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宣布对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进行解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47:59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11:26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 国家保密局、民政部12日上午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对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自今年8月起,对全国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的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原《民政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中的予以废止。
  在国家保密局、民政部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说,对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总数及其相关资料进行解密,有利于进一步做好防灾救灾工作,是中国政府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保密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
  国家保密局:解密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
  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说,解密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总数,有利于做好救灾工作,有利于做好保密工作,有利于推进政府部门政务公开,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转载:http://news.sina.com.cn/c/2005-09-12/11266922608s.s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3 3:08:28编辑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11:26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 国家保密局、民政部12日上午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对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自今年8月起,对全国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的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原《民政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中的予以废止。
  在国家保密局、民政部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说,对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总数及其相关资料进行解密,有利于进一步做好防灾救灾工作,是中国政府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保密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
  国家保密局:解密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
  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说,解密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总数,有利于做好救灾工作,有利于做好保密工作,有利于推进政府部门政务公开,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转载:http://news.sina.com.cn/c/2005-09-12/11266922608s.s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3 3:08:28编辑过]
不如先说说三年自然灾害死了多少人吧。1000-3000万人不等,该下定论了。
http://www.mca.gov.cn/news/content/recent/2005912142357.html
国家保密局、民政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宣布:我国对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总数解密 2005年9月12日


  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
  国家保密局、民政部12日上午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一消息。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表示,根据形势发展和救灾工作的需要,民政部和国家保密局联合发文,决定自2005年8月起,对全国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的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原《民政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中的相关内容予以废止。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邹铭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工作,民政部不断加大救灾工作的力度,在灾情发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根据救灾工作的需要,重大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年度因灾死亡人数已逐步公开。基本保证重大灾情在两个小时内到达民政部及中央有关部门。这有利于引起社会各界对自然灾害的关注,提高全民减灾意识,也有利于在减灾和救援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这次两部门发文,决定将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是将这一做法制度化、规范化。
  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表示,过去,我国把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做出的决定。他强调,保守国家秘密与推进信息公开相辅相成。这一事项的解密,有利于做好救灾工作,有利于做好保密工作,有利于推进政府部门政务公开,有利于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
http://www.zaobao.com/gj/zg050913_507.html

      中国八月起解密公布天灾死亡人数

(北京综合讯)中国国家保密局、民政部昨天上午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对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
  据人民网报道,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在记者会上指出,根据形势发展和救灾工作的需要,民政部和国家保密局联合发文,决定自2005年8月起,对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的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与此同时,原《民政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中的相关内容予以废止。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邹铭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工作。近年来,根据救灾工作的需要,重大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年度因灾死亡人数已逐步公开。基本保证重大灾情在两个小时内到达民政部及中央有关部门。
     提高全民减灾意识
  他说,这有利于引起社会各界对自然灾害的关注,提高全民减灾意识,也有利于在减灾和救援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这次两部门发文,决定将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是将这一做法制度化、规范化。
  沈永社表示,过去,中国把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做出的决定。
  他强调,保守国家秘密与推进信息公开相辅相成。这一事项的解密,有利于做好救灾工作,有利于做好保密工作,有利于推进政府部门政务公开,有利于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
  不过,昨天的记者会并没有邀请外国媒体参加。路透社的报道认为,这凸显了这个问题的政治敏感性。
  以往,中国只是通过新华社或其他官方媒体来公布台风、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任何人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从其他非官方渠道取得这些数字,都会被视为窃取或泄漏国家机密,而被判刑,通常是长期监禁。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对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讳莫如深。比如说,1975年河南省发生台风造成水坝崩塌,导致8万5000人死亡的事件,迟至一本记载了20世纪中国最严重灾难的书籍在1998年出版后,才为人所知。
为什么要保密天灾死亡人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3 12:49:45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khb1983[/I]在2005-9-13 12:45:00的发言:[/B][BR]为什么要保密天灾死亡人数  

因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啊。
  政府越来越自信了。
[B]以下是引用[I]sjdkuhn[/I]在2005-9-13 10:16:00的发言:[/B][BR]不如先说说三年自然灾害死了多少人吧。1000-3000万人不等,该下定论了。

我也是这么想,据俺一耿直的老教授讲,大概有5000万左右,自信的GCD应该直面历史,造福人民,勇对未来!
[B]以下是引用[I]共和国的子民[/I]在2005-9-13 23:13:00的发言:[/B][BR]。
我也是这么想,据俺一耿直的老教授讲,大概有5000万左右,自信的GCD应该直面历史,造福人民,勇对未来!


