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转帖』呼伦贝尔纪行:风雨“中东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22:21:44
作者:好球人
〖文章来源 http://bbs.cqzg.cn 春秋中文网 3J3oxF〗
从北京乘火车去满洲里要三十个小时,沿途的风景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农田和村庄,令人乏味之极。车过锦州,心情有些激动,这还是我第一次进入东北。夜幕降临,车窗外大雨如注,辽西平原漆黑一片。遽然想起,当年也是这样的雨夜,廖耀湘兵团就是在此地糊里糊涂地被消灭的。这其中包括声名赫赫的新一军和新六军,“时不利兮骓不逝”也!
  
  二十一时至沈阳,黑暗中错过了皇姑屯车站,无缘一睹张作霖的葬身地。列车从“京奉铁路”转到“南满铁路”上,也不知引起“九一八”爆发的柳条湖路段在何处?黑夜确实能蒙蔽人们的眼睛。但围绕着这条铁路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却沉甸甸地涌上心头。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东北地区的铁路网有一个“T”字骨架,按现在的叫法:从大连到哈尔滨的南北干线叫“哈大线”,从哈尔滨向东至中俄边界的绥芬河叫“滨绥线”,向西至满洲里叫“滨洲线”。而这三条线以前有共同的名字,清朝时叫“东清铁路”,民国时叫“中东铁路”。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俄达成协议,“哈大线”约440英里部分由日本人控制,又称“南满铁路”,剩下的路段则是俄国的禁脔。
  
  实际上,一部中国满洲的近代史就是日俄两强的侵略史,“中东路”则是他们最重要的侵略工具。“中东路”诞生于1896年的《中俄密约》。当时李鸿章初败日本,视为奇耻大辱,又想玩弄“以夷制夷”――联俄以制日。岂知这俄国人能是好“联”的?从彼得大帝到现在的普京,谁能从他们身上占便宜?他们摸透了李鸿章的心理,将计就计,一方面拍着胸脯保证打日本包在他身上,一方面提出要打仗需要运兵,要运兵则需要铁路,不让修铁路就谈不上“联盟”。饶是李鸿章老谋深算,难免智者一失,在俄人的威逼利诱之下同意了。至此,俄国人完成了几代人的梦想,一是它的大西伯利亚铁路可以通过中国东北修到海参崴,节省了3700万卢布的造价,缩短了570英里的路程,二是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太平洋不冻港――大连。尽管铁路基本上是由俄国人出资,但通过它而对中国资源的掠夺,垄断运输而获得的巨大经济效益,却是不可估量了!近来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肯定之势,“卖国贼”的帽子摘得差不多了,但他引狼入室修“东清铁路”却是实实在在的“误国贼”行径,在后来的日子里,这条铁路给中国带来的苦难真是罄竹难书!
  
  1903年,“中东路”全线贯通。两年后,自1896年“三国还辽”就憋了一肚子鸟气的日本,终于按耐不住,与俄国大打出手,最终把对手赶到了松花江北。自此满洲成了日俄两国瓜分的势力范围,“中东路”也变成了一家一半。但由于在满洲一强不能独大,反而到给了中国地方政府夹缝生存的空间。于是,时势造出了张作霖这样的绿林英雄。张大帅尽管目不识丁,但却是个善于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的枭雄。他游纫于世界上最富侵略性两个民族之间,苦苦维持着中国在东北的可怜的主权。以至于在“五四”运动期间,他敢对着北京的军阀政客大言“我姓张的在东北可没丢过一寸中国的领土”,其言壮烈,却也是实情。可惜我们的“爱国大帅”还是低估了侵略者的凶残,他被炸身亡的直接原因也是因为铁路:由于日人控制的“南满铁路”和大连港对东北的经济形成了垄断,张大帅从吉林修了一条平行于“南满铁路”的铁路,又开发了营口和葫芦岛两个新港口,以便同日人竞争,因而极大激怒了日本。于是,日本军人决定让大帅的生命结束在铁路上。皇姑屯一声巨响,大帅一命呜呼,去掉了一个难缠的对手,无论是日本还是“共产沙俄”都松了一口气。军阀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其不乏爱国的壮士。以张作霖的才能,若不死,日本人未必能搞成“九一八”。可惜一切皆成历史。窗外依旧黑夜沉沉,列车行驶中发出的“咣珰”的响声,有助余之叹息。
  
