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平常都干些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31:08
首先,锦衣卫在洪武朝创立之始,就是一个干湿活的机构。等到功成之后,即告身退,不独指挥使被活活打死,乃至整个机构都被撤裁。直到永乐靖难后,才再次有了锦衣。

而在纪纲跪掉之后,这个机构也就越发显的世俗化,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机构。其身份如下: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纪录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值。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凡承制鞠狱录囚勘事,偕三法司。五军官舍比试并枪,同兵部莅视。统所凡十有七。中、左、右、前、后五所,领军士。五所分鏊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班剑、斧钺、戈戟、弓矢、驯马十司,各领将军校尉,以备法驾。上中、上左、上右、上前、上后、中后六亲军所,分领将军、力士、军匠。驯象所,领象奴养象,以供朝会陈列、牵撵、驮宝之事。

侍卫,这是承担了宋朝二十六班直的工作,金吾羽林两卫被锦衣卫吞并后,京师锦衣与御马监掌握的四卫一样,都负担一部分护卫宫禁的职责。

缉捕、刑狱,这个要说一句,其也是对内,而不是对外。从设立之初,这个组织的缉捕刑狱目的,就是为了把那些不能通过三法司处置的人,用锦衣卫的诏狱处置掉。所以锦衣卫的案子,并不经过三法司会勘,反之,反倒能参与三法司的工作。也就是凡承制鞠狱录囚勘事,偕三法司。对于三法司这几个机构,有一定监视监督作用,也正因为此,才有官员上本,要把这个机构裁掉。因为有这么个机构,在对三法司来说,实在是不舒服。可是到后来东厂出现后,他们发现,算了,来了一帮更狠的……那就是后话了。

而锦衣卫拿人,并不是想拿就拿,自仁宣之治以后,文官势力大幅度抬头。锦衣卫这种完全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机构,威风更是一落千丈,其地位就更加尴尬。锦衣拿人,需要手持驾贴,驾贴的开具,需要刑科给事中同意才能发。

故事,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部发签驾贴(驾贴发下,须从刑科批定。若科中遏止,即主上亦无如之何,如王振、汪直二竖用事时,缇骑遍天下,尚不敢违此例也。

所以说锦衣如何嚣张,其实也并不尽然,天启时,因为刑科给事中都辞职跑路闹罢工,没人给驾贴签字,锦衣就连人都逮不了。

而其成员上数量众多,嘉靖即位后,就一次性裁撤锦衣卫3.2万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无常员,也就是没有定额,说多少是多少。嘉靖后来甚至给了所有宫妃的娘家人锦衣卫身份,就是为了让他们拿到工资。这些人,是不干活的,所以锦衣卫上门,也没什么可怕。有可能他们只是恰好身份是锦衣卫,实际并没有拿人的权力。

而除了宫禁护卫,抓捕皇帝想抓的人(还要刑科点头)外,另外一条,就是维护治安。

太祖之设锦衣也,专司卤簿。是时方用重刑,有罪者往往下锦衣卫鞫实,本卫 参刑狱自此始。文皇入立,倚锦衣为心腹。所属南北两镇抚司,南理本卫刑名及军 匠,而北专治诏狱。凡问刑、奏请皆自达,不关白卫帅。用法深刻,为祸甚烈,详《刑法志》。又锦衣缉民间情伪,以印官奉敕领官校。东厂太监缉事,别领官校, 亦从本卫拨给,因是恒与中官相表里。皇城守卫,用二十二卫卒,不独锦衣军,而 门禁亦上直中事。京城巡捕有专官,然每令锦衣官协同。地亲权要,遂终明之世云。

