人不能走过的,也没有作战的意义,骡马过不过也就无所谓了。
有些人似乎很不理解,这就是九二式步兵炮最大的优势吗?确实就是的。
老萨打个比方,一个煤矿老板,他的矿在道路恶劣的山区。老板有700,800万的豪车马萨拉蒂,保时捷, 兰博基尼,遗憾的是,这些车虽然贵,性能好的,开的虽快,内饰虽极豪华舒适,但是根本无法通过这样恶劣的道路,等于是一堆废物。而丰田皮卡虽然仅仅只有40,50万,但他却完成能够在这种地形跑,能够带着老板开到这个煤矿,那么它就是极有作用的。
就这个煤矿老板来说,皮卡比那些豪车要有用一百倍。
在日军一线作战中,山炮野炮榴弹炮找不到并不稀奇,但步兵炮却总是能找到的,因为他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跟随步兵前进,光是这一点就足够了。
炮不重,炮弹也不是太重。炮弹用箱子装,一箱5发,总重量30公斤,一匹马可以背负4箱,一个士兵也可以扛一箱。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携带20发炮弹,基本只够一次火线攻击的。打完以后就必须回去补充弹药,炮班由一个20人的弹药分队提供炮弹,他们一般携带144发。
其实迫击炮,也是这样,炮兵班没法携带多少弹药的。
日军在一线极为依赖步兵炮,东史郎的日记中,他们作战基本都有九二步兵炮的掩护。
比如:九月二十二日下午两点十分。
        现在,敌人的子弹正密集地飞过来,我不在乎。一点不觉得怕。背包很重,看来身体要坚持不下去了。
        遭到这样突击,似乎会被敌人杀死的。子弹像一道道闪光一样从我头上飞过,我望着蓝天在书写。任凭子弹横飞,我想就这样休息一阵子。身体已经太疲劳了。
        疲劳比敌人的子弹更难忍受。令人怕然的风吹过我的身体。驹泽问我要香烟,子弹打得又高又远。如果站起身来,大概会被打中——一想到这,我又有些心虚了。由于敌人的密集射击,无法前进。直到重机枪和步兵炮的掩护射击开始之时,我们才又前进。
        “还有敌人!”直觉告诉我们,我们一直伏在地面上,已经上了道路的大队长也条件反射似的跳进了沟里。队伍正在集合,这下又要散开,士兵们却集中在一起趴在地上。几秒钟之后,子弹像暴雨一样从我们头上掠过。子弹打得很激烈,比刚才打得更低,敌人在近距离射击的子弹很准确。我们以为他们逃走了,没想到中了他们的计谋。
        那里是棉花地。我们伏在棉花秆下。子弹冒着烟在身后五六米处落下,所有的人都尽量低地紧贴地面。头盔几乎吃进泥地里。森山中队长也和士兵们一样,不想去侦察一下战况。
        子弹是从前方的堤岸射来的,敌人可能藏在草丛中,但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我吸起了香烟。荒木伍长用我的火柴也点了支烟。旁边的士兵要我给他吸上一口。我往左后方一看,江岛少尉和新乡中尉单腿拄地,用望远镜看着四周的情况。
        江岛少尉在怒吼:“敌人的子弹根本没打中,狠狠地射击!”
        步兵炮发出了吼声。一发、两发……
        江岛少尉了不起。我从,乙里叹服少尉。在站起来肯定会被击中的时候,我根本就不具备江岛少尉那样的胸怀。
        我们的中队长依然和我们一样趴在地上。
        步兵炮不停地打。我悠然地抽完两支烟的时候,敌人终于退散了。
上面是进攻,这一段是攻城。
  我们在晨雾中看到了绝妙的景色。那美景简直令人无法描绘。造型优雅的了望楼和城墙浮现在水中。长在城墙边的水中杨柳更增添了一种风情。尤其是火红的朝阳挂在树梢上,河水灿然生辉,那景致美不胜收。配备在大快艇上的步兵炮吐出火舌,击中了城墙。一发、两发、三发,但坚固的城墙纹丝不动。几分钟后,大概是害怕了炮击的衡水县城的居民们,挥着赶制出来的太阳旗一溜排开在城墙上,表明了归顺之意。停止炮击,继续前进。
还有一段:在南京战役中,这个大队长古井少佐曾担任过联队长代理。
        敌人的子弹像暴风雨一般倾泻过来,我们步兵炮的炮身像要裂开似的向城中炮击,敌兵便用迫击炮还击。敌人无路可逃,只能无休止地反击。
        我们沿着田间的小路迅速跑去增援。田野中有一座庙字,那里是大队总部,也是伤员收容所,可是那里绝不安全。
        迫击炮弹在房顶开了花,瓦掉了下来,屋顶也破了。胆小得出了名的军医大尉也负伤了,接着仅有的一名军医少尉也受了伤,卫生员也只剩下曹长一人了,可是伤员却不断增加。我们从庙旁穿过,又钻进一个小杂木林,到达了前沿阵地,这个杂木林里有一问简陋的屋子,里面也有两三个伤员在呻吟。
2.       还不错的威力,很好的射击范围,较高的精度
九二式步兵炮的威力不小,它的口径为70毫米,使用的70毫米榴弹重量为3.8公斤,威力不小,比之前37毫米口径的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要厉害几倍。
实战中,九二式步兵炮对于国军的野战土木工事还是有很大的杀伤的,普通工事对付不了70毫米高炮榴弹的打击,一炮也就打掉了。
至于对付没有掩护的机枪工事,国军有生力量,更是威力十足。92高爆榴弹的威力,强于国军经常使用的82迫击炮。榴弹爆炸的杀伤半径为22米,一炮弹下去,直径44米内的士兵很难幸存,杀伤威力是很强的。当然,前提是就九二式步兵炮的重量和口径来说。
最近,常德市城区穿紫河治理工程中,在湖底清理出3枚完好的炮弹,炮体尾部有“昭十三”字样,这就是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弹。
在当年常德的激战中,日军虽然遭受极大伤亡,却还是依靠九二式步兵炮进行巷战,将国军一个个火力点摧毁,最终占领了常德。九二式步兵炮也是擅长这种巷战的利器。而九二式步兵炮是长身管火炮,虽然只有11倍长度,炮击精度却怎么也比迫击炮要高得多。
他作为直瞄炮使用命中率极高,威力也大。
相比老式步兵炮,九二式步兵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曲射,它的俯仰角高达-8到+70度,一说极端时候可以仰角到80度。总之,它不再是直瞄炮,而是可以当做迫击炮使用,通过炮弹的高抛物线攻击隐蔽处的敌人。
在太平洋群岛的作战中,日军由于火力的差距,往往被美军压制在工事中无法抬头。所以,他们就在隐蔽工事中,使用九二式步兵炮进行曲射。自己处于隐蔽中,炮击进攻的美军,这让美军伤亡很大,又不好还击。
实战中,美军也缴获了一批九二式步兵炮,他们对这种有轮子的迫击炮非常感兴趣,甚至自己也使用过。
它的水平射界±45度,可以看到,这门火炮的射界非常好,火力覆盖范围很广。而且既可以作为迫击炮使用,又可以作为直瞄炮使用,这是世界上其他火炮所无法具备的,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3.       易于制造,易于使用
易于制造主要是他的结构很简单,自然这是相对其他榴弹炮而已。日本的大阪陆军兵工厂和名古屋陆军兵工厂共制造3000门以上!其中1937年10月到1941年3月生产了1136门,1940年生产了531门。
为什么不造的更多,不是产能问题,在于日军装备的总数量有限。
九二步兵炮是所谓的大队炮,一个大队2门而已,联队也装备这种炮,但数量还是有限。3000门的步兵炮,已经大体可以满足需要。毕竟之前还有数量庞大的37毫米老式步兵炮,后期还装备了一定数量的迫击炮。
至于制造,最明显的证据在于八路军和解放军的仿造。在八路军抗战时期,他们就曾经缴获过多门九二步兵炮。从某种意义上说,九二步兵炮几乎就是为游击战定制的火炮。八路军缴获以后就开始试图仿制,并且也有仿制成功的作品。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曾经在抗战末期仿造过九二步兵炮。该炮由华丰机械厂工人盖亮同志主持设计,所以也被叫做盖亮炮。
仿造的时间是1945年5月,制造方法很简单,就是将1门缴获的九二步兵炮全部拆散,然后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仿造。九二步兵炮除了瞄准镜和炮管以外,没有什么难以仿造的零件。
但八路军兵工厂却很难仿造成功,因为兵工厂实在太烂。兵工厂条件恶劣,既无制造炮弹的设备,也无原料来源,仅有的几十个工人也只能修修枪,造些图纸手榴弹。不要说造炮,就连步兵炮的炮弹也造不了。甚至对步兵炮是什么样,有多大、多长都一无所知,许多工人干脆都没有见过步兵炮。
他们开始仿造炮弹,已经很艰难。由于缺少设备,无法铸造炮弹壳,只能用捡来的旧的炮弹壳;弹头所用的原料是破轧花机上的灰生铁;信管里的雷汞也是从废炮弹信管里挖出来的。
炮弹需要比较高效的炸药,黑火药是不行的。八路军仍然是利用土法制造炸药,结果有一次用碾米的碾子加工时,炸药突然爆炸,碾砣碾盘都炸碎了,拉碾子的毛驴也被炸成两截,幸好负责监管的工人出去小便,没炸到人。经过多次试验,终于试制成功黑色炸药。
工人们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研制出3发炮弹,而试射的时候,这3发炮弹根本就没爆炸。
造炮弹不容易,造炮也不容易,好在步兵炮还是很容易制造的,有仿造的条件。
对于炮管,也有解决的办法,兵工部从黄泛区送来一根大曲轴,兵工厂的程所长等人将它切断,根据缴获的那门炮的炮管,仿造了一个新的。
