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剖美军了解军改,你懂的!(深度好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10:50
独家:解剖美军了解军改,你懂的!(深度好文)


2015年09月09日
来源:凤凰军事 作者:郑文浩




深入解剖成功者,学习经验,避免陷阱,是我们今天应该做的。(资料图)

美军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因此也是其他国家军队研究的主要对象;同时美军也是世界上最富革新色彩的军队,现在方兴未艾的新军事变革,正是由美军所发起并引领的。以至于今天讨论军事革命,言必称美军,它已经成为绕不过的一座“大山”。

聊聊美军,总归会对我们考察中国军队有所裨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美国的军情、国情和中国存在巨大的差异。美军的军事变革对于中国军队的到底有多大的参考价值,要辩证考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美军更多的是研究军事变革给美军作战带来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地缘政治的冲击,而并不意味着从美军的变化中能够寻完美得出中国军事变革的答案。

最防备美军的恰恰是美国自己

美国军队并不是从一诞生就威震世界的。建国初期,由于美国民众对常备军固有的偏见和仇视,美国军队在正规化、职业化、规模化上发展都十分有限。从美国建国开始的大陆军开始,美国军队就陷入战时扩编、战后裁建的怪圈。即便是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之后,美国在首都一度被侵占、白宫都被烧毁的情况下,甚至在美英尚未来得及交换《根特合约》的批准书时,当时的美国国会就将美国正规军裁减到一万人,后来甚至一度想要压缩到6000名。

美国当时的陆军部长卡尔洪被逼无奈琢磨出一个“可扩大军队”的思路,即在战时来迅速扩充军队,但后来的美国内战清楚地证明,近现代化战争和美国国土的辽阔程度,到战时才开始扩充正规军难以满足需求。首都都被占了,你能说美国国会的精英们都是记吃不记打的脑残吗?并不是这样。

美国国会里都是粘上毛比猴还精的精英,他们知道,美国远隔两洋的独特地理位置,对近代任何一个企图占领美国的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和兵力投送的天堑。而建立强大的正规军,尤其是强大的陆军,固然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但对于美国的宪政制度和价值观威胁更大。相对应的是,美国在海军建设上,就非常宽松。因为海军在大洋上作战,并不会对本土的美国政权统治造成威胁,反而是海军对本土基地非常依赖。这也构成美国早期的陆海军军种之争。

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主任安德鲁·克雷皮内维奇,这位前些日子刚从美国国防部退休的美国战略评估大师安德鲁·马歇尔的得意大弟子,曾经总结了军事革命包含四个层次:军事技术的变革、军事平台的发展、战役法的创新和组织调整。这四个层级较好地厘清了军事革命的脉络和发展。这一描述不但适用于今天的新军事革命,同样也适用于历次发生的军事革命对各国军队的影响。

打赢二战并非名将辈出,而是美国工业远超对手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末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和美国都获益匪浅,德国在这次工业革命获得欧洲霸主的地位,而美国更是跃升到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位置。德国军队和美国军队都得以接触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技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式武器和投送工具,进而引发战役战斗的变化,最终带来军队组织的重大调整。然而和当时德军(主要是普鲁士军队)敏锐地应对新技术的军事变革,美国军队显得异常的笨拙。在普鲁士(德国),毛奇就任总参谋长之后,根据战争的需要,对总参谋部进行了重大改组,不断扩大总参谋部的职能,使其适应战争对专业知识的发展要求。毛奇敏锐觉察到:工业革命时代背景下,战争已经变为一门需要统筹规划的科学。他的著名格言为:“先计算,后冒险”。不仅如此,毛奇对技术人员运用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同期其他的欧洲各国军队统帅,经过其改革后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总参谋部朝着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在毛奇就任总参谋长之前,总参谋长并没有实际的军事指挥权,在总参谋部之上还有一个战争部。战争部是统管全部军队事务的最高机构,战争部直接向普鲁士国王负责,总参谋部内提出的任何有关建议以及拟定的战时计划,均需要得到战争部长的首肯才可以付诸实施。在普鲁士两次统一战争以及普法战争中,以毛奇为代表的总参谋部军官再次证明了其卓越的才能,总参谋部的地位也随着战争的进程不断提高。从战争部中分离出来的总参谋部,经过四五十年时间的发展,终于取代了战争部成为了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后来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立法终于确立了总参谋部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指挥上的权威性。

