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网站刊文: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57:27
莫说文治武功,就论从谏如流的容人之量,秦始皇以来的帝王中找不出第二个可以同唐太宗比肩的。饶是如此,魏徵依然不依不饶,整天围着皇帝耳朵边不断提醒他注意纳谏:说得好您要听,说得不好您也要听,水平高的要听,水平低的也要听,不然大臣们谁敢说话呢?有一次更是直截了当批评:您现在纳谏态度可不如当年了,贞观之初您求谏若渴,唯恐人家不说话;后来也能高兴地听从谏言;现在依然纳谏,但经常流露出不高兴的脸色,让臣子们都看在眼里。身边有魏徵这么一个家伙,要是一般人恐怕连上朝的兴趣都没有了。
  唐太宗也不是没有怒过,一次退朝之后到长孙皇后那里撒气,嚷嚷着要把这个“乡巴佬”给办了。亏得皇后贤明,穿戴好典礼才用的正装,向皇帝下跪道贺他得到一个忠臣,这可是圣君的标志,才使得唐太宗转怒为喜。魏徵去世之后,太宗亲自祭奠,并留下了那段传颂千古的“三镜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就是第三面镜子。贞观十八年太宗征高丽失败后,感慨“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中国文化讲求反求诸己、退恭自省,既要每日三省吾身,也要见贤思齐,向他人学习,虚心接受批评,从而正心修身、不断进步。孔子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痛恨上下左右逢源的乡愿,尊敬像楚狂接舆、荷蓧老人这样的狂狷之士。他心目中理想的社会关系,是君子之间的和而不同、比而不周,而非小人之间的同而不和、周而不比。进入政治领域,理想的君臣关系,就是“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能否广开言路,接受建议,常常决定一个朝代的盛衰。我们的中学课本中就学过《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历朝历代这方面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周厉王不听召公谏言,还要止谤路人,最终民怨沸腾,冲垮了周王朝的堤坝。秦二世时赵高在朝堂之上指鹿为马,满朝公卿唯唯诺诺,少数说真话的人被一一清除,秦二世周围再无忠臣。官渡之战,袁绍拒绝田丰、沮授等人的逆耳忠言,曹操则广招贤士,虚心求教,连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也为曹操所用,最终击败袁绍一统北方。同样是曹操,在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中却一意孤行,败走华容道后痛哭谋士郭嘉早死,致使身边无人劝谏自己纠正错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仿连珠》一文中,提出了“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唐太宗的“三镜论”也许就脱胎于此。
  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有话都不说。大凡成就大业者,往往虚怀若谷,从内心深处愿意倾听不同意见。明代大儒王阳明主政地方,出巡时让衙役打的牌子不是常见的“肃静”“回避”,而是“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一时传为佳话。
  有国外人士认为,中国共产党有稳定的领导层,也有庞大的民众基础,具有“纵向民主”的特点——通过上下互动交流,个人平等参与组织活动,基于理性讨论达成有效共识,从而采取集体行动。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历来反对“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的庸俗哲学,主张有话放到台面上说,以当面锣对面鼓的批评求得肝胆相照的真团结。无论党内还是党外,都尽可能广泛地倾听意见,了解真实情况,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我们党对待批评的基本态度,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实事求是,分清是非,最忌从恩怨、得失、厉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用人为的芥蒂把意见和分歧推向工作的反面。延安时期,开明绅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建议后,不少人怀疑其动机不良,但毛泽东同志从人民利益和实际需要出发,以诚相待,将这个办法称为“改造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带头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并通过了精兵简政政策,对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战胜困难、提高工作效率起了很大的作用。1949年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讲到党委会的十二条工作方法,强调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要把问题摆到台面上来、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这些思想历久弥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胸襟气度。(雷斯)http://ucwap.ifeng.com/news/dalu ... Ag&rt=1&p=2莫说文治武功,就论从谏如流的容人之量,秦始皇以来的帝王中找不出第二个可以同唐太宗比肩的。饶是如此,魏徵依然不依不饶,整天围着皇帝耳朵边不断提醒他注意纳谏:说得好您要听,说得不好您也要听,水平高的要听,水平低的也要听,不然大臣们谁敢说话呢?有一次更是直截了当批评:您现在纳谏态度可不如当年了,贞观之初您求谏若渴,唯恐人家不说话;后来也能高兴地听从谏言;现在依然纳谏,但经常流露出不高兴的脸色,让臣子们都看在眼里。身边有魏徵这么一个家伙,要是一般人恐怕连上朝的兴趣都没有了。
  唐太宗也不是没有怒过,一次退朝之后到长孙皇后那里撒气,嚷嚷着要把这个“乡巴佬”给办了。亏得皇后贤明,穿戴好典礼才用的正装,向皇帝下跪道贺他得到一个忠臣,这可是圣君的标志,才使得唐太宗转怒为喜。魏徵去世之后,太宗亲自祭奠,并留下了那段传颂千古的“三镜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就是第三面镜子。贞观十八年太宗征高丽失败后,感慨“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中国文化讲求反求诸己、退恭自省,既要每日三省吾身,也要见贤思齐,向他人学习,虚心接受批评,从而正心修身、不断进步。孔子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痛恨上下左右逢源的乡愿,尊敬像楚狂接舆、荷蓧老人这样的狂狷之士。他心目中理想的社会关系,是君子之间的和而不同、比而不周,而非小人之间的同而不和、周而不比。进入政治领域,理想的君臣关系,就是“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能否广开言路,接受建议,常常决定一个朝代的盛衰。我们的中学课本中就学过《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历朝历代这方面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周厉王不听召公谏言,还要止谤路人,最终民怨沸腾,冲垮了周王朝的堤坝。秦二世时赵高在朝堂之上指鹿为马,满朝公卿唯唯诺诺,少数说真话的人被一一清除,秦二世周围再无忠臣。官渡之战,袁绍拒绝田丰、沮授等人的逆耳忠言,曹操则广招贤士,虚心求教,连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也为曹操所用,最终击败袁绍一统北方。同样是曹操,在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中却一意孤行,败走华容道后痛哭谋士郭嘉早死,致使身边无人劝谏自己纠正错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仿连珠》一文中,提出了“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唐太宗的“三镜论”也许就脱胎于此。
  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有话都不说。大凡成就大业者,往往虚怀若谷,从内心深处愿意倾听不同意见。明代大儒王阳明主政地方,出巡时让衙役打的牌子不是常见的“肃静”“回避”,而是“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一时传为佳话。
  有国外人士认为,中国共产党有稳定的领导层,也有庞大的民众基础,具有“纵向民主”的特点——通过上下互动交流,个人平等参与组织活动,基于理性讨论达成有效共识,从而采取集体行动。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历来反对“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的庸俗哲学,主张有话放到台面上说,以当面锣对面鼓的批评求得肝胆相照的真团结。无论党内还是党外,都尽可能广泛地倾听意见,了解真实情况,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我们党对待批评的基本态度,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实事求是,分清是非,最忌从恩怨、得失、厉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用人为的芥蒂把意见和分歧推向工作的反面。延安时期,开明绅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建议后,不少人怀疑其动机不良,但毛泽东同志从人民利益和实际需要出发,以诚相待,将这个办法称为“改造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带头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并通过了精兵简政政策,对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战胜困难、提高工作效率起了很大的作用。1949年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讲到党委会的十二条工作方法,强调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要把问题摆到台面上来、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这些思想历久弥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胸襟气度。(雷斯)http://ucwap.ifeng.com/news/dalu ... Ag&rt=1&p=2


