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洋军的战斗力,有些矛盾的说法,向历史学的好的网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45:07
网上看到关于北洋军有两种矛盾的帖子或观点,转过来看看,希望有懂历史的网友解惑。

转帖一:
    近代中国的士兵接受了洋枪队的全部装备,也接受了洋操的训练,连英语的口令都听得惯熟,唯独对于瞄准射击,不甚了了。1920年直皖大战,动用20多万兵力,打下来,也就伤亡200余人,真正战死的也就几十人。
  瞄准射击是步兵进入火器时代的基本要领,可是这个要领,中国人掌握起来,很是费了些功夫。引进洋枪洋炮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在这个问题上,国人一直都相当热心而且积极,即使最保守的人士,对此也只发出过几声不满的嘟囔,然后就没了下文。闹义和团的时候,我们的大师兄二师兄们,尽管宣称自家可以刀枪不入,但见了洋枪洋炮,也喜欢得不得了。不过,国人,包括那些职业的士兵,对于洋枪洋炮的使用,却一直都不见得高明。19世纪60年代,一个英国军官来访问中国,在他的眼里,淮军士兵放枪的姿势很有些奇怪。他们朝前放枪,可眼睛却看着另一边。装子弹的时候,姿势更是危险,径直用探条捣火药(那时还是燧发的前装枪),自己的身体正对着探条。
  过了30余年,洋枪已经从前装变成更现代的后膛枪,而且中国军队也大体上跟上了技术进步的步伐,用后膛枪武装了起来。可是,士兵们的枪法,却进步得有限。义和团运动中,攻打外国使馆的主力,其实是董福祥的正规军,装备很是不错。从现存的一些老照片看,董军士兵大抵手持后膛枪,而且身上横披斜戴,挂满了子弹。可是,据一位当时在使馆的外国记者回忆,在战斗进行期间,天空中经常弹飞如雨,却很少能伤到人。由此看来,1万多名董军加上数万义和团,几个月打不下哪怕一个使馆,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了。董福祥的军队如此,别的中国军队也差不多。庚子前五年,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的表现大家都骂,其实人家毕竟还打了一个多少像点样的仗。而陆军则每仗败北,从平壤一直退到山海关,经营多年的旅顺海军基地守不了半个月,丢弃的武器像山一样。威海的海军基地周围,门户洞开,随便日本人在哪里登陆。当时日本军人对中国士兵的评价是,每仗大家争先恐后地放枪,一发接一发,等到子弹打完了,也就是中国军队该撤退的时候了。当年放枪不瞄准的毛病,并没有多大的改观。
  进入民国,中国士兵脑袋后面的辫子剪了,服装基本上跟德国普鲁士军人差不多了,建制也是军师旅团营连排了,可不瞄准拼命放枪的喜好却依然故我。张勋复辟,段祺瑞马厂誓师,说是要再造共和。讨逆军里有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曹锟的第三师、李长泰的第八师,都是北洋军的劲旅,对手张勋只有五千辫子兵。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北京政府顾问莫里循目睹了这场战争,他写道:“我从前住过的房子附近,战火最为炽热。那天没有一只飞鸟能够安全越过北京上空,因为所有的枪几乎都是朝天发射的。攻击的目标是张勋的公馆,位于皇城内运河的旁边,同我的旧居恰好在一条火线上。射击约自清晨五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然后逐渐减弱,断断续续闹到下午三时。我的房子后面那条胡同里,大队士兵层层排列,用机关枪向张勋公馆方面发射成百万发子弹。两地距离约一百五十码,可是中间隔着一道高三十英尺、厚六英尺的皇宫城墙。一发子弹也没有打着城墙。受害者只是两英里以外无辜的过路人。”最后,这位顾问刻毒地向中国政府建议,说他同意一个美国作家的看法,建议中国军队恢复使用弓箭,这样可以少浪费不少钱,而且还能对叛乱者造成真正的威胁。
  中国军队,自开始现代化以来,所要对付的对手,基本上是些拿着冷兵器的叛乱者。双方碰了面,只要一通洋枪猛轰,差不多就可以将对方击溃。可是碰上也使用洋枪洋炮的对手,这套战法就不灵了。问题在于,屡次吃过亏之后,战法并没有多少改善,轮到自己打内战,双方装备处在同样等级,仗也这么打。讨逆之役,双方耗费上千万发弹药,死伤不过几十人。四川军阀开始混战的时候,居然有闲人出来观战,像看戏一样。不过,打着打着,大家逐渐认真起来,终于,枪法有人讲究了,毕竟不像清朝那会儿,对手净是些大刀长矛。洋枪洋炮对着放,成者王侯,甜头不少,所以,在竞争之下,技术自然飞升。到了蒋介石登台的时候,他居然编了本步兵操典之类的东西,重点讲士兵如何使用步枪,从心态、姿势到枪法,尤其强调瞄准射击。
  从士兵的枪法来看,中国的现代化真是个漫长的过程,非得自己跟自己人打够了,才能有点模样。


