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导弹试射遭不明干扰 体育馆居民区找到源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10:44
2015-07-14 09:34:00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海军组织某新型导弹试射,但监控飞行轨迹的一部雷达受到不明信号干扰,任务被迫中断。
电磁战场织经纬
——记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
盛夏时节,“跨越-2015·朱日和”实兵对抗演习拉开大幕。当世人把目光投向即将登场的红蓝双方时,一支战场管控分队已提前为他们梳理好波诡云谲的电磁战场——
坦克、步战车、数控火炮等地面装备的通信联络使用哪个频率,直升机、歼击机、无人机等空中利剑的指挥控制占用什么波段?一旦稍有差池,就会产生互扰、自扰,造成己方不打自乱、未战先败。
行内人都知道,这支分队所依据的,正是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为三军部队量身订制的用频规则。
信息时代,电磁频谱,无所不用;现代战争,兵马未动,频管先行。自组建以来,该室运用频管检测、仿真等技术手段,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频谱变得可视可控,先后完成国家和军队重大科技项目服务保障任务30多项,编制国家、军用标准11部,取得国防专利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5项,被誉为电磁战场的“开路先锋”。
面对落后现状,展开跨越追赶,在电磁频谱管理仿真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驾驭影响战争胜负的“魔幻之手”
电磁波,自19世纪末被人类发现以来,便迅速成为改变世界和影响战争胜负的“魔幻之手”。
电磁频管仿真,就是为了驾驭这双手。
驾驭不了有啥后果?仿真室高工肖凯宁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两个战例——
1967年,受航母雷达照射,美军舰载机悬挂的空地火箭弹意外发射,引发连环爆炸,造成134人丧生、64人重伤、27架飞机损毁。
1982年,马岛之战。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因雷达系统与卫星通信互不兼容,不能全时开机预警,结果被阿根廷飞行员抓住漏洞,将其一举击沉……
“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自扰互扰问题更加突出。如果解决不好,必将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阿喀琉斯之踵’。”肖凯宁话语铿锵,“作为一名‘频管人’,决不允许此类悲剧在我军发生!”
然而,仿真室成立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电磁频管领域的研究应用已驾轻就熟,并在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得到实战检验。
相形之下,肖凯宁他们“一穷二白”:无技术储备、无专门人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落后一步,而是落后一代甚至几代。
“频管仿真是打赢急需,等不得也拖不得,必须杀出一条血路,迎头赶上!”那年6月,肖凯宁带领十几名年轻军官,经过艰辛的拓荒之旅,推动建成国内一流的电磁频谱特性综合测试分析平台,使我军具备了对武器装备频谱参数进行精细化测试的能力。这一开创性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肖凯宁和他的团队没有陶醉,他们的目光越过鲜花与奖杯,看到了更深的隐忧——
单个装备频谱可以做“CT扫描”,但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涉及陆海空天各种武器装备。而检测整个体系是否存在用频冲突,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将它们集中在一起进行实测。
这根本没有可操作性,怎么办?
“能不能把三军武器装备的电磁频谱特性‘提取’出来,装进电脑里,运用数字仿真技术进行用频模拟推演?”一个全新而大胆的设想,在肖凯宁的脑海里萌生。
这是一次跨学科的创新。在数字仿真面前,当时57岁的肖凯宁还是一名新手,身边5名研究生5个专业,没有一个与之搭界。隔行如隔山的他们,硬是从最基本的概念着手,用3年多时间,将我军近百种主战装备用频特性“数字化”,把它们成体系地“装”进方寸荧屏,建成了全军第一家频管数字仿真实验室。
这是我军电磁频谱版的“兵棋”系统。有了它,不仅导弹旅、空中作战集群、海军舰艇编队可以运用计算机对用频武器装备进行摆兵布阵,而且武器装备研发立项审核、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研究,以及战场建设用频论证等长期困扰我军建设发展的关键性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闯关夺隘的仿真室团队没有止步。当得知少数发达国家正在展开频管半实物仿真分析和试验,这群“频管人”又开始了新一轮冲锋……
许多军事专家预言:未来战争,谁善于控制、驾驭和运用电磁频谱,谁就能赢得战场主动权。
成立以来,仿真室展开跨越式追赶,正推动我军向这一目标阔步迈进。
驱散“电磁迷雾”,清除“电磁路障”,助推我军用频武器装备定型列装——
让信息化装备“满格”走向战场
在我军部队,目前有哪些装备使用频谱?
