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当年为何坚决打压房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16:54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401/14302272_0.shtml

作者:蔡慎坤 来源:蔡慎坤微信公号(cskun1989)

中国房价疯狂上涨启动于朱镕基总理卸任之年,如今十二年过去了,中国城市房价在这十二年间究竟上涨了多少倍?无论是官员还是专家学者恐怕都不愿回答这个问题!而基本的判断是十二倍!

今天我所居住的北京,房价已经涨得足以让无房人绝望的地步,尤其是在对比了一套普通住房和自己的年收入之后,人们都会立刻产生痛不欲生的感觉。北京四环内外的二手房价格基本在5万以上,新房普遍都在8万以上。这意味着100平米的二手房要500多万,新房要800多万。即使所谓的精英金领,年薪在20万上下,20年不吃不喝也换不来这么一套房。

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完全照搬弹丸之地的香港地产模式,把财政收入跟土地出让牢牢捆绑在一起,这样的房价岂有不涨的道理?知名经济学家徐滇庆认为房价和所有价格一样都是货币惹来的祸,水涨船高,只要过度增发货币,中国的房价物价必然轮番上涨。而中国8%的人拥有80%的财富,因而12亿人中国人根本买不起房,能够拥有住房购买能力的最多1亿人,其中拥有多套房的不足3000万人。

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因素很多,除了货币增发、土地财政、政绩冲动之外,官场贪腐也是一大因素。购房置业已成为官员受贿洗钱敛财的主要手段,贪官搜刮了大量钱财,最头痛的是如何做到财产隐藏不露,又能保值增值。在目前所有投资渠道中,炒楼置业是最好的选择。将非法所得转变成房产,不仅安全性高,更能享受房价飙升带来的快感,完全用不着担忧财产在通胀下缩水。

几乎每一个落马的贪官倒,除了持续刷新贪腐纪录外,都有多幢房子的罪证一并罗列,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令人黯然伤神。而这些动辄坐拥几十套房子的贪官,在今天的中国,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在房价高企的今天,老百姓一辈子的积蓄可能买不起一套房,而贪官却拥有的大量房产,无形中给民众深重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在房子就是硬通货的现实语境里,腐败官员坐拥如此之多的房子,不过是再次告诉我们,权力寻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重更加可怕。

实际上,在房地产市场中,腐败已经不是暗流涌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公开的必要成本。有学者曾调研,中国房价中的腐败成本是30%。让人堪忧的是,如果官员们坐拥大量房产,他们岂能为调控房价去努力,只有房价高企,维持持续上涨的势头,官员所拥有的硬通货才会保值增值。

朱镕基主政时期,房价基本稳定,他是靠什么力量阻止各方利益集团助推房价的企图呢?朱镕基于1993年被邓小平奉召从上海火速进京,以其钢铁般的意志一举扑灭了海南、北海、惠州的房地产热火!尽管一些利益集团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尽管他主导的经济政策受到了种种牵制阻挠以及非议,但他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疾恶如仇的刚强性格,关注民生疾苦的拳拳之心仍然受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好评和赞誉!特别是房价在他主政期间只能蠢蠢欲动,不敢疯狂上涨。

1993年初正值海南房地产疯狂之际,朱镕基从上海奉召进京,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从李贵鲜手中接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职位,7月份朱镕基铁腕出击,对海南疯狂的房地产热泼出冷水,让许许多多还沉浸在暴富梦中的老板们如梦初醒!海南1991年楼市平均价格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到达顶峰,为7500元/平方米,许多亿万富豪千万富豪百万富豪一夜崛起!最终的代价是各大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在海南形成了一千多亿的不良资产。

朱镕基在卸任前,最后一次香港、深圳之行,对深圳的房地产问题仍然提出了严厉的警告和批评,“有些城市,不是全部,房地产有一点热,空置率太高,而且还在增长。”他解释,内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房地产公司,二、三成的资金来源是向银行贷款,而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购买用户也是向银行贷款,房地产本身百分之六十以上是靠银行贷款,风险很大。但是目前具自付能力的市民占少数,很大一部分是高级房地产,而且价涨得很快,这一部分不属于广大市场的购买力可以适应,靠台湾、香港和外国投资者来买房子,价格越推越高,房子越盖越多。

