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几种中型试验坦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24:16
WZ-122型中型主战坦克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我国坦克装甲车辆专业情报网的情报分析专家,就不断向军委装甲兵和国防工业的有关领导上报前苏联和西方国家相继推出和装备新一代主战坦克的情报。

当时,前苏联已研制出T-64坦克,德国推出了“豹”1坦克,美国陆军已经开始装备M60坦克,法国的AXM-30坦克也已新鲜“出炉”。情报专家分析,这些坦克装有10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及较先进的计算机火控系统,整体性能已明显优于我国自产的59式中型坦克,同时也领先于我国于1963年开始筹划研制的69式中型坦克(装100毫米滑膛炮、激光测距、以人工操纵为主的简易火控系统以及主动红外夜视夜瞄装置等)。这些情报引起了军委装甲兵的高度重视,并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果断决定开始研制战技指标明显高于69式中型坦克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全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坦克研发差距。
装甲兵的决心很快得到军委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认可。1967年4月,根据军委装甲兵的指示精神,由北方某坦克制造厂牵头、某研究所和装甲兵科研院参加,联合组成新型坦克论证组,对发展我国二代坦克的战术技术指标进行充分论证。同年12月,国防科工委批准了军委装甲兵提出的论证指标,并正式下达了研制代号为“122中型坦克”的任务,承担研制任务的工厂和有关科研院所遂全力投入研制新型坦克的会战。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事,却打乱了新型坦克的研制节奏。
1969年年底,我国与前苏联在两国接壤的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爆发了边境冲突。在这场规模不大的边境交战中,苏军仗着其有先进坦克和装甲车,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地犯我边境。战争就是无声的命令。没有先进坦克的痛,使装甲兵的高级将领意识到加快我国新型坦克研制步伐的必要性。此时正值研制工作刚刚起步,于是,军委装甲兵果断放弃了原来比较保守的研制方案,决定进一步提高新型坦克的战技指标。为加快研制进程,军委装甲兵亲自挂帅,组成了新一代中型坦克会战组。1969年12月,有关专家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新型坦克的战技指标又进行了补充论证。1970年初,军委装甲兵召开新型坦克研制工作会议,进一步确定了战术技术指标。同年3月18日,由军委装甲兵、沈阳军区装甲兵、北京军区装甲兵、五机部等领导机关和科研院所及工厂等单位,联合组成了新型坦克会战组。由北方某坦克制造厂担纲坦克大会战的总师单位,122中型坦克研制正式开始。

根据求新求高的要求,第一轮样车的设计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液力传动装置、液压操纵装置和液气悬挂装置,简称“三液”样车。当时设想,该车装515千瓦发动机(700马力,后来改为478千瓦)、120毫米滑膛炮、微光夜视夜瞄装置、复合装甲、三防装置等新型部件,并重点提高新型坦克的火力威力和机动能力,使之具备与强敌T-64坦克及可能的后续式坦克相抗衡的能力,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大会战中,科技人员、工人和干部热情高涨,日夜奋战,于1970年9月25日顺利完成了一辆“三液”坦克样车的总装任务,但由于“三液”技术不过关,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陷入停顿状态。面对这一困难,军委装甲兵意识到新型坦克的战技指标不切实际,于是果断叫停“三液”样车的研制,转为研制技术比较成熟的机械传动、扭杆弹簧悬挂、机械操纵的“三机”样车。为此,试制出来的“三液”样车,只进行了短期的表演即中止了研制。
1970年11月27日,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了122中型坦克应当立足于“三机”的方案进行研制。根据这一精神,经过工厂科技人员的艰苦奋战,两辆122中型坦克“三机”坦克样车(代号1221)于1971年1月17日完成组装。“三机”样车于1971年至1973年在包头、南京等地试车近3000千米,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但由于整车性能和部件结构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大量的关键技术和部件仍需继续攻关和试验,因此,122中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再次被搁置,有关工厂和科研机构转入部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

112型中坦克数杀伤力适中的,由于研究搁置,至今没有问世······WZ-122型中型主战坦克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我国坦克装甲车辆专业情报网的情报分析专家,就不断向军委装甲兵和国防工业的有关领导上报前苏联和西方国家相继推出和装备新一代主战坦克的情报。

