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之预警机升力体雷达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31:49


今天观察预警机,突发奇想,预警机的雷达罩既然是扁圆形的形状,那么可不可以做成机翼的升力体结构。也就是上表面凸起,下表面平滑?就和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一样???

现有的预警机是不是这么做的??是我孤陋寡闻不知道??

如果预警机雷达罩也产生升力,岂不是会极大地增加作战半径??提高起降性能?至于阻力反正都已经有雷达罩了肯定会有。


看这是预警机,就是看不出是否是升力体构型的雷达罩。



这是雷达罩结构,完全有可能做成升力体。



下图是E-1B“追踪者,看这形状,妥妥的机翼形状的雷达罩,肯定会产生升力吧???



今天观察预警机,突发奇想,预警机的雷达罩既然是扁圆形的形状,那么可不可以做成机翼的升力体结构。也就是上表面凸起,下表面平滑?就和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一样???

现有的预警机是不是这么做的??是我孤陋寡闻不知道??

如果预警机雷达罩也产生升力,岂不是会极大地增加作战半径??提高起降性能?至于阻力反正都已经有雷达罩了肯定会有。


看这是预警机,就是看不出是否是升力体构型的雷达罩。

P-3_AEW_US_Customs_and_Border_Protection_in_flight_2009.jpg (48.86 KB, 下载次数: 7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1-25 16:58 上传




这是雷达罩结构,完全有可能做成升力体。

a021ee4f106f08bf28f9e725c7733511.jpg (162.22 KB, 下载次数: 7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1-25 16:58 上传




下图是E-1B“追踪者,看这形状,妥妥的机翼形状的雷达罩,肯定会产生升力吧???

E-1B_VAW-121_CVW-6_CVA-42.jpg (56.01 KB, 下载次数: 7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1-25 16:58 上传


你的观点几年前就有人发过了
张俊 发表于 2016-1-25 17:07
你的观点几年前就有人发过了
我没看见那帖子,结果是什么?
特务小强 发表于 2016-1-25 17:14
我没看见那帖子,结果是什么?
这个我忘了。。。


我说说我的看法吧(个人愚见):首先这个构型可以增加升力,但同时也会增大阻力。假如所贡献的升力不够阻力的增加,或者花了比较大功夫只能提升一点点增益,那就得不偿失了。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原因之一。
另外这个够型是不能旋转的,你也知道美国的雷达体制,所以做成圆盘状,有利于E2更好的预警

最后,未来的方向大概是贴片。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在这个方向进行研究了


结构强度不够吧,精贵部件。像KJ2000,设计的时候为了雷达罩透波问题都废了好大功夫。

转圈圈的盘子就更不现实了
1+1不一定=2,做成升力体首先面对的就是巡航时这个雷达“机翼”展弦比太小诱导阻力大反而降低了巡航燃油效率的问题,所以美帝搞了更大型的E-2后还是放弃了这种设计。至于战斗机的升力体设计主要着眼于超音速和大仰角提高升力系数,预警机没有这种需求(起降时的低速飞行能力由大展弦比主翼和涡桨的滑流增升效应保证)
要结构够强,电波穿透就不好,不然索性做个飞碟。
以后是贴片式的。
张俊 发表于 2016-1-25 18:02
这个我忘了。。。
贴片 根本解决不了前、后视的问题。    @不做懦夫司机
hgtskeyl 发表于 2016-1-25 21:11
贴片 根本解决不了前、后视的问题。    @不做懦夫司机
可以在前部装雷达缓解前向视野。(参考以色列)侧面的贴片本来就能各自提供120度左右的视野。前向的探测距离肯定没有侧面来得广

后侧的话由于是本来就是从后飞过来的,相对来说可以忽略。而且敌机能卡着编队后方逼近,也是比较有技术难度的。(因为侧面的雷达能看到左右各120度左右的视野,还是能看到左偏后和右偏后的)

在战术上,通过之字型可以解决。当然,肯定没有360度那么无死角~


关键是预警机不缺升力,你给弄那么多升力干嘛使?要升力的话,双翼机就不会被淘汰了。
上下的干扰阻力就会很大。

张俊 发表于 2016-1-25 21:52
可以在前部装雷达缓解前向视野。(参考以色列)侧面的贴片本来就能各自提供120度左右的视野。前向的探测 ...


这样的话,飞机在,比如后撤时对追击, 或 部署中途突现的从后部伏击的敌机,就没有势态预警跟踪能力了。
张俊 发表于 2016-1-25 21:52
可以在前部装雷达缓解前向视野。(参考以色列)侧面的贴片本来就能各自提供120度左右的视野。前向的探测 ...