他不无担忧地说:“深圳现在没地了,要到惠州换一块地。你们考虑一下,这样子房地产市场能够维持下去吗?”他希望企业代表能引以为戒:“深圳的明天是香港的今天。”

然而当时的官员和利益集团已经听不进他的话了,都在等着他退位。从2003年开始,积蓄了十年力量的房地产开发商、各级官员、各种利益集团倾巢而出,首先以上海为突破口,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让上海的房价翻了两倍之多,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楼市熊熊大之火烧遍全国主要城市。

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已成为投机者的乐园,自住者的深渊。从各个指标来看,无论是租售比、空置率、房价与家庭收入比,都已经达到历史顶点。高房价带来的压力,已超过国民所能承受的极限。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普通市民通过工资收入购房,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即使勉强买了房的,也大多沦为几代房奴。

从一个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高地价高房价危害深远,不仅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透支未来经济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随着家庭负担的不断增长,公众的幸福指数日趋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会大大增加。随着地方债务无限扩张,又倒逼央行不断超发货币,一旦央行停止这种恶性循环,金融系统就会面临巨大风险,因为土地财政已经严重绑架了整个中国经济。经济增长以土地货币互相循环的发展模式,直接导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大增。

过去说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许多人不以为然。如今看来,房地产不仅绑架了中国经济,也绑架了各级政府、绑架了各家银行乃至绑架了几乎所有国人!房地产在中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是任何经济发达国家都未曾出现的畸形现象。

在西方发达国家,房地产从来就不是富豪的主要来源,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充分发达而政府不干预经济的国家,房地产开发平均利润率和其他工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基本上接近,更不可能出现中国这种通过大规模圈地囤地开发房地产而一夜暴富的富豪。

人们对高房价早己充满怨气,正如万科掌门王石也曾感慨唏嘘:“如果房价继续疯涨,民怨变成民怒,那就不是地产泡沫破裂那么简单了。不自律,必自毙。”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401/14302272_0.shtml

作者:蔡慎坤 来源:蔡慎坤微信公号(cskun1989)

中国房价疯狂上涨启动于朱镕基总理卸任之年,如今十二年过去了,中国城市房价在这十二年间究竟上涨了多少倍?无论是官员还是专家学者恐怕都不愿回答这个问题!而基本的判断是十二倍!

今天我所居住的北京,房价已经涨得足以让无房人绝望的地步,尤其是在对比了一套普通住房和自己的年收入之后,人们都会立刻产生痛不欲生的感觉。北京四环内外的二手房价格基本在5万以上,新房普遍都在8万以上。这意味着100平米的二手房要500多万,新房要800多万。即使所谓的精英金领,年薪在20万上下,20年不吃不喝也换不来这么一套房。

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完全照搬弹丸之地的香港地产模式,把财政收入跟土地出让牢牢捆绑在一起,这样的房价岂有不涨的道理?知名经济学家徐滇庆认为房价和所有价格一样都是货币惹来的祸,水涨船高,只要过度增发货币,中国的房价物价必然轮番上涨。而中国8%的人拥有80%的财富,因而12亿人中国人根本买不起房,能够拥有住房购买能力的最多1亿人,其中拥有多套房的不足3000万人。

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因素很多,除了货币增发、土地财政、政绩冲动之外,官场贪腐也是一大因素。购房置业已成为官员受贿洗钱敛财的主要手段,贪官搜刮了大量钱财,最头痛的是如何做到财产隐藏不露,又能保值增值。在目前所有投资渠道中,炒楼置业是最好的选择。将非法所得转变成房产,不仅安全性高,更能享受房价飙升带来的快感,完全用不着担忧财产在通胀下缩水。

几乎每一个落马的贪官倒,除了持续刷新贪腐纪录外,都有多幢房子的罪证一并罗列,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令人黯然伤神。而这些动辄坐拥几十套房子的贪官,在今天的中国,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在房价高企的今天,老百姓一辈子的积蓄可能买不起一套房,而贪官却拥有的大量房产,无形中给民众深重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在房子就是硬通货的现实语境里,腐败官员坐拥如此之多的房子,不过是再次告诉我们,权力寻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重更加可怕。