有的“老教授”被批斗过,与共产党有仇,说的话不一定客观,俺就见到过。
5000W?开玩笑吧, 全国人口就100000W,那岂不是20个人里就死一个!GOD
不信!我认识的长辈们都一致否认20个里死一个,假 ,难道是把正常死亡也算进来了?
汗ing,该改一改报喜不报忧的老毛病了啊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对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讳莫如深。比如说,1975年河南省发生台风造成水坝崩塌,导致8万5000人死亡的事件,迟至一本记载了20世纪中国最严重灾难的书籍在1998年出版后,才为人所知。"
  这次拒绝对是9分天灾,1分客观制约(通讯落后),千年一遇的大台风,破世界纪录的降水量(我记得好像是一个晚上2000毫米,霍霍),完美风暴呀,实在是没办法了,通讯不到,人员也来不及撤离了,火星人也没办法了。
不知道解密的又有多少可信度
[B]以下是引用[I]冲神[/I]在2005-9-13 22:47:00的发言:[/B][BR]  政府越来越自信了。
以前为什么不自信?
[B]以下是引用[I]zhww9031[/I]在2005-9-14 17:27:00的发言:[/B][BR]。以前为什么不自信?

对国内从来就没有自信过!
知道了又能怎么样?都是一些很早的事了,过去了就过去了
[B]以下是引用[I]xzp2008[/I]在2005-9-14 12:58:00的发言:[/B][BR]5000W?开玩笑吧, 全国人口就100000W,那岂不是20个人里就死一个!GOD
不信!我认识的长辈们都一致否认20个里死一个,假 ,难道是把正常死亡也算进来了?

兄弟,你可以查一查50年代开始大陆每年的人口数量,以及在三年自然灾害前几年的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信你会得出正解的。因为我手头没有数据,所以尚不能向你证明,但[B]我老师是以数据说服了我们[/B],尽管这老头的确对GCD有意见(浙大的),因为受过迫害。
[B]以下是引用[I]光与影[/I]在2005-9-14 14:13:00的发言:[/B][BR]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对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讳莫如深。比如说,1975年河南省发生台风造成水坝崩塌,导致8万5000人死亡的事件,迟至一本记载了20世纪中国最严重灾难的书籍在1998年出版后,才为人所知。"
  这次拒绝对是9分天灾,1分客观制约(通讯落后),千年一遇的大台风,破世界纪录的降水量(我记得好像是一个晚上2000毫米,霍霍),完美风暴呀,实在是没办法了,通讯不到,人员也来不及撤离了,火星人也没办法了。

确实如此,台风居然刮到了河南,而且居然寸步不动的在一个地方疯狂降雨,简直象是龙王作法一样啊。[em06]
  楼上说得不全面。比较全面的说法应该是“天灾人祸”。
  请看我转贴的《南方周末》的资料。
资料来源:《南方资料》
网络地址: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50825/wh/ydws/200508250042.asp
南方周末    2005-08-25 15:43:14
□钱钢


  1975年8月,特大暴雨引发的淮河上游大洪水,使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包括两座大型水库在内的数十座水库漫顶垮坝,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1975年8月,在一场由台风引发的特大暴雨中,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间相继垮坝溃决。由原水利部长钱正英亲自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一书披露,在这次被称为“75·8”大水的灾难中,河南省有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96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8天,影响运输48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由一场特大暴雨而引发整整一个水库群的大规模溃决———无论是垮坝水库的数目,还是蒙难者的人数,都远在全球同类事件之上。
  超过当时世界最高记录的特大暴雨,是水库设计者们未曾预料的。
  
