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君主立宪成功会怎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9:31:33
《自由有多远---近代波斯的革命之路》


作者:沙梨熊


世上是否真有巧合?小熊本不相信。但仔细研读波斯史之后,发现真是无奇不有。19世纪末,统治波斯的卡加尔王朝,和同时期的大清朝简直就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同样属于异族入主文明古国(卡加尔人本是游牧在土库曼草原上的突厥人,在族源上和阿塞拜疆人,土耳其人等等是近亲,和属于雅利安人种的波斯人无关)。同样都是被欧洲列强用炮舰轰开大门,同样都失去了传统藩属和关键小岛(阿富汗和巴林岛),同样经历过一次国内另类宗教势力的大规模冲击(巴布教徒起事),同样有过一次不成功的体制内变法(革新派最后走向刑场)。在20世纪初,同样面临被瓜分的命运(北有沙俄,南有大英)。
    
时局多艰,国家危亡之际,自然就要寻求出路。1905年对于波斯,清朝以至于亚洲各个希望找到一条活路的古老国家们来说都是个关键年份。就在这一年,日本以一介莞尔小国击败了当时看上去不可一世的沙皇俄国。这对其它东方国家造成了巨大冲击。“立宪国击败专制国,宪政优于专制,立宪是强国之路”成为当时有志人士们的共识。立宪运动在各国的声势一时无两。清朝当时就有新政,“如果一路走下去,再加上光绪不死,那会怎样”?也是日后许多不赞成暴力革命的人士,喜欢YY的经典命题之一。当然这都是题外话,那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当时坚持走这条立宪之路的波斯,到底会有怎样的命运?

波斯能相对顺利的走上立宪之路,是和当时各方面环境气候分不开的,日俄战争后的国际思潮影响,上文已经说过。至于国内,一方面,立宪派得到了英国人的支持,另一方面,朝局刚好来到了一个分水岭,老国王年事已高,王储野心勃勃预备接班,王储的最大对手是属于守旧派的老首相,为了顺利登上王位,王储自然就和首相的对立面---立宪派走得近了。至于病魔缠身的老国王,也实在无心再去管朝廷上的路线纷争,只求能安心走完自己最后的人生,就算圆满了。一番较量下来,最后的结局,老国王签署完立宪法案,然后没几天就驾鹤西游去了。王储联手国会,击溃老首相,成功继位。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连身在日本的康有为梁启超都很高兴,《新民丛报》上更是连篇累牍报告来自波斯的立宪喜讯,目的无非一个,就是由人推己,憧憬自己未来“后死帝继,东山再起”的好事。

但现实是残酷的,走上立宪道路的波斯,并没有从此就过上了传说中的幸福生活。旧的对手一去,新的问题就来。度过最初合作的蜜月期,国王与议会自然会就权力的再分配而产生矛盾(这也是历史上的屡见不鲜的常事)。矛盾发展到最后,无非就是图穷匕见。国王号召各地拥护王室的宗亲汗王们进京勤王,国会也打出护法的旗号,征集民兵,立宪革命爆发!

几年战争下来,国王战败,被迫退位,国会拥立未成年的太子为傀儡,实行虚君共和。期间,废王回土库曼斯坦老家征召同族子弟兵,妄图再起,又被击败,至此卡加尔突厥势力事实上已经从波斯出局,余下的小国王,无非俯首国会而已。
    
国会独大,进行近代化改革,应该幸福了吧?可天偏不从人愿。基于民族主义立场,波斯国会天生难与英俄共事,于是引进第三方势力,就摆上了议事日程。邀请美国人会办协理波斯财政,并成立了以瑞典人为教官的新军——财政宪兵队,以区别于由俄国编练的哥萨克师,和英国人训练的南波斯步兵队。英俄都是老江湖了,哪能由着波斯人自强坐大,于是联手干预,美国人被逼走,小国王在两大强国支持下亲政,政局一变而为王室与国会共治的二元格局。
    
