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争议】五千年还是三千七百年——就中华文明史与易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43:39
五千年还是三千七百年——就中华文明史与易中天先生商榷
《西部学刊》2015年10期 作者:庞进

  【摘要】什么是文明?根据国外和中国人对文明标准的设定,从铜器起源、城郭出现、文字创立、原始国家出现这四方面证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证据确凿,说明了易中天三千七百年之说只是一己之见。

  【关键词】中华文明史;五千年;易中天;三千七百年说

五千年还是三千七百年——就中华文明史与易中天先生商榷
《西部学刊》2015年10期 作者:庞进

  【摘要】什么是文明?根据国外和中国人对文明标准的设定,从铜器起源、城郭出现、文字创立、原始国家出现这四方面证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证据确凿,说明了易中天三千七百年之说只是一己之见。

  【关键词】中华文明史;五千年;易中天;三千七百年说

1
2
3
4
5


================


附件:h t tp://www.cssn.cn/kgx/zgkg/201512/P020151231335903024994.pdf
dddd_dh_2000 发表于 2015-12-31 19:46
4
兄台,此文不对路啊,易大师乃是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中文专业的,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考古学家,和咱一样票友而已,聊天行,谈学术?
另外,陶寺文化大致年代为公元前2450年—前1900年。早期王级大墓随葬数以百计的高等级奢侈随葬品,与80%空无一物的平民墓葬,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现出当时社会复杂的等级制度、极度的贫富分化甚至阶级对立。遗址内有一个面积约8000余平方米的夯土基址,根据残存的遗迹推算,这个基址上曾有一座面积达280平方米的宫殿主殿建筑。而直径40厘米左右柱础石的发现,更是确凿地证明了宫殿空前巍峨。
宫城内有大小夯土基址十余座,最大的是IFJT3,面积约8000余平方米,小型基址在2000—3000平方米左右。IFJT3仅存基地部分,中部偏东发现三排柱网遗存,可能是IFJT3的主殿建筑遗存之一,面积大约280平方米。
该区域还出土了陶板瓦、烧烤硬化夯土台基残块、刻画白灰墙皮、白灰地坪残块、蓝铜矿蓝彩墙裙残块、玉器、纺织物、黑光陶器、铜盆口沿残片、铜蟾蜍片等宫廷生活垃圾或建筑垃圾。
IFJT3夯土地基下,叠压着陶寺早期的凌阴建筑———冰窖建筑遗迹,面积约200平方米,深约9米,有之字形坡道、储冰池、存取冰块的栈道等遗迹。
IFJT3东侧有一处宫廷厨房建筑群,以烤肉炉最有特色,开创了夏商周三代“东厨”的宫室制度。
呵呵,就是易中天这样的业余文化汉奸,在别有用心的势力扶持下在国内横行诈骗,并流毒四方,所以才要专业的出手修理他。

其实呢,最近的陶寺遗址之所以有了宣传的勇气,并不是陶寺的历史地位就这么的牛,而是石峁遗址的发现,将上古北方和中原连接起来,而且吻合并证实了炎黄时代的多种传说。

莫说三代,三代之前的,现在的考古证据,也已经可以大胆地畅谈了。
易中天不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说书的,懂什么历史?
dddd_dh_2000 发表于 2016-1-1 00:03
呵呵,就是易中天这样的业余文化汉奸,在别有用心的势力扶持下在国内横行诈骗,并流毒四方,所以才要专业的 ...
纵观中华现代考古,从陶寺到殷墟,重大考古哪个不是数十年研究发掘出成果的阿?看看西方白皮的所谓考古,19-20世纪的那些挖宝行动和伟大的神奇的圣经考古学不提,即使是玛雅考古,也是边挖边出成果的,咱中国考古队不一样,只会慢慢挖,出自此次中国考古队赴中美洲考古的讯息。
五千年太少了,沒個十萬八萬年的都不好意思出門
mcw 发表于 2016-1-1 15:35
易中天不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说书的,懂什么历史?
连苏三都冒充历史学者了,日本老太太还写古罗马“历史物语”呢,眼球经济时代阿!
呵呵,就是易中天这样的业余文化汉奸,在别有用心的势力扶持下在国内横行诈骗,并流毒四方,所以才要专业的 ...
然而别说三代,夏代的事情都搞不清楚,周人记载的夏除了帝王世系就剩寥寥可数的几个事件,夏人是怎样生活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什么都不知道。商人甲骨文干脆没记载夏。
你要指着一个遗址说这是尧都,再指着另一个遗址说是舜都,那都可以,至于信不信,那就是大家的事了。而这完全无助于对史前文明的考古研究。
神话考古本身就是和西方圣经考古是一个思路,不可取。
dddd_dh_2000 发表于 2016-1-1 00:03
呵呵,就是易中天这样的业余文化汉奸,在别有用心的势力扶持下在国内横行诈骗,并流毒四方,所以才要专业的 ...
文化业余,汉奸专业
然而别说三代,夏代的事情都搞不清楚,周人记载的夏除了帝王世系就剩寥寥可数的几个事件,夏人是怎样生活 ...
现在搞不清楚当时的具体情况,但现在的考古发现已足够证明那时有文字、城市、冶金、国家等文明要素。
然而别说三代,夏代的事情都搞不清楚,周人记载的夏除了帝王世系就剩寥寥可数的几个事件,夏人是怎样生活 ...
现在搞不清楚当时的具体情况,但现在的考古发现已足够证明那时有文字、城市、冶金、国家等文明要素。
现在搞不清楚当时的具体情况,但现在的考古发现已足够证明那时有文字、城市、冶金、国家等文明要素。
能得出什么结论是要看科学的考古结果,非要拿神话往上套就变成和圣经考古荷马史诗考古一个流派了。
兄台,此文不对路啊,易大师乃是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中文专业的,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考古学家 ...
那时候的宫殿屋顶啥样
后来的宫殿都是在南方杆栏式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颜射 发表于 2016-1-5 15:34
那时候的宫殿屋顶啥样
后来的宫殿都是在南方杆栏式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夏商两代都城的建筑,现在看来和后来的传统中式土木建筑是一致的,连大体的工艺都是一脉相承。

