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专题』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8:12:14
[center][B]中央安排系列活动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B][/center]
[B][center]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0:50 中国新闻网[/center][/B]

  [B]中新网10月25日电[/B] 今天是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日。今日上午,首都各界纪念台湾光复六十周年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为铭记两岸同胞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和为民族解放建立的不朽功勋,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励两岸同胞团结携手,排除“台独”分裂势力的破坏干扰,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共同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央有关部门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以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这些活动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首都各界纪念台湾光复六十周年大会外,相关活动还包括昨天(24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的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展览,10月25日晚的“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
  6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被日本侵占50年之久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光复,是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御侮、共同浴血奋斗的结果。在被日本侵占的50年中,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同胞一道,不屈不挠,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5 10:48:29编辑过]
[center][B]中央安排系列活动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B][/center]
[B][center]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0:50 中国新闻网[/center][/B]

  [B]中新网10月25日电[/B] 今天是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日。今日上午,首都各界纪念台湾光复六十周年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为铭记两岸同胞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和为民族解放建立的不朽功勋,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励两岸同胞团结携手,排除“台独”分裂势力的破坏干扰,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共同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央有关部门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以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这些活动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首都各界纪念台湾光复六十周年大会外,相关活动还包括昨天(24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的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展览,10月25日晚的“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
  6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被日本侵占50年之久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光复,是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御侮、共同浴血奋斗的结果。在被日本侵占的50年中,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同胞一道,不屈不挠,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5 10:48:29编辑过]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8:08 新华网[/B][/center]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之际,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值得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庆贺的历史性纪念日——台湾光复60周年。

  60年前的10月25日,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形势下,侵台日军被迫向中国投降,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彻底结束,台湾和澎湖列岛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不屈不挠,长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胜利成果。
  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打败清朝军队,并于次年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但台湾人民“义不臣倭”,始终没有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他们无所畏惧,前赴后继,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他们怀着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对日本殖民文化侵略和“皇民化”运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有力地冲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显示了台湾同胞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强意志。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台湾同胞不仅在岛内开展了抗日斗争,还有5万多人渡海翻山,回到祖国大陆参战。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仅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企图,而且有力地支援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一致通过《开罗宣言》,声明在日本战败后,将把日本所霸占的中国领土包括东北、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并接受《波茨坦公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随后台湾也回归祖国。
  台湾光复,洗雪了中华民族在甲午战争中遭受的历史耻辱,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永载中华民族史册。台湾光复的历史表明,台湾同胞具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和气壮山河的民族气节,两岸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必将成为促进两岸统一的精神纽带。台湾被割让到光复这段历史,同其他所有关于台湾的历史事实都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为国际法所确认,也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台湾光复,宝岛回到了祖国怀抱。虽然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也不容改变。李登辉上台后,“台独”分裂势力活动猖獗。近几年来,台湾当局鼓吹海峡两岸“一边一国”,变本加厉地进行“去中国化”活动,甚至图谋通过“公投”、“制宪”再次把台湾从祖国怀抱中分离出去。历史昭示未来。在日本侵占台湾的50年间,殖民主义者竭力推行殖民化政策,大搞“皇民化”运动,企图泯灭台湾同胞的中华文化意识,改变台湾同胞的民族国家认同,以图永久霸占台湾。但历史证明,这种做法是徒劳的。今天,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决不可能让“台独”势力“去中国化”和分裂中国的图谋得逞。历史将再次证明,帝国主义列强办不到的事情,“台独”分裂势力也决不可能办得到。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这四点意见,体现了中共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方针和主张,体现了对台湾同胞的高度关怀、关心和善意,体现了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同时表明了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坚强意志和坚定立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今年,连战、宋楚瑜等相继率团访问大陆,双方就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改善两岸关系、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达成重要共识,促进台海局势出现了某些缓和迹象,得到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和海外侨胞的普遍欢迎,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事实证明,“台独”分裂活动不得人心,两岸统一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
  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我们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就是要告诉人们:中国人民遭受侵略、割地赔款的屈辱历史再也不能重演,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尽管还会面临很多艰难险阻,但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当年,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际,两岸人民团结抗战,共御外侮,谱写了民族解放、国土光复的历史篇章;今天,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依然是明月共赏,休戚与共。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情同一心,决不会容忍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让我们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共同谱写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1:30 东方早报[/B][/center]

  [B]早报北京专稿殷玉生[/B] 今天是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日,台北市各界的纪念活动将在台北中山堂广场光复纪念碑前举行。
  台北市“文化局”的邓宗德先生告诉记者,国民党主席、台北市长马英九将出席致辞,提醒民众不要忘记台湾人被殖民的苦难岁月。
  据介绍,纪念活动中,当地北投国小合唱团将演唱《台湾光复歌》,而来自台湾南方的渔民将献祭钓鱼岛海水,希望各界正视钓鱼台的主权。
  台北市“文化局长”廖咸浩表示,只谈“终战”而不谈台湾光复属于价值观颠倒,对不起当年死于日本统治下的65万台湾先民与抗日志士,今天特别深刻省思“殖民现代性”神话,认清日本人现代化背后剥削、歧视台湾人的殖民本质。
  据介绍,马英九的致辞中还将表示,台北市政府6年多来持续关心慰安妇、台籍日兵、七七抗战、台湾义勇队以及非武装抗日运动等议题,目的是一方面肯定抗日先贤的伟大情操,一方面也在提醒民众,虽然台湾已经光复60年了,但不能遗忘台湾人被殖民的苦痛日子。而提到台湾光复就不该忘记钓鱼岛,因为在明代即视钓鱼岛为台湾附属岛屿,1945年光复时日本就应该归还钓鱼岛,历史事实斑斑可考。
  据悉,马英九将在今天下午赶到南投县信义乡,明天一早前往雾社原住民抗日起义烈士纪念碑参加纪念仪式,向莫那鲁道及在雾社事件中牺牲的原住民致敬。国民党发言人郑丽文说,为了纪念光复节,台北市政府22日晚举行了“烟火庆光复———灿烂十月,风华再现”活动,国民党今天还将推出台湾光复60周年展览,展出抗日先贤李友邦的档案、照片以及雾社事件的历史资料。
  台湾光复大事记
  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占领了我国领土台湾。
  1943年11月《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8月26日中国战区受降主官、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宣布,陈仪为接受台湾地区日军投降主官,受降地点在台湾的台北。
  1945年10月2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在台北市公会堂(后改名为中山堂),接受日军第10方面军司令长官安藤利吉的投降。至此,被迫割让50年又156天的台湾省,重归于中国主权的管辖之下,台湾人民又恢复了中国国籍。 [B]《厦门日报》供稿[/B]
新闻链接
  [B]北京举行多项纪念活动[/B]
  [B]本报讯(记者赖颢宁)[/B]昨日,多个大型纪念台湾光复活动同时在京举行,其中包括: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全国台湾研究会、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学术研讨会;黄埔军校同学会为台湾黄埔同学举行的欢迎会;中国发行《台湾,祖国的宝岛》大型彩色画册及纪念邮品。
  此外,香港各界代表、居港台胞和来自两岸的学者昨日在香港举行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座谈会。专程从台湾赴港参加座谈会的台湾社会科学研究会会长曾健民说,60年前台湾复归祖国的历史,铁证了“一个中国”的事实。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不是为了纪念而纪念,而是为了前进而纪念。
  [B]记者连线[/B]
  [B]“那天,我终于换上长衫”[/B]
  [B]见证者周青追忆台湾光复[/B]
  “妈妈拿出藏在箱底的长衫让我换上,我脱下台湾服换上长衫,扬眉吐气走在大街上,那一刻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台湾终于解放了,我们又回到祖国怀抱!”60年后,85岁的台胞周青昨日向本报记者描述了台湾光复时的情景。
  当年8月15日,周青和朋友们10点来钟就聚在一起,围着收音机等着。那天,日本天皇裕仁在广播里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开始时听得不太清楚,可是过了一会儿,住处边上许多日本人的住宅里传出了哭声,大家渐渐明白了。“很快,街上传来鞭炮声、舞狮声。”周青老人换了衣服,也汇入街上自发庆祝的人流中。
  周青说,台湾光复后,那些曾给日本人当过警察的台湾人都躲了起来,因为老百姓自发地开始“锄奸”;每条街道上,都开始有人出来牵头维持治安,原来被日本人禁止活动的人民团体也公开活动了。
  周青从1949初回到大陆定居,是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他昨日也参观了“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展览”,“展览的许多照片,都让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周青今天将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都各界纪念台湾光复六十周年大会”。他说,自己还要在大会上做报告。[B]本报记者赖颢宁[/B]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6:56 新华网[/B][/center]

