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在冷兵器吧,关于秦朝武器装备,军备体系的“客观”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59:15


    冷兵器吧的一个帖子。关于秦军武器装备,军事体系的分析。我感觉是半瓶子晃荡的水平。他有一个大致的观点,秦军没有先进的步兵方阵,靠的是无章法的散斗。秦兵马俑出土的青铜剑,根本很难有实战用途,硬而脆,摔一下就容易碎。兵马俑大规模出土青铜剑可能只是礼仪用途,如果不是礼仪,惩罚犯人的用途,秦军统一六国的原因,就是其他的国家,铁质兵器没有普遍使用,仍然大量使用青铜兵器,而这些青铜兵器还没有秦军一摔就碎的青铜剑好。还有秦军的标准化生产,其实非常有局限,远远达不到现在所认为的标准化程度。(这个真是得看标准,是和现代工业标准比,还是和同时代的古罗马标准比,当然和后者比,就智者见智了。)还有秦弩,秦代的马车。原帖的作者都是把秦军军事装备和同时代的古罗马,迦太基等国家相对比。结论都是,,秦朝各方便都很一般,有些被完爆。比如青铜剑,铁剑,还有军阵,还有其他。
     我先发一下他写的帖子,还有一些资料,不知道能不能传上来。希望大家能拿出干货出来讨论,不要做这个人口中的小将。


    冷兵器吧的一个帖子。关于秦军武器装备,军事体系的分析。我感觉是半瓶子晃荡的水平。他有一个大致的观点,秦军没有先进的步兵方阵,靠的是无章法的散斗。秦兵马俑出土的青铜剑,根本很难有实战用途,硬而脆,摔一下就容易碎。兵马俑大规模出土青铜剑可能只是礼仪用途,如果不是礼仪,惩罚犯人的用途,秦军统一六国的原因,就是其他的国家,铁质兵器没有普遍使用,仍然大量使用青铜兵器,而这些青铜兵器还没有秦军一摔就碎的青铜剑好。还有秦军的标准化生产,其实非常有局限,远远达不到现在所认为的标准化程度。(这个真是得看标准,是和现代工业标准比,还是和同时代的古罗马标准比,当然和后者比,就智者见智了。)还有秦弩,秦代的马车。原帖的作者都是把秦军军事装备和同时代的古罗马,迦太基等国家相对比。结论都是,,秦朝各方便都很一般,有些被完爆。比如青铜剑,铁剑,还有军阵,还有其他。
     我先发一下他写的帖子,还有一些资料,不知道能不能传上来。希望大家能拿出干货出来讨论,不要做这个人口中的小将。


秦剑的事儿咱们已经说得够多了,
  复活节剧团营造的四神器 还剩下大秦7米长矛方阵 大秦坦克驷马战车 大秦奸星弩
今天 我们就把这些一起讲完 好尽快进入种花帝国真正的强盛时期
不过 由于大秦7米长矛方阵 大秦坦克驷马战车 大秦奸星弩这些东西
都不像秦剑那样出土完整 检验数据详细 所以这次俺所说的 必然不及前几篇那么李菊福
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首先是大秦7米长矛方阵
第一 所谓7米长毛的出土 我们来看发掘报告是怎么写的。
[让我们来看看那个所谓的“7米长矛”的情况。这个东东最初出土于一号坑第10过洞1号车前右侧。木杆遗迹长6.7米。后来在第二次发掘中,发现在后面双车编队中也有类似长杆,且所在区域中“正好”有多乘具金、鼓的指挥车和随车步兵。(以上均见王学理《轻车锐骑带甲兵》)]即便这是一根杆子 其实最大的可能也是作为旗帜使用罢了....第二 秦军的作战体系 适合7米长矛方阵吗?
根据记载 秦军的作战方式如下
[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契人头,右挟生虏。
][秦陈散而自斗]
此外 秦军的功劳直接和首级挂钩 试问 一支组建7米长矛
阵的军队
又如何能做到以上种种散兵猪突才能做到的事呢?
第三 7米矛的实战表现?
小将们认为 虽然马其顿人断然不是大秦的对手 但是别人有的 大秦必须有
于是构建了这个7米矛方阵传奇 用来抗衡亚历山大的方阵部队。
却不知 在亚历山大那个时代 用的是5米左右的矛 直到继业者战争时期 才搞出7米矛的怪物方阵。
结果也是非常悲惨 被罗马人用渗透战术数次击败【图片】所以小将们下次要吹 请吹5米版

