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还没有纯国产火箭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19:58


最近看日剧下町火箭,原作是池井户润的小说,里面提到了一家日本企业着力研发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纯国产火箭。那么实际上h2系列和爱普西隆都含有多少比例美国技术?核心部分又有多少是美国的?实现大推力是日本自己办到的还是美国帮忙的?
-----------------------------
看到不少人在争论纯国产的定义和必要性,我说一下我发这个贴的出发点:原作2010年出版当时,即使日本人也认同日本是没有纯国产火箭的,当然这个概念和自主知识产权是有区别的,纯国产更强调自国产业门类齐全,应该是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更高追求,原作中甚至用了“悲愿”这个词来体现日本对纯国产火箭的憧憬。我只是好奇5年过去了,在现实世界日本航天人是否真正达成了这个愿望。
另外楼下有人开小号说我是愤青,说我被打脸…其实你对纯国产这个词的认识还不如初中生。

最近看日剧下町火箭,原作是池井户润的小说,里面提到了一家日本企业着力研发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纯国产火箭。那么实际上h2系列和爱普西隆都含有多少比例美国技术?核心部分又有多少是美国的?实现大推力是日本自己办到的还是美国帮忙的?
-----------------------------
看到不少人在争论纯国产的定义和必要性,我说一下我发这个贴的出发点:原作2010年出版当时,即使日本人也认同日本是没有纯国产火箭的,当然这个概念和自主知识产权是有区别的,纯国产更强调自国产业门类齐全,应该是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更高追求,原作中甚至用了“悲愿”这个词来体现日本对纯国产火箭的憧憬。我只是好奇5年过去了,在现实世界日本航天人是否真正达成了这个愿望。
另外楼下有人开小号说我是愤青,说我被打脸…其实你对纯国产这个词的认识还不如初中生。


那片子当剧情片看看就得了,通篇是办公室政治、商战和情爱。涉及到火箭技术的就一个液氢阀门,反过来复过去的说,不涉及其它领域,结果主角从发动机设计师跌落成阀门设计师,可见作者也不了解运载火箭,肚子里没有货,把要提升民族自信记录文学,硬生生的写成剧情片。
这样的片子收视率不错,正好反应了日本人急于证明自己没被美帝阉割的心态。
另外,里面主角在那个“帝国重工”的部长前证明人工比机器好的情节搬到国内,肯定被喷死,说情节于事实不服,说编剧导演把观众当白痴等等。

至于日本是否有纯国产火箭,是有的。
从70年代引进美帝的雷神-德尔塔火箭,整出N1、N2、H1火箭,在加上M3/4/5系列固体火箭,鬼子自己干出H2系列火箭是可能的,H2系列火箭用的LE-7系列发动机也没有明确消息说鬼子得到美帝的帮助。

高技术靠钱总能砸出来的,有没有该技术的唯一标准,就是在该项目上砸的钱够不够。

那片子当剧情片看看就得了,通篇是办公室政治、商战和情爱。涉及到火箭技术的就一个液氢阀门,反过来复过去的说,不涉及其它领域,结果主角从发动机设计师跌落成阀门设计师,可见作者也不了解运载火箭,肚子里没有货,把要提升民族自信记录文学,硬生生的写成剧情片。
这样的片子收视率不错,正好反应了日本人急于证明自己没被美帝阉割的心态。
另外,里面主角在那个“帝国重工”的部长前证明人工比机器好的情节搬到国内,肯定被喷死,说情节于事实不服,说编剧导演把观众当白痴等等。

至于日本是否有纯国产火箭,是有的。
从70年代引进美帝的雷神-德尔塔火箭,整出N1、N2、H1火箭,在加上M3/4/5系列固体火箭,鬼子自己干出H2系列火箭是可能的,H2系列火箭用的LE-7系列发动机也没有明确消息说鬼子得到美帝的帮助。

高技术靠钱总能砸出来的,有没有该技术的唯一标准,就是在该项目上砸的钱够不够。
这个问题本版很早就讨论过了。

早期的LE5、7基本就是美帝粑粑手把手教会的,零件方面也是缺哪个粑粑给哪个;所以鬼子常常在试验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搞速成发射,然而能力不行导致失败率高的一比。

从LE7A开始倭鬼为了追求名义上的“国产化”,大量与白皮企业在本地开合资公司,以满足“本地生产”的条件。这样搞出来的东西算不算“纯国产”,要看你的屁股是不是在日杂那边了。
液体从H2开始纯国产。
固体一直纯国产。
H-II全国产
H-IIA引进了部分生产设备
你咋不问神舟飞船是不是纯国产的
要严格的说起来,这个世界上有纯国产火箭的还真不多,毛子的联盟2.1A/B算一个,但是出了事儿后联盟飞船只能用和二毛子合作的联盟U射;欧洲那堆不用讨论;美国有很多电子元器件也不是国产,而且扯淡的是德尔塔4的上面级箱底是日本产,宇宙神5一级发动机是毛子的……
要严格的说起来,这个世界上有纯国产火箭的还真不多,毛子的联盟2.1A/B算一个,但是出了事儿后联盟飞船只能 ...
补充一个,中国目前所有的长征火箭箭载计算机CPU都是美国的,新一代干脆直接用了1553B总线
这年头谁追求纯国产谁脑残,要知道现在航天发射也是要到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否则光靠国家投入亏的要死要活。

