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文工,急需文战 ----我看新一轮裁军之一(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21:41
在得知新一轮三十万裁军的消息时,几乎所有的评论员、媒体和网友的第一反应都把矛头指向了部队文工团为代表的文宣体系,颇有点“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味道。确实,这一体系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了人民军队的负资产,常常和“腐败”、“后宫”、“走秀”、“坑爹”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但在我看来真正致命的是这一体系严重落后于时代,已经从革命年代的战力倍增器变成了网络时代的战五渣。

正如有网友指出的那样:“中国军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文宣力量,也是世界各军事大国中唯一拥有电影将军、唱歌将军、排球将军的国家,可同时文宣工作体制落后,作品数量巨大却不乏粗制滥造,冗杂的机构,巨大的编制,严重地浪费了国家资源,改革刻不容缓”。我一直觉得,面对大国崛起中复杂的安全环境和猛烈的文化冲击,我们需要的不是歌舞升平的文艺范,而是宣传文化战线上敢打敢拼的战斗队。裁减其实并不是主要的困难,如何去芜存菁,重新构建有战斗力的军事文宣队伍,才是真正的挑战。

首先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指的文宣体系不仅包含传统所指的军队文工团(总部、军区、地方三级专业文艺团体),也包含为之提供支持的解放军艺术学院,偏媒体属性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解放军电视艺术中心、军区军种各级电视艺术中心、解放军报社、解放军画报社、解放军出版社、海峡之声电台等机构。这些机构人数不等,从一度3个人的正师级单位(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到几百人编制的正军级单位军艺、军报、八一厂。目前难以查到各个团体的直接编制情况,但考虑到与各个团体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三产、后勤、勤务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吃公家饭的一万没有的话估计大几千的数字还是有的。而在前面的其他帖子里面,有熟悉情况的坛友指出在此类机构中,还普遍存在大量使用不在编制内人员或基层借调人员的情况,这些人或许不直接增加书面编制,但同样在消耗各类资源和军费。

问题是:有这么多高级别的人和编制,以及与之对应的海量投入,有没有收到与之相对应的回报?坦白来说,非常糟糕。且不说与军队文工团相关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就先来看看最应该体现文宣团体价值的文化产出部分:军旅和队列歌曲方面,大家传唱的还是几十年前十几年前的那些,近些年来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新作;在影视话剧方面,脱离部队现实,“戏不够妞来凑”的现象层出不穷,抗日神剧满天飞,国家队却很少拿出像样的东西;在中国电影票房高速成长,已经开始直逼美国的今天,可以在电影产业低谷期拿出三大战役等叫得响作品的某厂,却连续多年沉寂,唯一长脸的《智取威虎山》还主要是依靠社会资本和香港导演。这样的投入产出,是否值得?

在媒体方向上也不理想,先不提CCTV7让人无语的军事知识素质和收视率,以及几乎没人在看的各种军办报纸杂志。就看看在移动网络、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的今天,军方自己的声音在哪里?别的不说,现在维护网络民心,解析国防发展,团结爱国青年的居然都是类似于CD、铁血、观察者网、兔吧这样自发的民间论坛和网站。认真解析中国军事发展的刊物,也都通常来自于军外系统。而国家对军方宣传体系的大笔投入,换来的常常是一篇篇似曾相识的八股文,有的偶尔有高手能够解读出一鳞半爪,而更多的估计连作者也懒得再看第二遍。这样脱离现实,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的宣传体系,还有没有起到播种机、宣传队的作用?他们对战斗力的贡献是正是负?