实际上,在房地产市场中,腐败已经不是暗流涌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公开的必要成本。有学者曾调研,中国房价中的腐败成本是30%。让人堪忧的是,如果官员们坐拥大量房产,他们岂能为调控房价去努力,只有房价高企,维持持续上涨的势头,官员所拥有的硬通货才会保值增值。

朱镕基主政时期,房价基本稳定,他是靠什么力量阻止各方利益集团助推房价的企图呢?朱镕基于1993年被邓小平奉召从上海火速进京,以其钢铁般的意志一举扑灭了海南、北海、惠州的房地产热火!尽管一些利益集团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尽管他主导的经济政策受到了种种牵制阻挠以及非议,但他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疾恶如仇的刚强性格,关注民生疾苦的拳拳之心仍然受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好评和赞誉!特别是房价在他主政期间只能蠢蠢欲动,不敢疯狂上涨。

1993年初正值海南房地产疯狂之际,朱镕基从上海奉召进京,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从李贵鲜手中接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职位,7月份朱镕基铁腕出击,对海南疯狂的房地产热泼出冷水,让许许多多还沉浸在暴富梦中的老板们如梦初醒!海南1991年楼市平均价格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到达顶峰,为7500元/平方米,许多亿万富豪千万富豪百万富豪一夜崛起!最终的代价是各大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在海南形成了一千多亿的不良资产。

朱镕基在卸任前,最后一次香港、深圳之行,对深圳的房地产问题仍然提出了严厉的警告和批评,“有些城市,不是全部,房地产有一点热,空置率太高,而且还在增长。”他解释,内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房地产公司,二、三成的资金来源是向银行贷款,而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购买用户也是向银行贷款,房地产本身百分之六十以上是靠银行贷款,风险很大。但是目前具自付能力的市民占少数,很大一部分是高级房地产,而且价涨得很快,这一部分不属于广大市场的购买力可以适应,靠台湾、香港和外国投资者来买房子,价格越推越高,房子越盖越多。

他不无担忧地说:“深圳现在没地了,要到惠州换一块地。你们考虑一下,这样子房地产市场能够维持下去吗?”他希望企业代表能引以为戒:“深圳的明天是香港的今天。”

然而当时的官员和利益集团已经听不进他的话了,都在等着他退位。从2003年开始,积蓄了十年力量的房地产开发商、各级官员、各种利益集团倾巢而出,首先以上海为突破口,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让上海的房价翻了两倍之多,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楼市熊熊大之火烧遍全国主要城市。

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已成为投机者的乐园,自住者的深渊。从各个指标来看,无论是租售比、空置率、房价与家庭收入比,都已经达到历史顶点。高房价带来的压力,已超过国民所能承受的极限。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普通市民通过工资收入购房,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即使勉强买了房的,也大多沦为几代房奴。

从一个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高地价高房价危害深远,不仅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透支未来经济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随着家庭负担的不断增长,公众的幸福指数日趋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会大大增加。随着地方债务无限扩张,又倒逼央行不断超发货币,一旦央行停止这种恶性循环,金融系统就会面临巨大风险,因为土地财政已经严重绑架了整个中国经济。经济增长以土地货币互相循环的发展模式,直接导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大增。

过去说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许多人不以为然。如今看来,房地产不仅绑架了中国经济,也绑架了各级政府、绑架了各家银行乃至绑架了几乎所有国人!房地产在中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是任何经济发达国家都未曾出现的畸形现象。

在西方发达国家,房地产从来就不是富豪的主要来源,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充分发达而政府不干预经济的国家,房地产开发平均利润率和其他工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基本上接近,更不可能出现中国这种通过大规模圈地囤地开发房地产而一夜暴富的富豪。

人们对高房价早己充满怨气,正如万科掌门王石也曾感慨唏嘘:“如果房价继续疯涨,民怨变成民怒,那就不是地产泡沫破裂那么简单了。不自律,必自毙。”
朱打压房价?笑话,而且一点都不好笑。
朱的主要成绩就是:房改把你的腰包掏空、教改把你二老逼疯、医改给你提前送终。
胖d老虎 发表于 2016-4-1 10:57
朱打压房价?笑话,而且一点都不好笑。
朱的主要成绩就是:房改把你的腰包掏空、教改把你二老逼疯、医改给 ...
海南楼市泡沫呗