红山,一直到石峁时代,可以确定是石头建筑为主,基体结构肯定是石头,因地面以上毁坏较大,还难以确定顶部的建筑材料。

但从古人对材质的选择是因地制宜的传统来看,即使是以石头建筑为基体的北方地区古城池,房顶也很可能是用木材之类的天然植物材料,石材只用于基体。 这样混合式的石头建筑,直到今天,类似的老房子在我国西南山区仍然存在。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6-1-5 01:06
然而别说三代,夏代的事情都搞不清楚,周人记载的夏除了帝王世系就剩寥寥可数的几个事件,夏人是怎样生活 ...
甲骨文对夏的描述只是不清晰,不能说不存在。

但相反的是,过去长期被攻击为远古神话的炎黄时代,在甲骨文里面,“黄帝”以 “黄” / “黄伊” 等名称频繁出现在祭祀记载之中,而且祭祀的等级很高,相当于商代帝王。

也就是说,黄帝不但是存在的,而且在夏商时代是帝王祭祀的对象,或者说夏商时代的黄帝,已经是公认的共祖。

夏代作为被商代推翻的前朝,是否为商人所祭祀这不好说。正如汉朝,刘氏帝族也没有祭祀秦朝的赢氏皇族。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6-1-5 12:00
能得出什么结论是要看科学的考古结果,非要拿神话往上套就变成和圣经考古荷马史诗考古一个流派了。
神话的真假程度,有多少水分,也是通过考古来验证的。

以长期饱受批判的《山海经》为例,现在的资料可以确定原稿早在秦汉之前就已经存在。而在秦汉之前,能称之为《经》的书籍,都是能得到政府承认的官方经典。

《山海经》属于地理方面的书籍,在秦汉以前应该是正规官府的官修本。 汉代所谓重新发现《山海经》,实际是《山海经》躲过了焚书一劫,在汉武帝开拓大西域的政治背景下又被人拿出来公开于世。

象儒家的"四书五经"之类的所谓经典,在汉朝初年以前都还是上不了台面的民间杂书,当时还没有资格称之为《经》。
《山海经》尽管从汉代开始,被删改得面目全非,但残存内容中,象上古华夏分支远迁美洲之类的记载,以近年的考古成果来看,应为真实,时间、血统、文化政治特征,都是吻合的。

古埃及实际和美洲的情况很相似,只是现在我国考古界还不能直接介入这些地区的考古。 但从西南身毒商道到中亚再到北非,这条华夏先祖的迁移之路,现在已经逐步清晰了。
dddd_dh_2000 发表于 2016-1-5 21:40
《山海经》尽管从汉代开始,被删改得面目全非,但残存内容中,象上古华夏分支远迁美洲之类的记载,以近年的 ...
此次科潘遗址考古出土的龙首与玉坠意义重大。
铁马冰河陆川客 发表于 2016-1-5 22:05
此次科潘遗址考古出土的龙首与玉坠意义重大。
祭祀,石材建筑,方方面面和古中原都是一脉相承的。
dddd_dh_2000 发表于 2016-1-5 21:40
《山海经》尽管从汉代开始,被删改得面目全非,但残存内容中,象上古华夏分支远迁美洲之类的记载,以近年的 ...
所以对于现代埃及乃至两河、小亚细亚古代文明遗址的考古,在现代考古上还需要中国学者的参与才行。那里究竟是古埃及还是古巴比伦,不能靠旧约说了算。去掉旧约的内容基础,西方列强的近代考古学和古典史学只是空中楼阁。
从西南身毒商道 ==>中亚 ==> 北非 ,这条华夏先祖的迁移之路,现在已经逐步清晰。

华夏先民进入南亚至少在5千年前,有水稻种植区为依据,现在仍有残存的华夏族群。 真实的古埃及文物,比南亚要晚,可信的检测结果最早也不足4千年。

参考南亚和古埃及,夹在中间的中亚考古,一细分析那些夸张的推论,其实际份量可想面知,其水分之高是相当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