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回顾试验舰发展历程 我国海军装备技术进步的缩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20:38


  我国海军的成立之初,受限于技术水平和作战思想,海军各型装备的发展非常缓慢,还是以对苏式装备的引进组装和仿制改进为主。60年代中后期,051型驱逐舰和053型护卫舰的研制计划启动,我国需要一系列的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的研制,同时与其相关的海上调试测试、发射试验等工作也是少不了的。

  面对这种需求,我国海军将刚入役的第一代051型驱逐舰首舰105“济南”号改为了试验舰。除对舰体强度、航速、稳定性、适航性等平台性能进行测试外,还对“海鹰1号”反舰导弹及回转式三联装发射装置,双25毫米、双57毫米、双130毫米舰炮,以及其他雷达、声呐、通信、导航和指挥控制系统等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并排除了设计和建造上的大量问题,为051型的后续批量建造和快速形成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后济南舰先后完成了我国海军第一套舰载指挥系统的装舰测试,完成了直升机的上舰测试以及从法国购入的“海响尾蛇”舰空导弹系统的适应性测试和试验。2005年“济南”舰光荣退役之时,服役了34年的济南舰总共完成了2000多项各类武器利电子设备的试验任务,被誉为海军装备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也是我国非专业试验舰的杰出代表。

  随着我国海军装备技术水平和整体作战能力的不断提升,在装备引进消化吸收满足新一代舰艇的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的不断研制过程中,这种试验任务开始日渐繁重。所以除了济南舰外,051型驱逐舰的109“开封”号在80年中期也开始承担一些武器试验任务。其中就包括“海鹰”l甲舰舰导弹的定型试验、“海响尾蛇”舰空导弹系统的拦截测试,鹰击系列反舰导弹的上舰测试等,这些工作都为051型驱逐舰的现代化改装、051G的建造打下了基础。

  除了051型驱逐舰外,我国海军80年代中期还将一艘053H型护卫舰的544“四平”号(后更名为“旅顺”)改装担当起了试验舰的任务,舰尾加装了起降平台和机库来满足直-9的起降和停放。同时,四平舰还装备了从法国引进的100毫米舰炮、从意大利引进的三联装324毫米轻型反潜鱼雷发射装置及A244S轻型反潜鱼雷、改进的声呐系统等。这些试验和测试结果,促进了相应国产型号的研制。

  在这一海军发展时期。通过改装作战舰艇来完成相关试验工作,基本上达到了目的,但整体的试验效率并不是非常理想的。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我国海军第三代驱护舰的建造,与之配套的新一代一大批新型武器及电子设备开始了研制工作,整体的研制试验工作都会比以往更为复杂、严苛,对测试条件有着更高的要求。上述051和053所代表的测试平台,无论是吨位、空间、平台的扩展性上都已满足不了新的要求。专用试验舰的建造势在必行。

  我国海军的第一艘专用试验舰,在1997年入役海军,最初舷号是909,后改为了970,随后按照海军编号新标准改为891号。最初没有舰名,直到2002年正式定名为“毕昇”舰号。毕昇舰可以对多种武器及雷达电子系统进行海上调试、系统融合、实弹发射等试验,并可在舰上对试验结果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估。

  毕昇舰满载排水量4650吨,续航力3000海里,长艏楼的设计,有着更好的适航性,抗风浪和稳定性,为要求苛刻的装备的海上测试提供了稳定的试验平台。同时舰内部分结构和舱室采用模块化设计,为多种武器和电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提供了足够空间和便利条件。全舰电力系统按照第三代驱逐舰的标准设置,满足了新型武器和电子设备对电力的高标准要求。

  毕昇舰在90年代中期服役后便承担起了繁重的武器系统试验任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垂直发射的用于驱逐舰的“海红旗”-9远程舰空系统及配套的346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同样是在“毕昇”舰上完成了最后的定型试验。这套区域防空导弹系统在毕昇舰上完成了全部测试和试验工作后通过了设计定型,批量生产装备052C型驱逐舰上,彻底改变了我国海军水面舰艇缺乏中远程区域防空能力的局面。