  1975年8月4日,该年度中国内地第3号台风(“7503号”台风),穿越台湾岛后在福建晋江登陆。此时,恰遇澳大利亚附近南半球空气向北半球爆发,西太平洋热带幅合线发生北跃,致使这个登陆台风没有像通常那样在陆地上迅速消失,却以罕见的强力,越江西,穿湖南,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8月5日,行径诡秘的“7503号”台风突然从北京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消失——由于北半球西风带大形势的调整,“7503号”台风在北上途中不能转向东行,于是“在河南境内停滞少动”,灾祸由此引发。

  “停滞少动”的具体区域是在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大弧形地带,这里有大量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山谷和两山夹峙的峡谷。南来气流在这里发生剧烈的垂直运动,并在其他天气尺度系统的参与下,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

  这个最易产生特大暴雨的地区,又恰是兴建水库的最佳区域——上百个山区水库,在这里星罗棋布。

  这场特大暴雨,是水库设计者们未曾预计的。从8月4日至8月8日,暴雨中心最大过程雨量达1631毫米,3天(8月5日至7日)最大降雨量为1605毫米。最强大的雨带,位于伏牛山脉的迎风面,4日至8日,超过400毫米的降雨面积达19410平方公里。大于1000毫米的降水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暴雨的降水强度,在暴雨中心kk位于板桥水库的林庄,最大6小时雨量为830毫米,超过了当时世界最高记录(美国宾州密士港)的782毫米;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也创造了我国同类指标的最高记录。

  目击者称:暴雨到来的数日内,白天如同黑夜;雨水像从消防水龙中射出;从屋内端出脸盆,眨眼间水满;暴雨如矢,雨后山间遍地死雀。

  暴雨区形成特大洪水,量大、峰高、势猛。洪汝河在班台以上的产水量为57.3亿立方米,沙颍河在周口以上的产水量为49.4亿立方米。滚滚而至的洪水,对暴雨区内的水库群造成严重的威胁。

  板桥水库设计最大库容为4.92亿立方米,设计最大泄量为1720立方米每秒。而它在这次洪水中承受的洪水总量为7.012亿立方米,洪峰流量1.7万立方米每秒。8月5日晨,板桥水库水位开始上涨,到8日1时涨至最高水位117.94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3米时,大坝在主河槽段溃决,6亿立方米库水骤然倾下,最大出库瞬间流量为7.9万立方米每秒,在6小时内向下游倾泄7.01亿立方米洪水。溃坝洪水进入河道后,又以平均每秒6米的速度冲向下游,在大坝至京广铁路直线距离45公里之间形成一股水头高达5-9米、水流宽为12-15公里的洪流。

  石漫滩水库5日20时水位开始上涨,至8日0时30分涨至最高水位111.40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4米时,大坝漫决。库内1.2亿立方米的水量以2.5万到3万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在5个半小时内全部泄完。下游田岗水库随之漫决。

  洪河下游泥河洼、老王坡两座滞洪区,最大蓄水量为8.3亿立方米,此时超蓄4.04亿立方米,蓄洪堤多处漫溢决口,失去控制作用。

  驻马店地区的主要河流全部溃堤漫溢。全区东西300公里,南北150公里,60亿立方米洪水疯狂漫流,汪洋一片。因老王坡滞洪区干河河堤在8月8日漫决,约有10亿立方米洪水蹿入汾泉河流域。9日晚,洪水进入安徽阜阳地区境内,泉河多处溃堤,临泉县城被淹。
  在“大跃进”的推动下,驻马店地区的水库建设蜂拥而上,一发而不可收拾,1957—1969年代,新建水库200多座,由于片面重视蓄水,忽视防洪,导致隐患四伏。
  
