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什曼:古代新疆拜火教遗址的新发现,作者:刘文锁(揭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1:38:12
曲什曼:古代新疆拜火教遗址的新发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作者:刘文锁

 【摘要】文本提出要重视曲什曼遗址的复杂性:它既非单纯的遗址,亦非单纯的墓地;它的一些明显的仪式性建构的意义和内容,及相关联的对尸体的处理方式、特种的随葬品及与宗教信仰、习俗等关联的丧葬行为的遗迹,都等待细致入微的阐释。

     从宗教信仰的发展史上看,在流传新疆的古代宗教信仰中,拜火教是比较古老的一种宗教;它的流传,与操东伊朗语支语言在内的一些部族、部落在天山-帕米尔高原地带的迁徙有关

    不过,早于拜火教被创立之前,从史前考古发现可知,一种通常被称作"原始宗教"的古老信仰——巫术和它的体系化的信仰巫教或古萨满教,根源于旧石器时代的自然崇拜的传统,在各古代文明中,已经广泛地流传了。在新疆各地的史前考古发现中,也有众多的巫术和巫教信仰的证据

    在新疆发现早期拜火教考古遗存的意义在于:早于佛教传入之前,古代新疆地区即已形成多样化宗教信仰并进而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基础。这一局面与漫长历史进程中的部族-民族人口流动和丝绸之路商贸活动,是无法分开的。多元文化也为新疆古代各族居民带来了福祉和幸运。

  【关键词】丝路文化;丝绸之路;古代新疆;拜火教;曲什曼墓地;文化一体多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山-阿尔泰山历史文化多样性调查与研究”(13AZD059)的阶段性成果

全文下载链接: http://arch.cssn.cn/kgx/zdkt/201509/t20150921_2409418.shtml

曲什曼:古代新疆拜火教遗址的新发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作者:刘文锁

 【摘要】文本提出要重视曲什曼遗址的复杂性:它既非单纯的遗址,亦非单纯的墓地;它的一些明显的仪式性建构的意义和内容,及相关联的对尸体的处理方式、特种的随葬品及与宗教信仰、习俗等关联的丧葬行为的遗迹,都等待细致入微的阐释。

     从宗教信仰的发展史上看,在流传新疆的古代宗教信仰中,拜火教是比较古老的一种宗教;它的流传,与操东伊朗语支语言在内的一些部族、部落在天山-帕米尔高原地带的迁徙有关

    不过,早于拜火教被创立之前,从史前考古发现可知,一种通常被称作"原始宗教"的古老信仰——巫术和它的体系化的信仰巫教或古萨满教,根源于旧石器时代的自然崇拜的传统,在各古代文明中,已经广泛地流传了。在新疆各地的史前考古发现中,也有众多的巫术和巫教信仰的证据

    在新疆发现早期拜火教考古遗存的意义在于:早于佛教传入之前,古代新疆地区即已形成多样化宗教信仰并进而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基础。这一局面与漫长历史进程中的部族-民族人口流动和丝绸之路商贸活动,是无法分开的。多元文化也为新疆古代各族居民带来了福祉和幸运。

  【关键词】丝路文化;丝绸之路;古代新疆;拜火教;曲什曼墓地;文化一体多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山-阿尔泰山历史文化多样性调查与研究”(13AZD059)的阶段性成果

全文下载链接: http://arch.cssn.cn/kgx/zdkt/201509/t20150921_2409418.shtml

拜火教之初:

==================

其实,王炳华先生在1985 年《新疆社会科学》发表的《古代新疆塞人历史钩沉》一文中,列举了阿拉沟墓地、新源县巩乃斯河南岸、昭苏几个地点所发现的青铜承兽方盘等遗物,以及塔什库尔干香宝宝墓地的墓葬、罗布泊地区墓葬所发现的随葬的麻黄等,并依据前苏联考古学者对于青铜承兽方盘的认定(“祭祀台”),认为这些遗存都是属于古代塞人的遗存,罗布泊墓葬随葬的麻黄即是古代萨迦人祭祀中使用的豪麻(Haoma,Soma)⑦。

