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子胎死腹中的“王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10:12


对抗M4和T-34的产物
   在二战的初期和中期,日本军队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为主,战斗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坦克作战的能力。但是,由于日本在战争的初期和中期,主要在中国大陆及东南亚作战,作战对象基本上没有坦克部队或仅装备少量坦克,反坦克火力也较弱,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扬威。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日本坦克的发展。二战的中后期,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面对美军强大的M3/M4中型坦克,日本的各型小坦克显得不堪一击,使日军感到“切肤之痛”。痛定思痛的结果,是紧急研制能与对方坦克作战的三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于1943年开始研制,1944年研制成功,共生产了约150辆(一说60辆),成为小日本的最后一张“王牌”。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可以说是三式中型坦克的继续和发展。

对抗M4和T-34的产物
   在二战的初期和中期,日本军队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为主,战斗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坦克作战的能力。但是,由于日本在战争的初期和中期,主要在中国大陆及东南亚作战,作战对象基本上没有坦克部队或仅装备少量坦克,反坦克火力也较弱,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扬威。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日本坦克的发展。二战的中后期,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面对美军强大的M3/M4中型坦克,日本的各型小坦克显得不堪一击,使日军感到“切肤之痛”。痛定思痛的结果,是紧急研制能与对方坦克作战的三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于1943年开始研制,1944年研制成功,共生产了约150辆(一说60辆),成为小日本的最后一张“王牌”。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可以说是三式中型坦克的继续和发展。


根据现行的资料所知,四式主要分为实作型和量产型两类。

根据现行的资料所知,四式主要分为实作型和量产型两类。


这张图给出了试作型和量产型的区别


这张图给出了试作型和量产型的区别


  日军97式坦克


  日军97式坦克


日本三式中型坦克

日本三式中型坦克


    四式坦克难成气候
    二战刚刚结束时,美军一个考察团的成员在第4研究所见到四式坦克时,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四式坦克能大量制造出来,太平洋战场的历史将要改写”。那么,四式中型坦克是怎样一种坦克呢?

    四式中型坦克的研制代号为“奇托”(日文假名为チト),研制工作于1942年9月开始,此时美军已经攻占了瓜达尔卡尔纳岛,战局已经开始出现了不利于日军的局面。试制一号车上,装的是长身管的57毫米反坦克炮。射击试验表明,这种火炮的穿甲威力明显不足。所以,一号车仅制成一辆,未能定型。后来所说的四式中型坦克,实际上是由“奇托”二号车发展而来的。在二号车上,最重大的变化是,火炮的口径达到75毫米。战斗全重也由一号车的不足20吨增加到二号车的27.3吨。控制研制进度的关键部件是火炮。新研制的火炮为四式75毫米高射炮。这种火炮与三式坦克上的75毫米火炮不同,是在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毫米高射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穿甲威力大大提高。由于研制火炮耗费了时间,所以四式中型坦克直到1945年初才研制成功。四式中型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四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8吨,和以前日本的只有10多吨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四式坦克车全长6.343米,车全宽2.865米,车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来要大一圈。乘员为5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副驾驶员。其整车的内部布置如图所示。车体前部为驾驶室和传动装置,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舱。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这种总体布置方式,在二战中的坦克上相当普遍。其主要优点是坦克的纵向布置较合理,纵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点是使整车的高度增加。
   
    四式中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为四式75毫米高射炮(新75高)。原来是准备用于五式中型坦克的,并准备采用自动装弹机。由于研制时间紧急,被迫去掉了自动装弹机装到四式坦克上。但它至少说明,在二战期间日本已经开始研制了用于坦克上的自动装弹机。采用的弹种有:一式穿甲弹和试制四式榴弹。发射一式穿甲弹时,在1 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75毫米厚的钢装甲。为提高穿甲威力,在强化弹体材料的同时,还在弹头内加装65克高猛炸药。弹药基数为77发。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5 400发。
    动力装置为V型12缸风冷柴油机,最大功率412马力(303千瓦)。采用风冷柴油机为动力装置,为二战中日本坦克的一大特点。除了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外,还具有启动性好、保养容易等优点。行动装置采用混合平衡式悬挂装置,即第1、2,第3、4和第6、7负重轮两个为一组,第5负重轮为独立的。每侧有7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其实,区分三式、四式和五式坦克,单看负重轮数量即可,分别为6个、7个和8个。由于车重增加,履带板的宽度由三式的330毫米增加到450毫米。最大速度为43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300千米。
   