乃至明朝后期,因为京师盗贼横行,皇帝还把锦衣卫指挥臭骂了一顿,可见其对京师的治安工作,也是负有责任的。

同时,包括整顿京师环境,维护市容交通,锦衣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京师里自阉的人太多,锦衣卫就得干涉一下。成化九年,令私自净身希求进用者,本身处死,全家发烟瘴地面充军。十五年令,净身人,巡城御史、锦衣卫官督同五城兵马逐回原籍。若该城内外容留潜住者,并火甲邻佑人等一体究治。本身枷号一个月,满日决打一百押回。如再来京,并家下父兄人等俱治罪。二十二年,令各王府非奉朝廷明文擅收净身人,俱发回原籍收管,不许投托容隐。弘治元年,令锦衣卫拘审净身人,送顺天府递回原籍。其先已净身者,立籍点闸,不使私自逃至京师,扰害官府。二年,令违例私自净身人,着锦衣卫、五城兵马,着落各该地方,尽数逐去。如有潜躲在京者,拏住杀了

驱逐京师内没有度牒的和尚:也是锦衣卫神圣而不可推卸的工作。

再有,就是用刑,也就是扁人!打廷杖的,都是锦衣卫里的人。

其他还有悲风…………其实我是想说训象,南镇抚司除了担任宪兵工作外,也掌管军械制造以及训练大象等动物,为了升朝时朝仪之用。

再有比如站门,值经宴时,锦衣卫是要去充当门面的,如果这时候失手打碎琉璃盏,那怕是连去流沙河的资格都未必有了。

再有挖沟……。五城兵马司负责京师的沟渠疏通,而锦衣卫虽然是指导工作,但是当时间紧任务重时,校尉们也得上手,否则臭沟泛滥,罪过非轻。再有就是防火,这些都是和五城兵马司任务重叠,不赘述。

至于说国安……,其实这个工作在锦衣卫的差事里,比重占的非常小,其民间情伪这一条,与东厂冲突较大,且锦衣成员不如东厂方便,所以在这一方面,往往是东厂表现的更出色。锦衣卫针对的是官员居多,更多程度上,是纪检性质。如果参考纪检的前身红队,我想就更明了了…………

再说一下,锦衣卫不独是京师特产,20几万人,京师也放不开。大明两京十三省,到处都有锦衣卫的卫所,比如天津就有锦衣卫桥这个地名。这些地方机构的主要工作,其实是收税。因为这个机构太过庞大臃肿,很大程度上,经费就得自己想办法。所谓的办法,自然就是走上大街,寻找小贩,获得金钱。所以地方上,锦衣卫名声不好,这大抵和现在城管的名声差,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话说回来,锦衣卫也有些事不做,一是上战场。成建制的锦衣卫拉上边关填大坑,就彻底别想了。他们虽然是军籍,但是不承担野战任务,也不进行这种操练,拉他们上去,也就是一鼓散的结果,不会有太好的下场。北宋灭亡时,也拉过二十六班直上墙,效果也没好到哪去。

再者,就是所谓的特务活动,也多是对内不是对外。比如刺探蒙古军情一说,不少网文里喜欢把这个工作交给锦衣,但实际上边军有夜不收,两下不是一个系统,也不是一回事。

最后说一句:锦衣不是兵,不要把他想成战士。锦衣不是国安,也不要把他们想成CIA。他们中分为两类,干活的和不干活的。不是所有锦衣都干活,而干活的锦衣,也不是什么秘密战线上的舞者,而是总统身边穿西服戴墨镜的,或是要求某位官员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交代问题的……大概就是这样。

当然,锦衣对大富翁也是有效力的,嘉靖皇帝奶兄弟(乳母之子)陆炳的爱好,就是把富翁请到锦衣衙门,谈论一番生命与金钱谁者为重的哲学问题,最后把富翁的钱变成自己的钱,终有百万之富。不过对于一般的平民来讲,不必在意锦衣卫,他们找你更多的时候是了解问题,而不是吃了撑的要捉去剥皮。你没招他,他琢磨你干什么。
首先,锦衣卫在洪武朝创立之始,就是一个干湿活的机构。等到功成之后,即告身退,不独指挥使被活活打死,乃至整个机构都被撤裁。直到永乐靖难后,才再次有了锦衣。