延至一战,国内这团乱麻还没有理出头绪,号称“波斯的劳伦斯”的德国公使,就又跳了出来,他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波斯人由他口中得知全体德国人在德皇威廉二世的带领下,已然集体加入了伊斯兰教,并且愿意帮助波斯人反对英俄的压迫。如此一来,无论是出于民族宗教感情,还是现实利益,波斯国会自然而然站在德国一边,“哈只威廉”(朝觐者威廉)的大名传遍了波斯大地,在所有的清真寺里,毛拉们都在为德国的胜利祈祷。接下来英军,南波斯步兵队开赴德黑兰,控制了国王。德军游击队,国会,财政宪兵队转进圣城库姆,俄军,哥萨克师南下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在波斯的领土上会战,然后俄国又爆发内战,红军追击白卫军入境,在北部扶植起一个波斯苏维埃共和国。。。。。。这通热闹,开两桌麻将都有富余了。

战后尘埃落定,英国在南,苏俄在北。德黑兰政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英波条约》,还有就是《苏波条约》,两个条约都和中日的21条没什么两样,波斯国会那个都不愿签,也不敢签。只好每日坐困愁城。与此同时,北方的阿塞拜疆,南边的胡泽斯坦,突厥人和阿拉伯人都各在自己的老板怂恿下,谋求独立,政府也是束手无策。
    
正所谓否极泰来,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一切。哥萨克师原本是沙俄编练的新军,战后随着沙皇倒台,事实上已经属于舅舅不亲,姥姥不爱的孤军了。英国人控制的政府也不管他们,欠饷成为家常便饭。于是在礼萨,一个曾经的放羊娃的带领下,起兵进京,最初目的不过是讨薪,但不成想政府原来如此虚弱,丘八们轻轻一推,政府就轰然倒地。礼萨由此走上了历史前台。其后通过一系列折冲,英苏双方都觉得和一个政府打交道,容易过和形形色色各种地方势力讲斤头,于是双方各退一步,默认了礼萨统一波斯的平叛战争。有了战功累积,礼萨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波斯大英雄。国王也好,国会也罢,都很清楚现在游戏的规则是由军头来制定的了。人家无论做大总统,还是大皇帝都可以,至于虚君,共和,宪法等等,那都让它们随风去吧!《自由有多远---近代波斯的革命之路》


作者:沙梨熊


世上是否真有巧合?小熊本不相信。但仔细研读波斯史之后,发现真是无奇不有。19世纪末,统治波斯的卡加尔王朝,和同时期的大清朝简直就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同样属于异族入主文明古国(卡加尔人本是游牧在土库曼草原上的突厥人,在族源上和阿塞拜疆人,土耳其人等等是近亲,和属于雅利安人种的波斯人无关)。同样都是被欧洲列强用炮舰轰开大门,同样都失去了传统藩属和关键小岛(阿富汗和巴林岛),同样经历过一次国内另类宗教势力的大规模冲击(巴布教徒起事),同样有过一次不成功的体制内变法(革新派最后走向刑场)。在20世纪初,同样面临被瓜分的命运(北有沙俄,南有大英)。
    
时局多艰,国家危亡之际,自然就要寻求出路。1905年对于波斯,清朝以至于亚洲各个希望找到一条活路的古老国家们来说都是个关键年份。就在这一年,日本以一介莞尔小国击败了当时看上去不可一世的沙皇俄国。这对其它东方国家造成了巨大冲击。“立宪国击败专制国,宪政优于专制,立宪是强国之路”成为当时有志人士们的共识。立宪运动在各国的声势一时无两。清朝当时就有新政,“如果一路走下去,再加上光绪不死,那会怎样”?也是日后许多不赞成暴力革命的人士,喜欢YY的经典命题之一。当然这都是题外话,那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当时坚持走这条立宪之路的波斯,到底会有怎样的命运?