  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兴建于1950年代“治淮”初期。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大陆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多变。在12世纪以前,淮河水系完整,独流入海,水流通畅。12世纪以后,黄河连续夺淮改道达六七百年之久,带来的恶果是淤塞干、支流河道和入海出路,使中下游河道比降(编者注:即水力坡度)非常平缓,干、支流排水能力甚小,洪水流路不畅。

  1950年夏,淮河大水,灾害惨重。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具体制定了“上游应筹建水库,普遍推行水土保持,以拦蓄洪水、发展水利为长远目标”和“低洼地区举办临时蓄洪工程,整理洪汝河河道”的战略部署。

  1950年代的“治淮大战”中,在洪河上游修建了石漫滩水库,在汝河上游修建了板桥水库。据称,当时水文资料很少,设计标准很低。板桥水库在工程运用中发现输水洞洞身裂缝和土坝纵横向裂缝,于是,1955-1956年分别对板桥、石漫滩两水库进行了工程扩建。洪水标准按照苏联水工建筑物国家标准进行设计。板桥水库采用1%频率设计,0.1%频率校核(即通常所说的百年一遇和千年一遇)。校核频率3天降雨量530毫米,洪峰流量5083立方米每秒,3天洪量3.3亿立方米。据此,决定大坝加高3米,坝顶高程为116.34米,防浪墙高程为117.64米;增辟辅助溢洪道,宽300米,底部高程为113.94米,连同原有的溢洪道、输水洞,最大泄洪能力为1742立方米每秒,最大库容4.92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3.75亿立方米。石漫滩水库按2%频率设计,0.2%频率校核(即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校核频率3天降雨486毫米,洪峰流量1675立方米每秒,3天洪量0.88亿立方米。据此,确定大坝加高3.5米,坝顶高程达到109.7米,防浪墙顶高程111.2米。经过加固,最大库容为9440万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为7040万立方米,最大泄量390立方米每秒。

  这就是板桥、石漫滩两座水库垮坝前实际具备的工程标准。应当说经过改善、加固的两座水库,就工程质量而言,并无严重问题。

  在板桥、石漫滩水库加固扩建后的3年间,中原地区的水库建设蜂拥而上,一发而不可止。仅1957-1959年,驻马店地区就修建水库100多座。

  1958年“大跃进”期间,河南总结了漭河流域兴建山区水利的经验。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来河南视察时将其归纳为“以蓄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社队自办为主”,并说:“现在山区问题解决了,要把漭河经验向平原推广。”

  一位名叫陈惺的水利专家当时即指出:在平原地区以蓄为主,重蓄轻排,将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地表积水过多,会造成涝灾,地下积水过多,易成渍灾,地下水位被人为地维持过高,则利于盐分聚积,易成碱灾。涝、渍、碱三灾并生,结果不堪设想。

  专家的忠告被忽视了,“以蓄为主”的经验被大范围推广,很快推及安徽。在安徽境内,不仅丘陵地区涌现大批小水库,淮河流域的河道也被一道道“水坝”分割闸起,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条状水库”,造成淮河流域在后来数十年间致命的“肠梗阻”症。
  “以蓄为主”一度成为水利建设的“纲”。

  陈惺是远东最大的平原水库———河南驻马店境内宿鸭湖水库的设计者。该水库施工时正值“大跃进”,省水利厅一位副厅长认为原设计过于保守,擅自作了几处关键的改动。例如:他认为“闸门设计太大”,便将原设计的12孔排水闸门砍去7门,仅剩5门。

  同此遭遇的是淮河豫皖交界处的班台分洪闸:该闸闸孔原按800秒立方米排水量设计,共为9孔,但由于“以蓄为主”的思想指导,水文数据被人为减小,只建造了7孔;1959年水闸建成后,在1961年又人为堵闭两孔。

  “大跃进”之后,进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河南亦如此。然而,现存的气象资料显示,1959-1961年间并无特大自然灾害出现,但事实上中原大地却灾象频生:涝、渍、碱三灾闹豫,黄淮间饿殍盈途。无疑,各地水利建设的失误增加了这次灾难的“人祸”比重。