一些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处罚,几乎都谈到班子内部监督不够,说没人提醒我,如果当年有人咬咬耳朵,也不至于犯这么大的罪。小问题没人提醒,大问题无人批评,以致酿成大错,正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啊!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
楼主,前面少了这一段。
http://www.ccdi.gov.cn/xcjy/lsjj/201602/t20160229_75034.html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见于《史记·商君列传》,是战国策士赵良对秦相商鞅的谏言。赵良要投入商鞅帐下,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终日正言而无诛”,换句话说,就是整天说真话但不被打击报复。赵良还举了前代的两个典型例子,周武王身边不乏谔谔之士,最后能够成就大业;殷纣王周围都是趋炎附势之徒,最后亡国亡身。商鞅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并且进一步引申出“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的道理。不过,后世对此理解最透彻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了。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关系,好比齐桓公和管仲的关系。魏徵是当年隐太子李建成的洗马,还曾经劝李建成早点干掉李世民。他能够在刀光血影的玄武门之变后全身而退,并且得到昔日仇敌、今朝新君的圈子得到重用,最应该感激涕零。可这个魏徵偏偏不招人待见,屡犯龙颜、逆圣听,给唐太宗来了个《十思疏》,条条框框地耳提面命,一点没有摆正自己的位子。身为谏官,大面上提提意见也就罢了,偏偏还要事无巨细。唐太宗要把中男以上十八岁者纳入兵役,魏徵死也不肯签署,还当着百官的面据理力争,说出一套“竭泽而渔、明年无鱼;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的道理来,逼得唐太宗收回成命。朝堂之上也就罢了,偏偏还管帝王家事,连太宗嫁女儿陪多少嫁妆,对某个皇子表示一下恩宠,这些百官都不过问的私生活,魏徵却要多事,说什么于礼不合之类,常整得唐太宗面红耳赤下不来台。
还有这一段也没有,没搬运全文,取部分内容发。