波斯能相对顺利的走上立宪之路,是和当时各方面环境气候分不开的,日俄战争后的国际思潮影响,上文已经说过。至于国内,一方面,立宪派得到了英国人的支持,另一方面,朝局刚好来到了一个分水岭,老国王年事已高,王储野心勃勃预备接班,王储的最大对手是属于守旧派的老首相,为了顺利登上王位,王储自然就和首相的对立面---立宪派走得近了。至于病魔缠身的老国王,也实在无心再去管朝廷上的路线纷争,只求能安心走完自己最后的人生,就算圆满了。一番较量下来,最后的结局,老国王签署完立宪法案,然后没几天就驾鹤西游去了。王储联手国会,击溃老首相,成功继位。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连身在日本的康有为梁启超都很高兴,《新民丛报》上更是连篇累牍报告来自波斯的立宪喜讯,目的无非一个,就是由人推己,憧憬自己未来“后死帝继,东山再起”的好事。

但现实是残酷的,走上立宪道路的波斯,并没有从此就过上了传说中的幸福生活。旧的对手一去,新的问题就来。度过最初合作的蜜月期,国王与议会自然会就权力的再分配而产生矛盾(这也是历史上的屡见不鲜的常事)。矛盾发展到最后,无非就是图穷匕见。国王号召各地拥护王室的宗亲汗王们进京勤王,国会也打出护法的旗号,征集民兵,立宪革命爆发!

几年战争下来,国王战败,被迫退位,国会拥立未成年的太子为傀儡,实行虚君共和。期间,废王回土库曼斯坦老家征召同族子弟兵,妄图再起,又被击败,至此卡加尔突厥势力事实上已经从波斯出局,余下的小国王,无非俯首国会而已。
    
国会独大,进行近代化改革,应该幸福了吧?可天偏不从人愿。基于民族主义立场,波斯国会天生难与英俄共事,于是引进第三方势力,就摆上了议事日程。邀请美国人会办协理波斯财政,并成立了以瑞典人为教官的新军——财政宪兵队,以区别于由俄国编练的哥萨克师,和英国人训练的南波斯步兵队。英俄都是老江湖了,哪能由着波斯人自强坐大,于是联手干预,美国人被逼走,小国王在两大强国支持下亲政,政局一变而为王室与国会共治的二元格局。
    
延至一战,国内这团乱麻还没有理出头绪,号称“波斯的劳伦斯”的德国公使,就又跳了出来,他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波斯人由他口中得知全体德国人在德皇威廉二世的带领下,已然集体加入了伊斯兰教,并且愿意帮助波斯人反对英俄的压迫。如此一来,无论是出于民族宗教感情,还是现实利益,波斯国会自然而然站在德国一边,“哈只威廉”(朝觐者威廉)的大名传遍了波斯大地,在所有的清真寺里,毛拉们都在为德国的胜利祈祷。接下来英军,南波斯步兵队开赴德黑兰,控制了国王。德军游击队,国会,财政宪兵队转进圣城库姆,俄军,哥萨克师南下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在波斯的领土上会战,然后俄国又爆发内战,红军追击白卫军入境,在北部扶植起一个波斯苏维埃共和国。。。。。。这通热闹,开两桌麻将都有富余了。

战后尘埃落定,英国在南,苏俄在北。德黑兰政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英波条约》,还有就是《苏波条约》,两个条约都和中日的21条没什么两样,波斯国会那个都不愿签,也不敢签。只好每日坐困愁城。与此同时,北方的阿塞拜疆,南边的胡泽斯坦,突厥人和阿拉伯人都各在自己的老板怂恿下,谋求独立,政府也是束手无策。
    
正所谓否极泰来,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一切。哥萨克师原本是沙俄编练的新军,战后随着沙皇倒台,事实上已经属于舅舅不亲,姥姥不爱的孤军了。英国人控制的政府也不管他们,欠饷成为家常便饭。于是在礼萨,一个曾经的放羊娃的带领下,起兵进京,最初目的不过是讨薪,但不成想政府原来如此虚弱,丘八们轻轻一推,政府就轰然倒地。礼萨由此走上了历史前台。其后通过一系列折冲,英苏双方都觉得和一个政府打交道,容易过和形形色色各种地方势力讲斤头,于是双方各退一步,默认了礼萨统一波斯的平叛战争。有了战功累积,礼萨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波斯大英雄。国王也好,国会也罢,都很清楚现在游戏的规则是由军头来制定的了。人家无论做大总统,还是大皇帝都可以,至于虚君,共和,宪法等等,那都让它们随风去吧!
我们还会留着猪尾巴。
第二章,王权革命
    