秦剑的事儿咱们已经说得够多了,
  复活节剧团营造的四神器 还剩下大秦7米长矛方阵 大秦坦克驷马战车 大秦奸星弩
今天 我们就把这些一起讲完 好尽快进入种花帝国真正的强盛时期
不过 由于大秦7米长矛方阵 大秦坦克驷马战车 大秦奸星弩这些东西
都不像秦剑那样出土完整 检验数据详细 所以这次俺所说的 必然不及前几篇那么李菊福
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首先是大秦7米长矛方阵
第一 所谓7米长毛的出土 我们来看发掘报告是怎么写的。
[让我们来看看那个所谓的“7米长矛”的情况。这个东东最初出土于一号坑第10过洞1号车前右侧。木杆遗迹长6.7米。后来在第二次发掘中,发现在后面双车编队中也有类似长杆,且所在区域中“正好”有多乘具金、鼓的指挥车和随车步兵。(以上均见王学理《轻车锐骑带甲兵》)]即便这是一根杆子 其实最大的可能也是作为旗帜使用罢了....第二 秦军的作战体系 适合7米长矛方阵吗?
根据记载 秦军的作战方式如下
[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契人头,右挟生虏。
][秦陈散而自斗]
此外 秦军的功劳直接和首级挂钩 试问 一支组建7米长矛
阵的军队
又如何能做到以上种种散兵猪突才能做到的事呢?
第三 7米矛的实战表现?
小将们认为 虽然马其顿人断然不是大秦的对手 但是别人有的 大秦必须有
于是构建了这个7米矛方阵传奇 用来抗衡亚历山大的方阵部队。
却不知 在亚历山大那个时代 用的是5米左右的矛 直到继业者战争时期 才搞出7米矛的怪物方阵。
结果也是非常悲惨 被罗马人用渗透战术数次击败【图片】所以小将们下次要吹 请吹5米版
秦剑的事儿咱们已经说得够多了,
  复活节剧团营造的四神器 还剩下大秦7米长矛方阵 大秦坦克驷马战车 大秦 ...
这是长矛出土长度的报告。
下面是他关于秦剑的说法。有资料论证的。。
首先 是关于青铜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般来说 判断一种材料的性能要全面地看它的各项数据
为了便于比较 硬度 抗拉强度 韧性这三项是我们进行比较过程中尤其注
意要看的。
简单说就综合性能来说纯铸造青铜剑含锡量在10-15%左右
锻造青铜剑含锡量在5-10%是一个比较好的平衡区域。
锡低了 剑的硬度和强度不够 锡高了 韧性不足 锡过高强度也会迅速下降。
此外,过高的锡含量也会影响铸造性能
但是 青铜内可能还有其他的物质 比如说 铅
在以往网上的争论中 通常为了对自己的论点有利而各走极端
那么一把青铜剑中 到底是加铅好 还是不加铅好呢?
加铅能改善铸造性能 也就是说可以使成型容易 组织均匀
但铅本身会降低剑的性能 所以不加铅或者加少量铅(大约<5%)才是较好的选择
首先 是关于青铜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般来说 判断一种材料的性能要全面地看它的各项数据
为了便于比较 硬度  ...
下面是他贴出的,青铜冶炼的研究资料。
下面是他贴出的,青铜冶炼的研究资料。
还有这个资料。
还有这个资料。
手机发帖,不好意思,只能这样发图。。
接下来他说到了,秦剑于同时期西方青铜剑和铁剑的对比。
中国步兵方阵出现是很早的,起先是很早的重轻步兵混合的方阵,结构比较松散,也没什么记录,然后就是轻骑兵
华夏人一直是弓马娴熟,会骑马,会射箭
骑射古代这两个字是分开的单独意思
骑马并不是说从小马背上长大就行,训练的也可以,军阵方面还更加靠训练
射箭也要身材高大的人才行,身材高大,骨架大,才能拉开更大的弓,箭才能射的更远
流言1:秦剑长度完爆西方剑
第一个个为人所津津热道的流言是
秦剑长度达到了一米 同期罗马只有长度不到60CM的青铜短剑
反映了秦国铸造青铜WQ的工艺高超
首先 和秦国同期的罗马 早就已经换装了钢铁兵器 这有众多出土文物证明
其次 就单纯的长度而言 罗马难道没有1m长的武器吗?
不仅仅是罗马 环地中海到处都是一米剑 有些甚至到了一米五
甚至古希腊在方阵时代之前用的都有一米钢铁剑,再早期的青铜剑也不乏长剑的例子。结论:流言破解。
流言1:秦剑长度完爆西方剑
第一个个为人所津津热道的流言是
秦剑长度达到了一米 同期罗马只有长度不到60C ...
下面是资料。
流言1:秦剑长度完爆西方剑
第一个个为人所津津热道的流言是
秦剑长度达到了一米 同期罗马只有长度不到60C ...
还有这个资料
流言1:秦剑长度完爆西方剑
第一个个为人所津津热道的流言是
秦剑长度达到了一米 同期罗马只有长度不到60C ...
还有英文资料。


