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4发动机喷管制作完成,本年晚些将进行完整引擎的测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58:08








101138t4vt8j59esw2w8jn.jpg (79.12 KB, 下载次数: 2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2-5 21:11 上传



111106qh5bf1ihzifbz5b5.jpg (61.55 KB, 下载次数: 2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2-5 21:12 上传



是铜的吗
这口钟不错。
液氧甲烷机,这应该是内胆
中国的好像是人工电焊搞的。
看美国的不像啊!
无心骑士FT 发表于 2016-2-5 22:45
液氧甲烷机,这应该是内胆
分级燃烧天然气机,是内胆

文艺帅气小青年 发表于 2016-2-5 23:02
中国的好像是人工电焊搞的。
看美国的不像啊!


跟电焊没半毛钱关系的。。。


文艺帅气小青年 发表于 2016-2-5 23:02
中国的好像是人工电焊搞的。
看美国的不像啊!


跟电焊没半毛钱关系的。。。

QQ截图20160205231927.jpg (176.3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2-5 23:22 上传


跟电焊没半毛钱关系的。。。
氢氧机的管束倒确实是手工焊的
无心骑士FT 发表于 2016-2-6 07:34
氢氧机的管束倒确实是手工焊的
这个是冷却壁吧,内外胆之间流动液体甲烷。
zzjj123 发表于 2016-2-5 23:23
跟电焊没半毛钱关系的。。。
90吨到120吨,节流能力才75%……
还以为可以在90—130之间呢
铣槽铜内壁和旋压外壁钎焊,老毛子和我们的煤油机的喷管都这么干的。
歼击风 发表于 2016-2-6 18:22
铣槽铜内壁和旋压外壁钎焊,老毛子和我们的煤油机的喷管都这么干的。
这个设计主要是成本低吧?不知道重量上跟螺旋管束焊喷管比如何。
氢氧机改甲烷机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改这种设计。
这个设计主要是成本低吧?不知道重量上跟螺旋管束焊喷管比如何。 氢氧机改甲烷机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改这种 ...
同样水平下,一般来说是管束焊接喷管的质量更低,成本也更高。
这个设计主要是成本低吧?不知道重量上跟螺旋管束焊喷管比如何。
氢氧机改甲烷机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改这种 ...
成本具体多少不清楚。重量上,螺旋管束喷管的重量肯定轻得多。这种铣槽的喷管,槽底与燃气之间的厚度剩1毫米比较靠谱,而螺旋管束喷管的管壁只有不到0.5毫米厚,我们最薄的只有0.3多一点,焊接难度很大,要不怎么能出一个国家技能大师。

论坛游侠 发表于 2016-2-6 20:03
这个设计主要是成本低吧?不知道重量上跟螺旋管束焊喷管比如何。
氢氧机改甲烷机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改这种 ...


管束喷管目前的成本比较贵,原因主要是这种特殊的管子全国就氢氧发动机一家用,用量太少,找宝钢特钢给开的专门的生产线,没法不贵。
论坛游侠 发表于 2016-2-6 20:03
这个设计主要是成本低吧?不知道重量上跟螺旋管束焊喷管比如何。
氢氧机改甲烷机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改这种 ...