  毕昇舰在对“海红旗”-16中程区域防空系统的测试和试验中,在舰艏左侧安装了8个发射单元的垂直发射装置,后桅杆顶部安装了国产三坐标雷达,在舰桥顶部和前部02平台上安装了4座导弹照射雷达,这也就是054A型护卫舰完整的舰载防空系统配置。

  从2003年开始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对“海红旗”-16进行了单发、多发、近界、远界、单目标和多目标的实弹射击试验,并对所暴露出来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改进。由此,“海红旗”-16作为一型成本和作战效能较为均衡的中程区域防空系统装备我国海军的中型水面舰艇。

  在对海红旗-9和海红旗-16的试验中,毕昇舰还展开了新一代远程反舰导弹鹰击-62的相关试验工作。2003年毕昇舰的舰桥后部平台上出现了横向布置的圆柱形双联发射筒,磁性发射装置与此前的陆上试验照片几乎一样。“鹰击”-62是为052C型驱逐舰配套研制的远程反舰导弹,其主要作战目标是大吨位的高价值水面目标,因此,无论体积、重量还是战斗部威力、射程都要比“鹰击”-83大得多。

  此外,毕昇舰还是新一代舰载作战指挥系统、综合电子战系统、超视距对海雷达的测试平台。2012年,舰桥右后侧安装了新型346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舰桥前部布置了2座八单元通用型冷热共架的垂直发射装置。由于新型垂直发射装置的长度明显增加,毕昇舰艏部深度有限,因此还在舰体表面增加了近2米高的平台以满足安装要求。

  毕昇舰的建造和运用使我国海军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速度大大加快,为第三代驱护舰及新一代主战装备的建造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海军舰载武器系统的更新换代大幅加快,多型武器和电子设备的研制并行展开,一艘专用试验舰已难以满足相应的海上试验测试工作。所以我国海军开工建造了第二艘同型的专用试验舰,并在2007年入役。这就是892“华罗庚”号。

  华罗庚舰交付后就展开了新一代“海红旗”-10近程反导导弹的海上测试工作。华罗庚舰在舰艏、舰艉分别安装了一座24单元和一座18单元的“海红旗”-10发射装置,在后桅杆上安装了新一代小型有源相控阵体制的搜索雷达。

  完成海上测试工作的“海红旗”-10的24单元发射装置装备在了052D型驱逐舰上,18单元的装备了“辽宁”号航母,8单元的轻型发射装置则出现在了056型轻型护卫舰上。由此也这标志着“海红旗”-10取代“海红旗”-7成为我国海军新一代水面舰艇近程防空反导的主力。

  除了“海红旗”-10和配套的雷达系统的海上测试外,华岁庚舰还承担了我国第一型舰载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前期测试任务。2012年华罗庚舰的舰桥后部平台上布置了全新的双联装方形导弹发射箱,从外观上是不同于此前我国海军的舰载导弹发射装置,而且弹体长度上明显更长一些,所有这些特征下被广泛的推测为是我国“长剑”-10巡航导弹的舰基型的初期上舰测试工作。

  同时,在华罗庚舰的舰桥顶部的这部大型平板雷达天线,被广泛推测为是连续波测量雷达,主要用于对导弹、靶标全程弹道航迹进行快速捕获、跟踪与测量。对于初期上舰测试后的“长剑”-10舰基型,在未来发展上完成定型后将可能整合进水面舰艇的新一代垂直发射装置中。

  正是专用试验舰在我国新一代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的研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我国海军装备的“下饺子”,专用试验舰也已有了两艘下水交付,分别为2012年交付的舷号893舰和2014年交付舷号894“李四光”号。至此,我国海军已经拥有了4艘专用试验舰,基本上可以满足当下及短期内的新型舰载武器设备的海上测试试验的需求。