东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9 16:19
补充一个,中国目前所有的长征火箭箭载计算机CPU都是美国的,新一代干脆直接用了1553B总线


再补充一点  你说的完全不符合事实 。  771所无奈的谢谢你。  生产芯片光刻机的中电科也要无奈的谢谢你
东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9 16:19
补充一个,中国目前所有的长征火箭箭载计算机CPU都是美国的,新一代干脆直接用了1553B总线


再补充一点  你说的完全不符合事实 。  771所无奈的谢谢你。  生产芯片光刻机的中电科也要无奈的谢谢你


银灰 发表于 2015-11-9 19:21
再补充一点  你说的完全不符合事实 。  771所无奈的谢谢你。  生产芯片光刻机的中电科也要无奈的谢谢你


笑话,国产光刻机又咋了,感情国产光刻机了以后,8086就变国产了?


银灰 发表于 2015-11-9 19:21
再补充一点  你说的完全不符合事实 。  771所无奈的谢谢你。  生产芯片光刻机的中电科也要无奈的谢谢你


笑话,国产光刻机又咋了,感情国产光刻机了以后,8086就变国产了?

东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9 20:53
笑话,国产光刻机又咋了,感情国产光刻机了以后,8086就变国产了?


我一猜你就拿这种江湖资料 来做嘘头   节选的不知出处的资料 也能当证据  你不觉得是心虚吗?

最起码 要有出处吧?   这类文章我看的多了  很多都是虚假的。

研制各种箭载星载计算机(图)  


www.xawb.com 2007-11-27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人类完成了首次登月任务。美国宇航员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2006年9月3日,欧洲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撞击月球。图为欧洲航天局公布的红外图像显示的是“智能1号”探测器击中月球时的情景(图像上方的白点)。

  昨天上午,我国公布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回的第一张月球照片,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拍下自己的月球照片。在西安微电子研究所(771所),人们骄傲地说,“是我们让‘嫦娥’活了起来,可以用‘眼’去‘看’,用‘芯’去‘听’”。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虽然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却是一个“冷美人”,因为“她”是由冷冰冰的各种元器件组成的金属器物。要让“嫦娥”活起来,能完成我国首次探月任务,“嫦娥一号”就得有“智慧”,能“思考”,这一切都要靠西安微电子研究所(771所)研制的各种箭载、星载计算机来实现,可以说,是西安人让“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活”了起来。



  对771所来讲,要为“嫦娥”探月任务提供两项重要保障:为长三甲火箭提供高可靠箭载计算机,确保能把“嫦娥一号”送上奔月旅程;为“嫦娥一号”装上大脑,给她智慧,让“嫦娥一号”活起来,去观测月球。以年轻的主任设计师赵向荣和唐雪寒为带头人的攻关小组,分别为长三甲之箭研制高可靠性的箭载计算机和“嫦娥”大脑———中央处理单元。

  33岁的赵向荣,是箭载计算机研制小组的主任设计师,也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他带着这支年轻的研制小组,开始了长三甲运载火箭“三冗余”箭载计算机的研制工程。“冗余”技术,是箭载计算机的核心技术,它通过利用多条通道,确保计算机在出现故障时迅速切换。为“嫦娥”探月研制的箭载计算机,首次采用了“三冗余”的设计。赵向荣带领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三冗余”箭载计算机的复杂设计,让计算机最大限度地消除单点故障,最终按时完成交付任务。

  771所承制的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TU),是“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数据管理分系统的核心,主要完成卫星平台数据管理以及部分控制任务。可以说,这台设备是“嫦娥”的大脑,也是嫦娥的“智慧”之源,有了它,“嫦娥一号”就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金属盒子,而是可以去“看”、去“听”、去“思考”的地球使者。

  中央处理单元的研制任务难度大、质量进度要求十分紧迫。主任设计师唐雪寒研究员身患疾病依然坚持工作,带领研制小组,在3年的研制周期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他们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的“无盲区设计”,大大增强了中央处理单元在空间辐射环境下的故障监测和自主恢复能力,更好地保障“嫦娥一号”在深空探测时的各项功能正常发挥。

 (记者李华)


  “天宫一号”顺利升空入轨,标志着中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了一大步。作为国家重要的集专用微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所,航天九院771所是此次任务重要的承研承制单位。在发射任务中,771所为“天宫一号”配套研制了箭载计算机、数管分系统中央处理单元、医监电源变换装置及24个品种、2000只高水平的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等配套产品。所参试的计算机、集成电路产品质量过硬、状态稳定,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作出了突出贡献。
                          冗余技术力争万无一失
    托举“天宫一号”成功飞向太空的是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2005年9月,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立项,凭借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中的优异表现,771所承担了改进型运载火箭箭载计算机、故障检测处理器和逃逸程序控制器等箭上设备的研制任务。与前期不同的是,改进型运载火箭对整箭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分配给各配套设备的可靠性指标相应提高。为此,771所对箭载计算机、故障检测处理器进行了全新设计。研制过程中,771所攻克了包括同步及信息交互技术、潜通路防护技术、故障诊断隔离及系统重构技术、冗余计算机系统热设计技术等诸多技术难题,经受住了严峻的挑战与考验。
                          冷备份系统确保安全可靠
    771所研制配套的核心设备中央处理单元是天宫一号电子系统的核心设备。为确保其高可靠性,771所在设计中采用了双机冷备份计算机系统,即当其中的一台出现故障时,另外一台计算机会自动加电,切换为工作状态,正常执行任务,使得设备可靠性有了数量级的提升。同时通过容错技术实现了自主检测、自主诊断和自主切换的排除故障功能,大大提升了故障工作、故障安全的能力。