  1961年,刘建勋(1913-1983)调任河南省委书记,他认为河南灾大,“是水利方面的问题造成的”。为纠偏,他到处寻找水利工程的“反对派”。在信阳,他找到了发配在那里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陈惺kk大跃进中,陈惺对有人捐献不锈钢表带炼钢表示不以为然,说:“用不锈钢表带炼钢主要是锻炼人,就是锻炼人代价也太高了!”这同他说“用放卫星的方式修建水库是劳民伤财”的话如出一辙。

  在1961年开始的“纠偏”中,河南对全省水库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对一部分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较差、存有隐患的水库,包括一些大型水库,予以废弃。

  但是指导思想的失误并没有真正被扭转。重蓄水灌溉,轻河道治理,重兴利、轻除弊的倾向依然顽固存在。到1960年代末,驻马店地区又新增水库100多座,与此相对照,洪汝河的排洪能力非但没有增强,反而一年年递减。

  1975年8月特大洪水到来之前的淮河上游地区,事实上已隐伏着严重危机:河道宣泄不畅,堤防不固,许多“病库”隐患未除。更为严重的是,对于板桥、石漫滩等大型水库的潜在危险,人们并无警觉kk准确地说,“垮坝”二字在人们心目中根本就不存在。

  由于片面重视蓄水,忽视防洪,石漫滩水库在溢洪道上增加了1.9米的混凝土堰,板桥水库在大雨前超规定蓄水3200万立方米。

  人们过于笃信“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等既定的洪水标准,自信石漫滩水库可驭控50年一遇的洪水,在500年一遇的洪水中也能自保;板桥水库可以驭控100年一遇的洪水,在1000年一遇的洪水中也可无恙。

  谁也没有见过“千年一遇”的洪水,所有数据都是根据人们掌握的有限的资料推算而来kk1975年8月,真正的大洪水来了。沛然而降的雨水使人们瞠目结舌:它的雨量,竟相当于人们所说“千年一遇”设计标准的两倍!
截止到7日21时前,确山、泌阳已有7座小型水库垮坝,22时,中型水库竹沟水库垮坝。

  此时,板桥水库大坝上一片混乱,暴雨柱儿砸得人睁不开眼,相隔几步说话就无法听清。大批水库职工、家属这时正被转移到附近的高地,飘荡着的哭声、喊声和惊恐的各种声响在暴雨中形成一种惨烈的氛围。人们眼睁睁地看着洪水一寸寸地上涨,淹至自己的脚面、脚踝、小腿、膝盖……

  上涨的库水迅速平坝,爬上防浪墙,将防浪墙上的沙壳一块块掏空……水库职工还在作着无谓的抵抗,有人甚至搬来办公室里笨重的书柜,试图挡住防浪墙上不断扩大的缺口……一位忠实的职工在暴雨中用斧子凿树,以记录洪水水位……

  突然,一道闪电。紧接着是一串炸耳的惊雷。万籁俱寂。

  暴雨骤然停止———夜幕中竟然出现闪闪烁烁的星斗。

  这时,就听一声惊叫:“水落了!”

  刚才还在一寸寸上涨的洪水,在涨至小腿、膝盖、腹部,甚至向人们的胸部漫淹去时,突然间就“哗”地回落下去,速度之迅疾使所有人都瞠目结舌———洪水的确在眨眼间退去。

  就在那些“老婆孩子”欢呼“水落了!水落了!”的时候,板桥水库管理局公安科长马天佑的脸色骤然间变白,刚才的那个劈雷,曾使他周身触电似的麻了一下:此刻,那座刚才还如同一只充足气的巨大气球的板桥水库突然间萎瘪。6亿立方米的库水令人恐怖地滚滚泄下。
侥幸的是,大水下来的8天前,宿鸭湖水库刚刚完成了抢修工程。由于该库常年隐患未除,下游有阻水工程,又因周围群众屡屡哄抢护坡石料而遭损坏,赵搭拉在1975年初两次上书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报警”,在中央干预下,有关部门终于批准了宿鸭湖水库抢修工程。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次抢修,这座“险库”也必然会在这次大水中垮坝。