当年李书福也赔进去不少,得亏赔了,赚了可能中国又多了一地产商,就没了吉利


经适房才是引发腐败的毒瘤

招牌挂比之好多了



经适房才是引发腐败的毒瘤

招牌挂比之好多了

  我在隔壁贴子里说过,房地产飙价的始作俑者是上海的陈某,因为他上任后就首选上海的房地产,在电视新闻里的原话就是‘上海的房地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后上海房价一路上扬,带着北京深圳都紧跟着上海领跑全国的房价。
打壓房價?分稅制的後果之一就是地方政府推行土地財政!
分稅制誰推行的?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huihuiyu 发表于 2016-4-1 11:22
打壓房價?分稅制的後果之一就是地方政府推行土地財政!


分税制后面本来应该跟着的是政府机构改革,也就是现在的政府在做的事情。
为什么没了,你应该问上届政府。
地方财政不够可以开源节流,适当卖地开源没什么问题,但是节流在哪里。

政府机构改革的试点,在胡温时期几乎全部都失败了。
huihuiyu 发表于 2016-4-1 11:22
打壓房價?分稅制的後果之一就是地方政府推行土地財政!


分税制后面本来应该跟着的是政府机构改革,也就是现在的政府在做的事情。
为什么没了,你应该问上届政府。
地方财政不够可以开源节流,适当卖地开源没什么问题,但是节流在哪里。

政府机构改革的试点,在胡温时期几乎全部都失败了。

huihuiyu 发表于 2016-4-1 11:22
分稅制誰推行的?


个人看法,中国现在的税收制度,还非常原始。
美国人为了收税,成立了美国人口普查局,上个世纪美国人口普查局为了弄清楚美国每个州县的人口,经济情况,教育情况,直接逼出了IBM的成立。
相比中国的统计局,完全没有存在感,完全不知道他们每年做了什么。美国人说中国经济不透明,数据公信力低也不是没有理由。

huihuiyu 发表于 2016-4-1 11:22
分稅制誰推行的?


个人看法,中国现在的税收制度,还非常原始。
美国人为了收税,成立了美国人口普查局,上个世纪美国人口普查局为了弄清楚美国每个州县的人口,经济情况,教育情况,直接逼出了IBM的成立。
相比中国的统计局,完全没有存在感,完全不知道他们每年做了什么。美国人说中国经济不透明,数据公信力低也不是没有理由。
打壓房價?分稅制的後果之一就是地方政府推行土地財政!
地方政府推行土地财政不是因为分税制,而是因为畸形的政绩评价标准。而玩房地产开发是最容易在任内出政绩(实际任期一般三五年),只要一个中大型楼盘开工,今后两三年gdp的增速就拉动起来了,这比你去苦苦引资建厂什么的要短平快得多。
并且在玩房地产中容易操作非法利益输送。
说是因为分税制的去搜下陕西府谷县,就二十零万人,十多亿的财政收入,他们缺钱吗?但他们一样哭穷,一样把房地产玩大发了。
和分税制一起的还有财政转移支付,朱镕基搞分税制,中央政府收入的70%还是返还了地方。
分税制和以前的不同点是,中央政府掌握了税收的省际“二次分配”。
平流层2.0 发表于 2016-4-1 11:48
和分税制一起的还有财政转移支付,朱镕基搞分税制,中央政府收入的70%还是返还了地方。
分税制和以前的不 ...

朱镕基时期有几个政府机构改革的试点,但是胡温时期几乎全部都完蛋了。
胖d老虎 发表于 2016-4-1 10:57
朱打压房价?笑话,而且一点都不好笑。
朱的主要成绩就是:房改把你的腰包掏空、教改把你二老逼疯、医改给 ...
房价应该是08年真正开始飞涨的吧。
瞎说什么大实话
ddff1 发表于 2016-4-1 11:56
房价应该是08年真正开始飞涨的吧。
08年之前一直在涨,08年金融危机,房价本来要下来的,为了保8,四万亿直接把房价吹上了天。
立论有点偏。
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老朱坚决打压房价这件事,只是老朱当政时的经济政策偏向于紧缩银根、提高效率,资金面和政策面不适合房地产投机;并且在当时的经济环境和居民观念下,房产投资也没有太高的吸引力,有钱买房还不如合伙找个开发区办个小厂做出口。
bloodywind 发表于 2016-4-1 11:59
08年之前一直在涨,08年金融危机,房价本来要下来的,为了保8,四万亿直接把房价吹上了天。
我怎么感觉在我们大武汉07年房价市中心的地段也才四五千元一平。
huihuiyu 发表于 2016-4-1 11:22
分稅制誰推行的?
分税制怎么啦? 国外普遍做法。