东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9 20:53
笑话,国产光刻机又咋了,感情国产光刻机了以后,8086就变国产了?


我一猜你就拿这种江湖资料 来做嘘头   节选的不知出处的资料 也能当证据  你不觉得是心虚吗?

最起码 要有出处吧?   这类文章我看的多了  很多都是虚假的。

研制各种箭载星载计算机(图)  


www.xawb.com 2007-11-27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人类完成了首次登月任务。美国宇航员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2006年9月3日,欧洲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撞击月球。图为欧洲航天局公布的红外图像显示的是“智能1号”探测器击中月球时的情景(图像上方的白点)。

  昨天上午,我国公布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回的第一张月球照片,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拍下自己的月球照片。在西安微电子研究所(771所),人们骄傲地说,“是我们让‘嫦娥’活了起来,可以用‘眼’去‘看’,用‘芯’去‘听’”。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虽然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却是一个“冷美人”,因为“她”是由冷冰冰的各种元器件组成的金属器物。要让“嫦娥”活起来,能完成我国首次探月任务,“嫦娥一号”就得有“智慧”,能“思考”,这一切都要靠西安微电子研究所(771所)研制的各种箭载、星载计算机来实现,可以说,是西安人让“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活”了起来。



  对771所来讲,要为“嫦娥”探月任务提供两项重要保障:为长三甲火箭提供高可靠箭载计算机,确保能把“嫦娥一号”送上奔月旅程;为“嫦娥一号”装上大脑,给她智慧,让“嫦娥一号”活起来,去观测月球。以年轻的主任设计师赵向荣和唐雪寒为带头人的攻关小组,分别为长三甲之箭研制高可靠性的箭载计算机和“嫦娥”大脑———中央处理单元。

  33岁的赵向荣,是箭载计算机研制小组的主任设计师,也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他带着这支年轻的研制小组,开始了长三甲运载火箭“三冗余”箭载计算机的研制工程。“冗余”技术,是箭载计算机的核心技术,它通过利用多条通道,确保计算机在出现故障时迅速切换。为“嫦娥”探月研制的箭载计算机,首次采用了“三冗余”的设计。赵向荣带领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三冗余”箭载计算机的复杂设计,让计算机最大限度地消除单点故障,最终按时完成交付任务。

  771所承制的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TU),是“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数据管理分系统的核心,主要完成卫星平台数据管理以及部分控制任务。可以说,这台设备是“嫦娥”的大脑,也是嫦娥的“智慧”之源,有了它,“嫦娥一号”就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金属盒子,而是可以去“看”、去“听”、去“思考”的地球使者。

  中央处理单元的研制任务难度大、质量进度要求十分紧迫。主任设计师唐雪寒研究员身患疾病依然坚持工作,带领研制小组,在3年的研制周期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他们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的“无盲区设计”,大大增强了中央处理单元在空间辐射环境下的故障监测和自主恢复能力,更好地保障“嫦娥一号”在深空探测时的各项功能正常发挥。

 (记者李华)


  “天宫一号”顺利升空入轨,标志着中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了一大步。作为国家重要的集专用微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所,航天九院771所是此次任务重要的承研承制单位。在发射任务中,771所为“天宫一号”配套研制了箭载计算机、数管分系统中央处理单元、医监电源变换装置及24个品种、2000只高水平的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等配套产品。所参试的计算机、集成电路产品质量过硬、状态稳定,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作出了突出贡献。
                          冗余技术力争万无一失
    托举“天宫一号”成功飞向太空的是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2005年9月,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立项,凭借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中的优异表现,771所承担了改进型运载火箭箭载计算机、故障检测处理器和逃逸程序控制器等箭上设备的研制任务。与前期不同的是,改进型运载火箭对整箭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分配给各配套设备的可靠性指标相应提高。为此,771所对箭载计算机、故障检测处理器进行了全新设计。研制过程中,771所攻克了包括同步及信息交互技术、潜通路防护技术、故障诊断隔离及系统重构技术、冗余计算机系统热设计技术等诸多技术难题,经受住了严峻的挑战与考验。
                          冷备份系统确保安全可靠
    771所研制配套的核心设备中央处理单元是天宫一号电子系统的核心设备。为确保其高可靠性,771所在设计中采用了双机冷备份计算机系统,即当其中的一台出现故障时,另外一台计算机会自动加电,切换为工作状态,正常执行任务,使得设备可靠性有了数量级的提升。同时通过容错技术实现了自主检测、自主诊断和自主切换的排除故障功能,大大提升了故障工作、故障安全的能力。


