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中歐峰會對美國的啟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14:02
中國與歐盟互相體諒,不僅解決紡品貿易難題,雙邊關係也大為增進﹔而美國則處處以敵對的「冷淡」政策,不斷鼓吹「中國威脅論」,動輒以報復手段對付。歐洲可以,為何美國不可以﹖

就在中美紡品談判無果、美國又再揚言將對中國紡品擴大設限之際,北京舉行的第八屆中歐峰會期間,中國與歐盟雙方領袖卻能以相互體諒的態度各讓半步,就目前積壓在歐洲港埠的紡品問題,達成合理解決的協議,歐盟二十五成員國也通過這一協議,積壓的中國紡品將可解封。
這是個非常鮮明的對比,因而《紐約時報》社論也對美國那種極具敵對性、而且非常保護主義的策略加以抨擊。
其實,對近年來中歐和中美關係發展加以觀察,就會發現中歐與中美關係早已呈現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在中歐關係方面,歐洲以「介入」的方式,非常低調但卻建設性的一步步為雙邊關係加溫。從一九九八年雙方建立每年一度的高峰會談機制後,不但雙方貿易持續成長,而且合作的範圍日益擴大,今年高峰會簽署協議的範圍,除經貿外已擴及政治、氣象、能源、旅遊、太空與核能等。一種全方位的策略夥伴關係,已一磚一瓦地即將搭建完成。
而相對的,則是中美關係卻在持續的緊張中,而關鍵即在於美國所採取的敵對性「冷淡」政策,尤其是今年二月以來,美國全面展開「中國威脅論」的妖魔化攻勢,更讓中美關係隨時有倒退之虞。美國在這半年多裡,幾乎每項問題它都以強勢攻擊、頤指氣使的態度,用威脅代替協商,用醜化取代談判。美國的這種態度,甚至連歐盟也都難以消受。稍早前美國反對歐盟對中國解除武器禁運,不斷揚言要對歐盟實施懲罰,因而歐盟秘書長索拉納也公開反駁說﹕「美國除了威脅,別的都不會。」
正因為中歐與中美關係出現這樣的鮮明對比,而歐洲並不認同美國的策略,因此在過去半年裡,中歐關係其實是以一種「鴨子划水」的方式在快速增進中,並使得今年的第八屆中歐高峰會成為極具未來指標性的會談。美國華府「策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兩位專家最近撰文表示﹕「歐盟已成了中國的首要貿易夥伴,中國也成了歐盟產品第二重要目的地。這還不足以涵蓋中歐關係的廣度與深度。本週的中歐高峰會,雙邊關係大為加深,其中包括許多新而廣泛的架構協議,如進一步正式化政治關係﹔在科技、勞動、旅遊以及移民問題上加強合作﹔對氣象變遷和能源供應安全的特別計劃。中歐的太空合作早已展開,中國已是伽利略探測衛星開發及布置的主要夥伴。美國的決策者已必須對這樣的發展有所覺醒了。」
基於這樣的認知,我們已經可以說,二零零五年,乃是中歐全方位策略夥伴關係的開展準備年。根據國際媒體非正式的透露,這次中歐高峰會,除了前述廣泛的合作外,歐盟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事實上是談到了。從前年開始,歐盟就已試圖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但因美國持續強力施壓而一再延遲。尤其是今年二月美日安保會談,決定將台灣列入關切範圍,緊接著布殊親赴歐洲宣揚「中國威脅論」,解禁被迫再度延後。但從今年七月一日起,英國輪值歐盟主席,由於最近這段期間的美國信用漸失,而英國首相布萊爾與布殊分歧也告出現,這意謂著武器解禁、加強中國抵禦美日威脅之能力,似乎已有新的契機。只是如何安排解禁程序卻煞費周章,可能的安排是中國在人權及安全問題上簽署行為規範,取得新的正當性,則美國的杯葛空間即會被壓縮,而解除禁運也就水到渠成。到了這個時候,真正全方位的中歐關係也就更加確定了。
也正因此,看著中歐關係在這次高峰會上快速擴增,美國的確已必須有所覺醒。近年來,美國在布殊政府的單邊主義政策下,在國際社會上日益陷於孤立,而由於美國習慣於對歐洲頤指氣使,已使美歐關係漸行漸遠,除了伊拉克戰爭在歐洲不得人望外,這次颶風之災,也嚴重損害到美國對歐洲的政策影響力。美國的對歐政策,以及對華政策,的確都到了必須痛定思痛、全面調整的時候了。
因此,在中歐關係大幅開展的此刻,美國的中國政策已必須重新調整。而首要之務,就是放棄尋找敵人、任意展開妖魔化,以及動輒使用報復威脅主義的手段。美國必須藉著與人為善,承認國際多邊主義,在多邊中進行領導,果若如是,相信美國將不難恢復國際社會對它的信心。過去半年,美國為了炮製「中國威脅論」,不斷在亞洲吹風點火,包括推動日本再軍事化,意圖進入越南金蘭灣等等。凡此種種,皆造成亞洲的疑慮,這些手段皆不足取。
