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坦克用无人炮塔弊大于利,99式的总体布置目前最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50:26


“美洲狮”等步兵战车采用顶置无人炮塔是成功的,因其不占用车内空间,使车内布置更紧凑。而其火炮小,因而炮塔小,是适合顶置的前提条件。
如果主战坦克采用顶置火炮,因其火炮大,火线很高,会带来车高增加很多、自动装弹机设计难度大等问题,并不理想。就像“斯崔克”105毫米炮车。
如果采用非顶置无人炮塔,其占用的车内空间不比有人炮塔少多少,导致车体增高和加长,弊大于利。
简单对比T14和99式外形尺寸,估计一下非顶置无人炮塔能省多少装甲重量。T14的车体高目测约1.8米,99式的炮塔顶高约2.3米。于是从正面看,T14省了99式的炮塔顶往下0.5米高的厚主装甲;因为正面装甲是楔形,再刨掉其中火炮防盾占的面积,大约在正面省下了0.5~0.6平米的主装甲,重量估计不到3吨。在侧面,由于T14的车体前部较99式高不少,基本抵消了炮塔侧面减少的装甲重量。注意:T14的车体比99式长了1米多,这多出来的1米多的车体重量应该不止3吨!
可见,T14的无人炮塔相对于99式的双人炮塔减轻的重量基本上都被用来加高和加长车体了,T14能分配到正面的装甲重量相对99式没有优势!
另外,把乘员从炮塔内挪到车体内,把炮塔的装甲移到车体上,真的好吗?炮塔可以随时转向威胁最大的方向,使最强的装甲向敌,车体不行!
主战坦克采用非顶置无人炮塔的优势仅有:1.车体正面被弹面积略有减少;2.乘员更安全(因集中和隔舱化)。
其劣势有:1.侧面和顶面的被弹面积增加较多,同等重量的装甲防护需更大面积必然使防护力下降,不利于在现代化立体打击下生存;2.车高增加较多,更容易被发现:3.系统较复杂,可靠性存疑;4.成本增加;5.履带接地长度增加较多影响转向性能。

综上所述,目前主战坦克采用无人炮塔弊大于利。99式坦克的炮塔相对低矮,车体较短,车内布置紧凑但不过分拥挤,其总体布置是目前最优的。

将来若动力舱的高度能降低些,自动装弹机布置在炮塔尾舱会更好。
若坦克乘员可减少到两人,两人都坐在炮塔内也比无人炮塔好。印象中美国研制MBT70坦克时就试过将驾驶员也弄到炮塔内

手机码字,以后再补图

“美洲狮”等步兵战车采用顶置无人炮塔是成功的,因其不占用车内空间,使车内布置更紧凑。而其火炮小,因而炮塔小,是适合顶置的前提条件。
如果主战坦克采用顶置火炮,因其火炮大,火线很高,会带来车高增加很多、自动装弹机设计难度大等问题,并不理想。就像“斯崔克”105毫米炮车。
如果采用非顶置无人炮塔,其占用的车内空间不比有人炮塔少多少,导致车体增高和加长,弊大于利。
简单对比T14和99式外形尺寸,估计一下非顶置无人炮塔能省多少装甲重量。T14的车体高目测约1.8米,99式的炮塔顶高约2.3米。于是从正面看,T14省了99式的炮塔顶往下0.5米高的厚主装甲;因为正面装甲是楔形,再刨掉其中火炮防盾占的面积,大约在正面省下了0.5~0.6平米的主装甲,重量估计不到3吨。在侧面,由于T14的车体前部较99式高不少,基本抵消了炮塔侧面减少的装甲重量。注意:T14的车体比99式长了1米多,这多出来的1米多的车体重量应该不止3吨!
可见,T14的无人炮塔相对于99式的双人炮塔减轻的重量基本上都被用来加高和加长车体了,T14能分配到正面的装甲重量相对99式没有优势!
另外,把乘员从炮塔内挪到车体内,把炮塔的装甲移到车体上,真的好吗?炮塔可以随时转向威胁最大的方向,使最强的装甲向敌,车体不行!
主战坦克采用非顶置无人炮塔的优势仅有:1.车体正面被弹面积略有减少;2.乘员更安全(因集中和隔舱化)。
其劣势有:1.侧面和顶面的被弹面积增加较多,同等重量的装甲防护需更大面积必然使防护力下降,不利于在现代化立体打击下生存;2.车高增加较多,更容易被发现:3.系统较复杂,可靠性存疑;4.成本增加;5.履带接地长度增加较多影响转向性能。

