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戚继光首支‘机械化’混成旅编制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39:27
               镇守蓟北


(一)、奉命北调,有志难申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嘉靖去世,穆宗继位,当时北方外患严重,在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俺答汗率鞑靼右翼大举入侵山西左翼则入侵蓟州,由于当时南方倭寇已平,因此朝廷决定将抗倭名将谭纶及戚继光北调,由于戚继光年轻的时候曾在蓟北镇守五年之久,因此他相当熟悉蓟北一带的地理及情势,这个决定,也开启了戚继光戎马生涯新的一章,他曾想仿照义乌招兵,在北方边境训练十万大军,只要三年时间,一支车、骑、步的精锐部队就可产生,便可出击塞外,给予鞑靼致命一击,戚继光持着这样的一个信念来到蓟州,欲闯出一番轰轰烈烈的成就,就如同一样身为抗倭名将的俞大猷在《与戚南塘书》所言:戚继光此次蓟州行,将「与千古之豪杰争品色」。

  可惜情势却不容许他的愿望实现,戚继光到了北京之后,向朝廷上了《清兵破虏四事疏》,希望朝廷准许他募兵和练兵,一些守旧老臣,却反对这项提案,并且纷纷对戚继光提出责难,结果他只被授与「神机营副将」,根本无从施展才干,被架空一年之后,由于蓟辽保定总督谭纶的极力推荐,朝廷方任命戚继光管辖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军务,权力相当于总督,戚继光在这一年再度提出练兵计划,不过仍然无法实现,明代的军人长期遭到文官的压制,尽管表现优异如戚继光之流也无法获得施展一统全局的权力,他的部属在防区内仍受到当地知府、知县的管辖,因循的各种不成文规定也不断给戚继光带来困扰。

  蓟州是华北九镇之一,防区包括北京及东北一带,若依原先的兵员编制,理当有士兵八万人,战马二万二千匹,但在实际上,确实拥有的数字永远是个谜,士兵里头分为本镇所属卫所的「主兵」及从其它地方调防的「客兵」,还有一种类似临时征调的士兵,服役期限只有在鞑靼人入侵前后的数个月,事实上,其中的一些人只是别人花钱雇用的「佣兵」,总之,一个卫所里头的士兵来源相当复杂,不仅数量难以厘清,战斗能力也是一大问号。

  北方边境的情势跟南方截然不同,主要的威胁是鞑靼人,每逢干旱,成群的鞑靼骑兵便会成群结队犯边掠夺。和倭寇最大的不同是,鞑靼骑兵的特色在于流动性及深具爆发力的冲锋,往往一次侵袭可以动员十万名骑兵,当时的鞑靼首领庵答曾经将草原上的部落组成一个东西连绵两千里的军事同盟,明朝官兵对其完全束手无策。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5-9-10 20:52:02编辑过]
镇守蓟北


(一)、奉命北调,有志难申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嘉靖去世,穆宗继位,当时北方外患严重,在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俺答汗率鞑靼右翼大举入侵山西左翼则入侵蓟州,由于当时南方倭寇已平,因此朝廷决定将抗倭名将谭纶及戚继光北调,由于戚继光年轻的时候曾在蓟北镇守五年之久,因此他相当熟悉蓟北一带的地理及情势,这个决定,也开启了戚继光戎马生涯新的一章,他曾想仿照义乌招兵,在北方边境训练十万大军,只要三年时间,一支车、骑、步的精锐部队就可产生,便可出击塞外,给予鞑靼致命一击,戚继光持着这样的一个信念来到蓟州,欲闯出一番轰轰烈烈的成就,就如同一样身为抗倭名将的俞大猷在《与戚南塘书》所言:戚继光此次蓟州行,将「与千古之豪杰争品色」。

  可惜情势却不容许他的愿望实现,戚继光到了北京之后,向朝廷上了《清兵破虏四事疏》,希望朝廷准许他募兵和练兵,一些守旧老臣,却反对这项提案,并且纷纷对戚继光提出责难,结果他只被授与「神机营副将」,根本无从施展才干,被架空一年之后,由于蓟辽保定总督谭纶的极力推荐,朝廷方任命戚继光管辖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军务,权力相当于总督,戚继光在这一年再度提出练兵计划,不过仍然无法实现,明代的军人长期遭到文官的压制,尽管表现优异如戚继光之流也无法获得施展一统全局的权力,他的部属在防区内仍受到当地知府、知县的管辖,因循的各种不成文规定也不断给戚继光带来困扰。

  蓟州是华北九镇之一,防区包括北京及东北一带,若依原先的兵员编制,理当有士兵八万人,战马二万二千匹,但在实际上,确实拥有的数字永远是个谜,士兵里头分为本镇所属卫所的「主兵」及从其它地方调防的「客兵」,还有一种类似临时征调的士兵,服役期限只有在鞑靼人入侵前后的数个月,事实上,其中的一些人只是别人花钱雇用的「佣兵」,总之,一个卫所里头的士兵来源相当复杂,不仅数量难以厘清,战斗能力也是一大问号。

