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德国难民安置点:逃离战火的人们渴望重返家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37:51
新华社德国科布伦茨9月10日电 硝烟弥漫的中东,恐怖主义的威胁笼罩着叙利亚等地。为了生存,数十万难民逃离家园,跋涉千里、冲破万险来到欧洲,德国便是他们主要的目的地之一。

记者日前走访了位于德国西部城市科布伦茨的一处难民安置点,在那里,难民们不再为生存而挣扎,不再担惊受怕。然而,除了天真的孩子,大人们脸上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笑容,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困扰着他们。更重要的是,他们思念在战争中死去或失联的亲人,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记者走访的难民安置点位于莱法州消防与救灾培训学校,这所学校位于莱茵河东岸的高地上,与著名的“德意志之角”隔河相望,周边是居民区,十分安静。

记者到达时,看到几个佩戴头巾的穆斯林妇女正结伴走出学校。学校发言人彼得·许斯勒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安置的难民大约有150人,“会有人来,也会有人走,学校将难民安置在体育馆里,并配备了淋浴、厕所等设施”。

难民的到来没有打破学校原有的宁静,虽然学校为安置难民做了一些紧张的准备工作,但教学活动没有受到影响。

说话间,许斯勒接了两个电话,都是当地企业打来表示要捐助物资的。他说,社会组织和周边居民十分热心,捐助了大量食品、衣物等物资,目前学校的物资供应十分充裕。

在学校,记者见到了5天前在法兰克福机场火车站认识的叙利亚难民阿马尔·阿哈迈德。20岁的阿马尔身高约1.8米,肤色较深,穿着白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头发梳得十分整齐,腰间系着一个灰色腰包。这个叙利亚小伙子没有了5天前刚下火车时的兴奋,也少了些疲惫。

当地政府为了保护难民的安全及隐私,禁止外人进入难民的住所。于是,记者与阿马尔和他的两个伙伴在学校的草坪上聊了起来。

阿马尔说,在安置点的生活很简单,吃饭、上网、洗澡、睡觉几乎就是他一天的全部活动。150人同住在一个大体育馆里,有简易的单人床、有面包、奶酪、香肠、黄瓜这样的伙食,比露宿街头、吃不上饭、几十天不洗澡的日子好得多。

阿马尔告诉记者,自己的家乡在叙利亚霍姆斯省。因为战争,他多年前就被迫离开家乡前往土耳其,从此与父母和亲人完全失去了联系。他在土耳其做过苦工,上过学,最终还是加入了逃往欧洲的难民大军。

从土耳其出发,途经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奥地利,最终乘火车来到德国。阿马尔说,一路上,没食物、没水以及睡马路的日子很多,多数时候徒步行走。

“在特别寒冷的日子,我们睡在马其顿与塞尔维亚的边境上,没有外套、没有毯子,什么也没有,”他说,“一路上我目睹了很多人的死亡。”

尽管在安置点的生活很平静,但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一路跋涉留下的痛苦记忆却深深影响着阿马尔。在与记者的交谈中,阿马尔提到最多的词是“炸弹”,他反复地问“为什么‘伊斯兰国’要炸毁我的家,炸死我的亲人?”

一些欧洲国家可以接纳难民,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的条件,但谁来治愈他们内心的伤痛?谁又能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归根到底,谁该为这一切负责?

许斯勒说,根据政府要求,难民在安置点平均逗留6周,之后他们必须申请并获得难民身份,否则就得离开。

被问到未来有什么打算时,阿马尔没能给记者一个较明确的答案。但他坚定地说,我爱叙利亚,那是我的家。未来有一天,当叙利亚不再有“炸弹”时,我还要回到家乡去。

http://www.81.cn/gjzx/2015-09/11/content_6677721.htm新华社德国科布伦茨9月10日电 硝烟弥漫的中东,恐怖主义的威胁笼罩着叙利亚等地。为了生存,数十万难民逃离家园,跋涉千里、冲破万险来到欧洲,德国便是他们主要的目的地之一。

记者日前走访了位于德国西部城市科布伦茨的一处难民安置点,在那里,难民们不再为生存而挣扎,不再担惊受怕。然而,除了天真的孩子,大人们脸上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笑容,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困扰着他们。更重要的是,他们思念在战争中死去或失联的亲人,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记者走访的难民安置点位于莱法州消防与救灾培训学校,这所学校位于莱茵河东岸的高地上,与著名的“德意志之角”隔河相望,周边是居民区,十分安静。

记者到达时,看到几个佩戴头巾的穆斯林妇女正结伴走出学校。学校发言人彼得·许斯勒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安置的难民大约有150人,“会有人来,也会有人走,学校将难民安置在体育馆里,并配备了淋浴、厕所等设施”。

难民的到来没有打破学校原有的宁静,虽然学校为安置难民做了一些紧张的准备工作,但教学活动没有受到影响。

说话间,许斯勒接了两个电话,都是当地企业打来表示要捐助物资的。他说,社会组织和周边居民十分热心,捐助了大量食品、衣物等物资,目前学校的物资供应十分充裕。

在学校,记者见到了5天前在法兰克福机场火车站认识的叙利亚难民阿马尔·阿哈迈德。20岁的阿马尔身高约1.8米,肤色较深,穿着白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头发梳得十分整齐,腰间系着一个灰色腰包。这个叙利亚小伙子没有了5天前刚下火车时的兴奋,也少了些疲惫。

当地政府为了保护难民的安全及隐私,禁止外人进入难民的住所。于是,记者与阿马尔和他的两个伙伴在学校的草坪上聊了起来。

阿马尔说,在安置点的生活很简单,吃饭、上网、洗澡、睡觉几乎就是他一天的全部活动。150人同住在一个大体育馆里,有简易的单人床、有面包、奶酪、香肠、黄瓜这样的伙食,比露宿街头、吃不上饭、几十天不洗澡的日子好得多。

阿马尔告诉记者,自己的家乡在叙利亚霍姆斯省。因为战争,他多年前就被迫离开家乡前往土耳其,从此与父母和亲人完全失去了联系。他在土耳其做过苦工,上过学,最终还是加入了逃往欧洲的难民大军。

从土耳其出发,途经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奥地利,最终乘火车来到德国。阿马尔说,一路上,没食物、没水以及睡马路的日子很多,多数时候徒步行走。

“在特别寒冷的日子,我们睡在马其顿与塞尔维亚的边境上,没有外套、没有毯子,什么也没有,”他说,“一路上我目睹了很多人的死亡。”

尽管在安置点的生活很平静,但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一路跋涉留下的痛苦记忆却深深影响着阿马尔。在与记者的交谈中,阿马尔提到最多的词是“炸弹”,他反复地问“为什么‘伊斯兰国’要炸毁我的家,炸死我的亲人?”

一些欧洲国家可以接纳难民,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的条件,但谁来治愈他们内心的伤痛?谁又能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归根到底,谁该为这一切负责?

许斯勒说,根据政府要求,难民在安置点平均逗留6周,之后他们必须申请并获得难民身份,否则就得离开。

被问到未来有什么打算时,阿马尔没能给记者一个较明确的答案。但他坚定地说,我爱叙利亚,那是我的家。未来有一天,当叙利亚不再有“炸弹”时,我还要回到家乡去。

http://www.81.cn/gjzx/2015-09/11/content_6677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