771所为长征火箭100次飞行装上“智慧的大脑”
2007年06月03日08:34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陕西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翟卫平 记者 沈谦)6月1日零时08分,西

  昌卫星发射中心,一枚火箭直冲云霄,将“鑫诺三号”通信卫星准确

  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位于西安

  市的航天时代公司771所为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

  100次飞行装上了“智慧的大脑”。



  航天时代公司771所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配套研制了三模

  冗余箭载计算机和地面设备,这好比是给运载火箭装上了“聪慧的大

  脑”,771所研制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产品为“长

  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构筑了灵敏的神经控制细胞,为火箭的成功飞行

  做出了贡献。

  早在1970年4月24日,当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

  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时,为了下一步把1800千克重的返回式卫

  星送入百公里高的椭圆轨道,在研制远程运载火箭的基础上,长征二

  号(代号CZ-2)也紧锣密鼓地开始研制起来。在总体设计方案中,

  对火箭控制系统提出采用全惯性平台计算机方案。这个艰巨而光荣的

  任务,自然落在了研制火箭控制计算机的中科院156工程处(771所的

  前身)肩上,从此,771所就和长征系列火箭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5年11月26日,从长征二号火箭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取

  得成功开始,使运载火箭的制导系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也标志

  着771所微电子和微计算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除箭载计算机外,

  制导程序、脉冲信号变换器和程序角比较装置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

  时771所研制生产的大量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也运用在火

  箭各系统中。

  1990年7月16日,我国新一代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771所新

  型箭载计算机的制导下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771所研制的23台套计算机和数千只集成电路

  产品保证了长征二号F捆绑式运载火箭发射神舟飞船第一次太空之旅

  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12日,771所箭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产品成功制导长

  征二号F捆绑式运载火箭发射神舟六号飞入太空,对火箭点火起飞、

  飞船准确入轨进行了全过程的飞行控制。

  2006年9月13日,771所箭载计算机成功制导长征三号甲发射中星

  二十二号A卫星进入太空。这是771所首次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配套

  研制的新的三模冗余箭载计算机。

  771所在研制空间专用计算机的同时,还先后研制生产了大量的

  国防急需的集成电路产品。如今,771所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已形成了半导体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空间计算机、特种计算机

  以及电源五大产业优势互补、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10年前的旧闻


771所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辖属的重点研究所,始建于1965年10月,又称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骊山微电子公司,是全国唯一的集专用微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所,是全球IT百强“中兴通讯”的创办单位。  45年来,771所肩负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和发展民族微电子产业的历史重任,创造了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发展史上一个个辉煌的业绩,圆满完成了以载人航天工程,嫦娥一号、二号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大批国家级重点研制及发射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崛起与腾飞、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期间,771所确定了“坚持三个专业结合不动摇,坚持走国产化道路不动摇,坚持技术创新路子不动摇”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资源整合和产业扩张为重点,以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并规划出“把小而全的专业建成大而强的产业,把人口大所建成经济强所”的宏图,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国际一流电子技术强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771所充分发挥三大专业基础能力和资源优势,打造形成了计算机、特种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电源、印制板等六大主体产业齐头并进、军民融合的最具产业规模和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实现了电路促进整机,整机带动电路的良性循环。其中计算机产业形成了以专用计算机生产、地面计算机生产、计算机研发及软件技术开发为主、以电源产业为配套的完整产业体系;混合集成电路拥有LTCC生产线、功率集成生产线、MCM生产线等基本研制生产平台,产品覆盖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电子、核工业等领域,配套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集研发设计、芯片制造、后工艺芯片封装和检测筛选的完整产业链,为打造计算机与微电子设计制造中心,建设国际一流航天大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种计算机制造中心
  771所在坚持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和探索的同时,通过集智攻关,成功突破了高可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与封装技术,高可靠混合电路设计、多层陶瓷基板设计与制造技术、模块测试及组装技术,高可信计算机体系结构及总线技术、面向识别与定位的高速信号处理技术、高性能微处理器设计与应用技术、基于SoC/SiP的系统集成设计技术、计算机抗恶劣环境与工程实现技术、星载高速数据传输管理和大容量存储技术、嵌入式软件研发与评测等技术,在三个专业及其结合方面取得了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
  在集成电路方面,771所依托自身雄厚的集成电路设计力量和国内最高水平的航天星用集成电路生产线,完成十多类航天星用0.35umCMOS/SOI集成电路生产技术平台攻关并投入使用,开发与应用芯片立体叠层等先进封装技术。包括0.35um CMOS集成电路工艺技术,0.35umCMOS/SOI星用集成电路工艺技术,0.5um BiCMOS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等,可解决星用处理器、星用4MSRAM、百万门级星用ASIC和A/D、D/A等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自主可控的加工问题。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具有90nm、0.13um集成电路的设计能力。研制出以SPARC体系的CPU及其测控SOC系统集成芯片、自主指令体系的5核DSP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3.2G MAC的高速解算芯片、10Mbps 1553B总线控制器、4Mbit SRAM、百万门级星用ASIC等为代表的国产化星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在混合集成电路及系统微组装领域,在厚膜多层布线基板、LTCC多层基板、三维高密度组装和功率混合集成等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通过在三维MCM一体化组装、封装技术、阵列光电耦合器组装工艺、光控功率电子开关技术等方面自主创新,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完成了以C32 SiP计算机、1M—10Mbps的1553总线、1000W/in3高功率密度电机驱动模块、星用DC/DC电源等为代表的国产化、微型系统集成模块产品的攻关和推广应用,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在DC/DC电源变换器设计、组装工艺方面取得了突破,形成了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兼容的系列产品。
  在计算机及其设备领域,771所从系统应用需求出发,采用软硬件综合设计、单片集成设计、小型化、一体化设计技术,进行系统集成研究。开发出涵盖x86、MIPS、SPARC、PowerPC、ARM、Ti、ADI等多种指令集的实时容错体系结构控制与处理的嵌入式计算机产品、地面计算机测发控系统、电子系统计算机测试仿真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和多种基础应用软件。规划定义并开发了新型星用SPARC体系的处理器、高速1553B总线控制器系列产品以及多通道串行控制器、多总线控制器、SRAM等国产化核心器件。这些产品和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很多产品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有效降低了对国外元器件的依存度,对打破国外封锁禁运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重大战略的引领和推动下,771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实现总产值667984万元,是“十五”的3.26倍;实现总收入541078万元,是“十五”的3.75倍;实现利润64926万元,是“十五”的8倍。资产规模从“十五”末期的1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5亿元,增长了2.3倍;军民品占收入构成的比例由过去的9:1优化为2010年的6:4,技术创新获得国防科技成果15项,共申请专利61项,授权29项。
  新的征程赋予新的使命,新的机遇追求新的辉煌。
  在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和“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新形势下,771所将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亦军亦民,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国产化工作,加强整机与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与混合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三个结合,为成为中国最强的系统集成商、中国最好品质的芯片供应商、中国最高水平的封装产品供应商!

