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顺便请教一下这篇文章写的怎样——刘大桥:抗战史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41:50
刘大桥:抗战史不应该回避的几个问题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h ... 20150807127703.html
2015-08-07 14:49来源:共识网-作者赐稿
作者:刘大桥 2080次点击,责任编辑:花满楼
摘要  中国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再没有像面对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入侵时的软弱,而是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同仇敌忾与众志成城的精神再造与重塑,唤起了国民走向国家重建,民族信心重建的国民力量。显然这一力量并不来自党派。

2015年,中国人民隆重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却没有一部中国抗日战争史。这里所说的中国抗日战争史,指的是官修,而非民间。中国官修的抗日战争史大都置于中国共产党史的范畴(譬如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这样一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给人的印象,虽然不能完全说它是党派发展史的一部分,但至少说它是残缺的。就笔者的阅读和认知来看,下面这些问题,将会如何书写。
一 、关于领导权。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权,恐怕是最难写也最不应当绕开的重要话题。二战期间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苏联是斯大林领导的苏共和苏维埃,美国是罗斯福领导的政府,英国是丘吉尔领导的内阁,中国呢?非官方修的抗战史,如张宪文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等,都回避了一话题。即使如官修的,对此也语焉不详。只在某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上来表述。由于党派的介入,这样一来,至少在下面的几个方面,我们看不到抗日战争的全貌。1、八年抗日战争(1937—1945),中国用于抗日战争的总兵力、总的社会资源、中国军民总死伤数、财产总损失数等;2、战场的布局与重大战事的进程;3、战事的过程;4、战争的得失等。这些问题显然在某一党派的历史中是很难得以呈现的。
二、关于战场的区分。现在一般的说法,国军即中华民国政府军承担的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承担的敌后战场。这一说法由来已久,但它欠公允。即使战争可以区分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但是,正面与敌后并非孰重敦轻。就如,在欧洲战场上,苏联红军在所谓“正面”迎击德国纳粹时,美英提出并开辟了第二战场,谁能说,这两个战场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呢。正面与敌后,仅仅是它的作战场地和作战方式不同而已,没有谁主谁次之分。
三、关于兵力和社会的投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自晚清以降最为艰苦卓绝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和最后胜利的战争。在这场反抗外敌的战争中,中国动用的人力,物力,以及精神的再造,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顺便一说:1946—1949的内战其兵力的投送、社会的动员、装备的先进、战场的宽度与纵深、人员的死伤更为惊人),那么官修的抗日战争史,如何来书写。显然用煸情的、用意识形态的,以至于用党派的立场是无法书写的。
四、国军与共军(沿用这一俗称)的性质。事实上,八路军也好新四军也罢,都应是政府军。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成立于1937年8月12日;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成立于1937年10月12日。两支部队虽然属于共产党领导,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它们都是中华民国政府统辖下的军队。至少在名义上这是这样的。而且,这两支部队在整个政府军队的序列里,无论从兵源的数量到装备,并非最重的,至少在组建当初(抗日战争初共设7个战区近20个集团军)。如果把它们书写成抗日战争的中柱砥柱,虽有些夸张,但还基本符合事实。但如果说它们是抗日战争的主力,那无论如何都有失历史的真实。
五、关于美苏在抗日战争期间对华的援助。这一问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恐怕是最薄弱的,而且是告知我们国民最少的。譬如,美国的援华物质是多少,美国官方和民间与延安的关系;譬如苏联红军歼灭日军驻华总预备队关东军80万的具体战况,苏联与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关系;再譬如美国基本歼灭了日本的海上力量和空中力量与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关系等。
六、对一些重要战事的评估。自“九一八”之后,国民政府在东三省的影响日渐式微,但是有一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武装力量“东北抗日联军”却坚持了14年。但是,这支抗日力量与共产党的中央有什么关系,至今没有一个说法(不能以“失取与中央的联系”作为遁词)。这支给驻东北日军和伪满州国军队带了许多“麻烦”的抗日力量,给历史的印象是“自生自灭”。“远征军”是自乾嘉以降的第一支出国的国民政府的精税之师,这是二战盟国与盟军共同作战最为重要的事件,如果要写一部官修的抗日战争史,远征军怎样书写。1944年下半年至1945年上半年,欧洲战事已接近尾声,但在中国战场上,反攻虽然已经从滇缅边境处展开,但在华北、华东以及粤闽浙依然没有出现大反攻的信息,反而在湘桂战场上国军依然风声鹤唳。这是为什么?
七、关于抗日战争时文化、教育和国民精神的再造。八年抗日战争期间,面对强寇和弱国,但历史却给了像重庆、昆明、成都、宜宾李庄(前期还有桂林)这样的文化重镇,让薪火不仅相传而且发扬光大。历史还给给予了像西南联大这样永垂史册的大学。对于当时的国民政府和领袖,这是何等的远见而又需要何等的措施,才得以实现。而这让中国的抗日战争史更为夺目。重要的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再没有像面对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入侵时的软弱,而是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同仇敌忾与众志成城的精神再造与重塑,唤起了国民走向国家重建,民族信心重建的国民力量。显然这一力量并不来自党派,那么,官修的抗日战争史将如何去书写这些呢?
刘大桥:抗战史不应该回避的几个问题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h ... 20150807127703.html
2015-08-07 14:49来源:共识网-作者赐稿
作者:刘大桥 2080次点击,责任编辑:花满楼
摘要  中国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再没有像面对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入侵时的软弱,而是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同仇敌忾与众志成城的精神再造与重塑,唤起了国民走向国家重建,民族信心重建的国民力量。显然这一力量并不来自党派。