    车体为焊接结构,炮塔为铸造、焊接和螺接混合式结构,分三部分铸造,然后焊接起来,防盾部分又采用了螺接方式。这种混合式的炮塔加工方式,比起日本坦克原来的铆接方式是一大进步,但比起整体铸造炮塔或全焊接炮塔,在技术上要相对容易些。车体的装甲厚度为15~35毫米,炮塔的装甲厚度为50毫米。四式中型坦克仅制成6辆,还没等拿到战场上一试身手,小日本便投降了。战后,美军曾将1辆缴获的四式中型坦克运回美国,拿回去“研究研究”。

    四式坦克难成气候
    二战刚刚结束时,美军一个考察团的成员在第4研究所见到四式坦克时,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四式坦克能大量制造出来,太平洋战场的历史将要改写”。那么,四式中型坦克是怎样一种坦克呢?

    四式中型坦克的研制代号为“奇托”(日文假名为チト),研制工作于1942年9月开始,此时美军已经攻占了瓜达尔卡尔纳岛,战局已经开始出现了不利于日军的局面。试制一号车上,装的是长身管的57毫米反坦克炮。射击试验表明,这种火炮的穿甲威力明显不足。所以,一号车仅制成一辆,未能定型。后来所说的四式中型坦克,实际上是由“奇托”二号车发展而来的。在二号车上,最重大的变化是,火炮的口径达到75毫米。战斗全重也由一号车的不足20吨增加到二号车的27.3吨。控制研制进度的关键部件是火炮。新研制的火炮为四式75毫米高射炮。这种火炮与三式坦克上的75毫米火炮不同,是在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毫米高射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穿甲威力大大提高。由于研制火炮耗费了时间,所以四式中型坦克直到1945年初才研制成功。四式中型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四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8吨,和以前日本的只有10多吨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四式坦克车全长6.343米,车全宽2.865米,车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来要大一圈。乘员为5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副驾驶员。其整车的内部布置如图所示。车体前部为驾驶室和传动装置,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舱。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这种总体布置方式,在二战中的坦克上相当普遍。其主要优点是坦克的纵向布置较合理,纵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点是使整车的高度增加。
   
    四式中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为四式75毫米高射炮(新75高)。原来是准备用于五式中型坦克的,并准备采用自动装弹机。由于研制时间紧急,被迫去掉了自动装弹机装到四式坦克上。但它至少说明,在二战期间日本已经开始研制了用于坦克上的自动装弹机。采用的弹种有:一式穿甲弹和试制四式榴弹。发射一式穿甲弹时,在1 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75毫米厚的钢装甲。为提高穿甲威力,在强化弹体材料的同时,还在弹头内加装65克高猛炸药。弹药基数为77发。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5 400发。
    动力装置为V型12缸风冷柴油机,最大功率412马力(303千瓦)。采用风冷柴油机为动力装置,为二战中日本坦克的一大特点。除了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外,还具有启动性好、保养容易等优点。行动装置采用混合平衡式悬挂装置,即第1、2,第3、4和第6、7负重轮两个为一组,第5负重轮为独立的。每侧有7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其实,区分三式、四式和五式坦克,单看负重轮数量即可,分别为6个、7个和8个。由于车重增加,履带板的宽度由三式的330毫米增加到450毫米。最大速度为43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300千米。
   
    车体为焊接结构,炮塔为铸造、焊接和螺接混合式结构,分三部分铸造,然后焊接起来,防盾部分又采用了螺接方式。这种混合式的炮塔加工方式,比起日本坦克原来的铆接方式是一大进步,但比起整体铸造炮塔或全焊接炮塔,在技术上要相对容易些。车体的装甲厚度为15~35毫米,炮塔的装甲厚度为50毫米。四式中型坦克仅制成6辆,还没等拿到战场上一试身手,小日本便投降了。战后,美军曾将1辆缴获的四式中型坦克运回美国,拿回去“研究研究”。
老猫成贼 发表于 2015-4-14 22:04
日军97式坦克
这个图片错了