因此,我们可以推知,关于古代新疆的拜火教和祆教问题,是在从公元前第一千纪直至中古史时期的波斯、中亚、中国内地这样广泛的时空背景上展开的,它包括早期拜火教和中古祆教两个阶段
对斯基泰人/塞人的流源推测:

====================

另一种研究,认为大流士一世的贝希斯敦碑铭(Behistun inscription)所说的萨迦人,包括了四个部落或部族:Asii,Gasiani,Tochari (吐火罗),Sacarauli;它们可能在较早时居于黄河与阿尔泰山之间,似乎是先秦典籍里记载的允姓之戎、禺知(禺氏=月氏)、大夏(大夏= 吐火罗)、莎车;它们可能是受到公元前623 年秦穆公征伐西戎部族的影响,而于公元前7 世纪末叶迁徙到了伊犁河、楚河流域輥輰訛。

塞种部落在新疆境内的分布,目前还不很清楚。依《汉书·西域传》记载,它们分布在西部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河谷中輥輱訛。但据塞种史研究,在从阿尔泰山到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的河谷和山前绿洲,曾经分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塞种部落輥輲訛。与它们比邻或共存的,还有羌人等的部落


真实的拜火教宗教习俗:

===============

曲什曼墓地发掘墓葬的年代据测定在公元前5 至前4 世纪,与香宝宝墓地和下坂地墓地的部分墓葬有交集,它们的一部分陶器是相似的。曲什曼墓地在墓葬内涵、地面建构与墓地选址和布局之间,有着下述几方面可以统一的特征:

(1)盛行“敛骨葬”的二次葬;
(2)火葬;
(3)一些尸骨上保存了被撕啮的痕迹;
(4)一些墓中随葬了仪式性的火坛;
(5)在有的墓葬里随葬了引火棍和取火器;
(6)在墓地的墓葬附近,用黑白色石子摆放成组的条带状设施;
(7)墓地存在着明确的分区,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C 区8 座,都是没有尸骨的“空墓”。

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特征之一的所谓火坛,是在凿出一个空槽的木头或陶器里,盛放了几种数目(15 等)的小卵石,它们被燃烧得炙热,把木槽都烧焦了。显然,这个迹象表示了一种在安葬程式上的仪式性行为。一共发现了12 件火坛,其中11 件是木制的,1 件利用了陶罐。可以相信,这是在葬礼上举行的一种宗教性仪式,似乎寓意为在墓穴里保持火种,并起到净化尸体和亡灵的功用。

在1 座墓葬(M14)里出土了随葬的引火棍和钻木取火器。引火棍是用专门整治的树枝条做成的,可以认为这种专门制作的小木棍,就是在诸如“阿姆河宝藏”里所见的那种成束木棍图像,由特别装束的波斯长老或米底人(Median)持于手中,它在伊朗语里有个名称“巴尔束”(barsom)輦輳訛。

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在墓地所在的地面上铺设的黑色与白色石子的条带。这是墓地最为神秘之处。一方面,我们知道,黑白二元结构的颜色和石带的形状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这种石带的分布及其与墓葬间的关系。它们分布在了A、B 两个区域,在介于A、B 之间的C 区则是空白;在A 区,这种石带与墓葬间的组合关系是最明确的;B 区保存了若干处石带一端叠压在墓葬之上的迹象,似乎表示铺设石带的仪式是当墓室被封闭后实施的,是葬礼的最后一道程式。不过,在墓葬和石带最集中的B 区,大部分墓葬和石带间的关系,目前还是看不清楚的,也许有些石带并非葬礼的程式(图2)。