  一觉醒来,列车已过哈尔滨,行在滨洲线上。铁路两旁尽是向日葵,黄灿灿的一片,极目而望,土地平旷,村庄稀少,景色大殊于关内。如此之地,难怪外人觊觎!过扎兰屯即入大兴安岭,山不高,林亦不密,但却是黑龙江西侧的唯一天然屏障。穿过一条三千余米的隧道进入山岭西麓,一路野花夹道,草色连天,呼伦贝尔已在眼前。
  
  从哈尔滨一路过来,当年应算是俄国的“领土”,因为在 “中东路”两侧的一定范围内,如车站附近若干米内,皆实行俄国法律,中国人是管不着的。在近代,新老俄国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更甚于日本。日本虽横行一时,但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而老沙皇生生抢了你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永世不还;新沙皇更不遗余力地输出“革命”,奉送的大礼物“斯大林体制”至今遗毒,成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大绊脚石。中国何尝负俄罗斯一丝一毫?竟遭如此之报!
  
  侵略者总是侵略者,无论它的包装是红的还是白的。当年“红沙皇”列宁宣布“废除与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后(其中包括俄国在中东路的特权),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就是“红色沙皇”们撕开革命面具的一次表演。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早在1924年,中国东北地方政府与苏联就“中东路”问题达成协议,允许苏联继承沙俄的特权,但同时必须接受中方的几个条件,其一就是不在满洲地区“输出革命”。可惜中国人忘记了,俄国人连导师列宁的许诺都是放屁,其他人的话又怎能当真?革命自然是一定要输出的。惹得张大帅1927年抄了北京的苏俄大使馆,绞了李大钊,导致中苏绝交。及张大帅死,张少帅接位,少帅的本事不如老爷子大,脾气却更大。1929年5月,少帅得知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举行“第三国际”秘密会议,商讨如何在中国组织城市暴动和罢工的问题,当即派兵查抄,在一个地下密室中抓住40余人,其中包括苏联的外交人员和中东路的高级职员,并缴获大量未烧完的文件。中方提出强烈抗议,而苏联置之不理。年轻气盛的张少帅决定驱逐苏联在东北的外交人员,并派兵接受“中东路”全线。于是在八月,战争爆发了。
  
  列车到达扎赉诺尔车站,这是一个草原上的煤矿小城,当年就是中苏交战最激烈的地方。2万余东北军驻守满洲里一线,守扎赉诺尔是韩光第旅,战斗非常惨烈,韩部的两个团长一个阵亡,一个重伤后自杀。整个战争的结局不难预测,双方的实力的差距很明显,东北军共损失一万余人,苏军伤亡未过千人,最终迫使中方交回了“中东路”。值得一题的是,苏军的总指挥是加伦将军,此君曾是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军事总顾问,他来打“北洋”可谓知己知彼。而当时中共的态度很值得树写一笔,彼时满洲省委的负责人是刘少奇,作为“共产国际中国支部”的中共,自然看透了“中东路事件”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政府的反苏阴谋”,并提出了“拥护苏联”或“武装拥护苏联”的口号。不过这口号提得太露骨,在全国舆论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解放以后党史工作者在研究“中东路”问题时也要说:如果口号不提“保卫苏联”而直接提出“保护工人利益”就策略了。由此可见,中共也不是天生就会搞“宣传”,吃了无数亏后方磨炼出来。
  
  “中东路事件”留下了不少后遗症,对于志大才疏的张少帅而言,由此认识到东北军实力同日俄军队有着巨大差距,不敢再轻言战事,这种心理在两年后的“九一八事变”使他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名声。还有一条后遗症直到今年初才解决――当年苏联借“中东路事件”占领了中国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黒瞎子岛。谈判今年才尘埃落定,岛屿一国一半。铁定是中国的地方,霸占了七十年就不能全退,俄国不愧是俄国啊!
  
  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满洲的局势一直扑朔迷离,人们对苏联的态度寄予厚望。令中国人失望的是,老谋深算的斯大林不但没有与日本展开对东北的争夺,反而将苏联拥有的“中东路”部分卖给日本人。对于中国人那几声可怜的抗议(我国拥有铁路的一部分股权),苏联自然置之不理,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让日本成为中国人愤怒的对象,以便可以坐山观虎斗。由此可见,斯大林的谋略远胜老沙皇们,近世可谓天下第一。1945年8月,苏联“痛打日本落水狗”,把日俄战争后在中国东北失去的统统拿了回来。由于“雅尔塔协定”已经规定了恢复苏联在东北的特权(主要是“中东路”和旅顺的租借),力不从心的国民政府也只能忍气吞声,身位“二战四大战胜国”的中国,在东北问题受辱于苏俄,甚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多矣!
  
