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歼20的垂尾我想问一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5:57:01
歼20的垂尾是全动后掠垂尾,f22是梯形垂尾,我想请问一下在其他气动布局和软件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哪一种机动性更好,隐身效果更好?
(null)_20151227001846388.jpg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歼20的垂尾是全动后掠垂尾,f22是梯形垂尾,我想请问一下在其他气动布局和软件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哪一种机动性更好,隐身效果更好?
(null)_20151227001846388.jpg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J20的垂尾阻力小
梯形尾是过时技术了,你看F35和鹘鹰2.0都是后掠的,至于机动性,全动肯定要好一些

当然实际设计考虑的肯定不会这么简单,要在各方面取舍的


RCS不能靠氪金狗眼看,不过俺还是认为鸭翼的根部、全动垂尾的根部形状不规则,都会对隐身造成一定影响,只不过要看这个影响会不会引起RCS数量级上的变化。。。
而F-22的垂尾虽然侧面面积较大,但正面并无破坏隐身的地方,转轴处也被前面固定部分包裹遮盖,正面/侧前方隐身效果估计更好一些。。。
点开大图可见F-22垂尾处理细节,转轴缝隙的大部分长度都被封条遮盖,从前方、侧前方是看不到的:
image125.jpg

RCS不能靠氪金狗眼看,不过俺还是认为鸭翼的根部、全动垂尾的根部形状不规则,都会对隐身造成一定影响,只不过要看这个影响会不会引起RCS数量级上的变化。。。
而F-22的垂尾虽然侧面面积较大,但正面并无破坏隐身的地方,转轴处也被前面固定部分包裹遮盖,正面/侧前方隐身效果估计更好一些。。。
点开大图可见F-22垂尾处理细节,转轴缝隙的大部分长度都被封条遮盖,从前方、侧前方是看不到的:
image125.jpg
狼牙小子 发表于 2015-12-27 00:22
梯形尾是过时技术了,你看F35和鹘鹰2.0都是后掠的,至于机动性,全动肯定要好一些

当然实际设计考虑的肯 ...
梯形尾并不是什么过时技术,相反后掠尾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全动垂尾就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些东西美帝早就全都玩过了,美帝56年的老古董A5舰载攻击机就是后掠尾+全动垂尾


A5.jpg


A5a.jpg
梯形尾并不是什么过时技术,相反后掠尾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全动垂尾就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些东西美帝早 ...
嗯嗯,我表述得不太对,这个主要还是设计取舍上的问题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
梯形翼后缘前掠角度更好,对隐身有利
然而,后掠的同样舵效下可以做得更小,更小也是对隐身有利的。
随着速度的提高,同一飞机的操纵面的舵效会降低,飞机机动性下降,办法有,一是加大操纵面面积,二是直接力控制,三是改进气动布局,四是采用电传改进飞控。。。
全动能做小,但需腹鳍辅助,常规像大旗招摇过市,但无腹鳍没人吐槽..
全动能做小,但需腹鳍辅助,常规像大旗招摇过市,但无腹鳍没人吐槽..
毛子T50的全动垂尾也很小,但是T50没有腹鳍。J10和苏27的垂尾都很大,却还是有腹鳍。。。
毛子T50的全动垂尾也很小,但是T50没有腹鳍。J10和苏27的垂尾都很大,却还是有腹鳍。。。
手懒,我只是针对楼主20和22说的,..关于腹鳍,每种特征和需求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T50有矢喷,而且发动机8字布置,虽有利于纠偏,但正常状态时推力损失比较明显。
而且还有腹沟,综合看不见高明。
反正我个人觉得 j20在机尾部分的隐身处理上 不是很理想 特别是那个腹鳍
毛子T50的全动垂尾也很小,但是T50没有腹鳍。J10和苏27的垂尾都很大,却还是有腹鳍。。。
50那大沟天然有利于航向稳定性
反正我个人觉得 j20在机尾部分的隐身处理上 不是很理想 特别是那个腹鳍
腹鳍怎么了?有腹鳍大迎角下航向稳定性有保证,要不然就得和22似的搞那么大一个垂尾隐身就好了?
设计风格也是有传承的,还有掌握和熟练程度。
全动能做小,但需腹鳍辅助,常规像大旗招摇过市,但无腹鳍没人吐槽..
没啥关系,T50无腹鳍,J20不做小还是需要腹鳍的,鸭式布局主翼对垂尾的遮蔽严重。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5-12-27 10:51
没啥关系,T50无腹鳍,J20不做小还是需要腹鳍的,鸭式布局主翼对垂尾的遮蔽严重。