墓地在当时被明确地分成了三个区域:A 区在东北面地势最高的小台地上,安葬了最大的一座墓葬及附属的祭祀坑和小墓;B 区在西南面,这块地面可能是被专门平整过了,分布了34 座墓葬或祭祀坑或坑穴;C 区分布的8 座坑穴,几乎未见到骨骸或遗物,似乎是墓地里一处特别的场所。如此看,墓地可能存在着功能上的分区。

这些特征,指向了早期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的丧葬习俗。从考古学上说,鉴于墓地的复杂性,存在着可能的功能分区,以及大面积铺设的石带,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处与丧葬有关的遗址

真实的拜火教宗教习俗:

===============

曲什曼墓地发掘墓葬的年代据测定在公元前5 至前4 世纪,与香宝宝墓地和下坂地墓地的部分墓葬有交集,它们的一部分陶器是相似的。曲什曼墓地在墓葬内涵、地面建构与墓地选址和布局之间,有着下述几方面可以统一的特征:

(1)盛行“敛骨葬”的二次葬;
(2)火葬;
(3)一些尸骨上保存了被撕啮的痕迹;
(4)一些墓中随葬了仪式性的火坛;
(5)在有的墓葬里随葬了引火棍和取火器;
(6)在墓地的墓葬附近,用黑白色石子摆放成组的条带状设施;
(7)墓地存在着明确的分区,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C 区8 座,都是没有尸骨的“空墓”。

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特征之一的所谓火坛,是在凿出一个空槽的木头或陶器里,盛放了几种数目(15 等)的小卵石,它们被燃烧得炙热,把木槽都烧焦了。显然,这个迹象表示了一种在安葬程式上的仪式性行为。一共发现了12 件火坛,其中11 件是木制的,1 件利用了陶罐。可以相信,这是在葬礼上举行的一种宗教性仪式,似乎寓意为在墓穴里保持火种,并起到净化尸体和亡灵的功用。

在1 座墓葬(M14)里出土了随葬的引火棍和钻木取火器。引火棍是用专门整治的树枝条做成的,可以认为这种专门制作的小木棍,就是在诸如“阿姆河宝藏”里所见的那种成束木棍图像,由特别装束的波斯长老或米底人(Median)持于手中,它在伊朗语里有个名称“巴尔束”(barsom)輦輳訛。

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在墓地所在的地面上铺设的黑色与白色石子的条带。这是墓地最为神秘之处。一方面,我们知道,黑白二元结构的颜色和石带的形状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这种石带的分布及其与墓葬间的关系。它们分布在了A、B 两个区域,在介于A、B 之间的C 区则是空白;在A 区,这种石带与墓葬间的组合关系是最明确的;B 区保存了若干处石带一端叠压在墓葬之上的迹象,似乎表示铺设石带的仪式是当墓室被封闭后实施的,是葬礼的最后一道程式。不过,在墓葬和石带最集中的B 区,大部分墓葬和石带间的关系,目前还是看不清楚的,也许有些石带并非葬礼的程式(图2)。

墓地在当时被明确地分成了三个区域:A 区在东北面地势最高的小台地上,安葬了最大的一座墓葬及附属的祭祀坑和小墓;B 区在西南面,这块地面可能是被专门平整过了,分布了34 座墓葬或祭祀坑或坑穴;C 区分布的8 座坑穴,几乎未见到骨骸或遗物,似乎是墓地里一处特别的场所。如此看,墓地可能存在着功能上的分区。

这些特征,指向了早期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的丧葬习俗。从考古学上说,鉴于墓地的复杂性,存在着可能的功能分区,以及大面积铺设的石带,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处与丧葬有关的遗址
此文章的作者并没有正面挑战西方所编造的伪史,而是从侧面探讨目前所发现的新考古证据。