转帖二
中国决定派遣海陆军两路挺进西伯利亚,陆军第九师先遣部队官兵661人,在团长宋焕章带领下,18日从北京出发,24日,营长苏炳文带官兵667人搭乘海军军舰开往海参崴。至10月26日,先后共有6批2000多名官兵,乘火车经哈尔滨赴海参崴,参加对苏俄干涉。

陆军宋焕章支队分驻于海参崴、伯力,庙街等地,保护当地华侨,维护社会秩序,并清剿白俄溃军变成的土匪,中国驻西伯利亚军的司令部设在海参葳。(注:海参葳,原来是中国的领土,当地中国人称为“银窝子,金葳子”,以言其富庶,19世纪末被沙俄吞并。)

北洋陆军进驻西伯利亚的同时,中国海军海容号巡洋舰也到达海参葳。海军部队由林建章(颂庄)海军代将率领海容号巡洋舰及其附属部队组成,也开往海参葳。林建章海军代将(相当准将),节制全局。

中国军队在西伯利亚的作用,接近于现在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只不过那时候国际社会的安全体系还没有那样健全罢了。

据前苏历史书载,中国是“干涉苏俄的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之一。当时参加干涉军的各国军人,其中就有宋支队。其他的还包括捷克等国士兵,是当时被俄国俘虏的捷克人组成的捷克兵团,在远东的捷克兵团军官一百余名,士兵四千余名,指挥官叫盖达,《好兵帅克》的作者哈谢克就是他的部下。中国军队的装束让我想起了八路军。
当时舆论对各国军队的评价是:
军纪最差的:日军
供应最好的:美军
军容最整者:华军
战绩最好者:华军
前两项不难理解,后两项就有缘由了。

这是因为宋焕章的部队出身非常奇特。宋支队由第9师33团配属炮兵两连、骑兵机枪各一连组成,由33团长宋焕章任支队长。中国陆军第9师的前身是袁世凯委托蒋百里组建的第二期陆军模范团,在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部队人员素质也最高,在当时世界上也可算是一流的精兵。