2015年,中国人民隆重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却没有一部中国抗日战争史。这里所说的中国抗日战争史,指的是官修,而非民间。中国官修的抗日战争史大都置于中国共产党史的范畴(譬如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这样一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给人的印象,虽然不能完全说它是党派发展史的一部分,但至少说它是残缺的。就笔者的阅读和认知来看,下面这些问题,将会如何书写。
一 、关于领导权。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权,恐怕是最难写也最不应当绕开的重要话题。二战期间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苏联是斯大林领导的苏共和苏维埃,美国是罗斯福领导的政府,英国是丘吉尔领导的内阁,中国呢?非官方修的抗战史,如张宪文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等,都回避了一话题。即使如官修的,对此也语焉不详。只在某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上来表述。由于党派的介入,这样一来,至少在下面的几个方面,我们看不到抗日战争的全貌。1、八年抗日战争(1937—1945),中国用于抗日战争的总兵力、总的社会资源、中国军民总死伤数、财产总损失数等;2、战场的布局与重大战事的进程;3、战事的过程;4、战争的得失等。这些问题显然在某一党派的历史中是很难得以呈现的。
二、关于战场的区分。现在一般的说法,国军即中华民国政府军承担的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承担的敌后战场。这一说法由来已久,但它欠公允。即使战争可以区分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但是,正面与敌后并非孰重敦轻。就如,在欧洲战场上,苏联红军在所谓“正面”迎击德国纳粹时,美英提出并开辟了第二战场,谁能说,这两个战场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呢。正面与敌后,仅仅是它的作战场地和作战方式不同而已,没有谁主谁次之分。
三、关于兵力和社会的投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自晚清以降最为艰苦卓绝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和最后胜利的战争。在这场反抗外敌的战争中,中国动用的人力,物力,以及精神的再造,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顺便一说:1946—1949的内战其兵力的投送、社会的动员、装备的先进、战场的宽度与纵深、人员的死伤更为惊人),那么官修的抗日战争史,如何来书写。显然用煸情的、用意识形态的,以至于用党派的立场是无法书写的。
四、国军与共军(沿用这一俗称)的性质。事实上,八路军也好新四军也罢,都应是政府军。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成立于1937年8月12日;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成立于1937年10月12日。两支部队虽然属于共产党领导,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它们都是中华民国政府统辖下的军队。至少在名义上这是这样的。而且,这两支部队在整个政府军队的序列里,无论从兵源的数量到装备,并非最重的,至少在组建当初(抗日战争初共设7个战区近20个集团军)。如果把它们书写成抗日战争的中柱砥柱,虽有些夸张,但还基本符合事实。但如果说它们是抗日战争的主力,那无论如何都有失历史的真实。
五、关于美苏在抗日战争期间对华的援助。这一问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恐怕是最薄弱的,而且是告知我们国民最少的。譬如,美国的援华物质是多少,美国官方和民间与延安的关系;譬如苏联红军歼灭日军驻华总预备队关东军80万的具体战况,苏联与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关系;再譬如美国基本歼灭了日本的海上力量和空中力量与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关系等。
六、对一些重要战事的评估。自“九一八”之后,国民政府在东三省的影响日渐式微,但是有一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武装力量“东北抗日联军”却坚持了14年。但是,这支抗日力量与共产党的中央有什么关系,至今没有一个说法(不能以“失取与中央的联系”作为遁词)。这支给驻东北日军和伪满州国军队带了许多“麻烦”的抗日力量,给历史的印象是“自生自灭”。“远征军”是自乾嘉以降的第一支出国的国民政府的精税之师,这是二战盟国与盟军共同作战最为重要的事件,如果要写一部官修的抗日战争史,远征军怎样书写。1944年下半年至1945年上半年,欧洲战事已接近尾声,但在中国战场上,反攻虽然已经从滇缅边境处展开,但在华北、华东以及粤闽浙依然没有出现大反攻的信息,反而在湘桂战场上国军依然风声鹤唳。这是为什么?
七、关于抗日战争时文化、教育和国民精神的再造。八年抗日战争期间,面对强寇和弱国,但历史却给了像重庆、昆明、成都、宜宾李庄(前期还有桂林)这样的文化重镇,让薪火不仅相传而且发扬光大。历史还给给予了像西南联大这样永垂史册的大学。对于当时的国民政府和领袖,这是何等的远见而又需要何等的措施,才得以实现。而这让中国的抗日战争史更为夺目。重要的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再没有像面对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入侵时的软弱,而是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同仇敌忾与众志成城的精神再造与重塑,唤起了国民走向国家重建,民族信心重建的国民力量。显然这一力量并不来自党派,那么,官修的抗日战争史将如何去书写这些呢?
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现的这篇文章,我感觉作者提出的几条挺给力的。不过我很怀疑这是不是刘大桥写的。我给他的回复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研究做出了“总体要深、专题要细”的宏观布局和整体规划,并特别强调“要推动海峡两岸史学界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指示,既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

