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的自白:“常青树”父亲背后的为官苦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43:55
很久以来,我对父亲颇有微词。因为我们家“不合身份”的寒酸。作为当年的政坛明星,18岁从政的父亲当过地方大员,也主政过地方经济,面子上,是全家族光耀门楣的牌匾。少为人知的是我们家的寒酸。虽然常被调侃为“官二代”,但“为官=发财”的链条在我父亲身上失效了。
父亲姓名:兰木春
年龄:51岁
职业:某地农委一把手

很久以来,我对父亲颇有微词。因为我们家“不合身份”的寒酸。
作为当年的政坛明星,18岁从政的父亲当过地方大员,也主政过地方经济,面子上,是全家族光耀门楣的牌匾。 少为人知的是我们家的寒酸。虽然常被调侃为“官二代”,但“为官=发财”的链条在我父亲身上失效了。三十年的职业生涯如今已至暮年,我们家依然挤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房子里。
每年春节,父亲的公车是全家族的回乡工具。去年,公车改革后,亲戚们都是开私车返乡,而我和父亲挤上客车灰头土脸地回去了。
父亲手握的权力没有带来过财富,这是我和母亲对他最大的怨言。但反腐大潮过后,父亲的生存智慧却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清贫和暴富之间,父亲带着我们,选择了最安详的那条路。