  下水的这两艘新一代专用试验舰,尺寸吨位和舰体结构上已与此前的毕昇舰、华罗庚舰有所不同。舰体尺寸稍微放大后,整体的满载排水量超过5000吨,这就为增加舰内空间以及安装更多的试验设备创造了条件。上层建筑布局上采用了一体化舰桥的设计一直延伸到了舰体中部,舰桥平台的后部还增加了2座单管30毫米舰炮,其后是多用途平台,既可以作为小型直升机的起降平台,也可以用作武器设备的试验平台。

  这两艘专用试验舰上的设备与以往不同的是,舰桥前部安装了两部小型多功能折叠吊车,舰艉一部多功能中型吊车所占据。因此在用途是很可能会有所变化的。正如,官方媒体对新型试验舰的报道中称之为“水中兵器试验舰”。而此前的上一代两艘试验舰在试验水中兵器方面的能力非常有限,这或许就是我国海军在短时间内同时建造两艘新一代试验舰的主要目的。

  那么,893和894新一代试验舰作为“水中兵器试验舰”,将不再以试验舰载导弹武器和雷达电子设备为主要任务,而是以试验轻重型鱼雷、反潜导弹、深水炸弹、智能水雷、新一代扫/猎雷武器、自航式水下航行器、大孔径低频主被动声纳等各种类型的声纳设备为主要任务。而这些方面也正是目前我国海军急需强化和更新的装备领域。所以回顾我国海军专用试验舰的发展历程,虽然时间较晚,但起点较高,其背后紧迫密集的改装试验任务,正是我国海军装备发展壮大的缩影。
http://mvp5.dingsheng.com/a/20150723/230.html

0.jpg (55.33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3 上传


1.jpg (67.28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3 上传


  我国海军的成立之初,受限于技术水平和作战思想,海军各型装备的发展非常缓慢,还是以对苏式装备的引进组装和仿制改进为主。60年代中后期,051型驱逐舰和053型护卫舰的研制计划启动,我国需要一系列的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的研制,同时与其相关的海上调试测试、发射试验等工作也是少不了的。

2.jpg (165.35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面对这种需求,我国海军将刚入役的第一代051型驱逐舰首舰105“济南”号改为了试验舰。除对舰体强度、航速、稳定性、适航性等平台性能进行测试外,还对“海鹰1号”反舰导弹及回转式三联装发射装置,双25毫米、双57毫米、双130毫米舰炮,以及其他雷达、声呐、通信、导航和指挥控制系统等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并排除了设计和建造上的大量问题,为051型的后续批量建造和快速形成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3.jpg (82.7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随后济南舰先后完成了我国海军第一套舰载指挥系统的装舰测试,完成了直升机的上舰测试以及从法国购入的“海响尾蛇”舰空导弹系统的适应性测试和试验。2005年“济南”舰光荣退役之时,服役了34年的济南舰总共完成了2000多项各类武器利电子设备的试验任务,被誉为海军装备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也是我国非专业试验舰的杰出代表。

4.jpg (105.76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随着我国海军装备技术水平和整体作战能力的不断提升,在装备引进消化吸收满足新一代舰艇的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的不断研制过程中,这种试验任务开始日渐繁重。所以除了济南舰外,051型驱逐舰的109“开封”号在80年中期也开始承担一些武器试验任务。其中就包括“海鹰”l甲舰舰导弹的定型试验、“海响尾蛇”舰空导弹系统的拦截测试,鹰击系列反舰导弹的上舰测试等,这些工作都为051型驱逐舰的现代化改装、051G的建造打下了基础。

5.jpg (112.59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除了051型驱逐舰外,我国海军80年代中期还将一艘053H型护卫舰的544“四平”号(后更名为“旅顺”)改装担当起了试验舰的任务,舰尾加装了起降平台和机库来满足直-9的起降和停放。同时,四平舰还装备了从法国引进的100毫米舰炮、从意大利引进的三联装324毫米轻型反潜鱼雷发射装置及A244S轻型反潜鱼雷、改进的声呐系统等。这些试验和测试结果,促进了相应国产型号的研制。