当时,前苏联已研制出T-64坦克,德国推出了“豹”1坦克,美国陆军已经开始装备M60坦克,法国的AXM-30坦克也已新鲜“出炉”。情报专家分析,这些坦克装有10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及较先进的计算机火控系统,整体性能已明显优于我国自产的59式中型坦克,同时也领先于我国于1963年开始筹划研制的69式中型坦克(装100毫米滑膛炮、激光测距、以人工操纵为主的简易火控系统以及主动红外夜视夜瞄装置等)。这些情报引起了军委装甲兵的高度重视,并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果断决定开始研制战技指标明显高于69式中型坦克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全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坦克研发差距。
装甲兵的决心很快得到军委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认可。1967年4月,根据军委装甲兵的指示精神,由北方某坦克制造厂牵头、某研究所和装甲兵科研院参加,联合组成新型坦克论证组,对发展我国二代坦克的战术技术指标进行充分论证。同年12月,国防科工委批准了军委装甲兵提出的论证指标,并正式下达了研制代号为“122中型坦克”的任务,承担研制任务的工厂和有关科研院所遂全力投入研制新型坦克的会战。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事,却打乱了新型坦克的研制节奏。
1969年年底,我国与前苏联在两国接壤的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爆发了边境冲突。在这场规模不大的边境交战中,苏军仗着其有先进坦克和装甲车,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地犯我边境。战争就是无声的命令。没有先进坦克的痛,使装甲兵的高级将领意识到加快我国新型坦克研制步伐的必要性。此时正值研制工作刚刚起步,于是,军委装甲兵果断放弃了原来比较保守的研制方案,决定进一步提高新型坦克的战技指标。为加快研制进程,军委装甲兵亲自挂帅,组成了新一代中型坦克会战组。1969年12月,有关专家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新型坦克的战技指标又进行了补充论证。1970年初,军委装甲兵召开新型坦克研制工作会议,进一步确定了战术技术指标。同年3月18日,由军委装甲兵、沈阳军区装甲兵、北京军区装甲兵、五机部等领导机关和科研院所及工厂等单位,联合组成了新型坦克会战组。由北方某坦克制造厂担纲坦克大会战的总师单位,122中型坦克研制正式开始。

根据求新求高的要求,第一轮样车的设计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液力传动装置、液压操纵装置和液气悬挂装置,简称“三液”样车。当时设想,该车装515千瓦发动机(700马力,后来改为478千瓦)、120毫米滑膛炮、微光夜视夜瞄装置、复合装甲、三防装置等新型部件,并重点提高新型坦克的火力威力和机动能力,使之具备与强敌T-64坦克及可能的后续式坦克相抗衡的能力,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大会战中,科技人员、工人和干部热情高涨,日夜奋战,于1970年9月25日顺利完成了一辆“三液”坦克样车的总装任务,但由于“三液”技术不过关,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陷入停顿状态。面对这一困难,军委装甲兵意识到新型坦克的战技指标不切实际,于是果断叫停“三液”样车的研制,转为研制技术比较成熟的机械传动、扭杆弹簧悬挂、机械操纵的“三机”样车。为此,试制出来的“三液”样车,只进行了短期的表演即中止了研制。
1970年11月27日,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了122中型坦克应当立足于“三机”的方案进行研制。根据这一精神,经过工厂科技人员的艰苦奋战,两辆122中型坦克“三机”坦克样车(代号1221)于1971年1月17日完成组装。“三机”样车于1971年至1973年在包头、南京等地试车近3000千米,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但由于整车性能和部件结构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大量的关键技术和部件仍需继续攻关和试验,因此,122中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再次被搁置,有关工厂和科研机构转入部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

112型中坦克数杀伤力适中的,由于研究搁置,至今没有问世······
2016-2-13 23:59 上传

2016-2-14 00:04 上传


1974年前后仍是中国历史上的多事之秋,WZ-122就在这个时刻下马了,没有定型生产。但 WZ-122 中型坦克的研制为中国后续坦克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三液”样车、“三机”样车后,有关单位在部件研制的基础上又研制了中型坦克试验车,为以后新坦克研制和老坦克改进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工作。
由于122战车研发期间适逢文化大革命,政局动荡,加上此战车的技术指标超出当时我国的工业与科技水平甚多,导致始终未能步入坦途。1978年以后,我国又以WZ-122的炮塔整合69式战车底盘,引进若干西方技术,最后发展出80式战车(ZTZ-80),其编号继续沿用WZ122。
2016-2-14 00:10 上传