车到家乡已近午夜。
父亲打来电话,“小李去接你了,他开的是他的私家车”。
小李是父亲的司机。在外漂泊十年,每年返乡,我都会在火车站看见父亲那辆黑色的公车。而父亲总有合适的借口能派出车接我,出差、开会或者考察。
但从去年开始,父亲中断了惯例,“你自己坐客车回来吧,单位的车一律不让用了”。
据说今年,精明的小李主动用私家车充当了公车,只要油钱报销就行。
打开小李那辆本田轿车的门,小李笑着说,“今年你爸又要找你谈谈了”。
这几年,父亲一直让我报考公务员,估计又是谈这事儿。
偶像
父亲曾是我的偶像。
我24岁时,是报社的菜鸟记者,在车祸和菜场里开始我的职业生涯。那年夏天,父亲每次来北京看我,都对我的T恤裤衩头疼不已,“参加工作了还穿成这样,像什么话?”
父亲24岁时,已是乡镇党委副书记,按照今天的时髦术语,他是县城政界的政治明星。我常想象那时的父亲戴着茶色眼镜,穿着布料缝出来的西服,规划着一个镇的未来。
“你爸有能耐,像你这么大时,他能带着几百个农民去修水利,没人敢不服他”,奶奶见我就说。
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从高校毕业,被分配回家乡的镇政府。从科员开始,父亲在镇政府开始了仕途:宣传干事、组织科长、副镇长……
于是,我幼年的记忆和政府公车密不可分。最早是开着政府的大吉普车出去旅游。后面的车厢空荡荡,我趴在墨绿色的车窗上,辨认窗外路过的货车。
后来是一辆白色桑塔纳。那是我年幼时最大的自豪,那时候,轿车是奢侈品。坐在副驾驶的父亲摇下车窗召唤我,我跳着离开步行的队伍钻进轿车,骄傲着向小伙伴们挥手。
父亲也是大家族的骄傲。每年春节回家,政府指派给他的公车,就变成了全家族的交通工具。车开进那个小村子时,就变成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全村人侧目而视,我趴在车后窗,看村里的顽童们跟着车屁股跑。
我跟着父亲的公车一起长大,小学时坐桑塔纳,初中时坐桑塔纳2000,接着是帕萨特和丰田……
寒酸
“你过时了”,只有去年除夕夜,我的顶撞没有惹来不欢而散。父亲突然哑了,坐在沙发上,很久没有说话。
那个夜晚,他一直在玩“愤怒的小鸟”,而我从游戏声音听出来,他一直被堵在相同的关卡。
“有权比有钱重要,有钱比有名重要”,这是父母对我的教育。我曾深信不疑。
直到八项规定越来越严,父亲再也不能用公车来接一大家子的亲戚们。去年除夕一大早,父亲给亲戚们打去电话:“今年你们自己坐客车回老家过年吧。”
“我们自己开车回去。”
他们都早已买了私家车。最后,父亲带着我们全家坐着客车回到了乡下。为官数十年,我们家居然渐渐成了亲戚里的破落户。
村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私家车。拎着黑色塑料袋从客车上挤下来时,我恍惚觉得有些羞耻。
我问父亲,“咱们家不买辆车吗?”
父亲不说话。
父亲已没存款再买私家车。我家的房子至今还停滞在20世纪末的模样里,铺满过时的蓝花瓷砖,和翘皮的墙纸。
直到我读大学,我们家才有了第一台空调和电脑。离家读书前,一个第一次到我家做客的叔叔一脸愕然,“书记家里这么寒酸”。
账本
我家有个账本,父亲每退回一笔礼金,他都会在账本上记下来,贴上退款的银行单据。高峰时,每年都能记下两三本。
2004年,我和父亲一起算过全年的账本。那一年里,我父亲退回别人送的购物卡和现金就有接近30万,还不包括无法换算成现金的土特产和玩具等。
当年的“政坛明星”,如今的外号是“常青树”。“常青”,因为父亲会算政治账。
“如果我不把这些钱退回去,恐怕没过多久我也会出事。”父亲说。
28岁时,父亲成了某实权部门的一把手,至今,历任无数次换届,也遇到过手下集体腐败被纪委调查的危险时刻,但父亲始终清白不倒。
可那,也是他人生的最高点。每年要提拔,父亲的名字都名列榜首,热闹过后,父亲注定名落孙山。“我是个民主招牌,没有我,群众会说不公正,这么好的人不提拔,但上面没人,不可能提拔到你。”
二十年如一日,父亲如履薄冰地当着常青树。父亲说,“官场生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不去当任何一根绳上的蚂蚱,但也不至于一下就被弄死”。
明面上,父亲依然风光,但我们的生活渐渐只有一个面子。春节回家,要盛装奔赴各类应酬和饭局,父亲同僚的家族产业越做越好,开礼品店专供政府,凑上房地产泡沫开发房产,弄几个互联网项目忽悠政府经费,只有我们家,靠着父母的工资奖金。
因为坚持不开窍的官场智慧,母亲和父亲陷入过无止境的争吵。
我从没责怪过父亲。几年前,父亲决定每个月都从自己的工资里支出一部分,给一个勤勉一辈子的老临时工发养老金。老人上门感谢,我单独接待了他,他拍着大腿说,“孩子,你爸真是个大善人,可他怎么就升不上去呢?”
英雄
我始终不清楚,在公车所带来的荣耀感和晋升无望的挫败感之间,哪一个对父亲的影响更多。他成了家族的牌匾,亲戚家的红白喜事都一定要有父亲的出场,亲戚子女的工作,都要父亲出面来解决。
但除了这些,家庭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并且,随着退休日期的临近,财政日益成为父母心头的头号隐患。
几个月前,我的几个童年玩伴,同为家乡的官僚子弟,组织了一次出国游。接过父辈的枪,他们都是各个机关单位的公务员。他们得意地建了个微信群,玩笑夸张而狂妄,“能进这个群的都是太子党”。
我不屑于此,但我难忘在饭桌偶遇时,父亲望向我的眼神,那分明是责怪我,我原本可以留在家乡,和他们一样,成为标准的官宦子弟。
这几年来他坚持要我考公务员,变成北京某部委里的秘书“小王”,理由依然是个面子,“隔壁家在公安部上班的孩子,春节回来政府都要专门接待”。
去年除夕夜,是我和父亲第一次达成一致。
原因很苦涩。去年是父亲最后一次冲击提拔的机会,有内部人士言之凿凿,上头今年表态要提拔父亲。有一个月,父亲每天都给我电话,说说提拔之后的工作规划。
年底,不出意外地,父亲又一次失败了。他颓唐地意识到,自己攀登事业巅峰的努力到此为止。他告诉我消息时,我说:“我不想像你,给别人当孙子,一辈子为别人活”。
沉默了一会,父亲答了声,嗯。
“回头想想,我的人生也算圆满。”父亲说。
去年,一个和父亲私交不错的省级官员突然落马,父亲去探望了他病倒的母亲。 回来后,他给我打了个电话,“我们良心上不亏欠什么,不发大财,但一家人日子过得舒心,如今反腐越来越深入,没想到活到现在,大家终于平等了”。
午夜,父亲又在路边等我,我却什么也不想说。在我内心里,哪怕他不再是偶像,也始终是我的英雄。
除夕夜快乐,愿父亲快乐。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3786533.html?touping很久以来,我对父亲颇有微词。因为我们家“不合身份”的寒酸。作为当年的政坛明星,18岁从政的父亲当过地方大员,也主政过地方经济,面子上,是全家族光耀门楣的牌匾。少为人知的是我们家的寒酸。虽然常被调侃为“官二代”,但“为官=发财”的链条在我父亲身上失效了。
父亲姓名:兰木春
年龄:51岁
职业:某地农委一把手