  [B]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陈斌华 张勇)[/B]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全国台湾研究会、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24日在北京联合举办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港澳地区和海外的60多名学者与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在研讨会上讲话时说,在台湾光复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学术研讨会,回顾台湾人民抵御外侮的悲壮历程,纪念台湾光复的伟大胜利,展望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光辉前景,对于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回顾了台湾光复的历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后,张克辉说,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台湾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没有缺席,他们的斗争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提升,以至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台湾人民和祖国大陆人民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抵御外侮斗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是两岸同胞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
  他说,台湾同胞从来都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两岸同胞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保家卫国的赞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两岸同胞更应携手合作、创造双赢,开创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明天。张克辉指出,“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在事关台湾前途和台湾同胞命运、事关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两岸同胞更应坚定立场,明辨是非,坚决反对“台独”,遏制“台独”,共同维护海峡两岸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他说,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分别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铭,并达成多项共识。大陆相关部门积极落实会谈成果,一系列切实维护台胞利益和福祉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新的契机。两岸同胞更应进一步加强交流与沟通,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共同珍惜和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努力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张海鹏、邓孔昭、黄仁伟、饶戈平、郭俊次、王晓波、曾祥铎等先后在研讨会上发了言。
  他们认为,一部台湾从被割让到光复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历史,就是一部验证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就是证明自日本投降后,台湾已经回归祖国、重新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历史是不容否认的,也是无法篡改的。尽管自1949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台湾同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但这丝毫没有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也没有改变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
  学者们强调,台湾的光复来之不易,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对此要倍加珍惜,要更加致力于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的完全统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成思危,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副主任王在希、孙亚夫等出席了研讨会。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6日09:10 青岛新闻网[/B][/center]

  10月15日,在合肥举办的“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20周年”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发表了讲话。
  王在希首先对研讨会的成功举行表示祝贺,接着,他又对刘铭传保台建台的历史功绩进行了总结,指出这段史实见证了自古以来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王在希简要介绍了目前两岸交往交流的情况。他引用一系列数据指出,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同时他又指出,大陆本着为台湾同胞谋福祉的真诚愿望,宣布了一系列发展两岸关系的政策措施,然而台湾当局某些人却刻意歪曲事实,搞“泛政治化”,诋毁大陆对台湾同胞的真情真意,对两岸交流设置种种障碍。尽管如此,大陆还将一如既往地努力扩大两岸的各种交流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大陆将继续为台湾同胞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
  最后,王在希指出,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10月25日,我们还将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举办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20周年研讨会,追忆刘铭传抗法保台的历史更有特别意义。两岸同胞要象当年共同抗击外国侵略一样,来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任以任何方式把中国的神圣领土分割出去。
                          [B]责任编辑 原霞[/B]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8:18 华夏经纬网[/B][/center]

  [B]华夏经纬网10月21日讯[/B]: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20日在台“立法院”召开记者会表示,泛蓝将在十月二十二日在“总统府”前凯达格兰大道举办“除害平乱”晚会。
  据报道,郁慕明说,除了当天晚间七时到九时的晚会活动外,二十二日下午计划自基隆市、台北县、台北市、桃园县发动十路车队游街活动;下午五时到七时,在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会场将举办跑车展、民俗特技、原住民舞蹈及热门乐团表演等活动,欢迎有兴趣的民众一同庆祝台湾光复节。
  据了解,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桃园县长朱立伦、基隆市长许财利、国民党提名台北县长参选人周锡玮、前“经济部长”赵耀东、前“行政院秘书长”王昭明都答应出席晚会活动,新党还力邀中风不良的前“行政院长”孙运璇与会。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4:37 新华网[/B][/center]

  [B]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陈斌华) [/B]为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电视文献纪录片《不能忘却的历史--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2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2005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一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的大事,中央电视台从7月底开始策划、撰稿,聘请权威学者担任史学顾问,在海峡两岸采访了许多历史事件当事人、见证者和台湾大学教授胡佛、台湾史学研究会会长尹章义等台湾知名学者,使用了大量日本殖民者在台湾拍摄的图片、影片资料,并多次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进行修改,历经3个多月精心制作而成这部电视纪录片。
  《不能忘却的历史》分为三集。第一集《天地悲歌》叙述了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后被迫割让台湾,1895年日军登陆台湾到1915年,遭到台湾民众顽强抵抗的历史。第二集《百折不挠》主要记录了日本对台湾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并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以及台湾同胞利用政治和文化的手段,对日本殖民统治进行斗争的史实。第三集《共同家园》回顾了二战后期盟国发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台湾光复回到祖国怀抱的历程和60年来两岸关系的演变。
  据悉,该片将于10月21日、22日、24日黄金时间19时55分在CCTV-1播出,10月22日、23日、24日20时10分在CCTV-4播出。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7:24 华夏经纬网[/B][/center]

  [B]华夏经纬网10月21日讯[/B]: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统盟”、“新同盟会”、“中华民国团结自强协会”等团体共同发起“庆祝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六十周年”系列活动,将于周日(二十三日)在孙中山纪念馆举行纪念晚会,现场将有爱国歌曲及台湾民谣演唱。
  据报道,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表示,今年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也是台湾光复六十周年,不过,在两任“总统”的刻意淡化下,这个节日的意义不断地被抹煞,他们举办系列活动,就是希望唤起台湾民众对于台湾光复节的记忆,反对“台独”,反对分离。
  新同盟会等团体指出,抗战胜利是国共两党之功,而国土分裂是国共两党之过,如何完成两岸和平统一,是国共两党不可旁贷的历史责任,他们呼吁,国共两党须速还给海内外中华儿女一个和平统一的中国。
  据报道,该联盟还发表庆祝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六十周年宣言。宣言强调,中国要富强,要和平,必须统一;中国的统一,不是口号,不靠武力。台湾同胞应有气魄和担当,致力于国家统一大业,使统一后的中国成为“和平安乐、民主自由、法治公平”的新国家。
  据了解,除了纪念晚会(音乐会),这项系列活动还包括于孙中山纪念馆一楼走廊的抗战胜利图片展,周日上午在台大法学院举办研讨会,未来还将办“国事”演讲大会。
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
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那一刻,中国8年抗战宣告胜利,台湾人民50年被殖民的苦难从此终结,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从被压迫的奴隶一下转变成有尊严的战胜国的国民,那是一种重回人间、获得新生的感觉!”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9:01 新华网[/B][/center]

  [B]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 张勇)[/B]他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屈辱而坚强地生活了20多年;他从年少时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起,就一直心系祖国、心向祖国、认同祖国;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的那一天,是他幸福而难忘的时刻……在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专访了这位台湾光复的亲历者、老台胞黄幸。
  黄幸1924年出生于台湾台南,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日本殖民统治的阴影下度过。他告诉记者,小时候一度误以为自己是日本人,但上中学以后就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而台湾是遭到了日本的殖民侵略。“认识到这一点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殖民者总是歧视我们台湾人,而且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对我们另眼相看。”
  1943年进入“台北帝国大学”后,黄幸开始强烈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并且开始有意识地接触一些抗日团体。“当时我和郭琇琮、何斌、陈泗治、杨云萍等人一起参加了‘励志会’的活动,这个组织的主要目的就是抵制日本殖民者的‘皇民化运动’、保护和宏扬中华文化、台湾本土文化。”
  “当时‘励志会’一个成员的家里有一台从大陆带回来的风琴,里面录了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我们几个朋友就常去他家里学唱这首歌。”
  1945年,日本侵略军开始节节败退。为了负隅顽抗,当时在台湾的日本殖民统治者发布“学徒动员令”,逼迫台湾青年学生为日军挖防空洞、修工事。3月,黄幸所在的大学全校都被逼着到台北士林的观音山上挖防空洞。“当时肚子都吃不饱,还要被逼着给日军干活,日子真是苦不堪言。那段时间天天都盼着能赶紧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能早点回到祖国怀抱,早点获得自由……”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了半个世纪的台湾同胞终于看到了曙光。“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我们都激动地跳了起来。后来从观音山返回学校,我们都是兴奋地一路步行回去。”
  黄幸告诉记者:“从这时起到10月25日台湾光复,台湾同胞一直都是充满期待地为回到祖国怀抱作着准备。我们学生开始学汉字、学拼音,开始学唱《义勇军进行曲》和国民党党歌。虽然处于暂时的‘无政府’状态,但整个社会一点都没乱,人们自发地管理和维持正常秩序。各地都在开庆祝会,人们高兴地放鞭炮……陈仪以中国政府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的身份到台湾接受日方投降时,我们一帮同学还到机场去欢迎他。”
  “被日本侵占的50年,我们台湾同胞始终是心系祖国、心向祖国、认同祖国的,所以台湾光复并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台湾同胞也是幸福而激动的,”黄幸感慨地说,“尽管现在两岸仍被人为隔绝,祖国统一还未完全实现,但台湾和祖国的关系始终没有改变,台湾永远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不容置疑、不容争辩的。”
  采访的最后,黄幸老人托记者转达对台湾乡亲的几点希望:“由于人为原因,许多台湾乡亲对大陆缺乏了解,甚至存有许多偏见,希望他们多到大陆来走走、看看,加强和大陆同胞的交流和沟通。台湾同胞向来有热爱乡土的传统,我也很怀念自己的台南老家,但这种乡土情结,不应影响我们对大陆乃至祖国的认同和情感。”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8:45 新华网[/B][/center]