  起步:从“三液”到“三机”
  60年代末,我国装甲兵提出研制二代坦克,并对二代坦克技术指标进行论证。1969年,珍宝岛时间发生过后,为加速新坦克的研制步伐,提高新坦克战术即使要求,在装甲兵领导与组织下于1970年3月组成了中型坦克会战组,开始了中国122中型坦克的研制。  122中型坦克着重解决能打善走的问题。具体要求:
  1、 装用新型、质量小、结构紧凑、初速有显著提高的大威力的大口径火炮,能对付已有的和近期可能出现的任何中、重型坦克,弹药基数有较多的增加,能发射带可燃药筒的多种弹药;
  2、装用优良的测距、夜瞄、双稳、夜视等装置,提高首发命中率和射速,尽可能满足近战、夜战需求;
  3、减轻战斗全重;
  4、安装功率大、尺寸小、适应系数大、油耗低和能使用多种燃料的动力装置;
  5、具有性能优越,可靠耐用,操作简便的传动装置、操作装置和行走系统;
  6、增大行程,提高通行能力和平均运动速度,以便战时广泛实施机动;
  7、合理地调配装甲厚度分布,改进装甲材料,提高抗弹性能;
  8、设计良好的坦克外形,使车体、炮塔前部及两侧在一定距离和设角条件下能防御敌中、小口径火炮普通穿甲弹的攻击,并增强其防御敌反坦克特种弹的措施,解决对原子、化学武器的集体防护,-具有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良好作战能力;
  9、提高零部件的工作可靠性,便于使用和修理,减少保养工作量,延长保养周期;增加消音装置,尽最大可能改善乘员工作条件,更好地适应近战、夜战、运动战要求。
  1970年9月,经过科技工作人员的日夜奋战,完成了第一辆样车。该样车采用了液力传动装置、液压操纵装置和液气弹簧悬挂装置等较先进的技术和部件,因此该样车也被称为“三液”样车。该车要求装515KW(700HP)发动机(后改为478KW)、120MM滑膛炮、微光夜视夜瞄装置、复合装甲、三防装置等新型部件。但是由于“三液”技术不过关,该车只进行了短期的表演就终止了研制。  1970年底,新型坦克的研制转向采用已经成熟的技术部件方向,进行“三机”样车(采用机械传动,扭杆弹簧悬挂,机械操纵等成熟技术和部件)的研制。经过研制和生产单位的通力合作,到1971年1月,就完成了两辆“三机”坦克样车的组装。“三机”样车从1971年至1973年在国内多个地域试车近3000公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整车性能和部件结构还存在不少问题,仍需继续进行大量的部件技术公馆和试验工作,因而没有定型生产。
  二、122中型坦克素描  
1、总体结构:
  122中型坦克总体布置上继承了59式中型坦克的优点,但在武器系统和推进系统上又特色鲜明。122中型坦克战斗全重37.5吨,车长(炮向前)9525MM,车宽3280MM,车高(至炮塔顶)2250MM。坦克前部为操纵部分,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坦克中部为战斗室,装有1门120MM滑膛炮。坦克后部为动力室,发动机横置,布置较为紧凑,故可增加战斗部分空间,以安装较大口径的火炮。该坦克有4平乘员,包括驾驶员、装填手、炮长、车长。炮塔内有3名乘员:装填手在火炮右侧,车长在火炮左侧,炮长位于火炮左侧及车长的前下方。坦克最大速度55KM/H,最大行程500KM。
  由于122中型坦克先后制造了两种样车,且两种样车的推进系统完全不同,下面就分别谈下两种样车的推进系统的结构特点。122中型坦克装有V型12缸柴油机,额定功率478KW(650马力),单位功率12.7KW/T。起动方式有电起动和空气起动两种,以电起动为主,起动电机功率为11.2KW。“三液”样车装有11.2W转子发动机—发电机组作为辅机。  122中型坦克“三液”样车的转向体统和变速系统在一个箱体内。变速箱为二自由度液力行星变速箱,具有3个前挡和1个倒挡。转向装置为湿式二级星转向机。制动器为湿式片式制动器。操纵装置采用液压式结构。“三液”样车的行动系统装有可调式液气弹簧悬挂装置、双叶片液压式可调自动张紧履带调整器、5对铝合金结构负重轮、单销金属履带。样车没有减震器。  122中型坦克“三机”样车装有机械变速箱,具有5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转向装置为二级行星转向机。只动器为机械带式制动器。操作装置为机械式,带有液压助力装置。“三机”样车行动系统采用5对钢质负重轮和扭杆弹簧悬挂装置,结构与59式中型坦克行动系统相似。  车体由钢装甲板焊接制造而成。炮塔由装甲钢铸造而成,炮塔低矮,流线型号,具有较强的防弹能力。该坦克还装有集体失三防装置和自动灭活装置,并装有手提灭火器。装有热烟幕释放系统。
2、武器系统:
  122中型坦克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其双武器系统,主要武器是1门120MM滑膛炮和4枚红外线制导反坦克导弹。仅就火力性能而言,122中型坦克堪称当时世界上火力最为强大的主战坦克。  122中型坦克装载的120MM滑膛炮身管长5750MM,火炮全重为2563KG。火炮高低射界为-6度—+18度,方向射界为360度。战斗射速为3发/分—4发/分。炮弹与弹药架位于战斗室火炮右侧及右前侧。该坦克配备三种炮弹,以脱壳穿甲弹为主,其次是破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40发。该炮发射的脱壳穿甲弹威力强大,可对付当时出现的任何坦克。  “三机”样车驻退机、复进机以双稳部件均在火炮摇架下边,克服了59式坦克炮塔前部高、防弹性能差的缺点,并保证在火炮最大仰角时,火炮和旋转地板间的间隙比较合理。  炮塔外两侧装有4个导弹发射架和4枚反坦克导弹。红外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从炮塔外部的发射装置发射,100M无控飞行后,导弹进入红外测角仪视场,沿视场中心飞行。由于干扰或其他原因,导弹偏离红外测角仪视场中心时,红外测角仪通过导弹尾部的红外灯可测出导弹相对视场中心偏离位置,通过激光元件给出电信号,经指令计算器计算出调整导弹位置的指令信号,沿导线传输到导弹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命令调整发动机喷口,矫正导弹方向,使之沿红外测角仪视场中心飞行,最后击中目标。红外测角仪安装在防护盾上,经过调校,可与火炮、瞄准镜三者平行或在某一距离(2500M)相交。炮长可以通过瞄准镜跟踪目标。导弹发射架的俯仰运动与火炮的俯仰同步。具体结构是,导弹发射架转动轴与耳轴同轴,4枚导弹分置在炮塔两侧。从防盾上刚性引出两个拨杆,当火炮俯仰时,拨杆波动运动发射架转动,使导弹俯仰。导弹全重15KG,全长1156MM,弹径120MM,射程为3000M,飞行速度为200M/S-250MM/S,破甲厚度为150MM/65度。双武器系统的安装进一步增大了该坦克与敌坦克交战时胜率,使之具有很强的反坦克能力。  观瞄系统中,瞄准镜、夜瞄装置和展望镜并安装在炮塔前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的特点。夜瞄装置红外灯安装在防盾上,结构简单,但要求本身的强度较高,能经受住火炮射击时震动和反射波的冲击。  122中型坦克的辅助武器为1挺7.62MM并列机枪和1挺前机枪。 此外,122中型坦克“三机”样车装有1挺12.7MM高射机枪。“三液”样车则先采用20MM高射机关炮,后也改用12.7MM高射机枪。坦克上备有12.7MM机枪弹500发,7.62MM机枪弹3000发。  122中型坦克“三液”样车火控系统由昼间瞄准/伟光夜瞄/激光测距三合一瞄准镜、弹道计算机、双向稳定器等部件组成。三合一瞄准镜,结构简单,安装紧凑,精度较高,大大提高了夜战能力。车长观察系统包括车长指挥塔上的展望镜及安装在炮塔体上的可旋转的昼夜二合一指挥仪。  122中型坦克“三机”样车炮场使用二合一瞄准镜、MK-4潜望镜和夜瞄系统。后来潜望镜改称展望镜,固定安装在炮塔上。夜瞄为主动红外夜瞄装置。  
  三、技术论证,为坦克飞跃打基础 
 尽管由于122中型坦克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该车没有定型生产,但122中型坦克的研制为中国后续坦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三液”样车、“三机”样车之后,有关单位曾进行了部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在部件研制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新的中型坦克试验车,为以后新坦克研制和老坦克改进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  在122坦克的基础上,我国陆续开发除了从1221到1226等一系列实验型坦克样车,从122中型坦克研制之日算起,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以99式主战坦克诞生为标志,中国的主战终于完成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性跨越。
2016-2-14 00:24 上传