很久以来,我对父亲颇有微词。因为我们家“不合身份”的寒酸。
作为当年的政坛明星,18岁从政的父亲当过地方大员,也主政过地方经济,面子上,是全家族光耀门楣的牌匾。 少为人知的是我们家的寒酸。虽然常被调侃为“官二代”,但“为官=发财”的链条在我父亲身上失效了。三十年的职业生涯如今已至暮年,我们家依然挤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房子里。
每年春节,父亲的公车是全家族的回乡工具。去年,公车改革后,亲戚们都是开私车返乡,而我和父亲挤上客车灰头土脸地回去了。
父亲手握的权力没有带来过财富,这是我和母亲对他最大的怨言。但反腐大潮过后,父亲的生存智慧却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清贫和暴富之间,父亲带着我们,选择了最安详的那条路。

车到家乡已近午夜。
父亲打来电话,“小李去接你了,他开的是他的私家车”。
小李是父亲的司机。在外漂泊十年,每年返乡,我都会在火车站看见父亲那辆黑色的公车。而父亲总有合适的借口能派出车接我,出差、开会或者考察。
但从去年开始,父亲中断了惯例,“你自己坐客车回来吧,单位的车一律不让用了”。
据说今年,精明的小李主动用私家车充当了公车,只要油钱报销就行。
打开小李那辆本田轿车的门,小李笑着说,“今年你爸又要找你谈谈了”。
这几年,父亲一直让我报考公务员,估计又是谈这事儿。
偶像
父亲曾是我的偶像。
我24岁时,是报社的菜鸟记者,在车祸和菜场里开始我的职业生涯。那年夏天,父亲每次来北京看我,都对我的T恤裤衩头疼不已,“参加工作了还穿成这样,像什么话?”
父亲24岁时,已是乡镇党委副书记,按照今天的时髦术语,他是县城政界的政治明星。我常想象那时的父亲戴着茶色眼镜,穿着布料缝出来的西服,规划着一个镇的未来。
“你爸有能耐,像你这么大时,他能带着几百个农民去修水利,没人敢不服他”,奶奶见我就说。
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从高校毕业,被分配回家乡的镇政府。从科员开始,父亲在镇政府开始了仕途:宣传干事、组织科长、副镇长……
于是,我幼年的记忆和政府公车密不可分。最早是开着政府的大吉普车出去旅游。后面的车厢空荡荡,我趴在墨绿色的车窗上,辨认窗外路过的货车。
后来是一辆白色桑塔纳。那是我年幼时最大的自豪,那时候,轿车是奢侈品。坐在副驾驶的父亲摇下车窗召唤我,我跳着离开步行的队伍钻进轿车,骄傲着向小伙伴们挥手。
父亲也是大家族的骄傲。每年春节回家,政府指派给他的公车,就变成了全家族的交通工具。车开进那个小村子时,就变成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全村人侧目而视,我趴在车后窗,看村里的顽童们跟着车屁股跑。
我跟着父亲的公车一起长大,小学时坐桑塔纳,初中时坐桑塔纳2000,接着是帕萨特和丰田……
寒酸
“你过时了”,只有去年除夕夜,我的顶撞没有惹来不欢而散。父亲突然哑了,坐在沙发上,很久没有说话。
那个夜晚,他一直在玩“愤怒的小鸟”,而我从游戏声音听出来,他一直被堵在相同的关卡。
“有权比有钱重要,有钱比有名重要”,这是父母对我的教育。我曾深信不疑。
直到八项规定越来越严,父亲再也不能用公车来接一大家子的亲戚们。去年除夕一大早,父亲给亲戚们打去电话:“今年你们自己坐客车回老家过年吧。”
“我们自己开车回去。”
他们都早已买了私家车。最后,父亲带着我们全家坐着客车回到了乡下。为官数十年,我们家居然渐渐成了亲戚里的破落户。
村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私家车。拎着黑色塑料袋从客车上挤下来时,我恍惚觉得有些羞耻。
我问父亲,“咱们家不买辆车吗?”
父亲不说话。
父亲已没存款再买私家车。我家的房子至今还停滞在20世纪末的模样里,铺满过时的蓝花瓷砖,和翘皮的墙纸。