  [B]新华网上海10月20日电(记者 金旼旼)[/B]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日本人在台湾50年来苦心经营的‘皇民化’教育在一夜间就被推翻了。”今年81岁的老台胞郭炤烈感叹道,“50年的奴化教育,我们日文说得比中文好,我们对日本的了解比对大陆的了解多,但台湾人的心还是中国人的心。”
  郭炤烈夫人周汉武教授告诉记者,直到今天,郭老的日语仍然比中文流利,因为从出生到光复,他说了20多年的日语。郭炤烈1924年出生在台中。他回忆道:“在学校,老师大多都是日本人,只许讲日本话,讲台湾话是要受处罚的,老师一直教导我们,我们是天皇的臣民,台湾人是日本人。”
  “但日本的奴化教育改变得了语言,改变不了我的心。” 郭炤烈说,“父亲告诉我,我们郭家的根在太原,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代。”
  日本统治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曾坦言:“据本人所见,对台湾人并无绝对加以信赖的勇气和自信。”郭炤烈说,这说明,殖民者自己也知道50年的“皇民化”教育只是白费心机。他说,台湾人从来都不相信日本的“皇民化”教育,在日本统治下他们不过是三等国民。“日本人将本国人称为内地人,是最高等级的;接下来是朝鲜人,称为半岛人;而台湾人则称为本岛人。”在公车上,内地人和台湾人要分开乘坐,并且台湾人很难获得中等和高等教育。
  在日本的统治下,郭炤烈一家的生活非常困难,父亲在政府机构里做勤杂工,收入难以养活全家。郭炤烈还没有柜台高的时候就在布店里做工,最小的妹妹被当作童养媳嫁了出去。“日本在台湾的统治,为的是掠夺资源,并不是为了台湾人民的幸福。”郭炤烈说。
  1945年10月25日,台北中山堂,日军正式向中国军队投降。郭炤烈从电台里听到这个消息,激动万分。他说,十几年来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台湾人是日本人”的说法,立刻就像蛛网一样一捅就破。
  台湾光复后第二年,在日治时期难以获得高等教育的郭炤烈作为台湾第一届公费生,到北京大学念书。1946年初冬,从基隆出发,到达塘沽港时,大雪纷飞。他回忆说:“一下船,我用力踩了踩脚下的土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到祖国大陆了!”临行前,母亲装了一瓶台中的水,郭炤烈把它洒在北大的校园。
  新中国成立后,郭炤烈留在大陆,成为著名的国际关系学专家,并出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等职。抚今追昔,他说:“增进两岸的理解和沟通,实现和平统一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5 10:34:25编辑过]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5:11 中国台湾网[/B][/center]

  [B]1602年沈有容挥师入台歼灭倭寇[/B]
  南宋孝宗乾道(公元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派驻舟船水师,警戒台湾、澎湖地区水域陆地,这是我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澎驻军。元朝建立后,元世祖于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降旨,设巡检司与澎湖,隶属福建同安府,台、澎地区始有地方行政机构,行使赋税等统治权。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备日本海寇侵袭东南诸省,下令实行海禁,但在军事部署上只防海岸,不守海岛,撤除了设在澎湖的巡检司。由此导致倭寇趁虚而入,以台湾、澎湖为中转站,频频袭扰沿海城乡。有鉴于此,明神宗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重新在澎湖驻军。
  倭寇侵入台湾南海,台湾人民在部落首领带领下,使用弓箭,标枪等原始武器,抗击侵略者,保卫家园。然终不敌倭寇的精良火铳,只得退入深山,坚持斗争。
  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底,大批倭寇在福建海面流动烧杀抢劫,遭明军水师围歼,漏网的残部逃回台湾。镇守浯屿(今金门)的福建都司沈有容,决计趁此胜势追击穷寇,一举将倭寇逐出台湾。时恰值西北季风,大军扬帆东渡,经澎湖直达台湾西南海岸。明军战船先发制人,施放火箭,多艘战船中箭起火,立时乱了阵脚。沈有容挥动令旗,高大楼船顺风顺水横冲直撞,势不可挡,全歼了海上倭寇。明军又乘胜追剿陆上的残敌。在深山坚持关键的台湾义军与明军紧密配合,合力歼灭倭寇的游兵散勇。倭寇头目见大势已去,仓惶下海逃循。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从国外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时为明朝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春节前夕。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5:11 中国台湾网[/B][/center]

  17世纪初,号称“海上霸王”的荷兰侵略者(台湾民众蔑称为红毛),开始把魔爪伸向台湾。先是以经商互市为诱饵,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得到福建地方官允许,在台湾筑城作为贸易场所。继而通过利诱、威胁、武力恫吓等手段。不断蚕食扩张,最终将整个台湾置于其殖民统治下。
  在厦门坚持反清明的郑成功,眼看满清统一大陆已成定局,便将收复台湾的大计付诸实施,以建立抗清根据地,并解救荷兰统治下的高山族等各族同胞。
  清世祖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3月23日,郑成功率大小战船200余艘,军士2万5千人横渡台湾海峡。船队抵达台湾西部海港鹿耳门,适逢涨潮,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陆,经激烈战争,占领了海边阵地。
  台湾城是岛上的第一大城市,又是荷军总督揆一的大本营,城垣高大坚固,配备有西洋大炮。郑成功为避免过多伤亡,下令斩伐竹木,在台湾城四周编树栅栏,并挖掘深壕,将城中与外界隔绝,使敌不战自乱,束手就擒。揆一狗急跳墙,曾几度突围,但每次都损兵折将,不能前进一步。延至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1月,台湾城中弹尽粮绝,荷军或战死,或饿死、病死,只剩十之二三的兵力。郑成功审时度势,发起总攻。
  揆一为求活命,扯起白旗投降,并于2月1日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带领残兵败将滚出台湾。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了38年的台湾,复归中国所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不朽功绩,永垂青史!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5:11 中国台湾网[/B][/center]

  台湾初归,百废待兴,郑成功昼夜筹谋复兴大计,不幸积劳成疾,于收复台湾的当年病逝。他的儿子郑经继任延平郡王位,继续治理台湾,与大陆上的清王朝分庭抗礼。
  康熙皇帝一心想统一台湾,为避免同室操戈,提出只要郑经接受招抚,台湾归属朝廷管辖,可给予是相当权位,对所属文武各官,也都量材录用。郑经不允,要求台湾按朝鲜例,作为清朝的属国来朝进贡。这实际上是台湾独立为国,使中国一分为二,理所当然遭到康熙帝反对:“台湾本属中国版图,又都是中国人,岂可按外国例?”
  谈判破裂,战事重开,郑经趁着大陆上“三藩之乱”,反攻福建。康熙帝下令反击,将郑军逐回台湾,并再作和平努力,作坚持原则下的重大让步,即台湾统一后,仍将台湾交于与郑经治理。郑经固执己见,坚持台湾独立。双方就这样谈谈打打,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郑经去世,他的儿子郑克塽继任王位。此时,康熙帝已彻底平定了“三藩之乱”,中央集权空前巩固,收复台湾、全国统一已成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据此,康熙决定以武力统一台湾,遴选精于海战的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6月14日,清军跨海东征。经过7天激战,先将澎湖攻克,全歼郑军精锐。郑克塽最终采取太傅刘国轩的建议,顺应时势,归顺清廷。于是派人向施琅请降。施琅立即奏请康熙皇帝定夺。康熙降旨施琅,接受郑氏请降,又重申了先前的承诺:如能诚心来归,可将前罪尽行赫免,如恩安插,务令所得。
  8月11日清军东进至台湾鹿耳门,郑克塽率文武百官,在岸边迎接王师。与大陆为敌22年的台湾,终于和平统一,成为福建省的一个府。至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始成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最高地方政区。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5:11 中国台湾网[/B][/center]

  甲午之战,清政府以失败告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一款,是割让台湾给日本。此后,宝岛与祖国分离,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主力军之一,与美、英、苏并列为“四大国”。趁着这一有利形势,国民政府将收回台湾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宣战布告》中向世界宣布:兹特对日宣战,所有一切条约,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根据这一布告,《马关条约》也在废除之列,台湾应该归还中国。中国政府的这一原则立场,得到了各盟国的认同及支持。《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都曾载明:战后,应由中国恢复对台湾与澎湖列岛的主权。
  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昭告中外:本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已答复中美英苏四国无条件投降,依照规定,台湾全境及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本府即派行政及军事各官吏前往治理。蒋介石随之委派陆军上将陈仪,为接受侵台日军投降主官,并任命其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
  1945年10月上旬,中国的三个师、二个飞行大队、二十艘军舰,陆续开赴台湾参加接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接受侵台日军投降仪式,于25日上午,在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隆重举行。整个受降仪式只5分钟许。短短5分钟,结束了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霸占。陈仪通过电台宣布云:“从今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皆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本人特向我国同胞及全世界报告周知,台湾现已光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只承认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国民党当局窃据台湾,改变不了这一事实。13亿中国人民统一祖国的愿望,是不可阻挡的。回溯近400年来四次收复台湾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真理。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0:42 大洋网-广州日报[/B]

[B]台湾高山族的抗日义军虽然装备简陋,
却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B]