张嘴就来结论,事实是T50垂尾相对主翼更靠后那么一点点,歼20与F22垂尾与主翼相对位置更接近些。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5-12-27 10:51
没啥关系,T50无腹鳍,J20不做小还是需要腹鳍的,鸭式布局主翼对垂尾的遮蔽严重。


张嘴就来结论,事实是T50垂尾相对主翼更靠后那么一点点,歼20与F22垂尾与主翼相对位置更接近些。
黑娃晒太阳 发表于 2015-12-27 11:08
张嘴就来结论,事实是T50垂尾相对主翼更靠后,歼20与F22垂尾与主翼相对位置更接近些。
主翼靠后这不就是鸭式布局的特征么……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5-12-27 11:34
主翼靠后这不就是鸭式布局的特征么……
你说的“鸭式布局主翼对垂尾的遮蔽严重”,这个不是特征。
黑娃晒太阳 发表于 2015-12-27 11:50
你说的“鸭式布局主翼对垂尾的遮蔽严重”,这个不是特征。
那主翼靠后了,要怎么样才能遮蔽不严重?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5-12-27 11:54
那主翼靠后了,要怎么样才能遮蔽不严重?

你既然说主翼遮蔽,主翼和垂尾相对位置不考虑么?很显然垂尾相对主翼靠后有迎角才容易遮蔽,你看看垂尾前缘根部起始位置相对于主翼三个有多大区别,基本差不多。娘娘又靠前又高,50相对略微靠后一点而矮,20不算靠后,不高不矮但后掠。

3.png
1.png
2.png
F22,F35的垂尾都有内置油箱,而歼20那么长的机身估计也不在乎内油不足~!
黑娃晒太阳 发表于 2015-12-27 12:02
你既然说主翼遮蔽,主翼和垂尾相对位置不考虑么?很显然垂尾相对主翼靠后有迎角才容易遮蔽,你看看垂尾 ...
你不能按照F-22的比例来看,它那个垂尾后半个都比J-20的整个大,这使得它有足够的高度在较小迎角下不至于被遮蔽,也有足够靠后的部分在大迎角下从襟翼下方获得气流补偿。
而对比T-50可以看到T-50的垂尾靠后,在大迎角下能够有较多气流补偿。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5-12-27 12:15
你不能按照F-22的比例来看,它那个垂尾后半个都比J-20的整个大,这使得它有足够的高度在较小迎角下不至于 ...
只是说单纯下结论鸭式主翼对垂尾遮蔽大,垂尾相对位置,高度,后掠都有影响。
q901541q 发表于 2015-12-27 10:40
50那大沟天然有利于航向稳定性
苏27也有大沟,双垂尾也很大,为什么照样有腹鳍?
T50有矢喷,而且发动机8字布置,虽有利于纠偏,但正常状态时推力损失比较明显。
八字布置是不是在后部形成一个低压区,“拖住”飞机的尾部?实现腹鳍稳定航向的作用?
你不能按照F-22的比例来看,它那个垂尾后半个都比J-20的整个大,这使得它有足够的高度在较小迎角下不至于 ...
既然有矢推,为什么不在主翼远端开个燃气舵口子,通过优化飞控直接取消垂尾?
20的垂尾是根据全机气动布局安排设计的,腹鳍也是。你去看宋老的小展弦比边条翼升力体气动布局一文就好,机头折边、鸭翼和边条翼产生多个涡流耦合,垂尾处于涡流影响范围内,其形状、位置和大小非常敏感,很容易引起升力损失阻力增加。目前的垂尾是精心设计的,较小的面积、后掠形状、宽阔的间距都是为了利用涡流提高全机升阻比,腹鳍对大迎角下的气动稳定性很重要。