管束喷管目前的成本比较贵,原因主要是这种特殊的管子全国就氢氧发动机一家用,用量太少,找宝钢特钢给开的专门的生产线,没法不贵。
歼击风 发表于 2016-2-7 06:28
管束喷管目前的成本比较贵,原因主要是这种特殊的管子全国就氢氧发动机一家用,用量太少,找宝钢特钢给 ...
感谢科普。看来,如果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氢氧机改甲烷机,喷管设计大概要改一下。
插个题外话,单就结构质量而言,氢氧机喷管方面国内跟国外水平差距不大,甚至可能因为工艺的缘故比某些型号更轻一些。但是跟国外类似氢氧机相比,国内型号推重比低很多,那到底是哪部分超重多?燃气发生器、涡轮泵??
感谢科普。看来,如果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氢氧机改甲烷机,喷管设计大概要改一下。
插个题外话,单就结 ...
这个问题我倒没有好好想过。我想应该是涡轮泵。其实发动机在研制中有个阶段就是减重设计,不过说实话,能减出来的有限,总体给了质量指标,只要能满足就行,减太薄了结构上不放心。
感谢科普。看来,如果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氢氧机改甲烷机,喷管设计大概要改一下。
插个题外话,单就结 ...
火箭发动机的成本高主要还是生产数量太少导致的,跟用什么工艺关系不是很大,都是个位数或者两位数的年产量,那么多特殊原材料的单位的生产线和人要养着,设计试验生产单位那么多人,都要花钱。如果能像SPX那样一台发动机包打天下,一年干个300台,单台成本就可以下来了。
歼击风 发表于 2016-2-7 21:54
这个问题我倒没有好好想过。我想应该是涡轮泵。其实发动机在研制中有个阶段就是减重设计,不过说实话,能 ...
对于一次性运载火箭,一级发动机总重超个1吨,对于运力影响也有限。在安全第一的要求下,国内目前这么选择倒也合理。还有给一级氧箱上保温层这种设计,也是舍弃性能偏向可靠性的典型思路。说道涡轮泵超重的问题,突然想起了上次天鹅座飞船爆炸事故的调查结论,美方认为是NK33结构余量太小,某些情况下就咔嚓了。看来富氧补燃循环煤油机,目前在推重比和安全性上,取舍的比较好的还是RD180系列。
还有个问题,有关总体和发动机所的研制关系。总体给的发动机质量指标肯定不是随便给的,应该是先确定任务目标需求,然后倒推下来,不同的构型设计等等选择,最后细分到各个零部件提出指标。发动机质量指标应该也是这么来的,问题是现在总体是尽量给足,发动机稳妥研制,还是说有时候也逼的发动机所没办法,需要协调呢?如果将来搞VTVL,这玩意儿对干质比要求太高,总体拼命减重之余,发动机研制恐怕也不轻松。但是看之前航天报的讨论,都是说什么可靠性、节流响应能力、姿态控制指导之类的难度,从来没人提干质比、推重比。。。按说都是专家不可能想不到,还是觉得如果真有一天选VTVL,运力损失大也无所谓?
对于一次性运载火箭,一级发动机总重超个1吨,对于运力影响也有限。在安全第一的要求下,国内目前这么选 ...
指标都是协商定的。比如总体根据当前技术水平,再提高一点考虑,定个指标,然后发动机部门拿到手一看,这太难了干不出来给加点。好,那再加点。
也有一种比如说在方案论证阶段,总体只给一个推力和比冲指标,发动机部门进行初步设计,大概算出个重量,然后加点余量,就给总体部门汇报,总体一算这个重量我能接受,好了就他了。
对于一次性运载火箭,一级发动机总重超个1吨,对于运力影响也有限。在安全第一的要求下,国内目前这么选 ...
至于VLVT,现在还没看到要跟随这个技术途径的报道。我们的可重复使用走的是两级完全可重复的路子,一级带翼飞回发射场。
论坛游侠 发表于 2016-2-7 21:30
感谢科普。看来,如果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氢氧机改甲烷机,喷管设计大概要改一下。
插个题外话,单就结 ...
氢氧机改甲烷、富氧高压补燃煤油机改甲烷,两种路线都能实现。
有没有可能把两种路线统一起来?
acoustics 发表于 2016-2-11 22:11
氢氧机改甲烷、富氧高压补燃煤油机改甲烷,两种路线都能实现。
有没有可能把两种路线统一起来?
这你得问歼击风同志,人才是业内人士。
我感觉可能性不大,各种改型发动机实际主要是用来做技术验证,真正投入使用的很少。为了充分优化性能,在掌握相关技术后,多半还是要上马全新型号的。
如果两种路线都统一,这意味着氢氧机也得是补燃的。一个平台,2种亚改型(甲烷机和氢氧机),难度太高罢~

论坛游侠 发表于 2016-2-12 11:05
这你得问歼击风同志,人才是业内人士。
我感觉可能性不大,各种改型发动机实际主要是用来做技术验证,真 ...


有没有可能统一到燃气发生器循环+铣槽的通道壁冷却?低成本,性能略低,不知是否可接受?
不过蓝色起源自己有类似YF77的BE-3却没在BE-3的基础上改造甲烷机放大,也许其中有某些问题。

有种说法,大型甲烷机(或煤油机?)做富氧补燃,由于气-气燃烧,反倒比燃气发生器循环容易解决燃烧稳定性问题,不知是否属实。
论坛游侠 发表于 2016-2-12 11:05
这你得问歼击风同志,人才是业内人士。
我感觉可能性不大,各种改型发动机实际主要是用来做技术验证,真 ...


