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岛礁上冒狂风救治病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45:00
解放军第163医院医生李果讲述参与美丽南沙岛礁建设的故事

http://cswb.changsha.cn/html/2015-09/22/content_3_6.htm


李果在航行在南海的船上。受访者供图

  讲述者

  李果,解放军第163医院急诊科副主任,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间在南沙岛礁参与建设。

  几个月中很难吃上新鲜食物

  我想这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经历,在离家3000余公里处,永远有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南沙。

  去年11月份,我接到任务前往南沙群岛。这是我第一次去南沙群岛,也是第一次出海。记得当时坐了好久的船才抵达目的地,船上晕船、下船晕岸,折腾了一段日子才适应。

  到了那里才明白不是所有海岸都像三亚的海岸那般宜人,南沙的气候条件较恶劣,我去的时候遭遇了雨季,风大雨大、浪大涌急。同时,岛礁上条件十分艰苦、医疗物资匮乏,工作生活条件十分简陋。

  在岛礁上的几个月里,很难吃上新鲜食物,就连淡水都是限量供应。能够活动的范围十分有限,我们住在集装箱里,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看书和巡诊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记得上岛礁不久,我就因为湿气导致膝关节莫名肿大,几乎不能行走,我只能忍着病痛继续工作。

  治疗伤员,我既当医生又当护士

  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需要保障的人员却不少,而且情况较复杂,可以说任务十分艰巨。

  记得刚上礁三天,就接到4号点有一重症患者急需处理。我和战友克服自身劳累与刚上礁的晕岸不适,冒着九级狂风、四米高浪及倾盆大雨,先乘飘摇的小渔船,后换大拖轮,经过12小时艰难的航行才到达4号点。病人情况紧急需转运,转运至军舰上后,我时刻守护着病人。在舰上狭窄密闭的空间里,高热患者散发的汗味及深呼吸呼出的异味,加上高速行驶军舰的剧烈摇晃,让人恶心难忍。舰上条件简陋,连洗手套、口罩的水都没有,患者病情变化需要吸痰时,没有吸引器,我只能用注射器一点一点地吸,弄得自己满手是痰液。

  春节前的一天,6号点有一名高处坠落致胸部严重伤者。接到伤者时,他已经休克,呼吸极度困难,我立即组织检查,作出初步诊断,决定救治方案。由于X光机故障无法拍片定位,只能凭听诊器和经验进行诊断,有引流瓶无引流管,我就地取材,用压脉带浸泡消毒后代替,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患者呼吸困难迅速得到缓解。由于没有护士,从制订治疗方案,到配药输液换药,从身体伤病治疗到心理安慰和康复建议,全是我一人挑。

  那个春节我陪着患者度过,特别有意义。

  记者访谈

  问:条件那么艰苦,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李果:我不但是一名医生,而且是一名军人!去之前我就做好了吃苦耐劳流血流汗的准备。我告诉自己,去那里就是去吃苦和奉献的。只要有伤情,我就是第一个参与者,哪里有病人需要抢救,哪里就有我的身影。我共主持大抢救3次,死亡1例,成功2例。

  问:在南沙岛礁的日子里,你最大感受是什么?

  李果:激动!自豪!能够亲眼看到壮观的建设场面,十分振奋人心。从高脚茅草屋到铁皮屋再到钢筋水泥的建筑,南沙群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的国力强盛、幅员辽阔、江海秀美,我深深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在那里就算再苦也不觉得什么,因为这是我人生中一段最为宝贵的经历。

(长沙晚报记者 朱华 整理)解放军第163医院医生李果讲述参与美丽南沙岛礁建设的故事

http://cswb.changsha.cn/html/2015-09/22/content_3_6.htm


李果在航行在南海的船上。受访者供图

  讲述者

  李果,解放军第163医院急诊科副主任,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间在南沙岛礁参与建设。

