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甲骨文还没有全部破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17:56
甲骨文和现代中国汉字一脉相承,但直到现在,破译的甲骨文字数不到二分之一。
想想都伤心,人家外国失传几千年的文字都破译出来了,不管是楔形文,象形文还是各种各样字母文。

有些甲骨文,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能够认得出来。怎么专家就是不能全部破解。都是古文字差距怎么这么大。

一个学画的学徒问老师,画鬼难还是画犬马难?
甲骨文和现代中国汉字一脉相承,但直到现在,破译的甲骨文字数不到二分之一。
想想都伤心,人家外国失传几千年的文字都破译出来了,不管是楔形文,象形文还是各种各样字母文。

有些甲骨文,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能够认得出来。怎么专家就是不能全部破解。都是古文字差距怎么这么大。

一个学画的学徒问老师,画鬼难还是画犬马难?


请教楼主,什么叫破译?
看到楼主这种洋人伟大、国人不行的心理,我想也为楼主伤心。
破译?洋人把古埃及文字都全部解读出来了?99/100破译了?还是2/3?还是1/2?
楼主又从何听说甲骨文是1/2?
楼主知道吗,当代1980年制定的GB2312中,常用字3000,次常用字3000,不常用字还没计。请问楼主,3000个次常用字当中,你认识和能读出来多少?
楼主对次常用简体字至少有几千不认识,按楼主的1/2理论,楼主读的小学、中学都白读了,简直伤心。

楼主肯定不知道一件事,对于没有残缺的甲骨来说,上面的80%语句能够完整翻译成现代文字,剩下的大多也能解读出大概意思。

请教楼主,什么叫破译?
看到楼主这种洋人伟大、国人不行的心理,我想也为楼主伤心。
破译?洋人把古埃及文字都全部解读出来了?99/100破译了?还是2/3?还是1/2?
楼主又从何听说甲骨文是1/2?
楼主知道吗,当代1980年制定的GB2312中,常用字3000,次常用字3000,不常用字还没计。请问楼主,3000个次常用字当中,你认识和能读出来多少?
楼主对次常用简体字至少有几千不认识,按楼主的1/2理论,楼主读的小学、中学都白读了,简直伤心。

楼主肯定不知道一件事,对于没有残缺的甲骨来说,上面的80%语句能够完整翻译成现代文字,剩下的大多也能解读出大概意思。
楼主,我告诉你真相,因为这些专家都是靠这个申请经费的,都破解了还怎么申请经费啊,体制问题啊。


对于字母E所对应的古埃及文字的符号,商博良说是芦苇,其他有西方学者认为是羽毛,就这么个最简单基础的问题,都争论不休。怎么敢说完全或大部分破解了。
说得好听点,是百家争鸣状态。说得难听点,是各说各话、各自解读的混乱状态。
离完全正确的定论,还有好几千公里的距离。

对于字母E所对应的古埃及文字的符号,商博良说是芦苇,其他有西方学者认为是羽毛,就这么个最简单基础的问题,都争论不休。怎么敢说完全或大部分破解了。
说得好听点,是百家争鸣状态。说得难听点,是各说各话、各自解读的混乱状态。
离完全正确的定论,还有好几千公里的距离。
康熙字典将近5万个汉字,现在我们常用的才多少?时间长了许多专有名词不用了不是很正常嘛。甲骨文里看不懂的大多数也是这类表示地名部落名的专有名词。
哪些还没有破译 或者存在重大争议

贴点看看吧  我很感兴趣
没破译的大多数是孤僻的人名,有些很可能只在历史上出现过就那么一次。
所以有时候对埃及和楔形文字等的破译非常迷惑,像商博良对古埃及的破译,先从名字入手的,问题是,比如象形文字马克思三个字,对应拼音文字来说当然是表音的,可这仅仅是知道了三个字的的读音,字义是啥就靠其他的旁证了,和表音木关系。不懂文字学,国内对这个好像也是不太重视。
ertert 发表于 2015-12-4 14:50
对于字母E所对应的古埃及文字的符号,商博良说是芦苇,其他有西方学者认为是羽毛,就这么个最简单基础的问 ...
新的见解之一—来自体制内的黄奇逸的反驳
  
黄奇逸教授执教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是徐中舒先生的研究生,门派正宗。
黄氏在参与编纂《甲骨文字典》的过程中,就发现了甲骨文研究旧体系的种种矛盾,按照黄先生的说法,就是强硬的约定,混乱、困惑。
他在《商周研究之批判——中国古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一书中,举出了四十多个甲骨单字,分别给予了剖析,最后指出:就是这四十多个字,已足以说明甲骨学旧体系的约定与虚假、空浮的破败事实了!在此我们要告诫学者的是,不要因为另外的甲骨文单字暂时逃脱了反驳与批评,那些文字的考释与字义就是可以接受下来的,这才是刚刚开始。另外,若真正熟习甲骨文与旧体系的学者,一定会知道,我们对这四十多个甲骨单字的讨论,已是根基性的与毁灭性的,有许多字只需一个字的毁灭,就是整个旧体系的毁灭!何况十多个字呢?
黄先生列举了旧体系在文字考释中经常甚至故意犯下的错误。
比如生拉硬拽。旧体系中有不少单字,被隶定为很多的字,只要读音相同或近似,就拿来用。试举一例。
包含“有”字的条目,在著录中超过了1000条,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字。以前很难读通,而只要通假为又、侑、尤、祐,就都可以读通了。很显然,黄先生不认为这个字该释读为“有”,他甚至认为,在甲骨文所处的文字发育阶段,甚至都不该出现假借。
再比如释读出一个字,用在其他文句中不通,就采取各种方法让它硬通。例如重新句读,用标点断句的方法,让整个意思看上去勉强通顺;或者完全靠自己臆想,硬把它读通;或者就说古人刻写时也有错讹。最后实在不行,就采取鸵鸟政策,置之不理。
(按:事实上,目前被置之不理的甲骨文单字至少在3000个以上,占到了甲骨文单字总量的60%左右,未能读通的条目也许就更多了。在已经认出的1000多个单字中,只有大约500至700字是被公认的,其余一半左右各家有各家的认识,这一家也经常反对那一家,而且都言之凿凿、有理有据。换一句话说,甲骨文实际上总体未能读通。当然,有些专有名词,比如人名、地名、特殊的器物名确实很难读通,它只属于甲骨文时期的特别约定,后来这些语词包括所指与能指都不用了。这些字,当然读不出来,也无需去硬读。但是,考虑到文化传承,考虑到那些特殊约定往往也是从原有体系中派生出来的,出现那么大量的不能释读的单字与条目,确实不正常。)
黄奇逸无疑是勇敢的,因为他几乎否定了师承,推翻了甲骨文的传统体系,这意味着他可能众叛亲离,可能失去很多体制内“成功”的机会。事实上,黄奇逸当上教授,也是近年的事。
--对比一下西方列强在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自所谓古埃及文字到所谓玛雅文字的破译历程,可以好好思考研讨的。
除非某个科学家对所有的甲骨文文字的考证、说明无懈可击,让绝大多数的同行心服口服,那才是“破解”。不然只能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都跟读短信一样简单,早就没甲骨文学 这一门学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