然而,从新发现遗址的年代之早(与西方伪史所推测的拜火教发源于2600年前左右非常接近),规格之高之大,完全可以认为是拜火教早期的一个典型。 再结合欧亚草原东部游牧部落壮大后西进抢劫屠奸,进而导致塞人大举迁移的历史事实来看,拜火教很可能发源于安西地区,再于战国时期迁移到今天的中亚地区。
再结合我国周代史料中的周天子西进会见西王母的典故,当时的西部还是塞人地盘,西王母应为塞人的女王。

当然,由于典故的描写非常富有情趣,至今让无数男儿充满各种幻想哦~~~~~~~~~~~
和这个推论时间点相近的,还有一个有趣的时间点,就是古波斯的开国时间比这要晚一些:

个人坚持认为,古波斯应是安西地区塞人大举南迁后建立的地方政权,包括拜火教也是从北向南的一个发展过程。

============

另一种研究,认为大流士一世的贝希斯敦碑铭(Behistun inscription)所说的萨迦人,包括了四个部落或部族:Asii,Gasiani,Tochari (吐火罗),Sacarauli;它们可能在较早时居于黄河与阿尔泰山之间,似乎是先秦典籍里记载的允姓之戎、禺知(禺氏=月氏)、大夏(大夏= 吐火罗)、莎车;它们可能是受到公元前623 年秦穆公征伐西戎部族的影响,而于公元前7 世纪末叶迁徙到了伊犁河、楚河流域
欧亚草原东部游牧是否为中原地区诸侯王朝驱赶?还是季节性的西迁劫掠?
秦穆公伐西戎部落和东部游牧西向劫掠时间上前后差距多少
天水自流 发表于 2015-9-21 22:40
秦穆公伐西戎部落和东部游牧西向劫掠时间上前后差距多少
很紧凑的连琐反应。

秦穆公伐西戎,是攻打秦国周边类似匈奴前身这样的东亚游牧/半游牧部落,这些人给打败后,象月氏这样的投靠秦国做起了与西部的商贸生意。有部分跑到西边去找新地盘,引发了驱逐塞人的冲突。这是一波。

后面一波,是秦末汉初,匈奴人坐大后大举屠杀与之有世仇的月氏,月氏举族逃亡到西部,抢了剩余塞人的大部分地盘。但匈奴随后追杀而至,月氏继续逃亡到今天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地的山区。

那今新疆的人种和汉唐西域人种有什么联系?可否再详细说道下。
假设塞人原地盘及黄河及天山间,西王母会周文王,那么瑶池定也在此间。
周传文为西来部落,那这个周所在西方与西王母地盘有无交错
你前回复匈奴世仇有月氏,匈奴传为夏朝后世,夏为商灭,此月氏与商是否曾经为联盟或叛夏投商之部落?
又若匈奴承夏遗民,商灭时,匈奴有无击箕子朝鲜记录,高勾丽篡位箕子朝鲜,高勾丽有无和匈奴战,商记载?
天水自流 发表于 2015-9-21 23:31
假设塞人原地盘及黄河及天山间,西王母会周文王,那么瑶池定也在此间。
周传文为西来部落,那这个周所在西 ...
塞人原来的地盘应该在西戎以西。实际从文物来看,塞种人的地盘在夏朝时期还大一点,商朝和周朝都给东部的各部落不断地压缩直至大举迁移。

周朝初期,西戎较少叛乱,才会有周天子西巡会见西王母这样的美事。 中后期,西戎各部频繁作乱,好事也就没有了。
商周被东部压缩至大迁徙与商周建立有无关系?此迁徙到了东还是西边?
天水自流 发表于 2015-9-21 23:27
那今新疆的人种和汉唐西域人种有什么联系?可否再详细说道下。
今天的安西地区,绝大多数都是近这几百年迁移过去的移民。