[B]西来庵起义后,900多人被日寇判处死刑。
图为竹篓盖头的起义者列着长队出庭。[/B][/center]
  中国人民坚持8年全民抗战,牺牲了3500万人(占当时全国4亿总人口9%左右),其中,台湾同胞从1895年起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牺牲了65万人(占当时台湾600万人口的11%左右)。
  台湾民众抗日,其实自日本南北朝倭寇侵扰中国沿海之时即已开始,可以说,台湾民众抗日通史前后长达四百余年。[B]本报记者刘彦广、谢绮珊、赵琳琳[/B]
  在台湾光复60周年的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台湾历史学家孙升亮,他全面回顾了台湾人民和祖国大陆人民一道英勇抗日的历程。
  [B]7年武装反割台9年暴动不屈服[/B]
  清朝卖国政府割台消息传到台湾,全台百姓纷纷自发组织义军抵抗。日军1895年5月从北部登陆,先后投入5万多兵力,经过5个月,付出3万多人伤亡的代价,才打到南部。日军攻占台南后宣称:“台湾本岛全部平定。”然而,台湾同胞的抗日游击战争坚持了7年之久。北部以简大狮为首,中南部以柯铁为首,南部以林少猫为首,他们三人被称为“台湾三猛”。7年反割台武装斗争,台湾同胞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彰化一役,5000人被杀害;日军围剿云林大坪顶抗日根据地,杀害了3万多人。
  台湾同胞从1907年到1915年,在祖国大陆同胞推翻清王朝革命的鼓舞下,又发动了抗日武装起义。1913年苗栗起义,以孙中山同盟会会员罗福星为首。失败后921名志士被捕,200多人被处死。1915年台南西来庵起义,数千人参加,与日军警血战数昼夜,起义失败后余清芳等903人被处死,数万百姓遭屠杀。
  [B]利用文化协会进行合法斗争[/B]
  孙升亮介绍,1915年,随着武装抗日被日本殖民统治者血腥镇压,台湾同胞开始采取合法斗争的手段,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日本殖民当局展开斗争。各阶层台湾同胞采取了各种合法形式的反日斗争,其中有“台湾文化协会”、“台湾农民组合”、“台湾共产党”、“台湾民众党”、“台湾地方自治同盟”,以及反皇民化运动,组织诗社、书房等等。
  [B]两条战线参加抗日[/B]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日战争之后,台湾同胞从两条战线上参加了抗日斗争。一条战线是奔回祖国大陆,直接参加抗战;另一条战线是在台湾岛内与日军进行斗争。
  1939年,在浙江金华,李友邦将军(台北人)领导成立了“台湾义勇队”,转战在浙、苏、皖、闽东海前线,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台湾义勇队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为宗旨,受到共产党和国民党双方支持,是国共合作抗日的产物。在军警密布、特务如毛的台湾孤岛上,台湾同胞的反日斗争更加艰苦、更加悲壮。如1938年在高雄等地,相继发生两起袭击日警的反战暴动,400多名志士被捕入狱,200多人被杀;1939年,有1000多名高雄农民为反抗拉“军夫”而暴动,失败后600多人被杀害。
  [B]近2000人受牵连 903人被判死刑[/B]
  [B]西来庵起义最惨烈[/B]
  1915年6月,台南发生了西来庵起义(又称噍吧哖起义)。这次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台湾民众反抗日本统治参加人数最多、斗争最激烈、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也是台湾人民牺牲最为惨烈的一次起义。
  西来庵起义是由余清芳、江定、罗俊为首秘密组织的一次抗日起义。噍吧哖是台南山间一个偏僻的地方,日本侵略者侵占台湾后,凶焰遍及全岛,噍吧哖也惨遭蹂躏。
  余清芳又名余清风,为台南长治二圆里后乡庄人。罗俊是嘉义他里雾人,以行医、教书为生。江定是台南楠梓仙溪里竹头琦庄人。
  余清芳与罗、江结识后,即积极准备抗日行动。然而,起义还在酝酿中,事情却不幸被泄露。警察先在嘉义竹头传庄附近的山林里发现罗俊及同伴。余清芳、江定自7月上旬起,连续袭击甲仙埔、大丘园、蚊仔脚等派出所,共杀死日本人34人。8月2日深夜,余清芳、江定再率300余人,袭击噍吧哖支厅,火焚官厅并杀尽日人警察及家眷20余人。
  日军进入噍吧哖,先诱使附近村庄男女老幼集中起来,然后命令他们掘壕。待壕沟掘成,日军即四面包围开枪扫射,致使3200余百姓遭集体屠杀。8月21日,余清芳在台南的山谷间被捕。
  日本当局采取欺骗诱降方式,向江定表示,只要他出降,决不追究。1916年4月,江定率270余人出山自首。日本当局受降完毕,突然于深夜出动大批警察将江定等人全部逮捕。日本当局利用此案在全台大肆进行检举,受牵连而遭逮捕的有近2000人,余清芳、罗俊、江定等903人被判死刑。 [B](欣华)[/B]
[center][/center][center][B]刘永福 临危受命举义旗[/B][/center]
  1895年,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被割让给日本。6月初,日本侵略军攻占基隆。在此危难时刻,台湾人民纷纷组织义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家园、抗日寇的武装斗争,爱国将领刘永福被公推为义军首领。当军人和官僚绅士们躲逃时,刘永福毅然接受推举,领导抗日。在新竹、大甲溪、彰化等地,与日本侵略军战斗数十次,沉重打击了日寇。

[center]
[B]简大狮 武装斗争整三年[/B][/center]
  简大狮,原本名叫简忠浩,出生在台湾淡水。他力气很大,宗祠门口两只石狮子,一般人都挪不动,他能举起来绕行宗祠一周。众人称他力大过狮,于是改名叫“简大狮”。

  中日甲午战后,台湾割让给日本,1895年,简大狮在淡水揭竿起义。抗日义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武装斗争整整三年。简大狮遇害后,上海《申报》评论:“台湾义民简大狮为中国争气,为全台争气,此中国最有志气之人。”

[center]
[B]林少猫 率义军主动出击[/B][/center]
  林少猫又名林义成,台湾凤山县阿猴(今屏东)人。当日本准备要接管台湾时,林少猫便立即招募义民,响应抗日。1897年,林少猫率义军主动攻击凤山、潮州间的日军;隔年又攻打潮州办物署,打击日军。

  林少猫被迫归顺后,1902年,日本人假借传染病需要消毒,组织大批军警围攻林少猫组织的义军,林少猫最终殉难。

[center]
[B]罗福星 印尼华侨投身抗日[/B][/center]
  罗福星别名东亚、国权、中血。1886年生于印尼,1903年随其祖父到台湾,在台4年余,体会到台湾同胞受日本专制的痛苦。1912年,罗福星再到台湾,以同盟会会员身份招募革命分子从事抗日活动,1913年不幸被日警捕获,后不幸被判处死刑。 [B](仁民)[/B]
  1563年,明政府恢复澎湖巡检司(1387年在倭寇的袭扰下,明政府撤销台湾行政和防务的巡检司),派兵驻守澎湖列岛,有利地抗击了日本的侵略。

  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率军守卫台南。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5月25日,地方绅民丘逢甲等创议成立“台湾民主国”,抗击日寇。10月日军大举南犯,台湾军民浴血奋战,3000多壮士英勇捐躯。

  1896年6~7月,柯铁、陈发等领导的抗日武装袭击各地日军守备队。

  1897年5月8日,《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同胞选定中国国籍的最后期限,台湾同胞当日渡海回祖国大陆的有7000多人。同日,简大狮、詹振等率领抗日武装6000余人袭击台北。

  1898年12月,林少猫率抗日武装3000余人袭击恒春等地,打击日军。

  1904年12月,高山族同胞袭击苗栗洗水坑日警。

  1907年5月,台北枕头山高山族同胞抗击日警镇压,激战三个月,毙伤敌人200余人。

  1912年3月,刘乾、林启祯建立秘密组织,袭击林圮埔警察支厅,激战7天。12月,孙中山派罗福星等秘密到台湾,宣传抗日复台,回归祖国。

  1913年12月,日警在全台大搜捕,罗福星等200余人被杀害。此事与南投事件、新竹事件、东势角事件、台南关帝庙事件等并称为“苗栗起义”。

  1915年5月,西来庵事件(又称噍吧哖起义)。余清芳、江定、罗俊3人为首领,率领数千民众起义。起义后被日军镇压,900多人遭日寇判死刑,这在世界审判史上是罕见的。

  1930年10月27日,爆发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雾社高山族同胞共毙伤日警数百名,日本残杀起义民众900余人。

  1937年11月,宜兰等地700多名矿工集体暴动,反抗日寇迫害。

  1939年2月,台湾民众的抗日组织台湾义勇队成立。3月13日,千余名被征壮丁在高雄起义,600多人被杀害。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举行,这一天被命名为“台湾光复日”。

[center]
[B]起义军在英勇还击。[/B]


[B]镇压雾社起义后,日军残忍展示所斩下的起义者人头。[/B] [/center]
                       [B](来源:广州日报)[/B]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4/12/09 17:45   炎黄春秋[/B][/center]

  [B]作者:何标[/B]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他75年前3月不幸逝世时,期盼中国革命成功从而摆脱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对他们十分崇敬的一代伟人,表达了深深的哀悼。
  