    
也许会有人问,王权不是专制吗,那还需要哪门子革命?但对于出身草根的礼萨家族来说,为了构筑家天下,的确需要一场革命!自从驱逐了卡加尔王朝的末代小皇帝,依照礼萨的本意,就是效仿土耳其的凯莫尔,建立世俗体制的共和国。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服膺什么民主制度,他就算是当总统,也是终身兼可遗传的。之所以拟定共和制,最重要的目的无非一个,就是通过世俗制度抑制国内的宗教势力,尤其是对于像他这样出身寒微,与宗教界没有历史渊源的草根军阀来说,黑色传统势力对他的统治构成了极大威胁。
    
    
事与愿违,礼萨最终还是不得不向宗教界妥协,不取共和制而用王制。虽然如此,但礼萨依然努力采取一切措施,尽力建设一个世俗化的新国家。接连打出三张牌,第一张,托古牌,采古代安息王朝时期的帝号,自称自己的家族原本是显赫的巴列维王室后裔,巩固政权的正统根基,第二张,民族牌,改波斯国号为伊朗,把波斯的历史与古雅利安人相连接,并且藉由火神崇拜扶植本土的拜火教复兴,抵消伊斯兰教的影响,第三张,就是世俗牌,大规模的进行西化改造,并且进行文化革新,尤其是在传统服制上,严禁伊斯兰教的仪轨,禁止男子戴头巾,女子戴面纱等等。尤其可恶的是废除了一夫四妻制,代之以双妻制,而且男人娶第二个妻子之前,还需要得到大老婆的首肯。。。。。。(小熊是个斯文人,行文至此也要破例说一句,安拉见证,惩罚想出这个主意的罪人吧!)
    
    
其余方面,在外交领域,作为一个秉持民族主义的政府,礼萨同样采取了引进外来第三方势力,制衡传统敌人英苏的政策。寻寻觅觅中,还是和同为雅利安人种的第三帝国最有共同语言。从30年代后期开始德籍专家顾问开始大批进入伊朗,伊朗迎来了一个繁荣时期。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随着二战爆发,礼萨国王好运算是到头了。战争初期,由于有苏德条约的保障,伊朗的战略物资可以经由苏联运往德国,但到了苏德开战,德军逼近高加索。身处四战之地的伊朗,一下子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虽然国王宣布中立,但是南边的英国,北边的苏联,还是要求礼萨交出在伊朗服务的大批德国专家,并与德国划清界限。礼萨不肯答应这种有违国际公法的最后通牒,他的方案是把德国专家礼送出境,送往土耳其。两下谈不拢,于是英俄联手,南北对进,直逼德黑兰。礼萨被逼退位,流放英属毛里求斯群岛。王位由他的长子巴列维继承。至于是非之源,那批德国专家的命运堪称冰火两重天,一半被苏联俘虏送往西伯利亚,还有一半交给英国,流放澳大利亚。
    
    
战争时期,伊朗被苏英美三国共管,苏军在阿塞拜疆,库尔德斯坦扶植卫星国,又支持伊朗人民党(伊共)在内部搞风搞雨,英国在南部建石油公司,大发横财,美国人倒是文明一点,驻扎首都,公买公卖,但却喜欢在美军俱乐部里办舞会,泡波斯美女。虽然当事男女两厢情愿,但此举惹得伊朗民间对美军的社会观感极差。举个例子,如果给老实男人一个手刃仇人的机会,有下列三个选项,A,黑心无良的土地房屋开发商,B,克扣工钱,为富不仁的老板,C,横刀夺爱的情敌,你先砍谁?也就是这个缘故,初来乍到的美国,后来居上取代了英俄的传统江湖地位,在伊朗民族主义者眼中的十大恶人排行榜上,勇夺第一名。


至于新君巴列维国王的人生,则像一出戏剧般曲折离奇。未继位时他是个出名的花花公子,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个二世祖,没人看好他的治国能力。
  不成想,战后巴列维国王借助美英的势力对抗苏联,御驾亲征阿塞拜疆,扑灭了当地独立势力,接下来库尔德斯坦,胡泽斯坦也被一一平定。大伙一看,咦,高衙内摇身一变居然成了豹子头。由此他摆脱了尴尬的过渡人物身份。
  