6.jpg (94.79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在这一海军发展时期。通过改装作战舰艇来完成相关试验工作,基本上达到了目的,但整体的试验效率并不是非常理想的。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我国海军第三代驱护舰的建造,与之配套的新一代一大批新型武器及电子设备开始了研制工作,整体的研制试验工作都会比以往更为复杂、严苛,对测试条件有着更高的要求。上述051和053所代表的测试平台,无论是吨位、空间、平台的扩展性上都已满足不了新的要求。专用试验舰的建造势在必行。

7.jpg (80.53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我国海军的第一艘专用试验舰,在1997年入役海军,最初舷号是909,后改为了970,随后按照海军编号新标准改为891号。最初没有舰名,直到2002年正式定名为“毕昇”舰号。毕昇舰可以对多种武器及雷达电子系统进行海上调试、系统融合、实弹发射等试验,并可在舰上对试验结果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估。

8.jpg (70.98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毕昇舰满载排水量4650吨,续航力3000海里,长艏楼的设计,有着更好的适航性,抗风浪和稳定性,为要求苛刻的装备的海上测试提供了稳定的试验平台。同时舰内部分结构和舱室采用模块化设计,为多种武器和电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提供了足够空间和便利条件。全舰电力系统按照第三代驱逐舰的标准设置,满足了新型武器和电子设备对电力的高标准要求。

9.jpg (90.52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毕昇舰在90年代中期服役后便承担起了繁重的武器系统试验任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垂直发射的用于驱逐舰的“海红旗”-9远程舰空系统及配套的346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同样是在“毕昇”舰上完成了最后的定型试验。这套区域防空导弹系统在毕昇舰上完成了全部测试和试验工作后通过了设计定型,批量生产装备052C型驱逐舰上,彻底改变了我国海军水面舰艇缺乏中远程区域防空能力的局面。

10.jpg (49.59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毕昇舰在对“海红旗”-16中程区域防空系统的测试和试验中,在舰艏左侧安装了8个发射单元的垂直发射装置,后桅杆顶部安装了国产三坐标雷达,在舰桥顶部和前部02平台上安装了4座导弹照射雷达,这也就是054A型护卫舰完整的舰载防空系统配置。

11.jpg (74.84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从2003年开始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对“海红旗”-16进行了单发、多发、近界、远界、单目标和多目标的实弹射击试验,并对所暴露出来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改进。由此,“海红旗”-16作为一型成本和作战效能较为均衡的中程区域防空系统装备我国海军的中型水面舰艇。

12.jpg (76.15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在对海红旗-9和海红旗-16的试验中,毕昇舰还展开了新一代远程反舰导弹鹰击-62的相关试验工作。2003年毕昇舰的舰桥后部平台上出现了横向布置的圆柱形双联发射筒,磁性发射装置与此前的陆上试验照片几乎一样。“鹰击”-62是为052C型驱逐舰配套研制的远程反舰导弹,其主要作战目标是大吨位的高价值水面目标,因此,无论体积、重量还是战斗部威力、射程都要比“鹰击”-83大得多。

13.jpg (101.28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此外,毕昇舰还是新一代舰载作战指挥系统、综合电子战系统、超视距对海雷达的测试平台。2012年,舰桥右后侧安装了新型346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舰桥前部布置了2座八单元通用型冷热共架的垂直发射装置。由于新型垂直发射装置的长度明显增加,毕昇舰艏部深度有限,因此还在舰体表面增加了近2米高的平台以满足安装要求。

14.jpg (92.72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毕昇舰的建造和运用使我国海军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速度大大加快,为第三代驱护舰及新一代主战装备的建造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海军舰载武器系统的更新换代大幅加快,多型武器和电子设备的研制并行展开,一艘专用试验舰已难以满足相应的海上试验测试工作。所以我国海军开工建造了第二艘同型的专用试验舰,并在2007年入役。这就是892“华罗庚”号。