日本四式中型坦克

日本四式中型坦克
四式坦克总体布置剖视图


在东京被美军接管的四式中型坦克

在东京被美军接管的四式中型坦克
四式中型坦克的四向视图


看起来有种苏式坦克的味道。

看起来有种苏式坦克的味道。
    五式坦克胎死腹中
   
    五式中型坦克,是作为“本土决战兵器”而研制的。研制大纲中要求,首先要增强火炮威力,其次要强化装甲,随之而来的必然要增大发动机的功率。研制的代号为“奇利”(日文假名チリ)。
    试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还是长身管的75毫米坦克炮,由大阪陆军造兵厂研制。试制的样炮于1944年8月完成,8~10月间进行弹道性能试验,10~11月间在陆军战车学校先装到四式坦克上进行实用性试验,12月至1945年1月在中国东北北部(日本人称为“北满”)进行寒区适应性试验。原计划装自动装弹机,由于“战局迅速恶化”,不得不取消自动装弹机,以求尽快装车。射击试验表明,这种火炮的射弹散布很小,穿甲威力提高,是一种性能不错的火炮。然而,由于日军节节败退,美军很快要打到日本本土,这样,五式中型坦克仅制成1辆样车,停留在样车研制阶段,最终未能定型。
   
    五式中型坦克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型,外形上很相似,但车体加大、加长,每侧有8个负重轮,炮塔也改为全焊接结构。这些成为识别五式坦克的外部特征。其战斗全重达到了约35吨,比四式坦克重了约4吨,乘员仍为5人。车长7.307米,车宽3.07米,车高3.049米。各部位的装甲厚度与四式中型坦克大同小异,但车体前部侧面的装甲厚度增加到50毫米。从外观上看,已经具有战后第一代坦克的一些特征,但整车的高度较高。
   
    其主要武器为五式75毫米坦克炮,穿甲威力较四式坦克的火炮有一定提高,弹药基数78发。车体上还装有1门37毫米火炮,弹药基数为124发。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重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3 000发以上。另有2支冲锋枪,携弹药300发。武器及弹药的布置如图所示。动力装置为500马力风冷柴油机,并准备在Ⅱ型上加增压器。还有一个方案是安装研制中的98式800马力的液冷汽油机,由德国的BMW航空发动机改装,但装车的还是风冷柴油机。每侧有8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每两个负重轮为一组,为平衡式悬挂装置。五式坦克的履带较长,即长宽比较大,转向性能不太好。坦克的最大速度为4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200千米,最大爬坡度为30度,最大越壕宽2.8米。
   
    总之,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一改二战时日本小坦克的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其综合性能仍然不如T-34和M4中型坦克,即使能造出几百辆、上千辆,仍然挽救不了日本军国主义灭亡的下场。
五式战车想像。