  几个月中很难吃上新鲜食物

  我想这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经历,在离家3000余公里处,永远有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南沙。

  去年11月份,我接到任务前往南沙群岛。这是我第一次去南沙群岛,也是第一次出海。记得当时坐了好久的船才抵达目的地,船上晕船、下船晕岸,折腾了一段日子才适应。

  到了那里才明白不是所有海岸都像三亚的海岸那般宜人,南沙的气候条件较恶劣,我去的时候遭遇了雨季,风大雨大、浪大涌急。同时,岛礁上条件十分艰苦、医疗物资匮乏,工作生活条件十分简陋。

  在岛礁上的几个月里,很难吃上新鲜食物,就连淡水都是限量供应。能够活动的范围十分有限,我们住在集装箱里,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看书和巡诊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记得上岛礁不久,我就因为湿气导致膝关节莫名肿大,几乎不能行走,我只能忍着病痛继续工作。

  治疗伤员,我既当医生又当护士

  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需要保障的人员却不少,而且情况较复杂,可以说任务十分艰巨。

  记得刚上礁三天,就接到4号点有一重症患者急需处理。我和战友克服自身劳累与刚上礁的晕岸不适,冒着九级狂风、四米高浪及倾盆大雨,先乘飘摇的小渔船,后换大拖轮,经过12小时艰难的航行才到达4号点。病人情况紧急需转运,转运至军舰上后,我时刻守护着病人。在舰上狭窄密闭的空间里,高热患者散发的汗味及深呼吸呼出的异味,加上高速行驶军舰的剧烈摇晃,让人恶心难忍。舰上条件简陋,连洗手套、口罩的水都没有,患者病情变化需要吸痰时,没有吸引器,我只能用注射器一点一点地吸,弄得自己满手是痰液。

  春节前的一天,6号点有一名高处坠落致胸部严重伤者。接到伤者时,他已经休克,呼吸极度困难,我立即组织检查,作出初步诊断,决定救治方案。由于X光机故障无法拍片定位,只能凭听诊器和经验进行诊断,有引流瓶无引流管,我就地取材,用压脉带浸泡消毒后代替,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患者呼吸困难迅速得到缓解。由于没有护士,从制订治疗方案,到配药输液换药,从身体伤病治疗到心理安慰和康复建议,全是我一人挑。

  那个春节我陪着患者度过,特别有意义。

  记者访谈

  问:条件那么艰苦,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李果:我不但是一名医生,而且是一名军人!去之前我就做好了吃苦耐劳流血流汗的准备。我告诉自己,去那里就是去吃苦和奉献的。只要有伤情,我就是第一个参与者,哪里有病人需要抢救,哪里就有我的身影。我共主持大抢救3次,死亡1例,成功2例。

  问:在南沙岛礁的日子里,你最大感受是什么?

  李果:激动!自豪!能够亲眼看到壮观的建设场面,十分振奋人心。从高脚茅草屋到铁皮屋再到钢筋水泥的建筑,南沙群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的国力强盛、幅员辽阔、江海秀美,我深深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在那里就算再苦也不觉得什么,因为这是我人生中一段最为宝贵的经历。

(长沙晚报记者 朱华 整理)


che 大出手,一定有料!

PLA亮了

che 大出手,一定有料!

PLA亮了
真是辛苦了。
辛苦啦辛苦啦
才去了多长时间就牺牲了一个。看来条件比想象的还要艰苦,
看来条件确实非常艰苦,祖国感谢所有岛礁的建设者们!
岛造好了  可以盖个小医院了
看来患者基本不是军人
为什么不是海军的医生?
哪个岛的?


车大出现了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车大出现了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这么大规模的工程工伤事故肯定不会少,条件又差,可以想象建设者的艰辛,向他们致敬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现在条件好了,不管南海发生什么事都可以及时作出处理,这就是南海建设的好处。
额,建设南海已经付出生命的代价,不易真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