网上看到关于北洋军有两种矛盾的帖子或观点,转过来看看,希望有懂历史的网友解惑。

转帖一:
    近代中国的士兵接受了洋枪队的全部装备,也接受了洋操的训练,连英语的口令都听得惯熟,唯独对于瞄准射击,不甚了了。1920年直皖大战,动用20多万兵力,打下来,也就伤亡200余人,真正战死的也就几十人。
  瞄准射击是步兵进入火器时代的基本要领,可是这个要领,中国人掌握起来,很是费了些功夫。引进洋枪洋炮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在这个问题上,国人一直都相当热心而且积极,即使最保守的人士,对此也只发出过几声不满的嘟囔,然后就没了下文。闹义和团的时候,我们的大师兄二师兄们,尽管宣称自家可以刀枪不入,但见了洋枪洋炮,也喜欢得不得了。不过,国人,包括那些职业的士兵,对于洋枪洋炮的使用,却一直都不见得高明。19世纪60年代,一个英国军官来访问中国,在他的眼里,淮军士兵放枪的姿势很有些奇怪。他们朝前放枪,可眼睛却看着另一边。装子弹的时候,姿势更是危险,径直用探条捣火药(那时还是燧发的前装枪),自己的身体正对着探条。
  过了30余年,洋枪已经从前装变成更现代的后膛枪,而且中国军队也大体上跟上了技术进步的步伐,用后膛枪武装了起来。可是,士兵们的枪法,却进步得有限。义和团运动中,攻打外国使馆的主力,其实是董福祥的正规军,装备很是不错。从现存的一些老照片看,董军士兵大抵手持后膛枪,而且身上横披斜戴,挂满了子弹。可是,据一位当时在使馆的外国记者回忆,在战斗进行期间,天空中经常弹飞如雨,却很少能伤到人。由此看来,1万多名董军加上数万义和团,几个月打不下哪怕一个使馆,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了。董福祥的军队如此,别的中国军队也差不多。庚子前五年,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的表现大家都骂,其实人家毕竟还打了一个多少像点样的仗。而陆军则每仗败北,从平壤一直退到山海关,经营多年的旅顺海军基地守不了半个月,丢弃的武器像山一样。威海的海军基地周围,门户洞开,随便日本人在哪里登陆。当时日本军人对中国士兵的评价是,每仗大家争先恐后地放枪,一发接一发,等到子弹打完了,也就是中国军队该撤退的时候了。当年放枪不瞄准的毛病,并没有多大的改观。
  进入民国,中国士兵脑袋后面的辫子剪了,服装基本上跟德国普鲁士军人差不多了,建制也是军师旅团营连排了,可不瞄准拼命放枪的喜好却依然故我。张勋复辟,段祺瑞马厂誓师,说是要再造共和。讨逆军里有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曹锟的第三师、李长泰的第八师,都是北洋军的劲旅,对手张勋只有五千辫子兵。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北京政府顾问莫里循目睹了这场战争,他写道:“我从前住过的房子附近,战火最为炽热。那天没有一只飞鸟能够安全越过北京上空,因为所有的枪几乎都是朝天发射的。攻击的目标是张勋的公馆,位于皇城内运河的旁边,同我的旧居恰好在一条火线上。射击约自清晨五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然后逐渐减弱,断断续续闹到下午三时。我的房子后面那条胡同里,大队士兵层层排列,用机关枪向张勋公馆方面发射成百万发子弹。两地距离约一百五十码,可是中间隔着一道高三十英尺、厚六英尺的皇宫城墙。一发子弹也没有打着城墙。受害者只是两英里以外无辜的过路人。”最后,这位顾问刻毒地向中国政府建议,说他同意一个美国作家的看法,建议中国军队恢复使用弓箭,这样可以少浪费不少钱,而且还能对叛乱者造成真正的威胁。
  中国军队,自开始现代化以来,所要对付的对手,基本上是些拿着冷兵器的叛乱者。双方碰了面,只要一通洋枪猛轰,差不多就可以将对方击溃。可是碰上也使用洋枪洋炮的对手,这套战法就不灵了。问题在于,屡次吃过亏之后,战法并没有多少改善,轮到自己打内战,双方装备处在同样等级,仗也这么打。讨逆之役,双方耗费上千万发弹药,死伤不过几十人。四川军阀开始混战的时候,居然有闲人出来观战,像看戏一样。不过,打着打着,大家逐渐认真起来,终于,枪法有人讲究了,毕竟不像清朝那会儿,对手净是些大刀长矛。洋枪洋炮对着放,成者王侯,甜头不少,所以,在竞争之下,技术自然飞升。到了蒋介石登台的时候,他居然编了本步兵操典之类的东西,重点讲士兵如何使用步枪,从心态、姿势到枪法,尤其强调瞄准射击。
  从士兵的枪法来看,中国的现代化真是个漫长的过程,非得自己跟自己人打够了,才能有点模样。