  一、有利于还原历史本真,再现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光辉历程

  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发起惨无人道、穷凶极恶的侵略战争之后,两岸同胞经过艰苦卓绝地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目前,两岸对于抗日战争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由于各种人为因素的制约,使得两岸的抗战研究交流还仅停留在一个较低层面。未来两岸历史学界如能通过共同挖掘史料,共同分享信息,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印证,无疑可以更加全面地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公诸于世,更可以进一步还原当时两岸共同抗日的光辉进程,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两岸上空继续闪耀光芒。

  二、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主体性,强化台湾同胞身份认同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部分台湾民众存在严重的媚日情结,李登辉即为其中之典型,而这种情结也给台湾社会带来严重隐患。例如,前两年岛内因为“日据”、“日治”的问题而引发的闹剧,正是某些“台独”亲日分子恶意炒作的结果,其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台湾民众的身份认同出现重大偏差。即使到现在,这一问题依然没有被彻底解决,近日部分台湾高中生抵制历史教科书课纲微调事件,也说明了部分学生对于历史的了解过于肤浅,对于身份的认同也存在重大危机。

  而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重新恢复台湾社会的安宁与和谐,就必须正本清源,重新回到历史现场。或许,只有让历史事实说话,才能让那些具有严重“皇民情结”、整日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日本殖民台湾历史的人彻底哑口无言,也才能让那些对历史一知半解却被人盲目利用的部分青年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如何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也可以让他们真正体悟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是多么让人骄傲与自豪。两岸共同书写抗战史,显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这一神圣使命。

  三、有利于打破西方话语权垄断,健全和完善全球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书写

  受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资助,笔者目前正在全力进行一项题为“国外历史教材中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叙述”的课题研究。通过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乔治?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等多家知名图书馆搜索查询和认真阅读,笔者发现,欧美国家对于整个二战的叙述,基本上都是以欧洲战场为主,对于亚洲战争的描述较少,对于中国的抗战历史记录则更少,对于台湾的抗战进程则几乎无人提及。

  由此可以说明,尽管中国人民(当然包括台湾同胞)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目前全球学术界的二战研究中,对于中国的抗战史却没有给予应有的足够重视。为有效打破这一困局,摆脱西方的话语权垄断,中国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深入系统地对中国抗战历史进行全面研究。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如果两岸能够联手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在重要学术场合发声,无疑可以进一步让国际社会认知到中国抗日战争的价值意义,这也可以推动国际学术界对于二战历史的书写逐渐更加准确,更加符合客观事实。