分税制之前各省财政包干,富省可以留存的更多的资金自身发展,造成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各省贫富差距拉大,中央想做点事,扶贫帮困也没钱。

分税制之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总财政最高峰也不超过60%,一般50%多,和美帝差不多,人房价涨到天上去了?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一般在7成到8成样子,基本上起了个再分配的作用。

问题是有的,比如财权和事权不清,发改委手握专项转移支付的钱袋子,权力太大,监督不够等等,但是和房价有个毛关系啊
用所谓的中央返还来为分税制制造高房价辩解是站不住脚的。
用地方的钱搞转移支付,中央开心了,这个本该由中央财政出钱的转移支付,不就可以省下来了吗?所以表面上是返还7成,实际上不知道克扣了多少。
中央明面是返还了70%左右,可惜,省际分配不均匀,西部大都是吃饭财政,自然多拨点养着,东部你们就当吃草挤奶的老黄牛吧,能返还几个大子?不搞土地财政怎么办?
中央截留了3成税收。然后省级再截留个几成,县市所剩无几了,乡镇更不用说,只好加紧盘剥农民,造成严重社会问题。若不是地方想出了土地财政这一招,早就矛盾大爆发。


老朱打压房价?孤陋寡闻了。
bloodywind 发表于 2016-4-1 11:30
分税制后面本来应该跟着的是政府机构改革,也就是现在的政府在做的事情。
为什么没了,你应该问上届政 ...
在原理上,分税制是一项联邦财税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均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税制,然而这一制度在中国却发生“变异”,成为了中央实现经济集权的手段。作为分税制的首倡者之一,吴敬琏在晚年对这一制度的实行现状非常不满,在他看来,推行分税制的前提是必须清晰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分配,然而这两项都被刻意地“回避”了。

  首先是事权不清,特别是中央政府,将公共服务部分的大部分支出转嫁到了县以及县以下的政府头上,以2004年为例,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约为45%,但财政支出却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约72%。在教育事业费上,中央财政支出219.64亿元,而地方财政支出3146.30亿元,是中央的14倍多;社会保障补助方面,地方财政支出是中央的近7倍;支农支出是中央的10倍。在中央把省里的部分税权上收的同时,地方也上行下效。地市政府的财政税收上收到省里,而地市一级则把县乡财政税收上收到地市,其结果是,省级以下地方政府的财权只有余下不到17%的水平,却负担80%的民生和绝大部分公共事务的支出。由于“支出责任”的过度分散化,逼得地方政府不得不把自己变成“企业”去赚钱。

  其次是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中央将大部分税收持于手中,却不公开财政支出细目,拒绝建立对话协商机制,应转移到地方的那部分从来不与地方讨论,不接受监督,而是以“项目建设”的方式落实,投资及决策权力集中于国务院的发展改革委员会及各大部委,地方政府毫无话语权,只好在北京设立“驻京办”,出现了所谓“跑部钱进”的恶劣局面。地方一“跑部”,中央的权威当然就至高无上了。

这难道也全是上届政府的责任?
平流层2.0 发表于 2016-4-1 11:48
和分税制一起的还有财政转移支付,朱镕基搞分税制,中央政府收入的70%还是返还了地方。
分税制和以前的不 ...
1994年,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分税制对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划分产生了本质性的影响。中央与地方的预算收入采用相对固定的分税种划分收入的办法,具体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三大类。而分税制前的财政体制是“分灶吃饭”,1988年实行的是“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包干体制。

  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给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划分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有学者分析了1990~2004年共15年的数据发现,地方财政收入在总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由1993年的接近80%迅速下降到了1994年的45%左右,此后10年间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