答案是:除了手榴弹枪械等单兵武器,绝大部分装备都离不开频谱管理。
有这样一种形象的说法:立项论证需要审核用频参数,是为获取“准生证”;研制定型需要认证频谱参数,是为获取“出生证”;批量生产需要抽检频谱参数,是为获取“健康证”;投入使用需要规范频谱参数,是为获取“资格证”……
而这些参数,都需要仿真室来测试、分析和验证。
这一年,某新型装备即将定型。该装备集成了短波、微波等30余种通信手段,极易产生自扰互扰。
仿真室接到指令:对该装备进行“体检”。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为了检测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性能,他们带着仪器整天呆在室外,连续忙活了3个多月,先后排查出200多个用频隐患,并逐一开出“药方”,使装备如期投产。
那年7月,海军组织某新型导弹试射,但监控飞行轨迹的一部雷达受到不明信号干扰,任务被迫中断。
干扰源在哪儿?求援电话打到仿真室,工程师赵华维率人带齐检测装备连夜赶到现场,开始“大海捞针”。
几个小时后,在30多公里外的体育馆楼顶,他们捉住了第一个“电磁入侵者”。第二天,又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居民区,找到了另外2个。
雷达“双眼”复明。这一天,导弹直刺苍穹。
无人机翱翔蓝天,全靠频谱一线牵。
前些年,我军多架无人机在同一空域同时升空,经常失控失联。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原因:各机型频谱相互干扰,就像风筝线互相缠在一起,谁都飞不了。
上级给仿真室下达任务:3个月内完成全军无人机频谱参数分析,为军委、总部规划发展无人机提供科学依据。
博士毕业刚两年的周宁担任课题组组长,他带领4名“80后”立下军令状。
不料,进入攻关阶段,周宁不慎左腿韧带撕裂,无法行走。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干脆找来一辆轮椅,天天坐在上面进进出出、忙前忙后。
经过80多天日夜奋战,历经多次联调联试、6000余次实验,他们终于用162张图表、20万余组数据,为无人机铺设出一条条井然有序的“频谱航道”。
正是凭着这种劲头,仿真室成立以来,仅在通指装备上,就高质量完成数百项定型测试任务,把住了电磁频谱“数据关”,让新装备以“满格”的战斗力走向战场。
“即使装备定型列装,我们的工作也没有结束。”工程师胡莉琼告诉记者:单个装备、系统用频不出问题,并不代表作战体系就能高效运转,必须制定频谱使用规则,让武器装备在电磁战场“龙走龙道、虎走虎道”。
仿真室再度出征。一路人马深入用频部队,不厌其烦地与之协调沟通;另一个课题组奔赴几十个用频阵地,进行实地测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细化仿真实验分析,一套涵盖3大类、80余种主战武器装备的用频规则初步编制成型,三军部队使用频谱开始“有章可循”,不再打乱仗。
保障千军万马,服务万户千家,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拓宽军民深度融合之路——
探寻统筹发展的“黄金分割点”
电磁频谱是稀缺资源,如何使其既保障千军万马,又服务万户千家?
在电磁空间努力探寻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一直是仿真室“频管人”颇为挠头的现实难题。
2012年,我国在东部沿海启动大型风电场建设项目论证。
这是一项造福社会、服务百姓的重大工程。但不利的是,其附近部署的军用雷达将受到较大影响,容易造成军情误判错判。
海军有关部门专程来到频管中心,寻求破解良策。面对这一全新课题,仿真室工程师吴彪站了出来,4次带队赴现地实测,很快拿出了评估报告,为3个大型风电场精准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事非经过不知难。仿真室常常在“攸关国家安全”还是“有利经济发展”的两难抉择中,拓展军民深度融合之路,让军地共享“频谱红利”。
同年5月,国家级科研专项民航空地宽带通信系统取得重大突破。但有关部门审核时发现,承载该系统的电磁通道上,已经有多种军地系统在运行,该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将对军用系统产生干扰,直接给国土防空和飞行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解决这一难题的重任,落在了仿真室工程师张雷鸣、吴彪、简盈等人肩上。
他们白天在机场、实验室测试,晚上挑灯夜战论证分析,脑子里每天都是“暴风骤雨”。在军民共用系统兼容仿真时,各种方法手段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一时间,工作陷入停滞。
一天,在做实验时,“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神话情节闪进吴彪的脑海:既然“强攻”不成,何不换个思路,把“时域拉长、细节放大”?