  
但平息了外患,内部又起纷争。一个更受西方青睐的首相,悄然出现在了他的身边。摩萨台首相,典型的前朝旧臣,西化新贵。摩萨台的父亲曾是卡加尔王朝的财政大臣,母亲是卡加尔王朝的公主,早在老国王礼萨废黜卡加尔末代皇帝时,他就投过反对票,因此在老国王时期一直被冷藏,但此君又有留学西方的背景,深受外国人的好评,在战后由美国人支持出任首相。
    
    
摩萨台实质上就是吃前朝的饭,办西方的事,一心要推翻巴列维王朝,实行西化共和制的代理人。美国人摆明了支持他。突破口是石油国有化政策。摩萨台硬把一顶英国代理人的帽子扣到了巴列维国王的头上,50年代初,国王发动了一次不成功的兵变,想要铲除首相,失败后被逼出亡罗马。眼瞅着王权衰微,共和将至。结果天无绝人之路,苏联无意中帮了国王一个大忙。就在国王出奔的次日,由伊人党策划的行动开始,他们推到了广场上的国王塑像,呼唤大民主。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重复当年苏共上台的故技,实现由封建国王---临时政府---苏维埃的三段式跳跃。而摩萨台的本意,是由看守内阁平稳过渡到共和政府,伊共现在玩这种手段,摆在共和派面前就只有两条路,要么按伊共的节奏走,最后陪上自己的老命,要么与国王妥协,把所有的一切重新纳回王权轨道。两害相权取其轻,第三天,在共和派的默认下,前天已被镇压的保皇党重获自由,再度进行王权革命。烫手山芋重新回到了巴列维国王手中。


大清砍的绿教徒脑袋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砍的加起来都多,如果君主立宪成功了,对中华民族绝不是坏事,绿绿想像现在这样嚣张?杀猪刀伺候!
清政府、国民政府,都因为阻碍现代化和工业化被淘汰,和用什么政体有毛关系
清朝满人就是想奴役汉人,汉人当然要起来反抗。君主立宪不会成功的,除非满汉平待。不平等,总有一天会起来反抗
    清朝君主立宪成功,那自然就不会有图书管理员什么事情! 图书管理员也不会认识李云鹤,黄敬很大程度会与李云鹤厮守终身,那就更没有可能生出俞强声,没有俞强声自然不会牺牲金无怠,以金无怠的才能一定会荣任大青果首相。
Fw190A-9 发表于 2015-7-23 21:00
大清砍的绿教徒脑袋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砍的加起来都多,如果君主立宪成功了,对中华民族绝不是坏事,绿绿想像 ...
绿教徒砍的汉人,也是绿教徒对全世界单一民族屠杀最多的
  第三章,白色革命
    
    
    复辟后的国王,面临国内各种势力,又该何去何从?为了避免爆发更大规模的外来红色革命(伊人党),和本土黑色革命(宗教界),那他只有一个选择,进行自上而下的白色革命,也就是加深伊朗的世俗化,现代化程度。白色革命的核心,就是土改。整个一套改革,毋庸多说,很多国家转型时期都用过的老办法而已,由国家出面赎买大地主的土地,然后有钱了的地主进城转变为工商业资本家,带动现代工业,至于农村土地再由国家低价出售给农民,并提供各方面保障,促成贫雇农转化为小自耕农等等。
    
    
    
    方案当然很好,初期效果也很不错,但到了后期,事情慢慢就会起变化。农村土地分配问题的解决,红色煽动分子固然失去了一块阵地,但是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土地不增,人口增,到了77年底,伊朗全国人口中不到16岁的占了一半,30岁以下的占了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其中又有一多半生在农村。国王也作了相应补救,一是拼命扩军,二是加快工业化,招收大批产业工人,但农村总还是有大量剩余人口,这批人就只有涌向城市,成为朝不保夕的民工。
  