  [B]孙中山心系宝岛[/B]
  1894年,孙中山创建推翻清朝的革命团体兴中会,翌年清朝政府甲午战败,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两年后,革命党人陈少白向孙中山谏言:到台湾去活动“以联络那里的中国人,发展势力”。经孙中山同意,陈赴台并在台北秘密发展数名会员,于1897年冬建立了兴中会台湾支会。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两省兴起,孙中山乘机在广东积极筹划惠州起义。当年9月25日,他独自从日本到达台湾,在台北新起町设立指挥所,从日本运送军械、武装人员和经费到祖国大陆,并拟“观察华南局势”俟机潜返内地;同时,他已在日本友人山田良政建议下,争取到日本驻台总督儿玉源太郎的协助。孙中山抵台时,受到儿玉等日方官员的迎接。10月8日,孙中山在台北指挥了惠州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也取得了活捉清将杜凤梧、缴获洋枪七百多支、子弹五万多发的胜利,冲击了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
  儿玉源太郎等人所以愿意协助孙中山,一方面是八国联军侵华,清朝政权岌岌可危,日本政界对孙中山推翻清朝的革命,抱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和期望;另一方面,是企图借用孙中山的声望,帮其稳定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但正当此时,日本政局发生变化,继任首相的伊藤博文,不准台湾总督与中国革命党人继续保持联系,致使孙中山在台扩展革命的计划落空,不得不于11月10日离开台湾,孙中山首次的台湾之行,历时44天。
  1905年8月,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建立了同盟会。1910年7月同盟会台湾分会宣告成立,成员曾发展到76人,因受日本当局的排斥与限制,分会成立4年后,被迫宣告解散。
  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军阀袁世凯出卖革命,孙中山组织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从福州取道台湾东渡日本。途经台湾时,日当局畏惧孙中山与民众接触而掀起台胞的民族情绪,因此警卫森严。孙中山为此闷闷不乐,短暂停留后即离台。在台北住过的“梅屋敷”旅社,现改建为台北市国父史迹纪念馆,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孙中山赴台历史遗址。
  1918年,孙中山发动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护法运动(即所谓“三次革命”)失败后,再次由汕头经台北东渡日本。当时,他很想在台北同台胞会面,以宣传自己的主张,唤起台胞的民族意识,鼓舞他们的爱国精神。但日本当局用种种办法阻止他同台胞见面,而不得不于次日离台赴日。
  1924年11月,孙中山为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反对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右派分子的分裂活动,促成“国民会议”召开以共商国是,自广州乘船北上,途中经停台湾但未上岸。这是他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旅经台湾之行。
  据“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1年出版的《台湾省通志》刊载,孙中山在病中曾留言:日本必须放弃与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应在台湾实行自治等。说他“虽在病中,仍念念不忘台湾同胞,关心台湾同胞的革命事业”。孙中山为中国民主革命鞠躬尽瘁以及他对台湾同胞视为一体的关注,在爱国台胞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B]台胞尊崇和寄望的伟人[/B]
  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直接影响下,台湾民众自1912年至1915年,先后于南投、嘉义、台中、台南、苗栗和台北等地,发动多起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暴政的武装起义,遭到日本  
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仅1913年同盟会成员罗福星在苗栗发动的抗日起义,被捕者即达1211人。罗福星在慷慨就义前留下了大义凛然的“自白书”,其中有四句藏头诗:“孙真国手著光唐,逸乐丰神入既章。仙客早贬灵妙药,救人于病身相当。”每句第一字合成“孙逸仙救”。孙逸仙是孙中山的号,罗福星在临刑前仍念念不忘孙中山,足见抗日志士对孙先生的崇敬和期盼。
  1920年前后,在中国五四运动和世界新思潮影响下,台湾知识分子密切关注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他们把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希望,寄托于中国革命的成功。20年代初出版的《台湾新青年》刊物发表的一篇文章说:“若要救台湾,非先(从)救祖国着手不可!欲致力于台湾革命运动,非先致力于中国革命成功。待中国强大时候,台湾才有回复之时;待中国有势力时候,台湾人才能脱离日本强盗的束缚。”文中所谓的“中国革命”,指的就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1923年创刊于日本,后转移到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发行的《台湾民报》(周刊),是当时台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对民众进行思想、文化启蒙的重要喉舌。该报1925年2月出版的一期中,曾发表题为《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文章,详细报道孙中山北上北京时受到民众热烈欢迎的盛况。在其后的一期里,又发表《愿中山先生之死不确》的报道,文中将孙中山同列宁并列为“世界伟人”,说:“去年(即1924年)我们的世上才失去了一位世界的伟人,俄国大革命家,今年又欲把一位世界的伟人,中国的大革命家从此世夺去,那死神也未免太无情了”。文章称颂孙中山“是站在泰山顶上大敲其警醒之钟,把四万万还在打鼾深睡的同胞叫醒”;说他“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官僚打仗,屡扑屡起,愈穷愈强,其百折不挠的精神,实为中国所绝无而仅有。”
  由于受到孙中山革命行动、理论学说和人格魅力的影响,一些台胞摆脱了日本殖民统治,从台湾回到祖国大陆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如世居台湾的雾峰人林资铿,在甲午战后变卖台湾家产,迁居厦门鼓浪屿并恢复了中国国籍。林对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深为气愤,遂以家产资助孙中山并参加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前身),曾任国民革命军闽南军司令,后任大元帅参军、孙中山侍从武官和大本营参议。1925年在闽南被军阀孙传芳部下杀害。又如台北人李友邦,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另如1926年底,曾有一些台湾青年从日据下的台湾来到祖国大陆,集聚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广东,成立“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后改组为“台湾革命青年团”,号召台湾青年参加祖国的革命运动,以达成打倒统治台湾的日本帝国主义的目标。
  [B]“哭望天涯吊伟人”[/B]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的噩耗传到被日本占领达30年之久的台湾岛,引起台胞一片哀恸。《台湾民报》发表社论《哭望天涯吊伟人》,说:“西望中原,我们禁不住泪泉满面  
了。”该刊不惧日本统治当局之忌,公开表露出中国人悲从哀来的真情。
  台北民众团体也立即筹措召开追悼会。当时,日本第10任驻台总督伊泽多喜男不敢公然禁止追悼会的召开,便设法刁难和限制,日本警察传讯民众团体主事人,将追悼会的三项内容取消,即禁止朗读悼词,禁唱悼歌,不准演说。
  但胸怀祖国、不畏强暴的台湾同胞,于3月24日晚在台北文化讲座(现为台北市贵德街第9号、10号水门一带),召开了规模盛大的追悼会。民众团体台湾文化协会的评议员施至善首先致词,文协理事王敏川叙述孙中山生平,继由台湾新文学运动奠基人、《台湾民报》编辑张我军介绍孙中山临终情形。会上致词的民众团体有台湾有志社、台北无产青年会、台湾文运革新会、台北青年读书会等。
  被日本警察禁止宣读的悼词,是由张我军用白话新诗形式写成,共50行485个字,强烈表达出台湾同胞热爱祖国、关心中国革命前途和崇敬孙中山的心声。诗中写道:
  唉!大星一坠,东亚的天地忽然暗淡无光了!……消息传来我岛人五内俱崩,如失了魂魄一样,西望中原禁不住泪落滔滔了。……中国的同胞哟!你们要坚守这位已不在了的导师的遗训:革命还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哪!先生的肉体虽和我们长别了,然而先生的精神,先生的主义,是必永远留着在人类的心目中活现。先生的事业,是必永远留着在世界上灿烂!
  被台胞尊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为追悼会写了挽联:“中华革命虽告成功,依然同室操戈,一统雄心伤未达;东亚联盟不能实现,长使天骄跋扈,九泉遗恨定难消。”
  从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至1929年6月南京中山陵建成举行“奉安大典”为止,台胞每年3月12日都要举行悼念活动。1927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两周年时,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曾发表《敬告中国同胞书》,表示台胞要认清时潮,急起直追,来参加祖国的革命,加倍努力实现孙中山的理想。在提出的口号中有:“台湾的民族是中国的民族!”“台湾的土地是中国的土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不死!”“中国革命成功万岁!”等。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心系宝岛台湾,而日本统治下的广大台胞对孙中山怀有深切的期盼和热爱,这反映出台海两岸中国人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骨肉深情。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75周年的日子里,台海两岸同胞不应忘记这段重要史实。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20:17 华夏经纬网[/B][/center]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1943年美、英、中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于1945年10月从日本手中接收了台湾和澎湖列岛,该地区一切事务均归于中国主权之下。这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但是不久,随着国民党政府对台湾统治的危机、中国国内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及新中国的建立,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势力,为了保持其在台湾及整个亚洲的利益,适应冷战的需要,即阴谋策划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的整整十年里,美国炮制出一个又一个分离台湾的论调。国民党蒋介石虽然依靠美国打内战,并依赖美国的庇护偏安台湾,但是却坚守一个中国的立场和原则,对美国分离台湾的言行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先后五次反对、抵制并粉碎了美国企图分裂中国的图谋。
  [B]一、反对“联合国托管论”[/B]
  国民党政府接收台湾不久,由于1947年爆发“二·二八”事件,美国感到台湾局势不稳,为防止中国共产党控制台湾,美国有关官员遂提出台湾由“联合国托管”的言论。虽然这一问题在当时并未成为美国政府的最高决策,但这却是战后美国分离台湾的开始。
  1947年3月,美国驻台北总领事馆的官员就向华盛顿建议,称目前台湾在“法律上”还是日本的一部分,用联合国名义进行直接干涉,待有了一个“负责的中国政府”后再归还中国。这一建议不顾中国已根据有关文件正式接收了台湾的事实,而要联合国再行干涉,是为“联合国托管论”的先声。5月,刚卸任的美驻台副领事乔治·克尔向美国务院递交备忘录,明确提出为阻止台湾可能为共产党控制的情况发生,台湾必须置于联合国的监督之下。与此同时,美国一些人士还极力支持“台独”分子廖文毅抛出主张“台湾由联合国托管,争取公民投票自决”的所谓“台湾问题处理意见书”。同年8月,魏德迈使华时就此问题到台湾进行调查后称,现在“有迹象表明台湾人对美国监护或联合国托管是会接受的”一时间,“托管”论调四起。当时参与策划和鼓噪“托管运动”的美国驻华机构有美国驻台领事馆、台北美国新闻处、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以及美联社、合众社等等。其中主要人物除柯乔治外,还有美国驻台副领事卡尔、情报组长摩根和台北美国新闻处处长卡度等人。
  台湾刚刚归还中国,美国就企图进行分离,此举引起国民党蒋介石的高度警觉。当时,上海《新民晚报》刊载文章,抨击“托管”论调,指出,美国“野心分子”正利用目前中国的危机,积极争取台湾上层人士,推动台湾“托管”。文章首次披露了魏德迈访台情况及美国人办的报纸鼓吹“台湾托管”的言论,揭露了美国在台湾建立空军基地的情况以及美国某些人士有关“托管”的言行。1947年12月,台湾省主席魏道明根据蒋介石的旨意发表长篇讲话,以强烈的措词严厉驳斥“托管”谬论。他说,谣传台湾人民希望脱离祖国而愿受外国的统治,这一说法不仅是对台湾人民的侮辱,也是对全体中国人的侮辱。他以事实说明了台湾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以及归还中国的经过后指出,战后可能远东有一些遗留的问题有待对日和会解决,但是,台湾问题早已决定,《开罗宣言》已明确指出台湾应归还中国。最后他表示,坚决反对在对日和会上讨论台湾问题,如果发生这种情况,600万台湾人民和4亿5千万大陆的中国人民将不惜为之流血斗争。表明了国民党当局的严正立场。
  1948年3月,国民党南京当局为了弄清“托管运动”的来龙去脉,特派“行政院长”孙科到台湾进行实地调查。孙科一到台湾就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点名谴责美国领事馆及美国新闻处。美国当局不得不将卡尔、卡度等人撤换。美国某些人策划的“托管运动”暂告失败。但是,美国企图分离台湾的步伐并未停止。
  [B]二、反对“台湾地位未定论”[/B]
  “台湾地位未定”是继“托管论”破产后,美国制造的分离台湾的又一论调。从1948年底开始,美国一些重要人物就或明或暗地向台湾有关官员散布“台湾在‘法律上’还不是中国领土”言论。1949年3月,由美国务院提出经总统批准的对台基本政策目标是“不让台、澎落入共产党手中”,“为达此目标,最切实际的手段就是把这些岛屿同中国大陆分离开”。当时,美国务院新闻发布人发表谈话称:“台湾地位在战时与库页岛完全一样,其最后地位将由一项和约决定”。公开了其官方观点。
  国民党了解到美国这一意图后,立即作出反应,由刚去职的“前外交部长”王世杰在台湾发表公开讲话,严厉批驳这一论点。他说:台湾是“收复失地”,不是“军事占领区”,中国对该岛的内政外交有绝对主权;自1941年中国对日正式宣战以来,《马关条约》已经失效,自那时起,台湾在法律上就已归还中国,到战争结束时再从日军手中实际收回。他要求大家对“帝国主义实现直接或间接控制台湾的企图”提高警惕。这个讲话,表明了国民党在这一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1950年6月25日朝鲜(专题,图库)战争爆发,为美国正式提出“台湾地位未定”及付诸行动提供了时机。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与此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一方面阻止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另一方面也不支持国民党“反攻大陆”。美国还向台湾当局转交备忘录,要求蒋介石配合美国的行动,不出动海空军进攻大陆。随后恢复了对台湾军事及经济等方面的全面援助。至此,美国分离台湾的政策固定下来,并付诸以行动。
  国民党蒋介石对朝鲜战争的爆发及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自然十分欢迎,这样可以借助美国的力量阻止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从而得到喘息之机。但是与美国想法不同的是,蒋介石不仅反对“台湾地位未定论”,而且想利用朝鲜战争爆发之机实现其“反攻大陆”的梦想。在这一点上,蒋介石与美国可说是同床异梦。因此,就在美国政府向蒋介石转交备忘录的次日,台“外交部长”叶公超发表声明,表示接受美国的要求,已命令海空军停止对大陆的攻击;同时又声称,“这只是应变措施,对于中国政府统治台湾之地位及维持中国领土之完整均不产生影响”。明确表示了国民党对“台湾地位未定论”及“中立”台湾的方案是持异议的。美国则一再告诫蒋介石不得轻举妄动;而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叫嚣也一天没有停止。在这一问题上,蒋介石与美国的矛盾十分尖锐。
  在“台湾地位未定”的前提下,美国又一手导演了“对日和约”问题,提出重新讨论台湾未来地位,并毫无理由地将新中国和台湾当局全部排斥在和约之外。在这一问题上蒋介石与美国的矛盾冲突再起。
  所谓对日和约,即战后由参战国与日本签订一项条约,以解决战后遗留问题。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深感台湾、日本作为其远东战略基地的重要性,因此,既要分离台湾,又急需改变日本的地位,解除其被占领状况,因此加紧了对日和约的步伐。因为中国是日本侵略的主要受害者和重要的抗日力量,理应是参加对日媾和会议必不可少的国家。然而,由于新中国和台湾当局在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主权问题上立场都是坚定不移的,无论哪一方的中国人参加会议,美国制造“台湾地位未定”的目的都不可能达到。因此在会议准备过程中,对日和约顾问杜勒斯借口美国同中共在朝鲜处于交战状态,反对新中国出席。但英国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台北出席代表。就这样,新中国和台湾当局均被排斥在旧金山会议之外。1951年6月,美英两国起草的关于对日和约联合声明草案,提议:“日本放弃其对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主权”,而“该条约的本身将不决定这些岛屿的未来归属”。同时,两国又商定,中国将不被列入对日和约的签字国,而由日本和台湾当局单独签定一个双边“和约”,其有关台湾归属问题的条款要与旧金山对日和约一致。
  美、英两国的这一行径激起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一致谴责。1951年6月14日,台“外长”叶公超发表声明,表示“中国”参加对日和约的地位与盟国平等,不接受含歧视性条款。6月18日,蒋介石发表声明,称台湾当局参加对日和约的权利不容置疑,不接受任何含歧视性条款。7月11日美英公布对日和约第二次方案,中国仍未被列入签字国,台湾当局即向美国提出严重抗议。9月3日,即旧金山对日和会开幕的前一天,叶公超再次发表声明,称旧金山对日和会所签定的条约对台湾当局没有约束力。9月8日,美英等49国在排除中国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对日和约。该条约没有明确台湾的归属问题。
  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蒋介石反对“台湾地位未定”的态度是坚定的。即使迫于美国的压力,台湾当局虽然接受了同日本“单独媾和”的方案,但蒋介石却始终没有放弃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B]三、反对“外岛停火论”[/B]