转帖二
中国决定派遣海陆军两路挺进西伯利亚,陆军第九师先遣部队官兵661人,在团长宋焕章带领下,18日从北京出发,24日,营长苏炳文带官兵667人搭乘海军军舰开往海参崴。至10月26日,先后共有6批2000多名官兵,乘火车经哈尔滨赴海参崴,参加对苏俄干涉。

陆军宋焕章支队分驻于海参崴、伯力,庙街等地,保护当地华侨,维护社会秩序,并清剿白俄溃军变成的土匪,中国驻西伯利亚军的司令部设在海参葳。(注:海参葳,原来是中国的领土,当地中国人称为“银窝子,金葳子”,以言其富庶,19世纪末被沙俄吞并。)

北洋陆军进驻西伯利亚的同时,中国海军海容号巡洋舰也到达海参葳。海军部队由林建章(颂庄)海军代将率领海容号巡洋舰及其附属部队组成,也开往海参葳。林建章海军代将(相当准将),节制全局。

中国军队在西伯利亚的作用,接近于现在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只不过那时候国际社会的安全体系还没有那样健全罢了。

据前苏历史书载,中国是“干涉苏俄的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之一。当时参加干涉军的各国军人,其中就有宋支队。其他的还包括捷克等国士兵,是当时被俄国俘虏的捷克人组成的捷克兵团,在远东的捷克兵团军官一百余名,士兵四千余名,指挥官叫盖达,《好兵帅克》的作者哈谢克就是他的部下。中国军队的装束让我想起了八路军。
当时舆论对各国军队的评价是:
军纪最差的:日军
供应最好的:美军
军容最整者:华军
战绩最好者:华军
前两项不难理解,后两项就有缘由了。

这是因为宋焕章的部队出身非常奇特。宋支队由第9师33团配属炮兵两连、骑兵机枪各一连组成,由33团长宋焕章任支队长。中国陆军第9师的前身是袁世凯委托蒋百里组建的第二期陆军模范团,在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部队人员素质也最高,在当时世界上也可算是一流的精兵。

满清部分基本是真的。至于北洋军阀,最初的时候北洋六镇,也就是6个师,满打满算也就10万人吧。到了后期,直系,奉系,皖系,加起来恐怕得有100万人。膨胀了10倍都不止,还要啥质量啊。
特别搓特别搓特别搓
按北洋老人自己的回忆,外人都说直系,皖系之类,但北洋内部打断骨头连着筋,派系划分很模糊的。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打自己不尽力很正常,四川军阀还白天打仗晚上打牌呢。
武昌起义时一些双方的战斗还是很激烈的。
北洋军的战力,撸主可以百度一下“彰德秋操”,绝对实力不差的。不过后期扩军后战力下降很正常。


可是同时期直奉大战死了很多啊。。。
直晼大战死人少更多是战争刚开始就下台了吧

可是同时期直奉大战死了很多啊。。。
直晼大战死人少更多是战争刚开始就下台了吧
瞎编的,猎户都懂的瞄准射击,难道清军和北洋军都饭桶到这种地步么?当然,由于没多少子弹可以用来训练,加上武器不统一质量差,教官水平低,训练时间少等原因,比列强军队差是正常的,但也不至于都朝天开枪
据说非洲黑叔叔用ak喜欢扫射,不瞄准,是因为他们认为是枪上的巫术干掉敌人的


但中国人也不会瞄准,我不信
楼主可以看下袁世凯镇压阎锡山山西辛亥革命之娘子关战役。北洋出动的是第三镇的一个协(相当于一个旅),带队是卢永祥,阎老西被吊打。
阎锡山回忆是北洋训练有素。
北洋内战(就是你举例的),基本上政治问题(官场问题)大于军事问题,大家划水的多。
而北伐战争的武昌战役打的多血腥,那还是重组新建的北洋部队,不是老部队。
楼上有说起四川内战,基本上都在野外,不在城区打。滇军入川,烧了一片城区,引发全川大团结,军民联手把滇军赶出去。
因此,民国内战不好说大家的战斗力。
狼骑兵 发表于 2016-2-29 14:38
按北洋老人自己的回忆,外人都说直系,皖系之类,但北洋内部打断骨头连着筋,派系划分很模糊的。在这种情况 ...

