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的前世今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5:44:53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1-3370/2012/11/17.htm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中医学杂志》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编号:12317878

院前急救的前世今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2年第11期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心跳和呼吸骤停,脑细胞在常温下对缺氧的耐受极限通常为4分钟,超过这个时间,脑组织将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4分钟便成为抢救重症患者的时间上限,被称为“黄金4分钟”。

    “急”是急救的要素之一,有时甚至分秒之差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也就是急救中心对出车、抵达时间苛刻规定的原因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院前急救可以说是整个急救业务的基础和保障。

    急救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院前急救目前有哪些模式,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又会对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追本溯源,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一探院前急救的前世今生。

    急救历史源远流长

    急救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急救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几乎与临床医学相伴相生。

    中医经典《内经》准确详细地描述过现代常见急症,如心绞痛、晕厥和猝死的临床表现,分别称之谓“卒心痛、暴厥、卒死”;《诸病源候论》则对多种急症进行过详尽叙述,对胸痹的描述涵盖了现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多种临床表现;我国在魏晋时代,就已经使用针刺人中穴位的方法对昏迷患者进行急救;在外伤的手术处理中,东汉时期(公元200年)就已经用“麻沸散”进行麻醉。从以上种种看来,中国从古代就有十分发达的急症治疗学,这是我国医学先辈对人类的贡献。

    现代急救医学始于西方。上世纪的世界大战以及因之而带来的大量伤亡,客观上推动了急救的发展,而后者也的确大大降低了战士的死亡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兵死亡率高达18%,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降至4. 5%。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交通等意外事故及心脑血管病的不断增多,各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发展急救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美国于1959年、前苏联于1960年、日本于1967年开始实施急救医疗。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法案,1976年完成了立法程序,形成了全国急救医疗网,配备有先进通讯联络设备的消防指挥中心接到呼叫后,立即按管辖区范围就近派车,并装备有直升机进行院前急救和途中救护,使反应时间大为缩短。

    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急救医学发展较慢。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大中城市开始建立急救站,但限于当时国家的财力和认识水平,急救站的规模小、设备简陋,实际上只能起到对伤员的转运作用。“文革”结束以后,具有真正意义的现代急救医学才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加强城市急诊工作”的文件;1982年3月卫生部召开了“建立城市急诊工作”的咨询会;1983年颁布“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方案”,规定了急诊科的任务、急诊医疗工作的方向、组织管理以及急诊工作的规章制度;1986年10月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1987年5月经中华医学会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至此,急诊医学在我国被正式承认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


    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以来,卫生部又明确规定,急诊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是医院必备的组成部分。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全国,县及县以上医院基本建立了急诊科,大中城市建立了独立或附属于医院的急救中心,至此,我国急救医学学科体系初见雏形。2002年成立了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行业协会的成立更是直接推动了院前急救的发展。

    院前急救的几种模式

    从广义来讲,急救医学包括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前者是急救的基础,后者是急救的延续。院前急救需要由医护人员和院外急救者组成的急救网络,做到及时、正确地处理伤病员。这能大大减少伤病员的痛苦,把垂危的伤病员抢救过来,把致残率降到最低限度,同时还能大大缩短治愈时间。

    当前国际上有两种主要院前急救服务模式,英、美模式和德、法模式。前者强调在现场紧急处理后尽快把伤病员安全转运到医院再进行有效治疗——“将患者带到医院”;而后者强调由医院抢救小组尽快到达现场,在现场对伤病员进行救治,然后再转运到医院继续治疗——“将医院带给现场患者”。

    以美国为例,其急救系统是以医助人员为基础的。救护车驻扎于基站中,这些基站分布于城市的医院和警察分局中。每个基站配有一辆救护车、一名医助人员和一名救护车司机,有时会补充一名实习生(医助人员或司机)。在接到急救呼叫以后,调度员最常做出的决定就是派出这些医助人员,救护车也只有为转运患者而配备的简单装备。

    美国院前急救系统包括一个利用直升飞机的医疗组,被称为“生命-飞行”任务。队伍由2名飞行员,1名急诊医生及1名护士组成。共有4个坐位及1个担架。直升机医疗组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周边医院(或Ⅱ,Ⅲ级创伤中心)向Ⅰ级创伤中心(接收严重伤病患者)的二次转运,及当患者有急诊搭桥或急诊血管成型术的适应症时向心脏中心的二次转运。初次现场任务主要是当一次事故涉及多个伤员或一个意外事件需要对医助人员进行的增援。初次现场任务和二次转运任务的比例分配中,大约90%为二次转运任务。