当然,有不少人提到军队文艺团体的对基层的服务功能,特别是对边海疆和艰苦地区单位的慰问激励作用,在我看起来这几乎是军队文艺团体唯一拿的出手的价值了。可不幸的是,从基层的反馈来看,当兵几年遇得到一场以上专业团体演出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如果只是依赖于这些来调剂军心士气,那部队政工工作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那么,这些团队平时在干些什么?有坛友指出,大部分其实是在应景,应付各级领导检阅视察和参与相关活动,小部分台柱则忙着捞取个人利益和周旋于各类贵人之间。相比起来,倒是那些不在编制内的业余团体,更加接地气,起作用。

而军队文工团的基层服务功能,在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手机和社交媒体力量越来越大,媒体和娱乐形式越来越多样的今天也被极大的削弱了。在智能手机大幅普及,依托电信部门出色的网络覆盖,部队官兵们几乎人人都可以接触到互联网络,既可以微博微信、QQ人人等等社交媒体,可以通过PPS、奇异风行观看网络视频。可以说,由于互联网的发展,部队基层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的起来,以往存在的由于地域偏远、交通阻隔等等产生的信息孤岛现象基本已经消失。这一方面降低了传统上部队直属文艺团体可以为偏远地区服务的价值,另一方面提出了互联网信息文化服务的新要求。可在中国的互联网上,能够看到多少来自于部队文工团体的内容,它们有没有产生出相对应的影响力?恐怕结果都是负面的为多。

讲了这么多,我想已经算是把标题的前四个字讲清楚了,现有的军队文宣体系已经落后于时代,应该对其进行彻底的压减、调整和优化。说的绝对一点,现有的文宣体系全部裁光一定有冤枉的,裁剪一半肯定有漏下的。可接下来才是真正难的部分:如何乘着本次裁军和军事体制改革的东风,更有效的构建网络新时代的军队文宣体系,如何打造出一只有战斗力、有决心有热情的文宣战斗队伍?我一直在想,这一轮裁军的主旨可以用“压减为表,建构为骨”加以描述,压减陈旧、过时、冗余的部分固然需要大勇气和大魄力,可能否在此基础上建构起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部门,新队伍,新体系才是真正的挑战。本文的下篇将试着对此提出一些想法,期待与大家共同讨论进步。


在得知新一轮三十万裁军的消息时,几乎所有的评论员、媒体和网友的第一反应都把矛头指向了部队文工团为代表的文宣体系,颇有点“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味道。确实,这一体系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了人民军队的负资产,常常和“腐败”、“后宫”、“走秀”、“坑爹”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但在我看来真正致命的是这一体系严重落后于时代,已经从革命年代的战力倍增器变成了网络时代的战五渣。

正如有网友指出的那样:“中国军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文宣力量,也是世界各军事大国中唯一拥有电影将军、唱歌将军、排球将军的国家,可同时文宣工作体制落后,作品数量巨大却不乏粗制滥造,冗杂的机构,巨大的编制,严重地浪费了国家资源,改革刻不容缓”。我一直觉得,面对大国崛起中复杂的安全环境和猛烈的文化冲击,我们需要的不是歌舞升平的文艺范,而是宣传文化战线上敢打敢拼的战斗队。裁减其实并不是主要的困难,如何去芜存菁,重新构建有战斗力的军事文宣队伍,才是真正的挑战。

首先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指的文宣体系不仅包含传统所指的军队文工团(总部、军区、地方三级专业文艺团体),也包含为之提供支持的解放军艺术学院,偏媒体属性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解放军电视艺术中心、军区军种各级电视艺术中心、解放军报社、解放军画报社、解放军出版社、海峡之声电台等机构。这些机构人数不等,从一度3个人的正师级单位(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到几百人编制的正军级单位军艺、军报、八一厂。目前难以查到各个团体的直接编制情况,但考虑到与各个团体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三产、后勤、勤务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吃公家饭的一万没有的话估计大几千的数字还是有的。而在前面的其他帖子里面,有熟悉情况的坛友指出在此类机构中,还普遍存在大量使用不在编制内人员或基层借调人员的情况,这些人或许不直接增加书面编制,但同样在消耗各类资源和军费。

问题是:有这么多高级别的人和编制,以及与之对应的海量投入,有没有收到与之相对应的回报?坦白来说,非常糟糕。且不说与军队文工团相关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就先来看看最应该体现文宣团体价值的文化产出部分:军旅和队列歌曲方面,大家传唱的还是几十年前十几年前的那些,近些年来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新作;在影视话剧方面,脱离部队现实,“戏不够妞来凑”的现象层出不穷,抗日神剧满天飞,国家队却很少拿出像样的东西;在中国电影票房高速成长,已经开始直逼美国的今天,可以在电影产业低谷期拿出三大战役等叫得响作品的某厂,却连续多年沉寂,唯一长脸的《智取威虎山》还主要是依靠社会资本和香港导演。这样的投入产出,是否值得?