  
   至此农村社会分裂为两大阵营。藉由土改而兴起的富农与小自耕农(有地农民),以及从军的农村子弟(领饷农民),忠于国王。另一部分则是心怀不满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和城镇中受到现代化工商业冲击而破产失业的传统巴扎商人,小手工业者构成了城市边缘人群。只有宣扬平等,博爱的宗教能让他们获得心灵上的平静。
    
    
    在城镇之中,十余年改革下来,也有分化。中产阶级兴起,这是一批要求深化改革,与拥护国王的官僚买办争锋相对的自由民主派。除此而外,在大批工业企业中,由伊共控制的各类工会,打着为工人谋取最大利益的旗号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伊朗当时虽然号称新兴发达国家,工人生活条件不错,但得分如何比了,一个普通工人月薪450美金,海归工程师3000美金,官方经理4500美金,美国高管9000美金,有这么大的落差,再加上有失业危机,自然就有了伊共活动的空间,而且说来搞笑,伊共的左翼骨干分子,几乎全是当年白色土改的受害者----大地主的二代子女们,刚好与同时期那些反对红太阳的走资派的狗崽子们相映成趣。只要自身利益受损,一边是由白入红,一边是由红入白)。
  
    就在整个社会的分化重组,即将进入第十六个年头之际,国王一次错误的外交选择,敲响了自己的丧钟。在76年度的美国大选中,国王贸然把大量石油美元投注在共和党的福特一边,不想新上台的居然是民主党的卡特。
  
  
   这就尴尬了,伊朗国王赶紧出访盟国,想去给卡特拜个晚年,但还是晚了。从此后开始的一段时期内,美国政府频频给伊朗国王施加强大压力,盟国认为既然伊朗在经济上已经跻身发达国家行列,那在政治上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由此引申要求开放党禁,报禁,让伊朗改革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王无奈,只能做出让步,撤换了保守派首相,换上了更倾向于改革的新人。政治环境一旦宽松,自由派自然要不失时机的出场。稳健一些的是当年摩萨台创立的民族阵线,更激进的还有自由运动。而游戏一旦开了头,没有道理只让共和派一家参与。红色的伊人党,黑色的毛拉们也都跃跃欲试。
  
  
   国王的老对手,宗教领袖霍梅尼也自流放地发来最高指示,要求全国信徒投入到反对国王的运动中去。领袖本出身于一个来自克什米尔的宗教世家,自小就皈依真主,在60岁以前一直服务于宗教圣城库姆的神学院,桃李满天下。之所以入世扛起反对世俗王权的大旗,其实源于一次偶发的事件。早在白色革命前夕,伊朗地方选举中就有过让无知妇人参与的法例,领袖认为这与宗教教义不符,于是出来仗义执言,由此走上与王权对抗的道路。


  同时期,国王的亲戚们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天下人的箭靶。根据当时各路坊间消息,国王的孪生姐姐,长公主阿什芙尔,拥有当时海湾地区最大的赌场,以及鸦片种植园区,而且面首无数,黄赌毒俱全。
  
  
   王后法拉,更是一绝,她自幼丧父,与母亲寄居在舅舅家中。后来留学法国学习艺术,课余时光是兼职于当时首相公子在巴黎开办的高级俱乐部的应召女郎。时来运转,恰逢国王当时刚刚失恋(前度女友是个好莱坞女星,没嫁给巴列维而是转投摩纳哥亲王的怀抱),正处于感情空窗期,法拉乘虚而入,借助援助交际的机会,飞上枝头变凤凰。
  
  
   新皇后酷爱奢华,而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国舅一家垄断了伊朗所有公共工程招标,王后自己的内廷办公室是国内最大的珠宝分销商。至于王后的老妈,更是搞怪。原本德黑兰大学所有学生伙食全由王家赠与,但自从这位老太太主理后勤之后,所有大学生的免费伙食,全都被老太太送去黑市倒卖,变成了国王丈母娘的私房钱。。。。。。
  
  
   总之山雨欲来风满楼,到77年底,伊朗又一次来到了十字路口。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无法再崛起
伊朗模仿中国,但是中国是世界大国,伊朗是地区大国。