北洋三个大系统,按战斗力排是直系>皖系>奉系,至少中前期(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前)是这样。
直系的战力,一是来源于冯国璋留下的精兵,二是更赖于吴佩孚的有力统带,吴可以号称是北洋第一悍将,特别是其所率的第三师可称是北洋第一精锐。
皖系本来也有不少小站的老底子,可惜老段不会用人,手下将领除了一个性格有严重缺陷、傲气高于才气的小徐以外,其他都是一个比一个草包,直皖大战,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六天就被直军打败,实在是军不如人。
奉系基本上就是一个“大绺子”,除了人多以外几乎一无是处,知道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才有所改善,但战斗力依然低下,第二次直奉战争如果不是冯基督背后捅刀子,奉系也很难取胜。
北洋军前期战斗力不错,特别是1920年前,后来一战后中国内战,各国对中国武器禁运,北洋军武器差了许多,加上陆军小学堂,中学被解散!其实辛亥革命后,中国发展确实可以,出了许多人才,从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来说,当时国家确实很有希望的!可惜,袁大总统去的大早,国家不稳定,稳定的时间太短!
如果当时袁世凯能够选好接班人,北洋军能够团结,利用一战时机,中国可以发展的不错!
选雨辰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信天翁123 发表于 2016-2-29 16:39
如果当时袁世凯能够选好接班人,北洋军能够团结,利用一战时机,中国可以发展的不错!
这种假设基本没戏,首先要假设老袁不想当皇帝,不会引起全国大反对。还要假设他改变日常生活,不能把人参鹿茸之类的当饭吃,搞得虚火太甚。接下来还要假设,老袁改变认识,相信中医的同时也要相信西医,大病之时能多撑上几年。继续假设他能在挂了之前,把小袁培养好。还要继续假设,小袁能得到冯、段、吴等军头的一致拥戴,这样北洋系不会分裂。
这么多假设都能撞大运的,可以直接等天上掉馅饼了。
曼陀菲尔 发表于 2016-2-29 16:17
北洋三个大系统,按战斗力排是直系>皖系>奉系,至少中前期(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前)是这样。
直系的战 ...
非常同意你的话,奉系除了小六子郭松岭的部队外,就是一群土匪。皖系都是些什么渣渣啊,徐树铮算可惜了。直系有个善练兵打仗吴子玉坐镇外加第三师,曹锟又舍得放权,自然不同。
天佑中华1949 发表于 2016-3-6 17:43
非常同意你的话,奉系除了小六子郭松岭的部队外,就是一群土匪。皖系都是些什么渣渣啊,徐树铮算可惜了。 ...
论起用人,曹锟确实要胜过老段一筹,两人的好处都是用人不疑;但是曹善于识人,而段看人的眼神儿就差了点,看安福系的一群货色的人品就知道了。
说起曹对吴的信用,也确实是有大智慧,据说第一次直奉大战之前,曹锟的胞弟曹锐等人亲奉远吴,吴佩孚气的放言要撂挑子,曹锟立刻草拟电报给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兄弟再亲,不如你我亲,你要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幕僚觉得太过粗俗想要润色一下,曹锟表示不用改,而且还要加上一句:“本人亦服从调遣”。而且曹不是光说不练,立刻免去了曹锐直隶省长的职务,表示坚决反奉的态度。以吴佩孚的才能和野心,直到曹锟下野前都一直对曹有始有终,也算是报了曹的知遇之恩了。