直到我读大学,我们家才有了第一台空调和电脑。离家读书前,一个第一次到我家做客的叔叔一脸愕然,“书记家里这么寒酸”。
账本
我家有个账本,父亲每退回一笔礼金,他都会在账本上记下来,贴上退款的银行单据。高峰时,每年都能记下两三本。
2004年,我和父亲一起算过全年的账本。那一年里,我父亲退回别人送的购物卡和现金就有接近30万,还不包括无法换算成现金的土特产和玩具等。
当年的“政坛明星”,如今的外号是“常青树”。“常青”,因为父亲会算政治账。
“如果我不把这些钱退回去,恐怕没过多久我也会出事。”父亲说。
28岁时,父亲成了某实权部门的一把手,至今,历任无数次换届,也遇到过手下集体腐败被纪委调查的危险时刻,但父亲始终清白不倒。
可那,也是他人生的最高点。每年要提拔,父亲的名字都名列榜首,热闹过后,父亲注定名落孙山。“我是个民主招牌,没有我,群众会说不公正,这么好的人不提拔,但上面没人,不可能提拔到你。”
二十年如一日,父亲如履薄冰地当着常青树。父亲说,“官场生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不去当任何一根绳上的蚂蚱,但也不至于一下就被弄死”。
明面上,父亲依然风光,但我们的生活渐渐只有一个面子。春节回家,要盛装奔赴各类应酬和饭局,父亲同僚的家族产业越做越好,开礼品店专供政府,凑上房地产泡沫开发房产,弄几个互联网项目忽悠政府经费,只有我们家,靠着父母的工资奖金。
因为坚持不开窍的官场智慧,母亲和父亲陷入过无止境的争吵。
我从没责怪过父亲。几年前,父亲决定每个月都从自己的工资里支出一部分,给一个勤勉一辈子的老临时工发养老金。老人上门感谢,我单独接待了他,他拍着大腿说,“孩子,你爸真是个大善人,可他怎么就升不上去呢?”
英雄
我始终不清楚,在公车所带来的荣耀感和晋升无望的挫败感之间,哪一个对父亲的影响更多。他成了家族的牌匾,亲戚家的红白喜事都一定要有父亲的出场,亲戚子女的工作,都要父亲出面来解决。
但除了这些,家庭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并且,随着退休日期的临近,财政日益成为父母心头的头号隐患。
几个月前,我的几个童年玩伴,同为家乡的官僚子弟,组织了一次出国游。接过父辈的枪,他们都是各个机关单位的公务员。他们得意地建了个微信群,玩笑夸张而狂妄,“能进这个群的都是太子党”。
我不屑于此,但我难忘在饭桌偶遇时,父亲望向我的眼神,那分明是责怪我,我原本可以留在家乡,和他们一样,成为标准的官宦子弟。
这几年来他坚持要我考公务员,变成北京某部委里的秘书“小王”,理由依然是个面子,“隔壁家在公安部上班的孩子,春节回来政府都要专门接待”。
去年除夕夜,是我和父亲第一次达成一致。
原因很苦涩。去年是父亲最后一次冲击提拔的机会,有内部人士言之凿凿,上头今年表态要提拔父亲。有一个月,父亲每天都给我电话,说说提拔之后的工作规划。
年底,不出意外地,父亲又一次失败了。他颓唐地意识到,自己攀登事业巅峰的努力到此为止。他告诉我消息时,我说:“我不想像你,给别人当孙子,一辈子为别人活”。
沉默了一会,父亲答了声,嗯。
“回头想想,我的人生也算圆满。”父亲说。
去年,一个和父亲私交不错的省级官员突然落马,父亲去探望了他病倒的母亲。 回来后,他给我打了个电话,“我们良心上不亏欠什么,不发大财,但一家人日子过得舒心,如今反腐越来越深入,没想到活到现在,大家终于平等了”。
午夜,父亲又在路边等我,我却什么也不想说。在我内心里,哪怕他不再是偶像,也始终是我的英雄。
除夕夜快乐,愿父亲快乐。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3786533.html?touping
有几年肯定是不快乐的,现在是否快乐也未可知,但是肯定学会自我安慰了。
这不很正常吗?    我家三代共产党,三代知识分子,三代吃公家饭的干部。