大国的蜜糖,小国的毒药


清朝不倒,立宪继续落实,省咨议局就会过渡为议会,国会也将在1914年左右开会,国家财政收支走上正规,近代银行、近代交通、纸币等会相继办成。

到一战办法时,已有60万近代新陆军,实力超过日本陆军,亚洲第一,海军仅次于日本,亚洲第二。

那么,中国参加一战的就不是30万劳工,而是30万经过训练后在法国领取武器参战的陆军,和100万劳工。一战战胜国地位牢固。

乘十月革命之机,发几千万两白银从列宁那里买回失地恢复尼布楚条约规定的边界。

至此君主立宪牢固,在虚军君制和实君制的斗争中,议会和总理权利逐渐扩大。全国交通、金融、教育、工业稳步发展。

以后即使出些乱子也和法国一样,有坚实的底子在,就差不到哪里去。

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内地汉民大举移民东北、外蒙、新疆,少量移民西藏,收复西伯利亚后,在大举移民几百万到西伯利亚、远东。

清朝不倒,立宪继续落实,省咨议局就会过渡为议会,国会也将在1914年左右开会,国家财政收支走上正规,近代银行、近代交通、纸币等会相继办成。

到一战办法时,已有60万近代新陆军,实力超过日本陆军,亚洲第一,海军仅次于日本,亚洲第二。

那么,中国参加一战的就不是30万劳工,而是30万经过训练后在法国领取武器参战的陆军,和100万劳工。一战战胜国地位牢固。

乘十月革命之机,发几千万两白银从列宁那里买回失地恢复尼布楚条约规定的边界。

至此君主立宪牢固,在虚军君制和实君制的斗争中,议会和总理权利逐渐扩大。全国交通、金融、教育、工业稳步发展。

以后即使出些乱子也和法国一样,有坚实的底子在,就差不到哪里去。

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内地汉民大举移民东北、外蒙、新疆,少量移民西藏,收复西伯利亚后,在大举移民几百万到西伯利亚、远东。
中国的命运会好一些,但是汉族的命运会更不好一些。
大清药丸或者闵果药丸。


扯淡呢,大清开始君主立宪本质上就是不愿意放弃权利。这个从本质上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功。当时的底下一群掌握实权的已经不是满清政府能够控制的了。自己退位还能保住性命,要是不退,北洋新军就要他命了。

扯淡呢,大清开始君主立宪本质上就是不愿意放弃权利。这个从本质上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功。当时的底下一群掌握实权的已经不是满清政府能够控制的了。自己退位还能保住性命,要是不退,北洋新军就要他命了。
中国的命运会好一些,但是汉族的命运会更不好一些。
权利会落到议会和内阁,各省和地方实现地方事物自治,汉人怎会不好?

山人五四 发表于 2015-10-4 19:05
权利会落到议会和内阁,各省和地方实现地方事物自治,汉人怎会不好?
满官占了一半,八旗的铁杆庄稼,既得利益群体怎么也不可能退缩的
做人就要绝一点。。。
满官占了一半,八旗的铁杆庄稼,既得利益群体怎么也不可能退缩的
是啊,所以他们成立了宗社党。

国会运行后,各省推选国会议员,多数议员推选内阁总理,总理提名内阁成员,几届内阁下来,能有多少满人留下来?下面的省就更不用说了。
波斯一点都不成功

王朝末期不充分的立宪、脱离底层的改革、加上国王不断膨胀的权力欲望最终引发各阶层对王朝的全面反弹。而且导致了最恶劣的结果,打倒国王后革命果实被保守宗教势力篡夺,改革成果被反攻倒算。
沙梨熊是有名的挖坑熊!!!!{:soso_e103:}
清朝不倒,立宪继续落实,省咨议局就会过渡为议会,国会也将在1914年左右开会,国家财政收支走上正规,近代 ...
别做梦了,指望大清雄起,就好比给太监吃伟哥,想想满清已经浪费多少机会了,谁能保证这次能例外?
满清立宪就是他么的伪立宪,上议院全是满蒙王爷贝勒,可以否决下议院通过的提案,还要特么的酋长钦定。除了神经病谁特么的要养个猪尾巴酋长当吉祥物啊。清朝要雄起,康麻子就该对毛子雄起了,二鸦就该对英法雄起了,结果呢?大青果就是一色厉内荏外战外行的大怂货,烂泥扶不上墙。
要说君主立宪,中国应该在张居正时代开始才有搞头,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基本上比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早几年。
看来还真是只有D才能救中国。

我想说一旦认贼作父,贼再好与你有什么关系?
波斯一点都不成功

王朝末期不充分的立宪、脱离底层的改革、加上国王不断膨胀的权力欲望最终引发各阶层对 ...