  简而言之,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两岸共同书写抗战史,既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还富有重要的全球价值。两岸各界有识之士应该以此为理论指导,争取早日写出一套甚至多套中华民族抗战史,在两岸特别是在岛内广泛发行,逐渐强化两岸民众对于抗战历史的共同认知。同时,还应通过翻译等方式将之介绍到全球各个国家,让全世界特别是欧美国家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两岸中国人在二战历史上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让国际社会能够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作者钟厚涛,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只怕真的写出来了,国军的脸上更挂不住了。大叫:阿共仔抹黑。
2015-8-11 12:40 上传

中流砥柱不是挡水用的,是个精神象征。
军事科学出版社有官修的《抗日战争史》,上中下三本
至少黄军是坚决反共的,这一点和国军有共通之处
中国人民真厉害,民族自信心从晚清到民国头二十多年都没有塑造成功,抗战八年期间突然就成了,奇迹不?作者使了啥法术?
冷月孤星·剑 发表于 2015-8-11 12:22
只怕真的写出来了,国军的脸上更挂不住了。大叫:阿共仔抹黑。
我希望两岸能共写一部,让叫嚣土共不抗日的闭嘴。现在我的朋友圈呢经常有人发些tg不抗日的言论,我一反驳人家就说我被洗脑。瀑布汗
gasturbine77 发表于 2015-8-11 13:05
军事科学出版社有官修的《抗日战争史》,上中下三本
谢谢,我还是希望能两岸共写,拨乱反正。现在朋友圈都有人拿蒋介石日记说事儿了,我都无语了。


怎么没提什么样的队伍成建制地投降了日本鬼子变成伪军的。
偏偏扣住谁是名义上的领导人不放,好像抛头颅撒热血的是名义上领导人一个似的。

怎么没提什么样的队伍成建制地投降了日本鬼子变成伪军的。
偏偏扣住谁是名义上的领导人不放,好像抛头颅撒热血的是名义上领导人一个似的。
九一八时,领袖在干什么,七七事变时,领袖在干什么,淞沪会战了,领袖终于干了,不停地添油把德械师往绞肉机里送,于是半壁江山如同摧枯拉朽般地丧失殆尽。最后总算苦撑之下没有转进缅甸流亡,真是好领袖啊!
我看原文的作者寡闻。
我咋记得作者说得几天在以前的历史课本中在就涉及了。
镁光 发表于 2015-8-11 15:14
九一八时,领袖在干什么,七七事变时,领袖在干什么,淞沪会战了,领袖终于干了,不停地添油把德械师往绞肉 ...
所以我觉得真有必要两岸共写一部抗战史,让果粉看清楚自己的智商问题。
真要如实描写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真实表现,并呈上真实的数据——只怕国粉掬尽三江水难掩一面羞, 只好集体自挂东南枝了
37年到39年国军是主力,40年到43年共军是砥柱,44年到45年共军是主力。
不会的,你按照历史事实写了,就会发现国共都有不堪表现,抗战按照事实写了,那建国后发生的历史事实怎么办?要不要也按照事实出版?
比如,34年四川旱灾,死人多多,三年自然也死人多多,可是后面那个事能写清楚吗?不能,所以就都这样模糊过去的好了
muskeetor 发表于 2015-8-11 15:22
真要如实描写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真实表现,并呈上真实的数据——只怕国粉掬尽三江水难掩一面羞, 只好集体 ...
就要这种效果啊
可笑所以哈哈 发表于 2015-8-11 13:48
中国人民真厉害,民族自信心从晚清到民国头二十多年都没有塑造成功,抗战八年期间突然就成了,奇迹不?作者 ...
确切说中华民族自信心来源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平局,110年没有塑造成功,2年成功了
狐狸大仙 发表于 2015-8-11 12:40
对中流砥柱,这个用词有不满的,基本都不了解这个成语。可以说是半文盲。

看一下中流砥柱的真实照片,就 ...
支持!那些笔杆子以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唯我独尊,其实又能理解多少呢?
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现的这篇文章,我感觉作者提出的几条挺给力的。不过我很怀疑这是不是刘大桥写的。我给他的 ...
西南联大不是文章说的是什么国民政府领袖的远见!是逃难逃到那的!而每个学校都只有一小部分逃到那,国民政府出于管理、成本等原因,同意了西南联大成立!注意,是同意!
bladeforce 发表于 2015-8-11 14:55
我希望两岸能共写一部,让叫嚣土共不抗日的闭嘴。现在我的朋友圈呢经常有人发些tg不抗日的言论,我一反驳 ...
两岸共写?不敢想象。
水旱蝗汤、中条山、火烧长沙、花园口。。。。。
真实的数据披露出来又该有人说GCD诋毁我国军抗日之功绩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