还有这种资料

还有这种资料
还有这种资料
这是资料。
秦军最有名的是弓弩,特别是带弩的骑兵,我感觉他并没有说错什么。
还有这种资料
还有这个。
流言2:秦剑内韧外坚
我们先来看秦剑的具体性能
秦剑由青铜一次性铸造而成 既不是复合剑也没有经过冷加工处理。
HRC22-24 大致可以换算成HV250
而HRB106(黄谦曾经在此纠结甚多 详细可参阅"关于秦国WQ的误区与探讨")
大致可以相当于HV290
根据秦剑的检验结果 含锡较高处30% 含锡较低处20%
对照详细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 硬度应当分别约为HB370和HB150
我推测检测出来的30%含锡量可能恰好测到了其中的极高值
我们稍微缩水一下 那么秦剑的各部位性能如下:
刃部含锡平均约为25% 硬度约为270HV 抗拉强度270mpa 韧性0
其中有些部位含锡高达30% 硬度升至近370HV 抗拉强度则降为120mpa 韧性0
脊部含锡约为22% 硬度约为200HV 抗拉强度320mpa 韧性0
芯部为20%左右 硬度约为150HV 抗拉强度350mpa 韧性1%左右
乍一看 确实如此 里面硬度只有150,外部硬度能到300+
秦剑可不就是内韧外坚吗? 制作工艺多么高超啊
但是且慢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内外含锡量会有差距吧
根据"战国青铜剑的铸制技术及“削杀矢之齐”研究"
鄂州市博物馆的董亚巍对战国青铜剑进行过复制 得出结论如下:
锡青铜在结晶后生成α相固溶体,以及(α+δ)共析组织。按照铸造学原理,
在结晶速度快的部位,其(α+δ)共析体相对较多,而结晶慢的部位,α固
溶体含量相对较多。以机械物理性能而论,δ相的性质相对硬于α相,剑体
中各部位的厚度差异较大,这就造成了高锡青铜液在凝固以后,各部位自然
产生出各不相同的硬度值。 从这把青铜剑的硬度值,可以得出一个规律,
即剑体厚的部位,其硬度值相对低于较薄的部位。由此可以得出以下推断:
即高锡青铜液注满范腔后,在凝固过程中,结晶速度快的部位,其硬度值相
对高于结晶速度慢的部位,且结晶速度越慢,其硬度值也越低。在剑体中,
刃部最薄,浇铸后凝固最快、结晶最早。该处金相组织中δ相含量相对最多,
其硬度值自然高于剑体的其它部位。
这是铸造青铜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的情况
不只是秦剑 其他一些青铜剑都有类似情况
比如勾践剑 剑脊处一些部位含锡量约为15% 刃部含锡量则增至19%。不幸的是 现代铸青铜时要想法子避免这类缺陷的发生 因为它会使组织酥松 降低性能
就算秦剑顾不上这类缺陷 就算性能拙劣也要先来个"内韧外坚"
是不是流言就能成立呢?
我们先考虑一下 玻璃坚 还是铁块坚?
玻璃的硬度要超过铁 但是强度和韧性却颇有不及
秦剑的情况也是如此 坚 代表了硬度和强度都要高
单单是硬度高 强度却低 我们应当称之为 脆
秦剑的问题还不止如此 究其原因 就是在它那天崩地裂的含锡量上。
在"战国青铜剑的铸制技术及“削杀矢之齐”研究"中 ,
复制剑的合金成分为Cu77%、Sn18%、Pb5%。
测得刃部硬度约为60HRA 脊部约为56HRA 换算成HV大概是200+
可与秦剑做一比较
真正的内韧外坚 应该要属于复合剑
通过两次浇铸 在芯部和刃部得到完全不同的组织
但是复合剑也有其自身的问题。
它的剑脊和剑刃是直接靠榫头结合在一起的 并不牢固
远不如铁器时代经过大量锻打的夹钢,包钢等技术稳定。结论:根据定义的不同 有此可能