经过3个月的艰苦研究,一门崭新的九二步兵炮生产出来了:它的炮筒是用火车的大轴挖成的,坐力簧是用蓝牌钢打造的,密封用的甘油是从油中提炼的,炮筒的膛线则是工人们用自己创造的拉线杆一道道挖出来的。
但由于瞄准镜问题无法解决,该炮直到1946年4月才在清丰县单拐村村东试射成功。
瞄准镜的问题其实八路军解决不了,当时日本的九二步兵炮测距仪器为班长使用的日本光学生产的“九二式”角形双眼镜,以及普通士兵使用的测距机和50厘米观测镜。
这些光学仪器稍有偏差也不行,所以根本无法土造,必须依靠专业的光学设备制造。
这个兵工厂先后共生产出4门92式步兵炮!别看数量少,毕竟抗战中的八路军极端缺乏火炮,这4门火炮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只是由于是仿造,技术不高明,火炮很多零件有误差,外形也非常粗糙,同日本原装的九二步兵炮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也有人说这是九二步兵炮粗劣的山寨款。当年生产的第仿造4门中的1门,如今就在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
且不论数量如何,连八路军都能山寨,说明火炮是很容易制造的。
    抗战结束以后,八路军接受了大量苏军转交的日式武器,火炮数量瞬间增加到4000门,加上后来歼灭东北六十万国军的缴获,火炮数量就更多了。
仅仅东北的解放军兵工系统第六办事处,在1946到1949年期间,修理82mm迫击炮、重型迫击炮、九二式步兵炮、战防炮、榴弹炮、高射炮、加农炮等共1万7911门,这些炮装备了7个炮兵师和野战纵队的炮兵团。
自然,九二步兵炮作为日军大队炮,解放军也装备了很多,成为一线步兵的有利支援武器。
当时解放军使用日式装备的部队编制大体是,团一级有迫击炮与步兵炮。
对于东北和关内其他的解放军来说,步兵炮是够用的,缺乏的是弹药,所以东北兵工厂开始以制造炮弹为主!
不过这也难不倒解放军,苏联在东北期间,将东北日军的兵工厂大部分转交给中共,因为苏联人不需要日式武器,这些机器拿回去也是炼铁,当做废钢。
解放军利用这些兵工厂机器,以及苏联和北朝鲜的军事援助,在国军无法攻击的深远后方(其实就是在中朝苏边界的珲春)建立了众多兵工厂,很快实现了弹药的自给自足。
到了1947年,东北解放军兵工厂的炮弹生产量就高达150万发,不但基本满足东北的需要,还大量向关内运输。
对于九二步兵炮的仿造,解放军则是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因为毕竟不能生产,步兵炮在战场上是一线装备,肯定会有一定的损耗。前线炮兵没有炮,自然要求补充,那么仿造也就是必须的。
当时解放军胶东兵工七厂成功试制了九二式步兵炮,这是第一种由解放军仿制生产的制式火炮,只是数量不多。
与此同时,在东北兵工厂珲春的第一办事处也仿造步兵炮成功,但当年制造数量也只有9门。
当时解放军对于步兵炮的要求是迫切的,1948年12月2日,东北旺高岗上报中央军委的《1949年军工生产计划报告》中,“制九二步兵炮200门,炮弹20万发”。
1949年l2月13日,东北军区上报中共中央军委的《一九五零年生产任务请示》中,更将九二式步兵炮生产数量提高到500门,炮弹24万发。
至于使用上,九二式步兵炮操作极为简单。八路军的炮兵基本都是没有什么专业训练的,有的甚至没有摸过炮,稍加训练也可以有效使用,甚至没有瞄准镜也能使用。
只是,八路军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往往都是没有瞄准镜的!为什么呢?因为就算日军炮兵时间再窘迫,来不及毁炮,总来得及砸碎瞄准镜。
所以八路军甚至用九二式步兵炮直瞄炮击!九二式步兵炮有着很好的弹道,在数百米距离打炮楼这种大目标,根本不需要瞄准镜,只需要人工调整即可。
4.       低矮的外形,易于隐蔽
九二式步兵炮的外形非常低矮,高度仅有62厘米,这还是防盾的高度。拆除防盾还要矮上10厘米,这几乎同重机枪差不多了。
整个火炮由于减重,零件都做的很小,乍一看就像小孩子的玩具一样。
由于外形低矮,日军炮手操作的时候都是跪着的,这也没有办法。
低矮的外形,对于一门需要直瞄炮击的步兵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直瞄炮击,一般炮不会离目标太远,所以火炮的隐蔽性就很重要。
懂行的人都知道,火炮的防盾其实没什么用,九二式步兵炮的迷你防盾就更没用了。因为防盾太小,炮手就算跪着头部和胸部也是暴露的,一梭子子弹过来还是完蛋。
况且一个炮兵班10多人,仅有炮手一个人有防护又有什么用处。
实战中,由于九二式步兵炮很低矮,所以只要利用地形稍加掩护,就不容易被发现。
在抗战中的无数战役中,国军反应九二步兵炮很难被发现。日军炮兵和步兵炮利用茅草,灌木,低矮的土包,甚至坟头都可以有效隐蔽自己。往往是日军连续开炮数发,击毁国军数个工事,国军却没有发现它到底在哪里。
在中国战场正规军中的使用
日军就不用说了,九二式步兵炮是日军的制式装备,每个大队装备2门。
但并不仅仅是大队才有九二步兵炮,联队也有。日军一个联队下辖一个炮兵中队,共装备6门九二步兵炮。
在实战中,日军的攻击力之所以强,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九二式步兵炮。
攻坚战中,遇到敌人重机枪火力,较为坚固的火力点,步兵其实是无能为力的。毕竟当时步兵的攻击武器很弱,没有火箭筒,无坐力炮,榴弹发射器,更不存在反坦克导弹。所以,一线步兵攻坚其实主要就是依靠火炮,尤其是直瞄火炮。但联队一级的炮兵是独立的,且不谈技术如何,光是步炮协同就是很大的问题。
但九二式步兵炮不同,他是直接跟随大队前进的,大队长甚至中队长让他打哪里,就打哪里,他是步兵指挥的火炮。
九二式步兵炮不但可以作为迫击炮使用,通过曲射杀伤国军大量有生力量,也可以直瞄炮击,作为平射炮使用,打掉国军的机枪火力点和较为坚固的野战工事。
而国军的步兵营,哪怕是精锐的中央军部队,也没有类似的平射炮。
所以,日军大队的攻坚力量就这样毫不费力的超过国军,至于八路军就更别提了。
在实战中,国军战士往往不怕日军的野炮山炮,道理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军一样,日军这些口径较大的炮兵基本都在做弹幕炮击。国军只有有比较坚固的防炮工事,一般是不怕的。这就是所谓新兵才怕炮的原因!
但国军战士往往比较恐惧掷弹筒和九二式步兵炮,因为这两者都是一线日军使用的火炮,完全可以直瞄攻击,也就是精确炮击。
不过,掷弹筒毕竟是超轻型迫击炮,对付不了国军野战工事,所以九二式步兵炮也就成为国军极为头疼的东西。
九二式步兵炮射程高达2788米,国军枪械是对付不了他的,只能用迫击炮对付。只是国军迫击炮数量也是有限的,川军一个团只有2,3门土造迫击炮,八路军更惨,有的主力团才有1门迫击炮。
数量不足还是其次,迫击炮的精度不是太高,想要打掉可以随时移动的九二式步兵炮,又谈何容易。
所以,在整个抗战期间,缺乏同类武器的国军,吃了九二式步兵炮很大的亏。
其实国军早期也有从德国购买的lelG 18步兵炮,但只有区区60门,很快就损失殆尽,无法补充了,没法和3000多门九二步兵炮相提并论。
对于国军来说,他们虽然缴获部分九二式步兵炮,也有使用的经历,甚至也零星制造过70毫米步兵炮弹,却并没有仿造步兵炮的记录。
道理并不复杂,以国军军工高层的精明,他们认为迫击炮才是国军真正需要的,绝对不会生产这种性价比不高的步兵炮。
就算抗战结束后,国军接受大批日式军火,也并没有重视步兵炮。因为国军对步兵炮的凭借并不高,而将迫击炮作为营团一级的火力支柱。
1947年12月,国军(正规军)计有104个整编师(军)279个旅,装备中口径迫击炮7506门,60炮9600门,战防炮1474门,山炮1257门,野炮503门,榴弹炮401门,掷弹筒38364具,火箭筒1191具,而步兵炮只有区区260门。
八路军新四军手中的利器
八路军新四军就不同,他们多从事游击战,火炮也要适应游击战。能够适应游击战的火炮无非是山炮和步兵炮,野炮,榴弹炮根本就没法带。
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李作鹏,回忆当年写道:敌人多路向梁山地区分进合击扑空后,即分散进行清剿,反复扫荡。日寇尤其对失去的两门野炮,心有不甘。大有不夺回这两门野炮决不罢休之决心。因此组织了又本地汉奸参加的两个专门追寻野炮的部队。他们采用的办法是,第一,逐村审问老百姓:看到八路军拉的大炮没有?拉到哪里去了?谁如实报告了,可以得到“皇军”奖金,谁知情不报,就要抓起来枪毙。第二,沿途寻找大炮车轮行动的辙迹,发现路上有炮轮运动的征候,就跟踪追击。这两门野炮日军本来是用汽车牵引的,因为伴随步兵出动扫荡,故改用军马牵引(报复扫荡时的日军野炮均用汽车牵引,以装甲车和汽车装载步兵伴行)。
在独山庄战斗中牵引野炮的洋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打伤,有的被部队牵走了,因此我们缴获野炮之后,没有军马牵引,只能采用大黄牛拉动。黄牛车很慢,一天走不了几公里,加上又要日隐夜行,几乎无法携带。由于敌情紧张,转移笨重,只得拉到巨野境内的一个地方,利用夜间秘密在野地挖了两个大坑,将炮埋藏起来,准备待敌人扫荡结束后再取出备用。然而鬼子终于将埋藏野炮的地方发现,把炮取出拉回去了。但那们九二步兵炮是用骡马驮载,行动轻便,我们一直没有丢失,并在以后的抗日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