日本五式中战车
五式中型坦克,是作为“本土决战兵器”而研制的。研制大纲中要求,首先要增强火炮威力,其次要强化装甲,随之而来的必然要增大发动机的功率。研制的代号为“奇利”(日文假名チリ)。
动力
研制从1942年开始,在承袭了以往坦克设计的基础上,扩大了车体,由于尺寸的增加,重量也增加到35吨。为适应车体尺寸和重量的增加,负重轮增加到8对,每边分别使用了4组日本传统的水平弹簧悬挂系统,履带宽增加到600毫米。重量的增加,使五式自然也要使用大功率的发动机。但由于当时日本被大功率柴油机的实用化困难所困饶,故使用了由航空发动机改进而来的汽油发动机。并准备在五式改进型上搭载日本特有的气冷柴油机。
五式样车采用的是由“宝马”航空汽油发动机改进而来的九八式800马力发动机,虽然设计功率为800马力,但实际上只能达到550马力,对于坦克来说,这个功率实在太小了点。五式的改进型原来准备装载日本特有的气冷柴油机,但由于没能付诸实施,因此也就不好评论了。由于采用了与九七式坦克相同的变速装置,因此五式上面需要专门设置一名人员来操纵它。
五式采用了600毫米宽的履带,这对日本坦克来说是从未有过的。它的最大速度45千米/时,行程200千米。由于没有实车,也不好说五式坦克的机动力的好坏。就连德国在开发“虎”式和“豹”式等坦克时,也为了保证发动机、传动机构等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而非常头疼。所以对日本人来说,能够造出如此“巨大”的五式战车,并达到实用程度已是天大的造化了。
火炮
五式的炮塔和四式坦克不同,原计划使用75毫米炮,为了扩大车内容积,采用了箱式的炮塔结构。四式的炮塔采用了铸造式,而五式变为焊接式。使用的75毫米炮与四式的完全相同,但五式原计划使用日产88毫米炮,此炮是日军在中国掳获的德国造弗拉克18式(FLAK18)45倍径88毫米炮后仿造的九九式高射炮的车载型。炮口初速为808米/秒,弹重8.1千克,穿甲能力为87mm/1000米 (60度倾角),72mm/2000米。不可否认,日本在兵器基础工业方面的缺陷使99式88毫米炮的车载型与德国同型高炮相比,性能至少相差了10%-20%。在五式车体的左前方还安装了一门37毫米炮,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看来五式还是没有脱离“阵地突破战车”的影响。
由于没有实车,五式坦克瞄准器的性能、炮塔旋转速度和命中率都没有准确的依据,连备弹量也只有装75毫米炮的五式样车数据。根据资料,在使用75毫米炮弹的样车上共备弹100发。四式坦克上的75毫米炮初速为520米/秒,再结合一下德国火炮的高初速和威力,可以想象装有75毫米炮的五式在火力上有多么可怜。
如果五式装88毫米炮的话,由于弹药的扩大,其数量自然会减少,即使安排得当,炮弹数量也只能达到70发左右。而在同样装88毫米炮的虎I坦克上,可带弹92发。火炮的射速也不清楚,75毫米炮的样车上装有半自动装弹装置,但如果是88毫米炮的话,也就无法使用这种装弹装置了。如果没有辅助装置的话,对于体格弱小的日本兵来说,在狭窄的炮塔内装填88毫米炮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五式的车体前部装有一门射界有限的37毫米炮,备弹量为l02发,车体机枪和炮塔并列机枪都是九七式7.7毫米机枪。由于37毫米炮的装备毫无用处,如果把它取消的话,还可以增加主炮的备弹量。
装甲
装甲方面,五式战车采用了箱式结构,但它的车体基本是由平直的装甲板组成,似乎也考虑到了防弹性能。各钢板的组合也采用焊接方式。各部分装甲厚度为:车体前下部35毫米/65度, 前上为50毫米/13度,前上面为20毫米/80度,战斗室前部为75毫米/10度,前侧 面为50毫米/10度,侧面下部为35毫米/ 0度,上部35毫米/l 3度,车体后下部为 20毫米/40度,后上部35毫米/0度,车体顶部20毫米,车体底部12毫米。炮塔正面厚75毫米/15度,前侧50毫米/10度, 侧面35毫米/13度,后面50毫米/10度, 顶部为20毫米。在前部装甲面上,开了许多观察口和小舱口、机枪射击口等,降低了装甲防护力,五式的装甲防护程度与德国IV号基本相同,它的前部装甲厚度只是二战后期的最低限度,其侧部和后部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从日本坦克技术水平上说,已经是最高水平了。
五式坦克在1945年3月完成了首辆样车的车体和炮塔,但还没进行最后的组合,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完成。战争结束后,五式的车体被送往美国进行研究,之后下落不明,估计同伊-400型潜艇一样被销毁。