“有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按照他的“异想天开”先后突破了10多项关键技术,终于开辟出一条“绿色电磁通道”,使在飞机上打手机、视频聊天成为现实。
那年,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4G移动通信进入实质启动阶段。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预划给4G业务的频段,与军用频率有冲突。
得知此事,仿真室主动承担起“某频段军地系统共享共用”研究任务。“一条车道并排跑两辆车并非不可能。”工程师赵华维打了个比方,“只要制定好交通规则,就会畅行无阻。”
知易行难。在地方技术人员配合下,他们利用仿真平台构建了4G和军用系统共存环境,经过上千次实验和数百次模拟实装测试,终于找到了破解之策。
如今,4G网络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当人们尽享快捷畅快的信息服务时,谁会想到这其中还有仿真室的一份功劳?
作为我军唯一的“总部频谱专业队”,这些年来仿真室还一直行走在守卫国家电磁空间安全的队伍前列——从护佑神舟顺利返回到开辟空中预警用频安全通道,从战舰甲板到雷达阵地……到处都能见到他们跃动的身影。
“愿得祖国安,白首不相离。”为了国家“电磁边疆”安全稳固,仿真室“频管人”奋斗不息,脚步不止。
短评
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
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军人不容回避的责任和使命。信息时代,电磁频谱已渗透到每一寸空间,放眼未来战场,谁善于控制、驾驭和运用电磁频谱,谁就能赢得战场主动权。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在这场转型大潮中跑在了前面。小团体,干出了大作为;小专业,发挥了大作用;小岗位,成就了大事业。在强军兴军的征途中,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以小创大”的精彩。
准备打仗是一场寂寞的长跑。然而,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难,不为不成。当今时代,世界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在这场不进则退的比赛中,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加速发展。我们应该像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团队那样,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敢于担当、敢为人先,在推进部队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急行军、不止步,抓紧每分每秒为打赢下一场战争积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负重托,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0714/850034.shtml2015-07-14 09:34:00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海军组织某新型导弹试射,但监控飞行轨迹的一部雷达受到不明信号干扰,任务被迫中断。
电磁战场织经纬
——记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
盛夏时节,“跨越-2015·朱日和”实兵对抗演习拉开大幕。当世人把目光投向即将登场的红蓝双方时,一支战场管控分队已提前为他们梳理好波诡云谲的电磁战场——
坦克、步战车、数控火炮等地面装备的通信联络使用哪个频率,直升机、歼击机、无人机等空中利剑的指挥控制占用什么波段?一旦稍有差池,就会产生互扰、自扰,造成己方不打自乱、未战先败。
行内人都知道,这支分队所依据的,正是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为三军部队量身订制的用频规则。
信息时代,电磁频谱,无所不用;现代战争,兵马未动,频管先行。自组建以来,该室运用频管检测、仿真等技术手段,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频谱变得可视可控,先后完成国家和军队重大科技项目服务保障任务30多项,编制国家、军用标准11部,取得国防专利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5项,被誉为电磁战场的“开路先锋”。
面对落后现状,展开跨越追赶,在电磁频谱管理仿真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驾驭影响战争胜负的“魔幻之手”
电磁波,自19世纪末被人类发现以来,便迅速成为改变世界和影响战争胜负的“魔幻之手”。
电磁频管仿真,就是为了驾驭这双手。
驾驭不了有啥后果?仿真室高工肖凯宁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两个战例——
1967年,受航母雷达照射,美军舰载机悬挂的空地火箭弹意外发射,引发连环爆炸,造成134人丧生、64人重伤、27架飞机损毁。
1982年,马岛之战。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因雷达系统与卫星通信互不兼容,不能全时开机预警,结果被阿根廷飞行员抓住漏洞,将其一举击沉……
“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自扰互扰问题更加突出。如果解决不好,必将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阿喀琉斯之踵’。”肖凯宁话语铿锵,“作为一名‘频管人’,决不允许此类悲剧在我军发生!”
