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空导弹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30:05
现在无论是陆基,海基还是空基的对空导弹,中远程以上的导弹应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已经是大势所趋。
而且海基的近程导弹,欧洲的紫菀15已经应用主动头,而美国的ESSM还是半主动头,现在看哪种比较好?

还有,未来的对空导弹普遍要面对隐形目标,包括战机和巡航导弹,现在的弹载雷达对其探测能力怎么样?
要提高这种能力,是要提高雷达的性能,还是用半主动头,利用功率大的陆基,舰载雷达来探测呢?

好像空空导弹已经开始应用相控阵雷达导引头了,日本好像已经趟雷了,我们的据说也要应用了。
那陆基,海基的导弹会应用么,尤其是近程弹。这样对提高弹载雷达探测隐形目标应该有好处吧,这种技术成熟了么?

还有,现在的导弹应用推力矢量喷口了么,好像一般用的是燃气舵,我记得以前看到一个说法是,将喷口的摆动和燃气舵相结合,这样的转向效果最好,已经应用了么?

最后,机载雷达一般都用机械旋转机构来扩大探测角度,相控阵雷达也有这样用的,那导弹可以么,我说的用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现在无论是陆基,海基还是空基的对空导弹,中远程以上的导弹应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已经是大势所趋。
而且海基的近程导弹,欧洲的紫菀15已经应用主动头,而美国的ESSM还是半主动头,现在看哪种比较好?

还有,未来的对空导弹普遍要面对隐形目标,包括战机和巡航导弹,现在的弹载雷达对其探测能力怎么样?
要提高这种能力,是要提高雷达的性能,还是用半主动头,利用功率大的陆基,舰载雷达来探测呢?

好像空空导弹已经开始应用相控阵雷达导引头了,日本好像已经趟雷了,我们的据说也要应用了。
那陆基,海基的导弹会应用么,尤其是近程弹。这样对提高弹载雷达探测隐形目标应该有好处吧,这种技术成熟了么?

还有,现在的导弹应用推力矢量喷口了么,好像一般用的是燃气舵,我记得以前看到一个说法是,将喷口的摆动和燃气舵相结合,这样的转向效果最好,已经应用了么?

最后,机载雷达一般都用机械旋转机构来扩大探测角度,相控阵雷达也有这样用的,那导弹可以么,我说的用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
主动头好呀,可以发射后不管,不受发射通道的限制,相对不怕饱和攻击。
当然现代主动弹发射后还是管的,但那是为了提高命中率相比不管根本打不中的半主动弹,主动弹至少是可以不管的。
主动头好呀,可以发射后不管,不受发射通道的限制,相对不怕饱和攻击。
当然现代主动弹发射后还是管的,但 ...
主要是关心陆基和海基的近程弹,用主动头还是半主动头好。
离得比较近,陆基,舰载雷达功率大的优势比较明显,而且对于对抗隐形目标有较大帮助但这样火力通道比较受限制,抗饱和攻击能力差。
主动雷达头限制很多,而且近视眼,数据链不知道能不能解决这个缺陷。
还有一个问题啊,是关于导弹的矢量推进的,没人解答么?
最新的全装版伯克-3设想图上,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装备了X波段相控阵雷达之后,依然保留了SPG-62目标指示雷达,说明MD依然要倚重半主动雷达制导的标-2和ESSM很长时间。按照MD现阶段的想法,在视距内,半主动头的拦截导弹可能更加令人放心(当然是在不突破制导数量阀值的情形下)。但另一方面,ESSM的下一阶段改进也在计划中,换主动头,加大助推段直径都是改进的方向。未来的趋势,应该是以主动头为主的复合制导一统江湖吧。
还有主动红外双模制导
主动与半主动头的优劣,我记得坛子上有旧贴详细争辩过;
主动头灵活性高,半主动的照射功率大(舰上功率与弹上功率有数量级的差别);
具体选择看情况——这话哪都能用,貌似和没说一样。


除了AIM95这个不成功的型号采用了矢量喷管控姿,还有没有别的?
R73采用折流板来控制,这种方式推力损失更大,可达15%以上,但偏转效果较好。
矢量喷管推力损失很小,但结构相对复杂,控制要求高,一般只在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这类复杂航天器上采用。
燃气舵则比较均衡,推力损失不大,偏转效果也较好,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控制比较方便,所以在目前的空空弹和防空弹上大量采用。个人印象中目前所有第四代空空格斗导弹都是燃气舵方式。

除了AIM95这个不成功的型号采用了矢量喷管控姿,还有没有别的?
R73采用折流板来控制,这种方式推力损失更大,可达15%以上,但偏转效果较好。
矢量喷管推力损失很小,但结构相对复杂,控制要求高,一般只在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这类复杂航天器上采用。
燃气舵则比较均衡,推力损失不大,偏转效果也较好,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控制比较方便,所以在目前的空空弹和防空弹上大量采用。个人印象中目前所有第四代空空格斗导弹都是燃气舵方式。
除了AIM95这个不成功的型号采用了矢量喷管控姿,还有没有别的?
R73采用折流板来控制,这种方式推力损失更 ...
谢谢啦!