纪律太差。没有坚持战斗的精神,就是个民团武装。也就海军懂得国家意识民族的尊严。
总体战力的确不强,吴玉帅纵横北洋核心就是亲手带出来的第三师,被民国第一二五仔给卖了后,再出山后实力完全不比两次直奉时,否则国民军也未必能胜,吴一败,北伐基本无悬念。奉系皖系与北伐军就不在一档次
待到荼蘼花事了 发表于 2016-2-29 16:04
楼主可以看下袁世凯镇压阎锡山山西辛亥革命之娘子关战役。北洋出动的是第三镇的一个协(相当于一个旅),带 ...
那个时候,吴子玉,玉帅的嫡系第三师,已经让九姓冯家奴,在山海关卖给了张大帅!
北洋军前期战斗力不错,特别是1920年前,后来一战后中国内战,各国对中国武器禁运,北洋军武器差了许多,加 ...
这都是清末1905年新政的结果,如果19信条能坚持,中国就不会像辛亥革命后那样扩军,造成军阀混战。
北洋军阀就是一支用现代武器武装起来的封建军队。
总的来说,北洋军战斗力残次不齐
清末新军已经开始剪辫了。北洋军中的张勋也算是奇葩。
非常同意你的话,奉系除了小六子郭松岭的部队外,就是一群土匪。皖系都是些什么渣渣啊,徐树铮算可惜了。 ...
奉军四六军团主要是留日派中的少壮派撑着了,郭事件之后,中低层军官受清洗较多,也就完了。
另外,我记得早期研究中,一般不把奉军算北洋系,至少不是嫡系。
至于其他的派系,到后来就是人枪人枪的,人在前。
曼陀菲尔 发表于 2016-2-29 16:17
北洋三个大系统,按战斗力排是直系>皖系>奉系,至少中前期(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前)是这样。
直系的战 ...
皖系东线打的还是不错的,西线简直就是在玩过家家。
信天翁123 发表于 2016-2-29 16:37
北洋军前期战斗力不错,特别是1920年前,后来一战后中国内战,各国对中国武器禁运,北洋军武器差了许多,加 ...
老袁后面也不行了,到老段复出任国务卿起,听了交通系的忽悠,经济上搞出了非常大的问题。当然他是真的被忽悠了还是成心坑老袁,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原力的觉醒 发表于 2016-3-1 09:09
这种假设基本没戏,首先要假设老袁不想当皇帝,不会引起全国大反对。还要假设他改变日常生活,不能把人参 ...
小袁怎么可能得到拥护,再怎么培养都没用。老段连给老袁磕头都不愿意,让他给小袁磕头?当然历史上是磕了,结果记了一辈子。
执夷 发表于 2016-3-10 09:56
皖系东线打的还是不错的,西线简直就是在玩过家家。
西线段芝贵之流根本就是饭桶草包,前面打仗,他后面在火车上抽大烟打麻将,真不明白老段是怎么看上这种货色的。
东线好一点、也只是相对好一点,徐树铮自然比段芝贵之流强,但没有天津日军的配合和协助,徐也很难占上风,徐的问题在于韧性不足,刚一听到西线友军战败的消息,立刻丢下部队化妆逃回北京,如果小徐不逃,东线也不会瞬间崩溃、让奉军捡了便宜,老段也还多少有点讨价还价的本钱。
曼陀菲尔 发表于 2016-3-8 17:54
论起用人,曹锟确实要胜过老段一筹,两人的好处都是用人不疑;但是曹善于识人,而段看人的眼神儿就差了点 ...
老段也很看重吴的,但他派小徐去操办拉拢吴的事情,而小徐做事的风格,看着挺有才,初期效果也不错,其实漏了很多地方没考虑,留下一堆烂账,最后反而搞成仇人了。
直钩垂渔 发表于 2016-3-10 09:43
奉军四六军团主要是留日派中的少壮派撑着了,郭事件之后,中低层军官受清洗较多,也就完了。
另外,我记 ...
奉系的前身是东北的各路巡防营,和北洋新军没什么关系,徐世昌带北洋军进东北时,两边的关系也不甚好,而且后来北洋军在辛亥前后也都陆续撤回关内了。