反观美军,铁路、电报等新技术同样可以获得。但美国陆军直到1899年美西战争中暴露出指挥系统混乱的严重问题,才促使美国陆军成立类似于德国总参谋部的类似机构。后来美军出于对外干涉的需要,还成立了协调陆海军的陆海军联席会议机构。但是,和德国权力巨大的总参谋部相比,美军的类似机构权力非常有限,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咨询机构。是美国军人不知道总参谋部的高效率吗?不是。毛奇留给德国军队的深远影响是,战争(或者说现代化陆战)是一种高度复杂和技术化的事务,它应该留给最优秀的军事家们去解决。但美国宪法制度下,这种理念就是绝对的“反动”。保持文官对美国军队尤其是本土陆军的控制,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甚至从军种之争来看,美国海军也不希望看到一支强大陆军存在,这本身就是对海军的巨大威胁。

美国与德国的国情不同,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艰难境地。如果德国总参谋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普鲁士不要说一统德国,连是否存在都成问题。但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让美国的政治家有条件“让子弹飞一会”,有充分的时间和回旋余地,从法律上设定各种条条框框,来驯服军队这只力量不断增长的怪兽。

美国在二战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除了中途岛之外,美国在地面战场上的指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亮点。相对于朱可夫、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罗科索夫斯基等耀眼的世界名将,美国的将军们实际逊色很多。大家肯定更想不到的是,美军从1941年一路打来,其陆海军联席会议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是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其低效很难与处理国家军事事务的要求相吻合,更诡异的是美国空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作战力量,却连空军这个军种都没有。无论如何,美军依然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这并不是依靠所谓的名将,而是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将敌人淹没在美式装备的汪洋大海之中(事实上美国非常警惕富有作战指挥经验及丰富军事背景的指挥官指挥各种战争,发号施令以至于超出了文职领导者控制范围)。

为什么新军事革命会在美国发芽?

二战结束后,核大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世界。美国原有的优越地理位置理论上已经荡然无存。核战的危机,促使美国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通过了《国家安全法》《国防部改组法》,明确了国防部长的地位,全面打破美国建国150年以来的国防体制。直到现在,这次变革也堪称美军历史上最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相比这次变革,大家所熟知的新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不过是“小打小闹”。这是因为核武器时代让美国再也没有了懈怠的本钱,必须拿出十二分的力气来应对核时代战争的军事挑战。

除了核战争以外,美国还有更繁重的对外军事干涉行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军凭借优势装备非但没有打赢,反倒折戟沉沙。是美军真的实力不够?不然。美国政治家要打政治仗,而他们通过国防部的文官体系就只能束缚住美军的手脚。如果放开了打,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世界毁灭。如何在局部战争中打得更巧?如何减少地面作战的伤亡乃至实现非接触作战?这是美国在越南战争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当时信息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让美国看到了一条新路。

为什么新军事革命会在美国生根发芽?一方面因为当时美国拥有强大的国力和无与伦比的高技术发展实力。但更重要的是,美国政治家需要美军具备更灵活干涉海外的军事实力。而空地一体战、海空一体战等被军事技术催生的新的联合作战战役战法的出现,也是迎合了这种需要。美军向高技术战争的转变,军队的需求实际是一个次要方面,美国政府才是主力,而且通过不断强化文职国防部长的功能,主导美军的转型方向。


联合作战对军队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理论上说,联合作战这种高度复杂的作战样式,已经超出了文官指挥的能力。美军各军种也有联合的愿望,但希望是自己主导下的联合。技术进步给美军各军种带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为了强化文官掌控的既有路线,美国利用伊朗人质事件失败而制订了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改组法》,对国防部再次动了大手术。

其主要手段是提升参谋长联席会议权力,并提升了空军地位。从层次上,参谋长联席会议是总统、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主要协调军种之间的竞争,对军队的影响力大为增加,但在军令上参谋长联席会议又不具备直接指挥军队的使命,而是通过总统——国防部长——战区司令这一文官主导的轴线来实现。原有各军种参谋长的影响力大为下降,等于说美国政府通过放权又分权的手法,整体性加强了“文官主导”的美军联合作战形态。





http://news.ifeng.com/a/20150909/44614008_0.shtml
独家:解剖美军了解军改,你懂的!(深度好文)


2015年09月09日
来源:凤凰军事 作者:郑文浩




深入解剖成功者,学习经验,避免陷阱,是我们今天应该做的。(资料图)

美军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因此也是其他国家军队研究的主要对象;同时美军也是世界上最富革新色彩的军队,现在方兴未艾的新军事变革,正是由美军所发起并引领的。以至于今天讨论军事革命,言必称美军,它已经成为绕不过的一座“大山”。