有没有可能统一到燃气发生器循环+铣槽的通道壁冷却?低成本,性能略低,不知是否可接受?
不过蓝色起源自己有类似YF77的BE-3却没在BE-3的基础上改造甲烷机放大,也许其中有某些问题。

有种说法,大型甲烷机(或煤油机?)做富氧补燃,由于气-气燃烧,反倒比燃气发生器循环容易解决燃烧稳定性问题,不知是否属实。
歼击风 发表于 2016-2-11 14:47
至于VLVT,现在还没看到要跟随这个技术途径的报道。我们的可重复使用走的是两级完全可重复的路子,一级带 ...
VTVL只是航天报一些专家只言片语的讨论而已,可能存在哪些技术难点,连论证阶段都谈不上。只是末了扯了一句,目前八院似乎有些青睐VTVL。如果真的搞起来,估计也是西安那边的活儿,暂时用不上你们罢。。。
至于两级完全可重复使用,这个年头就太久远了,更早的不说,从九十年代到00年后都有不少论文,但是验证进展甚微缓慢。除了技术难度,我觉得主要是暂时还看不到明确的经济方向。印象里,似乎是一院主张先搞带翼飞回的轨道级,起飞级似乎是要搞伞降、气囊之类,611搞起飞级带翼RLV,分头突破的意思。但是到目前为止,只看到一院进行了群伞验证试验,连一级缩比回收试验尚未开展。至于那些带翼的玩意儿,可能还在零部件试验这个程度。理论探索居多,将来到底哪个路子才是康庄大道,估计还得等等看。你们那一堆甲烷机改将来应该可以派上一些用场。
acoustics 发表于 2016-2-12 11:11
有没有可能统一到燃气发生器循环+铣槽的通道壁冷却?低成本,性能略低,不知是否可接受?
不过蓝色起 ...
YF77M甲烷改型干的不就是这个么,只不过喷管到底是什么冷却方式不清楚。如果追求复用的话,富燃的燃气循环甲烷机还是有些优势的,简单可靠。一次性使用没办法跟补燃型号比,性能差太远。
至于燃烧稳定性,大推力的不好说,200吨级的应该可以搞定。将来搞的YF220氢氧级,可以考虑衍生一款200吨级甲烷机用于起飞级。
论坛游侠 发表于 2016-2-12 11:25
YF77M甲烷改型干的不就是这个么,只不过喷管到底是什么冷却方式不清楚。如果追求复用的话,富燃的燃气循 ...
既然有YF77M甲烷改型和BE-4,为什么没有出现BE-3甲烷改型及其放大版。

还有YF220的甲烷改型作为起飞级,跟YF460功能基本重叠,有多大的替代性。
如果后者能搞成的话,现在同时研发YF220和YF460岂不是重复建设?
(或者是为了长九的液氧煤油方案和大氢氧大固推方案一起上?)
氢氧机改甲烷、富氧高压补燃煤油机改甲烷,两种路线都能实现。
有没有可能把两种路线统一起来?
个人觉得氢氧改甲烷的难度比煤油的要小一些。我们试过氢氧机不更改设计直接改甲烷推进剂试车成功的。
VTVL只是航天报一些专家只言片语的讨论而已,可能存在哪些技术难点,连论证阶段都谈不上。只是末了扯了一 ...
我认为两级带翼返回的重复使用方案比VLVT在中国更容易实现。
歼击风 发表于 2016-2-12 14:54
个人觉得氢氧改甲烷的难度比煤油的要小一些。我们试过氢氧机不更改设计直接改甲烷推进剂试车成功的。
氢氧机及其衍生的甲烷机改用铣槽通道壁降低成本、跟煤油机竞争的潜力如何?都说氢氧机贵,用不起。
acoustics 发表于 2016-2-12 11:47
既然有YF77M甲烷改型和BE-4,为什么没有出现BE-3甲烷改型及其放大版。