然而,仿真室成立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电磁频管领域的研究应用已驾轻就熟,并在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得到实战检验。
相形之下,肖凯宁他们“一穷二白”:无技术储备、无专门人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落后一步,而是落后一代甚至几代。
“频管仿真是打赢急需,等不得也拖不得,必须杀出一条血路,迎头赶上!”那年6月,肖凯宁带领十几名年轻军官,经过艰辛的拓荒之旅,推动建成国内一流的电磁频谱特性综合测试分析平台,使我军具备了对武器装备频谱参数进行精细化测试的能力。这一开创性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肖凯宁和他的团队没有陶醉,他们的目光越过鲜花与奖杯,看到了更深的隐忧——
单个装备频谱可以做“CT扫描”,但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涉及陆海空天各种武器装备。而检测整个体系是否存在用频冲突,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将它们集中在一起进行实测。
这根本没有可操作性,怎么办?
“能不能把三军武器装备的电磁频谱特性‘提取’出来,装进电脑里,运用数字仿真技术进行用频模拟推演?”一个全新而大胆的设想,在肖凯宁的脑海里萌生。
这是一次跨学科的创新。在数字仿真面前,当时57岁的肖凯宁还是一名新手,身边5名研究生5个专业,没有一个与之搭界。隔行如隔山的他们,硬是从最基本的概念着手,用3年多时间,将我军近百种主战装备用频特性“数字化”,把它们成体系地“装”进方寸荧屏,建成了全军第一家频管数字仿真实验室。
这是我军电磁频谱版的“兵棋”系统。有了它,不仅导弹旅、空中作战集群、海军舰艇编队可以运用计算机对用频武器装备进行摆兵布阵,而且武器装备研发立项审核、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研究,以及战场建设用频论证等长期困扰我军建设发展的关键性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闯关夺隘的仿真室团队没有止步。当得知少数发达国家正在展开频管半实物仿真分析和试验,这群“频管人”又开始了新一轮冲锋……
许多军事专家预言:未来战争,谁善于控制、驾驭和运用电磁频谱,谁就能赢得战场主动权。
成立以来,仿真室展开跨越式追赶,正推动我军向这一目标阔步迈进。
驱散“电磁迷雾”,清除“电磁路障”,助推我军用频武器装备定型列装——
让信息化装备“满格”走向战场
在我军部队,目前有哪些装备使用频谱?
答案是:除了手榴弹枪械等单兵武器,绝大部分装备都离不开频谱管理。
有这样一种形象的说法:立项论证需要审核用频参数,是为获取“准生证”;研制定型需要认证频谱参数,是为获取“出生证”;批量生产需要抽检频谱参数,是为获取“健康证”;投入使用需要规范频谱参数,是为获取“资格证”……
而这些参数,都需要仿真室来测试、分析和验证。
这一年,某新型装备即将定型。该装备集成了短波、微波等30余种通信手段,极易产生自扰互扰。
仿真室接到指令:对该装备进行“体检”。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为了检测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性能,他们带着仪器整天呆在室外,连续忙活了3个多月,先后排查出200多个用频隐患,并逐一开出“药方”,使装备如期投产。
那年7月,海军组织某新型导弹试射,但监控飞行轨迹的一部雷达受到不明信号干扰,任务被迫中断。
干扰源在哪儿?求援电话打到仿真室,工程师赵华维率人带齐检测装备连夜赶到现场,开始“大海捞针”。
几个小时后,在30多公里外的体育馆楼顶,他们捉住了第一个“电磁入侵者”。第二天,又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居民区,找到了另外2个。
雷达“双眼”复明。这一天,导弹直刺苍穹。
无人机翱翔蓝天,全靠频谱一线牵。
前些年,我军多架无人机在同一空域同时升空,经常失控失联。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原因:各机型频谱相互干扰,就像风筝线互相缠在一起,谁都飞不了。
上级给仿真室下达任务:3个月内完成全军无人机频谱参数分析,为军委、总部规划发展无人机提供科学依据。
博士毕业刚两年的周宁担任课题组组长,他带领4名“80后”立下军令状。
不料,进入攻关阶段,周宁不慎左腿韧带撕裂,无法行走。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干脆找来一辆轮椅,天天坐在上面进进出出、忙前忙后。
经过80多天日夜奋战,历经多次联调联试、6000余次实验,他们终于用162张图表、20万余组数据,为无人机铺设出一条条井然有序的“频谱航道”。
正是凭着这种劲头,仿真室成立以来,仅在通指装备上,就高质量完成数百项定型测试任务,把住了电磁频谱“数据关”,让新装备以“满格”的战斗力走向战场。
“即使装备定型列装,我们的工作也没有结束。”工程师胡莉琼告诉记者:单个装备、系统用频不出问题,并不代表作战体系就能高效运转,必须制定频谱使用规则,让武器装备在电磁战场“龙走龙道、虎走虎道”。
仿真室再度出征。一路人马深入用频部队,不厌其烦地与之协调沟通;另一个课题组奔赴几十个用频阵地,进行实地测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细化仿真实验分析,一套涵盖3大类、80余种主战武器装备的用频规则初步编制成型,三军部队使用频谱开始“有章可循”,不再打乱仗。
保障千军万马,服务万户千家,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拓宽军民深度融合之路——
探寻统筹发展的“黄金分割点”
电磁频谱是稀缺资源,如何使其既保障千军万马,又服务万户千家?