然而,当时对于样车发动机的选用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是选用12150型发动机,另一种是选用新型号8V165型发动机。这两个问题尚需通过试验和从生产经济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
  最后,会议确定原理样车代号为WZ1224。安装120毫米火炮,发动机功率为950~1000马力。由于过去12150发动机已有试验数据,为推出新型号发动机的适应性,原理样车采用了西德汽车用8V331柴油发动机。发动机辅助系统采用板翅式环形水散热器,风扇驱动采用液力耦合器调速机构,动力装置采用纵置发动机,可以整体吊装。传动部分采用固定轴式液力机械变速箱、二级行星转向机构,液压助力操纵。行动部分采用小直径钢质负重轮,高强度扭力轴,摩擦式减震器,双销耳挂胶,可更换着地胶块的履带板。
  WZ1224样车炮塔由特种钢板焊接而成,炮塔前部加有可更换式复合甲板,增强了正面防护能力,还可根据发展变更复合甲板,是一个很好的方案。炮塔内部宽敞,有较好的人机工效。炮塔后部有尾舱,用以安装17发自动装弹机。但由于自动装弹机未研制成功,再加上当时设计的主导思想仍是以半球形铸造炮塔为主,因而该方案未能进一步发展。
在1979年3月,第一辆WZ1224原型车出厂,无论是整体构型与技术特征都彻底摆脱旧式苏联战车的窠臼,尽可能与西方先进战车看齐。WZ1224扬弃了俄式战车一贯的铸造炮塔,而改由高强度钢板焊接而成,炮塔内空间比俄式战车宽敞得多。  
1979年底,该试验车完成了近200摩托小时的试验,通过了1557千米试车。经过夏季试车及1981年冬季试车,证明WZ1224试验车的8V331发动机性能良好,这就为使用新型发动机提供了依据。但8V331发动机是民用发动机,重量太大,因此得改为军用机型。通过试验考核后,发现与8V331发动机相匹配的冷却系统的环形散热器消耗功率太大。传动系统虽然满足了整车性能要求,但仍属于机械传动,不符合发展液力综合传动的设想要求。行动部分可靠性虽好,但减震性能又不如液压减震器。对测试作业WZ1224试验车的一直进行到1981年。