F22同样要面对涡流干扰垂尾的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垂尾面积和高度,位置靠前并前掠,尽量让垂尾从涡流中伸出来保证控制力。
毛子T50的全动垂尾也很小,但是T50没有腹鳍。J10和苏27的垂尾都很大,却还是有腹鳍。。。
Well said.
苏27也有大沟,双垂尾也很大,为什么照样有腹鳍?
说明毛子进步啦


航空设备是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取舍,人类对于天空条件的优化,更是突出自己优势,弥补自己劣势的产物。
我们这里就简单以:速度,控制作为讨论点。

首先速度!
垂尾的后掠跟主翼的后掠是类似的。为速度而生。
主翼最开始航空发展是与机身垂直90度,随着气动发展的提升,喷气时代更好地体现速度化,演变为后掠式,为的是提供更小的阻力,这时候空气阻力全在机头。
歼5,6/米格17就是这种产物的最典型设计。
换句话说,后掠是为了速度而生。

控制!
随着速度和机动开始着重发展,出现了各种在高速状态下如何控制好飞机和利用气流的方案,比如歼5,6机翼上的翼刀,各种涡流利用。
最后突出性的表现就在机翼的面演变为三角翼,既有后掠的优点又有翼面增大的提升力和控制力。
换句话说,面是为了提供升力和控制力

如此我们可以初步的出一个概念是:
后掠=速度
面大=升力+控制

歼20作为5代机,排除其他因素,其在速度上的考虑从后掠,可调进气道都能直观的知道,这就是为了速度而生的机器。
而其鸭翼,更是直观的再告诉你,我在高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鸭翼+三角翼的完美集合产生更多的升力和控制力。
这是歼20的布局选择!也是歼20交出的答案。

F22呢?作为第一代5代机,为什么说他的气动布局不好,是因为F22设计有点以发动机和隐身为核心去设计。
并没有以飞机升力,控制,等考虑。
F22的升力是以二元发动机为主,做的上下升力提升。但是其左右的控制能力,靠什么???
他只能靠后垂尾,增大靠前的垂尾,菱形垂尾是F22左右控制的关键。你总不能永远要求F22做翻滚运动。
如此,我们可以得出。
F22是发动机与隐身为主的布局选择,这是F22在各种因素下提交的答案。

最后,楼主问,哪种机动性更好,哪种隐身更好这种说法。
怎么说呢,飞机控制并不能但以一个鸭翼,或者一个二元就表示说这个飞机控制好,而应该说的是相对好。

机动:
如果单从垂尾这个“面”来讲,面大肯定是更能改变气流流动方向的,也就是说机动性。
但是相对的,鸭翼的优势又高过一个垂尾。
又相对的,二元矢量又能弥补部分机动。
所以,我们只能说,F22至少在上下运动因为有二元的因素,机动能力更好。
但是机动性也包含着“稳定性”。
鸭翼对机身的优势这里就不说了。
反正各有千秋,各自突出自己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是设计本身的关键。

隐身:
而隐身呢,隐身应该是一个整体,而非单独拿出来说,比如鸭翼的破坏,腹鳍的破坏等等。
后掠垂尾还是菱形垂尾,只要能相继弱化主体上的雷达反射,也就没有说那种更好,哪种不好。
=。=别忘了F117的V型后掠,F117作为极端隐身化考虑,是否可以得出后掠更有利于隐形?歼20和F22都不利于?
显然不是如此。


航空设备是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取舍,人类对于天空条件的优化,更是突出自己优势,弥补自己劣势的产物。
我们这里就简单以:速度,控制作为讨论点。

首先速度!
垂尾的后掠跟主翼的后掠是类似的。为速度而生。
主翼最开始航空发展是与机身垂直90度,随着气动发展的提升,喷气时代更好地体现速度化,演变为后掠式,为的是提供更小的阻力,这时候空气阻力全在机头。
歼5,6/米格17就是这种产物的最典型设计。
换句话说,后掠是为了速度而生。