  北方边境的情势跟南方截然不同,主要的威胁是鞑靼人,每逢干旱,成群的鞑靼骑兵便会成群结队犯边掠夺。和倭寇最大的不同是,鞑靼骑兵的特色在于流动性及深具爆发力的冲锋,往往一次侵袭可以动员十万名骑兵,当时的鞑靼首领庵答曾经将草原上的部落组成一个东西连绵两千里的军事同盟,明朝官兵对其完全束手无策。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5-9-10 20:52:0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5-9-10 20:52:58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5-9-10 20:53:47编辑过]
  2.轻车,又称轻式车。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并造火铳火炮置于车上。其制辕条二根,长9.2尺,阔0.25尺,厚0.22尺;前琵头一根,长3.3尺,阔0.16尺,厚0.13尺;前遮牌一扇,高4.6尺,阔4.6尺,板厚0.06尺;立柱二根高5.2尺,方耳0.18尺;车厢横幅二根长2.6尺,厚0.0.6尺;车耳二个,长2.4尺,阔0.4尺,厚0.15尺;车轮两面,径过3.8尺;车网14块,厚0.18尺,阔0.4尺;辐条28根,长1.9尺,厚0.13尺;车头2个,径过0.8尺,长0.8尺;火箭匣一个,长4.5尺,阔0.25尺,厚0.15尺;横档两根,长4.4尺;枪杆3根,长3.7尺;下拒马横档一根,长5.2尺;枪杆四根长三尺。清代兵书《治平胜算全书》所载《轻车》,制式和上述基本一致,说明从明天顺以来,轻车制式没有多大变化。由此推断。孙承宗所用战车与天顺年间所造轻车及戚继光所用轻车相似。

  轻车用于作战时,如行平地,推挽仅用两人;登山涉水也不过四人,用起来较为轻便。上面备有铳,炮“止则为营,则有连城之固;进而冲锋,则有突破之力;神炮齐发,则有迅雷之势;精骑随后,则有摧枯拉朽之攻。闻之者怖,遇之者仆,可险可易,可战可守,非所谓制胜之上乘者耶!”然而,王文肃静认为,轻车运载火药,火器少,火力不足,一旦敌骑从平原阔野袭来,则难以抵挡,甚至出现一车失防,万车遭殃的局面,因此他主张少用战车。

  孙承宗的前任王在晋所纂《海防纂要》,对轻车的也有详细的描述,他对轻车的描述是:双轮向前,遮板稍后,上列刀枪6把,佛郎机2架,火箭三层,百子铳2函,轻轻着地,若有自行之势。假如二人推之如飞,两翼装有新制铁巨马,竹挨牌,砍马刀,马看到后惊恐奔溃。此车“平地二人可推。险地四人可举,共可遮蔽二十五人。”此类轻车正好用于孙承宗所建车营。

  应当指出。由于战车较为笨重,使得不少人对战车的使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马文升说:“小车上安神炮,铳炮,观其规模,似有可取”,但是用以“施之战阵,多不济用。…此车之造,军被围,可以为自守之计,非临阵可以攻贼之术,次边防之地非山涧则砂,必用人以行,仓卒之间,启能随焉?莫如拒马,鹿角,攒竹,长牌,马上可以带之随竹而行。”还有人认为车式太重,非马数匹,卒十数人挽之不得动。盖宜于易不易于险。…正是因为如此,战车的应用和制造是有限的。

  上述偏厢车和轻车为战车,即装备在步兵各队用以装载炮与其他火器的车辆,除外,还有用来运载粮草的牛车等等。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5-9-10 20:54:35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0 18:07:1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5-9-10 21:17:3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0 18:19:11编辑过]
2、形成新战术的雏形
这一支戚继光自南方北调的混合旅,兵员一共有骑兵三千人,步兵四千人,重型战车一百二十八辆,轻型战车二百一十六辆,戚继光的构想为:与敌兵交锋之际,初期先由骑兵在前阻挡,让在其后的战车有充裕的时间布阵,摆好战斗队形;当敌军逼近,骑兵全数退回由战车组成之阵地中,若敌军数目少于百人,混合旅拒战,若大批敌军来袭,则等待敌军进入两百五十尺左右火器的有效射程时,佛朗机、鸟铳、火箭倾巢而出,同时施放。
火器施放完毕之后,先前埋伏在战车阵地中的步兵顺势冲出,开始与敌人近身格斗,并由喇叭声加以指挥协同,等到敌军阵势大乱、攻势受挫之际,骑兵才大举集结冲锋,这里所谓的骑兵跟一般的鞑靼骑兵并不相同,鞑靼骑兵往往利用骑兵结队冲锋,以气势压倒对手,而戚继光的混合旅中的骑兵,却彷佛是「马上」步兵,他们的阵势就如同鸳鸯阵一般,骑兵们依照自己的任务持不同的兵器作战。
此外,尚有一种重型武器,称为「大将军],炮身重达一千斤,以骡车载运,发射之前需用大木桩钉入地面固定炮身,他的弹药是用小铁球与石块密实的塞进炮筒内,炮手在点燃引信后也要迅速跳进工事(散兵坑)以避免受伤,「大将军」主要的用途在于近距离大量发射杀伤敌军兵马。
戚继光如此精心设计的战术,最可惜之处即在于其没有接受实战的考验,由于戚继光镇守蓟北后没多久,明代便与鞑靼达成和解,因此这套戚继光研发的战法,终究未能在历史上发挥决定性的影响。

全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