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车辆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44:27
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 ... b00111f79&p1=15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学术文章 >> 院前急救车辆管理

院前急救车辆管理

作者:张文虎 发布时间:2003/11/19 20:05:15 来源:中意合作能力建设项目培训教材汇编

摘要 急救车辆是院前急救三要素之一。车管科的主要职能有急救车辆配备、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车辆更新和报废、车辆维修保养、技术人员和驾驶员的管理等。作者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院前急救车管工作的若干重要和关心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急救车辆是院前急救三要素之一,院前急救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车辆及有关人员的管理。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因此车辆管理的机制也有所不同,但其管理的内容应该是相同的:即车辆及其营运管理、驾驶员行车及安全管理以及车辆的维护保养管理等。做好院前急救车辆管理工作有助于促进院前急救质量的提高。

   一、车管工作的含义

  对车管工作含义确切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搞好车管工作。车管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车管工作是指以车辆(主要是急救车)为主的管理工作,包括急救车辆的添置、更新、报废,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车辆运行材料消耗指标的拟订,以及办理车辆牌照、行驶证及车辆年度检验工作等。广义的车管工作是指除上述工作外,还负责驾驶员管理工作,包括技术培训、安全行车宣传、教育、交通事故防范及处理。除外,设有车辆维修保养功能的急救中心,其车辆的维修保养及管理工作也是车管的主要工作。

   二、车管科的主要职能

   (—)车辆管理

  一个医疗机构如果缺失急救运输功能,就不成其为院前急救,因此,配备足够数量、性能优良和合适车型的急救车以及搞好车辆管理工作是急救中心(站)车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1、急救车辆的配备

   (1)急救车总数。车管部门在配置急救车辆时,应根据地区经济和财政情况确定急救车的配备数量。按1993年国家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编纂的《院前急救区域规划指导手册》指导意见,可按每5万~10万人口编配1辆急救车。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值班车为基础,按1辆值班车配3辆急救车的比例编配。

   (2)普通型、监护型值班车的配备。经济较发达地区、省会以上城市应按伤病员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进行分层救护。经济发达地区,还可配备专用急救车,如装有早产儿保温箱和遥控心电图,以及装有化学救援装备能进行化学救护的急救车等。为使突发重大灾害事故的救援有条不紊,省会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急救中心(站)应配备1辆急救指挥车,车上应装备精良、有灵敏的通讯设施及其他可供指挥用的设备和物品。

   2、急救车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急救车的技术档案主要包括车辆装备和技术性能记录、车辆运行技术记录和保养修理技术三个部分。

   (1)装备和技术性能记录。包括车辆装备、技术性能和规格等,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保养和修理时检查技术装备的凭据。

   (2)急救车运行技术记录。包括驾驶员姓名、急救车在运行中的各项技术状况和行驶途中故障及发生交通事故情况等,目的是核对急救车的使用质量。

   (3)急救车保养、修理技术记录。包括急救车历次保养和修理的情况,以及每次保养后各总成的技术革新状况。

   (4)各项原始技术记录,是急救车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健全技术档案,首先必须健全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要根据定额、保修、运行等技术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全面考虑,既要避免重复浪费,又要做到事事有人管,项项有记录。

   (二)车辆更新和报废

  救护车的更新报废工作是车管工作的主要工作,更新报废工作应循序或阶梯式进行,避免大起大落式的更新报废。因为这样可更有利于车辆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管理的要求,也可以减少更新时所需的投入。

   1、救护车性能要求

   (l)加速、制动性能良好 为了迅速、安全将病人送往医院,必然要求救护车具有良好的加速和制动性能。因为在狭窄和车流量较大的马路上行驶和超车,没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就会造成行驶困难,同样,制动性能较差有可能会发生行车事故。

   (2)避震、稳定性能良好 避震性能好可避免骨折病人因剧烈震动加重伤情和增加痛苦,也可减轻脑卒中(中风)病人因震动增加出血。稳定性能好的救护车可减轻或避免大多数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晕车或不适。

   (3)合适的车厢空间 普通型救护车无需太大,车厢内能放置担架、急救箱和坐3~4人即可。监护型救护车则需要与急救设备放置、与医疗急救相适应的空间。

   (4)密闭性能良好 良好的密闭性能可以保温、防雨和防尘,对于寒冷、多雨和路况较差的地区更为重要。

   (5)空调性能良好 盛夏时车厢内温度常达40°C以上,空调性能差或无,对病人尤其对高热、中暑病人不利。

   (6)符合废气排放标准 随着我国现代化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国家越来越重视汽车废气的排放问题。为此国家制定了车辆废气的排放标准,而某些汽车生产大国的有些车型的排放标准低于我国的现行标准,因此在购买进口车时要注意。