  这条“细带”和这5万灾民的生命就这样被幸运地保存下来。
驻马店地区的数百万群众,就这样度过长达半个月的时间……洪水退去的地方,到处可见人畜的尸体。尸体在烈日下腐烂,在洪水曾经肆虐过的地方罩起一层可怕的雾,一位曾经参加救灾的军人后来回忆,在漯河至信阳的公路两旁,沿途所有的大树树枝,都被黑压压的苍蝇压弯了。
  在得到邓小平的同意后,李先念下令武汉军区和南京军区的舟桥部队紧急出动,在中央慰问团的指挥下执行爆破任务。
  
  如果说水库垮坝所引起的冲击性灾害给洪汝河流域的百姓迅雷不及掩耳的毁灭性一击,那么河道宣泄不畅、洪水居高不下所造成的浸泡性灾害,则更加残酷地延续和加重了这场灾难本身的损失。

  在板桥、石漫滩水库垮坝失事后的第5天kk1975年8月12日,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为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为副团长的中央慰问团抵达驻马店灾区。中央慰问团的专机到达李新店军用机场后,纪登奎等即换乘两架米-8直升机作空中视察。

  水利专家陈惺陪同纪登奎。直升机起飞后,先在空中视察京广铁路以东的灾区,看了平原上的汝河和小洪河。在所视察的汝南、平舆、新蔡、上蔡和西平县的范围内见到的几乎是一片汪洋,5座县城和条条块块分布的高地如同散布在海中的岛屿。直升机飞行的高度仅50米,能清楚地看到每座“岛”上都密集着灾民。一些“岛”人多面积小,大量灾民不得不站在水里和爬在树上。

  直升机继而转向铁路以西,视察被冲垮的板桥、石漫滩水库。两座水库的大坝都在中段被冲开,形成深深的豁口。库水早已排完,露出干涸的库底。坝下沿河两岸,无论是村庄房屋还是道路树木,都被洗劫一空,留下一片荒凉。

  中央慰问团在视察后认为,为了解救还困在水中的百万灾民,必须尽快排除洪汝河平原的积水。

  陈惺向慰问团成员说明,这次受灾严重的洪河和汝河,在新蔡县城以南汇合后,向下至班台又分为两支:西支称大洪河,向南入淮河;东支称分洪道,经蒙河分洪道再入淮河。现在,由于大洪河的上段是在高地上切岗开通的,河岸陡峭,因此上游水位升高而河道流量增加甚少;分洪道虽然地势低下,但在进口处修有班台闸节制流量,也不能有效地扩大下泄流量。大洪河和分洪道之间的洼地称洪洼,历史上是大水时的自然行洪道,可这些年洪洼已被围垦,丧失行洪能力。这些因素都使得班台以上洪水壅积难下。当今之计,惟有使用爆破手段,炸开阻水部位加速行洪。

  8月13日晚9时,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紧急通知陈惺,陪同慰问团成员、农林部部长沙枫速回北京向国务院汇报。刘建勋含着眼泪对陈惺说:“你去,代表我,代表河南,只有一个请求,炸开阻水工程,解救河南人民。”

  14日0时15分,沙枫等抵达北京。

  国务院会议室里,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已召集中央各部委和中央军委负责人等候开会。

  沙枫首先汇报中央慰问团和河南省委关于加快排水的意见。李先念说:“为了救人,你们说炸开哪里我们就同意炸开哪里。”陈惺在地图上指出了需要爆破的位置,李先念在征求身旁水利部长钱正英的意见后,表示同意,并要钱正英起草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联合命令。

  在钱正英起草命令时,李先念又问陈惺还有什么问题,陈说,宿鸭湖水库尚未脱险。李先念要陈惺立即和河南通电话,采取紧急措施,确保水库安全。深受板桥、石漫滩水库垮坝事件刺激的李先念,痛心地说:“宿鸭湖水库再也不能出事,再出问题,它就是催命鬼!”