集成电路, 项目, 天宫一号, 中国航天, 探月工程

10年前的旧闻


771所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辖属的重点研究所,始建于1965年10月,又称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骊山微电子公司,是全国唯一的集专用微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所,是全球IT百强“中兴通讯”的创办单位。  45年来,771所肩负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和发展民族微电子产业的历史重任,创造了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发展史上一个个辉煌的业绩,圆满完成了以载人航天工程,嫦娥一号、二号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大批国家级重点研制及发射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崛起与腾飞、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期间,771所确定了“坚持三个专业结合不动摇,坚持走国产化道路不动摇,坚持技术创新路子不动摇”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资源整合和产业扩张为重点,以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并规划出“把小而全的专业建成大而强的产业,把人口大所建成经济强所”的宏图,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国际一流电子技术强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771所充分发挥三大专业基础能力和资源优势,打造形成了计算机、特种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电源、印制板等六大主体产业齐头并进、军民融合的最具产业规模和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实现了电路促进整机,整机带动电路的良性循环。其中计算机产业形成了以专用计算机生产、地面计算机生产、计算机研发及软件技术开发为主、以电源产业为配套的完整产业体系;混合集成电路拥有LTCC生产线、功率集成生产线、MCM生产线等基本研制生产平台,产品覆盖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电子、核工业等领域,配套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集研发设计、芯片制造、后工艺芯片封装和检测筛选的完整产业链,为打造计算机与微电子设计制造中心,建设国际一流航天大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种计算机制造中心
  771所在坚持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和探索的同时,通过集智攻关,成功突破了高可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与封装技术,高可靠混合电路设计、多层陶瓷基板设计与制造技术、模块测试及组装技术,高可信计算机体系结构及总线技术、面向识别与定位的高速信号处理技术、高性能微处理器设计与应用技术、基于SoC/SiP的系统集成设计技术、计算机抗恶劣环境与工程实现技术、星载高速数据传输管理和大容量存储技术、嵌入式软件研发与评测等技术,在三个专业及其结合方面取得了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
  在集成电路方面,771所依托自身雄厚的集成电路设计力量和国内最高水平的航天星用集成电路生产线,完成十多类航天星用0.35umCMOS/SOI集成电路生产技术平台攻关并投入使用,开发与应用芯片立体叠层等先进封装技术。包括0.35um CMOS集成电路工艺技术,0.35umCMOS/SOI星用集成电路工艺技术,0.5um BiCMOS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等,可解决星用处理器、星用4MSRAM、百万门级星用ASIC和A/D、D/A等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自主可控的加工问题。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具有90nm、0.13um集成电路的设计能力。研制出以SPARC体系的CPU及其测控SOC系统集成芯片、自主指令体系的5核DSP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3.2G MAC的高速解算芯片、10Mbps 1553B总线控制器、4Mbit SRAM、百万门级星用ASIC等为代表的国产化星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在混合集成电路及系统微组装领域,在厚膜多层布线基板、LTCC多层基板、三维高密度组装和功率混合集成等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通过在三维MCM一体化组装、封装技术、阵列光电耦合器组装工艺、光控功率电子开关技术等方面自主创新,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完成了以C32 SiP计算机、1M—10Mbps的1553总线、1000W/in3高功率密度电机驱动模块、星用DC/DC电源等为代表的国产化、微型系统集成模块产品的攻关和推广应用,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在DC/DC电源变换器设计、组装工艺方面取得了突破,形成了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兼容的系列产品。
  在计算机及其设备领域,771所从系统应用需求出发,采用软硬件综合设计、单片集成设计、小型化、一体化设计技术,进行系统集成研究。开发出涵盖x86、MIPS、SPARC、PowerPC、ARM、Ti、ADI等多种指令集的实时容错体系结构控制与处理的嵌入式计算机产品、地面计算机测发控系统、电子系统计算机测试仿真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和多种基础应用软件。规划定义并开发了新型星用SPARC体系的处理器、高速1553B总线控制器系列产品以及多通道串行控制器、多总线控制器、SRAM等国产化核心器件。这些产品和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很多产品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有效降低了对国外元器件的依存度,对打破国外封锁禁运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重大战略的引领和推动下,771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实现总产值667984万元,是“十五”的3.26倍;实现总收入541078万元,是“十五”的3.75倍;实现利润64926万元,是“十五”的8倍。资产规模从“十五”末期的1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5亿元,增长了2.3倍;军民品占收入构成的比例由过去的9:1优化为2010年的6:4,技术创新获得国防科技成果15项,共申请专利61项,授权29项。
  新的征程赋予新的使命,新的机遇追求新的辉煌。
  在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和“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新形势下,771所将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亦军亦民,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国产化工作,加强整机与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与混合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三个结合,为成为中国最强的系统集成商、中国最好品质的芯片供应商、中国最高水平的封装产品供应商!

