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9.18高超音速飞机试飞的新线索新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52:22
先看一则报道:

2015年9月16日,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上举行了隆重的第三届“冯如奖”颁奖仪式,9位获奖人员分别是:王永庆、黄维娜、梁晓庚、冯军、杨朝旭、黄长强、王振国、昂海松、李孝堂。关于黄维娜,有这样一段获奖事迹描述:2011年5月,上级调黄维娜任中航工业涡轮院副院长兼总设计师。当时,涡轮院正值科研、试验和新基地建设关键时期,面对多项重点科研技术跨度大、时间进度紧、项目高度交叉等诸多压力和挑战,黄维娜克服了很多交流干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迎难而上,带领科研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繁重工作中。她注重统筹兼顾和系统思考,采取有力措施使多项型号研制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进展,解决了型号研制中多项技术难题,如高温涡轮叶片在线动频动应力测试和整体叶盘高周疲劳问题攻关等;她带领发动机设计团队主动加强与飞机单位协作,明确主机型号需求,促进发动机/飞机协同发展,并根据飞机需求组织编制了多个型号的项目立项报告和在两机专项中的立项论证工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她带领科研团队依托重大预研专项计划,扎实推进发动机预先研究和基础研究工作,夯实技术基础,作为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开展了新型组合动力技术研究,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挂飞验证,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她作为某项目首席技术专家,积极带领团队探索前沿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性能,加强冷却技术研究,首次开展了微尺度冷却结构在发动机上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黄维娜深知要真正实现动力的自主创新,必须夯实技术基础,她注重加强专业发展、带领团队完善发动机研发体系,搭建中等推力先进涡扇发动机研发平台;她时刻洞察世界航空科技最新发展,积极组织下一代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和新型动力研究;她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科研管理水平,信息化工作迈入集团公司先进行列,为发动机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与此同时,按照中航工业发动机的安排,她还担任了贵发所多个在研高端无人和有人机动力型号总设计师,作为型号总师积极促进贵发所与涡轮院的科研融合。短短几年间,黄维娜和总师团队一道,带领广大科技人员促型号、重预研、谋发展,卓有成效地组织完成各项科研任务,推动涡轮院在科研战略转型上迈出坚实步伐。为了强化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能力,她非常注重加强产学研用的结合,2013年她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聘任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工作方向为发动机仿真技术研究和新型动力技术研究。

     请注意红色标注部分“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她带领科研团队依托重大预研专项计划,扎实推进发动机预先研究和基础研究工作,夯实技术基础,作为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开展了新型组合动力技术研究,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挂飞验证,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很明显,这里透露了这么几个重要信息:1、该项目聚焦的是组合动力技术(TBCC或RBCC),既然归涡轮院研究,那只能是TBCC;2、该项目已经实现了挂飞验证,也就是搭载在专门设计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上进行飞行试验;3、该项目属于国家战略级别的范畴,因此才会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什么领域属于国家战略级别呢?结合TBCC的应用领域,答案肯定是863重大科技专项——“高超音速飞行器科技工程”。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9.18超高音速飞机的试飞报道,几乎可以肯定,中航工业试飞院接收的高超音速飞机就是之前已经在燃气涡轮院试飞过的搭载TBCC发动机的技术验证机,因此,有关该型机是否是自主起降的争论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了,那就是该高超音速飞机具备自主起降的能力,而不是通过轰6作为载机空中投放。先看一则报道:

2015年9月16日,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上举行了隆重的第三届“冯如奖”颁奖仪式,9位获奖人员分别是:王永庆、黄维娜、梁晓庚、冯军、杨朝旭、黄长强、王振国、昂海松、李孝堂。关于黄维娜,有这样一段获奖事迹描述:2011年5月,上级调黄维娜任中航工业涡轮院副院长兼总设计师。当时,涡轮院正值科研、试验和新基地建设关键时期,面对多项重点科研技术跨度大、时间进度紧、项目高度交叉等诸多压力和挑战,黄维娜克服了很多交流干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迎难而上,带领科研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繁重工作中。她注重统筹兼顾和系统思考,采取有力措施使多项型号研制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进展,解决了型号研制中多项技术难题,如高温涡轮叶片在线动频动应力测试和整体叶盘高周疲劳问题攻关等;她带领发动机设计团队主动加强与飞机单位协作,明确主机型号需求,促进发动机/飞机协同发展,并根据飞机需求组织编制了多个型号的项目立项报告和在两机专项中的立项论证工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她带领科研团队依托重大预研专项计划,扎实推进发动机预先研究和基础研究工作,夯实技术基础,作为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开展了新型组合动力技术研究,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挂飞验证,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她作为某项目首席技术专家,积极带领团队探索前沿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性能,加强冷却技术研究,首次开展了微尺度冷却结构在发动机上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黄维娜深知要真正实现动力的自主创新,必须夯实技术基础,她注重加强专业发展、带领团队完善发动机研发体系,搭建中等推力先进涡扇发动机研发平台;她时刻洞察世界航空科技最新发展,积极组织下一代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和新型动力研究;她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科研管理水平,信息化工作迈入集团公司先进行列,为发动机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与此同时,按照中航工业发动机的安排,她还担任了贵发所多个在研高端无人和有人机动力型号总设计师,作为型号总师积极促进贵发所与涡轮院的科研融合。短短几年间,黄维娜和总师团队一道,带领广大科技人员促型号、重预研、谋发展,卓有成效地组织完成各项科研任务,推动涡轮院在科研战略转型上迈出坚实步伐。为了强化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能力,她非常注重加强产学研用的结合,2013年她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聘任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工作方向为发动机仿真技术研究和新型动力技术研究。