  列车终于驶抵满洲里,我的“中东路之旅”走到了尽头。车站里有一所不起眼的房子,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写着“1949年毛泽东出访苏联途中曾在此休息”。当年毛泽东从这里出国境去苏联,拉了一车皮的礼物去给斯大林“祝寿”,换回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从此不再害怕“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内战了。
  
  在双方的谈判中,“中东路”又是个棘手的问题。但两党之间父子兄弟般的友谊终于让俄国人慷慨了一回,斯大林为了笼络新生的社会主义兄弟,决定放弃“中东路”和旅顺口。这也让毛泽东和中共在国内大大地提高了声望―――国民党要不回来的铁路,我们能要回来。1952年12月31日,“中东路”(当时叫中长铁路)在建成五十年后终于回到了中国人手里。
  
  公布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看上去互敬互利,只是有几条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没有公布。其中一条是在中苏同盟期间,中国的东北和新疆不得让第三国人进入,也就是说除了中国人,只有苏联人可以去;另一条是一旦有事,苏军对由中国东北通往大连的铁路拥有运输权。以上两条,不让满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矣!所幸斯大林同志死得早,赫鲁晓夫上台后废除了这几条条约,相比之下,“修正”的赫秃子倒是个好同志。但这也让中共真正明白:与俄国人打交道不吃亏是不行的,中苏交恶的种子在同盟时已经播种了。自视甚高的毛泽东耿耿于怀,但“斯大林老师”在世时还需忍耐,他一死自然要翻脸。翻脸的代价是几十年里相互陈兵百万于边界,真可谓“超越意识形态的仇恨”。
  
  站在满洲里车站的天桥上,脚下是满载着木材和石油的俄罗斯列车,数十条钢轨伸向远方,可以看见俄罗斯起伏的山峦。“人世几时伤往事,山形依旧枕‘铁流’”。往事虽不堪回首,如今已是“异代不同时”。俄罗斯人已不能掌握中国的“命脉”,而我们自己可以吗?一条铁路负载的是辛酸的历史,而历史的列车却永不能停歇,不知何处是终点。作者:好球人
〖文章来源 http://bbs.cqzg.cn 春秋中文网 3J3oxF〗
从北京乘火车去满洲里要三十个小时,沿途的风景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农田和村庄,令人乏味之极。车过锦州,心情有些激动,这还是我第一次进入东北。夜幕降临,车窗外大雨如注,辽西平原漆黑一片。遽然想起,当年也是这样的雨夜,廖耀湘兵团就是在此地糊里糊涂地被消灭的。这其中包括声名赫赫的新一军和新六军,“时不利兮骓不逝”也!
  
  二十一时至沈阳,黑暗中错过了皇姑屯车站,无缘一睹张作霖的葬身地。列车从“京奉铁路”转到“南满铁路”上,也不知引起“九一八”爆发的柳条湖路段在何处?黑夜确实能蒙蔽人们的眼睛。但围绕着这条铁路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却沉甸甸地涌上心头。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东北地区的铁路网有一个“T”字骨架,按现在的叫法:从大连到哈尔滨的南北干线叫“哈大线”,从哈尔滨向东至中俄边界的绥芬河叫“滨绥线”,向西至满洲里叫“滨洲线”。而这三条线以前有共同的名字,清朝时叫“东清铁路”,民国时叫“中东铁路”。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俄达成协议,“哈大线”约440英里部分由日本人控制,又称“南满铁路”,剩下的路段则是俄国的禁脔。
  
  实际上,一部中国满洲的近代史就是日俄两强的侵略史,“中东路”则是他们最重要的侵略工具。“中东路”诞生于1896年的《中俄密约》。当时李鸿章初败日本,视为奇耻大辱,又想玩弄“以夷制夷”――联俄以制日。岂知这俄国人能是好“联”的?从彼得大帝到现在的普京,谁能从他们身上占便宜?他们摸透了李鸿章的心理,将计就计,一方面拍着胸脯保证打日本包在他身上,一方面提出要打仗需要运兵,要运兵则需要铁路,不让修铁路就谈不上“联盟”。饶是李鸿章老谋深算,难免智者一失,在俄人的威逼利诱之下同意了。至此,俄国人完成了几代人的梦想,一是它的大西伯利亚铁路可以通过中国东北修到海参崴,节省了3700万卢布的造价,缩短了570英里的路程,二是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太平洋不冻港――大连。尽管铁路基本上是由俄国人出资,但通过它而对中国资源的掠夺,垄断运输而获得的巨大经济效益,却是不可估量了!近来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肯定之势,“卖国贼”的帽子摘得差不多了,但他引狼入室修“东清铁路”却是实实在在的“误国贼”行径,在后来的日子里,这条铁路给中国带来的苦难真是罄竹难书!
  