野炮如此,如果用山炮打游击战,也很困难。毕竟光是马就需要六批,而且山炮的炮击需要专业炮兵,不是一般士兵能胜任的。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炮兵拙劣的表现,就说明复杂的山炮其实并不适合游击战,至少不适合没有受过什么炮兵训练的游击队。
但九二式步兵炮就不同,它重量轻,又可以拆卸成三个部分用骡马背,操作简直,必要时候直接用炮管瞄准都可以,简直就是为游击战度身定做的。
实际上,九二步兵炮的战果辉煌!
李作鹏的回忆也很好的表现这点:
    现在是秋高气爽,鸿雁南飞的季节。天宝山地区挂满枝头的甜梨已经成熟,早晚气候呈现寒意。解决了南大顶石寨以后,要继续解决天宝山的石寨,而天宝山石寨的面积要比南大顶石寨大三四倍,廉德三在这里亲自坐镇,反动力量比较强大,有三百余人,但现代化步枪至多不过二十条,主要是土枪土炮。这里距费县城只有二十余里,为了速战速决,决定有686团担任主攻,展开一个营兵力,由西而东进行突破。由特务营担任助攻,由东而西攻击敌人东面一段围墙地区。同时对费县方向警戒,准备阻击敌人增援。并拟使用在梁山战斗缴获的那门九二步兵炮,将石寨西侧围墙轰开缺口,以步兵从缺口冲进寨内进行攻击。我们指挥位置在炮兵阵地附近,距围寨不过四百米左右。
    因为有炮兵配合作战,部队与拂晓前展开,隐蔽地尽量靠近敌人,准备拂晓后再炮兵支援下发动攻击。上午8时开始炮击,由于我们的炮兵射击不够熟练,发射了七八颗炮弹,不是打远了,就是打近了,没有将围墙炸倒。那时的炮弹是特别珍贵的,虽然在白彦战斗中,我们缴获了日军几十发此种炮弹,但也不敢放手多用。于是再三命令炮兵指挥员把距离测量准确,瞄准后仔细检查无误再发射,不求速度而求准确。结果由发射数弹,仍然没有一弹命中目标。只得命令炮连立即停止射击。
    张仁初团长见此情况也急了,命令部队实行强攻攻,硬向上冲,冲锋号一阵接一阵的催战。但因坡度很陡,向上爬的速度慢,尤其敌人发现我向上接近,一面开枪射击,一面拼命扔石头,石头像冰雹一样地翻滚,使我部队无法前进,战士被石头砸伤不少,战斗形成相持状态。
    上午11时左右,陈光带师长由陶峪来到我们的指挥位置。此时张仁初团长已到东门查看地形去了。我把情况向他做了报告后,他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战场地形和敌我双方战斗的情况,然后对我说:“白天攻击,很难攻上去,即使炮兵打开围墙缺口,也很容易被敌人封锁,他不用打枪,只要抛滚石头,我们就不容易接近,因此要准备夜战,夜间看不清楚,枪打不准,抛滚石头也是盲目的,我们先采取各种欺骗敌人手段,暴露敌人弱点,然后避实击虚进行偷袭,你们在研究一下,白天不要再强攻了。“我们觉得师长讲的有道理,表示立即与686团首长共同研究,按照师长的指示执行。陈光停了两个多小时,就骑马回去了。
不久张仁初团长回来了,我把师长的指示告诉了他。张说:“看了东面地形,那边有一段围墙不高,而且坡度不大,我们部队可进到距围墙不到一百米左右的地方隐蔽。炮兵阵地距敌人不到二百米,可以直接瞄准射击。”他建议立即调整部署,争取黄昏前解决战斗。我同意张团长意见,并共同决定立即开始行动,把我们的指挥位置也移到东面去。大约在下午4时左右,已布置完毕,我们的指挥位置距敌人不到二百米。
  由于我在天宝山新庄工作过,由于戴着墨镜(李作鹏一只眼睛被日军毒气熏瞎,所以带着墨镜),不少敌人认识我,因此成了他们的射击目标。即将发起攻击时,跟随我的一个通讯员在我的侧后被枪弹击中,“咳哟”一声,仰面翻倒在地。我抬起身回头一看,其左胸部鲜血滋滋向上喷射。正在我转身之际,从右前方打来一枪,“啪”的一声,将我击中,子弹从我右下小腹进入,贯穿膀胱,从左臀部出来。这是颗老式粗造弹丸,子弹出口处的伤口有半寸之大。跟随我的人员,把我拖到稍安全地点,进行急救包扎。此时攻击信号已经发出,第一发炮弹就击中目标,跟上第二发炮弹,就把敌人围墙轰开一个缺口。炸得敌人鸡飞狗跳,鬼哭狼嚎。战士们随着手榴弹的爆炸,跳进围墙向纵深发展,战斗进展顺利。我虽负了重伤,仍一直观察到战斗结束,才躺在担架上抬下山来。
除了这门步兵炮以外,八路军还缴获了另外几门,但总体数量都很少。
之前山东军区为什么要仿造九二步兵炮,就是因为他们曾经在1941年1月13日,在潘溪战役中缴获了1门。这门炮在实战中发挥很大作用,摧毁了很多日伪的工事。
邱会作当年穿越日军的封锁线的时候,曾经仔细看过日军的炮楼。炮楼基本都是砖石结构,有的则是土木,墙壁其实往往只有两三个指头的宽度,但子弹是打不穿的。只是如果有炮,无论是什么炮,一炮下去就能打垮炮楼。
可惜,你就是没有炮,就对付不了。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以十倍兵力攻打东团堡这类炮楼,往往也伤亡惨重,耗费数日。为什么,因为只能靠人肉硬冲,成为炮楼中日军的靶子,伤亡巨大自然并不稀奇。
八路军当时对付他们没有好的办法,一是靠人海冲到碉堡下,然后扔手榴弹,集束手榴弹等。只是效果不佳,因为八路军手榴弹也都是黑火药,爆炸力很弱,集束也炸不动碉堡。后来就用所谓燃烧手榴弹,将手榴弹裹上棉花和硫磺,塞入日军射击孔。手榴弹爆炸以后会燃烧,如果烧到日军弹药箱,就有可能摧毁碉堡。
另外一个就更搓了,就是用太平车。当时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是曾思玉,在攻打阳谷一些据点时,他们发明了一种四个轱辘的太平车,上面放上桌子再铺上浸水的被子,然后放上炸药,在机枪掩护下推到碉楼前将其炸掉。只是,如果日军在炮楼外放置了铁丝网或者挖了壕沟,这就没用了。而且如果日军炮楼中有掷弹筒,一发掷弹筒的榴弹打过来就可以引爆太平车上的炸药,推车的战士会被炸得粉碎,所以更不使用。
所以九二步兵炮这种又有威力,又易于携带的火炮,简直就是八路军的原子弹。炮的威力可以在李作鹏的回忆录中看出,而炮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威慑。
1944年8月,八路军打伪军刘本功时候,步兵炮就成为支柱。面对地头蛇刘本功的几十个据点和数千伪军。八路军依靠1门九二步兵炮和区区200发炮弹,前后干掉30多个据点,打破长达100多里封锁墙封锁沟。
伪军本来不知道八路军有炮,所以往往依靠炮楼和轻武器顽抗,但一旦发现八路军有炮,自己无法对付,往往就投降。
在稍后攻打高庄集据点时,这个大炮楼里面住着一个连的伪军,轻机枪也有三四挺。伪军战斗力虽然不高,蹲在炮楼里面向外看开枪也没什么问题。炮楼周围都是空地,八路军如果靠步兵强攻,恐怕伤亡不轻。
最终,八路军决定拿出法宝九二式步兵炮!
但他们没有开炮,因为炮弹早就打完了。他们只是架在伪军能够看到的地方,装作瞄准,准备开炮的样子,然后派伪军的亲属进去劝降。
伪军见八路军有炮,自己没法抵抗,也逃不了,犹豫再三,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一弹没打,俘虏100多伪军,缴获各种枪械70,80支和大量弹药。据战士们回忆,它至少向敌人发射炮弹三千多颗,这可能是回忆的错误,但发射1000多发炮弹应该问题不大,毕竟当时八路军的兵工厂当时每个月也就可以制造250发70毫米炮弹。
遗憾的是,由于这门步兵炮被使用的太多,加上维护不佳,最终毁了。1945年5月18日,在豫北战役攻打郭小砦据点时,这门大炮炸膛了。不但炮被炸毁,还炸死了两个炮手,另外两个战士负重伤。
八路军如此,新四军也差不多。
1944年初新四军16旅48团也在缴获了1门!新四军突袭出来扫荡的日军小林中队,造成日军70多人伤亡,己方也伤亡100多人后,终究缴获了这门九二步兵炮。
丢了这门炮让日军联队长极为不满,他狠狠的打了小林中队长两个耳光,让他限期将步兵炮取回。小林中队长没有办法,带着400多人24小时追着步兵炮的车辙找。新四军只好拖着步兵炮四处转移,最终将火炮拆卸,隐藏在一口山间坟墓的棺材里。
日军找不到炮,被迫使用山东日军的作法。日军派伪军挑了成担的钞票,在各村敲锣宣布:谁报告大炮在何处,马上就将钞票就给谁。
可是,敲锣了1个月之久,这门炮仍了无踪迹。
日军无奈,又找到汉奸给新四军送信,大意是:如果新四军归还这门炮,保证永不扫荡郎广地区,新四军可以自由行动。有困难,要钱给钱,也可以用子弹换这门炮。如不归还这门炮,必杀得郎广地区鸡犬不留。
新四军没有理会。
日军见利诱不行,立即进行屠杀,他们将丢炮处的几个中国村庄全部烧光,将其中一部分村民列为通敌犯,活活吊死在路边的树上,有的则砍头示众。
找炮无果,日军高层很不高兴,将小林中队长解职,押回日本国内坐牢。
同年10月,长兴战斗打响。新四军为了攻打伪军据点,将这门步兵炮取出来安装好。遗憾的是,这门步兵炮仅有3发炮弹。但步兵炮本身就是一种威慑,该团使用这门炮,攻打日军白鱼埠据点,3发炮弹打过去,没有击中目标,却吓得该据点内2个连的伪军赶快缴械投降。
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军都缴获了大批日式装备,其中自然也包括大量的九二步兵炮。所以双方也有大量的使用。解放军除了仿造步兵炮以外,更制造了大量的70毫米榴弹。
迅速被淘汰
虽然在解放战争中大红大紫,但九二步兵炮其实早已经过时!其实这在抗战和太平洋战争中已经明显表示出来。