基本上等于拖几十年拖成另一个民国。
然后TG照样是TG
现在的中国好?还是现在的伊朗好?不就清楚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满清立宪就是他么的伪立宪,上议院全是满蒙王爷贝勒,可以否决下议院通过的提案,还要特么的酋长钦定。除了 ...
第一届、第二届上院贵族多,可他们受制于摄政王,他不会光选乱七八糟的贵族去,上院也不容易否决正当的决议。这样的机制下,已经是宪政制度,已经可以让国家比较正常的运转了。

这就足以让中国爆发出很大的发展潜力,让国家保持稳定,各行各业正常发展,军工、教育、军队正常发展。

最重要的是这只是开始,改选一两届以后,成份得一步步变化,权利受到舆论和各个实力派牵制,而省以下地方实现了宪政自治,中央、上院等根本无法制止,也不需要制止地方建设发展。
现在的中国好?还是现在的伊朗好?不就清楚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1.伊朗小,中国大。

2.中国的保守派已经在1900年退出历史舞台,即使以后君主立宪失败,也只能是共和派上台。假如一战结束后,1920年建立民国,也是军工实现自给,铁路主干网建成轻工业取得更大成绩,陆军60-80万精锐常备军,一战胜利国地位,财政收入多1.5倍的大摊子。

1.伊朗小,中国大。

2.中国的保守派已经在1900年退出历史舞台,即使以后君主立宪失败,也只能是共和派 ...
1911年就成立民国了,也是共和派,有实现军工自给吗?
撑过一战,就基本步入正轨,就不会有抗日战争,外蒙古也不会丢失,唐努乌梁海也不会丢,说不定还会拿回部分外东北
1911年就成立民国了,也是共和派,有实现军工自给吗?
那也比后来的蒋介石民国强得多
1911年就成立民国了,也是共和派,有实现军工自给吗?
那是因为1911年,清朝留给他的底子太薄了一年就只有这么点财政收入、军队、军工、交通、铁路、工商,要是清朝以比1901-1910稍快的速度发展这一切,1911-1920年就可以积累到这个水平。
中国无论谁上台,关键是保持中央的权威性,保持国内和平稳定发展势头,地方政府听话,这就是极大成功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下怎么可能尊满人为君。
中国无论谁上台,关键是保持中央的权威性,保持国内和平稳定发展势头,地方政府听话,这就是极大成功
正是如此,这也是清末民初10年,中国还取得了一些发展的根本原因。


历史没有意义,文人最是败类。

历史没有意义,文人最是败类。


讨论过去没啥意义

讨论过去没啥意义
清朝最大的失误就是鸦片战争失败后,总结教训已经找到了正确的路线,就是炼钢,国家大办炼钢厂。但一伙大臣强烈反对与民争利,结果国营路线改成了民办路线,无法集中力量搞,最后还成了官商。
而同时期日本也找到了正确路线,就是炼钢。以国家以及封建领主力量主导,一根筋的全国大炼钢铁,终于走上了工业化。
钢是工业文明的基础。
清朝从1840年代就大炼钢铁,到了十九世纪末恐怕就是世界最大产钢国了。也自然就成为工业强国了。
1870年代清朝甘肃地区生产的步枪已经让俄国人赞叹,但合格的钢必须从国外进口。
清朝君主立宪要是成功中国现在至少还多出两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且君主立宪后进入民主选举社会,满清贵族必然被逐渐淘汰,只剩下英国式或者日本式的皇室。统治国家的权力最后会落到汉人手里,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