   (7)省油 可降低成本减少支出

   2、救护车更新与报废条件

  救护车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其报废、更新的条件除要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外,要有别于其他种类的车辆。1993年国家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共同编纂的《院前急救区域规划指导手册》中规定,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救护车,可办理报废、更新手续。

   (1)因各种原因造成车辆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

   (2)一次大修理费用为新车成本的50%以上的。

   (3)车型陈旧的进口或国产非定型车,无配件来源,技术状况低劣又不宜修复的。

   (4)排污量及噪声均超过国家标准,无法修复的。

   (5)油耗超过国家定型出厂标准,经修理仍不达标准的。

   (6)车辆使用已超过8年的。

   (三)人员管理

   1、专职管理人员的配备

  院前急救机构既是医疗单位,也是车辆单位。车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专业工作,有技术、懂政策的人才能胜任此工作。急救中心(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车辆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工程师、技师、技术检验员、安全技术员以及经济、统计类技术人员。

  为使车管工作能达到精简、高效车管科长、修理车间主任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救护车拥有量、分站设置较多以及修理任务较重的急救中心(站),安全(技术)员和技术检验员等应单独设置。

   2、驾驶员培训及行车安全管理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驾驶员与医师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培训工作应按院前急救的特点进行。

   (1)驾驶员应具有熟练的驾驶操作技能,反应敏捷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培训工作首先应围绕驾驶操作技术、发生车辆抛锚后排除故障的能力以及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方面进行。

   (2)为能使院前急救更有成效,驾驶员至少应经过心肺复苏、外伤抢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训练,这些培训应成为其上岗的必要条件。条件成熟时,驾驶员可培训成为急救技术员(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EMT)或急救医疗辅助人员(emergency medical paramedic,EMP),并成为医师的助手。

   (3)院前急救机构是突发重大灾害事件应急医疗救援的重要力量,在急救病人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解脱技术对及时、有效地抢救病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对驾驶员进行这方面技术的培训。

   (4)急救车的行车安全和医疗安全一样,都十分重要。为减少行车事故,驾驶员安全行车宣传、教育与培训,除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进行外,还应围绕院前急救的特点进行。急救车执行任务时往往与交通法规相悖,车上有病人时要扣好安全带,防止病人家属“客伤”等都是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于宗河,周继安,周剑萍,院前急救区域规划指导手册,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20-22。

思考题
1、急救车的技术档案主要包括哪三个部分?救护车性能要求有哪些?
2、急救车的更新与报废条件?
3、驾驶员培训主要内容?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急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 ... b00111f79&p1=15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学术文章 >> 院前急救车辆管理

院前急救车辆管理

作者:张文虎 发布时间:2003/11/19 20:05:15 来源:中意合作能力建设项目培训教材汇编

摘要 急救车辆是院前急救三要素之一。车管科的主要职能有急救车辆配备、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车辆更新和报废、车辆维修保养、技术人员和驾驶员的管理等。作者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院前急救车管工作的若干重要和关心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急救车辆是院前急救三要素之一,院前急救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车辆及有关人员的管理。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因此车辆管理的机制也有所不同,但其管理的内容应该是相同的:即车辆及其营运管理、驾驶员行车及安全管理以及车辆的维护保养管理等。做好院前急救车辆管理工作有助于促进院前急救质量的提高。

   一、车管工作的含义

  对车管工作含义确切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搞好车管工作。车管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车管工作是指以车辆(主要是急救车)为主的管理工作,包括急救车辆的添置、更新、报废,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车辆运行材料消耗指标的拟订,以及办理车辆牌照、行驶证及车辆年度检验工作等。广义的车管工作是指除上述工作外,还负责驾驶员管理工作,包括技术培训、安全行车宣传、教育、交通事故防范及处理。除外,设有车辆维修保养功能的急救中心,其车辆的维修保养及管理工作也是车管的主要工作。

   二、车管科的主要职能

   (—)车辆管理

  一个医疗机构如果缺失急救运输功能,就不成其为院前急救,因此,配备足够数量、性能优良和合适车型的急救车以及搞好车辆管理工作是急救中心(站)车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1、急救车辆的配备

   (1)急救车总数。车管部门在配置急救车辆时,应根据地区经济和财政情况确定急救车的配备数量。按1993年国家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编纂的《院前急救区域规划指导手册》指导意见,可按每5万~10万人口编配1辆急救车。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值班车为基础,按1辆值班车配3辆急救车的比例编配。

   (2)普通型、监护型值班车的配备。经济较发达地区、省会以上城市应按伤病员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进行分层救护。经济发达地区,还可配备专用急救车,如装有早产儿保温箱和遥控心电图,以及装有化学救援装备能进行化学救护的急救车等。为使突发重大灾害事故的救援有条不紊,省会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急救中心(站)应配备1辆急救指挥车,车上应装备精良、有灵敏的通讯设施及其他可供指挥用的设备和物品。

