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gorous Cooler:这种在南美洲流行的病毒,离我们并不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09:40
http://www.guancha.cn/VigorousCooler/2016_01_26_349228.shtml
稍微关注传染病流行的人,可能对前年广东的登革病毒大流行还有印象。这次又来了一个蚊子传播,都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病毒——寨卡病毒。目前在中南美洲流行得很疯狂。
关于这个病毒,美国CDC已经发布旅行预警:孕妇需要避免去南美(For Pregnant Women| Zika virus 美CDC发布兹卡病毒旅行警报 孕妇须避免去南美)。
为什么呢?
之前巴西卫生部20日宣布,2015年10月以来,该国的小头症疑似病例已达3893例,而2014年仅有147例确诊病例,巴西卫生部门确定一个死去的婴儿身上存在寨卡病毒且该婴儿天生就有小头畸形和其他遗传性疾病之后,确定寨卡病毒和婴儿小头畸形两者之间存在关联(巴西发现寨卡病毒致婴儿畸形 / Brazil finds Zika virus causes deformities in babies )

小头症患儿,图片来自网络
巴西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可在孕妇妊娠期间“穿透”胎盘。而正常妊娠期间,胎盘中有子体与母体各自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选择性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孕妇发生感染时,病原微生物一般不能穿过胎盘侵入胎儿体内,这种起着保护作用的“关卡”被称为胎盘屏障或血胎屏障。
巴西卡洛斯·沙加斯研究所对该国一名出现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或死胎不下)的孕妇进行了样本分析。该孕妇在孕期第6周左右身上出现红色斑点等寨卡病毒感染症状,并在第8周被检测到流产迹象。巴西病毒学家克劳迪娅·桑托斯表示,研究人员在胎盘组织中发现了寨卡病毒的RNA(核糖核酸),这一结果证实寨卡病毒可穿过胎盘屏障。
研究人员在孕妇胎盘样本的霍夫鲍尔细胞中发现了寨卡病毒,这是一种在妊娠早期的胎盘中大量存在的巨噬细胞,可以防止病原体从母体传给胎儿。研究人员认为,霍夫鲍尔细胞可能就是寨卡病毒的“传播者”,其过程可能和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类似——大致就是正常情况下,巨噬细胞是吞噬病毒将其消灭的,但是寨卡病毒可以在被巨噬细胞吞了之后不死,反而把病毒带进了胎盘。
这个病毒离我们并不遥远。
寨卡病毒的流行地区包括(有病例报道的)东南亚绝大部分国家(如下图)。近期新闻报道称台湾发现了首例寨卡病毒的输入性病例,是由一名泰籍男性10日入境时确诊的。同时,我们国家在南美有很多的工作人员。

此外,日本近期一项研究表明,2014年一个去泰国的旅行者回国后有发热、皮疹和结膜炎症状,在他的尿液里检测到了寨卡病毒的RNA,此外,IgM检测结果显示和登革病毒有交叉反应[1]。美国也在德州发现了美国的第一例寨卡病毒病例[2],并且在夏威夷发现了美国第一例婴儿小头畸形,这一例其实也是输入性病例,孕妇去过南美,被蚊子咬过,回到夏威夷后几个月产下婴儿发现是小头症。
这个病毒可能和乙型脑炎病毒类似具有嗜神经性,但是又很奇怪只是对胎儿的神经比较有嗜性,正常成人的典型症状并没有脑炎,可能与胎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全有关系,不过这仅是个人猜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巴西卫生部长坦言,虽然这个病毒只有一种,相比4种登革病毒来说研制疫苗要简单的多,但是正常程序走下来估计也要几年时间。与国内的关系,国务院在去年年底已经发通知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口岸防控(美洲寨卡病毒呈扩大蔓延趋势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口岸防控)。我国在南美的务工人员还是比较多的,除了工业党,还有好多种地种菜的,都是为了保障国内吃肉和能源的,所以对他们要予以理解。但同时希望检验检疫部门能第一时间发现输入性病例以免疫情扩大(这一点还是可以放心的)。
不过最近寒潮,蚊子应该冻死了不少,就算回国人员中检测到了RNA,应该也没蚊子来吸血,O(∩_∩)O哈!