日本五式中战车
五式中型坦克,是作为“本土决战兵器”而研制的。研制大纲中要求,首先要增强火炮威力,其次要强化装甲,随之而来的必然要增大发动机的功率。研制的代号为“奇利”(日文假名チリ)。
动力
研制从1942年开始,在承袭了以往坦克设计的基础上,扩大了车体,由于尺寸的增加,重量也增加到35吨。为适应车体尺寸和重量的增加,负重轮增加到8对,每边分别使用了4组日本传统的水平弹簧悬挂系统,履带宽增加到600毫米。重量的增加,使五式自然也要使用大功率的发动机。但由于当时日本被大功率柴油机的实用化困难所困饶,故使用了由航空发动机改进而来的汽油发动机。并准备在五式改进型上搭载日本特有的气冷柴油机。
五式样车采用的是由“宝马”航空汽油发动机改进而来的九八式800马力发动机,虽然设计功率为800马力,但实际上只能达到550马力,对于坦克来说,这个功率实在太小了点。五式的改进型原来准备装载日本特有的气冷柴油机,但由于没能付诸实施,因此也就不好评论了。由于采用了与九七式坦克相同的变速装置,因此五式上面需要专门设置一名人员来操纵它。
五式采用了600毫米宽的履带,这对日本坦克来说是从未有过的。它的最大速度45千米/时,行程200千米。由于没有实车,也不好说五式坦克的机动力的好坏。就连德国在开发“虎”式和“豹”式等坦克时,也为了保证发动机、传动机构等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而非常头疼。所以对日本人来说,能够造出如此“巨大”的五式战车,并达到实用程度已是天大的造化了。
火炮
五式的炮塔和四式坦克不同,原计划使用75毫米炮,为了扩大车内容积,采用了箱式的炮塔结构。四式的炮塔采用了铸造式,而五式变为焊接式。使用的75毫米炮与四式的完全相同,但五式原计划使用日产88毫米炮,此炮是日军在中国掳获的德国造弗拉克18式(FLAK18)45倍径88毫米炮后仿造的九九式高射炮的车载型。炮口初速为808米/秒,弹重8.1千克,穿甲能力为87mm/1000米 (60度倾角),72mm/2000米。不可否认,日本在兵器基础工业方面的缺陷使99式88毫米炮的车载型与德国同型高炮相比,性能至少相差了10%-20%。在五式车体的左前方还安装了一门37毫米炮,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看来五式还是没有脱离“阵地突破战车”的影响。
由于没有实车,五式坦克瞄准器的性能、炮塔旋转速度和命中率都没有准确的依据,连备弹量也只有装75毫米炮的五式样车数据。根据资料,在使用75毫米炮弹的样车上共备弹100发。四式坦克上的75毫米炮初速为520米/秒,再结合一下德国火炮的高初速和威力,可以想象装有75毫米炮的五式在火力上有多么可怜。
如果五式装88毫米炮的话,由于弹药的扩大,其数量自然会减少,即使安排得当,炮弹数量也只能达到70发左右。而在同样装88毫米炮的虎I坦克上,可带弹92发。火炮的射速也不清楚,75毫米炮的样车上装有半自动装弹装置,但如果是88毫米炮的话,也就无法使用这种装弹装置了。如果没有辅助装置的话,对于体格弱小的日本兵来说,在狭窄的炮塔内装填88毫米炮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五式的车体前部装有一门射界有限的37毫米炮,备弹量为l02发,车体机枪和炮塔并列机枪都是九七式7.7毫米机枪。由于37毫米炮的装备毫无用处,如果把它取消的话,还可以增加主炮的备弹量。
装甲
装甲方面,五式战车采用了箱式结构,但它的车体基本是由平直的装甲板组成,似乎也考虑到了防弹性能。各钢板的组合也采用焊接方式。各部分装甲厚度为:车体前下部35毫米/65度, 前上为50毫米/13度,前上面为20毫米/80度,战斗室前部为75毫米/10度,前侧 面为50毫米/10度,侧面下部为35毫米/ 0度,上部35毫米/l 3度,车体后下部为 20毫米/40度,后上部35毫米/0度,车体顶部20毫米,车体底部12毫米。炮塔正面厚75毫米/15度,前侧50毫米/10度, 侧面35毫米/13度,后面50毫米/10度, 顶部为20毫米。在前部装甲面上,开了许多观察口和小舱口、机枪射击口等,降低了装甲防护力,五式的装甲防护程度与德国IV号基本相同,它的前部装甲厚度只是二战后期的最低限度,其侧部和后部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从日本坦克技术水平上说,已经是最高水平了。
五式坦克在1945年3月完成了首辆样车的车体和炮塔,但还没进行最后的组合,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完成。战争结束后,五式的车体被送往美国进行研究,之后下落不明,估计同伊-400型潜艇一样被销毁。
日本五式中型战车