  1903年,“中东路”全线贯通。两年后,自1896年“三国还辽”就憋了一肚子鸟气的日本,终于按耐不住,与俄国大打出手,最终把对手赶到了松花江北。自此满洲成了日俄两国瓜分的势力范围,“中东路”也变成了一家一半。但由于在满洲一强不能独大,反而到给了中国地方政府夹缝生存的空间。于是,时势造出了张作霖这样的绿林英雄。张大帅尽管目不识丁,但却是个善于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的枭雄。他游纫于世界上最富侵略性两个民族之间,苦苦维持着中国在东北的可怜的主权。以至于在“五四”运动期间,他敢对着北京的军阀政客大言“我姓张的在东北可没丢过一寸中国的领土”,其言壮烈,却也是实情。可惜我们的“爱国大帅”还是低估了侵略者的凶残,他被炸身亡的直接原因也是因为铁路:由于日人控制的“南满铁路”和大连港对东北的经济形成了垄断,张大帅从吉林修了一条平行于“南满铁路”的铁路,又开发了营口和葫芦岛两个新港口,以便同日人竞争,因而极大激怒了日本。于是,日本军人决定让大帅的生命结束在铁路上。皇姑屯一声巨响,大帅一命呜呼,去掉了一个难缠的对手,无论是日本还是“共产沙俄”都松了一口气。军阀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其不乏爱国的壮士。以张作霖的才能,若不死,日本人未必能搞成“九一八”。可惜一切皆成历史。窗外依旧黑夜沉沉,列车行驶中发出的“咣珰”的响声,有助余之叹息。
  
  一觉醒来,列车已过哈尔滨,行在滨洲线上。铁路两旁尽是向日葵,黄灿灿的一片,极目而望,土地平旷,村庄稀少,景色大殊于关内。如此之地,难怪外人觊觎!过扎兰屯即入大兴安岭,山不高,林亦不密,但却是黑龙江西侧的唯一天然屏障。穿过一条三千余米的隧道进入山岭西麓,一路野花夹道,草色连天,呼伦贝尔已在眼前。
  
  从哈尔滨一路过来,当年应算是俄国的“领土”,因为在 “中东路”两侧的一定范围内,如车站附近若干米内,皆实行俄国法律,中国人是管不着的。在近代,新老俄国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更甚于日本。日本虽横行一时,但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而老沙皇生生抢了你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永世不还;新沙皇更不遗余力地输出“革命”,奉送的大礼物“斯大林体制”至今遗毒,成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大绊脚石。中国何尝负俄罗斯一丝一毫?竟遭如此之报!
  
  侵略者总是侵略者,无论它的包装是红的还是白的。当年“红沙皇”列宁宣布“废除与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后(其中包括俄国在中东路的特权),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就是“红色沙皇”们撕开革命面具的一次表演。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早在1924年,中国东北地方政府与苏联就“中东路”问题达成协议,允许苏联继承沙俄的特权,但同时必须接受中方的几个条件,其一就是不在满洲地区“输出革命”。可惜中国人忘记了,俄国人连导师列宁的许诺都是放屁,其他人的话又怎能当真?革命自然是一定要输出的。惹得张大帅1927年抄了北京的苏俄大使馆,绞了李大钊,导致中苏绝交。及张大帅死,张少帅接位,少帅的本事不如老爷子大,脾气却更大。1929年5月,少帅得知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举行“第三国际”秘密会议,商讨如何在中国组织城市暴动和罢工的问题,当即派兵查抄,在一个地下密室中抓住40余人,其中包括苏联的外交人员和中东路的高级职员,并缴获大量未烧完的文件。中方提出强烈抗议,而苏联置之不理。年轻气盛的张少帅决定驱逐苏联在东北的外交人员,并派兵接受“中东路”全线。于是在八月,战争爆发了。
  