关于寨卡病毒,WHO官方上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英:WHO | Zika virus,中:世界卫生组织)
重要事实:
· 寨卡病毒病由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病毒引起。(和前年广东大爆发的登革病毒传播媒介一样)
· 患有寨卡病毒病的病人往往会出现轻微发热、皮疹和结膜炎。这些症状通常持续2-7天。
· 目前尚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
· 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蚊子叮咬。
· 据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流行。
简介
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它是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通过丛林黄热病监测网络在恒河猴中发现的。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人类中间做出确认。已经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记录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
· 类型:黄病毒
· 媒介:伊蚊(通常在上午和下午晚些时候/晚间咬人)
· 宿主:不明
症状和体征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并不为人所知,但可能为几天(可能3~7天)。疾病症状与诸如登革热等其它虫媒病毒感染类似,包括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这些症状往往较轻,持续2-7天。
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发生的大型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当局报告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近期在巴西出现的疫情中,当地卫生当局发现在普通民众中间发生的寨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且在巴西东北部出生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出现增多情况。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的机构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然而,在解释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调查。还在对其它可能病因开展调查。
传播
寨卡病毒通过受到感染的伊蚊属蚊虫叮咬传播到人,这主要涉及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它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相同。
2007年和2013年首次在太平洋报告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分别在雅浦岛和法属波利尼西亚),2015年在美洲(巴西和哥伦比亚)和非洲(佛得角)报告发生疫情。此外,美洲逾13个国家报告发生散在寨卡病毒感染,这表明寨卡病毒在地域上呈快速扩大之势。
诊断
寨卡病毒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和血样病毒分离做出诊断。由于病毒与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其它黄病毒会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做出诊断可能较为困难。
预防
蚊虫及其滋生地对寨卡病毒感染带来很大危险。预防和控制工作依赖于通过减少来源(去除和改造滋生地)以及减少蚊虫与人的接触来降低蚊虫数量。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应当特别关注那些可能不能对自身进行适当保护的人员并对其提供帮助,比如幼儿、患者或者老年人。
在疫情期间卫生当局可能会建议采取杀虫剂喷洒方法。也可将世卫组织杀虫剂评价方案推荐的杀虫剂用作杀幼虫剂,对相对大型水容器做出处理。
旅行者应当采取防止蚊虫叮咬,对自身形成保护的基本防护措施。
治疗
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对温和,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寨卡病毒病患者应当充分休息,饮用足够的液体并且利用常用药来治疗疼痛和发热。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并获得医嘱。目前尚没有可用疫苗。
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支持各国通过以下方式控制寨卡病毒病:
· 强化监测;
· 建设实验室发现病毒的能力;
· 与国家合作,消除蚊虫;
· 就寨卡病毒感染者的临床保健与监测提出建议;
· 确定对寨卡病毒病及其可能并发症开展研究的重点领域并提供支持。
[1] Shinohara K, Kutsuna S, Takasaki T, Moi ML, Ikeda M, Kotaki A, Yamamoto K, Fujiya Y, Mawatari M, Takeshita N, Hayakawa K, Kanagawa S, Kato Y, Ohmagari N. Zika fever imported from Thailand to Japan, and diagnosed by PCR in the urines. J Travel Med, 2016, 23(1).
[2] McCarthy M. First US case of Zika virus infection is identified in Texas.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2016, 352:i212.http://www.guancha.cn/VigorousCooler/2016_01_26_349228.shtml
稍微关注传染病流行的人,可能对前年广东的登革病毒大流行还有印象。这次又来了一个蚊子传播,都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病毒——寨卡病毒。目前在中南美洲流行得很疯狂。
关于这个病毒,美国CDC已经发布旅行预警:孕妇需要避免去南美(For Pregnant Women| Zika virus 美CDC发布兹卡病毒旅行警报 孕妇须避免去南美)。
为什么呢?
之前巴西卫生部20日宣布,2015年10月以来,该国的小头症疑似病例已达3893例,而2014年仅有147例确诊病例,巴西卫生部门确定一个死去的婴儿身上存在寨卡病毒且该婴儿天生就有小头畸形和其他遗传性疾病之后,确定寨卡病毒和婴儿小头畸形两者之间存在关联(巴西发现寨卡病毒致婴儿畸形 / Brazil finds Zika virus causes deformities in babies )

小头症患儿,图片来自网络
巴西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可在孕妇妊娠期间“穿透”胎盘。而正常妊娠期间,胎盘中有子体与母体各自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选择性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孕妇发生感染时,病原微生物一般不能穿过胎盘侵入胎儿体内,这种起着保护作用的“关卡”被称为胎盘屏障或血胎屏障。
巴西卡洛斯·沙加斯研究所对该国一名出现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或死胎不下)的孕妇进行了样本分析。该孕妇在孕期第6周左右身上出现红色斑点等寨卡病毒感染症状,并在第8周被检测到流产迹象。巴西病毒学家克劳迪娅·桑托斯表示,研究人员在胎盘组织中发现了寨卡病毒的RNA(核糖核酸),这一结果证实寨卡病毒可穿过胎盘屏障。