聊聊美军,总归会对我们考察中国军队有所裨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美国的军情、国情和中国存在巨大的差异。美军的军事变革对于中国军队的到底有多大的参考价值,要辩证考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美军更多的是研究军事变革给美军作战带来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地缘政治的冲击,而并不意味着从美军的变化中能够寻完美得出中国军事变革的答案。

最防备美军的恰恰是美国自己

美国军队并不是从一诞生就威震世界的。建国初期,由于美国民众对常备军固有的偏见和仇视,美国军队在正规化、职业化、规模化上发展都十分有限。从美国建国开始的大陆军开始,美国军队就陷入战时扩编、战后裁建的怪圈。即便是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之后,美国在首都一度被侵占、白宫都被烧毁的情况下,甚至在美英尚未来得及交换《根特合约》的批准书时,当时的美国国会就将美国正规军裁减到一万人,后来甚至一度想要压缩到6000名。

美国当时的陆军部长卡尔洪被逼无奈琢磨出一个“可扩大军队”的思路,即在战时来迅速扩充军队,但后来的美国内战清楚地证明,近现代化战争和美国国土的辽阔程度,到战时才开始扩充正规军难以满足需求。首都都被占了,你能说美国国会的精英们都是记吃不记打的脑残吗?并不是这样。

美国国会里都是粘上毛比猴还精的精英,他们知道,美国远隔两洋的独特地理位置,对近代任何一个企图占领美国的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和兵力投送的天堑。而建立强大的正规军,尤其是强大的陆军,固然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但对于美国的宪政制度和价值观威胁更大。相对应的是,美国在海军建设上,就非常宽松。因为海军在大洋上作战,并不会对本土的美国政权统治造成威胁,反而是海军对本土基地非常依赖。这也构成美国早期的陆海军军种之争。

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主任安德鲁·克雷皮内维奇,这位前些日子刚从美国国防部退休的美国战略评估大师安德鲁·马歇尔的得意大弟子,曾经总结了军事革命包含四个层次:军事技术的变革、军事平台的发展、战役法的创新和组织调整。这四个层级较好地厘清了军事革命的脉络和发展。这一描述不但适用于今天的新军事革命,同样也适用于历次发生的军事革命对各国军队的影响。

打赢二战并非名将辈出,而是美国工业远超对手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末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和美国都获益匪浅,德国在这次工业革命获得欧洲霸主的地位,而美国更是跃升到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位置。德国军队和美国军队都得以接触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技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式武器和投送工具,进而引发战役战斗的变化,最终带来军队组织的重大调整。然而和当时德军(主要是普鲁士军队)敏锐地应对新技术的军事变革,美国军队显得异常的笨拙。在普鲁士(德国),毛奇就任总参谋长之后,根据战争的需要,对总参谋部进行了重大改组,不断扩大总参谋部的职能,使其适应战争对专业知识的发展要求。毛奇敏锐觉察到:工业革命时代背景下,战争已经变为一门需要统筹规划的科学。他的著名格言为:“先计算,后冒险”。不仅如此,毛奇对技术人员运用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同期其他的欧洲各国军队统帅,经过其改革后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总参谋部朝着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在毛奇就任总参谋长之前,总参谋长并没有实际的军事指挥权,在总参谋部之上还有一个战争部。战争部是统管全部军队事务的最高机构,战争部直接向普鲁士国王负责,总参谋部内提出的任何有关建议以及拟定的战时计划,均需要得到战争部长的首肯才可以付诸实施。在普鲁士两次统一战争以及普法战争中,以毛奇为代表的总参谋部军官再次证明了其卓越的才能,总参谋部的地位也随着战争的进程不断提高。从战争部中分离出来的总参谋部,经过四五十年时间的发展,终于取代了战争部成为了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后来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立法终于确立了总参谋部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指挥上的权威性。

反观美军,铁路、电报等新技术同样可以获得。但美国陆军直到1899年美西战争中暴露出指挥系统混乱的严重问题,才促使美国陆军成立类似于德国总参谋部的类似机构。后来美军出于对外干涉的需要,还成立了协调陆海军的陆海军联席会议机构。但是,和德国权力巨大的总参谋部相比,美军的类似机构权力非常有限,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咨询机构。是美国军人不知道总参谋部的高效率吗?不是。毛奇留给德国军队的深远影响是,战争(或者说现代化陆战)是一种高度复杂和技术化的事务,它应该留给最优秀的军事家们去解决。但美国宪法制度下,这种理念就是绝对的“反动”。保持文官对美国军队尤其是本土陆军的控制,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甚至从军种之争来看,美国海军也不希望看到一支强大陆军存在,这本身就是对海军的巨大威胁。