    法国院前急救主张就地稳定、紧急治疗。急救理念是把最好的急救医生送到现场。在第一现场先把伤员的病情稳定下来,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就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救护。然后向急救机构的值班调度人员汇报伤员诊断情况,由调度人员根据病情将患者分配到相关医院,即急救重在院前深入救治。

    法国科技人员2004年开发出一种移动式医疗急救通讯系统。这套系统能够不间断地传输正在运送途中的患者的医疗信息。有了这种技术,医务工作者就可以及时地了解患者的运送条件和病情变化情况。

    我国的院前急救最早也是以转运患者为主,现随着技术设备的日益精进及恶劣的交通状况等因素,渐有向德、法模式靠拢的趋势。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急救站从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均局限在初级急救的层次,救护车只是简单的运送患者的工具。随着车辆及设备的不断更新,人员队伍的日益壮大和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北京的院前急救医疗工作向现场抢救、监护运送为一体的现场急救转变,救护车日益成为“浓缩的医院急诊室”。经过奥运医疗急救的实践,坚定了北京将技术精湛的急救医生第一时间送到患者身边,实行转运、救治一体化的院前急救模式。

    信息化助力院前急救

    上文所提到的法国院前急救模式之所以能实现“把医院送到患者身旁”,与其开发使用的“移动式医疗急救通讯系统”密不可分。正是凭借这套系统可以不间断地传输正在运送途中的患者的医疗信息给医院的医生,后者才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运送条件和病情变化情况,并给予救治意见和指导。

    “移动式医疗急救通讯系统”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急救中心将移动式医疗急救通讯系统与GPRS系统联系在一起,经过安全化处理的ADSL又与救护车联系在一起,使急救中心能够不间断地收到救护车上安装的仪器设备记录下来的数据。急救中心因此可以随时观察患者在运送过程中的状态。

    患者一旦被接上救护车,传感器和电极便可以采集和记录有关生命状况的数据,并跟踪这些数据的变化,比如心电图、血压、氧饱合、呼吸状况和二氧化碳率曲线图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患者的既往病史记录、婚姻状况、发生事故的情形和救援过程等信息。同时,其他的数据和信息也同时记录进统一的病历,以实时的方式传输给急救中心的调度,使急救中心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运送条件。必要时,急救中心可以指挥救护车上的急救人员实施就地治疗。

    近年来,国内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还以北京为例,北京急救中心(下简称“120急救中心”)和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下简称“999急救中心”)都有成熟完备的调度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每辆救护车的动态并发送相关指令。在2011年7月,双方成立了联合调度平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救护车进行统一调度,这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无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年8月,999急救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联合举行了急救医疗信息化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合作协议,各单位将充分发挥各自行业优势,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纤网络、3G网络以及未来的4G网络等先进的通信信息技术,共同打造一个覆盖急救指挥中心、急救车辆、医护人员以及接诊医院的全方位立体化急救医疗信息协同平台系统。

    在《e医疗》对北京120急救中心的采访中,中心副主任范达透露,中心今年开发了用于院前的移动电子病历,目前正在进行软件的安装和配发。(相海泉)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1-3370/2012/11/17.ht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关注百拇 上传文件  推存给朋友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加入收藏


【相关文章】

溺水病人急救的护理体会
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体会
急救三宝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
徒手急救 穴位当道
重度心衰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产后出血的急救
生活急救——如何进行包扎止血/7个方法在家治过敏
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8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肺出血44例的急救护理
危重症新生儿转运急救实践训练的临床意义
急救时间冠心病急症自救六字诀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探讨
效率专家帮你战胜焦虑(笑看人生)
掌握急救常识,应对突发意外(1)
岔气后的急救方
急诊科急救设备管理使用问题与对策
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呼和浩特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健康过年锦囊 四种方法燃放鞭炮最易伤人(图)
车祸致严重多发性创伤的临床急救分析(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疗养院门诊院前急救的做法与体会
高血压急症急救法
食物药箱 急救有方
10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42例危重高空坠落伤急救护理体会
食管破裂患者的急救护理
妊娠合并癫痫的护理干预和急救处理体会
脑出血院前急救转运对预后的影响
疾病突发,急救“四个不”
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及家庭预防急救指导
让肌肤迅速水嫩的急救法(图)
社区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急诊急救
密闭性安全型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护理
5例砒霜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机动车驾驶员急救培训的质量控制初探
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1)
生活急救——手指手腕戳伤怎么办
生活急救——中暑怎么救治/老人跌倒莫急扶
探讨全科医疗理念在社区院前急救的意义
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救法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体会
急救护理程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急救与复苏系列(十三) 消化道出血应急处理
向急救天使致敬
5例上消化道在出血合并心衰患者的急救和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救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1-3370/2012/11/17.htm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中医学杂志》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编号:12317878