中国步兵改革主要在春秋晋国时期
当时北方蛮族步战能力比较强,中原骑马步兵和战车强,但是步兵弱,而且战车限制多多
所以就有了晋国的魏舒毁车(改革战车,组件重步兵方阵,重并不单指防御力强盔甲重,主要是指在战斗一线肉搏的抗线步兵,基本有进无退,不能随便支援,退避三舍也仅是战略撤退,战术撤退很容易崩溃,所以重步兵就很重要,是战争的不可缺少的核心,没有之一)
晋国后来的强大也就是这次改革(伍法)
早期的方阵布置,后期长矛会越来越多变成纯阵,这个是花阵,秦军军队基本是纯阵,前面几排弓箭手,后面全部是重步兵,兵马俑怀疑被盗过,很多实战长兵器应该被拿走了


不过那时候其他国家改革也很强烈,所以春秋到战国基本诸侯都完成步兵方阵的改革
也就有了较为系统步兵方阵,即--重步兵(核心,肉搏,主力)--轻步兵(远程,支援,袭扰)--骑兵(龙骑兵,不可冲锋,袭扰,支援,后期到赵武灵王改革骑兵成建制的组建轻骑兵他的功能才更完善,而侧翼冲锋的重骑兵齐国虽然在留存的瓦当上有浮雕,但齐国国力小,后期基本没打什么打仗,直到彭城之战后项羽刘邦才成规模的组建重骑兵对抗)

马其顿方阵所说的方阵不单是个体方阵,而是重步兵--轻步兵---轻骑兵--重骑兵 成 健全的完全的体系的军队,打仗都是成体系的对抗

而直到秦国灭亡还没有中原哪一国有成健全的这么个方阵体系,欧洲人先解释的欧洲历史,我们学习了他的知识体系,用他们的名词,并且马其顿在高古时代也确实是领先世界的军事强国,所以这个体系用他来命名,得以流传
就像亚洲的蒙古人种,蒙古人种和中原人种其实并不是同种同源的,我们是03系,他们是d系还有其他什么的,韩国日本也是,不过欧洲人管我们亚洲人都叫蒙古人种,这就是命名的问题

马其顿体系也一样,符合这个体系都被称为马其顿体系,也就是马其顿方阵



中国步兵改革主要在春秋晋国时期
当时北方蛮族步战能力比较强,中原骑马步兵和战车强,但是步兵弱,而且战车限制多多
所以就有了晋国的魏舒毁车(改革战车,组件重步兵方阵,重并不单指防御力强盔甲重,主要是指在战斗一线肉搏的抗线步兵,基本有进无退,不能随便支援,退避三舍也仅是战略撤退,战术撤退很容易崩溃,所以重步兵就很重要,是战争的不可缺少的核心,没有之一)
晋国后来的强大也就是这次改革(伍法)
早期的方阵布置,后期长矛会越来越多变成纯阵,这个是花阵,秦军军队基本是纯阵,前面几排弓箭手,后面全部是重步兵,兵马俑怀疑被盗过,很多实战长兵器应该被拿走了