  列车到达扎赉诺尔车站,这是一个草原上的煤矿小城,当年就是中苏交战最激烈的地方。2万余东北军驻守满洲里一线,守扎赉诺尔是韩光第旅,战斗非常惨烈,韩部的两个团长一个阵亡,一个重伤后自杀。整个战争的结局不难预测,双方的实力的差距很明显,东北军共损失一万余人,苏军伤亡未过千人,最终迫使中方交回了“中东路”。值得一题的是,苏军的总指挥是加伦将军,此君曾是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军事总顾问,他来打“北洋”可谓知己知彼。而当时中共的态度很值得树写一笔,彼时满洲省委的负责人是刘少奇,作为“共产国际中国支部”的中共,自然看透了“中东路事件”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政府的反苏阴谋”,并提出了“拥护苏联”或“武装拥护苏联”的口号。不过这口号提得太露骨,在全国舆论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解放以后党史工作者在研究“中东路”问题时也要说:如果口号不提“保卫苏联”而直接提出“保护工人利益”就策略了。由此可见,中共也不是天生就会搞“宣传”,吃了无数亏后方磨炼出来。
  
  “中东路事件”留下了不少后遗症,对于志大才疏的张少帅而言,由此认识到东北军实力同日俄军队有着巨大差距,不敢再轻言战事,这种心理在两年后的“九一八事变”使他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名声。还有一条后遗症直到今年初才解决――当年苏联借“中东路事件”占领了中国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黒瞎子岛。谈判今年才尘埃落定,岛屿一国一半。铁定是中国的地方,霸占了七十年就不能全退,俄国不愧是俄国啊!
  
  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满洲的局势一直扑朔迷离,人们对苏联的态度寄予厚望。令中国人失望的是,老谋深算的斯大林不但没有与日本展开对东北的争夺,反而将苏联拥有的“中东路”部分卖给日本人。对于中国人那几声可怜的抗议(我国拥有铁路的一部分股权),苏联自然置之不理,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让日本成为中国人愤怒的对象,以便可以坐山观虎斗。由此可见,斯大林的谋略远胜老沙皇们,近世可谓天下第一。1945年8月,苏联“痛打日本落水狗”,把日俄战争后在中国东北失去的统统拿了回来。由于“雅尔塔协定”已经规定了恢复苏联在东北的特权(主要是“中东路”和旅顺的租借),力不从心的国民政府也只能忍气吞声,身位“二战四大战胜国”的中国,在东北问题受辱于苏俄,甚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多矣!
  
  列车终于驶抵满洲里,我的“中东路之旅”走到了尽头。车站里有一所不起眼的房子,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写着“1949年毛泽东出访苏联途中曾在此休息”。当年毛泽东从这里出国境去苏联,拉了一车皮的礼物去给斯大林“祝寿”,换回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从此不再害怕“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内战了。
  
  在双方的谈判中,“中东路”又是个棘手的问题。但两党之间父子兄弟般的友谊终于让俄国人慷慨了一回,斯大林为了笼络新生的社会主义兄弟,决定放弃“中东路”和旅顺口。这也让毛泽东和中共在国内大大地提高了声望―――国民党要不回来的铁路,我们能要回来。1952年12月31日,“中东路”(当时叫中长铁路)在建成五十年后终于回到了中国人手里。
  
  公布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看上去互敬互利,只是有几条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没有公布。其中一条是在中苏同盟期间,中国的东北和新疆不得让第三国人进入,也就是说除了中国人,只有苏联人可以去;另一条是一旦有事,苏军对由中国东北通往大连的铁路拥有运输权。以上两条,不让满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矣!所幸斯大林同志死得早,赫鲁晓夫上台后废除了这几条条约,相比之下,“修正”的赫秃子倒是个好同志。但这也让中共真正明白:与俄国人打交道不吃亏是不行的,中苏交恶的种子在同盟时已经播种了。自视甚高的毛泽东耿耿于怀,但“斯大林老师”在世时还需忍耐,他一死自然要翻脸。翻脸的代价是几十年里相互陈兵百万于边界,真可谓“超越意识形态的仇恨”。
  
  站在满洲里车站的天桥上,脚下是满载着木材和石油的俄罗斯列车,数十条钢轨伸向远方,可以看见俄罗斯起伏的山峦。“人世几时伤往事,山形依旧枕‘铁流’”。往事虽不堪回首,如今已是“异代不同时”。俄罗斯人已不能掌握中国的“命脉”,而我们自己可以吗?一条铁路负载的是辛酸的历史,而历史的列车却永不能停歇,不知何处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