研究人员在孕妇胎盘样本的霍夫鲍尔细胞中发现了寨卡病毒,这是一种在妊娠早期的胎盘中大量存在的巨噬细胞,可以防止病原体从母体传给胎儿。研究人员认为,霍夫鲍尔细胞可能就是寨卡病毒的“传播者”,其过程可能和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类似——大致就是正常情况下,巨噬细胞是吞噬病毒将其消灭的,但是寨卡病毒可以在被巨噬细胞吞了之后不死,反而把病毒带进了胎盘。
这个病毒离我们并不遥远。
寨卡病毒的流行地区包括(有病例报道的)东南亚绝大部分国家(如下图)。近期新闻报道称台湾发现了首例寨卡病毒的输入性病例,是由一名泰籍男性10日入境时确诊的。同时,我们国家在南美有很多的工作人员。

此外,日本近期一项研究表明,2014年一个去泰国的旅行者回国后有发热、皮疹和结膜炎症状,在他的尿液里检测到了寨卡病毒的RNA,此外,IgM检测结果显示和登革病毒有交叉反应[1]。美国也在德州发现了美国的第一例寨卡病毒病例[2],并且在夏威夷发现了美国第一例婴儿小头畸形,这一例其实也是输入性病例,孕妇去过南美,被蚊子咬过,回到夏威夷后几个月产下婴儿发现是小头症。
这个病毒可能和乙型脑炎病毒类似具有嗜神经性,但是又很奇怪只是对胎儿的神经比较有嗜性,正常成人的典型症状并没有脑炎,可能与胎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全有关系,不过这仅是个人猜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巴西卫生部长坦言,虽然这个病毒只有一种,相比4种登革病毒来说研制疫苗要简单的多,但是正常程序走下来估计也要几年时间。与国内的关系,国务院在去年年底已经发通知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口岸防控(美洲寨卡病毒呈扩大蔓延趋势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口岸防控)。我国在南美的务工人员还是比较多的,除了工业党,还有好多种地种菜的,都是为了保障国内吃肉和能源的,所以对他们要予以理解。但同时希望检验检疫部门能第一时间发现输入性病例以免疫情扩大(这一点还是可以放心的)。
不过最近寒潮,蚊子应该冻死了不少,就算回国人员中检测到了RNA,应该也没蚊子来吸血,O(∩_∩)O哈!
关于寨卡病毒,WHO官方上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英:WHO | Zika virus,中:世界卫生组织)
重要事实:
· 寨卡病毒病由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病毒引起。(和前年广东大爆发的登革病毒传播媒介一样)
· 患有寨卡病毒病的病人往往会出现轻微发热、皮疹和结膜炎。这些症状通常持续2-7天。
· 目前尚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
· 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蚊子叮咬。
· 据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流行。
简介
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它是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通过丛林黄热病监测网络在恒河猴中发现的。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人类中间做出确认。已经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记录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
· 类型:黄病毒
· 媒介:伊蚊(通常在上午和下午晚些时候/晚间咬人)
· 宿主:不明
症状和体征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并不为人所知,但可能为几天(可能3~7天)。疾病症状与诸如登革热等其它虫媒病毒感染类似,包括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这些症状往往较轻,持续2-7天。
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发生的大型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当局报告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近期在巴西出现的疫情中,当地卫生当局发现在普通民众中间发生的寨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且在巴西东北部出生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出现增多情况。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的机构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然而,在解释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调查。还在对其它可能病因开展调查。
传播
寨卡病毒通过受到感染的伊蚊属蚊虫叮咬传播到人,这主要涉及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它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相同。
2007年和2013年首次在太平洋报告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分别在雅浦岛和法属波利尼西亚),2015年在美洲(巴西和哥伦比亚)和非洲(佛得角)报告发生疫情。此外,美洲逾13个国家报告发生散在寨卡病毒感染,这表明寨卡病毒在地域上呈快速扩大之势。
诊断
寨卡病毒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和血样病毒分离做出诊断。由于病毒与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其它黄病毒会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做出诊断可能较为困难。
预防
蚊虫及其滋生地对寨卡病毒感染带来很大危险。预防和控制工作依赖于通过减少来源(去除和改造滋生地)以及减少蚊虫与人的接触来降低蚊虫数量。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应当特别关注那些可能不能对自身进行适当保护的人员并对其提供帮助,比如幼儿、患者或者老年人。
在疫情期间卫生当局可能会建议采取杀虫剂喷洒方法。也可将世卫组织杀虫剂评价方案推荐的杀虫剂用作杀幼虫剂,对相对大型水容器做出处理。
旅行者应当采取防止蚊虫叮咬,对自身形成保护的基本防护措施。
治疗
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对温和,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寨卡病毒病患者应当充分休息,饮用足够的液体并且利用常用药来治疗疼痛和发热。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并获得医嘱。目前尚没有可用疫苗。
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支持各国通过以下方式控制寨卡病毒病:
· 强化监测;
· 建设实验室发现病毒的能力;
· 与国家合作,消除蚊虫;
· 就寨卡病毒感染者的临床保健与监测提出建议;
· 确定对寨卡病毒病及其可能并发症开展研究的重点领域并提供支持。
[1] Shinohara K, Kutsuna S, Takasaki T, Moi ML, Ikeda M, Kotaki A, Yamamoto K, Fujiya Y, Mawatari M, Takeshita N, Hayakawa K, Kanagawa S, Kato Y, Ohmagari N. Zika fever imported from Thailand to Japan, and diagnosed by PCR in the urines. J Travel Med, 2016, 23(1).
[2] McCarthy M. First US case of Zika virus infection is identified in Texas.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2016, 352:i212.
春节出国旅游的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