不过那时候其他国家改革也很强烈,所以春秋到战国基本诸侯都完成步兵方阵的改革
也就有了较为系统步兵方阵,即--重步兵(核心,肉搏,主力)--轻步兵(远程,支援,袭扰)--骑兵(龙骑兵,不可冲锋,袭扰,支援,后期到赵武灵王改革骑兵成建制的组建轻骑兵他的功能才更完善,而侧翼冲锋的重骑兵齐国虽然在留存的瓦当上有浮雕,但齐国国力小,后期基本没打什么打仗,直到彭城之战后项羽刘邦才成规模的组建重骑兵对抗)

马其顿方阵所说的方阵不单是个体方阵,而是重步兵--轻步兵---轻骑兵--重骑兵 成 健全的完全的体系的军队,打仗都是成体系的对抗

而直到秦国灭亡还没有中原哪一国有成健全的这么个方阵体系,欧洲人先解释的欧洲历史,我们学习了他的知识体系,用他们的名词,并且马其顿在高古时代也确实是领先世界的军事强国,所以这个体系用他来命名,得以流传
就像亚洲的蒙古人种,蒙古人种和中原人种其实并不是同种同源的,我们是03系,他们是d系还有其他什么的,韩国日本也是,不过欧洲人管我们亚洲人都叫蒙古人种,这就是命名的问题