   2、急救车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急救车的技术档案主要包括车辆装备和技术性能记录、车辆运行技术记录和保养修理技术三个部分。

   (1)装备和技术性能记录。包括车辆装备、技术性能和规格等,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保养和修理时检查技术装备的凭据。

   (2)急救车运行技术记录。包括驾驶员姓名、急救车在运行中的各项技术状况和行驶途中故障及发生交通事故情况等,目的是核对急救车的使用质量。

   (3)急救车保养、修理技术记录。包括急救车历次保养和修理的情况,以及每次保养后各总成的技术革新状况。

   (4)各项原始技术记录,是急救车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健全技术档案,首先必须健全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要根据定额、保修、运行等技术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全面考虑,既要避免重复浪费,又要做到事事有人管,项项有记录。

   (二)车辆更新和报废

  救护车的更新报废工作是车管工作的主要工作,更新报废工作应循序或阶梯式进行,避免大起大落式的更新报废。因为这样可更有利于车辆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管理的要求,也可以减少更新时所需的投入。

   1、救护车性能要求

   (l)加速、制动性能良好 为了迅速、安全将病人送往医院,必然要求救护车具有良好的加速和制动性能。因为在狭窄和车流量较大的马路上行驶和超车,没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就会造成行驶困难,同样,制动性能较差有可能会发生行车事故。

   (2)避震、稳定性能良好 避震性能好可避免骨折病人因剧烈震动加重伤情和增加痛苦,也可减轻脑卒中(中风)病人因震动增加出血。稳定性能好的救护车可减轻或避免大多数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晕车或不适。

   (3)合适的车厢空间 普通型救护车无需太大,车厢内能放置担架、急救箱和坐3~4人即可。监护型救护车则需要与急救设备放置、与医疗急救相适应的空间。

   (4)密闭性能良好 良好的密闭性能可以保温、防雨和防尘,对于寒冷、多雨和路况较差的地区更为重要。

   (5)空调性能良好 盛夏时车厢内温度常达40°C以上,空调性能差或无,对病人尤其对高热、中暑病人不利。

   (6)符合废气排放标准 随着我国现代化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国家越来越重视汽车废气的排放问题。为此国家制定了车辆废气的排放标准,而某些汽车生产大国的有些车型的排放标准低于我国的现行标准,因此在购买进口车时要注意。

   (7)省油 可降低成本减少支出

   2、救护车更新与报废条件

  救护车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其报废、更新的条件除要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外,要有别于其他种类的车辆。1993年国家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共同编纂的《院前急救区域规划指导手册》中规定,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救护车,可办理报废、更新手续。

   (1)因各种原因造成车辆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

   (2)一次大修理费用为新车成本的50%以上的。

   (3)车型陈旧的进口或国产非定型车,无配件来源,技术状况低劣又不宜修复的。

   (4)排污量及噪声均超过国家标准,无法修复的。

   (5)油耗超过国家定型出厂标准,经修理仍不达标准的。

   (6)车辆使用已超过8年的。

   (三)人员管理

   1、专职管理人员的配备

  院前急救机构既是医疗单位,也是车辆单位。车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专业工作,有技术、懂政策的人才能胜任此工作。急救中心(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车辆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工程师、技师、技术检验员、安全技术员以及经济、统计类技术人员。

  为使车管工作能达到精简、高效车管科长、修理车间主任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救护车拥有量、分站设置较多以及修理任务较重的急救中心(站),安全(技术)员和技术检验员等应单独设置。

   2、驾驶员培训及行车安全管理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驾驶员与医师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培训工作应按院前急救的特点进行。

   (1)驾驶员应具有熟练的驾驶操作技能,反应敏捷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培训工作首先应围绕驾驶操作技术、发生车辆抛锚后排除故障的能力以及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方面进行。

   (2)为能使院前急救更有成效,驾驶员至少应经过心肺复苏、外伤抢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训练,这些培训应成为其上岗的必要条件。条件成熟时,驾驶员可培训成为急救技术员(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EMT)或急救医疗辅助人员(emergency medical paramedic,EMP),并成为医师的助手。

   (3)院前急救机构是突发重大灾害事件应急医疗救援的重要力量,在急救病人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解脱技术对及时、有效地抢救病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对驾驶员进行这方面技术的培训。

   (4)急救车的行车安全和医疗安全一样,都十分重要。为减少行车事故,驾驶员安全行车宣传、教育与培训,除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进行外,还应围绕院前急救的特点进行。急救车执行任务时往往与交通法规相悖,车上有病人时要扣好安全带,防止病人家属“客伤”等都是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于宗河,周继安,周剑萍,院前急救区域规划指导手册,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20-22。

思考题
1、急救车的技术档案主要包括哪三个部分?救护车性能要求有哪些?
2、急救车的更新与报废条件?
3、驾驶员培训主要内容?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急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