综上所述,目前主战坦克采用无人炮塔弊大于利。99式坦克的炮塔相对低矮,车体较短,车内布置紧凑但不过分拥挤,其总体布置是目前最优的。

将来若动力舱的高度能降低些,自动装弹机布置在炮塔尾舱会更好。
若坦克乘员可减少到两人,两人都坐在炮塔内也比无人炮塔好。印象中美国研制MBT70坦克时就试过将驾驶员也弄到炮塔内

手机码字,以后再补图
其实最重要的区别点就是,无人炮塔的态势感知能力目前还远远比不上有人炮塔,再多摄像头比不了车长探头看一圈
车体长了,履带接地面积大了,现代坦克2000米打一汽油桶,被弹面积就忽略掉吧。
眼光要放长远啊,无人炮塔的弊端是在技术条件不足的环境下产生的。。
我们也在弄无人炮塔,到时候中国四代坦克出来了,是不是又要大吹无人炮塔的好处?
无人炮塔是趋势,只是现在做的还不够好而已
楼主标题有些独断,如果前面加上“目前”,可能相对正确一点。上面已经有人说了,无人塔只是现在可能做的不够好而已。但是有个概念不要被障眼法了,无人塔和你楼主说的还不如人出来瞄一圈靠谱,这是不冲突的。楼主有些地方说的对,有些地方有失偏颇。
车体长了,履带接地面积大了,现代坦克2000米打一汽油桶,被弹面积就忽略掉吧。
被弹面积就是需防护的面积,面积越大需要的装甲越多啊
眼光要放长远啊,无人炮塔的弊端是在技术条件不足的环境下产生的。。
放长远看,主战坦克用无人炮塔有何好处?愿闻其详
楼主标题有些独断,如果前面加上“目前”,可能相对正确一点。上面已经有人说了,无人塔只是现在可能做的不 ...
“还不如人出来瞄一圈靠谱”是二楼说的,不是我
无人炮塔搭积木而已,不是硬指标,不是技术门槛,真正的干货并没有,坦克是用来打仗的,哪个指标能碾压三代?
俄国人的阿玛塔优势不明显是因为3人并排的人员舱。如果2人车组,明显坐车体比坐炮塔优势大。炮塔和车体要考虑到火炮机构同发动机在空间上的垂直堆叠,导致总高度不可能减少太多。不过如果完全放弃后半球的火炮指向能力就不清楚了。。。。
俄国人的阿玛塔优势不明显是因为3人并排的人员舱。如果2人车组,明显坐车体比坐炮塔优势大。炮塔和车体要考 ...
都是并排坐,两人三人有什么区别
应该说现阶段吧!无人炮塔会一步一步发展下去的,早晚取代有人炮塔。至于最后是不是99最优这个从各方需求来说吧!你觉得最优的未必适合其它环境。
如果有一天我们也有了无人炮塔,不知你还会不会这么鄙视无人炮塔。
俄国人的阿玛塔优势不明显是因为3人并排的人员舱。如果2人车组,明显坐车体比坐炮塔优势大。炮塔和车体要考 ...
看现役坦克,大多数的车尾动力舱要比炮塔座圈高一些,虽然向后射击时俯角会受影响,但大家都能接受,显然这样做利大于弊。
阿玛塔的三名乘员不是并排坐的,从车体顶部的舱门可看出来。三人并排坐或勉强可以,但工作不便。
2人乘员组也可以都坐炮塔内,炮塔正面可随时转向威胁最大的方向,更安全
楼主只是片面的针对t14而已。谁说中国的四代坦克会有毛子的特点?双人制坦克只会更小,单位马力更大,人员防护更好,信息化程度更高。不要拿t14做标准,毛子玩不起中美的全态势战场,他的t14只是一个瘸腿的玩意,只能算三代半。
大海小鱼 发表于 2015-9-26 08:21
看现役坦克,大多数的车尾动力舱要比炮塔座圈高一些,虽然向后射击时俯角会受影响,但大家都能接受,显然 ...