马其顿体系也一样,符合这个体系都被称为马其顿体系,也就是马其顿方阵

流言3:秦剑性能完爆西方剑
现在我们深入一点 除了硬度 抗拉强度和韧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性能
我们先看铸青铜的性能 由于天朝战国青铜剑的含锡量普遍过高
很难找到对应的高锡青铜材料(有资料)
然后来看看压力加工青铜的性能。
冷锻对性能的提升非常显著(有资料)
除了青铜 我们再来看黄铜和碳素钢(有资料)
总而言之 锻造青铜和黄铜的性能不仅不弱
甚至要强于未经处理的低碳钢
这也是为什么希腊和罗马在早早使用钢铁武器的同时还不放弃铜合金防具的原因
一来钢铁片防具的热处理工艺还没有成熟---这要等到中世纪末期
二来锻造铜合金防具的性能并不输锻造钢铁防具多少 同时还有成型容易的优点
以上可以和秦剑150-270HV的硬度 270-350mpa的抗拉强度 0-1%的韧性比较一下
可见秦剑除了硬度还可以以外 其他反而是被西方剑完爆的
甚至 比起综合性能来 勾践剑都可以压秦剑一头
结论:流言破解
流言3:秦剑性能完爆西方剑
现在我们深入一点 除了硬度 抗拉强度和韧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性能
我们先看铸青铜 ...
下面是资料。
流言3:秦剑性能完爆西方剑
现在我们深入一点 除了硬度 抗拉强度和韧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性能
我们先看铸青铜 ...
还有资料。
流言3:秦剑性能完爆西方剑
现在我们深入一点 除了硬度 抗拉强度和韧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性能
我们先看铸青铜 ...
还有这种资料。
流言3:秦剑性能完爆西方剑
现在我们深入一点 除了硬度 抗拉强度和韧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性能
我们先看铸青铜 ...
还有这种资料
还有这种资料。
还有这种资料。
是这个资料。
综上所述 秦剑的性能相信大家在心里都有个大致的印象了
刃部含锡平均约为25% 硬度约为270HV 抗拉强度270mpa 韧性0
其中有些部位含锡高达30% 硬度升至近370HV 抗拉强度则降为120mpa 韧性0
脊部含锡约为22% 硬度约为200HV 抗拉强度320mpa 韧性0
芯部为20%左右 硬度约为150HV 抗拉强度350mpa 韧性1%左右
再次作为比较 大家可以看看陶瓷和玻璃的性能
。玻璃的硬度和不锈钢差不多 只略输秦剑刃部而已
总体来说 秦剑对它们优势不大~~
可能有小将要问我 对秦剑口诛笔伐 极尽嘲讽之能事 是何居心?
我的回答是 无聊~ 解闷~
实际上 学界早开始对秦剑种种流言进行破解
比如秦剑的记忆合金流言 弯曲45度2000多年弹直云云。
不解。。越王勾践剑不是据说出土仍保持锋锐么?到秦反而一碰就碎了??
而青铜弩箭的如何标准制造我以前电视就看过介绍了,想想也是,不懂标准的国家却懂玩书同文车同轨?
青铜和铁的关系给你个链接看,(不要因为铁血愤青多就一棍子都打死,我们看重人家的干货),http://bbs.tiexue.net/post2_8289342_1.html,看看这里面说的是不是够分量。
中国历史上有用5米或者7米枪阵的??按照赵国最早实施胡服骑射来看,当时应该已经有骑射战术了,长矛这种冲阵的慢速方阵面对骑射的性价比是非常低的。而且我也想不出有什么战例是靠长枪突击取胜的。。也许我孤陋寡闻了。
欧洲人打仗从来就是村夫群殴的多,亚历山大算个军事家,但转头看看春秋战国中国有多少兵书,这些兵法甚至深刻的阐明了战争与政治,与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就知道关于打仗的知识谁丰富了。。
最后说句,东西方战争方式和手段大不相同很正常,做个横向对比也不过就是娱乐,但是能看透其中本质的人才应该明白,战争的比较更多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比较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比较,有人如此险恶用心的贬低秦,其实很明显是什么人了。
综上所述 秦剑的性能相信大家在心里都有个大致的印象了
刃部含锡平均约为25% 硬度约为270HV 抗拉强度270mp ...
这是资料。
这是资料。
还有这个。
mark一下明天看
下面提到,秦朝的标准化。实际上,他应该把同时期的西方标准化生产的资料贴出来比较好,好像他没有。
下面再提一下传说中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
其实只要明白大秦青铜兵器的制作流程 就不会对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有多少惊异了
简单流程如下
确定标准形制-----》根据标准制范---》量产范-----》浇注青铜------》磨砺-----》完成
与古代铜币的制作是几乎完全一样的 古代铜币也可以算是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嘛?而且大秦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本身 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从青铜弩机铭文看秦兵器生产标准化的局限性>
游骑兵不骑马 发表于 2016-3-26 23:58
秦军最有名的是弓弩,特别是带弩的骑兵,我感觉他并没有说错什么。
秦军最好的应该是重步兵而非弩兵,弩兵只有前三排,兵马俑后面大部分都是长兵器的肉搏步兵,骑兵也是骑马步兵,七国中弩兵最强的是韩国,铁兵最早的是燕国,钢铁兵最强的是楚国,骑兵最强的是赵国,士兵待遇最高的是齐国,魏武卒也只是小规模强于秦国步兵,规模小不好培养,而秦国步兵才是最强的
下面再提一下传说中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
其实只要明白大秦青铜兵器的制作流程 就不会对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有 ...
这是资料。
这是资料。
还有这个。
下面提到弓弩。
终于到今天的主菜----大秦奸星弩啦
按照惯例 我们先来看看出土情况 一号坑发掘报告:之前有很多推论
比如秦弩机无郭 说明拉力不大 是臂张弩(不过最近我听说发现了一些有郭的 如有知情 请补充)
这些我们都先不作数 我们看看按照实物复原的秦弩是什么性能(有资料)
《秦陵弩和铜镞制造工艺的模拟试验研究》 这应该是目前为止关于秦弩性能最严谨的实验研究
比起闭门造车的纯理论推测 这个是比较让人信服的。(有资料)
总而言之 秦弩的弩弓为单体木质 拉力45kg 做功距离约为40cm
蓄能大约88J 按照效率70%计算 离弦动能约为62J
终于到今天的主菜----大秦奸星弩啦
按照惯例 我们先来看看出土情况 一号坑发掘报告:之前有很多推论
比如 ...
这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