可能确认为土著的,只有塞种的高原塔吉克(几万人),少量为躲避绿教屠杀从阿富汗逃亡回来的混血胡(几千人)。 其他的全是后来的移民。

月氏建立贵霜国,后来给绿教灭国时,大多数月氏遗民被屠奸。
突厥作恶时屠了一批;
绿教乘唐朝中原内乱,攻入西部屠了大半;
耶律大石建立西辽时,将绿教消灭和驱散大半;
蒙古西征时,屠一批,卷走一批。
明末清初,先是蒙古余部涌入安西,然后满清中央军屠杀蒙古部,几次镇压回乱。
再然后是清末回乱,各族被屠杀比例都达到十之八九。

    算一算,唐朝之后,安西地区冤鬼无数,大多死在绿邪的刀下。
天水自流 发表于 2015-9-21 23:48
商周被东部压缩至大迁徙与商周建立有无关系?此迁徙到了东还是西边?
塞种各部,地盘最大时也就接近今天的甘、青地区,没上过青藏高原。 高原一直是羌藏各部的地盘。

商周两朝,塞人给逐步压缩回天山一带,再然后大部分给驱逐到了中亚地区。

期间可能有部分塞人向西迁移到了今天的欧洲草原,欧洲方向的斯基泰人记载,时间其实最早也就3千年左右,属于移民。
那么些高鼻梁抠眼睛的维,哈族是从哪里迁徙定居的?
夏商周统治地位的人口与现在中国人口关系如何?
塞种各部,地盘最大时也就接近今天的甘、青地区,没上过青藏高原。 高原一直是羌藏各部的地盘。

商周 ...
今日中亚五个斯坦国人是否还是原塞种人后裔为主?
瑶池作为传说有无考古发现?
今天的安西地区,绝大多数都是近这几百年迁移过去的移民。

可能确认为土著的,只有塞种的高原塔吉克( ...
阿富汗逃亡回的混血胡是指那族,常居地在新疆?
天水自流 发表于 2015-9-21 23:39
你前回复匈奴世仇有月氏,匈奴传为夏朝后世,夏为商灭,此月氏与商是否曾经为联盟或叛夏投商之部落?
又若 ...
击箕子朝鲜?  这说的应该是东胡。

从商朝到周朝,北方一直是战败者的流放地。 如果其后代没混出名堂,可能就慢慢给历史淡忘。

秦人如果没有统一中原,恐怕今天人们不会知道发达于西北的秦人原来是商朝的山东贵族出身。

匈奴如果没有横行一百多年,汉朝的史官们也不会咬牙切齿地痛数其夏代贵族的出身。

东胡的情况很可能与秦人相似,但没混出名堂,现在要搞清楚其出身就很麻烦。
天水自流 发表于 2015-9-22 00:08
那么些高鼻梁抠眼睛的维,哈族是从哪里迁徙定居的?
哈,是地地道道的蒙古种,这无疑问。 只是信了邪教就不认祖宗而已,中亚类似的例子还有库尔德这样的波斯奴。

维,是个假民族,杂牌货。 部分是东部迁过去的草原移民;部分是屠奸塔吉克所留下的混血儿;还有少量是周边的各国各地迁过来的杂色移民。 错误的民族宗教政策将杂牌捆在了一起。
此处匈奴应该是指东胡?有点不明白,匈奴是否为夏遗民或贵族遗族?东胡是否也可以说是东胡?
箕子朝鲜应该没有被中原称为胡人过。
那么些高鼻梁抠眼睛的维,哈族是从哪里迁徙定居的?
前一阵历史区转了一篇老贴 新疆的前世今生 搜搜 讲的很详细
天水自流 发表于 2015-9-22 00:15
阿富汗逃亡回的混血胡是指那族,常居地在新疆?
被错误政策强行归为维的一批什叶派移民。
天水自流 发表于 2015-9-22 00:13
今日中亚五个斯坦国人是否还是原塞种人后裔为主?
瑶池作为传说有无考古发现?
这几个小国基本都是蒙古种。