1.诱导轮的高度也会限制车体的高度吧?在这上面还要加一层火炮机构的高度。而诱导轮做的太低是直接会影响坦克机动性的。另外,炮塔做的过低,完全不能180度后转,对运输的影响也很大。

2.阿玛塔基本还是并排布置,具体结构可见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76196。改成前后布置的话车体还要增长,结构重量增加的更多。双人车组+无人炮塔,采用垂直弹盘,弹盘直径1.7到1.8米就足够。如果双人车组,那么车体宽度就可以限制在这个范围内。而3人车组并排,这个宽度是绝对不可能容纳3个成年男性正常工作的。
其实最重要的区别点就是,无人炮塔的态势感知能力目前还远远比不上有人炮塔,再多摄像头比不了车长探头看一 ...
目视观察只在白天和且能见度好时有效。态势感知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计算机智能的辅助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不能仅看车体加高,还要想到乘员位置变低、防御集中,乘员实际被弹面积反而减小,特别是中国计划采用的两人车组。而且还能实现隔舱化,降低对人员二次伤害的概率,击穿非乘员舱时产生的超压高温不会伤害乘员,炮塔座圈和侧后上传统防御薄弱环节能够改善,炮塔内也不用考虑人员工作环境,对炮和装弹机也是个解放。

T14的失败之处不能成为无人炮塔失败的理由
yxydna 发表于 2015-9-26 00:32
其实最重要的区别点就是,无人炮塔的态势感知能力目前还远远比不上有人炮塔,再多摄像头比不了车长探头看一 ...
这个问题我觉得没什么,传统观瞄也一样暴露在外面,面临的威胁是一样的。而且海湾战争有几次是靠肉眼搜索目标的,千米外和夜战成绩还得靠观瞄,倒是美军这边有过记录,伊军坦克停车设伏,车长探头搜索,脑袋直接被美军红外探测到,暴漏了目标,然后一发入魂。如果是巷战,探头更危险,正确做法是要配合步战车和步兵稳步推进
大海小鱼 发表于 2015-9-26 13:54
目视观察只在白天和且能见度好时有效。态势感知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计算机智能的辅助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赞同你的看法,如果传感器在态势控制中要和人员达成深度融合,计算机智能辅助绝对必不可少,本穷设想的未来坦克态势感知系统中,基本思路就是人员佩戴微软虚拟现实眼镜那样的装备,利用车载外部各类传感器达成无间隙视野,同时人员不出舱,安全有保障
次级炮灰 发表于 2015-9-26 14:33
不能仅看车体加高,还要想到乘员位置变低、防御集中,乘员实际被弹面积反而减小,特别是中国计划采用的两人 ...
两人制成员在勤务维护上确实有难度,未来坦克如果要达成两人制坦克的目标,我觉得行走装置不能用易损且笨重的钢制履带,如果被炸坏了战场上可维修性太差(战场上履带维修还是常见的,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履带坏了就等死),其他的易损部件在设计时也要遵循这一理念;远期可以考虑坦克自带辅助机械装置、或者成员配备外骨骼等助理装置。同时为了达成陆战战术网络节点的任务价值,坦克的观瞄器材也应该受到良好保护,不能被机枪单片轻易损坏。
大海小鱼 发表于 2015-9-26 03:56
放长远看,主战坦克用无人炮塔有何好处?愿闻其详
“斯崔克”105毫米炮车属于什么炮塔?
caomi 发表于 2015-9-26 22:25
“斯崔克”105毫米炮车属于什么炮塔?
无炮塔 一杆炮外露
然而土鳖下一代坦克也是无人炮塔
wwe313 发表于 2015-9-26 23:48
无炮塔 一杆炮外露