2016-2-14 00:26 上传


通过对样车WZ1224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估、研制与试验,样车WZ1224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研制工作也进入了二代坦克的初样车设计阶段。 由于发动机方案仍难以确定,决定按两种型号继续试验,初样车代号为WZ1226和WZ1226F2。WZ1226和WZ1226F2样车外形相同,车体长度和战斗全重较WZ1224样车有较大增加,炮向前时,全车长达9.9米以上,战斗全重为45吨。两车主要区别是动力室。WZ1226装的是8V165型发动机,WZ1226F2装的是12V150型发动机,功率均为736千瓦(1000马力)。两种样车的动力传动装置纵置,并可整体吊装,给使用保养带来了很大方便。两种样车均安装了液力机械综合变速箱。该变速箱具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纵轻便,换档冲击小,加速和转向性能好。
  冷却系统采用了温控转速可调的轴流式风扇和平板散热器,以及油水热交换器。悬挂装置采用了扭杆弹簧和液气缸筒复合悬挂,减振性能好。行动系统采用了六对中等直径负重轮和挂胶履带,在提高车辆通行性和行走系统寿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样车Z1226和WZ1226F2均安装了120毫米滑膛炮,并配有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火控系统包括带有多种修正量的弹道计算机和昼/夜/激光测距三合一潜望式瞄准镜。弹药采用半可燃药筒、半自动装弹装置。车体带复合装甲,铸造炮塔。当时立项研制wz1224坦克时,曾计划为它配套研制120毫米和130毫米两种坦克炮,后来由于1224最终下马,而又准备在后来的三代主战坦克上使用仿制的125毫米坦克炮,所以研制出来的120毫米炮用在了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上,而130毫米坦克炮研制发展计划则随之取消。经过1981~1982年的研制及试验工作,整车大部分性能已接近设计目标,但在可靠性与可维修性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传动部分的综合液力变速箱体积大、空间浪费大,自动换档工作不可靠,其它一些部件寿命低。由于当时这是国内首次进行大型复杂部件的研制,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当时我们工业基础还较薄弱,也需要有一个攻关的过程,因此WZ1226及WZ1226F2随后转入了部件攻关阶段。
  1981年,80式坦克被定为二代主战坦克,因此,上述几种试验车便成为后来的三代主战坦克前期预研样车,在中国坦克发展史上留下了它的足迹。
  在采用许多新技术的条件下,这些样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研制成功的业绩。这一阶段部件研究工作呈现出百花盛开的局面,使技术发展和技术储备有了新的实践和积累。一些大部件的科研试验取得了成果,其中有些部件已经在80式等坦克上得到了应用。



WZ1124——鲜为人知的中国早期二代坦克研制计划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1977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各项工作恢复整顿,兵器工业也开始转入正轨,兵器部重新组织了二代坦克的论证工作,并于1978年4月召开了二代坦克论证汇报会。会后成立了总指挥部,下设底盘、发动机、火炮、弹药、火控等分指挥部,决定首先研制出论证性样车,通过样车研制对全车外形,总体布置,以及传动、行走、操纵、火炮、火控等主要部件进行初步设计、试验,为新坦克提供设计依据,积累经验。

