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儒学的本来面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02:58
明永昌
中国早点

明永昌

不说不明

wcming@sph.com.sg

  最近,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在本报发表了一系列探讨中国教育问题的文章,文中批评中国当前的教育体系缺乏独立性,权力倾向于控制知识,知识界也依附政治权力或经济利益,没有强烈意识要“为了知识而创造知识”。在呼吁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郑教授指上世纪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建立的政权对知识界没有过多的干预,给中国造就了新的教育哲学,反而是1949年以后,政治回归集权,“教育界的一切又变回去了”,教育体系只是政治行政系统的一个延伸。但是他认为中国当前的教育哲学,性质和内容与儒家无异,又指儒家教育哲学缺少独立性和进步观念。

  他在文章中指出,儒家在中国历代主要希望依靠君王来改造世界,导致对权力的过度依赖;当现实社会的发展不能吻合儒家的理想时,士大夫阶层更多的是积极干预和阻碍社会变迁。这不但导致中国的科学知识往往出现退化的现象,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独立于王权的自治群体也难以形成。到了清末之后,“传统上王权主导的儒家”不再是主导性教育哲学,向西方学习成为风潮,政治和知识之间的边界才开始产生。这一番言论在本地儒学界引起关注。

  新加坡南洋孔教会上周末举办公开讲座,分别请来了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严寿澂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王昌伟教授,主讲儒家情怀与儒者风范。主办方不讳言指出,举办这场讲座是要回应郑教授对儒学的曲解和误读。自五四以来,人们对儒学的理解存在着很多误区,如何正确地认识儒家的精神实质,是举办这次讲座的主要目的。

  两位教授都认为,中国当前的教育体系缺乏独立性与儒家无关。用王教授的话说,就是“自己犯错就去怪老祖宗,说是老祖宗造成今天的问题。”严教授则进一步指出,权力控制知识在中国实际上是一个新问题,教育在中国古代很大程度上是靠民间力量来支撑。国家垄断教育资源、知识为权力服务等中国现代教育的许多特点,其实是参照苏联模式,不应该与儒家的教育哲学联系。

  至于对儒家知识分子依附王权的评价,王教授则根据史书对几位古代儒者的事迹记载,说明儒者关心政治,参与社会改革,但是不依附政权,甚至在维护道统的过程中,必要时必须能够与政权抗争,才是真正的儒者风范。目前对儒学的误解往往是因为人们想当然地把一些并非真正儒家的概念误指为儒家,去讲他“心郑教授对儒学的看法,其实是现代人对儒学持有的普遍印象。许多人认为,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全面控制了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也益于皇权专制的稳固。但一些真正究心于儒学的人想试图证明,儒家思想其实提倡和而不同、有容乃大。中国古代社会思想自由,皇权不随便干预民间的各种信仰。
  中国在民国初期经历过短暂的尊孔运动,尊孔派在各地发起组织孔教会,并且向北洋政府上书,要求定孔教为国教。五四运动的反孔被视为是对民初尊孔的直接回应。到了文化大革命,孔子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批判,连小孩老人都成了批孔的健将。

  近年来,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国学热”,中国官方在全国各地举办祭孔活动、在国家博物馆竖立孔子雕像、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展现“孔子弟子三千”的意境、以及在世界各地设立以孔子冠名的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机构等。

  这些举措被视为是中国官方对孔子的重新认可,但与此同时,绝大部分在现代教育体系下成长的中国人,对于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依然惘然无知或充满误解。要消除五四以来人们对儒家的曲解和误读,还原儒学的本来面目,看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目中想讲的事情”,却不是儒学的本来面目。
http://www.zaobao.com/zg/zg120828_006_1.shtml明永昌
中国早点

明永昌

不说不明

wcming@sph.com.sg

  最近,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在本报发表了一系列探讨中国教育问题的文章,文中批评中国当前的教育体系缺乏独立性,权力倾向于控制知识,知识界也依附政治权力或经济利益,没有强烈意识要“为了知识而创造知识”。在呼吁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郑教授指上世纪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建立的政权对知识界没有过多的干预,给中国造就了新的教育哲学,反而是1949年以后,政治回归集权,“教育界的一切又变回去了”,教育体系只是政治行政系统的一个延伸。但是他认为中国当前的教育哲学,性质和内容与儒家无异,又指儒家教育哲学缺少独立性和进步观念。

  他在文章中指出,儒家在中国历代主要希望依靠君王来改造世界,导致对权力的过度依赖;当现实社会的发展不能吻合儒家的理想时,士大夫阶层更多的是积极干预和阻碍社会变迁。这不但导致中国的科学知识往往出现退化的现象,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独立于王权的自治群体也难以形成。到了清末之后,“传统上王权主导的儒家”不再是主导性教育哲学,向西方学习成为风潮,政治和知识之间的边界才开始产生。这一番言论在本地儒学界引起关注。

  新加坡南洋孔教会上周末举办公开讲座,分别请来了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严寿澂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王昌伟教授,主讲儒家情怀与儒者风范。主办方不讳言指出,举办这场讲座是要回应郑教授对儒学的曲解和误读。自五四以来,人们对儒学的理解存在着很多误区,如何正确地认识儒家的精神实质,是举办这次讲座的主要目的。

  两位教授都认为,中国当前的教育体系缺乏独立性与儒家无关。用王教授的话说,就是“自己犯错就去怪老祖宗,说是老祖宗造成今天的问题。”严教授则进一步指出,权力控制知识在中国实际上是一个新问题,教育在中国古代很大程度上是靠民间力量来支撑。国家垄断教育资源、知识为权力服务等中国现代教育的许多特点,其实是参照苏联模式,不应该与儒家的教育哲学联系。

  至于对儒家知识分子依附王权的评价,王教授则根据史书对几位古代儒者的事迹记载,说明儒者关心政治,参与社会改革,但是不依附政权,甚至在维护道统的过程中,必要时必须能够与政权抗争,才是真正的儒者风范。目前对儒学的误解往往是因为人们想当然地把一些并非真正儒家的概念误指为儒家,去讲他“心郑教授对儒学的看法,其实是现代人对儒学持有的普遍印象。许多人认为,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全面控制了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也益于皇权专制的稳固。但一些真正究心于儒学的人想试图证明,儒家思想其实提倡和而不同、有容乃大。中国古代社会思想自由,皇权不随便干预民间的各种信仰。
  中国在民国初期经历过短暂的尊孔运动,尊孔派在各地发起组织孔教会,并且向北洋政府上书,要求定孔教为国教。五四运动的反孔被视为是对民初尊孔的直接回应。到了文化大革命,孔子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批判,连小孩老人都成了批孔的健将。

  近年来,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国学热”,中国官方在全国各地举办祭孔活动、在国家博物馆竖立孔子雕像、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展现“孔子弟子三千”的意境、以及在世界各地设立以孔子冠名的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机构等。

  这些举措被视为是中国官方对孔子的重新认可,但与此同时,绝大部分在现代教育体系下成长的中国人,对于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依然惘然无知或充满误解。要消除五四以来人们对儒家的曲解和误读,还原儒学的本来面目,看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目中想讲的事情”,却不是儒学的本来面目。
http://www.zaobao.com/zg/zg120828_006_1.shtml
嗯,闻一多一定是饿死的
驴唇与马嘴的亲密接触
其实,鼓励民众自由拥枪推翻恶政轰死恶人才是圣人之学的精髓!
革了那么些年的命,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