其实说起来,九二步兵炮被淘汰是必然的,它虽然兼有迫击炮和直瞄炮的特点,却都是初级水平,性能平平而已。
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个薛神医,他的兴趣是向所有武林高手学一套武功。结果,他身上的武功极为繁杂,少说也有几百套,而每一套都是很厉害的功夫。但是薛神医却没有把一套学的很厉害,都是浅尝即止,所以武功还是平平。
九二步兵炮也是这样。
在抗战中,九二步兵炮真正厉害的是作为直瞄炮使用,而不是迫击炮。国军只要能够保证迫击炮的数量,他们装备的仿制法国斯托克一布兰德81mm迫击炮的国产82毫米迫击炮,在局部火力上往往能够压制日军的步兵炮,只是因为国军迫击炮数量严重不足,这才让九二步兵炮有一定发挥的余地。
而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的九二步兵炮因为处于防御作战,又往往只能作为迫击炮使用,却有完全被美军强大且数量众多的迫击炮群所压制,只能作为游击火炮使用。
九二步兵炮作为迫击炮来说,性能是平平的。虽然它的精度较高,除此以外却别无优势。迫击炮的射程和威力同九二步兵炮大同小异,而迫击炮的射速很高,远非九二步兵炮可以企及的。
九二步兵炮射速为每分钟10发,而迫击炮普通射速为每分钟18发,必须的时候每分钟更可以高达36发。对于迫击炮来说,射击速度是极为重要的,在精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谁能短时间发射更多的炮弹,就可以压制住对方。
再从重量上来说,九二步兵炮虽然轻,毕竟还有200多公斤的重量,而同口径同威力的迫击炮,重量一般也就是50,60公斤,比前者轻太多了。
九二式步兵炮需要拆卸成3部分由马匹背负,或者拆卸成10个部分由10个士兵背着。但列强主要的81,82迫击炮往往就拆卸成3个部分由3个人扛着就走了,这一点九二步兵炮根本比不了。
说说装备上,由于九二步兵炮的重量大,需要11人的炮兵班,所以大队一级只能装备2门。而美军M1  81迫击炮由于只需要3个人操纵,营一级可以装备4到6门之多。
数量上有2到3倍的优势,射速又高出3倍,其他参数都差不多,九二步兵炮如何能够和迫击炮正面对抗呢?
再从制造上来说,虽然九二步兵炮很容易制造,造价也不高,但毕竟是传统火炮,零件高达120多个。
而迫击炮可以说是最容易制造的火炮,其他任何火炮都无法和他相比。
日军二战中制造了3000多门九二步兵炮,而苏联二战期间生产各种口径迫击炮38万门之多,就算兵工生产能力很差的国民政府也生产了各种口径迫击炮共1万2000多门,这是日军步兵炮根本无法企及的。
甚至九二式步兵炮引以为自豪的隐蔽,在迫击炮面前也算不了什么。迫击炮才是最适合隐藏的火炮,这也是世界性的共识了。即使在现代的车臣战争中,车臣军人在巷战中用迫击炮和狙击手重创俄军。狙击手不谈,由于迫击炮隐蔽性非常好,在城市废墟中根本无法发现,成为俄军最头疼的事情。俄军往往遭遇迫击炮突袭以后都是无能为力,只能光挨打。
至于九二步兵炮的直瞄炮优势,对于火炮数量严重不足的国军自然没有问题,但对于列强部队则算不了什么。
随着火炮技术的发展,火炮的精度,射程,反应速度都大大提高。团一级炮兵的观察员往往也携带者无线电同步兵一同前进。以往步兵炮完成的任务,团一级的榴弹炮也完全可以实现,直瞄炮的意义就不打了。
加上随着科技的进步,二战后期营一级部队已经开始普遍装备速射机关炮,中小型反坦克炮,无坐力炮,火箭筒,枪榴弹等等,进攻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再是没有步兵炮就对付不了敌人工事的时代了。
实际上,九二步兵炮作为直瞄炮也是性能平平。他也只能对付轻型野战工事,也就是木土工事和较薄弱的砖石工事,真正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它是打不掉的。这主要是步兵炮的炮弹初速太低,仅有197m/秒。
对于工事尚且如此,对于坦克装甲车更是无力。
由于初速低,有只有榴弹,九二式步兵炮对于100米近距离的坦克,也仅仅能击穿20毫米装甲,在1000米距离仅能击穿10毫米装甲,这么弱的反装甲能力几乎为零,根本没什么作用。
所以,虽然九二步兵炮在中国战场大红大紫,只能变相说明国军和八路军的落后。九二步兵炮在中国嚣张,只是他没有遇到更厉害的对手。
对于这一点,日本人自己也有很深的认识!
关东军中队长藤原彰写道:这样的训练持续进行了一个多月就到了1943 年9 月末,关东军
的参谋们要来视察我们第二十七师团的演习。其中一个观摩演习科目就是以中队规模的兵力进攻碉堡,被联队和大队指定为供参谋们视察的就是我们第三中队。这也许是因为我们中队平日的严格训练得到了联队长和大队长的好评吧。演习在来自于关东军、师团、联队、大队的众多军官的注视下开始。在配属的机关枪的掩护下,我们第三中队全体向着假设的碉堡阵
地匍匐前进。就像条令教给的那样,我们已经演练过多次了。但是一个关东军的参谋站在中队长的旁边声色俱厉地指责道:“中队长,你们在干什么哪?你们那样在地上爬行只不过是成为对方迫击炮和机关枪的目标罢了。”确实像那个参谋所说的那样,对于我们来说,因为没有消灭碉堡的有效手段,所以也没有有效地进攻碉堡的战术方法。由于不使用火力粉碎碉堡就不能前进,所以只能像条令所教给的那样匍匐前进接近碉堡,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那个参谋也应该知道条令上的规定吧。如果是这样,就要给部队配属必要的火力装备。我心里暗自想道。
以白刃突击作为步兵的看家本领的日本陆军的火力装备是相当薄弱的。步兵的主要武器就是日俄战争以后制式化的三八式步枪(因为是明治三十八年,即1905 年正式被陆军采用的)。三八式步枪因为是面向日本人研制的武器,所以重量轻,命中精度高,但口径只有6.5 毫米,威力比较小。在太平洋战场与日军作战的美军,以威力强大的自动步枪和机关枪作为步兵的主要武器,只要一支自动步枪扫射就能把冲锋突击的日本兵打倒了。如果是预定对苏作战,为了对抗苏军在碉堡里设置的机关枪,就必须给日军步兵配备逼近碉堡作战用的重兵器,但日军并没有那种近战用的重武器装备。日军所装备的火炮有:配备给联队的四一式山炮(明治四十一年,即1908 年正式被陆军采用),口径7.5 厘米;配备给大队的口径3.7 厘米的曲射步兵炮。
但是所有这些火炮都不适合于用来攻击对方的碉堡,而且火炮的数量也相当少,连各国都作为步兵炮配备给步兵使用的迫击炮也没有。关东军清楚地看到了新来的第二十七师团的对苏作战训练的质量,对观摩演习给予了“优秀”的评价,着实地让联队长和大队长都露了一回脸。但是,无论演习的成绩如何,以日军步兵的现有火力装备,真的能突破苏军的碉堡阵地吗?尽管由于诺门坎事件[ 注:1939 年5 月,日本关东军出动六万大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一带与苏军激战两个多月,日军惨败,损失两万人。] 而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日苏两军火力上的巨大差别,但即使到了1943 年,日本陆军对于单单凭借步兵的白刃突击就能打破苏军碉堡阵地的作战能力,还是深信不疑。那个参谋和我都认为,让所有的士兵匍匐前进,并不容易接近苏军碉堡,要冒很大的生命危险。
所以,九二式步兵炮被淘汰是必然的,其实日军在抗战中期已经明显的知道这一点。在实战中,由于多次在国军迫击炮上吃亏,基层日军曾经要求大量装备迫击炮,废除九二步兵炮。
日军随后在研发了九七式81毫米迫击炮(九七式曲射步兵炮),并且在1938年在部队列装。
这种迫击炮也是仿造法国斯托克一布兰德迫击炮,性能不比国军的82迫击炮要差,装备部队以后受到极好的评价。
但又是因为日军高层固执到愚蠢的旧有思维,九七式81毫米迫击炮并没有大规模装备日军,仍然是靠九二步兵炮顶着。
迫击炮大多是配发给二线部队或是傀儡国使用,大量装备迫击炮的日军部队,主要是归属海军的陆战队。因为在登陆作战和海岛作战中,步兵炮还是比较笨重,不利于搬运,而海岛复杂的环境往往让直瞄炮无法发挥作用,迫击炮才是最合适的。
在太平洋作战中,九二步兵炮已经力不从心,面对美军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它完全被压制,根本不是对手。作为直瞄火炮的话,美军大量的坚固工事和坦克又是他对付不了的,所以种种原因导致九二步兵炮在战后迅速被淘汰!
第二次国共战争结束后,步兵炮基本就退出了战场。
虽然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还有数量不少的九二步兵炮,却再也不是美军的对手。
在志愿军的火炮配置中,每个团有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步兵炮连(每连3到4门炮)。其中的步兵炮连,装备的就是92式步兵炮。但当时志愿军没有什么大口径火炮,迫击炮和步兵炮就成为步兵的唯一火力支柱。实战中,迫击炮尚且可以和美军抗衡,步兵炮则完全落后,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没用武器,又怎能在战场生存。所以步兵炮很快就被苏制的迫击炮大量取代,最终完全退出了现役。
不过这样也可以了,就像明星一样,九二步兵炮毕竟也有过辉煌的时代,它应该满足了。