我看有一个说法是燃气舵和喷管的小幅度摆动达到的效果最好,而且也是这么应用的,这个对么?
除了AIM95这个不成功的型号采用了矢量喷管控姿,还有没有别的?
R73采用折流板来控制,这种方式推力损失更 ...
燃气舵只装导弹会不会是寿命问题?记得以前说火箭弹的时候有个火箭弹是用烧蚀燃气舵加蛋翼
除了AIM95这个不成功的型号采用了矢量喷管控姿,还有没有别的?
R73采用折流板来控制,这种方式推力损失更 ...
还有一个问题,近程弹如果要加侧推火箭加多少个比较好?

我看紫菀15和9M96E的侧推火箭比较少,分别只有4个和24个,而PAC-3则多达180个,我们的一种122毫米火箭弹也有48个。

那我们的四代近程弹受坑的限制,要一坑四弹弹径得小于300毫米,这样已经比上面的各种弹要大了,理论上能装更多的侧推火箭,可需要多少呢?
主动头不解决探测距离问题,那就还是需要照射雷达
主动雷达制导,在中段飞行的时候,还是要接收飞机的指令的
一般都是最后可以在主动跟半主动之间切换的~
主动蛋和半主动蛋
主动蛋在发射后也可以接受数据链的信息吧?当然也可以自己寻找目标。
半主动蛋发射后还要接受数据链信息。
相对来说(如果正常的话)主动蛋应该比较好吧?
未来航空兵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其实军舰用半主动的话,在抗干扰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爱国者和标准系列的主流弹都是半主动TVM的。就是因为TVM的信号处理是在军舰或者地面平台完成的。按照美国人自己的数据,比纯粹的半主动指导的霍克而言,霍克受到干扰之后只有10%的效率,而TVM的话,则有90%。
当年美苏对抗的时候,苏联也有强大的电子干扰手段(大家只记住了美国的电子干扰而已)。美国苏联在防止对方电子干扰方面其实已经是做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对于美苏而言,对方用电子干扰的形式破防早就家常拌饭。中国演习中现在也不断出现电子干扰背景。
但是半主动蛋在对付低空目标的时候效率是很差的。海平面只有50公里内有对付掠海目标的能力,因此ESSM把射程设定在50公里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标准系列而言,本身就不打算对付50公里外的掠海目标,反正雷达都看不见。最近有CEC之后标准6才考虑这个问题。
但是在陆地防空的情况下,主动头对付低空目标的能力还是必须的。这个方面,爱国者其实根本就没有啥反巡航导弹的能力。我一直强调爱国者从来都是反弹道导弹专精。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认为根本不会有苏联的飞机能对自己的地面构成威胁。连野战防空都是用毒刺来凑活罢了。但是对于其他国家,则不尽然。
JFMaverick 发表于 2015-12-20 23:23
除了AIM95这个不成功的型号采用了矢量喷管控姿,还有没有别的?
R73采用折流板来控制,这种方式推力损失更 ...
请问燃气舵和tvc有什么差别呢
未来航空兵 发表于 2015-12-20 21:26
主要是关心陆基和海基的近程弹,用主动头还是半主动头好。
离得比较近,陆基,舰载雷达功率大的优势比较 ...
复合制导更好吧,反正远程防空大多用了中继,
记得说掠海目标用半主动更容易因为海面回波杂波少,而且照射功率更大。

还有,现在的导弹应用推力矢量喷口了么,好像一般用的是燃气舵,我记得以前看到一个说法是,将喷口的摆动和燃气舵相结合,这样的转向效果最好,已经应用了么?

有啊,只是好像除了 AIM-95 外其他都是用的燃气舵。
哦,好像也也有垂发弹是在喷管侧面开口来侧推?

最后,机载雷达一般都用机械旋转机构来扩大探测角度,相控阵雷达也有这样用的,那导弹可以么,我说的用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

记得俄罗斯展出的相控阵导引头,就是安装在万向节支架上的,就是说一样有机械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