这样的话,飞机在,比如后撤时对追击, 或 部署中途突现的从后部伏击的敌机,就没有势态预警跟踪能力了。
北极星 发表于 2016-1-25 22:35
关键是预警机不缺升力,你给弄那么多升力干嘛使?要升力的话,双翼机就不会被淘汰了。
这个帖子隐含的目标机是舰载的。升力很重要的。
hgtskeyl 发表于 2016-1-25 23:00
这样的话,飞机在,比如后撤时对追击, 或 部署中途突现的从后部伏击的敌机,就没有势态预警跟踪能力了 ...
靠之字型路线缓解
hgtskeyl 发表于 2016-1-25 21:11
贴片 根本解决不了前、后视的问题。    @不做懦夫司机
稍微偏航一下不就解决前后视的问题了。
这么做,就是雷达罩相对于机体来说,产生自己独立的升力,对于和机体的连接点提出额外的补强要求,而且对预警机的飞控也增加了要求,结果是得不偿失
升力体会额外增加非常多的成本,也并不会获得多少好处。
张俊 发表于 2016-1-25 21:52
可以在前部装雷达缓解前向视野。(参考以色列)侧面的贴片本来就能各自提供120度左右的视野。前向的探测 ...
签名很有意思
这个帖子隐含的目标机是舰载的。升力很重要的。
预警机还没到升力不足需要用雷达罩来弥补的地步。如果真需要增加升力,稍微改改机翼就解决了,比如j15。
如果雷达罩做成升力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结构、操纵、重心......等于设计一款新飞机。
hgtskeyl 发表于 2016-1-25 23:03
这个帖子隐含的目标机是舰载的。升力很重要的。
提供升力相当有限,造成的气动混乱却很大...你以为双翼机能提供双倍升力?图样了少年~~
不做懦夫司机 发表于 2016-1-26 11:04
稍微偏航一下不就解决前后视的问题了。
人家追击你,你还横着走,也是让人醉了。
北极星 发表于 2016-1-26 15:43
预警机还没到升力不足需要用雷达罩来弥补的地步。如果真需要增加升力,稍微改改机翼就解决了,比如j15。
你知道KJ500的雷达有多重吗?你脑袋里面的舰载机能怎么改机翼?
odahill 发表于 2016-1-26 16:42
提供升力相当有限,造成的气动混乱却很大...你以为双翼机能提供双倍升力?图样了少年~~
扯“造成的气动混乱却很大”蛮好玩的,搞的好像普通机翼就不会“造成的气动混乱很大”似的。
提供升力“相当有限”? 那么骆马下代运输机干吗搞成那个样子?
没记错的话E1B就是这样的


1.增加大量阻力,2.既然要产生升力,结构就要承受相应的力量,需要增加强度,必然增重,这样一来机体也要相应增强,导致进一步增重。3.前面有人提到气动干扰,这个应该是有的,如此一来可能还要增大垂尾,更是加剧重量。怎么看都是得不偿。

1.增加大量阻力,2.既然要产生升力,结构就要承受相应的力量,需要增加强度,必然增重,这样一来机体也要相应增强,导致进一步增重。3.前面有人提到气动干扰,这个应该是有的,如此一来可能还要增大垂尾,更是加剧重量。怎么看都是得不偿。
琉璃梦忆 发表于 2016-1-26 17:13
1.增加大量阻力,2.既然要产生升力,结构就要承受相应的力量,需要增加强度,必然增重,这样一来机体也要相 ...
.增加大量阻力??雷达罩本来就有,阻力是不可避免的,我想的是废物利用,反正阻力是有的
.增加大量阻力??雷达罩本来就有,阻力是不可避免的,我想的是废物利用,反正阻力是有的
你要产生升力想没有阻力?升力大必然阻力也大,多学习吧。

特务小强 发表于 2016-1-26 17:32
.增加大量阻力??雷达罩本来就有,阻力是不可避免的,我想的是废物利用,反正阻力是有的


楼主换个思路,想想为啥后来的飞机宁可少升力来源也不做成双翼机了?就是虽然多了一个升力来源却得不偿失,升力总是和阻力相伴而行。
如果非要这么做也可,但首先要让它和飞机形成合力,飞机不仅仅要升力,还要考虑平衡,考虑力臂,如果在不合适的地方产生额外的力,那么要么加配重,要么就需要用飞控调动其它控制面去配平同时增加阻力,当前预警机基本都是在正常布局飞机的基础上加盘子,如此沉重的外部负载尽可能少给载机平台添乱才是设计师首先考虑的,你也举了E1的例子,到了鹰眼反而改回来了,充分说明实践中它不是更好的选择,可能你会笼统说技术发展了肯定可以解决老问题,不过技术发展了更不用去重温旧梦,而是彻底打碎它,如果要将雷达和升力体融合,飞机平台自身能提供的比额外加一个升力体要优越的多,他们匹配的再完美,也没有直接和飞机融合更完美。雷达罩确实可以去考虑减阻的问题,但在这之前,只要它背在背上一天,平衡才是设计师的最大心病,在它给整体系统做贡献之前,得先保证它不会添乱,包括各种风向和气流的干扰,如果仅仅为了向前飞行的减阻,空警这类不需要转的雷达罩岂不是直接变成小飞机造型更好么?而不是各个方向气动最均衡的飞碟型?
特务小强 发表于 2016-1-26 17:32
.增加大量阻力??雷达罩本来就有,阻力是不可避免的,我想的是废物利用,反正阻力是有的