德国IG42型步兵炮与日本92式步兵炮两者的优缺点和性能比较
IG42,口径75mm,长度1.79米,初速280米/秒,射程4800米,全重588公斤,射角为-10~40度,弹重5.97公斤由IG37发展而来,兼具反坦克的步兵支援的功能日本的92式步兵炮,口径70毫米,炮管长60厘米,全重212公斤,射角:-10度至+75度(有资料宣称可达80度以上);弹重3.8公斤(高爆弹);炮弹初速198米/秒从上述数据上看,除了尺寸小、火线低、仰角大意外,92步兵炮弱于德国货但要看使用环境,在中国战场,道路情况差,交战方式主要是轻步兵作战,远程火力威胁少,目标防护差。这种情况下,92步兵炮就很好用,能伴随突击队前进,直接提供火力支援而德国的IG42威力大的优势变得不明显,反过来,火炮重量大、移动不便的劣势就凸显了在中国战场,92步兵炮更胜一筹但在欧洲和非洲战场,交战双方基本实现摩托化,道路条件好,目标防护强,这种情况下,兼具反坦克功能的IG42更好尤其是进行城市攻坚战时,92步兵炮的威力小,不足以对付钢筋混凝土结构。东野在营口战役中就遇到过这个问题,92步兵炮近距离射击后,仅仅只能在墙体上打出碗口大小的窟窿。
日本九二步兵炮70mm口径为何不用75mm
日本和欧洲诸国面对的作战环境不同中国和亚洲普遍缺乏良好的道路,交通基本靠走。在欧洲,团级的支援火炮都是105以上的,75毫米的都算是轻型火炮,而在亚洲,75毫米就算是重炮了 日本当时的38野炮,是师级的支援火炮,口径75毫米,需要6-8匹马来拉,团一级的41式山炮,也需要2匹马拉 在这种情况下,大队级的92步兵炮自然要更轻便,以便于跟上行动,处于减重考虑,日本人选择了尺寸较小的70毫米 另外一种考量可能是基于以往武器延续性考虑,从甲午战争开始,道日俄战争,日本人的大队炮就是70毫米的,92步兵炮选择70这个口径,可能也有成本考虑,充分消耗之前的弹药库存
平津战役里那门不像是原装92步兵炮啊?炮管感觉明显偏长
平津里的那门是长身管的, 瞅着是日制的战防炮
其实这个挺好,一门就解决了曲射/平射,作为营炮很称手
日本步兵凭借三八大盖就能横扫大半个中国