院前急救的前世今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2年第11期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心跳和呼吸骤停,脑细胞在常温下对缺氧的耐受极限通常为4分钟,超过这个时间,脑组织将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正是由于这个原因,4分钟便成为抢救重症患者的时间上限,被称为“黄金4分钟”。

    “急”是急救的要素之一,有时甚至分秒之差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也就是急救中心对出车、抵达时间苛刻规定的原因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院前急救可以说是整个急救业务的基础和保障。

    急救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院前急救目前有哪些模式,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又会对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追本溯源,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一探院前急救的前世今生。

    急救历史源远流长

    急救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急救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几乎与临床医学相伴相生。

    中医经典《内经》准确详细地描述过现代常见急症,如心绞痛、晕厥和猝死的临床表现,分别称之谓“卒心痛、暴厥、卒死”;《诸病源候论》则对多种急症进行过详尽叙述,对胸痹的描述涵盖了现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多种临床表现;我国在魏晋时代,就已经使用针刺人中穴位的方法对昏迷患者进行急救;在外伤的手术处理中,东汉时期(公元200年)就已经用“麻沸散”进行麻醉。从以上种种看来,中国从古代就有十分发达的急症治疗学,这是我国医学先辈对人类的贡献。

    现代急救医学始于西方。上世纪的世界大战以及因之而带来的大量伤亡,客观上推动了急救的发展,而后者也的确大大降低了战士的死亡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兵死亡率高达18%,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降至4. 5%。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交通等意外事故及心脑血管病的不断增多,各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发展急救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美国于1959年、前苏联于1960年、日本于1967年开始实施急救医疗。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法案,1976年完成了立法程序,形成了全国急救医疗网,配备有先进通讯联络设备的消防指挥中心接到呼叫后,立即按管辖区范围就近派车,并装备有直升机进行院前急救和途中救护,使反应时间大为缩短。

    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急救医学发展较慢。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大中城市开始建立急救站,但限于当时国家的财力和认识水平,急救站的规模小、设备简陋,实际上只能起到对伤员的转运作用。“文革”结束以后,具有真正意义的现代急救医学才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加强城市急诊工作”的文件;1982年3月卫生部召开了“建立城市急诊工作”的咨询会;1983年颁布“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方案”,规定了急诊科的任务、急诊医疗工作的方向、组织管理以及急诊工作的规章制度;1986年10月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1987年5月经中华医学会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至此,急诊医学在我国被正式承认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


    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以来,卫生部又明确规定,急诊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是医院必备的组成部分。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全国,县及县以上医院基本建立了急诊科,大中城市建立了独立或附属于医院的急救中心,至此,我国急救医学学科体系初见雏形。2002年成立了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行业协会的成立更是直接推动了院前急救的发展。

    院前急救的几种模式

    从广义来讲,急救医学包括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前者是急救的基础,后者是急救的延续。院前急救需要由医护人员和院外急救者组成的急救网络,做到及时、正确地处理伤病员。这能大大减少伤病员的痛苦,把垂危的伤病员抢救过来,把致残率降到最低限度,同时还能大大缩短治愈时间。

    当前国际上有两种主要院前急救服务模式,英、美模式和德、法模式。前者强调在现场紧急处理后尽快把伤病员安全转运到医院再进行有效治疗——“将患者带到医院”;而后者强调由医院抢救小组尽快到达现场,在现场对伤病员进行救治,然后再转运到医院继续治疗——“将医院带给现场患者”。

    以美国为例,其急救系统是以医助人员为基础的。救护车驻扎于基站中,这些基站分布于城市的医院和警察分局中。每个基站配有一辆救护车、一名医助人员和一名救护车司机,有时会补充一名实习生(医助人员或司机)。在接到急救呼叫以后,调度员最常做出的决定就是派出这些医助人员,救护车也只有为转运患者而配备的简单装备。

    美国院前急救系统包括一个利用直升飞机的医疗组,被称为“生命-飞行”任务。队伍由2名飞行员,1名急诊医生及1名护士组成。共有4个坐位及1个担架。直升机医疗组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周边医院(或Ⅱ,Ⅲ级创伤中心)向Ⅰ级创伤中心(接收严重伤病患者)的二次转运,及当患者有急诊搭桥或急诊血管成型术的适应症时向心脏中心的二次转运。初次现场任务主要是当一次事故涉及多个伤员或一个意外事件需要对医助人员进行的增援。初次现场任务和二次转运任务的比例分配中,大约90%为二次转运任务。

    法国院前急救主张就地稳定、紧急治疗。急救理念是把最好的急救医生送到现场。在第一现场先把伤员的病情稳定下来,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就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救护。然后向急救机构的值班调度人员汇报伤员诊断情况,由调度人员根据病情将患者分配到相关医院,即急救重在院前深入救治。