还有YF220的甲烷改型作为起飞级 ...
改出来做什么用?挤占资源和研发人员么。BO有本事研发补燃循环的甲烷BE4,没必要搞什么BE3改甲烷放大版。
YF220甲烷机作为起飞级,除非能搞定多机冗余设计(20台以上并联),才能替代YF460。而且要在YF220氢氧机出来之后才有人力搞,进度也来不及。
氢氧机及其衍生的甲烷机改用铣槽通道壁降低成本、跟煤油机竞争的潜力如何?都说氢氧机贵,用不起。
煤油机也不便宜。说氢氧机贵是因为在长三上一级和二级的毒发和三级的氢氧机比较起来,氢氧机贵,两台顶得上底下所有毒发的价格。
但是到了补燃煤油机时代,这两的价格差不了太多。
歼击风 发表于 2016-2-12 14:56
我认为两级带翼返回的重复使用方案比VLVT在中国更容易实现。
确实,国内干质比水平下实现VTVL损失运力太严重,两级带翼如果军用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
不过国内也有美国不具备的条件:落区只需要减速不需要飞回。
歼击风 发表于 2016-2-12 15:05
煤油机也不便宜。说氢氧机贵是因为在长三上一级和二级的毒发和三级的氢氧机比较起来,氢氧机贵,两台顶得 ...
那YF75D、YF77和四台YF115比呢?长7搞成全煤油的简直倒退。
acoustics 发表于 2016-2-12 15:09
那YF75D、YF77和四台YF115比呢?长7搞成全煤油的简直倒退。
氢氧二级的话,长7的长度就超过可接受的范围了
歼击风 发表于 2016-2-12 14:56
我认为两级带翼返回的重复使用方案比VLVT在中国更容易实现。
复用这个问题,恐怕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更多的是考虑经济性。
两级带翼返回的方案可以上溯到863计划,问题是这些年进展缓慢,公开的阶段性成果也就遨天和神龙之类的小玩意儿。美苏从六十年代搞了一系列验证项目,到80年代航天飞机都出来了。国内进展如此缓慢,谁也不敢拍胸脯说现在搞的这些比当年俄国螺旋计划、美国X系列技术水平强,除了自己技术底子不给力意外,恐怕还是对复用前景不确定,国内这些设计最终阶段顶多也就是个航天飞机2.0。特别是航天飞机世故退役以后,有翼构型经历低谷期,没有得到重点投资的缘故吧,感觉优先度很低。真正要体现优势,恐怕还得等到将来突破高马赫超燃冲压发动机以后,现在主要是验证掌握技术。
我倒是觉得,在不远的将来,什么小航天飞机、伞降气囊回收火箭、VTVL,都可能会跟踪世界潮流做一些预研,主要是技术积累,实际上大型项目要看情况。
歼击风 发表于 2016-2-12 15:05
煤油机也不便宜。说氢氧机贵是因为在长三上一级和二级的毒发和三级的氢氧机比较起来,氢氧机贵,两台顶得 ...
是说两台YF75跟长三甲一、二级共5台毒发差不多,还是说跟长三乙下面9台差不多?
另外,煤油机只是YF75系列跟YF115比,还是跟YF100比呢?后者推力差了好几个数量级,如果价格差不多的话,那新一代火箭动力系统比起过去贵了太多,又怎么控制成本呢?特别是要保障单位运力成本至少不上升吧。。。难道只能在箭体制造和GNC之类的上面下刀子?
是说两台YF75跟长三甲一、二级共5台毒发差不多,还是说跟长三乙下面9台差不多?
另外,煤油机只是YF75系 ...
新一代是比之前的贵很多。长五B估计得10亿人民币。
歼击风 发表于 2016-2-14 15:51
新一代是比之前的贵很多。长五B估计得10亿人民币。
照这么看,CZ5还不得破2亿刀,这价格是向阿5看齐。。。
CZ5系列也就罢了,任务少,国内也没有类似型号可比。CZ7总归是要替代CZ2和CZ3的,照这么看不但总价可能猛涨,单位质量成本也未必下的来。。。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氢氧机改甲烷机能降低成本么?莫非有什么降工艺改动。不然氢氧机的价格、燃气循环甲烷机的性能,性价比还不得吐血。燃气循环甲烷机又拼不过已有的补燃煤油机,完全没胜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