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说起来,沈粉们念念不忘的三翼面,60度迎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06:31

[size=14.6667px]1、2001年,歼10总设计机宋文骢老先生发表《小展弦比高升力布局》一文,基本上是对歼20的总体方案设计进行了讨论,此时的歼20还处于方案预研阶段,正式指标还未提出,研发单位只是在探讨保证跨代机性能所需的技术准备与总体方案。在此文中,宋总认为鸭翼-边条翼布局在45度低速大迎角下相对于常规布局与鸭式布局有更好的升力性能。

[size=14.6667px]2、2006年,歼20的飞控系统总师杨朝旭发表《大迎角运动特性分析和试验》一文,此时歼20的方案已经大体完善,众所周知第二年的10月歼20就会赢得空军四代机竞标。在此文中,杨朝旭通过风洞与自由飞模型与计算机计算,确认歼20的总体布局失速迎角在75度上下,并且能够稳定改出。文中验证了歼20的大迎角全局稳定性分析结果,尤其是失速特性、两个尾旋模态和改出过程舵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歼20的大迎角控制律设计正确,能够有效地阻止飞机偏离、失速和进入尾旋,如果进入尾旋,大迎角控制律可以改出尾旋。

[size=14.6667px]3、2011年,歼20首架样机2001号完成首飞后即将转入试飞院进行鉴定试飞,同时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发表论文《超机动飞机飞行控制及大迎角飞行品质研究》,验证了歼20的飞行控制律是否能保证优秀的大迎角等超机动飞行能力,并探讨了如何对歼20超机动飞行品质进行鉴定试飞。该文给出的研究结果表明:歼20设计的控制律对滞环和大气紊流的影响有较好的鲁棒性,飞机具有良好的大迎角截获和跟踪能力,飞机能够完成60度迎角下跟踪目标的任务,并且迎角能够基本稳定在指定范围内。

[size=14.6667px]4、2013年,歼20已经在试飞院进行了一年多的鉴定试飞工作,此时歼20总设计师杨伟发表《迎角快速校准及误差对控制系统的影响研究》,在文中我们发现,目前所采用的线性插值算法对于测量区域的数值处理存在精度丢失的问题,不能保证歼20的大迎角试飞中的迎角测量精度——当然,通过改进测量与计算方法,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有意思的是,文中的配图表明,之前使用的两种测量与计算方法都能保证40度迎角下的测量精度,只是50、尤其是60度迎角下开始出现明显误差,由此我们可以大体推得这样的结论:2013年,无矢量状态下的歼20已经可以进行40-60度迎角内的试飞,而迎角测量不精确的问题也是在此时被暴露出来。通过测量与计算方式的改进,迎角测量问题得到解决,歼20可以继续去验证自己的极限。

[size=14.6667px]5、一晃已经是2016年,歼20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希望她能飞的更高、更快、更远、更强。
http://www.guohaohit.com/aer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80&extra=page%3D1



[size=14.6667px]1、2001年,歼10总设计机宋文骢老先生发表《小展弦比高升力布局》一文,基本上是对歼20的总体方案设计进行了讨论,此时的歼20还处于方案预研阶段,正式指标还未提出,研发单位只是在探讨保证跨代机性能所需的技术准备与总体方案。在此文中,宋总认为鸭翼-边条翼布局在45度低速大迎角下相对于常规布局与鸭式布局有更好的升力性能。

[size=14.6667px]2、2006年,歼20的飞控系统总师杨朝旭发表《大迎角运动特性分析和试验》一文,此时歼20的方案已经大体完善,众所周知第二年的10月歼20就会赢得空军四代机竞标。在此文中,杨朝旭通过风洞与自由飞模型与计算机计算,确认歼20的总体布局失速迎角在75度上下,并且能够稳定改出。文中验证了歼20的大迎角全局稳定性分析结果,尤其是失速特性、两个尾旋模态和改出过程舵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歼20的大迎角控制律设计正确,能够有效地阻止飞机偏离、失速和进入尾旋,如果进入尾旋,大迎角控制律可以改出尾旋。

[size=14.6667px]3、2011年,歼20首架样机2001号完成首飞后即将转入试飞院进行鉴定试飞,同时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发表论文《超机动飞机飞行控制及大迎角飞行品质研究》,验证了歼20的飞行控制律是否能保证优秀的大迎角等超机动飞行能力,并探讨了如何对歼20超机动飞行品质进行鉴定试飞。该文给出的研究结果表明:歼20设计的控制律对滞环和大气紊流的影响有较好的鲁棒性,飞机具有良好的大迎角截获和跟踪能力,飞机能够完成60度迎角下跟踪目标的任务,并且迎角能够基本稳定在指定范围内。

[size=14.6667px]4、2013年,歼20已经在试飞院进行了一年多的鉴定试飞工作,此时歼20总设计师杨伟发表《迎角快速校准及误差对控制系统的影响研究》,在文中我们发现,目前所采用的线性插值算法对于测量区域的数值处理存在精度丢失的问题,不能保证歼20的大迎角试飞中的迎角测量精度——当然,通过改进测量与计算方法,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有意思的是,文中的配图表明,之前使用的两种测量与计算方法都能保证40度迎角下的测量精度,只是50、尤其是60度迎角下开始出现明显误差,由此我们可以大体推得这样的结论:2013年,无矢量状态下的歼20已经可以进行40-60度迎角内的试飞,而迎角测量不精确的问题也是在此时被暴露出来。通过测量与计算方式的改进,迎角测量问题得到解决,歼20可以继续去验证自己的极限。

[size=14.6667px]5、一晃已经是2016年,歼20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希望她能飞的更高、更快、更远、更强。
http://www.guohaohit.com/aer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80&extra=page%3D1


三翼面能不用就不用。隐身机时代,气动面数量越少越好。能简单尽量不要复杂(除非对性能影响大)。
另外,60度可控迎角这个指标本身就是把手段和目的混淆了。大迎角是为了大升力,所以只要要求在低速下拥有较高最大升力系数就行了。


我坚信歼二十的性能是不会让我等军迷失望的,撒花〈( ^.^)ノ囍

我坚信歼二十的性能是不会让我等军迷失望的,撒花〈( ^.^)ノ囍
剃刀法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相同的目标,多一个翼面显然总体劣势
在本坛空版发这种东西,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技术性太强。。。
红裤衩啊,飚血
咱们军迷念念不忘的还有那腹鳍,如果改二元喷口不知道能不能拿掉,会不会影响大仰角稳定性
75度可稳定改出,真要这样超出我的预期了,
60度迎角,我原以为J20不追求了,原来还是要追求啊。。。
空版表示我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
嘛,我发到鼎盛那篇啊……

其实最后一篇论文的信息记忆有误,但是后来也不想改了,网上哪缺我这点忽悠啊。
给你看三篇论文的全文,多读全东西是有好处的。
《说说有人提到的J-20大迎角的三篇论文》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extra=page%3D1
再给楼主推荐一篇论文,杨应凯的《飞机快速俯仰机动下Bump进气道的动态特性研究》,主要是测试研究在最大俯仰状态改变90度以上、尤其是0度到60度区间内的歼20 BUMP进气道动态响应过程,文中可是直接拿歼20的半个机身在做实验的——对于都要经过脱密处理才能公开发表的军工科研论文,给出这么清晰的信息已经是难得的厚道了
正常,不是也有人对YF-23念念不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