    法国科技人员2004年开发出一种移动式医疗急救通讯系统。这套系统能够不间断地传输正在运送途中的患者的医疗信息。有了这种技术,医务工作者就可以及时地了解患者的运送条件和病情变化情况。

    我国的院前急救最早也是以转运患者为主,现随着技术设备的日益精进及恶劣的交通状况等因素,渐有向德、法模式靠拢的趋势。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急救站从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均局限在初级急救的层次,救护车只是简单的运送患者的工具。随着车辆及设备的不断更新,人员队伍的日益壮大和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北京的院前急救医疗工作向现场抢救、监护运送为一体的现场急救转变,救护车日益成为“浓缩的医院急诊室”。经过奥运医疗急救的实践,坚定了北京将技术精湛的急救医生第一时间送到患者身边,实行转运、救治一体化的院前急救模式。

    信息化助力院前急救

    上文所提到的法国院前急救模式之所以能实现“把医院送到患者身旁”,与其开发使用的“移动式医疗急救通讯系统”密不可分。正是凭借这套系统可以不间断地传输正在运送途中的患者的医疗信息给医院的医生,后者才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运送条件和病情变化情况,并给予救治意见和指导。

    “移动式医疗急救通讯系统”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急救中心将移动式医疗急救通讯系统与GPRS系统联系在一起,经过安全化处理的ADSL又与救护车联系在一起,使急救中心能够不间断地收到救护车上安装的仪器设备记录下来的数据。急救中心因此可以随时观察患者在运送过程中的状态。

    患者一旦被接上救护车,传感器和电极便可以采集和记录有关生命状况的数据,并跟踪这些数据的变化,比如心电图、血压、氧饱合、呼吸状况和二氧化碳率曲线图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患者的既往病史记录、婚姻状况、发生事故的情形和救援过程等信息。同时,其他的数据和信息也同时记录进统一的病历,以实时的方式传输给急救中心的调度,使急救中心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运送条件。必要时,急救中心可以指挥救护车上的急救人员实施就地治疗。

    近年来,国内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还以北京为例,北京急救中心(下简称“120急救中心”)和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下简称“999急救中心”)都有成熟完备的调度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每辆救护车的动态并发送相关指令。在2011年7月,双方成立了联合调度平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救护车进行统一调度,这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无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年8月,999急救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联合举行了急救医疗信息化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合作协议,各单位将充分发挥各自行业优势,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纤网络、3G网络以及未来的4G网络等先进的通信信息技术,共同打造一个覆盖急救指挥中心、急救车辆、医护人员以及接诊医院的全方位立体化急救医疗信息协同平台系统。

    在《e医疗》对北京120急救中心的采访中,中心副主任范达透露,中心今年开发了用于院前的移动电子病历,目前正在进行软件的安装和配发。(相海泉)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1-3370/2012/11/17.ht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关注百拇 上传文件  推存给朋友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加入收藏


【相关文章】

溺水病人急救的护理体会
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体会
急救三宝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
徒手急救 穴位当道
重度心衰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产后出血的急救
生活急救——如何进行包扎止血/7个方法在家治过敏
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8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肺出血44例的急救护理
危重症新生儿转运急救实践训练的临床意义
急救时间冠心病急症自救六字诀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探讨
效率专家帮你战胜焦虑(笑看人生)
掌握急救常识,应对突发意外(1)
岔气后的急救方
急诊科急救设备管理使用问题与对策
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呼和浩特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健康过年锦囊 四种方法燃放鞭炮最易伤人(图)
车祸致严重多发性创伤的临床急救分析(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疗养院门诊院前急救的做法与体会
高血压急症急救法
食物药箱 急救有方
10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42例危重高空坠落伤急救护理体会
食管破裂患者的急救护理
妊娠合并癫痫的护理干预和急救处理体会
脑出血院前急救转运对预后的影响
疾病突发,急救“四个不”
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及家庭预防急救指导
让肌肤迅速水嫩的急救法(图)
社区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急诊急救
密闭性安全型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护理
5例砒霜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机动车驾驶员急救培训的质量控制初探
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1)
生活急救——手指手腕戳伤怎么办
生活急救——中暑怎么救治/老人跌倒莫急扶
探讨全科医疗理念在社区院前急救的意义
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救法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体会
急救护理程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急救与复苏系列(十三) 消化道出血应急处理
向急救天使致敬
5例上消化道在出血合并心衰患者的急救和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救与护理
  全民普及医学常识,从幼儿园开始安全教育,从小学开始简单抢救,必然极大地促进院前急救水平的猛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