一些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处罚,几乎都谈到班子内部监督不够,说没人提醒我,如果当年有人咬咬耳朵,也不至于犯这么大的罪。小问题没人提醒,大问题无人批评,以致酿成大错,正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啊!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
楼主,前面少了这一段。
http://www.ccdi.gov.cn/xcjy/lsjj/201602/t20160229_75034.html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见于《史记·商君列传》,是战国策士赵良对秦相商鞅的谏言。赵良要投入商鞅帐下,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终日正言而无诛”,换句话说,就是整天说真话但不被打击报复。赵良还举了前代的两个典型例子,周武王身边不乏谔谔之士,最后能够成就大业;殷纣王周围都是趋炎附势之徒,最后亡国亡身。商鞅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并且进一步引申出“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的道理。不过,后世对此理解最透彻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了。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关系,好比齐桓公和管仲的关系。魏徵是当年隐太子李建成的洗马,还曾经劝李建成早点干掉李世民。他能够在刀光血影的玄武门之变后全身而退,并且得到昔日仇敌、今朝新君的圈子得到重用,最应该感激涕零。可这个魏徵偏偏不招人待见,屡犯龙颜、逆圣听,给唐太宗来了个《十思疏》,条条框框地耳提面命,一点没有摆正自己的位子。身为谏官,大面上提提意见也就罢了,偏偏还要事无巨细。唐太宗要把中男以上十八岁者纳入兵役,魏徵死也不肯签署,还当着百官的面据理力争,说出一套“竭泽而渔、明年无鱼;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的道理来,逼得唐太宗收回成命。朝堂之上也就罢了,偏偏还管帝王家事,连太宗嫁女儿陪多少嫁妆,对某个皇子表示一下恩宠,这些百官都不过问的私生活,魏徵却要多事,说什么于礼不合之类,常整得唐太宗面红耳赤下不来台。
还有这一段也没有,没搬运全文,取部分内容发。


大凡成就大业者,往往虚怀若谷,从内心深处愿意倾听不同意见。“能否广开言路,接受建议,常常决定一个朝代的盛衰。”“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求通民情”“愿闻己过”这是贬谁呀!这又是在挺谁!!

大凡成就大业者,往往虚怀若谷,从内心深处愿意倾听不同意见。“能否广开言路,接受建议,常常决定一个朝代的盛衰。”“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求通民情”“愿闻己过”这是贬谁呀!这又是在挺谁!!
快拉倒吧 连个卖书的都给“法办”了 还能指望啥
中纪委看来是想当1.9%,我们这些98.1%绝不答应!!
这又是什么风向。