只能说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更加落后。。。
这里把92炮在抗战中在我军的念想过分拔高了,200公斤的分量还是重把迫击炮改平用虽是无奈选择确实更合理些
日军的大队相当于我军的营一级,不知道当时美欧军队营一级装备什么。我军后来普遍装备营属迫击炮、营属无座力炮,是参照苏联的二战的经验。说明日军当时的营火力还是很强的。
日军的大队相当于我军的营一级,不知道当时美欧军队营一级装备什么。我军后来普遍装备营属迫击炮、营属无座 ...
日军大队相当于团级。
夜色阑珊 发表于 2016-4-2 10:44
日本步兵凭借三八大盖就能横扫大半个中国

只能说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更加落后。。。
显然,小日本横行中国靠的不是三八大盖。
灌水尉 发表于 2016-4-2 10:09
其实这个挺好,一门就解决了曲射/平射,作为营炮很称手

在一战的时候是这样。到了二战这就是坑爹的武器。
二战时,作为营炮,82迫加82无完爆92式步兵炮。
请问文中老萨是萨沙还是萨苏?百度出的九二步兵炮文章二者都有!
偷偷的猫 发表于 2016-4-5 17:24
日军大队相当于团级。
日军一个1100人编制的大队是中队之上的编制,与同期的中国军队相比,它远大于一个营,但又明显小于一个团,处于营团两级之间。日军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有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更上一级的联队里。四个步兵中队(一些大队只有3个);一个机枪中队;一个55人的炮小队(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弹药分队,两个15人的炮分队各装备1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小队,两个31人的炮小队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中队中,极少一些可以分到20毫米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小队。
曾经使用的得心应手
日军一个1100人编制的大队是中队之上的编制,与同期的中国军队相比,它远大于一个营,但又明显小于一个团 ...
很明显就是团级。中国国军大多数一个师也就45千人。
这篇文章好久以前就看到过了,居然不是坟。