97式长了个T-26模样?
啊,下面的改动我没看到

老猫成贼 发表于 2015-4-14 22:04
日军97式坦克


97式长了个T-26模样?
啊,下面的改动我没看到
1233rd 发表于 2015-4-14 22:07
这个图片错了
已经改了,原文错了,直接发上来了。
这玩意就算是诞生了,日本也没资源大规模生产

就算生产了,也禁不住M4和T34-85拼几回合
是不是这个??


        4式坦克性能甚至不如德军低端普及型坦克4号H,只生产出来样车,没有批量生产。最顶尖的所谓5式,虽然打算搭载88mm火炮,但是竟然还有车体37mm火炮这种早就过时的设计,不但毫无用处还影响车体装甲,所以防护力还是不行,大致相当于4号H,4号H在大战后期已经开始落伍了,日本的坦克水平较其他主要交战国差太远了,就跟意大利相当吧。但是谁让当时的中国那么渣呢,这些破日本坦克还是横行中国战场。
      最无法理解的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不多几辆97式也能横扫国军,不知道国军那么多美援的37mm,57mm反坦克炮,火箭筒都是干什么用的,哪个不能秒杀97式啊。



        4式坦克性能甚至不如德军低端普及型坦克4号H,只生产出来样车,没有批量生产。最顶尖的所谓5式,虽然打算搭载88mm火炮,但是竟然还有车体37mm火炮这种早就过时的设计,不但毫无用处还影响车体装甲,所以防护力还是不行,大致相当于4号H,4号H在大战后期已经开始落伍了,日本的坦克水平较其他主要交战国差太远了,就跟意大利相当吧。但是谁让当时的中国那么渣呢,这些破日本坦克还是横行中国战场。
      最无法理解的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不多几辆97式也能横扫国军,不知道国军那么多美援的37mm,57mm反坦克炮,火箭筒都是干什么用的,哪个不能秒杀97式啊。

日本帝国陆军的最后一搏——五式中战车


引擎方面,为了启动这一庞然大物,采用了飞机用的、ハ9-II乙 川崎九八式八〇〇马力発动机(液冷V型12気筒)的小型化,其550马力,能够让五式在携带燃料的情况下行进180km到200km。而采用三菱重工は无クラッチ操向変速机后能让本车行动速度得到巨大提升,最高时速到达了42km/h。而新型的悬挂装置使得自重37吨的五式中型战车,履带幅600mm,接地压力为0.6到0.7kg/平方cm。越壕沟能力为3.0m。涉水深度为1.2m。