  分税制清晰地划分了预算内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源和财政收入,它使中央在集权的同时,获得了财政、制度权威上的优势。但是,分税制未与政府间的事权的划分相结合,导致各级财政支出边界模糊。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事权结构的重建主要表现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形式。而且,整体科层制的政府体系架构下,一方面,上级政府有权决定它与下级政府的财政划分办法,通常表现为财权层层上收的效应;另一方面,上级政府同样有权决定它与下级政府的事权划分办法,而在事权划分不明的情况下,通常表现为事权层层下放的效应。

  在这“上收”与“下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凸显无遗。有学者指出,地方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1990年为68%左右,2004年微升至75%左右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带来的财政缺口,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增加财政收入的冲动,而出让土地及由此带来的房地产业成为地方政府“最好”的选择。商业用地出让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地方政府通过“圈地”然后用财政和金融的手段进一步“圈钱”。

  除了土地出让收入外,房地产行业还涉及到大量的审批利益。这些审批环节不仅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大量的收入,而且为相关部门、公务人员提供不少寻租机会。这从房地产市场已成为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温床也可见一斑。
還賣麻煩十九樓的看看!
我怎么感觉在我们大武汉07年房价市中心的地段也才四五千元一平。
那已经是涨过的,你看看02年什么价。

大概是04年开始大涨的。


分税制肯定逃不了干系,政绩考核标准也有份
就像治空气一样,先把每个多大贡献考证清楚了
一粉顶十黑,嘿嘿

huihuiyu 发表于 2016-4-1 13:19
在原理上,分税制是一项联邦财税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均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税制,然而这一制度在 ...


政府机构改革不就是对应你所谓的事权和财政支出相匹配。朱在的时候,搞的几个政府改革试点都是精简合并政府机构,精简人员,减少基层政府开支。
但是减政府的人哪有欺负老百姓简单,到了胡温的时候,根本提都不提了,几个试点全部完蛋。
huihuiyu 发表于 2016-4-1 13:19
在原理上,分税制是一项联邦财税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均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税制,然而这一制度在 ...


政府机构改革不就是对应你所谓的事权和财政支出相匹配。朱在的时候,搞的几个政府改革试点都是精简合并政府机构,精简人员,减少基层政府开支。
但是减政府的人哪有欺负老百姓简单,到了胡温的时候,根本提都不提了,几个试点全部完蛋。

huor 发表于 2016-4-1 13:37
分税制肯定逃不了干系,政绩考核标准也有份
就像治空气一样,先把每个多大贡献考证清楚了


分税制是必然的,没分税制,后面胡温的取消农业税,社保医保就别想了。
指望地方上的蛀虫给你搞保障体系,别做梦了。
huor 发表于 2016-4-1 13:37
分税制肯定逃不了干系,政绩考核标准也有份
就像治空气一样,先把每个多大贡献考证清楚了


分税制是必然的,没分税制,后面胡温的取消农业税,社保医保就别想了。
指望地方上的蛀虫给你搞保障体系,别做梦了。
bloodywind 发表于 2016-4-1 13:51
分税制是必然的,没分税制,后面胡温的取消农业税,社保医疗就别想了。
指望地方上的蛀虫给你搞保障体系 ...
现在讨论的推高房价的何尝不是那些地方上的蛀虫
硬要地方上的蛀虫不权力寻租,这事就像硬要朝鲜老老实实当靶场沙包和炮灰一样,他总能找到办法给你对着干

huihuiyu 发表于 2016-4-1 13:19
在原理上,分税制是一项联邦财税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均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税制,然而这一制度在 ...


你搞搞清楚好不好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一般在7成到8成样子

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都在50%以上,专线转移支出占20%~30%

也就是说中央财政收入一半要返还地方补充地方财政开支,四分之一用于中央投资地方具体项目,四分之一中央自用。

拿一半的钱,付四分之三的帐,你真当地方都傻

为啥地产涨,任志强早就说了,地方政府控制土地供给,人干的就是旧社会囤积居奇的事。面粉供给被控制了,面包还能不贵么


huihuiyu 发表于 2016-4-1 13:19
在原理上,分税制是一项联邦财税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均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税制,然而这一制度在 ...