  所谓“外岛”即美国对国民党占领的相对于台、澎以外的大陆沿海岛屿的总称。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在“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基础上,又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而在1954年发生的第一次“台海危机”中,美国极力鼓噪“外岛停火论”,即意欲先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再行分离台湾之实。在这一问题上,蒋介石与美国进行了极力地抗争。
  1954年9月3日,为了打击美国侵略政策和阻止国民党军队对东南沿海的侵袭以及反对美蒋酝酿签定《共同防御条约》,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闽部队向金门发动了猛烈的炮击。国民党军队立即发炮还击,并出动飞机、舰只相配合,同时台湾当局提出“充实战力,加强动员,准备转防守为反攻,今后施政悉以适应作战为中心”。一时间,金厦海峡硝烟弥漫,双方炮击达到白热化。
  “台海危机”发生后,立即引起美国的高度关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急忙召开会议,讨论沿海岛屿局势及对策。此时美国面临的棘手问题是: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国民党无力守住这些沿海岛屿;如果美国帮助国民党防守外岛,则将卷入与中国的战争,必然遭到世界及国内舆论的谴责。这就是说,为了这几个小岛,美国要冒同中国交火的危险。美国既要支持国民党政权,保住在台湾的利益,又不想卷入中国的内战。这就是美国面对“台海危机”而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当时,美国情报部门估计,中国大陆虽有足够的兵力攻克沿海岛屿,但要付出巨大代价。它推测,此举可能是中国对美国的试探性行为。因此,美国政府及军方高层均主张“不必介入外岛纠纷”。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策划的“外岛停火论”便出笼了。此即将中国大陆沿海岛屿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并争取达成停火决议。这样,既不使美国卷入沿海岛屿的争端,又能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实为解决这场危机的两全之策。在取得英国的支持后,美国将“停火议案”交由新西兰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提出。
  美国此举遭到国民党蒋介石的坚决反对。台湾当局强烈反对将沿海岛屿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以及“停火”的建议。在国民党看来,沿海岛屿争夺纯属中国内战,如交安理会讨论,可能会在联合国内出现“两个中国”的前景而危及其“法统”地位;而所谓的“外岛停火论”,等于要国民党放弃“反攻大陆”,为“两个中国”的合法化铺设道路。这些都是台湾当局无法接受的。
  实际上,蒋介石的警觉不是没有根据的。在“台海危机”爆发前后,美国国内某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就暗中策划在联合国搞“两个中国”。美国务卿杜勒斯在同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和“驻美大使”顾维钧会谈时,坚持说存在着两个中国,正如同时存在两个德国、两个朝鲜和两个越南一样。他还面告蒋介石,美国把台湾同中国大陆之间的冲突看成是国际战争而不是内战。面对这一系列“两个中国”的论调,联系此次安理会讨论所谓“外岛停火”问题,不能不引起蒋介石的高度警觉。
  1954年10月中旬,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罗伯逊访台,就新西兰提案等问题与蒋介石进行了三次会谈,蒋介石坚决反对在联大讨论台海停火问题。12月20日,叶公超拜会艾森豪威尔,向他转达了蒋介石的三点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希望美国防止“两个中国”的理论和国际上的这一倾向。蒋介石还电示台驻美“大使”顾维钧:“对新西兰在安理会的行动应予以极大的保留,它将引起巨大的疑惑、忧虑和误解,并鼓励和支持那些正在以‘两个中国’为目标的人。”
  1955年1月28日,新西兰驻联合国代表在美英的支持下向安理会提出了关于台湾海峡“停火”提案。台湾当局代表蒋廷黻当即反对,此后又在联大发表演讲,反对讨论“停火”问题,并痛斥“两个中国”的言论。2月28日,蒋介石在台北举行的“国父纪念日”大会上就国际形势发表长篇讲话,强烈谴责在外岛“停火”和“两个中国”的设想是“荒谬绝伦”,称“大陆台澎均我土地,中华民国领土不容任何人割裂”,斥责提出此主张的“民主国家”是“不守正义”、“不讲公理”、“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自私自利者”。其后蒋介石在多次接见西方记者时,继续严词谴责“停火”及“两个中国”的主张。
  在安理会,由于苏联代表反对新西兰提案,并提出关于制止美国侵略中国的提案,又遭到美英拒绝。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下,2月15日,安理会决定无限期搁置讨论。这样,美国企图通过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外岛停火”的主张遭到挫败。
  [B]四、反对“金马撤军论”[/B]
  在第一次“台海危机”中,当“停火”提案被搁置后,美国又向台湾当局施加压力,迫其从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撤军,以彻底切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联,从根本上消除“台海危机”,亦从根本上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此即“金马撤军论”。在这一关系到国民党“法统”的生死攸关的问题上,蒋介石与美国再次进行了极力地抗争。
  其实,在沿海岛屿问题上,美国和国民党有着根本不同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存在分歧。在美国看来,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与台湾、澎湖列岛的“国际地位”是不同的,这些岛屿从未割让给日本,美国可以制造“台湾地位未定”,却无法否认沿海岛屿是中国领土;从军事上看,这些岛屿没有什么军事价值,对台湾本身的防卫可有可无;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又是分离台湾搞“两个中国”的一块绊脚石。如果美国卷入这场因争夺沿海岛屿而发生的冲突之中,肯定会被世界谴责为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说,美国都视沿海岛屿为一沉重的包袱,早就有意让蒋介石退出。美曾一再向蒋表明,美台协防台澎不应包括外岛,美将不参与台湾对金门、马祖、大陈等沿海岛屿的防务活动。而国民党蒋介石则将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视为其“法统”的象征,“反攻大陆”的生命线,防御台湾的前沿。蒋介石认为,有金马就有台湾海峡,无金马即无台湾。因此,在这一问题上,蒋介石极力想把美国拖进来,一再要求美国,协防台澎应包括沿海岛屿;而美国则多次拒绝,极力避免染指,双方矛盾十分尖锐。
  1955年1月,台海战事向浙江方向转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月18日一举攻克了一江山岛,威逼大陈岛。蒋介石认为,大陈岛丢失将危及台澎,要求美国第七舰队介入大陈地区的战斗。美国认为大陈岛不具备任何战略重要性,极力要国民党放弃大陈岛,将兵力收缩到台、澎、金门一线。蒋介石则趁机提出以美国公开声明把其防卫扩大到金马作为大陈岛撤军的先决条件。为了使国民党迅速从大陈岛撤退,艾森豪威尔作了私下承诺。这样,在美国的协助下,国民党军于2月12日撤退完毕。在国民党军队撤退大陈岛期间,蒋介石多次发表广播演说和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声称大陈岛撤军是为了增强金、马防务,痛斥“停火”建议和“两个中国”的谬论。多次强调:大陆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中华民国”不容割裂;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大陆必须光复,曲解台湾的地位是别有用心的;声称只有一个“中华民国”,国民党绝不放弃返回大陆的权利等等。与此同时,台湾军政要员也纷纷发表谈话,表明坚守金马的决心。
  国民党撤退大陈岛后,金门、马祖问题突出出来,“金马撤军论”甚嚣尘上。对此,蒋介石在1955年二三月间多次会见英美记者,表明台湾当局的立场。3月18日,蒋在回答英“泰晤士报”记者提问时指出:大陆系属“中华民国”之领土,大陆沿海岛屿金门马祖更为“中华民国”政府控制下领土之一部分,此等岛屿对于控制台湾海峡保卫台澎具有重要性,“中华民国政府”决心予以保卫。23日,蒋在接见美报人塞尔兹伯格时,对“盟国”建议他撤出金马表示愤慨,他说:“试图强迫我们不经一战而放弃沿海岛屿是不公正的”,“我们的军队在任何情势下都将不从外岛撤退,我们将不对任何的压力屈服。我们决心打到最后一个人”。两天后,他在接见美报人霍华德时再次强调:“不论是否获得美国的援助,中华民国都将全力防卫金门马祖,一切在所不顾。”为了表示其决心,蒋介石甚至偕夫人宋美龄(专题,图库)亲自前往金门视察。
  虽然蒋介石一再表明坚守金马的立场,然而美国却一意孤行,坚持要蒋介石从金马撤军。1955年4月1日,艾森豪威尔召开白宫会议,提出让台湾当局自愿撤出金马,美国则可采取措施巩固台湾,并决定派特使去台湾做说服工作。4月22日,美远东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前往台湾游说。罗、雷到台湾后与蒋介石、叶公超等举行了两天会谈,表明美国的立场仍然是只保卫台澎不保卫沿海岛屿,要求蒋同意撤出金门、马祖。蒋介石坚决拒绝了美国的建议,不同意从金马撤退,并明确表示,不管有没有美国的帮助,他都要防守金马。蒋介石还回顾说,他曾指出,撤出大陈岛最终将导致有人提议从金门马祖撤退;如果现在再从金门马祖撤退,那么就连小孩子也不相信在防守台湾时他能得到美国的支持;如果他放弃金门马祖,只能导致产生进一步的压力,走向台湾被托管。会谈结束时蒋表示:他的答复是最后正式答复。蒋介石在金马撤军问题上毫不妥协的态度,使得美国无可奈何。
  国民党不仅拒绝从金马撤军,反而趁“台海危机”缓和之机增派兵力。1955年6月27日,蒋介石召见美军援顾问团团长蔡斯,提出台拟向金门增援一师兵力。此举再次引起美国高度重视。因为自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侵占台湾海峡后,为使台湾地区“中立化”,美国就规定台湾对大陆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前须征得美国有关方面同意。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双方又以换文形式达成一项谅解,即美台双方无对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在台海地区擅自采取进攻性军事行动。因此,当得知蒋要向金门增兵一事后,美国家安全委员会立即向蒋重申:根据双方换文,美国有权阻止台湾向金门增兵。但是,蒋介石仍坚持增兵金门。9月17日,蒋介石不顾美国的抗议,冒着违背美台换文精神的风险,下令增兵金马。1956年6月,台湾当局确定金门、马祖为战地政务区。到1958年夏,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前夕,有三分之一的国民党陆军被布署在这两个群岛上,表现了蒋介石防守沿海岛屿的决心。
  [B]五、再反“金马撤军论”[/B]
  1958年8月23日,以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为焦点的国共炮战再度爆发。双方以炮战为主,以海战、空战相交错的规模空前的战争在金厦海峡延续40余天,国内外为之瞩目。此即第二次“台海危机”。
  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伊始,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之势的炮击,美国态度比较强硬。它声称美对台有条约义务,并调兵遗将,在台湾海峡集结军事力量,摆出一幅介入“台海危机”的架势。到9月初,美国介入“台海危机”的实际行动只是为国民党向金门运送补给的船队“护航”。但为避免卷入中国内战,其护航仅到金门3海里以外,美国空军并不介入。然而,解放军猛烈的炮火使补给舰队屡遭重创,由美国“护航”的行动连遭失败。在进退维谷之中,美国故技重演,先呼吁停火,然后逼迫蒋介石撤退金马。于是“金马撤军论”又起。
  9月17日,美国务卿杜勒斯就台海紧张局势提出:双方停火,找出和平解决的办法。30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示,美国以前就认为把为数众多的部队部署在金门、马祖是相当愚蠢的,“如果有了停火,我们的判断,甚至是军事上的判断,就是,使这些部队继续驻扎在那里不是明智的,也不是谨慎的”,公开声称国民党当局应该从金马撤军。
  然而,国民党的神经最敏感之处也正是这一点。就在杜勒斯记者招待会讲话的第二天,蒋介石在高雄对美联社记者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谈话,表示坚决反对减少外岛驻军,反对使沿海岛屿的地位有任何改变的做法,声称台湾没有接受停火的义务。他还强调说:“就假定杜勒斯先生说过据说是他说的话,这也只是单方面的声明,因此我的政府没有任何义务来遵守它。”不到忍无可忍的地步,蒋介石是不会指名道姓地将分歧公之于世的。10月2日,美驻台“大使”拜会蒋介石,解释美国的对台政策。次日,台湾当局“外交部”声明,表示坚守金门、马祖,不减少外岛驻军。这一天,蒋经国代表蒋介石赴金门慰问军队,表明国民党坚守金马的决心。可见,在撤退金马问题上,蒋介石与美国的矛盾已达白热化。
  在美蒋矛盾冲突中,中国政府清楚地意识到美国逼蒋放弃金马的意图,重新考虑了立即解决金马问题的各种利弊。为反对美国分离台湾的阴谋,将金、马留在台湾当局手中,更符合双方“一个中国”的共同利益,于是作出了暂不收复金马的新决策。10月6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发布告台澎金马同胞书,向台湾当局表达了这一新的政策立场,并决定,从即日起停止炮击一周,以使台湾方面充分自由地向金马运输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10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再对金门停止炮击两周,以使金门军民得到充分补给,以利他们固守。
  美国认为,目前停火提供了一个机会,一再敦促蒋介石撤军。杜勒斯与艾森豪威尔分别发表谈话,表示台湾当局在沿海岛屿驻军太多。10月15日,杜勒斯会见叶公超,向台当局转达了从沿海岛屿撤退的意见。但是蒋介石对此态度十分强硬,他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对外岛撤兵问题,是“不撤退,不姑息,准备随时以更坚强的反击对付武力的攻击”。这期间,美国防部长麦克尔罗伊访台,与台湾当局商讨重新部署兵力问题,也无果而归。显然,我解放军暂停炮击,既为蒋介石坚守金马提供了条件,又加深了美蒋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杜勒斯不得不亲自到台湾做说服工作。杜与蒋介石进行多次会谈,再三要求国民党停火,减少驻金马的兵力,并要蒋承诺不以武力打回大陆,“反攻大陆”基于民心而非武力,不使外岛成为进攻大陆的踏板等等。蒋介石既不同意保证不以武力“光复大陆”,也不同意在停火前从金、马撤军。最后经过妥协,美国同意“在当前情况下,金门、马祖与台湾、澎湖在防卫上有密切的关连”;台湾当局则被迫承诺恢复对大陆的手段“主要不凭借武力”。双方会谈公报于1958年10月23日发表。其后,美台军方又达成协议,在金门增加装备,减少驻军。显然,美国既不能说服蒋介石立刻从金马全部撤军,只好后退一步,以逐渐减少兵力的缓和方式达到目的。而台湾当局则尽量淡化“不凭借武力”这一点。台驻美“大使”叶公超在27日解释说,“联合公报的意义是强调‘政治基础’在反攻大陆中的重要性,而非强调‘不使用武力’”。其后叶在美又发表谈话,表示使用武力的权力显然并不因此项公报而受限制。而蒋介石在事后则感到公报文本的措词与他在会谈中讲话的原意有出入。显然,这是台湾当局在美方的压力下作出的权宜之计。
  蒋介石与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冲突及妥协,中国政府明察秋毫。为了支持蒋介石不撤退金马,在一个中国立场上与美国作斗争,中共又作出重要决策,即延续对金门的炮击,但是,炮击的方式是逢单日打炮,双日停止。10月25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再告台湾同胞书》,指出:“中国的事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从长计”,“美国的目的第一步是孤立台湾,第二步就是托管台湾”;“我们两党间的事情很好办,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使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小岛屿上的军队,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以利你们长期固守”。告同胞书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美国人强迫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全中国人民,包括你们和海外侨胞在内是绝对不允许实现的”。他呼吁海峡两岸“化敌为友”,“一致对外”,并告诫国民党,不要屈服美国人的压力而随人仰俯,丧失主权。自此,中国共产党对沿海岛屿新的决策目标是,将金、马留在国民党手里,作为台湾与大陆连接的纽带,待将来时机成熟,将台澎金马一揽子解决。
  蒋介石对此予以积极回应。自此以后,金厦海峡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炮战:每逢单日,双方开炮,但均不打对方的阵地和居民点,只打到海滩上。逢双日,停止炮击。逢年过节,停炮三天,以让双方军民平安休假。这种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马拉松式的炮战方式,实际上只是一种象征,即象征两岸并未停火,中国内战还在继续。国民党军队能借此长期占踞金、马,以此作为对抗美国长期以来迫其撤军的理由。这种炮战方式,也是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共同抵制和反对美国封锁海峡,分离台湾的联合行动。
  进入60年代初期,虽然美国不断加紧分离台湾,推行和制造“两个中国”,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叫嚣比任何时候都响亮,而海峡两岸的“炮战”也一直延续到70年代末。美国分离台湾的图谋始终未能得逞。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11:09 中国新闻网
  (声明:此文版权属《海内与海外》月刊)[/B][/center]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共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由过去强调武力解放台湾改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
  [B]“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B]
  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
  很快,中共方面就作出了反应。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人民日报》上,出乎台湾当局的意料,引起海内外瞩目。信是这样写的——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迂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诚哉斯言,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纭。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顺祝
  近祺!
                             廖承志
                           1982年7月24日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04:38 中国台湾网[/B][/center]