  钱正英起草好联合命令,李先念看后即和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邓小平通话,在得到邓小平的同意后,李先念下令武汉军区和南京军区的舟桥部队紧急出动,在中央慰问团的指挥下执行爆破任务。因为时间紧迫,李先念要求部队先行出发,由他亲手签字的命令随后由空军空投到各部队所在位置。

  14日清晨,沙枫等返回驻马店。纪登奎决定由沙枫任组长、陈惺等为成员组成爆破指挥小组。陈惺向纪登奎转达李先念关于确保水库安全的指示,纪登奎说:“如果水库再出问题,我们就下地狱了,决升不了天堂。”

  指挥小组随即乘直升机去新蔡,转乘机船赶赴爆破点。上午10时,在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孔令德指挥下,对最大的阻水工程班台闸施行爆破。巨响声中,班台闸所有的闸门、胸墙、桥面和部分闸墩都腾空而起,分洪口门由此打开。

  全部爆破工作进行了整整两天。

  扩大行洪后,为确保下游淮河大堤的安全,纪登奎指示陈惺等人乘船直达蚌埠,入安徽境内察看灾情。只见沿途各地都在鸣锣疏散百姓,由于班台闸被炸,大量河南境内的洪水向下游倾泄,致使淮河中、下游的形势紧张。淮河多年受重蓄轻排指导思想之害,行洪道上早已围堰丛生,如同处处设卡,本在1956年就已达到抗拒1954年大洪水标准的河道,此时的泄洪能力却已下降30%-40%,河道上星罗棋布的“关卡”造成淮河“肠道”的严重“梗阻”,陈惺亲眼见到沿途的淮河河道平堤流水,险象环生。
由于重视蓄水,忽视防洪,石漫滩水库在溢洪道上增加了1.9米的混凝土堰,板桥水库在大雨前比规定超蓄水3200万立方米,运用中又为照顾下游错峰和保溢洪道而减泄400万立方米。这虽对垮坝不起决定作用,但减少了防洪库容,提前了漫坝时间。由于事前没有考虑特大洪水保坝的安全措施和必要的物资准备,在防汛最紧张的时候,电讯中断,失去联系,不能掌握上下游讯情,不能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也没有及早向下游遂平县发出警报,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钱正英的这番讲话,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像板桥、石漫滩这样的水库溃坝事件,再也不能重演了!(图片来源:河南气象网、《河南水旱灾害》)


  水库的复建

  
  板桥水库
  1986年板桥水库复建工程被列入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工程于1986年底开工,1993年6月5日通过国家验收。
  板桥水库复建工程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可能最大洪水校核。主要由挡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及电站、灌溉工程及城市供水取水口等组成。水库总库容比原来增加了34%。
  板桥水库工程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具有灌溉、发电、水产、城市供水及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防洪库容4.57亿立方米,设计灌溉引水流量34.5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45万亩;供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年发电量381万千瓦时。工程概算1.74亿元,1993年6月通过水利部组织的竣工验收。
  
  石漫滩水库
  1991年淮河大水后,在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上决定将石漫滩水库复建工程列入“八五”治淮骨干工程计划。1992年开工实施。
  水库按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复建后的石漫滩水库是具有工业供水、防洪除涝、灌溉等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水库总库容1.2亿立方米,防洪库容0.52亿立方米,年供水0.33亿立方米,灌溉农田5.5万亩。
  石漫滩水库复建工程总投资25641万元。到1996年底,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1998年1月通过水利部组织的竣工验收。
  