日本帝国陆军的最后一搏——五式中战车


日本帝国陆军的最后一搏——五式中战车
老猫成贼 发表于 2015-4-14 22:50
日本帝国陆军的最后一搏——五式中战车
我去,个头赶上虎王了,虎王说实话打坦克世界的时候感觉还不如虎式,个头太大没地方躱,到处挨黑枪。
我说有个图片97式还有八一呐。
97式确实看着不咋样。
日本人能做出这么大的战车,看来是被美国和苏联虐待惨了,反思后的结果。
老猫成贼 发表于 2015-4-14 23:07
日本人能做出这么大的战车,看来是被美国和苏联虐待惨了,反思后的结果。
倒数第二张不是战争之人的图片吗........当时看到日军出的这个坦克我都傻掉了
二战日本帝国末日余晖
五式中战车简介
日本五式中战车是日本帝国陆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所研制的一种中型坦克,其比当时日本拥有的最先进中战车—四式中战车来的更重型、战斗力更强。
日本五式中战车的原型车于1945年5月完成,该车并未有武装。此项目很快地因为人力短缺与资源不足而被弃置,改将资源集中于较为小型和实际的四式中战车。如同其他许多日本在大战后期所开发的武器,因为缺乏原料而无法生产,以及因为盟军的猛烈轰炸严重妨碍而迟迟无法脱离原型阶段。
五式中战车有着四式战车的加长型底盘,有8个路轮而非四式的7个。使用的是日本的通用履带、前部驱动轮与后部惰轮的设计。五式战车也有着斜面装甲,车前装甲最大厚度为75毫米。   
五式战车起初设计是以柴油引擎为动力,但直到战争结束前尚未开发出足够动力的引擎,因此将陆军淘汰的九八式轻轰炸机的Ha-9II乙型发动机备料改装成战车用,并安装车辆用变速装置;Ha-9发动机为德国BMW VI发动机技术转移给川崎重工生产之型号,苏联的于1930年代初期生产的BT-7轻坦克、T-28坦克、T-35重型坦克之M-17发动机也是以BMW系V型汽缸空用发动机转用而成。然而测试时,空中标准最大出力800匹马力的川崎九八式ハ9-II乙引擎,在战车上的出力却仅有550匹马力。   
引擎室的设计仿造M3轻坦克,引擎室的上方与尾部下方设置可开式大型仓盖,可以简单的将引擎吊出节省后勤压力。   
武装方面,原本预计要装载与四式战车相同的五式75毫米战车炮(以四式7.5厘米高射炮改良而成),并搭配半自动装填系统降低成员负担。但该想法很快地被否决,并打算量产版本改装载九九式88毫米防空炮。次要武装为一门副炮—一式37毫米战车炮和一具同轴九七式车载重机枪,后者主要用来对付步兵的近距离接战。
战车对战,但仍特别注重伴随掩护步兵的性能,这种中战车与97式中战车虽有瓜葛,但在理论上基本属于全新发展,战争中只有样车,至于5式中战车的战斗能力,很多专著中称其是日军二战时期最强的中战车,或者说至少与4式中战车也相当,不过如按战车对战角度看,似乎4式中战车综合能力还更强些。
5式中战车的设计思路实际是丁型试制战车的发展,而不是97式中战车的深度发展,在这一点上可以说5式中战车至少在发展初期与97式中战车系列无瓜葛,丁型试制战车是偌门坎作战以后,日军参考了毛子的坦克研制的一种战车战型中战车,不过这型中战车与97改中战车竞争失败,没有实际量产,这种试制战车在战车战能力方面不亚于97改,并同样有巨大发展潜力,但压制步兵的能力不如97改,此外成本也较高,所以在与97改的竞争中失败,随即发展停止。
1944年日军重新恢复了新战车的研制,开始紧急研制各种新式战车,日军也在原来的丁型试制战车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中战车,这就是5式中战车,5式中战车原本计划使用全新的悬挂系统,射控系统以及车体结构,但因时间紧迫,最后大部分设计还是使用了97式中战车系列的方案,这样就与97式系列又有了联系。5式中战车重量比4式中战车大,而且车体造型似乎也比4式中战车更威猛,按理来说那是应该比4式中战车更强大的,但是基于以下几点,却可以得到5式中战车恐怕还不如4式中战车强大的结论!!!
1,在火力方面,5式中战车的主炮与4式中战车相同,都是5式75mm战车炮,主炮威力方面两者相同,而且两者主炮射控系统完全一致。虽然5式中战车比4式中战车多了1门1式37mm战车炮,但这种37mm战车炮对4式中战车正面根本就无效,即使侧面也要抵进到100米内才有一定威胁,因此战车对战,火力方面,5式中战车对比4式中战车并无优势
2,5式中战车的防御装甲与4式中战车为同一型合金装甲,而且厚度也相同,两者防护能力一致,5式中战车对比4式中战车也无优势,而且5式中战车的车体上多装的那1门37mm战车炮,使5式中战车车体正面多开了个口子,实际对车体正面的抗弹性产生了一定破坏,因此,就战车战角度看,在车体正面的防护水平上,5式中战车还不如4式中战车
3,机动能力方面,5式中战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与4式中战车也相同,同样没有任何优势,在履带接地压力与悬挂系统弹性方面,两者还是相同,但是,5式中战车每侧有8个负重轮,而4式中战车是7个负重轮,两者负重轮尺寸相同,5式中战车明显履带更长,在转弯控制反应方面就要比4式中战车迟钝,因此机动性方面,4式中战车比5式中战车更优越
4,在动力装置方面4式中战车使用的是柴油发动机,而5式中战车是用汽油发动机,因此在动力舱被击穿的情况下,4式中战车比5式中战车更安全
5,5式中战车的体型较4式中战车略大,如果两者进行对抗,5式中战车被首先打中的可能性更大
6,5式中战车与4式中战车都没有来得及安装自动装弹机,而且乘员数一样,都是5个人,但5式中战车却多了1门37mm战车炮,所以5式中战车的乘员工作量更大,作战中会比4式中战车的乘员更累,在持续作战中比4式中战车的乘员更早发生疲劳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只看战车战能力,5式中战车怕还不如4式中战车。
……美军一个考察团的成员在第4研究所见到四式坦克时,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四式坦克能大量制造出来,太平洋战场的历史将要改写……
这是哪个位面的美军
日本五式中型战车
panzercore 发表于 2015-4-14 22:43
4式坦克性能甚至不如德军低端普及型坦克4号H,只生产出来样车,没有批量生产。最顶尖的所谓5式,虽 ...
是不是国军没有穿甲弹。考虑到这些反坦克炮都是支援步兵用的,国军可能没想到要下发穿甲弹吧