LZ还是补个链接吧。
fbizn 发表于 2016-4-5 17:36
在一战的时候是这样。到了二战这就是坑爹的武器。
二战时,作为营炮,82迫加82无完爆92式步兵炮。
你是说79之战是二战水平
konglong9909 发表于 2016-4-6 09:32
日军一个1100人编制的大队是中队之上的编制,与同期的中国军队相比,它远大于一个营,但又明显小于一个团 ...
和武警边防大队差不多
fbizn 发表于 2016-4-5 17:36
在一战的时候是这样。到了二战这就是坑爹的武器。
二战时,作为营炮,82迫加82无完爆92式步兵炮。
二战时期哪家装备82无了?
2016-4-6 14:24 上传

偷偷的猫 发表于 2016-4-5 17:24
日军大队相当于团级。
日军小队对应排,中队对应连,大队对应营,联队对应团。
不是穷的实在没办法根本看不上这玩意,我有本70年代民兵92炮操作手册,只能说性能捉鸡,给民兵玩玩。
日军大队相当于团级。
从编制看应该是营级,联队相当于团,旅团相当于师,师团相当于军,军相当于集团军,方面军相当于战区。不能因为国军不满编,就抬高对方的编制。
也就这欺凌一下处于农业社会的中国而已
看来破交战还是很有用的
阎锡山炮多,老首长随部队打进太原后,第一个印象就是满城大炮,每逢街角必有炮,晋造炮基本仿日。
此炮在大兵团作战中用处有限,成本和炮弹成本制造难度比迫击炮高好几个数量级。日本人最后自己都大量装备81毫米迫击炮作为大队炮用。
偷偷的猫 发表于 2016-4-5 17:24
日军大队相当于团级。
联队相当于团一级,大队相当于营级,中队相当于连级,小队相当于排级
联队相当于团一级,大队相当于营级,中队相当于连级,小队相当于排级
不是的。