在电磁空间努力探寻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一直是仿真室“频管人”颇为挠头的现实难题。
2012年,我国在东部沿海启动大型风电场建设项目论证。
这是一项造福社会、服务百姓的重大工程。但不利的是,其附近部署的军用雷达将受到较大影响,容易造成军情误判错判。
海军有关部门专程来到频管中心,寻求破解良策。面对这一全新课题,仿真室工程师吴彪站了出来,4次带队赴现地实测,很快拿出了评估报告,为3个大型风电场精准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事非经过不知难。仿真室常常在“攸关国家安全”还是“有利经济发展”的两难抉择中,拓展军民深度融合之路,让军地共享“频谱红利”。
同年5月,国家级科研专项民航空地宽带通信系统取得重大突破。但有关部门审核时发现,承载该系统的电磁通道上,已经有多种军地系统在运行,该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将对军用系统产生干扰,直接给国土防空和飞行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解决这一难题的重任,落在了仿真室工程师张雷鸣、吴彪、简盈等人肩上。
他们白天在机场、实验室测试,晚上挑灯夜战论证分析,脑子里每天都是“暴风骤雨”。在军民共用系统兼容仿真时,各种方法手段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一时间,工作陷入停滞。
一天,在做实验时,“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神话情节闪进吴彪的脑海:既然“强攻”不成,何不换个思路,把“时域拉长、细节放大”?
“有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按照他的“异想天开”先后突破了10多项关键技术,终于开辟出一条“绿色电磁通道”,使在飞机上打手机、视频聊天成为现实。
那年,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4G移动通信进入实质启动阶段。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预划给4G业务的频段,与军用频率有冲突。
得知此事,仿真室主动承担起“某频段军地系统共享共用”研究任务。“一条车道并排跑两辆车并非不可能。”工程师赵华维打了个比方,“只要制定好交通规则,就会畅行无阻。”
知易行难。在地方技术人员配合下,他们利用仿真平台构建了4G和军用系统共存环境,经过上千次实验和数百次模拟实装测试,终于找到了破解之策。
如今,4G网络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当人们尽享快捷畅快的信息服务时,谁会想到这其中还有仿真室的一份功劳?
作为我军唯一的“总部频谱专业队”,这些年来仿真室还一直行走在守卫国家电磁空间安全的队伍前列——从护佑神舟顺利返回到开辟空中预警用频安全通道,从战舰甲板到雷达阵地……到处都能见到他们跃动的身影。
“愿得祖国安,白首不相离。”为了国家“电磁边疆”安全稳固,仿真室“频管人”奋斗不息,脚步不止。
短评
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
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军人不容回避的责任和使命。信息时代,电磁频谱已渗透到每一寸空间,放眼未来战场,谁善于控制、驾驭和运用电磁频谱,谁就能赢得战场主动权。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在这场转型大潮中跑在了前面。小团体,干出了大作为;小专业,发挥了大作用;小岗位,成就了大事业。在强军兴军的征途中,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以小创大”的精彩。
准备打仗是一场寂寞的长跑。然而,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难,不为不成。当今时代,世界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在这场不进则退的比赛中,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加速发展。我们应该像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团队那样,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敢于担当、敢为人先,在推进部队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急行军、不止步,抓紧每分每秒为打赢下一场战争积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负重托,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0714/850034.shtml
换作是战时敌人有意为之那还能看...
这才是最机密的东东——电磁战。
这不需要很大功率?
这....信息量略大,不能抗干扰吗?上了现场怎么办?
这么容易受到干扰
那敌人干扰我们的雷达、劫持我们的无人机岂不是很容易?
看看清楚,是监测雷达被干扰,不是蛋上导引头
说实话:我不太明白尼玛宣传部门把这个新闻报道出来的用意到底是什么??除了让绝大部分不懂内情的人以为我们装备不行,还有什么其他宣传效果!!战五渣!!!!