美国与德国的国情不同,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艰难境地。如果德国总参谋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普鲁士不要说一统德国,连是否存在都成问题。但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让美国的政治家有条件“让子弹飞一会”,有充分的时间和回旋余地,从法律上设定各种条条框框,来驯服军队这只力量不断增长的怪兽。

美国在二战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除了中途岛之外,美国在地面战场上的指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亮点。相对于朱可夫、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罗科索夫斯基等耀眼的世界名将,美国的将军们实际逊色很多。大家肯定更想不到的是,美军从1941年一路打来,其陆海军联席会议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是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其低效很难与处理国家军事事务的要求相吻合,更诡异的是美国空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作战力量,却连空军这个军种都没有。无论如何,美军依然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这并不是依靠所谓的名将,而是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将敌人淹没在美式装备的汪洋大海之中(事实上美国非常警惕富有作战指挥经验及丰富军事背景的指挥官指挥各种战争,发号施令以至于超出了文职领导者控制范围)。

为什么新军事革命会在美国发芽?

二战结束后,核大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世界。美国原有的优越地理位置理论上已经荡然无存。核战的危机,促使美国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通过了《国家安全法》《国防部改组法》,明确了国防部长的地位,全面打破美国建国150年以来的国防体制。直到现在,这次变革也堪称美军历史上最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相比这次变革,大家所熟知的新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不过是“小打小闹”。这是因为核武器时代让美国再也没有了懈怠的本钱,必须拿出十二分的力气来应对核时代战争的军事挑战。

除了核战争以外,美国还有更繁重的对外军事干涉行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军凭借优势装备非但没有打赢,反倒折戟沉沙。是美军真的实力不够?不然。美国政治家要打政治仗,而他们通过国防部的文官体系就只能束缚住美军的手脚。如果放开了打,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世界毁灭。如何在局部战争中打得更巧?如何减少地面作战的伤亡乃至实现非接触作战?这是美国在越南战争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当时信息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让美国看到了一条新路。

为什么新军事革命会在美国生根发芽?一方面因为当时美国拥有强大的国力和无与伦比的高技术发展实力。但更重要的是,美国政治家需要美军具备更灵活干涉海外的军事实力。而空地一体战、海空一体战等被军事技术催生的新的联合作战战役战法的出现,也是迎合了这种需要。美军向高技术战争的转变,军队的需求实际是一个次要方面,美国政府才是主力,而且通过不断强化文职国防部长的功能,主导美军的转型方向。


联合作战对军队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理论上说,联合作战这种高度复杂的作战样式,已经超出了文官指挥的能力。美军各军种也有联合的愿望,但希望是自己主导下的联合。技术进步给美军各军种带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为了强化文官掌控的既有路线,美国利用伊朗人质事件失败而制订了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改组法》,对国防部再次动了大手术。

其主要手段是提升参谋长联席会议权力,并提升了空军地位。从层次上,参谋长联席会议是总统、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主要协调军种之间的竞争,对军队的影响力大为增加,但在军令上参谋长联席会议又不具备直接指挥军队的使命,而是通过总统——国防部长——战区司令这一文官主导的轴线来实现。原有各军种参谋长的影响力大为下降,等于说美国政府通过放权又分权的手法,整体性加强了“文官主导”的美军联合作战形态。





http://news.ifeng.com/a/20150909/44614008_0.shtml

可见,军事改革是对一个国家军队的重大调整。不同的军队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论证把握最优化的路线,否则不是给军队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就是遭遇强大阻力而无疾而终。
同时美军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正视地面部队如何适应现代战场的重要意义,决不能因为海空力量的崛起而一笔带过,一支没有强大地面作战能力的军队仍然是一个跛脚的瘸子。美国在新军事革命中占据领先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能够永远领先。(郑文浩)但其他国家有这样的资本吗?我们总是在嘲笑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成为闪电战的牺牲品。这只能说是事后诸葛亮的无知。谁又能保证法国在舍弃最稳妥的静态防御后,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国,法国输不起,更没有资源冒险。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强势的拉姆斯菲尔德可着劲地折腾,其主导的美国军事改革和转型结果却很糟糕。但其人辞职之后将烂摊子退给下任,直到现在美军也在痛苦的调整。试问除了美国之外,那一个国家军队禁得起如此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