歐盟的態度才是美國應該仿傚的。歐盟與人為善,以「介入」取代「圍堵」和「冷淡」,由於對別人無野心,因而可以得到信任,並成為國際的中道力量。在第八屆中歐峰會圓滿落幕之際,或許這才是美國的鏡子吧。■中國與歐盟互相體諒,不僅解決紡品貿易難題,雙邊關係也大為增進﹔而美國則處處以敵對的「冷淡」政策,不斷鼓吹「中國威脅論」,動輒以報復手段對付。歐洲可以,為何美國不可以﹖

就在中美紡品談判無果、美國又再揚言將對中國紡品擴大設限之際,北京舉行的第八屆中歐峰會期間,中國與歐盟雙方領袖卻能以相互體諒的態度各讓半步,就目前積壓在歐洲港埠的紡品問題,達成合理解決的協議,歐盟二十五成員國也通過這一協議,積壓的中國紡品將可解封。
這是個非常鮮明的對比,因而《紐約時報》社論也對美國那種極具敵對性、而且非常保護主義的策略加以抨擊。
其實,對近年來中歐和中美關係發展加以觀察,就會發現中歐與中美關係早已呈現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在中歐關係方面,歐洲以「介入」的方式,非常低調但卻建設性的一步步為雙邊關係加溫。從一九九八年雙方建立每年一度的高峰會談機制後,不但雙方貿易持續成長,而且合作的範圍日益擴大,今年高峰會簽署協議的範圍,除經貿外已擴及政治、氣象、能源、旅遊、太空與核能等。一種全方位的策略夥伴關係,已一磚一瓦地即將搭建完成。
而相對的,則是中美關係卻在持續的緊張中,而關鍵即在於美國所採取的敵對性「冷淡」政策,尤其是今年二月以來,美國全面展開「中國威脅論」的妖魔化攻勢,更讓中美關係隨時有倒退之虞。美國在這半年多裡,幾乎每項問題它都以強勢攻擊、頤指氣使的態度,用威脅代替協商,用醜化取代談判。美國的這種態度,甚至連歐盟也都難以消受。稍早前美國反對歐盟對中國解除武器禁運,不斷揚言要對歐盟實施懲罰,因而歐盟秘書長索拉納也公開反駁說﹕「美國除了威脅,別的都不會。」
正因為中歐與中美關係出現這樣的鮮明對比,而歐洲並不認同美國的策略,因此在過去半年裡,中歐關係其實是以一種「鴨子划水」的方式在快速增進中,並使得今年的第八屆中歐高峰會成為極具未來指標性的會談。美國華府「策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兩位專家最近撰文表示﹕「歐盟已成了中國的首要貿易夥伴,中國也成了歐盟產品第二重要目的地。這還不足以涵蓋中歐關係的廣度與深度。本週的中歐高峰會,雙邊關係大為加深,其中包括許多新而廣泛的架構協議,如進一步正式化政治關係﹔在科技、勞動、旅遊以及移民問題上加強合作﹔對氣象變遷和能源供應安全的特別計劃。中歐的太空合作早已展開,中國已是伽利略探測衛星開發及布置的主要夥伴。美國的決策者已必須對這樣的發展有所覺醒了。」
基於這樣的認知,我們已經可以說,二零零五年,乃是中歐全方位策略夥伴關係的開展準備年。根據國際媒體非正式的透露,這次中歐高峰會,除了前述廣泛的合作外,歐盟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事實上是談到了。從前年開始,歐盟就已試圖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但因美國持續強力施壓而一再延遲。尤其是今年二月美日安保會談,決定將台灣列入關切範圍,緊接著布殊親赴歐洲宣揚「中國威脅論」,解禁被迫再度延後。但從今年七月一日起,英國輪值歐盟主席,由於最近這段期間的美國信用漸失,而英國首相布萊爾與布殊分歧也告出現,這意謂著武器解禁、加強中國抵禦美日威脅之能力,似乎已有新的契機。只是如何安排解禁程序卻煞費周章,可能的安排是中國在人權及安全問題上簽署行為規範,取得新的正當性,則美國的杯葛空間即會被壓縮,而解除禁運也就水到渠成。到了這個時候,真正全方位的中歐關係也就更加確定了。
也正因此,看著中歐關係在這次高峰會上快速擴增,美國的確已必須有所覺醒。近年來,美國在布殊政府的單邊主義政策下,在國際社會上日益陷於孤立,而由於美國習慣於對歐洲頤指氣使,已使美歐關係漸行漸遠,除了伊拉克戰爭在歐洲不得人望外,這次颶風之災,也嚴重損害到美國對歐洲的政策影響力。美國的對歐政策,以及對華政策,的確都到了必須痛定思痛、全面調整的時候了。
因此,在中歐關係大幅開展的此刻,美國的中國政策已必須重新調整。而首要之務,就是放棄尋找敵人、任意展開妖魔化,以及動輒使用報復威脅主義的手段。美國必須藉著與人為善,承認國際多邊主義,在多邊中進行領導,果若如是,相信美國將不難恢復國際社會對它的信心。過去半年,美國為了炮製「中國威脅論」,不斷在亞洲吹風點火,包括推動日本再軍事化,意圖進入越南金蘭灣等等。凡此種種,皆造成亞洲的疑慮,這些手段皆不足取。
歐盟的態度才是美國應該仿傚的。歐盟與人為善,以「介入」取代「圍堵」和「冷淡」,由於對別人無野心,因而可以得到信任,並成為國際的中道力量。在第八屆中歐峰會圓滿落幕之際,或許這才是美國的鏡子吧。■
美国绝对不会效法欧盟的做法!因为,美国认为“中欧峰会”是欧盟在出买美国的利益!![em06][em06][em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