  [B]毛主席的和平统一思想(1956年,蒋介石执政时期) [/B]
  1956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当年元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只要现在爱国,国内国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不咎既往。”后又多次说:“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毛泽东的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概括起来如下:
 (一)省亲会友、来去自由。中国政府充分理解在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早日与家人团聚的心情和愿望,他们可以同在大陆的亲友通讯,可以回到大陆省亲会友,各级人民政府保证来去自由并提供各种方便和协助。
  (二)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凡是愿意走和平解放台湾道路的,不论先后,不论任何人,也不论过去犯有多大罪过,中国人民都将宽大对待,不咎既往;凡是在和平解放台湾中立了功的,中国人民都将按照立功大小,给予应得的奖励和适当的位置。台湾只要与美国绝断关系,可以派代表回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但外国军事力量必须撤离台湾海峡。
  (三)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战的胜利,这都是事实。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中国共产党准备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四)和平解放、互不破坏。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在增长。不但台湾同胞希望回到祖国怀抱,就是那些跑到台湾去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只有实现统一,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可以照旧,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04:43 中国台湾网[/B][/center]

  [B]邓小平提出的六条和平统一主张(1983年提出) [/B]
  这是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北大学教授杨力宇时提出的。“邓六条”使“一国两制”的构想更加完备、充实,更加具体化、系统化。其要点是:
  (1)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
  (2)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和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不允许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3)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自治应有一定的限度,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
  (4)“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不现实的。
  (5)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6)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04:43 中国台湾网[/B][/center]