而在纪纲跪掉之后,这个机构也就越发显的世俗化,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机构。其身份如下: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纪录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值。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凡承制鞠狱录囚勘事,偕三法司。五军官舍比试并枪,同兵部莅视。统所凡十有七。中、左、右、前、后五所,领军士。五所分鏊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班剑、斧钺、戈戟、弓矢、驯马十司,各领将军校尉,以备法驾。上中、上左、上右、上前、上后、中后六亲军所,分领将军、力士、军匠。驯象所,领象奴养象,以供朝会陈列、牵撵、驮宝之事。

侍卫,这是承担了宋朝二十六班直的工作,金吾羽林两卫被锦衣卫吞并后,京师锦衣与御马监掌握的四卫一样,都负担一部分护卫宫禁的职责。

缉捕、刑狱,这个要说一句,其也是对内,而不是对外。从设立之初,这个组织的缉捕刑狱目的,就是为了把那些不能通过三法司处置的人,用锦衣卫的诏狱处置掉。所以锦衣卫的案子,并不经过三法司会勘,反之,反倒能参与三法司的工作。也就是凡承制鞠狱录囚勘事,偕三法司。对于三法司这几个机构,有一定监视监督作用,也正因为此,才有官员上本,要把这个机构裁掉。因为有这么个机构,在对三法司来说,实在是不舒服。可是到后来东厂出现后,他们发现,算了,来了一帮更狠的……那就是后话了。

而锦衣卫拿人,并不是想拿就拿,自仁宣之治以后,文官势力大幅度抬头。锦衣卫这种完全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机构,威风更是一落千丈,其地位就更加尴尬。锦衣拿人,需要手持驾贴,驾贴的开具,需要刑科给事中同意才能发。

故事,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部发签驾贴(驾贴发下,须从刑科批定。若科中遏止,即主上亦无如之何,如王振、汪直二竖用事时,缇骑遍天下,尚不敢违此例也。

所以说锦衣如何嚣张,其实也并不尽然,天启时,因为刑科给事中都辞职跑路闹罢工,没人给驾贴签字,锦衣就连人都逮不了。

而其成员上数量众多,嘉靖即位后,就一次性裁撤锦衣卫3.2万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无常员,也就是没有定额,说多少是多少。嘉靖后来甚至给了所有宫妃的娘家人锦衣卫身份,就是为了让他们拿到工资。这些人,是不干活的,所以锦衣卫上门,也没什么可怕。有可能他们只是恰好身份是锦衣卫,实际并没有拿人的权力。

而除了宫禁护卫,抓捕皇帝想抓的人(还要刑科点头)外,另外一条,就是维护治安。

太祖之设锦衣也,专司卤簿。是时方用重刑,有罪者往往下锦衣卫鞫实,本卫 参刑狱自此始。文皇入立,倚锦衣为心腹。所属南北两镇抚司,南理本卫刑名及军 匠,而北专治诏狱。凡问刑、奏请皆自达,不关白卫帅。用法深刻,为祸甚烈,详《刑法志》。又锦衣缉民间情伪,以印官奉敕领官校。东厂太监缉事,别领官校, 亦从本卫拨给,因是恒与中官相表里。皇城守卫,用二十二卫卒,不独锦衣军,而 门禁亦上直中事。京城巡捕有专官,然每令锦衣官协同。地亲权要,遂终明之世云。

乃至明朝后期,因为京师盗贼横行,皇帝还把锦衣卫指挥臭骂了一顿,可见其对京师的治安工作,也是负有责任的。

同时,包括整顿京师环境,维护市容交通,锦衣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京师里自阉的人太多,锦衣卫就得干涉一下。成化九年,令私自净身希求进用者,本身处死,全家发烟瘴地面充军。十五年令,净身人,巡城御史、锦衣卫官督同五城兵马逐回原籍。若该城内外容留潜住者,并火甲邻佑人等一体究治。本身枷号一个月,满日决打一百押回。如再来京,并家下父兄人等俱治罪。二十二年,令各王府非奉朝廷明文擅收净身人,俱发回原籍收管,不许投托容隐。弘治元年,令锦衣卫拘审净身人,送顺天府递回原籍。其先已净身者,立籍点闸,不使私自逃至京师,扰害官府。二年,令违例私自净身人,着锦衣卫、五城兵马,着落各该地方,尽数逐去。如有潜躲在京者,拏住杀了