其它的一些图片。

其它的一些图片。
旧日本陆军这些土包子,没钢铁没燃料没橡胶,还想学其他帝国暴坦克,还是早点洗洗睡吧。被德国早就驰骋战场的黑豹性能甩了不知道多少条街。
……美军一个考察团的成员在第4研究所见到四式坦克时,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四式坦克能大量制造出 ...
估计又是作者自己替美军说的
就wot里的表现来看……
这种东西即使大规模装备也会被潘大头吊打
特别是5中那虎王身板75MM的垂直正脸

panzercore 发表于 2015-4-14 22:53
我去,个头赶上虎王了,虎王说实话打坦克世界的时候感觉还不如虎式,个头太大没地方躱,到处挨黑枪。


wot那个坦克的交战对手和炮的穿深完全不符合历史,里面的坦克装备的炮比历史上的好而且       炮穿深原高于历史,虎豹虎王猎豹猎虎全都要和战后车打所以很没用。你玩一下战争雷霆就知道了 虎豹虎王猎豹暴打t34和Kv1 kv2 is1,也就is2 和td的大口径火炮用榴弹能对虎王造成威胁,t34 kv is t44的炮根本打不穿虎豹
panzercore 发表于 2015-4-14 22:53
我去,个头赶上虎王了,虎王说实话打坦克世界的时候感觉还不如虎式,个头太大没地方躱,到处挨黑枪。


wot那个坦克的交战对手和炮的穿深完全不符合历史,里面的坦克装备的炮比历史上的好而且       炮穿深原高于历史,虎豹虎王猎豹猎虎全都要和战后车打所以很没用。你玩一下战争雷霆就知道了 虎豹虎王猎豹暴打t34和Kv1 kv2 is1,也就is2 和td的大口径火炮用榴弹能对虎王造成威胁,t34 kv is t44的炮根本打不穿虎豹
WOT已经证实没毛子货或者美帝货好用。薄皮大馅的!!!
……美军一个考察团的成员在第4研究所见到四式坦克时,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四式坦克能大量制造出 ...
你要充分理解语文(包括外语)。
造出来了,往太平洋扔上一辆(不用大量),历史不就改写了。
老货 发表于 2015-4-15 00:26
估计又是作者自己替美军说的
美军战后考察,觉得有点意思的只有特2式内火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