楼主换个思路,想想为啥后来的飞机宁可少升力来源也不做成双翼机了?就是虽然多了一个升力来源却得不偿失,升力总是和阻力相伴而行。
如果非要这么做也可,但首先要让它和飞机形成合力,飞机不仅仅要升力,还要考虑平衡,考虑力臂,如果在不合适的地方产生额外的力,那么要么加配重,要么就需要用飞控调动其它控制面去配平同时增加阻力,当前预警机基本都是在正常布局飞机的基础上加盘子,如此沉重的外部负载尽可能少给载机平台添乱才是设计师首先考虑的,你也举了E1的例子,到了鹰眼反而改回来了,充分说明实践中它不是更好的选择,可能你会笼统说技术发展了肯定可以解决老问题,不过技术发展了更不用去重温旧梦,而是彻底打碎它,如果要将雷达和升力体融合,飞机平台自身能提供的比额外加一个升力体要优越的多,他们匹配的再完美,也没有直接和飞机融合更完美。雷达罩确实可以去考虑减阻的问题,但在这之前,只要它背在背上一天,平衡才是设计师的最大心病,在它给整体系统做贡献之前,得先保证它不会添乱,包括各种风向和气流的干扰,如果仅仅为了向前飞行的减阻,空警这类不需要转的雷达罩岂不是直接变成小飞机造型更好么?而不是各个方向气动最均衡的飞碟型?
hgtskeyl 发表于 2016-1-26 17:00
扯“造成的气动混乱却很大”蛮好玩的,搞的好像普通机翼就不会“造成的气动混乱很大”似的。
提供升力“ ...
"扯“造成的气动混乱却很大”蛮好玩的,搞的好像普通机翼就不会“造成的气动混乱很大”似的。"      你的大飞盘给机翼尾翼造成乱流...机翼和尾翼给谁造成乱流去???

"提供升力“相当有限”? 那么骆马下代运输机干吗搞成那个样子?"    呵呵....你知道双翼机的第二层翅膀才能提供多少升力么?20%!完全一模一样的机翼才提供20%升力,你这小飞盘宽度能有多大?别什么事都只靠想象...
飞着飞着盘子自己飞出去了
odahill 发表于 2016-1-27 15:17
"扯“造成的气动混乱却很大”蛮好玩的,搞的好像普通机翼就不会“造成的气动混乱很大”似的。"      你的 ...
脑力灵活点,好不好? 雷达天线不可以在翼身融合体上面吗?  把你看到的圆盘变形为机身主体不可以吗?
你知道KJ500的雷达有多重吗?你脑袋里面的舰载机能怎么改机翼?
1、你不会是想把kj500放在航母上吧?
2、kj500的雷达有多重?有10吨重吗?难不成超过载机的载重量?
3、舰载机随便改一下机翼都比你的雷达罩那点升力强。
脑力灵活点,好不好? 雷达天线不可以在翼身融合体上面吗?  把你看到的圆盘变形为机身主体不可以吗?
你的意思是全机升力体设计?请相信设计师比你聪明的多脑洞也比你大得多,整体翼身融合的飞翼布局俯仰配平难度太大,在数字电传推出后才得到有限应用,没有对隐身和节油的极端追求任何正常人都不会去做这个的
hgtskeyl 发表于 2016-1-27 19:30
脑力灵活点,好不好? 雷达天线不可以在翼身融合体上面吗?  把你看到的圆盘变形为机身主体不可以吗?
你的重点在产生升力,你缺的知识点是,空气在经过机身机翼时大幅减速,已经对机身机翼提供了较多能量,你那飞盘周围经过的气流速度降低能量降低,你还在想从里面找升力,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你想把雷达天线贴翼身融合体上面?越靠近机身机翼,升力越小,扰动越大~~
Loli·控 发表于 2016-1-28 01:04
你的意思是全机升力体设计?请相信设计师比你聪明的多脑洞也比你大得多,整体翼身融合的飞翼布局俯仰配平 ...
請问:为什么“飞翼布局俯仰配平难度太大 ”?
請问:那一本教科书说过“飞翼布局俯仰配平难度太大 ”?

如果世界上那一位总师说过翼布局俯仰配平难度太大,叫他早一点退休吧。
odahill 发表于 2016-1-27 15:17
"扯“造成的气动混乱却很大”蛮好玩的,搞的好像普通机翼就不会“造成的气动混乱很大”似的。"      你的 ...
双翼机顶层机翼只提供20%升力?您可以肯定吗?
把灰机做成飞碟状就解决问题了丫
不做懦夫司机 发表于 2016-1-25 19:30
以后是贴片式的。
这个妥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