控制!
随着速度和机动开始着重发展,出现了各种在高速状态下如何控制好飞机和利用气流的方案,比如歼5,6机翼上的翼刀,各种涡流利用。
最后突出性的表现就在机翼的面演变为三角翼,既有后掠的优点又有翼面增大的提升力和控制力。
换句话说,面是为了提供升力和控制力

如此我们可以初步的出一个概念是:
后掠=速度
面大=升力+控制

歼20作为5代机,排除其他因素,其在速度上的考虑从后掠,可调进气道都能直观的知道,这就是为了速度而生的机器。
而其鸭翼,更是直观的再告诉你,我在高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鸭翼+三角翼的完美集合产生更多的升力和控制力。
这是歼20的布局选择!也是歼20交出的答案。

F22呢?作为第一代5代机,为什么说他的气动布局不好,是因为F22设计有点以发动机和隐身为核心去设计。
并没有以飞机升力,控制,等考虑。
F22的升力是以二元发动机为主,做的上下升力提升。但是其左右的控制能力,靠什么???
他只能靠后垂尾,增大靠前的垂尾,菱形垂尾是F22左右控制的关键。你总不能永远要求F22做翻滚运动。
如此,我们可以得出。
F22是发动机与隐身为主的布局选择,这是F22在各种因素下提交的答案。

最后,楼主问,哪种机动性更好,哪种隐身更好这种说法。
怎么说呢,飞机控制并不能但以一个鸭翼,或者一个二元就表示说这个飞机控制好,而应该说的是相对好。

机动:
如果单从垂尾这个“面”来讲,面大肯定是更能改变气流流动方向的,也就是说机动性。
但是相对的,鸭翼的优势又高过一个垂尾。
又相对的,二元矢量又能弥补部分机动。
所以,我们只能说,F22至少在上下运动因为有二元的因素,机动能力更好。
但是机动性也包含着“稳定性”。
鸭翼对机身的优势这里就不说了。
反正各有千秋,各自突出自己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是设计本身的关键。

隐身:
而隐身呢,隐身应该是一个整体,而非单独拿出来说,比如鸭翼的破坏,腹鳍的破坏等等。
后掠垂尾还是菱形垂尾,只要能相继弱化主体上的雷达反射,也就没有说那种更好,哪种不好。
=。=别忘了F117的V型后掠,F117作为极端隐身化考虑,是否可以得出后掠更有利于隐形?歼20和F22都不利于?
显然不是如此。
全动垂尾有全动垂尾的好
但是不好处也是有的、比如控制力过大需要电传反复快速修正导致伺服舵机压力偏大
舵机本身比传统的更大更重

最后垂直安定面不够、、

这就是个取舍问题 各有各的好
狼牙小子 发表于 2015-12-27 00:22
梯形尾是过时技术了,你看F35和鹘鹰2.0都是后掠的,至于机动性,全动肯定要好一些

当然实际设计考虑的肯 ...
F35 也是后掠第

美帝自然知道 谁更好
卷发千金 发表于 2015-12-27 09:01
反正我个人觉得 j20在机尾部分的隐身处理上 不是很理想 特别是那个腹鳍
这样算 请你加一下 小垂尾+腹鳍的面积 比一下 大垂尾的面积

用数据说法  不要拍脑袋想
wszaa 发表于 2015-12-28 15:36
这样算 请你加一下 小垂尾+腹鳍的面积 比一下 大垂尾的面积

用数据说法  不要拍脑袋想
不是比面积 比的是雷达反射面
卷发千金 发表于 2015-12-28 15:47
不是比面积 比的是雷达反射面
…… 无语了 真心的 那就带角度换算下
李毅大哥 发表于 2015-12-27 00:46
梯形尾并不是什么过时技术,相反后掠尾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全动垂尾就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些东西美帝早 ...
是不是只有半截能动?
肯定是全动垂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