你搞搞清楚好不好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一般在7成到8成样子

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都在50%以上,专线转移支出占20%~30%

也就是说中央财政收入一半要返还地方补充地方财政开支,四分之一用于中央投资地方具体项目,四分之一中央自用。

拿一半的钱,付四分之三的帐,你真当地方都傻

为啥地产涨,任志强早就说了,地方政府控制土地供给,人干的就是旧社会囤积居奇的事。面粉供给被控制了,面包还能不贵么

weiyuandao 发表于 2016-4-1 11:17
我在隔壁贴子里说过,房地产飙价的始作俑者是上海的陈某,因为他上任后就首选上海的房地产,在电视新闻里 ...
弄反了吧。。。陈x宇在魔都口碑很好的,尤其在房价的问题上
弄反了吧。。。陈x宇在魔都口碑很好的,尤其在房价的问题上
  弄反了?我在魔都从96 年开始关注房价,陈在任上伊始说的这话记忆深刻,那些称赞陈的可有知道这个事?陈自以为是不把486放眼里的消息那些人可有知道?所以说他被弄进去我认为一点都不怨。之前北京的不把386放眼里,结果大家都看见了,你陈难道连这个见识都没有?
你搞搞清楚好不好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一般在7成到8成样子

麻煩你去看看20樓好看?轉移支付的資金是層層克扣,事權卻層層下放,這些情況你是看不見嗎?

huihuiyu 发表于 2016-4-1 14:53
麻煩你去看看20樓好看?轉移支付的資金是層層克扣,事權卻層層下放,這些情況你是看不見嗎?


如果算上一般性转移支出,地方财政收入占比四分之三,和支出是匹配的。

至于你说的问题,是地方执行的问题,中央的钱是给足了的,地方克扣,和分税制本身有什么关系?

有法不依,贪腐要不要也算在分税制头上?
huihuiyu 发表于 2016-4-1 14:53
麻煩你去看看20樓好看?轉移支付的資金是層層克扣,事權卻層層下放,這些情況你是看不見嗎?


如果算上一般性转移支出,地方财政收入占比四分之三,和支出是匹配的。

至于你说的问题,是地方执行的问题,中央的钱是给足了的,地方克扣,和分税制本身有什么关系?

有法不依,贪腐要不要也算在分税制头上?
分税制是必然的,没分税制,后面胡温的取消农业税,社保医保就别想了。
指望地方上的蛀虫给你搞保障体 ...
分稅制是必然的,但財權和事機的不清卻不是必然的,麻煩你去看看那些年地方政府對農民的壓榨!
遗产:新三座大山,下岗潮,性工业,一批暴富的权贵,包括自己的儿子。

huihuiyu 发表于 2016-4-1 15:00
分稅制是必然的,但財權和事機的不清卻不是必然的,麻煩你去看看那些年地方政府對農民的壓榨!


厘清财权和事权实际上就是政府机构改革。
压榨的确有,但是丰城事件以后,中央就开始调查农业税的问题,并且制订了逐步取消农业税的方案,这些实际上都是在朱任内就完成了。
清理政府部门权利边界,清理过期红头文件,严控编制,清理冗员,严查吃空饷,这些都是厘清财权和事权的措施,我想问这些都是谁在做的。

huihuiyu 发表于 2016-4-1 15:00
分稅制是必然的,但財權和事機的不清卻不是必然的,麻煩你去看看那些年地方政府對農民的壓榨!


厘清财权和事权实际上就是政府机构改革。
压榨的确有,但是丰城事件以后,中央就开始调查农业税的问题,并且制订了逐步取消农业税的方案,这些实际上都是在朱任内就完成了。
清理政府部门权利边界,清理过期红头文件,严控编制,清理冗员,严查吃空饷,这些都是厘清财权和事权的措施,我想问这些都是谁在做的。
这文章写的好蠢,列了几个数据,发表了点感慨,就是没写怎么打压的,就这样的东西,还讨论啥?
懒猫小双 发表于 2016-4-1 15:46
这文章写的好蠢,列了几个数据,发表了点感慨,就是没写怎么打压的,就这样的东西,还讨论啥?
朱镕基总理执政时强调的是收紧银根、严控金融,但对土地却是全面放开的。当时,政府对土地的出让基本上是采取行政划拨或协议转让的方式;但在金融管制方面则十分严格;而现在,对土地供应实行全面的政府垄断控制,甚至带有计划经济管理的色彩;金融业却由于长期受压而强烈求变、银行纷纷改制上市,难以采用中央集权严控和管理,结果形成“严土地、宽信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