柳如烟 发表于 2016-3-3 18:59
这又是什么风向。

‘大炮是好同志嘛!’ 班长和辅导员不和?
柳如烟 发表于 2016-3-3 18:59
这又是什么风向。

‘大炮是好同志嘛!’ 班长和辅导员不和?
纪委报,亮了。
波普尔 发表于 2016-3-3 18:56
中纪委看来是想当1.9%,我们这些98.1%绝不答应!!
“ 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要把问题摆到台面上来、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这些思想历久弥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胸襟气度。”这几句话不轻啊!
“ 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要把问题摆到台面上来、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这些思 ...
那么,他们有枪么?
那么,他们有枪么?
东厂抓人还是依靠锦衣卫
这文风是在暗指什么呢
助推奶茶妹 发表于 2016-3-3 19:11
东厂抓人还是依靠锦衣卫
当年敢 向林彪座驾开枪的那类人
当初老大要是听魏徵的,就没世民什么事儿了
东厂抓人还是依靠锦衣卫
东厂再吊也不过是皇帝的一条狗,九千岁又如何,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
‘大炮是好同志嘛!’ 班长和辅导员不和?
就看魏徴是对建成还是对世民讲的了?
引蛇出洞?漏网分子?
当初老大要是听魏徵的,就没世民什么事儿了
魏征后来跳槽到李世民这里,果然也是很好用的
引蛇出洞?
非也,前段时间有些人鼓噪的太厉害。虽然他们的动机不一定不好,但是国家需要理智的声音
此文大善。

乱流慎入。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大凡成就大业者,往往虚怀若谷,从内心深处愿意倾听不同意见。“能否广开言路,接受建议,常常决定一个朝代 ...
小平同志大手一挥,不争论。
难道飞盘叼错了?
让我想一想......
这是想引蛇出洞

给任平反的节奏?
南方报业跟广东那位承继大业者有关吗?还是这家报纸一贯如此任性?
给任平反的节奏?
平反不大可能,到此为止,不了了之。
给任平反的节奏?
平什么反?又没把这货怎么着。

干一个任很容易,但是为此把国家带入到一种大家都不敢说话的地步,那就不值了。
平反不大可能,到此为止,不了了之。
没错,不了了之吧,某些太狂躁的人可以消停点了
正面例子举了李世民,曹操,毛泽东,反面例子举了周厉王,秦二世。


这文章是写给谁看的?
平什么反?又没把这货怎么着。

干一个任很容易,但是为此把国家带入到一种大家都不敢说话的地步,那就 ...
人家对春晚打100分的会在乎这个?
平什么反?又没把这货怎么着。

干一个任很容易,但是为此把国家带入到一种大家都不敢说话的地步,那就 ...
还培养了一批超级马屁精,非国家之福
正面例子举了李世民,曹操,毛泽东,反面例子举了周厉王,秦二世。



资治通鉴是给谁看的?还以为是百姓吗

nekro206 发表于 2016-3-3 19:47
正面例子举了李世民,曹操,毛泽东,反面例子举了周厉王,秦二世。




是写给每个人看的。

我爱包子,很多人都爱包子,如果你真的爱包子,不能添乱啊。这篇文章比我想象中来得稍晚了些,唉
nekro206 发表于 2016-3-3 19:47
正面例子举了李世民,曹操,毛泽东,反面例子举了周厉王,秦二世。




是写给每个人看的。

我爱包子,很多人都爱包子,如果你真的爱包子,不能添乱啊。这篇文章比我想象中来得稍晚了些,唉
是写给每个人看的。

我爱包子,很多人都爱包子,如果你真的爱包子,不能添乱啊。这篇文章比我想象中 ...
没看明白你在说什么。
散了,散了,谔谔的过完瘾了,表忠心的也让领导看到了,回去该干嘛干嘛去吧。
涉嫌妄议和反党啊,还不快删了
爱无限 发表于 2016-3-3 18:53
快拉倒吧 连个卖书的都给“法办”了 还能指望啥
现在的气氛确实很不好,
假借国家安全啊,反恐啊,反间谍啊,扫黄打非啊,这些名义,
干的都是些什么事啊
古大叔9世 发表于 2016-3-3 19:34
非也,前段时间有些人鼓噪的太厉害。虽然他们的动机不一定不好,但是国家需要理智的声音
详细说说嘛
歧山要倒霉了,胆敢影射某人独段专行
古大叔9世 发表于 2016-3-3 19:45
平什么反?又没把这货怎么着。

干一个任很容易,但是为此把国家带入到一种大家都不敢说话的地步,那就 ...
你这个逻辑内在矛盾啊
不平任才是为此把国家带入到一种大家都不敢说话的地步吧?
实在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