  竹沟水库
  1995年10月复建,总投资1830万元。经过两年紧张施工,水库1997年12月26日竣工。灌区配套工程完成后,可浇灌农田2万亩。加上原来的水利设施,竹沟镇70%的农田可成为旱涝保收田。目前,库内蓄水460万立方米,养鱼100万尾,帮助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田岗水库
  1999年12月,河南省计委批准舞钢市田岗水库复建工程初步设计,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主坝、副坝、溢洪道和渠首闸等工程,建设工期二年,总库容3176万立方米。舞钢市田岗水库复建工程自2000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至2002年12月30日完成,工程总投资4665万元。自2003年5月下闸蓄水投入试运行以来,经历了两个汛期的试运行,未发现安全隐患,效益明显。(资料来源:中国水利网、河南省水利网)
1963年,中国河北刘家台土坝水库失事,死亡943人。

  1967年,印度柯依那水库诱发地震,坝体震裂,死亡180人。
  1979年,印度曼朱二号水库垮坝,死亡5000-10000人。
  ……
  关于板桥垮库事件死亡人数,一直是一个谜。期待民政部解密。
  我上一点不同来源的资料:
来源:《往事》2004年4月号吴有仁/口述孙梦秋/整理卢国卿/荐
地址:http://news.163.com/05/0608/18/1LODKQ8P00011247.html
  1975年8月,本来就多灾贫困的河南驻马店地区,遭遇历史上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几天之内,全地区有大小26座水库相继崩堤垮坝,9县1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一片汪洋。40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10多万群众死伤,30多万头大牲畜漂没,300多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34.97亿元,相当于建专区以来十几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大灾的发生是有预兆的。1975年7月31日,3号台风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4日,台风掠过我国台湾省,在福建省晋江登陆。8月7日,进入驻马店地区。在台风尚未到达时,驻马店地区就已经开始大面积普降暴雨了。

  暴雨来临前,驻马店地区的物候变化异常,先是出乎意料的闷热,嗣后一些县市,连续几天在日出日落时,都观测到天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紫色。乌云接日,南虹出现。蚂蚁搬家上树,喜鹊成群结队,老鼠乱窜,狗不吃食。鸡落在树枝上不下来,蛇在洞外游弋不回窝。种种迹象预示着,一场大的自然灾难即将来临:

  受3号台风影响,8月4日中午前后,驻马店地区开始零星降雨。8月5日中午水势猛涨,出现第一次洪峰。此后,大雨直到8日后才停止。历时5天,共有3次大规模普降暴雨过程,每次降雨量均创历史新高。在狂风暴雨中,不断有树木被雷电劈倒烧焦,被狂风吹倒折断。居民的房顶被狂风刮跑,房墙被暴雨淋塌。天边的闷雷和刺眼的闪电,把暴雨中的村庄撕扯得丝丝缕缕,凄惨恐怖。
  位于泌阳县境内汝河上游的板桥水库,是这次大洪水的“祸首”。连续几天的暴雨使板桥水库水位暴涨,加之通讯不畅,水库管理人员在没有得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不敢大量排水泄洪,而外地区石漫滩水库的大量洪水急骤流入板桥水库,加快了板桥水库水位暴涨的速度。8月7日19时30分,驻守在板桥水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4450部队的战士们,用部队的通讯设备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称:“板桥水库水位急遽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库就有垮坝危险!”仅仅7个小时后,8日零时20分,水库管理局第二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可是,同第一封急电一样,这封电报同样没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

  40分钟后,高涨的洪水漫坝而过。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告急电,报告水库已经决口。4时,水库当地驻军冒着被雷劈电击的危险,将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直接在房顶上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了板桥水库险情。同时,为及时报告水库险情,让下游群众紧急转移,在无法与外界沟通的危急情况下,驻军曾几次向天空发射红色信号弹报警。可是,由于事先没有约定危急时刻的报警信号,下游群众看到信号弹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8日凌晨,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出板桥水库的决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夺路狂奔,铺天盖地地向下游冲去。仅仅6个小时,板桥水库就向下游倾泄7.01亿立方米洪水。至遂平县境内时,水面宽10公里,水头高3-7米。昔日人欢马叫的遂平县城,俄顷之间一片汪洋。沉睡在梦乡中的人们,在浑然不觉中被埋在水底,变成水底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