在媒体方向上也不理想,先不提CCTV7让人无语的军事知识素质和收视率,以及几乎没人在看的各种军办报纸杂志。就看看在移动网络、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的今天,军方自己的声音在哪里?别的不说,现在维护网络民心,解析国防发展,团结爱国青年的居然都是类似于CD、铁血、观察者网、兔吧这样自发的民间论坛和网站。认真解析中国军事发展的刊物,也都通常来自于军外系统。而国家对军方宣传体系的大笔投入,换来的常常是一篇篇似曾相识的八股文,有的偶尔有高手能够解读出一鳞半爪,而更多的估计连作者也懒得再看第二遍。这样脱离现实,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的宣传体系,还有没有起到播种机、宣传队的作用?他们对战斗力的贡献是正是负?

当然,有不少人提到军队文艺团体的对基层的服务功能,特别是对边海疆和艰苦地区单位的慰问激励作用,在我看起来这几乎是军队文艺团体唯一拿的出手的价值了。可不幸的是,从基层的反馈来看,当兵几年遇得到一场以上专业团体演出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如果只是依赖于这些来调剂军心士气,那部队政工工作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那么,这些团队平时在干些什么?有坛友指出,大部分其实是在应景,应付各级领导检阅视察和参与相关活动,小部分台柱则忙着捞取个人利益和周旋于各类贵人之间。相比起来,倒是那些不在编制内的业余团体,更加接地气,起作用。

而军队文工团的基层服务功能,在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手机和社交媒体力量越来越大,媒体和娱乐形式越来越多样的今天也被极大的削弱了。在智能手机大幅普及,依托电信部门出色的网络覆盖,部队官兵们几乎人人都可以接触到互联网络,既可以微博微信、QQ人人等等社交媒体,可以通过PPS、奇异风行观看网络视频。可以说,由于互联网的发展,部队基层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的起来,以往存在的由于地域偏远、交通阻隔等等产生的信息孤岛现象基本已经消失。这一方面降低了传统上部队直属文艺团体可以为偏远地区服务的价值,另一方面提出了互联网信息文化服务的新要求。可在中国的互联网上,能够看到多少来自于部队文工团体的内容,它们有没有产生出相对应的影响力?恐怕结果都是负面的为多。

讲了这么多,我想已经算是把标题的前四个字讲清楚了,现有的军队文宣体系已经落后于时代,应该对其进行彻底的压减、调整和优化。说的绝对一点,现有的文宣体系全部裁光一定有冤枉的,裁剪一半肯定有漏下的。可接下来才是真正难的部分:如何乘着本次裁军和军事体制改革的东风,更有效的构建网络新时代的军队文宣体系,如何打造出一只有战斗力、有决心有热情的文宣战斗队伍?我一直在想,这一轮裁军的主旨可以用“压减为表,建构为骨”加以描述,压减陈旧、过时、冗余的部分固然需要大勇气和大魄力,可能否在此基础上建构起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部门,新队伍,新体系才是真正的挑战。本文的下篇将试着对此提出一些想法,期待与大家共同讨论进步。


要是战时,看现在成绩的话,搞宣传的都可以枪毙了
是,经济都互联网+了,军队的文化不能老停留在老思维上,不破不立
现在90后的战士休息的时候只想玩玩lol,吃个饭喝个酒谈谈恋爱,谁有兴趣看那帮人的演出?很多人一听说有演出第一反应是:擦了,好不容易休息下,又要出公差
看看这几年军旅歌出了几首?就一个《强军战歌》还拿得出手,其他的无论艺术水准还是煽动性,甚至不如一地方台的《渴望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