15.jpg (80.85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华罗庚舰交付后就展开了新一代“海红旗”-10近程反导导弹的海上测试工作。华罗庚舰在舰艏、舰艉分别安装了一座24单元和一座18单元的“海红旗”-10发射装置,在后桅杆上安装了新一代小型有源相控阵体制的搜索雷达。

16.jpg (86.5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完成海上测试工作的“海红旗”-10的24单元发射装置装备在了052D型驱逐舰上,18单元的装备了“辽宁”号航母,8单元的轻型发射装置则出现在了056型轻型护卫舰上。由此也这标志着“海红旗”-10取代“海红旗”-7成为我国海军新一代水面舰艇近程防空反导的主力。

17.jpg (71.75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除了“海红旗”-10和配套的雷达系统的海上测试外,华岁庚舰还承担了我国第一型舰载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前期测试任务。2012年华罗庚舰的舰桥后部平台上布置了全新的双联装方形导弹发射箱,从外观上是不同于此前我国海军的舰载导弹发射装置,而且弹体长度上明显更长一些,所有这些特征下被广泛的推测为是我国“长剑”-10巡航导弹的舰基型的初期上舰测试工作。

18.jpg (88.44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同时,在华罗庚舰的舰桥顶部的这部大型平板雷达天线,被广泛推测为是连续波测量雷达,主要用于对导弹、靶标全程弹道航迹进行快速捕获、跟踪与测量。对于初期上舰测试后的“长剑”-10舰基型,在未来发展上完成定型后将可能整合进水面舰艇的新一代垂直发射装置中。

19.jpg (102.57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正是专用试验舰在我国新一代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的研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我国海军装备的“下饺子”,专用试验舰也已有了两艘下水交付,分别为2012年交付的舷号893舰和2014年交付舷号894“李四光”号。至此,我国海军已经拥有了4艘专用试验舰,基本上可以满足当下及短期内的新型舰载武器设备的海上测试试验的需求。

20.jpg (74.53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下水的这两艘新一代专用试验舰,尺寸吨位和舰体结构上已与此前的毕昇舰、华罗庚舰有所不同。舰体尺寸稍微放大后,整体的满载排水量超过5000吨,这就为增加舰内空间以及安装更多的试验设备创造了条件。上层建筑布局上采用了一体化舰桥的设计一直延伸到了舰体中部,舰桥平台的后部还增加了2座单管30毫米舰炮,其后是多用途平台,既可以作为小型直升机的起降平台,也可以用作武器设备的试验平台。

21.jpg (83.49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这两艘专用试验舰上的设备与以往不同的是,舰桥前部安装了两部小型多功能折叠吊车,舰艉一部多功能中型吊车所占据。因此在用途是很可能会有所变化的。正如,官方媒体对新型试验舰的报道中称之为“水中兵器试验舰”。而此前的上一代两艘试验舰在试验水中兵器方面的能力非常有限,这或许就是我国海军在短时间内同时建造两艘新一代试验舰的主要目的。

22.jpg (77.17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6:14 上传


  那么,893和894新一代试验舰作为“水中兵器试验舰”,将不再以试验舰载导弹武器和雷达电子设备为主要任务,而是以试验轻重型鱼雷、反潜导弹、深水炸弹、智能水雷、新一代扫/猎雷武器、自航式水下航行器、大孔径低频主被动声纳等各种类型的声纳设备为主要任务。而这些方面也正是目前我国海军急需强化和更新的装备领域。所以回顾我国海军专用试验舰的发展历程,虽然时间较晚,但起点较高,其背后紧迫密集的改装试验任务,正是我国海军装备发展壮大的缩影。
http://mvp5.dingsheng.com/a/20150723/230.html
好贴,战时改装改装也是半条054/052C啊
新的CCL果然很深啊,居然加高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