集成电路, 项目, 天宫一号, 中国航天, 探月工程


另外研制航空 航天芯片的厂家  中国7字头的772所    国防科大 西工大 国威电子等  都是军品导弹 战斗机  火箭 卫星 芯片大户

772所的一些主要星载 箭载芯片

处理器类产品系列处理器系列重点产品包括:
BM3803(RH)型抗辐射32位SPARC V8处理器、BM3101型多路数据采集与实时处理微控制器、BM3102型高性能实时控制微控制器、B320C32型32位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BM89C51型高可靠8位微控制器、B80C32型抗辐射8位微控制器

BM3803(RH)型抗辐射32位SPARC V8处理器

B320C32型32位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

中巴资源卫星总师陈宜元的访谈 中巴资源卫星上采用的芯片就是TG研制的8086 80X86芯片

另外研制航空 航天芯片的厂家  中国7字头的772所    国防科大 西工大 国威电子等  都是军品导弹 战斗机  火箭 卫星 芯片大户

772所的一些主要星载 箭载芯片

处理器类产品系列处理器系列重点产品包括:
BM3803(RH)型抗辐射32位SPARC V8处理器、BM3101型多路数据采集与实时处理微控制器、BM3102型高性能实时控制微控制器、B320C32型32位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BM89C51型高可靠8位微控制器、B80C32型抗辐射8位微控制器

BM3803(RH)型抗辐射32位SPARC V8处理器

B320C32型32位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

中巴资源卫星总师陈宜元的访谈 中巴资源卫星上采用的芯片就是TG研制的8086 80X86芯片

银灰 发表于 2015-11-9 21:14
我一猜你就拿这种江湖资料 来做嘘头   节选的不知出处的资料 也能当证据  你不觉得是心虚吗?

最起 ...


笑话,我不像你,整天靠编造资料忽悠人,研制计算机和自己造CPU是一码事吗?基本常识都没有……
《运载火箭工程》中国宇航出版社,174页,李福昌编的书,权威不?是不是地摊啊?

银灰 发表于 2015-11-9 21:14
我一猜你就拿这种江湖资料 来做嘘头   节选的不知出处的资料 也能当证据  你不觉得是心虚吗?

最起 ...


笑话,我不像你,整天靠编造资料忽悠人,研制计算机和自己造CPU是一码事吗?基本常识都没有……
《运载火箭工程》中国宇航出版社,174页,李福昌编的书,权威不?是不是地摊啊?

东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9 21:31
笑话,我不像你,整天靠编造资料忽悠人,研制计算机和自己造CPU是一码事吗?基本常识都没有……
《运载 ...


整了半天是这本书  呵呵~~~~你没看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航天电子工业发展这本书吧?


另外中巴资源卫星总师陈宜元的访谈 中巴资源卫星上采用的芯片就是TG研制的8086 80X86芯片  




东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9 21:31
笑话,我不像你,整天靠编造资料忽悠人,研制计算机和自己造CPU是一码事吗?基本常识都没有……
《运载 ...


整了半天是这本书  呵呵~~~~你没看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航天电子工业发展这本书吧?


另外中巴资源卫星总师陈宜元的访谈 中巴资源卫星上采用的芯片就是TG研制的8086 80X86芯片  



整了半天是这本书  呵呵~~~~你没看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航天电子工业发展这本书吧?