WZ1224型坦克。被称中国豹 。安装120毫米火炮,发动机功率为900~1000马力,计划于八十年代初完成研制定型,不过,由于技术不够完善,最后被放弃.成为二代坦克的前期预研样车
为此,整车初步确定为43~45吨,发动机功率达到900~1000马力,最大行驶速度为65千米/小时,公路平均速度为45千米/小时,火炮为120毫米滑膛炮,火控系统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综合火控系统,整车具有三防、灭火抑爆功能,有夜战能力(红外夜视),有热烟幕及抛射式烟幕装置,有潜渡功能。然而,当时对于样车发动机的选用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是选用12150型发动机,另一种是选用新型号8V165型发动机。这两个问题尚需通过试验和从生产经济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会议确定原理样车代号为WZ1224。安装120毫米火炮,发动机功率为950~1000马力。由于过去12150发动机已有试验数据,为推出新型号发动机的适应性,原理样车采用了西德汽车用8V331柴油发动机。发动机辅助系统采用板翅式环形水散热器,风扇驱动采用液力耦合器调速机构,动力装置采用纵置发动机,可以整体吊装。传动部分采用固定轴式液力机械变速箱、二级行星转向机构,液压助力操纵。行动部分采用小直径钢质负重轮,高强度扭力轴,摩擦式减震器,双销耳挂胶,可更换着地胶块的履带板。
WZ1224样车炮塔由特种钢板焊接而成,炮塔前部加有可更换式复合甲板,增强了正面防护能力,还可根据发展变更复合甲板,是一个很好的方案。炮塔内部宽敞,有较好的人机工效。炮塔后部有尾舱,用以安装17发自动装弹机。但由于自动装弹机未研制成功,再加上当时设计的主导思想仍是以半球形铸造炮塔为主,因而该方案未能进一步发展。


厂房外的WZ1124坦克
1979年底,该试验车完成了近200摩托小时的试验,通过了1557千米试车。经过夏季试车及1981年冬季试车,证明WZ1224试验车的8V331发动机性能良好,这就为使用新型发动机提供了依据。但8V331发动机是民用发动机,重量太大,因此得改为军用机型。通过试验考核后,发现与8V331发动机相匹配的冷却系统的环形散热器消耗功率太大。传动系统虽然满足了整车性能要求,但仍属于机械传动,不符合发展液力综合传动的设想要求。行动部分可靠性虽好,但减震性能又不如液压减震器。
通过对样车WZ1224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估、研制与试验,样车WZ1224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研制工作也进入了二代坦克的初样车设计阶段。 由于发动机方案仍难以确定,决定按两种型号继续试验,初样车代号为WZ1226和WZ1226F2。WZ1226和WZ1226F2样车外形相同,车体长度和战斗全重较WZ1224样车有较大增加,炮向前时,全车长达9.9米以上,战斗全重为45吨。两车主要区别是动力室。WZ1226装的是8V165型发动机,WZ1226F2装的是12V150型发动机,功率均为736千瓦(1000马力)。两种样车的动力传动装置纵置,并可整体吊装,给使用保养带来了很大方便。两种样车均安装了液力机械综合变速箱。该变速箱具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纵轻便,换档冲击小,加速和转向性能好。

WZ1224试验坦克,动力舱顶盖上的两个圆孔为环形散热器,炮塔前部为复合装甲
冷却系统采用了温控转速可调的轴流式风扇和平板散热器,以及油水热交换器。悬挂装置采用了扭杆弹簧和液气缸筒复合悬挂,减振性能好。行动系统采用了六对中等直径负重轮和挂胶履带,在提高车辆通行性和行走系统寿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样车Z1226和WZ1226F2均安装了120毫米滑膛炮,并配有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火控系统包括带有多种修正量的弹道计算机和昼/夜/激光测距三合一潜望式瞄准镜。弹药采用半可燃药筒、半自动装弹装置。车体带复合装甲,铸造炮塔。
经过1981~1982年的研制及试验工作,整车大部分性能已接近设计目标,但在可靠性与可维修性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传动部分的综合液力变速箱体积大、空间浪费大,自动换档工作不可靠,其它一些部件寿命低。由于当时这是国内首次进行大型复杂部件的研制,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当时我们工业基础还较薄弱,也需要有一个攻关的过程,因此WZ1226及WZ1226F2随后转入了部件攻关阶段。
1981年,80式坦克被定为二代主战坦克,因此,上述几种试验车便成为后来的三代主战坦克前期预研样车,在中国坦克发展史上留下了它的足迹。

在采用许多新技术的条件下,这些样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研制成功的业绩。这一阶段部件研究工作呈现出百花盛开的局面,使技术发展和技术储备有了新的实践和积累。一些大部件的科研试验取得了成果,其中有些部件已经在80式等坦克上得到了应用。

加装伪装网的WZ1224坦克,注意它使用了挂胶履带
当时立项研制wz1224坦克时,曾计划为它配套研制120毫米和130毫米两种坦克炮,后来由于1224最终下马,而又准备在后来的三代主战坦克上使用仿制的125毫米坦克炮,所以研制出来的120毫米炮用在了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上,而130毫米坦克炮研制发展计划则随之取消。


WZ1124——鲜为人知的中国早期二代坦克研制计划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1977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各项工作恢复整顿,兵器工业也开始转入正轨,兵器部重新组织了二代坦克的论证工作,并于1978年4月召开了二代坦克论证汇报会。会后成立了总指挥部,下设底盘、发动机、火炮、弹药、火控等分指挥部,决定首先研制出论证性样车,通过样车研制对全车外形,总体布置,以及传动、行走、操纵、火炮、火控等主要部件进行初步设计、试验,为新坦克提供设计依据,积累经验。