驱逐京师内没有度牒的和尚:也是锦衣卫神圣而不可推卸的工作。

再有,就是用刑,也就是扁人!打廷杖的,都是锦衣卫里的人。

其他还有悲风…………其实我是想说训象,南镇抚司除了担任宪兵工作外,也掌管军械制造以及训练大象等动物,为了升朝时朝仪之用。

再有比如站门,值经宴时,锦衣卫是要去充当门面的,如果这时候失手打碎琉璃盏,那怕是连去流沙河的资格都未必有了。

再有挖沟……。五城兵马司负责京师的沟渠疏通,而锦衣卫虽然是指导工作,但是当时间紧任务重时,校尉们也得上手,否则臭沟泛滥,罪过非轻。再有就是防火,这些都是和五城兵马司任务重叠,不赘述。

至于说国安……,其实这个工作在锦衣卫的差事里,比重占的非常小,其民间情伪这一条,与东厂冲突较大,且锦衣成员不如东厂方便,所以在这一方面,往往是东厂表现的更出色。锦衣卫针对的是官员居多,更多程度上,是纪检性质。如果参考纪检的前身红队,我想就更明了了…………

再说一下,锦衣卫不独是京师特产,20几万人,京师也放不开。大明两京十三省,到处都有锦衣卫的卫所,比如天津就有锦衣卫桥这个地名。这些地方机构的主要工作,其实是收税。因为这个机构太过庞大臃肿,很大程度上,经费就得自己想办法。所谓的办法,自然就是走上大街,寻找小贩,获得金钱。所以地方上,锦衣卫名声不好,这大抵和现在城管的名声差,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话说回来,锦衣卫也有些事不做,一是上战场。成建制的锦衣卫拉上边关填大坑,就彻底别想了。他们虽然是军籍,但是不承担野战任务,也不进行这种操练,拉他们上去,也就是一鼓散的结果,不会有太好的下场。北宋灭亡时,也拉过二十六班直上墙,效果也没好到哪去。

再者,就是所谓的特务活动,也多是对内不是对外。比如刺探蒙古军情一说,不少网文里喜欢把这个工作交给锦衣,但实际上边军有夜不收,两下不是一个系统,也不是一回事。

最后说一句:锦衣不是兵,不要把他想成战士。锦衣不是国安,也不要把他们想成CIA。他们中分为两类,干活的和不干活的。不是所有锦衣都干活,而干活的锦衣,也不是什么秘密战线上的舞者,而是总统身边穿西服戴墨镜的,或是要求某位官员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交代问题的……大概就是这样。

当然,锦衣对大富翁也是有效力的,嘉靖皇帝奶兄弟(乳母之子)陆炳的爱好,就是把富翁请到锦衣衙门,谈论一番生命与金钱谁者为重的哲学问题,最后把富翁的钱变成自己的钱,终有百万之富。不过对于一般的平民来讲,不必在意锦衣卫,他们找你更多的时候是了解问题,而不是吃了撑的要捉去剥皮。你没招他,他琢磨你干什么。
管管小商小贩,维护下市容
锦衣卫也会有涉及对外情报工作的
敲诈底层官员
没有军权的狗随时被各方蹂躏
最后一段是说级别不够,不用怕
不该问的不问
自干伍 发表于 2015-8-24 11:42
锦衣卫也会有涉及对外情报工作的
锦衣卫还是专心搞湿货比较好,情报工作也是湿活的一部分。最怕就是弄成四不像,那是要出大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