哪本书,什么名字,那一页?
对于你这种编造资料有前科的,我现在马上给你验证。

东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9 21:40
哪本书,什么名字,那一页?
对于你这种编造资料有前科的,我现在马上给你验证。


呵呵  你自己看看我给你的这些正式新闻稿  全都能找到出处  谁编造谁胡说  你心虚吗?

航天港还有链接  你应该能找到 如果你在航天港没看过这些文献  等等吧 我现在资料没在手上  等回去后转帖。

给你看看 这个新闻   这是能回答你错误认识的资料:

资源卫星上相当于其大脑的微处理器有30多台,其中最关键的是姿态控制和测控与数据管理系统的星载计算机,但是在90年代初,包括资源卫星在内的五院所有卫星、星上微处理器芯片大多采用80C86、80C31等芯片抗空间高能单粒子辐射能力差,特别对资源卫星这样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来说,空间单粒子效应问题十分突出。突破这一技术是牵涉到资源卫星和其他卫星技术状态的重大问题,五院院长要陈宜元主持研究对策。幸亏早在几年前,陈宜元和同事们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这些芯片的软件设计、硬件选用和电路设计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从而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中国国产芯片在恶劣的空间环境中也可笑傲群星



你拿8086说事  如果是10几年前  你说的没问题  但现在还拿以前的黄历 当现在 就是错误的根源
东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9 21:40
哪本书,什么名字,那一页?
对于你这种编造资料有前科的,我现在马上给你验证。


呵呵  你自己看看我给你的这些正式新闻稿  全都能找到出处  谁编造谁胡说  你心虚吗?

航天港还有链接  你应该能找到 如果你在航天港没看过这些文献  等等吧 我现在资料没在手上  等回去后转帖。

给你看看 这个新闻   这是能回答你错误认识的资料:

资源卫星上相当于其大脑的微处理器有30多台,其中最关键的是姿态控制和测控与数据管理系统的星载计算机,但是在90年代初,包括资源卫星在内的五院所有卫星、星上微处理器芯片大多采用80C86、80C31等芯片抗空间高能单粒子辐射能力差,特别对资源卫星这样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来说,空间单粒子效应问题十分突出。突破这一技术是牵涉到资源卫星和其他卫星技术状态的重大问题,五院院长要陈宜元主持研究对策。幸亏早在几年前,陈宜元和同事们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这些芯片的软件设计、硬件选用和电路设计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从而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中国国产芯片在恶劣的空间环境中也可笑傲群星



你拿8086说事  如果是10几年前  你说的没问题  但现在还拿以前的黄历 当现在 就是错误的根源

银灰 发表于 2015-11-9 21:43
呵呵  你自己看看我给你的这些正式新闻稿  全都能找到出处  谁编造谁胡说  你心虚吗?

航天港还有链接 ...


到现在为止,我拿出了国防科工局编写的教材直接证明国内运载火箭CPU为进口8086,你扭扭捏捏也只能转进拿星载CPU说事。
箭载CPU和星载CPU是一码事?
国内仿制航天级8086,呵呵,一院敢用吗?
对于你这种编造资料,转进成风的蒙混过关分子,一本教材你就抓瞎了。
银灰 发表于 2015-11-9 21:43
呵呵  你自己看看我给你的这些正式新闻稿  全都能找到出处  谁编造谁胡说  你心虚吗?

航天港还有链接 ...


到现在为止,我拿出了国防科工局编写的教材直接证明国内运载火箭CPU为进口8086,你扭扭捏捏也只能转进拿星载CPU说事。
箭载CPU和星载CPU是一码事?
国内仿制航天级8086,呵呵,一院敢用吗?
对于你这种编造资料,转进成风的蒙混过关分子,一本教材你就抓瞎了。
我为什么 在这段文字上单列红体 开发出涵盖x86、MIPS、SPARC、PowerPC、ARM、Ti、ADI等多种指令集的实时容错体系结构控制与处理的嵌入式计算机产品

我上面的资料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东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9 21:50
到现在为止,我拿出了国防科工局编写的教材直接证明国内运载火箭CPU为进口8086,你扭扭捏捏也只能转进 ...


呵呵 你要说胡说  这句话 安你身上很合适   你自己好好看看 我给的资料 内容核心都是航天科技官方文章 不知道你是在否定我 还是在否定航天科技集团呢?


中国导弹 火箭箭载芯片的主要供应方就是航天科技9院也就是771所   她研制的X86指令集芯片每年供应型号任务很多  我上面的新闻资料说的虽然隐晦  但不是很难理解吧?



教材最大的弊病 就是资料老化 无法跟进时代实时修改  造成所学知识 与实际应用脱节   这个念过书 不是文盲的人都应该知道  教材是教理论 不是告诉你现在发展情况的文献
东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9 21:50
到现在为止,我拿出了国防科工局编写的教材直接证明国内运载火箭CPU为进口8086,你扭扭捏捏也只能转进 ...


呵呵 你要说胡说  这句话 安你身上很合适   你自己好好看看 我给的资料 内容核心都是航天科技官方文章 不知道你是在否定我 还是在否定航天科技集团呢?