  [B]江泽民提出的八条和平统一主张(1995年提出,李登辉执政期间) [/B]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在对台办公室举行的新春茶话会上提出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应坚决反对。
  (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但是,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
  (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作为第一步,双方可以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
  (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5)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不主张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继续长期执行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
  (6)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7)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一切正当权益。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
  (8)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
[center][B]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17:22 新华网[/B][/center]

  [B]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B]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参加了看望和讨论。
  联组会上,刘民复、陈正统、林盛中、陆锡蕾、孙南雄、陈杰、万鄂湘、谢克昌、刘亦铭、张庆成等10位委员先后发了言。
  胡锦涛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长期以来,我们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台湾当局不断在台湾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等“渐进式台独”活动,蓄意挑起两岸对立,竭力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事实说明,“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指出,当前,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的积极因素,台海紧张局势出现了某些缓和的迹象,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严峻的、复杂的。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这不仅是我们的立场,也见之于台湾现有的规定和文件。既然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就不存在所谓大陆和台湾谁吞并谁的问题。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困难的症结,在于台湾当局拒绝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解铃还需系铃人。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不仅可以谈我们已经提出的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等议题,也可以谈在实现和平统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欢迎。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早日回到承认“九二共识”的轨道上来,停止“台独”分裂活动。只要确立了一个中国的大前提,我们对任何有利于维护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意见和建议都愿意作出正面回应,也愿意在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寻求接触、交往的新途径。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都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这是我们始终坚持为实现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的根本原因。和平统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之福,是地区和世界之福。两岸和平统一了,可以弥合两岸因长期分离而造成的隔阂,使两岸同胞增进一家亲情;可以结束两岸在军事上的对抗,使两岸同胞共同致力于和平建设;可以使两岸经济更好地互补互利,使两岸同胞携手共谋发展;可以使两岸一起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使两岸同胞共享伟大祖国的尊严和荣誉;可以真正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两岸同胞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期盼和平,国家需要稳定。只要和平统一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进行百倍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有关人士和有关政党严肃思考这个重大问题,从民族大义出发,从两岸同胞的福祉出发,为保持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作出正确的历史性抉择。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台独”分裂势力越是想把台湾同胞同我们分隔开来,我们就越是要更紧密地团结台湾同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问题,事关广大台湾农民的切身利益,要切实解决。如果两岸客运包机实现了“节日化”,还可以向常态化发展。两岸货运包机问题,也可以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交换意见。我们将进一步陆续出台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问题、维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的政策措施。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这是我们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庄严承诺。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人要危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13亿中国人民坚决不答应。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会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台独”分裂势力必须放弃“台独”分裂立场,停止一切“台独”活动。我们希望,台湾当局领导人切实履行2月24日重申的“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和不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的承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这不是一句可以随意背弃的空话。中国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中国,大陆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大陆,台湾也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台湾。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我们相信,广大台湾同胞一定会同我们一道,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谈到加强多党合作时,胡锦涛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而奋斗。希望各民主党派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参政议政,踊跃建言献策,同中国共产党一道把我们国家的事情办好。
  何鲁丽、王忠禹、刘延东、张克辉、周铁农等出席联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