现在全家挤在80年代的六十平米的小破楼里。买不起车买不起新房子。  单位欠债1600万工资都发不出来,快破产了,大门口天天被退休的堵门要钱

债务危机,国家经济要完蛋啦
超音速申诉号 发表于 2016-2-9 16:20
债务危机,国家经济要完蛋啦
你这不是在唱衰中国吗?上一个被人民日报痛批的是索罗斯啊!你在这里唧唧歪歪的弄不了索罗斯还弄不了你了?
一啪即合 发表于 2016-2-9 16:23
你这不是在唱衰中国吗?上一个被人民日报痛批的是索罗斯啊!你在这里唧唧歪歪的弄不了索罗斯还弄不了你了 ...
你有本事先还债,把工资发下来,我家都快吃不起肉了。
超音速申诉号 发表于 2016-2-9 16:30
你有本事先还债,把工资发下来,我家都快吃不起肉了。
我先一路一带为你们化解产能过剩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通了,你们就能吃上肉了。喝肉汤吃米饭穿绸缎住瓦房不是朝鲜梦!而是中国梦!
没查都是孔繁森啊,一查全TN的王宝森,说的这么动听,敢让锦衣卫查一查吗?
三锅 发表于 2016-2-9 17:10
没查都是孔繁森啊,一查全TN的王宝森,说的这么动听,敢让锦衣卫查一查吗?
真有这样的,但是都堪比大熊猫,要不是背后真有极大的靠山实力对此不屑一顾,另外就是胆子极小,做无为官的那种,不求功但求无过。
中宣部战五渣的软文,
写这些有什么用。。。。

这个人是做官里面的lose吧。

他儿子也是,在外面打工,就不给人当孙子了?



还是那句话


当官不弄钱,不搞女人,这官,当得有什么意思嘛
太TM假了,吹得完全不接地气,敢退钱是挡人财路,轻则丢官重则丧命,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此文夹杂的私货太多,作者要的就是“1粉顶10黑”的效果。

18岁从政,而且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这特么的还能再恶心大家的智商不?
此ID不在服务区 发表于 2016-2-14 11:22
此文夹杂的私货太多,作者要的就是“1粉顶10黑”的效果。

18岁从政,而且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这特么的还 ...

这文章很正常,有黑点也有粉点。

人间正道是沧桑,坚持做人做官底线,人生就不会轻易翻船。

说儿子心态不好的,也是醉了,年轻人就应该心高气傲,不甘人后。
中宣部战五渣的软文,
写这些有什么用。。。。


你这心态,可真符合你的ID名
太TM假了,吹得完全不接地气,敢退钱是挡人财路,轻则丢官重则丧命,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你在乡镇,县级待过吗?退钱退卡又不奇怪。
逛逛就走 发表于 2016-2-14 12:59
你在乡镇,县级待过吗?退钱退卡又不奇怪。
你也太扯了吧只要在乡镇待过都知道有人退钱退卡?
连不相干的人都能发现的还能袋袋平安不赶紧吐出来,别把上位者都看成小白。如果是当事人只能说明缺乏技巧,钓鱼是人家专利啊,会饥不择食来者不拒的?当事人不花点心思能把钱顺利送出去?
那些不入流的“临时工”小职员你选择无视吧,本着“同一屋檐下”见者有份混个熟脸罢了,收不收人家根本不在意(大事帮不了小事不用帮闲人一个),文章吹的是镇政府某实权部门的一把手,那才是正儿八经的“官”,退钱对双方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事(还用小本本把退钱的数目记下来,还有比这更扯的吗?    ps“老师”教我的“贪官记账”看来是说错了!)

还有“自白”里吹的是一生为官从没受贿,时间是大大打虎前的官场
如今风声鹤唳噤若寒蝉一片哀嚎,别说现在送的大部分人会选择退,连之前收的也想方设法退回去也大有人在呢,那就没必要争论了你我观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