中国导弹 火箭箭载芯片的主要供应方就是航天科技9院也就是771所   她研制的X86指令集芯片每年供应型号任务很多  我上面的新闻资料说的虽然隐晦  但不是很难理解吧?



教材最大的弊病 就是资料老化 无法跟进时代实时修改  造成所学知识 与实际应用脱节   这个念过书 不是文盲的人都应该知道  教材是教理论 不是告诉你现在发展情况的文献
8086只是芯片制式吧。它是美国人最先发明的,但不代表就非是美国人生产的。
大多数日粉米粉以及兔黑有个特点就是拿几年前或者十分古老的资料来证明土共的东东怎样不行,东亚重工算是这方面新手,他的前辈奸汉才是真正的好于此道。
大多数日粉米粉以及兔黑有个特点就是拿几年前或者十分古老的资料来证明土共的东东怎样不行,东亚重工算是这 ...
他们其实可以拿三四十年前的资料来黑
那会儿天朝才是惨
yingzho2007 发表于 2015-11-10 09:32
大多数日粉米粉以及兔黑有个特点就是拿几年前或者十分古老的资料来证明土共的东东怎样不行,东亚重工算是这 ...
其实改成“谣言”重工更贴切。
下町火箭这剧里面帝国重工还要求每个部件都是本企业产的,用街道工厂产的阀门心里接受不了。
东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9 11:25
液体从H2开始纯国产。
固体一直纯国产。
液体只有H2是纯国产的,固体一直是纯国产,但是当前服役的固体是有国外技术的。也就是说日本当前服役的固体液体火箭都有国外的产品。
H2当年追求纯国产,这在日本航天界都成了公开批评的内容了。因为追求纯国产,所以固体助推器不得不用了高强度钢,不得不把燃料分成了四块(当然日本人说是法律限制,问题是到了SRB别人就是整块的燃料。这时候法律就不限制了)。当然LE-7性能高的一逼。但是H2结果是啥也看到了。
H2A老老实实采用了国外的技术支援了。
至于日本固体火箭,当然一直都是日本国产的,毕竟一直都是东大派在搞这个事情。
但是固体火箭东大派本身也随着M5的退役而结束了。到了伊布色龙火箭。这货的第一级就是移植H2A上的SRB-A,而SRB-A当年就是美国ATK公司转移给日本的技术,最初的SRB-A甚至直接就是从ATK工厂进行试验和压制成型的。这还不叫国外技术,你管啥叫国外技术?
至于重工这些人说的什么CPU,日本那个国家保证自己用的是日本的CPU了?所谓的国产从来都是子系统设计方是国内企业即可。谁还管里面用了谁家的CPU就不是国产了?
newbird 发表于 2015-11-10 10:21
其实改成“谣言”重工更贴切。
他是标准的日粉,说鬼子不行他就跟谁急好象鬼子国是他的祖国似的。
笑话,我不像你,整天靠编造资料忽悠人,研制计算机和自己造CPU是一码事吗?基本常识都没有……
《运 ...

查了一下这本《运载火箭工程》是2002年出版的书籍,13年了,中国的GDP总量都已经从12万亿人民币变成了去年的63万亿人民币,看来别人说你还真是不冤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5-11-10 13:06
H2当年追求纯国产,这在日本航天界都成了公开批评的内容了。因为追求纯国产,所以固体助推器不得不用了高强 ...
用了美國技術,日本還想搶衛星市場??有點基本常識行嗎??
请楼主定义纯国产

如果说引进部分技术就不算国产,那土共的火箭好多也不能算
请楼主定义纯国产

如果说引进部分技术就不算国产,那土共的火箭好多也不能算
哦,有什么不算?东风1/2?这俩有对应的运载火箭型号?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5-11-10 17:49
哦,有什么不算?东风1/2?这俩有对应的运载火箭型号?
比如CZ-5这些用YF-100的火箭,YF-100是自研的,但可以肯定是参考了毛子的RD-120

我并不想争这YF-100是不是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只是想反驳楼主,如果引进了一些技术就不能算纯国产,那强如美国也一样有很多不是“纯国产”的东西

比如CZ-5这些用YF-100的火箭,YF-100是自研的,但可以肯定是参考了毛子的RD-120

我并不想争这YF-100是 ...
如果参考了就算,那么联盟都参考了V2←_←过氧化氢泵呦←_←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5-11-10 18:12
如果参考了就算,那么联盟都参考了V2←_←过氧化氢泵呦←_←
F100很多技术肯定是参考俄国的。
不过只要是液体火箭,大家都是参考的,反正祖师爷是德国人。你怎么都跳不过去。
至于德国本土老家的火箭水平。。呵呵,前几天还要求中国技术援助。
楼主这个愤青(由于愚昧无知)本来想从日本火箭上找点优越感,结果是自己脸被抽飞了
东亚重工 发表于 2015-11-9 21:31
笑话,我不像你,整天靠编造资料忽悠人,研制计算机和自己造CPU是一码事吗?基本常识都没有……
《运 ...
不是地摊,但这是一部十几年前的教材,讲的内容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
中国难道有?

不是说橡胶密封圈还是从日本进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