电子战,鹰酱应该算老大,毛子的水平估计比现在的兔子差,不知道本子和欧盟的水平如何。
青春继续~ 发表于 2015-7-14 11:52
这....信息量略大,不能抗干扰吗?上了现场怎么办?
抗干扰不是能抗所有干扰,像这种雷达一般都有自己的专用频段,被干扰可能测得数据就不准了
爱我中华fly 发表于 2015-7-13 23:15
说实话:我不太明白尼玛宣传部门把这个新闻报道出来的用意到底是什么??除了让绝大部分不懂内情的人以为我 ...
宣传部门一直有一种无法理解逻辑,认为越困难越了不起,所以武器装备都是差一点就完蛋的,先进模范都一定是惨到让人不想当的。
尼玛,太长了!说的八股八股,这都几十股了
爱我中华fly 发表于 2015-7-14 12:15
说实话:我不太明白尼玛宣传部门把这个新闻报道出来的用意到底是什么??除了让绝大部分不懂内情的人以为我 ...
战略忽悠不就是这么个意思么。。哈哈
战略忽悠不就是这么个意思么。。哈哈
这忽悠的效果还不如不忽悠,杀敌一万,自伤三千。
爱我中华fly 发表于 2015-7-14 12:15
说实话:我不太明白尼玛宣传部门把这个新闻报道出来的用意到底是什么??除了让绝大部分不懂内情的人以为我 ...
用意就是告诉人,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都做得很好!
雷达呗干扰 标题说的好像是导弹被干扰……
干扰肯定有,但是干扰到什么程度,小编发挥了他天才的想象力……真相连小编自己都忘记了……
用意就是告诉人,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希望大多数读者能耐着性子看完并深入思考吧,而不是被标题给忽悠瘸了。
这帮八股老爷都是高级黑,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
爱我中华fly 发表于 2015-7-14 12:15
说实话:我不太明白尼玛宣传部门把这个新闻报道出来的用意到底是什么??除了让绝大部分不懂内情的人以为我 ...
意思是说我兔的电磁管理和研究,测试的水平很不错
但监控飞行轨迹的一部雷达受到不明信号干扰,任务被迫中断。
=======
这是试验用的雷达,又不是打仗用的
现代社会的电磁环境是愈发的复杂了
分辨出隐蔽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敌军有威胁目标
如台军将反舰导弹或者防空导弹隐蔽在居民区中
是重要课题
这尼玛算自黑??
“海军组织某新型导弹试射,但监控飞行轨迹的一部雷达受到不明信号干扰,任务被迫中断。”

这八股写得,到底是捧呢,还是贬呢,作者可能没想清楚,为了捧一方,就踩另一方?哈哈

我只想说,这神马雷达啊,能上战场不。。。
爱我中华fly 发表于 2015-7-14 12:15
说实话:我不太明白尼玛宣传部门把这个新闻报道出来的用意到底是什么??除了让绝大部分不懂内情的人以为我 ...
写八股的都这尿性,想吹人的时候装备都是废铁,想吹装备的时候人都是智障,反正除了想吹的那个其他不管什么都是不如非洲黑叔叔的状态
很多之前已经普遍使用的方法,到文章里竟变成了“他”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这文章够可以的了
v捕鱼捞虾v 发表于 2015-7-14 13:07
干扰肯定有,但是干扰到什么程度,小编发挥了他天才的想象力……真相连小编自己都忘记了……
一是听不懂,二是也不会具体告诉他。俺在审核外宣稿件的时候一直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数据和内容敏感性。
发到新浪上又要一片口水了
可见抗干扰能力之渣!
意思是说土鳖导弹工业的作品,通通都是样子货,无意识的弱干扰就能统统报销!
宣传部门就是高级黑,写稿的人最喜欢干的就是无病呻吟
自黑典范八股文。
典型八股。。
其实官八股是在吐糟雷达的研制和生产单位...
就是军队的无线电管理
general_j 发表于 2015-7-14 12:27
宣传部门一直有一种无法理解逻辑,认为越困难越了不起,所以武器装备都是差一点就完蛋的,先进模范都一定 ...
是的

模范的示范作用几乎等于0,不知道TG的萱萱是干嘛的
一般文章很长的我都先看回复!
这是电磁战的缩影啊,八股爆出来是啥意思呢?说明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