执夷 发表于 2016-3-10 10:11
老段也很看重吴的,但他派小徐去操办拉拢吴的事情,而小徐做事的风格,看着挺有才,初期效果也不错,其实 ...


留日士官生都是这副做派,有点才能但是傲气冲天,小聪明有余而大智慧不足,小徐是这样、他的同学杨宇霆也是这样,而且二人最后也都是死在这点上。
小徐是诸人只认老段一个,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黎、段共事的时候,小徐拿着文件去找黎元洪总统签字,黎只要稍微多为一句,小徐就不耐烦的说:“这是总理批示过了的,请大总统签署”,黎有一次火了表示不签,小徐居然丢下文件扬长而去。
小徐严重的性格缺陷导致他仇人满天下,第一次直奉大战之后奉系张胡子有心袒护皖系、为老段等一干人等开脱,直系吴佩孚要求严惩皖系诸人,双方严重对立,但却有一点高度一致,就是都咬住小徐不放,声称一定要严惩“祸首徐树铮”,可见小徐做人之失败。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小徐做人如何,他率兵收复外蒙,于国于民族有大功,就是应该赞扬的。
执夷 发表于 2016-3-10 10:11
老段也很看重吴的,但他派小徐去操办拉拢吴的事情,而小徐做事的风格,看着挺有才,初期效果也不错,其实 ...


留日士官生都是这副做派,有点才能但是傲气冲天,小聪明有余而大智慧不足,小徐是这样、他的同学杨宇霆也是这样,而且二人最后也都是死在这点上。
小徐是诸人只认老段一个,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黎、段共事的时候,小徐拿着文件去找黎元洪总统签字,黎只要稍微多为一句,小徐就不耐烦的说:“这是总理批示过了的,请大总统签署”,黎有一次火了表示不签,小徐居然丢下文件扬长而去。
小徐严重的性格缺陷导致他仇人满天下,第一次直奉大战之后奉系张胡子有心袒护皖系、为老段等一干人等开脱,直系吴佩孚要求严惩皖系诸人,双方严重对立,但却有一点高度一致,就是都咬住小徐不放,声称一定要严惩“祸首徐树铮”,可见小徐做人之失败。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小徐做人如何,他率兵收复外蒙,于国于民族有大功,就是应该赞扬的。
纪昀. 发表于 2016-3-9 23:04
总体战力的确不强,吴玉帅纵横北洋核心就是亲手带出来的第三师,被民国第一二五仔给卖了后,再出山后实力完 ...
新3师确实不如老的,但是汀泗桥贺胜桥那种仗,4军未必比老3师差,起码能平手。
直钩垂渔 发表于 2016-3-10 09:43
奉军四六军团主要是留日派中的少壮派撑着了,郭事件之后,中低层军官受清洗较多,也就完了。
另外,我记 ...
奉军算是北漾里基本独立的派系,而且还是自成一体的,张作霖不过名义上奉大头为老大罢了,不像直皖都是小站分出来的。
直钩垂渔 发表于 2016-3-10 09:43
奉军四六军团主要是留日派中的少壮派撑着了,郭事件之后,中低层军官受清洗较多,也就完了。
另外,我记 ...
另外奉系中杨宇霆郭松龄姜登选等人都可惜了,老胡子没用好啊,要是形成合力的话,奉系还是有作为的。
另外奉系中杨宇霆郭松龄姜登选等人都可惜了,老胡子没用好啊,要是形成合力的话,奉系还是有作为的。
雨帅其实还是有眼光的,不然不会把四六军团配给小六子当嫡系。郭鬼子闹事,某种角度说,还是小六子太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