有部分是屠奸塞种人留下的混血,有部分是和毛子的混血。 仅此而已。
东胡与匈奴是啥历史关联?记得一本历史书有图载,匈奴原地位大漠南北,东胡应该是在东北及北方领地,氏族名不记得了,或为鬼方
前一阵历史区转了一篇老贴 新疆的前世今生 搜搜 讲的很详细
伸手讨要地址
天水自流 发表于 2015-9-22 00:11
夏商周统治地位的人口与现在中国人口关系如何?
一脉相承,这无疑问。 不存在欧美种族分子所臆淫的西方外来人种入主中原。

真实的历史是塞种人的人口少,兵弱,商周两代及之后都被草原匪帮所驱逐。

再早的夏代及之前,塞人可能是向中原进贡臣服的关系,看看石峁那4千多年前的和田玉~~~~~~~
伸手讨要地址
呃 百度一下 新疆的前世今生 就好
手机上网 不方便 见谅
匈奴贵族是否为夏贵族后裔,是否有原夏的臣属部落?匈奴记载是有白肤高鼻梁抠眼的。
夏商周考古有无夏贵族遗骸发掘
呃 百度一下 新疆的前世今生 就好
手机上网 不方便 见谅
夜幕披云道谢意。
天水自流 发表于 2015-9-22 00:28
东胡与匈奴是啥历史关联?记得一本历史书有图载,匈奴原地位大漠南北,东胡应该是在东北及北方领地,氏族名 ...
秦国以北的中西部是匈奴。 燕赵以北的东部是东胡。 秦末汉初时匈奴吞并东胡,一统北方草原。

其实,东胡很可能也是被流放的原夏代部族,或商代部族,只是当时没混出名堂,无人搭理其出身。 后来匈奴瓦解,原东胡地盘的部落大部分投了汉,更加没人管他们的祖宗是谁了。
一脉相承,这无疑问。 不存在欧美种族分子所臆淫的西方外来人种入主中原。

真实的历史是塞种人的人口 ...
进贡与通商交易同 存,有位南宫烈的学者有撰文连载叙国史,不过他对三代无爱,因遗世资料太少。
天水自流 发表于 2015-9-22 00:38
匈奴贵族是否为夏贵族后裔,是否有原夏的臣属部落?匈奴记载是有白肤高鼻梁抠眼的。
夏商周考古有无夏贵族 ...
匈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你记住这点就行。

即使是西迁到欧洲的北匈奴余部,其贵族墓葬也是纯的华夏血统。 当然,奴隶及混血儿则未必。

所谓的白匈奴,其实应该是指其小部落的标识而已,类似于后来的南北匈奴。
秦国以北的中西部是匈奴。 燕赵以北的东部是东胡。 秦末汉初时匈奴吞并东胡,一统北方草原。

其实,东 ...
那么汉指匈奴为夏遗贵或是误判了?
商灭时一部东迁至美洲,夏或也可以东迁的。惜夏的资料太少
匈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你记住这点就行。

即使是西迁到欧洲的北匈奴余部,其贵族墓葬也是纯的华夏血 ...
倒是有兴趣你说的匈奴月氏世仇。不妨开帖说说匈奴的历史渊源及后来发展。
天水自流 发表于 2015-9-22 00:48
那么汉指匈奴为夏遗贵或是误判了?
商灭时一部东迁至美洲,夏或也可以东迁的。惜夏的资料太少
汉代没有误叛,打得你死我活时,汉庭史官还能写出匈奴的夏朝贵族出身,这绝对不会假。仇人才要上查他的历代祖宗。

而且,在匈奴灭亡之前,汉匈之间的往来文书上,匈奴自己也是承认的,还自称与汉庭是兄弟之邦。
晚了,睡前道晚安,明日讨教,望你准备些匈奴资料,便我明日讨要,最好带图,有网址。百度免矣。
谢谢。
怀疑夏末有遗族东迁过海往美洲的历史,不然商遗族也不会无故去往南美的。许是夏前有史料记载各处环境,使得商能迁之。商有记载,夏或许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