     请注意红色标注部分“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她带领科研团队依托重大预研专项计划,扎实推进发动机预先研究和基础研究工作,夯实技术基础,作为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开展了新型组合动力技术研究,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挂飞验证,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很明显,这里透露了这么几个重要信息:1、该项目聚焦的是组合动力技术(TBCC或RBCC),既然归涡轮院研究,那只能是TBCC;2、该项目已经实现了挂飞验证,也就是搭载在专门设计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上进行飞行试验;3、该项目属于国家战略级别的范畴,因此才会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什么领域属于国家战略级别呢?结合TBCC的应用领域,答案肯定是863重大科技专项——“高超音速飞行器科技工程”。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9.18超高音速飞机的试飞报道,几乎可以肯定,中航工业试飞院接收的高超音速飞机就是之前已经在燃气涡轮院试飞过的搭载TBCC发动机的技术验证机,因此,有关该型机是否是自主起降的争论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了,那就是该高超音速飞机具备自主起降的能力,而不是通过轰6作为载机空中投放。
究竟是高超音速飞行器,还是高速飞行器,还是导弹?
转载引用文章,请提供链接出处!
seavon 发表于 2015-10-2 15:23
究竟是高超音速飞行器,还是高速飞行器,还是导弹?
    没这么复杂 高速飞行器跟导弹这类常规武器都可以排除掉 现在搞的都是新概念武器


黄维娜是航空发动机出身。顶多是预研制一下脉冲爆震发动机, 离装机早了,挂飞验证也不会装全新机体。  高超音速飞行器现在都是火箭发动机吧

黄维娜是航空发动机出身。顶多是预研制一下脉冲爆震发动机, 离装机早了,挂飞验证也不会装全新机体。  高超音速飞行器现在都是火箭发动机吧
挂飞验证的意思是发动机挂在伊尔76翅膀下面飞过了。
草根大师去年画过高超音速飞行器就是自主起飞降落查打一体比黑鸟牛多了。我倾向于多半是草根画的那种。
链接地址:http://www.csaa.org.cn/a/biaozha ... 015/fengrujiang.htm
补充一下,TBCC发动机是不可能在现有机体上进行挂飞验证的,挂飞验证是要按发动机的飞行包线飞行的,也就是要从0到5马赫的飞行验证,现有飞机不具有高超音速飞行气动外形,另外,试飞的飞机只是技术验证机,属于预先研究的内容
冯如奖另一个,超燃冲压的那个可是自主飞行啊。
那9月18日那天试验的,到底是哪一个呢?
庆安公司的那篇八股是两型发动机都有。
不是黄维娜,是另个在冯如奖里的
只能用一句非常好来形容内心的高兴。。。。
遥远7900 发表于 2015-10-2 15:33
黄维娜是航空发动机出身。顶多是预研制一下脉冲爆震发动机, 离装机早了,挂飞验证也不会装全新机体。  高超 ...
脉冲爆震不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吗,好像不是黄维娜,是另一个人
楼主最后一段“因此”后面那句话我觉得没逻辑。前面引文里一直说挂飞,怎么一下子就推理出能自己起飞?
黄维娜是航空发动机出身。顶多是预研制一下脉冲爆震发动机, 离装机早了,挂飞验证也不会装全新机体。  高超 ...
从另一篇八股: 作为我国为某飞机配套的首次新研的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项目,没有可借鉴的先例,但却难不住他们这些敢一打硬仗、勇于挑战的团队成员。
可以知道黄维娜预研的”新型组合动力”是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
还有一说是超然冲压发动机
JFMaverick 发表于 2015-10-2 15:28
转载引用文章,请提供链接出处!
我帮楼主贴上吧!

http://www.csaa.org.cn/a/biaozha ... 015/fengrujian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