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服装生产回流 中国劳力成本优势不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43:23
新华网
继去年日本佳能公司表示有意向将部分生产从中国撤回日本国内后,近期日本部分服装企业开始将毛衣等针织类服装生产从中国转向日本国内生产。
    引进新生产系统等因素
    日本服装生产撤离中国
    日本著名服装公司ON WARD公司,每年大约在中国生产340万件产品,然后返销日本。目前,该公司将“23区”、“ICB”、“索尼亚”等高级女士服装品牌、大约14万件生产量转回国内。明年将撤回量增至34万件,相当于在华产量10%。转回国内生产后,平均销售价格仍与中国产价格相同。日本三阳商会、第一纺织等针织服装企业,也表示引进新生产系统,将部分中国生产向日本国内转移。
    据日本贸易统计,日本每年自中国进口针织服装为5700亿日元,占自中国进口纺织品总额30%,占日本进口针织服装总额80%。日本国内针织服装生产只有1.1亿日元。日本媒体分析,各服装大企业纷纷引进新生产技术,不仅可以防止高级针织类服装向海外转移,同时还可能成为传统服装产业向日本回流契机,有助于克服日本产业空洞化,保持海内外生产均衡。
    针织服装生产由中国向日本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新系统开发替代中国产劳动力成本优势。如ON WARD公司和岛精机制作所、住金物产等合作,开发出“无缝制自动编织系统”,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同时通过建立企业供货链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经营模式升级。
    二是适应日本市场消费特点进行战略调整。由于日本服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厂家都实行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战略,最大限度压缩供货时间。在中国生产服装交货期通常要1个月,而在日本生产,从发单、生产、再到销售只需1周时间。
    三是通过生产布局多元化减少投资风险。由于去年“非典”风波和今年禽流感影响,在华日企工厂生产受阻,部分日资企业开始降低对中国依存度,或者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建立生产后备,或者将部分生产从中国转出。
    劳力优势不再是吸引力源泉
    培育综合性引资优势是关键
    观察人士认为,服装产业部分回流日本,从深层次看,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延伸到海外生产环节,开始对中国吸收日资产生实质影响。对此,有几点需要重视:
    日本对中国生产转移的“有进有出”是其国内外生产要素优化重组的必然需要,是“正常现象”。90年代泡沫经济以后,日本企业开始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急剧增长的中国市场为中心,实现全球范围内要素优化重组。在初步完成中国生产的布局设点之后,日本企业开始进入后期调整阶段,服装、电器等部分行业回流日本,同时大部分行业围绕中国市场和生产优势,将会继续扩大对华投资。因此从总体上看,对华产业转移扩大仍是今后主流。
    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对今后我国吸收日资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压力”是指日本经济逐渐恢复,内需部门扩大,企业对内设备投资机会增多,高技术、高附加值投资将集中在国内。日本媒体认为,服装、电器等部分制造业向日本回归,可能成为日本制造业今后陆续回归国内的契机。“动力”是指中国市场战略是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我国可以抓住日本企业剥离外围业务环节、扩大服务外包、实施技术升级、扩大市场开放的机遇,推动中国企业进入日本企业全球生产链,扩大双方合作深度和广度,开创吸收日资和对日本“走出去”新增长点。
    培育综合性引资优势是今后我国保持吸收外资稳定增长的关键。从日本企业生产转移动向说明,劳动力成本因素不再是吸收外资的根本条件,技术革新可以突破成本限制,推动产业流向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我国今后吸引外资思路应转向技术条件引资,重视提高制造设计、产业发展预测能力,以及软环境建设,发挥综合引资优势,保持中国对外资长期吸引力。(记者 刘日红)新华网
继去年日本佳能公司表示有意向将部分生产从中国撤回日本国内后,近期日本部分服装企业开始将毛衣等针织类服装生产从中国转向日本国内生产。
    引进新生产系统等因素
    日本服装生产撤离中国
    日本著名服装公司ON WARD公司,每年大约在中国生产340万件产品,然后返销日本。目前,该公司将“23区”、“ICB”、“索尼亚”等高级女士服装品牌、大约14万件生产量转回国内。明年将撤回量增至34万件,相当于在华产量10%。转回国内生产后,平均销售价格仍与中国产价格相同。日本三阳商会、第一纺织等针织服装企业,也表示引进新生产系统,将部分中国生产向日本国内转移。
    据日本贸易统计,日本每年自中国进口针织服装为5700亿日元,占自中国进口纺织品总额30%,占日本进口针织服装总额80%。日本国内针织服装生产只有1.1亿日元。日本媒体分析,各服装大企业纷纷引进新生产技术,不仅可以防止高级针织类服装向海外转移,同时还可能成为传统服装产业向日本回流契机,有助于克服日本产业空洞化,保持海内外生产均衡。
    针织服装生产由中国向日本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新系统开发替代中国产劳动力成本优势。如ON WARD公司和岛精机制作所、住金物产等合作,开发出“无缝制自动编织系统”,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同时通过建立企业供货链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经营模式升级。
    二是适应日本市场消费特点进行战略调整。由于日本服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厂家都实行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战略,最大限度压缩供货时间。在中国生产服装交货期通常要1个月,而在日本生产,从发单、生产、再到销售只需1周时间。
    三是通过生产布局多元化减少投资风险。由于去年“非典”风波和今年禽流感影响,在华日企工厂生产受阻,部分日资企业开始降低对中国依存度,或者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建立生产后备,或者将部分生产从中国转出。
    劳力优势不再是吸引力源泉
    培育综合性引资优势是关键
    观察人士认为,服装产业部分回流日本,从深层次看,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延伸到海外生产环节,开始对中国吸收日资产生实质影响。对此,有几点需要重视:
    日本对中国生产转移的“有进有出”是其国内外生产要素优化重组的必然需要,是“正常现象”。90年代泡沫经济以后,日本企业开始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急剧增长的中国市场为中心,实现全球范围内要素优化重组。在初步完成中国生产的布局设点之后,日本企业开始进入后期调整阶段,服装、电器等部分行业回流日本,同时大部分行业围绕中国市场和生产优势,将会继续扩大对华投资。因此从总体上看,对华产业转移扩大仍是今后主流。
    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对今后我国吸收日资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压力”是指日本经济逐渐恢复,内需部门扩大,企业对内设备投资机会增多,高技术、高附加值投资将集中在国内。日本媒体认为,服装、电器等部分制造业向日本回归,可能成为日本制造业今后陆续回归国内的契机。“动力”是指中国市场战略是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我国可以抓住日本企业剥离外围业务环节、扩大服务外包、实施技术升级、扩大市场开放的机遇,推动中国企业进入日本企业全球生产链,扩大双方合作深度和广度,开创吸收日资和对日本“走出去”新增长点。
    培育综合性引资优势是今后我国保持吸收外资稳定增长的关键。从日本企业生产转移动向说明,劳动力成本因素不再是吸收外资的根本条件,技术革新可以突破成本限制,推动产业流向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我国今后吸引外资思路应转向技术条件引资,重视提高制造设计、产业发展预测能力,以及软环境建设,发挥综合引资优势,保持中国对外资长期吸引力。(记者 刘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