6da2d439b6003af3a92b84ab342ac65c1238b6dd.jpg (20.5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2-14 00:45 上传


WZ1224型坦克。被称中国豹 。安装120毫米火炮,发动机功率为900~1000马力,计划于八十年代初完成研制定型,不过,由于技术不够完善,最后被放弃.成为二代坦克的前期预研样车
为此,整车初步确定为43~45吨,发动机功率达到900~1000马力,最大行驶速度为65千米/小时,公路平均速度为45千米/小时,火炮为120毫米滑膛炮,火控系统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综合火控系统,整车具有三防、灭火抑爆功能,有夜战能力(红外夜视),有热烟幕及抛射式烟幕装置,有潜渡功能。然而,当时对于样车发动机的选用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是选用12150型发动机,另一种是选用新型号8V165型发动机。这两个问题尚需通过试验和从生产经济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会议确定原理样车代号为WZ1224。安装120毫米火炮,发动机功率为950~1000马力。由于过去12150发动机已有试验数据,为推出新型号发动机的适应性,原理样车采用了西德汽车用8V331柴油发动机。发动机辅助系统采用板翅式环形水散热器,风扇驱动采用液力耦合器调速机构,动力装置采用纵置发动机,可以整体吊装。传动部分采用固定轴式液力机械变速箱、二级行星转向机构,液压助力操纵。行动部分采用小直径钢质负重轮,高强度扭力轴,摩擦式减震器,双销耳挂胶,可更换着地胶块的履带板。
WZ1224样车炮塔由特种钢板焊接而成,炮塔前部加有可更换式复合甲板,增强了正面防护能力,还可根据发展变更复合甲板,是一个很好的方案。炮塔内部宽敞,有较好的人机工效。炮塔后部有尾舱,用以安装17发自动装弹机。但由于自动装弹机未研制成功,再加上当时设计的主导思想仍是以半球形铸造炮塔为主,因而该方案未能进一步发展。

ad556a600c3387446b8174b7500fd9f9d62aa022.jpg (22.1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2-14 00:45 上传


583e79f0f736afc356f267aeb219ebc4b54512eb.png (134.2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2-14 00:45 上传


厂房外的WZ1124坦克
1979年底,该试验车完成了近200摩托小时的试验,通过了1557千米试车。经过夏季试车及1981年冬季试车,证明WZ1224试验车的8V331发动机性能良好,这就为使用新型发动机提供了依据。但8V331发动机是民用发动机,重量太大,因此得改为军用机型。通过试验考核后,发现与8V331发动机相匹配的冷却系统的环形散热器消耗功率太大。传动系统虽然满足了整车性能要求,但仍属于机械传动,不符合发展液力综合传动的设想要求。行动部分可靠性虽好,但减震性能又不如液压减震器。
通过对样车WZ1224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估、研制与试验,样车WZ1224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研制工作也进入了二代坦克的初样车设计阶段。 由于发动机方案仍难以确定,决定按两种型号继续试验,初样车代号为WZ1226和WZ1226F2。WZ1226和WZ1226F2样车外形相同,车体长度和战斗全重较WZ1224样车有较大增加,炮向前时,全车长达9.9米以上,战斗全重为45吨。两车主要区别是动力室。WZ1226装的是8V165型发动机,WZ1226F2装的是12V150型发动机,功率均为736千瓦(1000马力)。两种样车的动力传动装置纵置,并可整体吊装,给使用保养带来了很大方便。两种样车均安装了液力机械综合变速箱。该变速箱具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纵轻便,换档冲击小,加速和转向性能好。

d162622762d0f703f32bcf1709fa513d2497c5d5.jpg (20.5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2-14 00:48 上传


WZ1224试验坦克,动力舱顶盖上的两个圆孔为环形散热器,炮塔前部为复合装甲
冷却系统采用了温控转速可调的轴流式风扇和平板散热器,以及油水热交换器。悬挂装置采用了扭杆弹簧和液气缸筒复合悬挂,减振性能好。行动系统采用了六对中等直径负重轮和挂胶履带,在提高车辆通行性和行走系统寿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样车Z1226和WZ1226F2均安装了120毫米滑膛炮,并配有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火控系统包括带有多种修正量的弹道计算机和昼/夜/激光测距三合一潜望式瞄准镜。弹药采用半可燃药筒、半自动装弹装置。车体带复合装甲,铸造炮塔。
经过1981~1982年的研制及试验工作,整车大部分性能已接近设计目标,但在可靠性与可维修性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传动部分的综合液力变速箱体积大、空间浪费大,自动换档工作不可靠,其它一些部件寿命低。由于当时这是国内首次进行大型复杂部件的研制,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当时我们工业基础还较薄弱,也需要有一个攻关的过程,因此WZ1226及WZ1226F2随后转入了部件攻关阶段。
1981年,80式坦克被定为二代主战坦克,因此,上述几种试验车便成为后来的三代主战坦克前期预研样车,在中国坦克发展史上留下了它的足迹。

b221342ac65c1038c4a49509b3119313b27e8990.png (123.2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2-14 00:47 上传