MGS可能是无炮塔吗?只有瑞典的S坦克才是无炮塔结构。
放弃120毫米整装弹药式火炮,将是一个历史错误!
荆深特快 发表于 2015-9-26 07:41
都是并排坐,两人三人有什么区别
坐三个有点挤。
其实最重要的区别点就是,无人炮塔的态势感知能力目前还远远比不上有人炮塔,再多摄像头比不了车长探头看一 ...
以后我觉得坦克可能会装四代机的综合光电,实现穿舱视野
当年美苏都提倡主战坦克上无人炮塔,根本原因是为了装备14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坦克炮,而主炮座圈直径受到车辆通行能力的限制无法进一步增加而采取的措施
无人炮塔坦克可以进一步降低炮塔正面面积,车体装甲集中于人员舱,理论上比现在的有人炮塔布局有潜力
如果按照毛子战后一贯的主战坦克布局紧凑化的思路来设计无人炮塔坦克,肯定能造出防护力更好的坦克
但从T14来看,毛子已经放弃了主战坦克布局紧凑化的思路,搞出比西方三代坦克更庞大臃肿的车体,肯定是为了为将来升级留空间,按目前的标准来看T14不是优秀的设计,但结果会怎样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2279307_393587565.jpg
发个早年的T95设计图,可以看到这车相当的紧凑
无人炮塔挺好的
炮塔做搞点以后可以上152,车体做大点以后可以装152炮弹。
次级炮灰 发表于 2015-9-26 14:33
不能仅看车体加高,还要想到乘员位置变低、防御集中,乘员实际被弹面积反而减小,特别是中国计划采用的两人 ...
无人炮塔布局的主要好处之一是乘员更安全了,这在1楼就已说过了

“主战坦克采用非顶置无人炮塔的优势仅有:1.车体正面被弹面积略有减少;2.乘员更安全(因集中和隔舱化)。”
不要时候无人炮塔没有用。无人炮塔可以节约空间,提高射界,实现人员和弹药隔离
西门吸血 发表于 2015-9-27 00:0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下一代坦克”还没影呢
caomi 发表于 2015-9-26 22:25
“斯崔克”105毫米炮车属于什么炮塔?
“斯崔克”105毫米炮车属顶置火炮,座圈下有人。在1楼说过了。

Battery 发表于 2015-9-27 18:53
发个早年的T95设计图,可以看到这车相当的紧凑


这图中显示自动装弹机和待发炮弹放在炮塔尾舱,车体是紧凑了,但炮塔体积很大,和有人炮塔也差不太多了。乘员是更安全了,但坦克整体却可能更易损了。
另外,图中似乎炮尾没多少后座的空间,合理吗?

Battery 发表于 2015-9-27 18:53
发个早年的T95设计图,可以看到这车相当的紧凑


这图中显示自动装弹机和待发炮弹放在炮塔尾舱,车体是紧凑了,但炮塔体积很大,和有人炮塔也差不太多了。乘员是更安全了,但坦克整体却可能更易损了。
另外,图中似乎炮尾没多少后座的空间,合理吗?
旺者贵来了 发表于 2015-10-9 11:38
不要时候无人炮塔没有用。无人炮塔可以节约空间,提高射界,实现人员和弹药隔离
你说的这些,在1楼都有较具体的分析
大海小鱼 发表于 2015-10-9 11:43
“斯崔克”105毫米炮车属顶置火炮,座圈下有人。在1楼说过了。
是啊,它属于顶置火炮,但不是真正的无人炮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