日军其实没有营级,历来是小团直属大连。团比其他国家小,连比其他国家大。现在也是如此。

抗战时的大队就是小团,中队就是大连。
天刑 发表于 2016-4-7 16:34
不是的。

日军其实没有营级,历来是小团直属大连。团比其他国家小,连比其他国家大。现在也是如此。
陆自以前是团-连结构,不过之前说日本现在开始在一些部队中建立营一级编制
夜色阑珊 发表于 2016-4-2 10:44
日本步兵凭借三八大盖就能横扫大半个中国

只能说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更加落后。。。
      哪有那么简单,1.28事变,19路军和张治中的中央军第5军打得都不错,长城抗战也是惜败,让中国大多数人都认为日本并不可怕,只要奋起抵抗就能赶走日本人,没几个能认识到需要付出多大的民族牺牲。在军事准备上,也依据老的经验,基本上是一战似的线性防御。
     而日本的军事准备是认真考虑如何突破堑壕阵地的,如步兵炮、平射炮、毒气、渗透战术(在马来亚表现的淋漓尽致),空军和炮兵的配合等等,从技术层面上,比GMD军队先进的多,绝不是靠三八大盖打胜的战争。
20141014 发表于 2016-4-6 10:30
你是说79之战是二战水平
79之战还真到不了欧洲战场的水平      
fbizn 发表于 2016-4-5 17:36
在一战的时候是这样。到了二战这就是坑爹的武器。
二战时,作为营炮,82迫加82无完爆92式步兵炮。
你这是把解放军穿越到二战了吧

82迫是苏械部队标配

82无更搞笑了,二战哪家有啊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6-4-7 10:48
阎锡山炮多,老首长随部队打进太原后,第一个印象就是满城大炮,每逢街角必有炮,晋造炮基本仿日。
据说太原国民党守军有900多门炮
quweiping 发表于 2016-4-7 21:17
哪有那么简单,1.28事变,19路军和张治中的中央军第5军打得都不错,长城抗战也是惜败,让中国大多 ...
长城抗战根本就不是惜败,其实就是完败

再打下去,马上就要迅速失衡

应该说国民党军当时收缩的还算及时,政治解决跟的也不慢
否则就更难看了
92炮操作图例上炮手骑在大架上操作的设计挺有意思的。

看来92炮比较小,身材高胖一点的射手恐怕施展不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