在采用许多新技术的条件下,这些样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研制成功的业绩。这一阶段部件研究工作呈现出百花盛开的局面,使技术发展和技术储备有了新的实践和积累。一些大部件的科研试验取得了成果,其中有些部件已经在80式等坦克上得到了应用。

988cfd039245d688d7d8e86fa5c27d1ed01b2497.jpg (19.5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2-14 00:49 上传


加装伪装网的WZ1224坦克,注意它使用了挂胶履带
当时立项研制wz1224坦克时,曾计划为它配套研制120毫米和130毫米两种坦克炮,后来由于1224最终下马,而又准备在后来的三代主战坦克上使用仿制的125毫米坦克炮,所以研制出来的120毫米炮用在了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上,而130毫米坦克炮研制发展计划则随之取消。
2016-2-14 00:55 上传

外形挺时尚的1224
什么时候加入WOT豪华套餐
白头鹰给5对轮换炮塔那个好像叫美洲豹?
   那个120滑膛破后来给炮兵做反坦克用的吧?仿制的125,一看口径大概都知道了
美国道长 发表于 2016-2-14 05:09
白头鹰给5对轮换炮塔那个好像叫美洲豹?
那叫美洲虎,连M60的水平都达不到,老59蒙铁皮而已,没换炮塔
zmic777 发表于 2016-2-14 08:26
那个120滑膛破后来给炮兵做反坦克用的吧?仿制的125,一看口径大概都知道了
不是,这个120膛压很低,并没装备;而那个120反威力虽大,却又体积太大后座距离过长根本装不上坦克。
out慢 发表于 2016-2-14 09:19
不是,这个120膛压很低,并没装备;而那个120反威力虽大,却又体积太大后座距离过长根本装不上坦克。
59-120的炮是哪个?
我们在坦克研制上当年面临和印度人差不多的问题,但我们的军工能果断的认识到不足,该停止的就停止。并且利用已经完成的新技术结合原有的成熟技术重新开始新的坦克研制。不足的方面也不放弃攻关,等原有不成熟的技术完善后运用到新坦克改型上面,这样我们在坦克方面的研制已经达到和西方先进坦克一个层面上了。反观印度在坦克研制过程中死抱着一个项目不放,一个型号的坦克研制了30年还不能正常服役,原有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如果学习中国这种该放弃就放弃,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开始这种精神,说不定印度自己的新坦克已经能服役了。可惜印度人永远也学不会这点,他们的很多军工项目都是这样的问题,很多项目的时间跨度都超过30年。导致哪怕强行服役也是一个落后的产品。
2016-2-14 21:22 上传

   八楼最后一张照片是在华建八公司门口的广场上照的那里有一尊巨大的毛主席像。现在工信部部长的父亲60年代就是那里的书记后来当过建工部部长。
老猫成贼 发表于 2016-2-14 09:48
59-120的炮是哪个?

那又是另外一个,买的奥地利还是瑞士的,也没装备
out慢 发表于 2016-2-14 09:19
不是,这个120膛压很低,并没装备;而那个120反威力虽大,却又体积太大后座距离过长根本装不上坦克。
高膛压120最初设计就分为反坦克炮和坦克炮,后来没上坦克是因为决定了以T72为模板研制三代坦克,所以必须得上分装的125炮
我说炮塔怎么这么眼熟,原来WZ122的炮塔被80/88坦克拿去用了。
jt841013 发表于 2016-2-16 15:03
我说炮塔怎么这么眼熟,原来WZ122的炮塔被80/88坦克拿去用了。
为毛我看这两个炮塔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88的炮塔和59的看不出什么区别,而122的明显要扁些,特别是前部的防盾处。122的炮塔更像T-62,要好看的多。
out慢 发表于 2016-2-16 15:26
为毛我看这两个炮塔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88的炮塔和59的看不出什么区别,而122的明显要扁些,特别是前部 ...
可是你看文章里说的80就是用的WZ122的炮塔啊,至于88是和80一脉相传。
不过我确实也感觉88炮塔和59一模一样。
jt841013 发表于 2016-2-16 20:28
可是你看文章里说的80就是用的WZ122的炮塔啊,至于88是和80一脉相传。
不过我确实也感觉88炮塔和59一模 ...
别人的文章没有自己的眼睛可靠喔
122上的导弹最终成为红箭8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